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入门技法

合集下载

工笔画技法19张

工笔画技法19张

4、分染:工笔画绘制中 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 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 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再 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 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 效果。为了和统染有所区 别,我们通常将小面积、 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 渲染称为分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部分 进行了分染,这一步已经 留出左右的水线,每片竹 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 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六法”五经营位置
12/21/2015

国画构图,在古代称为“经营位置”、“章法”、 “布局”等。国画构图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运用 对立统一规律,体现画面物象间宾与主、远与近、 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 白、大与小等关系。只有将对立寓于统一之中,才 能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备注2:中国画多注重水墨的效果,用色一般比较少,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要求。用色方 法有以水墨为主,不着色或少着色的水墨法;有称为轻着色,多以花青、 藤黄、赭石为主的浅绛 色,前二种方法多用于写意画,再就是称为大着色的重彩法,多用在工笔画上。多以石青、石绿、 朱砂、金银等矿物色,一般要多次涂染,厚重而又鲜艳。
什么是花鸟画?
12/21/2015

在中国画中,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 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 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中国花鸟画的萌芽
12/21/2015
鹤鸟衔鱼图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宣纸)
(绢)
工具材料
四、砚 砚是用于研墨的器具,品种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 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砚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观赏和收 藏价值。年代久远的古砚的价值尤为可观。我国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 砚、洮砚和澄泥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名列前茅。

工笔画八种基本方法

工笔画八种基本方法

工笔画八种基本方法工笔画,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注重画面中线条、颜色、形式的细腻和精致,细致地描绘细节,刻画形象,以达到高度准确的表现效果。

在工笔画的绘制中,有许多技法和方法需要我们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工笔画的八种基本方法。

第一种方法:构图构图是工笔画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在构图时,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感和效果,尤其是错综复杂的人物、山水、花卉等画面,就需要特别注意构图的合理性,避免出现零散、杂乱的感觉。

第二种方法:打草稿打草稿是准确把握画面的关键和重点,是画家心中思路的初步印记。

这一步,应该先用简笔画勾勒整体结构和大致轮廓,然后用细笔细化,并考虑细节的表现。

第三种方法:重视线条线条的描绘是工笔画的重要部分,要求线条要准确、细腻、流畅。

它可以表现出画面的结构和形态,可以将每个物体的重心、状态、情感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完整的画面。

第四种方法:突出形象工笔画是以形替色,要求画家要着重表现被画主体的像形,把画面上的人物、花鸟、山水等尽可能真实地呈现出来。

这便需要画家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和表现技巧。

第五种方法:重视色彩工笔画的色彩是鲜艳、明亮的。

画家在使用色彩时,要注意色调要统一,要有所搭配。

比如在描绘人物时,衣服的颜色要与肤色相协调,补色、互补色的运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六种方法:细节的处理细节的处理是一个虽小但很重要的方面。

画家在处理细节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切忌画面过于杂乱。

画家可以从物体的环境出发,处理细节,形成自己的画风。

第七种方法:收尾处理工笔画的收尾处理也非常重要,收尾处理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尤其是边角,要减少花鸟、人物、树木等因为尺寸和态度造成的杂乱感觉。

第八种方法:勤于观察工笔画需要画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画家要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这些切实地体现在画作当中,这样才能造就一个真正的工笔画大师。

总之,工笔画是一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传统艺术,其绘制技法异常复杂,是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的。

工笔画入门教程详细版

工笔画入门教程详细版

工笔画入门教程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根底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一般用中锋笔较多。

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工笔画的色彩知识吧!工笔画色彩入门知识工笔国画色彩的种类分植物色、矿物色、动物色三种。

