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 高频考点37 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判断练习
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城市复习 课件(共59张PPT)

上海市人口迁移示意图。
关注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棒棒”是指以竹棒和绳索为劳动工具,在城市爬坡上坎、 流动揽活,专门为市民日常生活、商 业活动提供零星搬运劳 务服务的打工农民。“棒棒”群体的工作形式不同于其他的 打工族,更不同于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人。他们主要活动于街头、 菜市场、汽车站、码头、家电商场等,承担了城市人不愿意 干的以苦、脏、累、险为特征的工作(图11)。
第一层次:复习基本知识
理清基本概念、总结概括过程和规律
• 概念: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群、城市带、城市规模、 城市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服务功能、城市问题
• 过程:人口增长过程、城市化过程 • 规律: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规律、城市空间结构
(3)根据材料二总结20世纪80 关注特定时代背景 年代以前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上
海市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并分
析原因。
(3)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人口 净迁入区。 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 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政策有计划、 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20世纪 80年代以后,国家放宽进城政策, 上海市经济发展速度快,提供大 量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
(第二次试测)解释城市区位选择
• 3.图中适宜建设县级城市的地点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8北京卷)运用城市空间结构规律,解释各功能区 的分布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 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 )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 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 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2020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26页)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一编般优 地质,农课业P社P会T2及02其0高以考前地时理期属专于题原七有始利型人;影工口响业的化变初化期(属共于26传页统)型(获;后奖课件推荐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根据所出处历史联发展系阶,有段利判断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缓解当地 步发展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精编优质课地PPT2人02地0高矛考盾地;理可以专题更七好地人开口的发变利化用(土共2地6页资)源(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人口问题的影响 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就业困难 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解决人口问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接纳来自海
题的途径
外的移民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温馨提示 自然增长率最大时,人口不是最多的,最小时人口也不是最 少的;当自然增长率为零时,人口最多或最少。 2.人口增长模式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2020高考地理 专题七 人口的变化(共26页)(获奖课件推荐 下载)
教师用书专用 知识拓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 (1)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时期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 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根据国家类型判断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 国、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3)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代型是 “低—低—低”型。人口增长特征很重要,切实要记牢。
2019-2020【提分必做】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1节人口增长的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第1节人口增长的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判断(对应学生用书第99页)[识记—基础梳理]人口增长模式[盲区扫描][理解—要点突破]1. 不同类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化初期属于过渡模式;后工业化时期属于“三低”模式。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过渡模式;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三低”模式;发达国家则属于“三低”模式。
(2)从人口增长特征判断考向1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2018·成都诊测)读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1~2题。
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A.2012年B.2010年C.2000年D.1995年2.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A.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B.总量呈下降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总量呈增长态势1.B 2.D[第1题,读图可知,左侧分别是全国和黑龙江省的人口死亡率,右侧分别是全国和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
可以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黑龙江省与全国同期的差异大小。
1990年相差2.7,1995年相差2.6,2000年相差3.6,2010年相差2.4,2012年相差3.6,故2010年相差最小。
第2题,根据图中数据判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总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 考向2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分析(2018·长春调研)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的时间大约为( )A.1870年B.1920年C.1960年D.1970年4.依据图中信息,分析生产力水平对该国人口增长的影响是( )A.生产力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B.生产力水平与人口死亡率呈负相关C.生产力水平对人口出生率影响小D.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增长变慢3.C 4.B[第3题,“三低”模式自然增长率一般降到1%以下,图中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三低”模式的时间应该在1920到1970年之间,注意是“进入”时间。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05人口与城市人口增长与问题考点剖析

人口增长与问题--考点剖析主标题:人口增长与问题副标题:分析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地区差异、引起的问题,利于学生备战高考关键词:人口增长,人口问题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考点剖析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命题时,人口增长与问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题型多以选择题为主,也有少量的综合题,重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的差异等知识。
近几年高考试题主要突出考查学生通过材料和图示信息来解决地理问题,考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侧重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能力。
如2014年新课标I卷第10〜11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的知识,所考查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读书。
复习备考需要认清以下问题:1.熟练掌握人口金字塔的判读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 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K iw **& 6 1 0 > 4 9■鲁葷ti沁a>«三种类琏人口年龄金字塔的示意图与实际图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
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五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

利用要求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__性__循__环__关 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3.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容口量特概点念 一:: 个在 国临一 家界定 或性的 地、自 区相然 所对资 能性源 容、和 纳警的经戒济最性社高会人条口件数下量,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 经济效益 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 境、资源所能容纳的 人口规模 和 经济规模 的大小。
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 (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 J ”形,且有快 有慢,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 与 死亡率相减的得 数。 ②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 经济基础 到上层建筑 领域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
人口 人口寿命短, 人口增长过快,少 人口增长缓慢,人
问题 死亡率高
年儿童所占比重大 口老龄化严重
具体 影响
劳动力缺乏
加大对经济、就业、 资源和环境等方面 的压力
造成劳动力不足、 青年壮年负担过重
对应 措施
发展生产力, 提高御灾、抗 病能力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鼓励生育,接纳海 外移民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时间):一般地,原始社会时 期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 义社会初期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工业化初期属于过渡 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空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传统 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属于现代型;发达国家 则属于现代型。
解决措施
2019_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考点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课件

