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必修一《劝学》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字词释义+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劝学》必备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字词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1、关于作者: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2、关于作品:《荀子》是战国时期荀子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哲学著作,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立身和学术辩论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了荀子的思想主张。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3、其他常识:(1)君子:①泛指有道德的人。
如: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国语·鲁语上》);②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
如: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
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2)金:①金属制的刀斧等。
如: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②青铜。
如: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史记·孝武本纪》);③黄金。
如: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老子》);④货币单位。
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如:所愿不过一金,终于转死沟壑。
(班彪《王命论》)。
(3)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二、重要词语释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停止)。
青,取之于(从)蓝而(连词,表转折)青于(比)蓝;冰,水为(凝结)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合乎)绳,輮(使……弯曲)以(省略“之”)为轮,其曲(弯曲度)中规。
虽(即使)有(同“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挺直),金就(靠近)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得锋利),君子博学而日(名状,每天)参(检查)省(反省)乎(对)己(状语后置),则知(同“智”)明而行无过矣。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

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文言文劝学知识点《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高一语文《劝学》

高一语文《劝学》一、文学常识1. 作者2. 出处二、字词积累1. 通假字- 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 古今异义- 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 用心一也- 古义:因为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3.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形容词作名词- 其曲中规(曲:弯曲的弧度)- 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4. 一词多义- 于- 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可不译)-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可不译)-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因而)三、重点句子翻译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翻译: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3.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翻译: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翻译: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高中文言文《劝学》

劝学之樊仲川亿创作《荀子》【作者作品】本文选自《荀子·劝学》。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后人又称孙卿,战国后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荀子学问渊博精深,所著《荀子》行文气魄宏大雄浑,有包涵诸家的气概。
全书共二十卷,收文章三十二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治学、立身和学论辩等多个方面,全面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
《劝学》是其中的第一篇,本篇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比方,气势浑厚,是一种散文的赋体,广为后世传诵宗法。
【学习导引】本文着重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总结了治学经验,提出了“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见解,强调了“学不成以已”。
文章约用了二十个比方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学习时,要体会这种运用比方进行说理论证的方法,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文中出现的几个特殊句式。
【文言解释】君子曰:学不成以已。
君子说:“学习不成以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所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把它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符合圆规画的圆。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火烤使它酿成这样的。
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聪慧明达而且行为就会没有过失。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我曾整天地思索,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眺望,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登上高处见得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人在远处也能看到;顺着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劝学》知识点总结

《劝学》知识点总结《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荀子作为思想家的卓越见识。
以下是对《劝学》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假舆马者古义:借助,利用。
今义:与“真”相对。
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金子。
3、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
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曲,弯曲的程度。
登高而招:高,高处。
形容词作动词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
4、一词多义于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善假于物也:向。
而表转折:而青于蓝;而寒于水;而见者远;而闻者彰;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表修饰:顺风而呼;登高而招;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之青,取之于蓝:代词,指靛青。
冰,水为之:代词,指冰。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助词,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利金就砺则利:锋利。
非利足也:使……快。
二、重点句子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

劝学荀子文言知识点总结一、修身养性荀子在《劝学》这篇文章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经过艰苦的修炼,才能够让自己的本性转为善。
他提出了“志士不忘在学”的观点,希望人们能够不断地修炼自己,不断地钻研学问,不忘初心,不负韶华。
荀子强调了自己的理想境界,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克制自身的恶性。
对于学习的态度,荀子提出了“志士宁死不辱”的观点,也就是说,学习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品质,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二、学习的方法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还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他认为,学习应以实践为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思考,才能够真正掌握学问。
荀子提出:“学至诚,则明”,也就是说,只有真心实意地学习,才能够深刻地领悟学问的真谛。
荀子还强调了学习的态度,他认为,学习需要敬畏,需要恭敬,需要认真对待。
他认为,只有怀有敬畏之心,才能够不断地进取,才能够真正打开学问的大门。
同时,他还提出了学问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领悟学问。
三、礼乐教化荀子在《劝学》中提出了他的礼乐教化的思想。
他认为,通过礼乐,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可以对人的思想进行引导,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和品德。
他主张,只有通过礼乐教化,才能够对人的恶性进行抑制,对人的善性进行培养。
荀子认为,礼乐是一种道德的教化工具,通过礼乐,可以对人的良心进行教化,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
他认为,只有通过礼乐,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国家需要制定完善的礼乐制度,以实现对人的道德教育的全面引导。
四、王道政治在《劝学》这篇文章中,荀子还对王道政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认为,国家需要通过道德化的教育和政治体制的建设,实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他提出,只有通过王道政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荀子主张国家需要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对人的恶性进行惩戒,对人的善性进行引导。
《劝学》文言文整理