现有的所谓“化学色“,我不懂,无从谈到。

植物色:藤黄、花青、胭脂、黑墨等矿物色:朱砂、朱、赭石、铅粉、锌太白、石黄、头二、三、四青、头二、三、四绿、杯金、杯银等。

动物色:蛤粉、调色用的黄明胶。

据说西洋红是动物色,终究什么原料我不了解。

色彩的性质红、朱红、金黄、黄等颜色,热烈明快,称为热色;紫、兰、绿、黑、白等色,皆为暗调子,称为冷色。

善于用色的,冷色也可以使其明快,热色也会使其灰暗。

问题在于互相配适宜宜。

比方画大红花朵,用色到达饱和程度,那么花朵周围的绿色的叶子,就不能再使其达于饱和,宜浅为佳,如花朵红色的面积大,那么花叶绿色的面积要小。

总之,两色相邻,不可面积对等,也不可浓度对等,如或对等,那么全画面是冷是热、糊里糊涂,缺乏重点,令人产生闷气。

就如一个人吧,上身穿大红袄,下身穿条大绿裤子,深度相等,面积相等,就不协调。

本来在一幅画里,各方面都要求比照的,但以大红比大绿,就显得火气和土气了。

再如画白色的花朵,周围叶色,就要尽量重,用绿色的叶子,不够比照,用青的叶子,也不够比照,就用上黑色,虽然与真的叶子不一样了,但看起来花朵突出了,就使人有明快的感觉,这就是说色彩的性质本身的冷热是绝对的,但善于调配者,其变化无穷,那么又是相对的。

因此,冷与热、热与冷,性质也会变化的。

色彩一般知识1、一般色彩,粉剂的现浸现用,管装的现拧现用,特别是掺了的色彩或本身胶性大的色彩,浸久了容易变质,或变成细黑小颗粒状,或变成粘糊状,就不好用了,勉强用了也很难。

工笔画: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技法,这样比较容易上手

工笔画: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技法,这样比较容易上手

工笔画: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基本技巧和技法,这样比较容易上手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适合新手的工笔画的基本技巧和技巧,喜欢的同学们可以点个关注哦!一先用小号笔勾勒,在层层深入上色,以线立型。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的修改才能定稿,然后附上宣纸或是绢,再用小号笔勾勒,勾勒好了以后再逐渐上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自己想要的一种艺术效果。

二保持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工笔画,与水墨画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的注意细节,注重写实。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宋代,工笔画从雏形也走到了成熟的地步。

与水墨画写实不同,工笔画更多的注意细节的处理,注重写实,唐代的工笔画更多的描绘的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代后,随着夕阳绘画基础流入中国,加入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和技法中西绘画开始互相借鉴,从而使工笔画得到了完善。

三初学者注意的三大事项,临摹,写生,创作。

工笔画也是有分类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绘画亦是如此。

工笔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类。

相比前两者,花鸟题材的工笔画比较容易上手,适合工笔画初学者学习,要在临摹上下苦功夫,特别是在基本技巧和技法上下功夫,通过临摹研究领悟中国画的勾勒,设色和构图问题。

四新手画的时候可以不好看,但一定要有个性。

画的过程中首先起稿时要做到线条的流畅性,用2号铅笔勾勒出物体的外形结构,线条要仔细明确。

上色时需要注意颜色的均匀,重复的地方用水韵开,画的时候手里要有一定的分寸,不能大意。

上色的多上几次,这样的显得画面的层次感很强,对色调的处理,色阶的层次,都要做适当的安排,画的时候细心和耐心点。

五通过白描的手段练习一下笔触和手感。

现在画画很方便,颜色也是不是需要调制,但是有些基本功还是要学会的,在画工笔画之前,同学们可以先在白描本上练习一下笔触和手感,多家练习之后,就可以直接画工笔画了。

“三原色”是绘画的基础,大家一定要学会调制颜色,虽然现在的很多颜色都有,但是,这是基础,必须要会。

工笔画基础入门:老艺术家手把手教你画工笔画,简单易学

工笔画基础入门:老艺术家手把手教你画工笔画,简单易学

工笔画基础入门:老艺术家手把手教你画工笔画,简单易学基础入门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颜料作画于绢或宣纸上。

国画与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和草木花卉;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种。