解析: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 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未 来人口增长较快。
答案:A
4.(2016年6月·广东学考)目前影响我国人口生育率
降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计划生育政策 B.经济发展水平
2.地区分布判断 一般非洲大部分较落后的国家——过渡模式(高增长阶 段)。 发展中国家(亚洲和拉丁美洲)——过渡模式(增长下降 阶段)。 发达国家(欧、北美、大洋洲、日本)——三低模式。 中国目前已进入三低模式,但不是自然转变,而是计 划生育政策控制的结果。
单项选择题 如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孩政策,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 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 口长期均衡发展。
答案:3.B 4.C
一、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指标:包括______、死亡率和________。 2.类型及特点。①原始型:高出生率、 ________、低自然增长率。 ②传统型:________、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③现代性:________、低死亡率、____________。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________经________到________。
原因是( )
A.出生率大幅下降 B.出生率大幅上升
C.死亡率迅速上升 D.大量年轻劳动力流入
解析:第1题,四个选项中,户籍人口数量最多的 是50~54岁;相对最少的是40~44岁。第2题,沿海地区 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员较多,而外来人员中年轻人最 多。
答案:1.D 2.D
(2018年6月·广东学考)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 问题,为此我国2016年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如图为 人口增长模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判断练习

高考冲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五-人口与城市-高频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判断练习————————————————————————————————作者: ————————————————————————————————日期:37 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判断一、单项选择题(2018·银川名校联考)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A.甲→乙→丁→丙ﻩB.丙→乙→丁→甲C.甲→乙→丙→丁ﻩD.丙→乙→甲→丁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A.①② B.①③ C.③④D.②④(2018·湖南长郡中学联考)读下图,完成3~4题。
3.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改变,最可能是因为()A.人口减少ﻩ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ﻩD.政策改变4.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A.生活质量提高ﻩB.人口老龄化严重C.生态环境恶化ﻩD.环境质量提高(2018·山东实验中学月考)2016年山东省出生率17.89‰,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
山东省常住人口增量达到了99.48万人,增长量仅次于广东省,相当于全国的1/10,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达到63.3%,远超一孩。
据此回答5~6题。
5.2016年山东省生育率全国最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积极响应国家号召B.重男轻女的观念重C.居民生育意愿提高ﻩD.适婚青年人口增多6.2016年山东省生育率全国最高对该省将来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劳动力短缺B.失业人口大量增加C.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D.家庭赡养老人负担加重(2018·东营石油中学模拟)下图示意湖北省2011~2017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7~8题。
7.湖北省高考报考人数连续6年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①计划生育政策使适龄人口减少②人口迁移导致大量高中生外迁③出国就读和弃考人数增加④现有社会经济影响下适龄学生不思进取、不乐意读书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湖北省将面临劳动力总量短缺的局面B.随着报考人数的下降,应集中资源提高教育质量C.为避免报考人数继续下降,应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D.湖北省报考人数与全省总人口下降都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折线图”。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课件鲁教版

