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八)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pdf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十)

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5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试卷(10)高三语文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涨工资与幸福感徐贲①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涨工资一般是发生在物价上涨之后的。
如果涨工资增进幸福感,那么物价上涨就是破坏幸福感。
网上有人写道:“昨天去西单地下广场的那个豆花庄吃小吃,以前10块钱一碗的凉面竟然涨到了13块钱一碗,鸭血粉丝汤也涨到了7块钱一碗,可是那量却一点也没多。
我旁边一个满头华发的老太太端着一碗豆花喃喃自语,怎么什么都涨价啊,前儿吃还7块钱呢。
”②首先,谁涨了工资便意味着他的购买力得到提高,购买力与满足人的基本欲望直接相关。
满足欲望正是一般人对“幸福”最本能的理解。
这种推理带给人的其实是一种无奈的幸福幻觉。
由于公共信息的缺失,一般老百姓很难弄清涨工资和涨物价之间真正的消长关系。
③其次,谁涨了工资都会觉得自己有“运气”,而这种感觉比多买一碗凉面或鸭血粉丝汤更能让人觉得幸福。
心理学家考斯米德斯和托比指出,“幸福来自某种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便是这样一种被视为“运气”的意外的好事。
涨工资并非人人都涨或一样地涨,有的人涨,有的人不涨,有的涨得多,有的涨得少。
这是有幸涨工资者觉得幸福的一个主要原因。
“运气好”不只是自己觉得幸运,还会受到别人的羡慕。
心理学家列尔里说,“受到别人羡慕和赞扬特别能让人觉得幸福”。
涨了工资的会觉得非常骄傲、光荣,在别人的羡慕和妒忌中享受到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④但是这种幸福感是极为脆弱的,并不能持久。
那往往不过是一种“比下有余”的暂时的心理满足,因为它随时都在被“比上不足”的不幸福感所抵消。
就算是大家羡慕的公务员,工资涨在别人前面,但与某些“国企”人士一比(更不要说富豪大款们了),便觉得自己十分寒碜和委屈。
他们仍然属于那些不能不为大蒜、大葱、凉面、豆花和猪肉涨价操心的人群。
⑤涨工资的幸福感是收入带来的幸福感的一个部分。
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5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试卷(08)

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5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试卷(08)高三英语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案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man mean? A. He doesn’t have anything to do.B. He believes the woman is wrong about the time.C. Time passes very quickly.2. What did Paul do this morning?A. He had a history lesson.B. He had a chemistry lesson.C. He attended a meeting.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Jimmy is going to set out tonight.B. Jimmy has not decided on his journey.C. There is no need to have a farewell (告别) dinner.4. What does the woman worry about most?A. Bad weather.B. Bus strike.C. Heavy traffic.5. What did the man say about his camera? A. He enjoyed using his new camera.B. He left his camera in his friend’s car.C. He lost his camera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命题人:吉安县中易东晖新余一中黄富忠第Ⅰ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吉祥文化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
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
”我国吉祥文化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
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
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俗及行为。
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
《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象物,有象在天。
所谓四灵者。
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
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
后来由于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为吉祥物。
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
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
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
殷代以灵龟兆吉凶。
麟在四灵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已经成形。
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今不衰。
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
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
江西南昌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5 年高三测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能够验证和落实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表述错误,原文是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对诗歌发展的影响这一重大命题就会在情与景交互作用和发展变化中得到验证和落实”。
)2.B(“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是对话和互动的关系其中的一个方面。
末句人的气质、心情与景物关系颠倒。
)3.C(“不同时代的文学样式有各自的特征,但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都是相同的”不当。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6题9分,每小题3分)4.B(庶:或许)5.C(缗,古代计量单位,文中指铜钱)6.A(“不为世人所容”错。