我们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准备最基础的笔、墨、纸、砚。

画前准备除了笔、墨、纸、砚外,绘制工笔画还会用到许多其他工具。

在动笔之前,按照自己的习惯,按顺序摆好工具,这是一幅好的作品开始的第一步。

1 笔帘笔帘又称为笔卷,是一种临时存放毛笔的传统工具。

把毛笔卷入其中,不会像装在铅笔盒里那样来回碰撞而损坏笔头。

而且笔帘通风,可使毛笔很快干爽。

2 狼毫笔狼毫笔笔力劲挺,宜书宜画。

在写意画里经常用于勾画花瓣及叶片脉纹,勾染法中勾画的部分就是全部由狼毫笔来完成的。

3 羊毫笔羊毫笔的笔头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表现圆浑厚实的点画,比狼毫笔经久耐用,经常用于铺画花叶、花瓣,以及大面积的染色。

4 铅笔初学者可以用来画线稿,熟练之后可以省去。

5 调色盘用来调色,可以多准备一些。

6 镇纸也叫镇尺、压尺,是用来压镇纸张的用品。

7 墨汁使用瓶装墨汁要注意在使用前轻轻摇动几下,使瓶内的墨汁上下浓淡均匀。

8 笔架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

9 颜料国画颜料的种类十分丰富,属管状颜料使用便捷。

10 松烟墨松烟墨淡黑无光泽,墨色略带青色,偏冷,偏向于墨青色调,墨色淡而不薄、苍茫古雅,能够让人感觉到静意。

11 笔洗用来盛水清洗笔的器皿。

12 砚台用来研墨。

13 生宣生宣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很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

写意画和书法常用到它。

笔工笔画的用笔分为勾线笔和染色笔两种。

【勾线笔】勾线笔用于以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

常见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常用来勾花鸟画的叶筋)、红毛笔等,依画面的需要来选择。

叶筋笔红毛笔衣纹笔线条的练习勾短线勾长线刻画细节工笔画的执笔,笔正则锋正;手执笔要牢实有力,不要紧握,指要离开手掌,掌心是空的,以便运笔自如。

工笔画的18种基本染色技法

工笔画的18种基本染色技法

工笔画的18种基本染色技法
1. 开面染色:通过减淡工笔加速颜料较浅部分,做出有层次感的染色效果;
2. 用水拉笔:用一块抹布叠加数层,从中挤出水滴,以水滴来拉笔,用抹布拉出的线条轮流连接,完成染色图案;
3. 按笔叠染:拉出笔线后,再在相邻部位拉出另一笔线,形成叠加效果;
4. 匀色涂布:将色笔刷或笔在纸上,用抹布涂布纵横分布,以达到匀色的效果;
5. 横笔染色:以笔刷为主轴,沿着一个方向连续不断地染色;
6. 垂笔染色:以笔刷为主轴,向下垂笔染色,将线条细长的水彩画出来;
7. 循环染色:工笔笔线分别衔接成环形线,向内垂笔染色,形成像内环的图案;
8. 连笔染色:将拉出的笔线依次连接,再向内缩笔染色,形成曲线的图案;
9. 横叠染色:将笔线拉出后,再横向拉出一道笔线,形成横叠效果;
10. 分段染色:首先将纸张剪段,再将分段后的部位减淡染色不同色系,交替叠
加染色;
11. 键色染色:首先在纸面上染色中心线条,而后在此线条外侧加入键色,最后再以抹布染色;
12. 相似色染色:将一种相似色调的两种颜料在纸上用笔刷或抹布染色,营造出复杂的细节和光影;
13. 重笔染色:把重点染色部分分隔成几段,用单色或混合色染色;
14. 点描染色:采用点描技法或类似技法,用笔刷用混合色点描整个画面;
15. 直笔染色:将线条拉出,不断衔接,形成犹如蛇纹的及条纹的渐层染色;
16. 钩笔染色:笔刷绕行挥洒,使色彩汇集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动图案;
17. 拉网染色:将水彩涂在棉线上,形成拉网的染色图案;
18. 意象染色:使用各种表现方式,或模仿自然,或创造想像,将色彩加到纸面上,形成一种具有意境的抽象结构。

