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回春改病句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试题全册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检测试题全册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4分)nuïyíkūwþi yōu yǎkǎo yàn()()()()kuáng fýng bào yǔzhuün xÿn zhìzhì()()二、词语练习。

(7分)①比一比,再组词。

(4分)那()段()淮()诽()挪()锻()雅()徘()哪()缎()堆()排()②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3分)偶尔←→()萦绕←→()机敏←→()优美←→()幽雅←→()冲撞←→()三、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但成语中的“手”你又知道多少,请写出不同意思的关于手的成语。

(7分)①形容敏捷→()②形容聪颖→()③形容高兴→()④形容勤奋→()⑤形容凶狠→()⑥形容顺利→()⑦形容卑鄙→()⑧形容高明→()⑨形容利索→()⑩形容惊慌→()11形容冷漠→()12形容专横→()13形容无能→()14形容亲密→()四、解释句中带点字的意思。

(8分)①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使___________ 诲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俱___________ 弗若___________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___________ 去___________ 日中___________④孰为汝多知乎?孰___________ 知___________五、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4分)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③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六、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三种不同的句子。

(6分)A.下一番苦功。

B.能练出一笔好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句子练习。

病句 成语训练 及答案

病句 成语训练 及答案

病句修改训练题参考答案及简析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心头回响。

B.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实验没有成功,但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他没有作努力的缘故。

B.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C.她说还是生一个好,你看是不是考虑一下她的意思D.上海公用事业的改革是基本上在国有老企业和大企业中展开的。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之夭夭。

B.适度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过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C.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目前的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B.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C.来自铁路、邮电、卫生、公安、金融、电力等行业和部门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厦门、大连、苏州等城市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D.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的蓄意破坏以及恶劣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里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快有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广东中考语文妙手回春改病句优秀导学案设计(教师版及学生版)

广东中考语文妙手回春改病句优秀导学案设计(教师版及学生版)

广东中考语文妙手回春改病句优秀导学案(教师版)【学情分析】考场上修改病句的试题一般都深藏不露,考生需要了解中考试卷里病句试题的命制特点,掌握需要改病句的理论知识,明确修改的具体方法,才能做到手到病除。

句子生病虽然棘手,但总有根治的办法。

只要掌握了相关的语法知识,积累了修改病句的相关经验,就完全可以在发现病因后如“华佗”一样治病,练就一双回春的妙手。

【教学目标】1.了解各省市病句修改试题,病句试题的命制特点、病因及修改方法。

2.掌握最基本的语法知识,独立地划分句子成分。

3、对病句的病因及修改方法进行详细的总结与分析,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修改病句,讨论和探寻病句的病因及修改病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以致用,总结方法,积累错题。

【教学课时】八课时【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引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运用】多媒体、学案【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好学生学案、教师教案和上课课件;2.中考病句修改涉及到的句子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学生准备:1.通过书籍或网络,初步了解句子成分是什么。

2.了解句子成分的词性,句子的基本结构,知道修改病句的方法用于小组分享。

3.阅读【句子成分】【回顾练习】【习题演练】【标志性词】【中考经典】中的材料,根据材料标题提示思考问题,并根据【回归中考】材料后的要求完成相关的练习。

【情境问题导入】什么叫病句?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概括下,病句的类型有哪几种。

造成这些病句类型的根本原因(语法)有哪些?(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出示和讲解病句类型,展示(语法)句子成分。

“病因复杂”是所有各地病句试题的特点,不同的病因会引起不同的语病,不同的语病又有不同的表现。

这就好比医生面对病人,需要考生透过表征去确定病因,而后才能谈及修改的问题。

如何才能透过病句的表征去找到病因呢?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部编人教版2021年三年级上册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考题

部编人教版2021年三年级上册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考题

部编人教版2021年三年级上册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考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左右。

2.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正了造纸术。

3.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

2. 修改病句。

(1)这是一个快乐、愉快、欢乐的班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场球赛的输赢,不仅关系到球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学校的荣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就同班委研究,决定对这个问题进行一次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用修改符号对下面的语段进行修改。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刘强端正了学习态度,能按时完成作业,错别字也大大进步了。

他还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在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们参加的儿童节联欢会上扮演节日,朗读了作者是著名诗人艾青写的“我爱这土地”。