2.人口问题的地区差异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 ①问题:人口出生率 高 、自然增长 快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过大 等。 ②影响:加大了资源、环境和社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国 家积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同时 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会产生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影 响未来的发展。 ③解决措施:实行 计划生育政策 。
真题剖析
(2014·江苏卷,17~18)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 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 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 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考点演练
1.(2018·江苏卷,13~14)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 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洲 B.西亚
C.西欧
D.南美洲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国家人口中青壮年男性劳动力 (20~55岁)比例远远超过女性劳动力,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差不大,最可能 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青壮年男性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 严重失衡的因素是产业结构。政局动荡会导致大量人口外迁,并不会出现男女比例失 衡的问题;青壮年性别比失衡,其他年龄段差距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自然灾害也 不会导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第(2)题,西亚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 青壮年男性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男性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性别比差距较大。 北美洲、西欧迁入的人口中,男女性别差别不大,南美洲经济落后,迁入人口较少,故 不存在所示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 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判断
一、单项选择题
(2018·银川名校联考)下图为“某国甲、乙、丙、丁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B.丙→乙→丁→甲
C.甲→乙→丙→丁D.丙→乙→甲→丁
2.导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国内移民③人口政策的实施④资源十分匮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18·湖南长郡中学联考)读下图,完成3~4题。
3.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D.政策改变
4.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D.环境质量提高
(2018·山东实验中学月考)2016年山东省出生率17.89‰,位居全国各省份之首。
山东省常住人口增量达到了99.48万人,增长量仅次于广东省,相当于全国的1/10,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达到63.3%,远超一孩。
据此回答5~6题。
5.2016年山东省生育率全国最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积极响应国家号召B.重男轻女的观念重
C.居民生育意愿提高D.适婚青年人口增多
6.2016年山东省生育率全国最高对该省将来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A.劳动力短缺B.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D.家庭赡养老人负担加重
(2018·东营石油中学模拟)下图示意湖北省2011~2017年高考报考人数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7~8题。
7.湖北省高考报考人数连续6年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①计划生育政策使适龄人口减少②人口迁移导致大量高中生外迁③出国就读和弃考人数增加④现有社会经济影响下适龄学生不思进取、不乐意读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湖北省将面临劳动力总量短缺的局面
B.随着报考人数的下降,应集中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C.为避免报考人数继续下降,应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D.湖北省报考人数与全省总人口下降都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
下图是“某城市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折线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城市人口数量开始增加的时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图中反映的是该城市最近四十年的人口增长情况,此类城市较普遍存在的地区是( )
A.东亚 B.南美 C.西欧 D.北非
总和生育率,有时也简称生育率,是指一个人口群体的各年龄段妇女生育率的总和。
它反映的是一名妇女在每年
都按照该年龄段现有生育率生育的假设下,在育龄期间生育的子女总数。
一般来讲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
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以下关于①~④各时段总和生育率变化与相应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大幅下降—自然灾害②—猛烈反弹—经济恢复,生活及医疗卫生条件改善③—低位徘徊—计划生育与抚养孩子成本下降④—逐渐下降—“单独”二孩政策实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图中反映的人口现状对我国的影响是( )
A.能使我国充分享受人口红利
B.对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挑战
C.对中小学教育造成巨大压力
D.不利于传统水稻种植业区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二、综合题
13.(2018·中山一中调研)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印度相比,我国在人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2)从“独生子女”“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说明我国不断调整人口政策的原因。
(3)有人认为,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就是放弃坚持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多生多育,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
(4)目前我国男女比例明显失调,这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简述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平衡应采取的措施。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其西部沿海的纳米布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纳米比亚70%的粮食依靠进口,是世界粮食最不安全的国家之一。
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
辛巴族人口的出生率很高,但目前人口仍然在锐减。
(1)从适应环境角度分析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
(2)说明辛巴族人口锐减的原因。
答案精析
1.D 2.B [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是从原始型到传统型再到现代型。
读图可知,丙为原始型,乙为传统型,丁为现代型。
第2题,国内移民属于人口的机械增长,对于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没有影响,资源丰富与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无关。
]
3.B 4.C [第3题,科技水平的提高,会大大增加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
第4题,由图可知,甲处环境供给资源量低于人口消耗资源量,说明资源供给不足,生存环境恶化,选C。
]
5.C 6.C [第5题,出生率与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意愿有关。
第6题,山东省出生率高对该省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劳动力增加、家庭赡养老人负担减轻、人口老龄化速度减缓等。
]
7.C 8.B [第7题,高考报考人数下降主要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导致适龄人口减少;另一个原因是出国读书和弃考人数增加。
第8题,高考报考人数变化不能说明劳动力总量短缺,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短期内无法增加高考报考人数。
]
9.B 10.C [第9题,读图可知,大约在②所示时间段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为0,此段时间以后人口增长率大于0,人口开始增加。
第10题,图示城市自然增长率较低,且出现负增长,但有大量的人口不断迁入说明经济发达,因而最可能位于欧洲。
]
11.A 12.B [第11题,①时段处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严重,②时段为灾后重建时期,故生育率先大幅度下降再猛烈反弹;③时段逐渐下降,④时段低位徘徊,抚养孩子成本逐渐增加。
第12题,目前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时间低位徘徊,导致老龄化提前并趋于严重,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养老体系构建难度增加。
人口出生率下降,儿童数量减少,减轻中小学教育压力;传统水稻区因人地矛盾减轻,商品率提高。
]
13.(1)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人口比重低,少年儿童比重低等。
(2)人口老龄化过快;老年人口比重大,(家庭)养老负担重;少儿人口比重小,未来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
(3)不认同。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依然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对原有人口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并不是鼓励多生多育;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当前我国人口数量庞大,鼓励生育会导致人口增加过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消耗过多的社会财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4)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倡导少生优生的文明生育观念;宣传和贯彻男女平等观念,保障妇女儿童的教育、就业权利;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严格控制性别鉴定行为;加强和完善养老保险保障制度,解决人们养老的后顾之忧。
14.(1)抵御烈日暴晒;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起到保暖作用(抵御夜晚低温);防止蚊虫叮咬;通过擦红泥可以除去身体上的污物。
(2)生存环境恶劣;粮食缺乏;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口的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