最全工笔画勾线方法与学习教程

最全工笔画勾线方法与学习教程

最全工笔画勾线方法与学习教程工笔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一种,它的特点是色彩纯净、细节丰富、构图严谨、表现力强。

在工笔画中,勾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画面形态的基础和精确度,对整幅画作的最终表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掌握工笔画的勾线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最全的工笔画勾线方法与学习教程。

一、准备工作在开画前,应先准备好所需的绘画工具,如毛笔、墨汁、颜料、羊毫、宣纸等。

在开始勾线前,还需先了解所绘主题的比例关系和构图方案,明确线条粗细、精细度和印象感等等要素。

二、勾线方法1.先用铅笔在宣纸上画出大致的线框,以此来定位每个物体的位置和比例,同时还需注意细节的处理。

2.接着,用笔墨勾出比线,也就是在铅笔线的基础上,用毛笔沾墨,在宣纸上画一遍轮廓线。

需要注意的是画比线要有起笔和收笔之分,线条厚薄要有变化,不能一成不变。

3.等到比线干透后,再用毛笔挑毫执行“首笔” ,也就是对着比线,在每个物体的位置先行勾绘出物体的雏形。

如花朵可以画出花蕊,叶子可以勾绘出主干。

4.继续用毛笔挑毫完成各物体的内部构造,并在比线上勾绘出细节,如花瓣、花蕊、叶子的纹理、脉络、条纹等等。

5.等到内部构造和细节处理完毕后,再回头润色勾线,赋予画面更多的层次感和色彩丰富度。

三、注意事项1.保证宣纸干燥,否则勾线会出现发虚、脱胶等现象。

2.要使用适宜的墨汁,否则会影响画面的附着力和固定度。

3.勾线要遵循规律,不能随意涂抹,否则会破坏画面形态。

4.细节处理要细致入微,但不要过于追求精细,应以整体效果为标准。

5.颜色处理要准确,不能混淆或者漏掉任何一个颜色。

四、推荐练习方法1.模仿练习新手可以先从模仿入手,选择一幅工笔画,按照勾线方法和注意事项正确模仿,久而久之就能从模仿中获得提高。

2.拓展练习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绘画,如花卉、动物、人物等,掌握物体的形态比例和透视关系,提高勾线和色彩能力。

3.自由创作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风格,进行自由创作,不断完善基本功,拓展技法和提高表现力。

【国画技法】工笔画绘画技术基础常识

【国画技法】工笔画绘画技术基础常识

【国画技法】工笔画绘画技术基础常识第一单元工笔画的工具和材料工笔画所用的版面材料包括:各类纸、绢等。

这是传统工笔画的版面材料。

现代工笔画还使用其他版面材料,如水彩纸、高丽纸、皮纸、麻布、树脂布、棉布等。

绢绢的质地光泽细润,很适合画工细严整的工笔墨画,故延用至今。

绢为纯丝制就,呈平纹,有圆丝、扁丝两种,有生绢、熟绢之分。

圆丝绢又称“原丝绢”,在古代绘画作品中常见。

在这种绢上刷上一层胶矾水后就成为熟绢。

原丝绢因未加捶砸而保持原来丝的形状,故丝与丝之间略有空隙,虽矾过但仍易漏,故目前使用者少。

一般临摹古画时用,但目前也有一些画家利用这种特性,画出别具特色的工笔画。

扁丝绢是捶砸后的绢。

扁丝绢有丝本色和仿旧色两种,亦有未矾过需作者自己刷胶矾水的,矾过的绢质地稍硬挺,熟绢上色后不会渗开,适合工笔画的细线勾勒、多层渲染等技法,尤其适宜于表现虚幻和朦胧的效果。