)7.(10分)(1)(5分)当时蔡京主持国家政事,寻求善于教育孩子的老师,张觷刚到京城官署任职,蔡京的侄子就推荐了张觷来回应他。
(得分点:当国,训,适。
语意2分)(2)(5分)吃饱后,就派他们投入战斗,接着让第二队人吃饭,估计所派战士将疲劳,便派第三队人前往替代,第四到第五六队也按照前面的部署行动。
(得分点:食,既,度。
语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通过叠词和视听结合的角度来描写雪(2分)。
表现了雪忽大忽小、忽整忽斜、漫天飞舞景象,(1分)表现了环境的宁静,雪花优美的姿态,增添了诗歌的韵味(3分)。
9.(6分)寒冬不会阻止春天的到来。
(2分)尾联描写雪花尽情飘落,春寒彻骨,也不妨碍日后桃李盛开,享受美好的年华。
(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6分)(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独还倾(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每空 1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5分)A3分,C2分,B1分;D、E不给分。
(B项“认为王亚明不讲卫生”是表层理解,校长的举动反映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的鄙夷;D项“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愤怒”分析错误,映衬出的是人物的失落、无奈、沉重的心情;E项“表达了作者对人物深切的愧疚之情”与原文内容不符。
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Ι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3D打印技术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
运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然后通过特定的成型设备,用液化、粉末化、丝化的固体材料逐层“打印”出产品。
3D打印技术是“增材”制造的主要实现形式。
传统数控制造一般是在原材料基础上,使用切割、磨削、腐蚀、熔融等办法,去除多余部分,得到零部件,再以拼装、焊接等方法组合成最终产品。
而“增材制造”与之不同,无需原胚和模具,就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3D打印技术需要依托多个学科领域的尖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技术,即要有先进的设计软件及数字化工具,辅助设计人员制作出产品的三维数字模型,并根据模型自动分析出打印的工序,自动控制打印器材的走向;精密机械,即3D打印技术以“每层的叠加”为加工方式,产品的生产要求高精度,必须对打印设备的精准程度、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材料科学,即用于3D打印的原材料较为特殊,必须能够液化、粉末化、丝化,在打印中完成后又能重新结合起来,并具有合格的物理、化学性质。
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还需要在各相关领域投入较大的研发力量,才能掌握完整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在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部件制造的有效手段,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家电、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在工程和教学研究等领域也占有独特地位。
工业制造方面,可应用于产品概念设计、原型制作、产品评审、功能验证;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方面,可对形状复杂、尺寸微细、性能特殊的零部件、机构进行直接制造;消费方面,可应用于珠宝、服饰、鞋类、玩具、创意DIY作品的设计的制造;教育方面,可应用于模型验证科学假设,用于不同学科实验、教学;个性化定制方面,可提供基于网络的数据下载、电子商务的个性化打印定制服务。
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2015 年 高 三 测 试 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能够验证和落实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表述错误,原文是说“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对诗歌发展的影响这一重大命题就会在情与景交互作用和发展变化中得到验证和落实”。
)2.B( “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是对话和互动的关系其中的一个方面。
3.C(“不同时代的文学样式有各自的特征,但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相同”不当。
) 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6题9分,每小题3分) 4.B(庶:或许)5.C(缗,古代计量单位,指铜钱)6.A(“不为世人所容”错。
) 7.(10分) (1)(5分)当时蔡京主持国家政事,寻求善于教育孩子的老师,张刚到京城官署任职,蔡京的侄子就推荐了张。
(得分点:当国,训,适。
语意2分) (2)(5分)吃饱后,就派他们投入战斗,接着让第二队人吃饭,估计所派战士将疲劳,便派第三队人前往替代。
(得分点:食,既,度。
语意2分。
) 11分) 8.通过叠词和视听结合的角度来描写雪(2分)。
表现了雪忽大忽小、忽整忽斜、漫天飞舞,(分)表现了环境的宁静,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分)。
9.(6分)(2分)尾联描写雪花尽情飘落,春寒彻骨,也不妨碍日后桃李盛开,享受美好的年华(2分)6分) 10. (6分) (1)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独还倾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每空 1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5分)A3分,C2分,1分;D不给分。
(B项“认为王亚明不讲卫生”,校长的举动反映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的鄙夷;D项“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愤怒”分析错误,映衬出的是人物的失落、无奈、沉重的心情E项“表达了作者对人物深切的愧疚之情”) ()(6分)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情节更为真实可信;②通过“我”与王亚明的交往过程展开王亚明的身世背景的介绍,使叙事更加集中;③以一个同情者的视角叙述王亚明的故事,容易凸显小说的矛盾冲突,有利于表达小说主题。
江西省南昌市十校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八)

江西省南昌市十校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试题(八)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宋朝给我们留下了“幽云十六州”、“檀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其积贫积弱、昏聩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
