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练习题
初一古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古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论语·学而篇》中的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子中的“学而”一词如何翻译,并解释其含义。
答案:翻译:“学而”可翻译为“学习而”,其中“而”是一个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含义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如果能够不断地学习并加以实践,难道不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吗?”。
其中“学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而“时习之”则强调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这句话表达了儒家重视学习实践的态度和价值观。
题目二:请翻译以下句子,并分析其中主谓宾结构和修饰成分。
原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答案:翻译:太阳升起而开始工作,太阳落下而休息。
主谓宾结构:日出(主)而(连词)作(谓),日入(主)而(连词)息(谓)。
修饰成分:而作、而息都是由连词“而”引起的动作补语,修饰谓语动词。
题目三:请翻译《道德经·第一章》的第一句,并解释其中蕴含的思想。
原句:道可道,非常道。
答案:翻译:道可道,非常道,可识别的道,不是永恒之道。
思想解释:这句话中,第一个“道”表示“道”,第二个“道”表示“识别的对象”。
整句话传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道是超越了一切识别和言语的存在,无法通过词语来准确描述和肯定。
题目四:请翻译《红楼梦·第一回》中的开篇四句,并简要介绍《红楼梦》的背景。
原句:贾雨村因念及旧时的交情,却把他来时的经过又想了一遍。
答案:翻译:贾雨村出于思念旧时的友情,将他来时的经过再次回想了一遍。
《红楼梦》背景介绍:《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一批人物的爱情、悲喜人生,同时也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沉沦和大观园的荣华。
题目五:请翻译《论语·为政篇》中的名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并解释其中的含义。
答案:翻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以理解为“了解某一事物的人不如真正喜欢该事物的人,真心喜欢该事物的人不如从中获得快乐的人。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答案如下:1.青葱岁月答案:青葱的岁月充满了无尽的憧憬和希望。
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从六年级开始步入初中的大门。
在这八年的文言文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会了诵读古典诗文,还饱览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怀。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文言文翻译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2.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1)题目:《观书有感》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翻译:The ancient scholars spared no effort in their pursuit of knowledge. It is only when they become old that their achievements come to fruition. Knowledge gained from books alone is superficial, true understanding requires practical application.2)题目:《唐风•江南》原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偏知鱼戏莲叶间,我欲抱琵琶,恰恰今夜抱金错刀,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醉倒姊妹笑,且共从容共白头。
翻译:In the southern region, lotus flowers can be harvested. The lotus leaves are so luxuriant. Fish play among the leaves, swimming from one side to the other. Only they know the joy of this game. I desire to hold a pipa, but tonight, I hold a golden, serrated dagger. Regardless, I will play a tune, regardless if it makes you drunk and the sisters laugh. Let us enjoy ourselves and embrace our lives together.3.文言文翻译练习答案答案:1)题目:《鸟鸣涧》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古文翻译训练.doc学生用

古文翻译训练1.《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zhuān)臾(yú)。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shè)稷(jì)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f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yú)?”冉有曰:“今夫(fú)颛臾,固而近于费(bì,一说为fèi),今不取,后世必为(wéi)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fú)舍(shě)曰欲之而必为(wèi)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fú)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xiàng)夫(f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季氏:又称季孙氏,鲁国贵族季友之后,这里指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名肥,把持朝政。
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附庸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今属临沂市柏林镇)。
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
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
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拜见。
于:引出对象,无意。
3、有事:这里指用兵。
医古文翻译

2013年医古文语译练习1《扁鹊传》①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扁鹊,是勃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
年轻时给人当过旅舍的主管人。
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②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特以诊脉为名耳。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了三十天药,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用这个本领看病,可以完全看见五脏疾病的症结,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③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 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④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中庶子说:“先生该不是在欺骗我吧?! 凭什么说太子可以复活呢?⑤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2《华佗传》①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
②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华佗认为这人极其愤怒就好了,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礼品而不加以医治;没有多久弃他而去,留下书信辱骂他③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于是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服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应该包涵宽容他。
七录文言文翻译练习