绢适合画淡彩法,浓淡相间法亦佳。

选用绢作版面材料,应注意发挥绢的细润有光泽的特点。

绢较之纸,价格稍贵,学生可根据自己经济条件选用。

此外,在裱绢时,要注意抻平绢的横竖纹,因绢丝极易歪斜,尤其是画人物画,容易造成人物变形。

熟宣纸生宣纸经过胶矾水刷制或浸泡就会成为熟宣纸,其性能是不渗水,就是不洇,故适合于画工整细腻的工笔画。

它的品种较多,如清水宣、冰雪宣、书画笺、云母笺、蝉翼宣等。

这些纸有薄有厚,胶矾水也有浓有淡,薄者适宜画淡彩,厚者适宜画重彩,其中蝉翼宣最薄,冰雪宣最厚。

云母宣有微小的云母点,一般用于画山水或花卉,另有洒金笺和各种染色纸亦属于熟宣纸类。

此外,熟宣纸还有泥金纸,目前已少见,系用真金涂制。

清末任伯年的巨幅条屏作品《群仙祝寿图》即用泥金纸绘制而成,其效果金碧辉煌,华贵而不失雅丽。

麻纸类皮纸、高丽纸、各类民间手工制纸都属此类。

①特点:纸稍厚,纤维长,略渗水。

⑵高丽纸有条纹,便于做肌理,加之稍渗水,效果较丰富,故现代工笔画家常用。

高丽纸还能吸附厚重颜料,可画重彩法的工笔画,临摹壁画也很适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技巧部分1、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2、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体系,称为统染。

3、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5、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6、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

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方法。

7、斡染: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

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也会用到。

8、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9、复勒: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10、水线: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

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11、立粉法:点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

长锋笔饱蘸粉黄(藤黄+白色),也可略调一点胶进去,色彩的浓度要非常大,同时竖立笔中锋,缓慢点出蕊的形状,湿润时色彩会高出纸面1毫米左右,等待干了就会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视觉效果,很有立体感。

二、色彩部分1、草绿:约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2、叶的底色。

3、老绿: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

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磦+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

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

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用墨中国画极其重视用墨,我们中华民族也极为善于用墨。

古今不少人,单独用墨作画,或以墨为主。

总之,中国画没有不用墨的。

以墨为主,成为中国画的特点之一。

而画油画和水彩中基本上没有专用的墨色,即使用炭条铅笔作的素描,也不象我们国画,水墨互起作用,大有润湿之味,运用得好,好象欣赏京剧一样,“韵味十足”颇为感人。

单用墨作的国画,最讲究“墨分五色”,实际并不止于五个色阶。

特别讲求一笔下去,就能表达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的渐变关系,极为自然。

一般的用墨方法有浓、淡、干、湿、破五种,说明如下:1、浓墨:浓墨的标准是,研墨的时候,砚台里出现合不拢的路子,就达到浓的程度了。

具体运用的时候,还有个妙处,就是一笔下去,表现得“死活”的问题,假如你把浓墨蘸在笔上,于砚池翻来覆去调得过火了,在笔上看起来是很均匀,可是画下去,待干了再看,就有死气了,如根据这一笔的需要,事先考虑到蘸墨多少,基本上不用把笔头在砚池或调色盘内调来调去,漫不经意的蘸一蘸,墨好象也漫不经意的画下去,就呈现活的味道,墨色既有神韵又有光华。

其实,并非漫不经意,而是落笔之前,早就心中有数了。

用浓墨的主要关键,在于防死,防死的主要办法,在于蘸墨就用,不可调弄过甚,特别是和写字一样,不能重复涂改,也不能先用铅笔起稿,必须做到成熟,而后才能落笔自如,用墨灵活。