然而,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已。
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武将地位大大降低。
实行兵将分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
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政、财政、司法权力交到了文臣手中。
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每次出征前,由优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
从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
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的态度。
“澶渊之盟”的缔结,使宋朝统治者自认为一劳永逸地寻找到了“化干戈为玉帛”之路,从此更倾向于以和的方式解决边患威胁。
宋朝的军队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国防投入不可谓不多。
然而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入却没有锻造出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
究其原因,其兵员构成和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陷不容忽视。
宋代的兵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招募,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和饥民。
二是抓夫,在军情紧急、兵员枯竭的情况下,也实现强制征召。
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语文试卷(十).pdf

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5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试卷(10) 高三语文 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贾平凹 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
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
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
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
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
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
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 “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 “城里人胃嫩。
”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 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 “多亏就遗弃了它!” “多亏?” “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
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2015年二模突破冲刺交流试卷(08) 高三语文 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家”向来被当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文化支柱之一,它与儒家一起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主干。
道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先秦古典道家,广义的道家则包括了汉代形成的制度道教,本文所谓“道家”是从广义上说的。
为什么说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平安”呢?因为道家理论基石——“道”的深层意蕴是“安”,以“道”为本根而建立起来的道家文化体系可以说处处寄托着“平安”的旨趣。
众所周知,就直观层面讲,“道”所表述的当然是人行走的“路”。
然而,如果从文字构型角度予以追溯,就会发现“道”字乃别有一番意义。
在上古金文里,“道”之字形的外围是一个“行”字,表征十字路口,中间是“首”字,这个“首”就是脑袋,即先民说的“首级”。
原来古人打仗,战败方的领袖“首级”就被埋在十字路口。
此举有“镇慑为安”的功用。
先民以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为了化解不平安因素,古人要举行“修祓”宗教仪式,其具体做法就是将异族人的领袖首级埋于道路交界处,念动咒语,从而产生镇慑保安效果。
日本学者白川静在《汉字》一书中指出,“道”字的特殊构型所反映的就是这种“修祓”于路的情况。
它的内在“平安”意蕴是非常古老的。
春秋时期,老子著《道德经》,对“道”的平安意蕴予以哲理解释。
该书第三十五章谓:“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老子所谓“大象”即“道”,而“执大象”就是信仰大道、奉行大道、固守大道。
“天下往”是说圣人奉行大道,天下万物都归向大道。
按照《道德经》的说法,天下万物归向大道,生灵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道是“安平泰”的。
“安”当然是安全,而“平”就是太平,安全与太平合起来就是平安,可见老子讲“道”的要义就是平安。
为什么平安呢?因为作为大象的“道”是“泰”,老子讲的“泰”乃出于《易经》之泰卦。
该卦之象,下为乾,三阳上升,上为坤,三阴下降;阴阳二气,流通交感而成和,故谓之“泰”。
既然阴阳交合,当然也就平安吉祥。
道家看重“平安”的理念可以上溯于远古时期先民的求安意识。
这一点从盘古神话里可以找到关联的线索。
“盘古”之“盘”,繁体字写作“”。
有学者指出,这个字就是“般”,即“搬”的本字,表示用盘子装载物品进行搬运,这虽然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盘子”的“盘”,其上部是“舟”,因此笔者以为,最初用于搬运的工具是“舟”,即用小船搬运货物;而“舟”旁的“殳”,甲骨文的字形像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系古老的武器。
远古先民于狩猎和战争前,要手持“殳”器,翩翩起舞,作为祭神礼仪。
后来的“庆典操舞”即设置“殳仗队”,并且有专门负责“殳仗队”工作的官员,其后代遂有以“殳”为姓者。
为什么要持“殳”起舞祭神呢?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祈求平安。
“殳”与“舟”结合,应该也有两种功能,一是把“殳”作为划船工具、控制平衡,另一则是保护行舟安全。
这样看来,“”的上部应当蕴藏着先民渴求“平安”的意愿。
至于“盘古”之“古”,正如上文已经指出的,本有在祭祀时陈列武器以示威武的意义,之所以陈列武器,无非是为了镇安。
由此可见,“盘古”这个神话名称在深层次里蕴含着“平安”理趣,这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
再从情节内容上来看,盘古神话更是寄托着先民追求平安的意愿。
徐整的《三五历纪》这样叙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
