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e工笔画 (37)
工笔画技法19张

4、分染:工笔画绘制中 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 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 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再 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 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 效果。为了和统染有所区 别,我们通常将小面积、 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 渲染称为分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部分 进行了分染,这一步已经 留出左右的水线,每片竹 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 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六法”五经营位置
12/21/2015
国画构图,在古代称为“经营位置”、“章法”、 “布局”等。国画构图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运用 对立统一规律,体现画面物象间宾与主、远与近、 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 白、大与小等关系。只有将对立寓于统一之中,才 能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备注2:中国画多注重水墨的效果,用色一般比较少,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要求。用色方 法有以水墨为主,不着色或少着色的水墨法;有称为轻着色,多以花青、 藤黄、赭石为主的浅绛 色,前二种方法多用于写意画,再就是称为大着色的重彩法,多用在工笔画上。多以石青、石绿、 朱砂、金银等矿物色,一般要多次涂染,厚重而又鲜艳。
什么是花鸟画?
12/21/2015
在中国画中,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 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 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中国花鸟画的萌芽
12/21/2015
鹤鸟衔鱼图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宣纸)
(绢)
工具材料
四、砚 砚是用于研墨的器具,品种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 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砚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观赏和收 藏价值。年代久远的古砚的价值尤为可观。我国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 砚、洮砚和澄泥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名列前茅。
中国工笔花鸟画优秀ppt课件

(中国画颜料) 11
工具材料
六、其它用具材 料
胶、矾、调色 (储色)工具、 笔洗、乳钵、笔 架、纸镇、裁纸 的裁刀、吸水的 棉质废布(或废 纸)、以及钤印 用的印泥、印章 等。
12
工笔画工具和材料介绍 一、毛笔:
1、勾线笔类
工笔画基本上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故多选用狼毫这类细而 尖的笔,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拖线 笔、勾线笔等。
10
五、颜料 从制作原料上分主要有矿物性、植物性和化学合成等三种类型;分
水剂(锡管装)、粉状和块状等几种形式。 传统 颜料分两大类:矿物性 颜料 “石色”和植物性颜料“水色”。矿物性颜料从各种有色矿石(或 贝类)中磨炼出,如石绿、石青、赭石、朱砂等;植物性颜料取材于植 物的不同部位,如花青、藤黄、胭脂等。
(宣纸)
(绢) 9
工具材料
四、砚 砚是用于研墨的器具,品种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
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砚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观赏和收 藏价值。年代久远的古砚的价值尤为可观。我国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 砚、洮砚和澄泥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名列前茅。
(砚台)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以不 吸水、易下墨的砚台为佳,一般用 青石砚即可。作工笔画不需要太多 墨,选用砚池也不用太大,方形圆 形都可,但要有盖,使墨汁保持清 洁又保湿。
工笔画入门技法

一、技巧部分1、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2、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体系,称为统染。
3、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5、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6、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
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方法。
7、斡染: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
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也会用到。
8、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9、复勒: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10、水线: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
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11、立粉法:点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
长锋笔饱蘸粉黄(藤黄+白色),也可略调一点胶进去,色彩的浓度要非常大,同时竖立笔中锋,缓慢点出蕊的形状,湿润时色彩会高出纸面1毫米左右,等待干了就会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视觉效果,很有立体感。
二、色彩部分1、草绿:约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2、叶的底色。
3、xx: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xx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中国画欣赏工笔人物画