2、淡墨,国画中用墨问题,浓较易,淡较难,淡到所谓“无墨求染”则更难。

用墨之深与浅,轻与重,浓与淡,皆相对而言,也是对比作用。

完全用浓墨则气霸,完全用淡墨则失神。

一幅画中淡墨少了亦复无神。

因此,若能于浓淡配合,浓中有淡,才能表现出一幅画的空间概念和虚实关系。

处理得好则神气十足。

至于浓和淡的面积比例,一般地浓部占三分之一左右,好象人的瞳孔一般,重墨只占小部分,才有神态,而淡墨淡到捉摸不透的程度,才有韵味。

我见过有的绘画理论作品上说:“西画重外光,中国画只重视固有色”。

其实这问题,我的看法不尽然,我国广大群众,欣赏一幅国画,往往说:“画得真好,简直是离纸了”。

这就是说有立体感,有空间概念,有明暗部。

怎能说中国画不重视外光呢?譬如画一棵竹子,在用笔上先把笔洗净,再以笔的一面本着压下笔头的一半入墨,下笔时以另一面落纸,一笔画出来,线的两边深,中间浅,很显出竹干是立体的,这难道说没有外光吗?再如大写意,用浓淡不同的墨或色点出叶子来,不等干时勾叶筋,不能局限在点的范围,必须有的线勾到点外去。

这样便很自然地显出高光部,这难道说没有外光吗?中国画这类的表现方法很多,不一一举例了。

中国画用笔的“分水法”,其实就是表现外光。

浓和淡其实就是光的暗和明。

3、干墨:顾名思义,就是笔上所含的水分极少。

其实不完全这样。

干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笔上的水分并不很少,就是下笔行笔如风驰电掣,并且笔法不是平拖,而是用狼毫旋转窝笔前进。

一笔下去,这样画出来是“湿中有干”。

另一种是笔上的水分,确乎很少,由于行笔很慢,使墨色徐徐地渗透到纸里去,出现一种“干而不枯”的味道。

如画小写意羽毛第一次披毛,最好用此法。

4、湿墨:不管用墨用色,笔上的水分是饱满的,利用生宣纸跑色跑水的性能,齐白石以这种湿笔画虾,画雏鸡,画大螃,效果都极妙。

有工笔画法不能达到的效果。

具体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连水带墨跑出,有绒绒的感觉,既真实,又自然;另一种是:前一笔下去周围跑点水,再压第二笔,那么前一笔边线水纹就不沾墨色了,呈现出一种透明的味道,如齐白石画的大虾,便是很好的例子。

再就是在熟宣纸和绢上用湿笔,不能使水分外跑,干后起边线,很自然,起到勾线所不能达到效果。

在生宣上用湿墨,全在对水分的控制,运用得好,其妙无穷;运用不好,一团糟糕。

预防的办法是,作画前准备一张废宣纸,画到湿墨不好控制时,压上废宣纸,用手拍一拍,也就止住水分乱跑了。

但墨和色的光泽就差一些了。

工夫深了,便能控制水分,不用纸压。

5、破墨:大致分两种,一叫“浓破淡”,二叫“淡破浓”,又有“笔上破”与“分层破”两种方法。

“浓破淡”:就是先调淡墨或浓淡色,临落笔前,笔端蘸深墨或深色,一笔下去,呈现由深到浅的渐变关系,这是笔上破的方法。

再一种是,在纸上先画浅的,不等干或半干的时候,加重色,由于第一笔浅色尚未干,故第二次压的重色,就要向未干的第一笔渗开,极为自然,大小写意勾叶筋都该这样,齐白石画的虾,头顶一笔重色,破得特别妙,就是最典型的这个方法。

“淡破浓”:就是笔上先调重墨或重色,落笔前蘸水或蘸浅色,迅速画去,有时需要笔笔画去,其效果是,每一笔,都呈现由浅到深的形象,并且周围跑出水纹,下一笔墨色,就压不住前一笔周围跑出的水纹了。

这是“笔上破”的方法。

用此法点葡萄及点重色花头,千瓣花头等等效果尚好。

在生宣上作画,淡破浓“分次破”的方法是,先着一笔重色,不等干以水或淡色润进,让其自然溶化,效果甚佳。

潘天寿的点苔往往用此法。

再一种是于熟的纸绢上,先点重色,不等干,马上用水或淡色冲之,冲出浓淡来,极为自然。

此法用于小写意及工笔中。

除以上五种用墨之外,在山水画中,还有用宿墨、积墨、余墨、焦墨等等。

花鸟画中一般不需要。

从略。

墨有兰烟、松烟。

这两种墨不宜于画花鸟画,作花鸟画最好用油烟(又叫顶烟、漆烟、超漆烟、全烟)效果比较明快。

用墨方法,虽说五种但主要讲究一个“活”字,只要能做到“活”,那么方法问题,都可以自己创造,而不是五种方法所能限制的。

用色(一)染色方法:在花鸟画中,用色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以我个人经验,总结为十二种具体方法。