4. 修改下列句子。

1.黎明时,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课了,我赶紧将铅笔、橡皮檫、尺子、课本等文具摆放整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判断下列句子的病因并修改句子。

A.成分残缺B.搭配不当C.语义重复D.前后矛盾 E.用词不当 F.语序不当1.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考古学家发现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

1.4.妙手回春除病句——结构混乱

1.4.妙手回春除病句——结构混乱

例题引路
2、藕断丝连 指一句话结
构已完整,却把它的最后部 分用做另一部分的开头。
(1)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 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 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力量” 在前部分作宾语整个句子已经完整, 但加上“在舆论……的作用”部分,又使它做了后部分的 主语,整个句子的结构乱了。
1、概念:就是在语言表达中,将两种以上的结 构混杂在一个句子中,结构纠缠不清的现象。
句式杂糅 藕断丝连 中途易辙 反客为主
例题引路
1、两句混杂 指一个句
子套用了两种句式结构。
(1)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 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 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这是由于……的缘故”和“这是由……决 定的”套在一起而成。改“由于”为“由”即可。
(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 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 作怪。
“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和“是党风不 正在作怪”杂糅
常见的杂糅句式及其正确句式:
杂糅句式
正确句式


1、本着……为原则 2、以……即可 3、是为了…为目的 4、对于……问题上 6、由于……下 7、原因是…造成的 8、经过……下 9、出于……决定的
(2)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包 围了,歼灭了无数的匪军。
“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应该是“匪徒”,但“歼灭” 的主语是“游击队”句子结构混乱。
1、(2013四川)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 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 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句式杂糅,或说“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磨砂板和 防砸板两部分”或说“青铜器馆门窗是由磨砂板和 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的”

1.2.妙手回春除病句——搭配不当

1.2.妙手回春除病句——搭配不当

例1.他渐渐地爬起来。 慢慢的
例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 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
例3 .人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残 疾人作家的发言。
小窍门: 并列成分作定语或状语、中心语,往往有部分定 语或状语不能同中心词搭配。*注意“和”这个字
3 补语和中心语不搭配
例1.真对不起,上次我们对你照顾得太不周全了。
抽出主干,看主谓、动宾、主宾搭配是否合理
1 主谓搭配不当
①一主一谓(不能搭配) 例.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呼啸”改成“沸腾” ②多主一谓(不能全相搭配) 例.墨似的乌云和倾盆大雨顿时倾泻下来。
“乌云”和“倾泻”搭配不 ③多主当多谓(不能全相搭配) 例.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 重而紧张。 “任务沉重”、“工期紧张”
6.假设关系: “如果……就(那么)” , “ 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 “ 要是(要不是)……那么”, “即使(纵然、 就算、哪怕)……也”等
7.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
“除非…才”,“无论……还”, “不论(不 管)…总”
8.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 ……因而” “既然……那么(就)”等
(“只有”和”才”搭配不 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干成分 动宾搭配不当
搭 配
主宾搭配不当

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当 枝叶成分
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型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呼应成分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1主谓不搭配
一. 主干成分
2谓宾不搭配
3主宾不搭配

邯郸市涉县小学语文2020年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8讲 修改病句

邯郸市涉县小学语文2020年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8讲 修改病句

邯郸市涉县小学语文2020年三升四暑期衔接训练:第8讲修改病句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小红因为唱歌很动听,所以跳舞很美妙。

B . 老师夸耀我们班纪律好。

C .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D . 是否坚持锻炼,是健康的保障。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学习计划和决心。

B . 我们要养成讲卫生的作风。

C . 下课了,大家争先恐后地一个跟着一个来到操场。

D .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3. (2分)判断下面句子中的病因在哪里,将对应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1)我的老师大约有40岁左右。

()A . 缺少成分B . 用词不当C . 重复啰嗦(2)妈妈无微不至地关怀。

()A . 缺少成分B . 用词不当C . 重复啰嗦(3)奶奶又给我讲起过去的往事。

()A . 缺少成分B . 用词不当C . 重复啰嗦(4)参加这次活动,受到很大教育。

()A . 缺少成分B . 用词不当C . 重复啰嗦(5)当我们受到表扬时,千万不要自豪。

()A . 缺少成分B . 用词不当C . 重复啰嗦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 . 昔日席卷大地的黄沙把这绿色巨网牢牢缚住。