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事开端所呈现给人的空间是狭小的,整个天地就像个鸡蛋,盘古就在这个小鸡蛋里,多么压抑啊!难怪盘古要改变环境。
根据汉文翁“高朕石室壁画”等文物考古资料,可知盘古是通过特殊器具来改变环境的。
他左手握石斧,右手握木把,作顶天立地状,背后是开阔的天空。
盘古手中的石斧既是拓展生存空间的工具,也是自我护卫的武器。
无论是拓展空间还是自我护卫,都是为了平安生存。
因此,盘古神话可视为上古先民渴求平安愿望的一种文化演绎、一种符号象征,盘古即是远古先民心目中的平安大神。
1.下列对“平安”概念的理解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A.“平安”是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道”的意蕴是“安”,以“道”为本根而建立起来的道家文化体系可以说处处寄托着“平安”的旨趣。
B.道家看重“平安”的理念可以上溯于远古时期先民的求安意识。
这一点从盘古神话里可以找到关联的线索。
C.“盘古”之“盘”,繁体字写作“”,“殳”与“舟”结合,表示它的功能是保护行舟安全,”的上部应当蕴藏着先民渴求“平安”的意愿。
D.因为老子讲“道”的要义就是平安,所以说“安”当然是安全,而“平”就是太平,安全与太平合起来就是平安。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所表述的是人行走的“路”,只有从文字构型角度予以追溯,才会发现“道”字乃别有一番意义,即有“镇慑为安”的功用。
B.“道”之字形的外围是一个“行”字,表征十字路口,中间是“首”字,这个“首”就是脑袋,即先民说的“首级”。
C.老子认为,作为大象的“道”是“泰”,泰”乃出于《易经》之泰卦。
该卦之象,下为乾,上为坤,阴阳二气,流通交感而成“泰”。
既然阴阳交合,当然也就平安吉祥。
D.盘古左手握石斧,右手握木把,开天辟地。
盘古神话可视为上古先民渴求平安愿望的一种文化演绎、一种符号象征,盘古即是百姓心目中的平安大神。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本学者白川静指出,“道”字的特殊构型所反映的就是”修祓”于路的情况,他以为,路上存在邪灵等不平安因素,为了化解不平安因素,古人要举行“修祓”宗教仪式,从而产生震慑保安效果。
B. 中华文化的两大主干是儒家和道家。
后者向来被当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文化支柱之一,其有广义与侠义之分,狭义的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先秦古典道家,广义的道家则包括了汉代形成的制度道教。
C.文章先讲述了道家之“道”的本义是“安” ,接着分析了道家“平安” 理念的文化根基,最后指出唯有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本始状态,才能把握平安大道规律。
D.远古先民于狩猎和战争前,要手持“殳”器,翩翩起舞,作为祭神礼仪。
其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祈求平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相州昼锦①堂记 欧阳修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
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 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
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 罪于车尘马足之间。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
公,相人也。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
然则高牙大纛②不足为公荣; 桓圭衮冕③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
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
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 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
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 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
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
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
于是乎书。
[注]①昼锦:据《汉书》载,项羽曾经说过一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以衣锦还乡为荣耀的事情。
韩琦以武康军节度使身份兼相州知州,因相州是他的故乡,所以取项羽的话改“夜”为“昼”命名厅堂,以示荣耀。
②大纛:古代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③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礼器,用于朝聘、祭祀、丧葬等场合。
衮裳:古代皇帝和三公所穿的礼服。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相与骈肩累迹 累:重叠 B.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 铭:铭记 C.以遗相人 遗:留给 D.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令:美好的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州昼锦堂记”的"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B.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人,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古代夫妻互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11分)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 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 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8.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有着怎样的特点?(5分) 9.唐代诗人沈德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
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简作分析。
(6分) 10.名篇名句默写(6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为什么能做到“略无羡艳意”: , 。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这里不要叫我妈妈 曾 颖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 我是到帝豪小区当保安的第三天认识阿兰的。
准确地说,应该是她主动来和我搭讪并请我吃苹果。
这是我在这座富人住的小区中受到的最高礼遇。
这里的其他住户,通常是车进车出,像害怕掉出冰箱的冰激凌一样小心地呵护自己,而保姆们,也因为忙或别的什么原因,不怎么爱搭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