《劝学》文言文整理劝学,言必信,行必果,身体力行,不思不言。
天下之至道,知不足者多,勇不足者少。
端正心态,持之以恒,方可成为真正的学者。
学之为道,无论何时何地,皆为上乘之事。
而学者之所以贵,在于其所学为国家重要的学问。
知识虽多,但不得以为自己已经功成名就,应当不断地学习,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学习之路险阻万分,其间艰辛重重。
然则,呕心沥血,方可克服种种困难。
其品学兼优,行事规矩,方可站稳于世人之前。
心怀不足,勇气不足,虽有好心,也难以取得良好之成果。
而正直胸怀,倜傥不群,却能带领别人走向正确之方向。
精力与思考,是学之必要条件。
常常惟充实自己,以期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然则,不抛弃烦恼,不远离轻欢的恶习,惟有永远记得自己的初衷,坚持走向成功之道。
取得知识只是一小步。
实际应用知识才是硬道理。
所以,应该将所学应用于到生活中,并尽力使其成为现实中的产物。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成为具有实践经验的学习者。
学习者应当常常关注事物的本质,追求真理,避免盲从。
而人生的奋斗,也是如此。
在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从事事物的内在本质出发,走向真正的巨大的成功。
故吾须以心理思辨,从而达成融会贯通之境地,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心浇灌,以情为滋养,不断追求真知灼见,生命之意义方得以体现。
吾将于勤奋中逐渐成长,于实践中成为杰出的学者。
吾将努力践行不断的学习,以成就再辉煌的未来。
天下之至道,视吾以存思虑,视吾以义行,视吾以千锤百炼之心境。
吾自古以来,便志在学道。
为此,应当真切地劝告自己,不断努力,坚持至底,最终成为最杰出的学者。
没有任何人天生就会学习。
学习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首先,我们必须制定学习计划。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可以将大量的学习任务有效地分解成可操作的小任务,并按计划有序地完成这些任务。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考文言文《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无以至千里
,
。”
(6)在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来譬喻的名句,如《劝学》中“ 积土成 山
风雨兴焉
”两句就借助风雨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
2
3
4
5
6
7
,
1
2
3
4
5
6
7
判断句
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直,是用火烘烤使之成为这样的。
判断句
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判断句
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钳,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
思浮躁啊。
状语后置句
靛青是从蓝草中取得的,可是比蓝草颜色深。
1
2
3
4
5
6
7
状语后置句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可是比水还要寒冷。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锲而不舍
1
2
金石可镂
3
4
5
6
7
(君子)
(4)《劝学》一文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强调只思考是不够的,更要重视学
习的两句是“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5)道、儒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其中,老子在《道德
经》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故)不积跬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津县第二中学 胡庚田
劝学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2)吾尝肢而望矣 ( )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远( )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 )
劝学
一虚词 1.而 (1)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2)吾尝肢而望矣 (连词,表修饰)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远(连词,表转折)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连词,表转折)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 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 ”“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 ”“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 “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
)
)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0)蟹六跪而二螯( )
)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 语,向上,向下) (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 作状语,每日)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 ,低于)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 )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 译文: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译文: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 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 它)用心专一。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 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 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 浮躁。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 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 ”,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 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 ,禀赋)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古义: 今义: (2)金就砺则利 古义: 今义: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今义: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译文: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 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 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 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 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译文: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译文: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 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 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译文:(如果)用刀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 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 ,(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 译文: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
四、重点语句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 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 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 ,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 变得锋利。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 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弯曲的弧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 状语,每日)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 词,游水)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6)用心一也(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8)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4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3)善假于物也( )
4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从)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比) (3)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 象,可以不译)
二、实词 1.通假字 (1)鞣以为轮( )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4)君子生非异也( )
(9)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承接)
(10)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 )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 )
2.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变式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善假于物也( )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变式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 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 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 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2.古今异义 (1)鞣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 渊博
3.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 ) (2)其曲中规(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3.之 (1)青,取之于蓝( (2)不如须臾之所学(
)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
)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之 (1)青,取之于蓝(代词,代靛青) (2)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用于 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 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4)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助 词,的)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