七录者,唐太宗时,秘书省李义府所撰也。
义府博学多才,好古文,尝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七部史书,仿《汉书》体例,编纂成书,故曰“七录”。
今试将七录文言文翻译如下:一、《史记》太史公曰:“夫自古圣贤,皆有所传。
或传道,或传德,或传文,或传武。
吾乃司马迁,承先人之志,著述《史记》,以传后世。
”翻译:太史公说:“自古以来,圣贤都有所传承。
有的传承道义,有的传承品德,有的传承文学,有的传承武艺。
我乃司马迁,继承先人的遗志,撰写《史记》,以传之后世。
”二、《汉书》班固曰:“自汉兴至孝武,国势昌盛,武功赫赫,文治辉煌。
吾承先人之业,编纂《汉书》,以记汉室盛衰。
”翻译:班固说:“自汉朝兴起至孝武帝时期,国家昌盛,武功显赫,文治辉煌。
我继承先人的事业,编纂《汉书》,以记载汉室的兴衰。
”三、《后汉书》范晔曰:“汉室既衰,三国鼎立,英雄辈出。
吾承前人之志,编纂《后汉书》,以记东汉、三国之事。
”翻译:范晔说:“汉室衰落之后,三国鼎立,英雄辈出。
我继承前人的遗志,编纂《后汉书》,以记载东汉、三国之事。
”四、《三国志》陈寿曰:“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吾承先人之业,编纂《三国志》,以记三国之事。
”翻译:陈寿说:“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群雄逐鹿。
我继承先人的事业,编纂《三国志》,以记载三国之事。
”五、《晋书》房玄龄等曰:“晋室继汉,国运昌盛,然世道乱离。
吾等承先人之志,编纂《晋书》,以记晋室兴衰。
”翻译:房玄龄等说:“晋室继汉之后,国运昌盛,然而世道混乱。
我们继承先人的遗志,编纂《晋书》,以记载晋室的兴衰。
”六、《宋书》沈约等曰:“宋室兴起,国势强盛,然内忧外患。
吾等承先人之志,编纂《宋书》,以记宋室兴衰。
”翻译:沈约等说:“宋室兴起,国势强盛,然而内忧外患。
我们继承先人的遗志,编纂《宋书》,以记载宋室的兴衰。
”七、《南齐书》萧子显等曰:“南齐兴起,国运昌盛,然世道乱离。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文言文专题翻译

①曾子衣敝衣而耕。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送给你 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③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 畏惧吗?
文言文翻译
课前导练
• 例1、(2013广东)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 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译文:(饥民)如果不用贩卖私盐的方法让自己活 下去的话,一旦他们像蜜蜂一样聚集成为盗贼, 那么制造的隐患就深了。
(评分标准:“苟┈┈则”表假设关系,如果┈┈那 么1分。“自活”1分,“蜂聚”1分,大意1分。)
• 例2,(2010上海卷)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 至死者,狱久不决。
译文: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桂阳人,(这个)案 件长久没能判决。
明确考点
• 考纲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 文言翻译是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难度最大、
综合性最强的一道试题。
• 文言翻译考查的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在 对句子设定不外乎“实词”、“虚词”和 “句式”三大纲目。
应对策略:要有检查意识,也就是有踩点 得分的意识,找出关键词语、特殊句式, 并准确翻译。
阅读句子,解释划线词语。
1、请指示王。
2、沛公欲王关中
换
3、距关,毋内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 本字,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将古词换作 现代词。
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 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阅读句子,并标出句式类型。
• 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 出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练习4
考点28: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分层练习)(原卷版)