历史发展 人物画的产生早于其他中国画科。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
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 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与 《人物驭龙》帛画是已知最早的独幅人物画作品。魏晋时期,思 想的解放,佛教的传入,玄学的风行,专业画家队伍的确立,促 成人物画由略而精,宗教画尤为兴盛,出现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 第一批人物画大师,也出现了以《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为 代表的第一批人物画论,奠立了中国人物画的重要传统。盛唐时 期吴道子则把人物宗教画推进到更富于表现力、也更生动感人的 新境地 。五代两宋是中国人物画深入发展的时期。随着宫廷画 院的兴办,工笔重着色人物画更趋精美,又随着文人画的兴起, 民间稿本被李公麟提高为一种被称为白描的绘画样式。宋代城乡 经济的发展,宋与金的斗争,社会风俗画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 故事画亦蓬勃发展。张择端的杰作《清明上河图》便产生于这一 时期。自南宋受禅宗思想影响,梁楷的泼墨、简笔写意人物画, 标志着写意人物画肇兴,中国人物画开始朝另一方向发展。仕女 画、高士画大量出现。之后,明末的陈洪绶、清末的任颐都创作 了不少人物画的优秀作品。现代的中国人物画,深入研究传统, 广泛吸收外来技巧,表现新的时代生活,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传统与特点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 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 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 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 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 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 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突破了统 一时空的局限。人物画中使用的笔墨技巧与技法,在工笔设色、 白描和小写意作品中,更重视笔法的基干作用,为此创造了十八 描。笔法或描法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另 方面也要传达作者的感情,同时还用以体现作者的个人风格。在 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 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还要显现个人风格,其难易程度 远胜于山水花鸟画。被称为行乐图的人物肖像画,一律把人物置 于最易展现其气质品格的特定景物中,具有不同于一般肖像画的 特点。在色彩使用与诗书画印的结合上 ,人物画具有一般中国 画的特色。
工笔人物画教程

这里先扼要介绍一下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有淡彩、重彩之分。
淡彩法是基本以墨、透明色为主的画法,适合表现淡雅清秀,朦胧虚幻的境界,有利于发挥墨与色的晕染作用,画面丰富、含蓄。
重彩法是主要以不透明的石色颜料为主的画法,其中间用墨及透明色,特点是色彩浓重绚烂、富丽堂皇,具有一定的装饰味道。
淡彩法与重彩法虽可单独存在,但不宜截然分开。
淡中有重,重里含淡,两者巧妙结合,画面效果会更美妙。
如这幅《银花之三》(见图),就运用了“重”、“淡”相间法。
银饰用赭墨渐次分染,细腻微妙。
背景和几块红、蓝颜色用不透明颜料。
从审美角度讲,颜色的薄厚、轻重,浓烈与淡雅的效果,在把握上尤其要注意。
(一)铅笔稿起稿之前,首先对所画对象进行一番剖析,这点很重要,是一幅画成败的起点。
先要体会一下对象传达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是天真活泼、艳丽多姿、幽雅清新,还是憨厚朴实;是忧郁、喜悦、阳刚、温柔,还是小巧玲珑,粗壮健美等,这是一幅画的基调,把握住这点才可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风貌。
接下来统观模特儿的整体形态关系,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外形决定模特儿的整体动态,这点有利于构图布局。
还有模特儿的哪部分与众不同,最有特点.哪部分最吸引际,这是你以后着重刻画的部位,应牢记始终。
以上所述是动笔之前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模特儿。
这一步是眼与脑的结合.画家的眼睛应具有概括能力、对比能力、分辨能力、只有准确地看到,才能正确地表现。
所以,要随时训练我们的眼睛,培养我们的眼睛。
眼高才能手高。
这时候把以上所看到及所想的用概括的线条画几个小构图,把所画对象的位置、大小、左右高低、线条的疏密分布及纵横关系,用几种不同的形式勾画一下,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其一,这样就可以依此来起铅笔稿了。
起稿时铅笔不宜太软,太软不容易深入。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用概括的线条把人物的动态、比例位置确定下来,注意各部位的倾向性及关系,把每个局部当成一个整体,注意它们的外形,可把其归纳为几何形,这样对捕捉对象的整体形态很有帮助,注意每个具体形间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
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