C . 江边垂柳,袅娜多姿,令许多游人不禁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D .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2分)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春天来了,越来越暖和了。

B . 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C . 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D . 学了《爱迪生》这一课,使我受到了教育。

1.6.妙手回春除病句——不合逻辑

1.6.妙手回春除病句——不合逻辑

例: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
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
建成的。
6、不合事理
1.不合事实 (一)内容不符合客观真实 2.不合事理
3.过于绝对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三)表述前后不一致 1.前后矛盾 2.照应不周
不合逻辑
例:这幅画都画好了,只剩下一块山石还需上色。
1、自相矛盾
例: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
各项人才。
2、范围不清
例: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
3、主客颠倒
例: 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
4、分类不当
例: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5、强拉因果
如:我每次向他借书,他都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冒着酷暑和 严寒到小书房去找。
(“酷暑”与“严寒”分别是在夏天、冬天,不可能同时到来)
3.过于绝对
如: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句子中“凡是……都……”言过其实,犯了绝对化的毛病
(二)概念分类不合逻辑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
(“无时无刻不忘”即“任何时候”都“忘”,句子表 述的意思刚好相反)
2.“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
例: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台湾当局对“×× 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 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杜绝”和“不再”都是否定词,宜将“不再”改为“再
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如:我市已形成以机械、电子、食品、纺织、轻工 业、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轻工业”与前面的“食品、纺织”是种属关系,并列 使用不合逻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目标】
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知识讲解】
一、辨析病句
首先要明确语病的类别,主要是考纲中规定的六种类型。

其次要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

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二、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首先要查出句子的毛病所在,再进行妥善的处理。

修改时既要改正句子的错误,又要充分体现句子的原意而且还要尽量保留原句的基本结构和词语。

修改时可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根据不同的语病,采取恰当的方法。

(一)病句类型:
1.语序不当
口语里,语序的位置比较灵活,常常发生易位现象;但在书面语里,则比较固定。

如果语序安排不当,就会造成结构混乱。

句意含混。

例如:
①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②这些作品留在不只一代人的深刻记忆里。

③因为他没有来,所以大家一直等着他,没有动筷子。

①句“古船”前有两个定语,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例①中位置错置后,使人误以为古船是在宋朝时期出土的。

例②中“深刻”本是“留”的状语,错置后句子显得很别扭。

例③中“没有动筷子”应与”一直等着他”对调。

2.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也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

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主要有:
①动宾搭配不当
如: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②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因为不合事理)
③主谓搭配不当
如: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月光……发出沙沙的响声,主谓搭配不当。

由联合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时,要注意联合短语中每一项与有关成分全面呼应,否则,顾此失彼,文理不通。

)
3.成分残缺或赘余
从单句的角度讲,成分残缺最常见的是由于在主语前滥用介词“对、通过、在”等,使作主语的词语作了介词和宾语,句子没有了主语。

也有缺谓语和缺宾语的错误。

如①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应删去“通过”或“使”。

)
②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去掉“对于”,恢复“那些……人”的主语资格,或删掉“受到”,成为无主句。

)
成分赘余主要是由于在句中出现了重复的现象。

如:这句话的后面,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无声”与“潜台词”重复) 4.结构混乱
造成结构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1)两种同义格式杂糅
有的时候,一个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格式,尽管是同义格式,总有些差别,应根据不同语境和要求,选取最适合的一个。

如果举棋不定,把两个都用上了,就犯了杂糅的毛病。

如: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
②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要么用“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
③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把“从……开始”和“以……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为“以”。

)
(2)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
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

例如:
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
5.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往往是由于句子有歧义造成的。

例如:
①桌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是“许多朋友”,还是“许多礼物”,不明确。

)
②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
6.不合逻辑:
如: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蜿蜒”是曲曲折折的,“而”离弦之箭”是一直向前的,相互予盾。

)
(二)辨析语病的方法:
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别扭则再做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

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即可发现“事情”与“完成”不搭配。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可仿造“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可发现多了一个“的”字,应将“的”去掉。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如: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


前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为“制造伪劣产品”;后句“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去掉“凡是”,把“都”改为“大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