考点28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练)(一)热身练一、【2020·江苏省高三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布衣传全祖望周布衣,名西,字方人,学者称为劲草先生,定海卫人,居庐江少喜读书,父母怜其体孱,稍节制之。
先生密藏火书室,俟亲熟睡,重举灯默识,又恐灯影外泄,以被蒙之,不至鸡三号不止,久而其被如墨。
己亥,海师大掠鄞之东都,先生奉母逃深山中,猝遇盗,盗见先生母丰硕,以为富家姬,用火熏之以索金。
先生抱母大恸,扑灭其火,愿以身代,贼遂挥戈斫其右之中指,几殊。
旁一卒曰:“是孝子也,乞舍之。
” 先生以是得生,自是作书甚苦,先生久寓宝林,挈家依诸生徒间。
先生于经则《易》《书》《诗》《礼》《春秋》《孟子》皆有图解,于史则《史》《汉》皆有论说,于集则唐宋杜韩诸大家皆有抄:所称《劲草亭诸编》者也。
而生平心迹所寄,尤在《防秋谱》一篇。
尝曰:死后当尽取吾所著书,置石匣,藏之墓中,而是篇则可比之郑所南《心史》。
《防秋篇》者,世俗斗牙牌之戏也,其中有所谓“至尊” 者,诸品皆不能抗。
先生增置其色目,自天、地外,帝王、将相、四民,下至盗贼草窃之徒皆有之,而更以处士为至尊。
有时世事多端,天、地、帝王皆不能支,独余处士以持残局,而兀然能为中流之一壶。
先生自为之说,其文甚奇。
周郢山见之曰:“此胡文定《春秋传》也。
”镇人乞先生修志书成,署名,力拒之。
所著诗古文词,曰《痛定集》。
晚年居鄞城中,戊辰,年六十八,病卒。
其宝林高弟曰方伊蒿,尝欲以遗书付之,未及而卒,存于伯兄家。
已而伯兄亦病,亟贻书伊萬,令其取书以去。
既至,伯兄又卒,其子勿与,已而鬻之他人,百方觅之,不可得矣。
予之采诗也,求先生之集,遍访既无知者,仅从先生诸弟子所藏遗笺故牍,令李生昌昱汇为一卷,因诠次其可存者。
至先生于诸经,最得意者莫如《春秋》,其自序云:“不佞垂老,忽若于《春秋》大有所得,觉唐宋明诸儒之说,皆未合圣人之旨,尚在梦寐中,至今日而恍然。
” 顾其书已成四十二卷,而定、哀二公未毕,临没尚以为恨,今俱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古文翻译练习题
《为学》
一常识:本文作者,()代()家。
选自《》,原题是《》,
二解释加点字。
1蜀之鄙有二僧鄙:边远的地方
2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
3、吾欲之南海之:
4、子何恃而往恃:
5、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买舟:
6、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7、以告富者以:相当于“”,“”,“”
8、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还;反而
三翻译句子
1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4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中国古代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俶,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一、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①为木兰之柜。
为:做
②辑以羽翠。
辑:同“缉”,连缀。
③未可谓善鬻珠也。
鬻:卖
④缀以珠玉。
缀:连接,装饰
二、说说本文所包含的寓意:不要本末倒置,要分清主次。
作者的原意是: 讽刺那些: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人。
这是从:()的角度来说的;我们还可以从()的角度将寓意理解为()。
《画蛇添足》
一、常识。
1 本文选自时期刘向编的《》。
2 有一成语出自本文,它的近义词是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2 舍人相谓
..曰:数.人饮之.不足()()()
3 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
4蛇固.无足,子安能
../为之足()()
5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
三翻译句子
1请画地为蛇,先成者引酒。
2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3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三启示:。
《滥竽充数》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韩非子》
二、词语解释: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2、南郭处士请为
..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
3、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三、翻译句子: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四、
理解:1、本文从南郭处士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2、出自本文的成语是:,在今天比喻。
《郑人买履》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时期韩非编撰的《》。
二、词语解释: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至之
..市而忘操.之()()()
4、吾忘持度
..()()
5、及反
..()()
三、翻译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2、何不试之以足?
3、宁信度,无自信也。
四、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