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工笔花鸟画精品欣赏邹传安工笔花鸟画作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国画中与写意花鸟画相对应的一个重要的流派。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
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
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远至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商、周的青铜器上,战国的帛画上都可以追溯到它的来龙去脉。
所表现的对象一般是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禽鸟、走兽、虫鱼等等,就工笔花鸟画独立分科而言,它“始于唐代,成熟于五代,鼎盛与两宋”。
千余年来,名家辈出。
五代有“黄家富贵(黄筌)、徐氏野逸(徐熙)”。
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帝王宋徽宗的提倡与参与,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成就了“宣和画院”的辉煌时期。
继黄筌、徐熙、赵佶(宋朝皇帝徽宗)之后,著名的画家有黄居寀(北宋)、崔白、李迪(南宋)、任仁发、王渊(元代)、边景昭、林良、吕纪、陈老莲(明代)、任伯年、恽南田(清代)等,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作品。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

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工笔画的特点艺术特征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
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工笔画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工笔画的特点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工笔画的特点具体分析一、美学意境1、有气韵则有生动:“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
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一直是中国画创作、批评和鉴赏所遵循的总圭臬。
“气韵生动”是个完整的提法,体现了创作最高的审美要求而一直被沿用至今。
2、因心而造境: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业,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
“因心而造境”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他指的是画面意境而不是自然的、真实的生活图景,是作画者按自己的理想所虚拟出来的虚幻飘渺的艺术境界,这个图景是现实生活中所没有或少有的,是作画者“心造”之境。
3、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画处理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大面积的空白来衬托画面主体,使主体更为突出,后面的空白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使人回味无穷。
大部分的空白可以使我们想象许多意境,画中虽未画出,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想象,思绪任意驰骋。
4、以诗入画与画中有诗:“画中有诗”不是仅仅指画面上的题诗,还指画中隐含着的诗意,补画笔所未到,启动画者之联想,使诗意与画意相得益彰。
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情景相生,得意于画外。
二、线的特点1、书法用笔:中国工笔画的用笔与书法同法,也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起笔与收笔是勾线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部分,起笔收笔的质量直接影响线条本身的质量及行笔的过程。
工笔画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 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 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 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 而且富有诗意。
簪花仕女图唐代周昉
挥扇仕女图唐代周昉
• 唐代人物画达到鼎盛期,阎立本上承顾恺之,融 恢弘博大的气势,确立了初唐工笔人物画风。阎 立本的《步擎图》记录了唐太宗接见吐番松赞干 布求亲特使禄东赞的史实,阎立本是描写场景和 人物心理活动的好手,画面设有去刻意表现迎亲、 宴饮等重大场面,而是采用了聚焦法,突出主体, 使主要人物心理描写得以放大。唐太宗的威严善 待、庄重安详,禄东赞满面风霜、智慧干练和对 大唐皇帝的崇敬神态溢于脸面。红衣使者和白衣 随从的眼神和表情的刻画也极为精彩,主仆关系 使人一目了然,道具与人物的层次结构穿插得非 常得体。阎立本亦是一位色彩高手。画面以黑、 白、红、绿为基色,充分归纳;运用色彩的对比、 反衬,使和谐的情节氛围和人物组合的内在节奏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步辇图》唐阎立本
• 张萱开创了工笔人物画绮丽华滋的重彩画风。作 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描写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 人骑马游春的场景。画中女性体态丰腴、动态舒 缓优雅,“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这是盛唐“绮罗人物”的塑造特点,也反映了当 时审美的要求。横展铺陈的构图,高低错落的起 伏,增强了画面的动感。为了突出虢国夫人这个 主要表现对象,张萱独具匠心,有意把虢国夫人、 男监、老年仕女和小孩的目光聚焦于一点。整幅 作品线法纤细而富有弹性的张力,衣纹处理注重 丝织品的质感,色调明快亮丽,春意盎然。 •
北京故宫馆藏宋代花鸟
• 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 越了唐代。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 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 理,一丝不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 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 代表人物与 作品是赵佶 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 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 的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 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