即:润染、褪染、分染、提染、背染、干染、调染、罩染、渲染、衬染、点染、湿染十二种,说明如下:1、润染:又叫冲染,主要用于工笔花鸟画。

在画花瓣上,可以同时使用三支笔,一支笔按需要调好水粉,原则上是“水要饱满”、“粉不要多”,另一支是干水笔,再一支是调上色的笔,(按需要调上或红或紫等色)。

画时先用色笔在一个花瓣的根部点一块,边沿的凹处点一些,不等干马上将另一支水粉笔冲染进去,如嫌太多,则可用干水笔略吸一吸,但笔毛不可接触画面,以免影响她的自然灵活的味道,而现出机械的笔道道。

这样画,干了以后,花瓣的边沿,显出一条深深的线,比之单纯勾线自然而巧妙得多,整个一朵花画完,干了以后,可以于瓣根加点重色醒醒清楚。

这种画法,能把花朵的质感充分表达出来,弄得好,实可以说比真的还美,达到“妙造自然”的程度。

小朵的花,用润染法最好。

画花叶时,可先使花青调藤黄成草绿色点染,趁其没干,马上以矿物色三绿点藤黄冲进去,水分不能少了,干后再以草绿色提染,也得自然之妙。

另外,在花卉的嫩枝干上也可以用这方法。

花鸟画家陈之佛的作品,润染方法很妙,极为典型。

初学时先勾线而后如此着色,效果很好;熟练以后,不勾线,单用没骨润染,效果更好。

清代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基本上是用这种润染法。

就是矿物色用的很少,我们如能尽量使用好矿物色,那就更漂亮了。

这种润染方法,根据不同需要,有时可以冲水,有时可以冲粉,有时可以冲其它的水色。

也可以在一片花叶上,先使植物色草绿画出来。

而后,局部地用不同的水或水色冲之,有变化无穷之妙。

2、褪染:也是一手操用三支笔,一支调深色,一支调上浅色,再一支清水笔。

画时先使深色于瓣根部画起,接着用浅色往外褪,再接着用水笔褪到瓣边,呈现出由瓣根到瓣边从深到浅的渐变关系。

这种染法的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要求均匀,不露笔痕。

适用于大花瓣和大片花叶。

“勾勒填采”画法的工笔花卉,不管花叶花瓣,在打底色时,都是用这种褪染的方法,干后再用罩染的方法。

褪染,是工笔花鸟画(三矾五染,简称矾染)着色的第一次工序。

3、分染:就是“分层着色”,也就是传统技法“三矾五染”,简称“矾染”。

实际上,并不一定矾三次,染五次。

矾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是防止在第二次着色时把第一次着了颜色泛起来,那就非但不起好效果,特别会把颜色搞脏了。

尤其是在前一次用过了的矿物色上,需要加深染颜色时必须先矾,干后,再加染,当然,这方法也不是绝对的,如你的技法很熟练,加染时能于一笔而过,不需重复,使前一次色泛不起来,那就是不用矾,矾多了,往往使画子“死板不活”。

分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深后浅,以浅压深”;一种是“先浅后深,以深压浅”。

皆指工笔花鸟画法而言。

“先深后浅,以浅压深”的具体画法是:譬如画大红花朵,第一遍先用黑墨或花青于勾好线的花瓣根部开始染墨,逐渐退染下去,到瓣中间就浅到没有墨色了;等干后,染第二遍色,是用朱砂从瓣边向瓣根由深到浅染下去,浅到瓣中间看不出色来为止;再干后染第三遍色,用曙红平涂,不可太深;再干后染第四遍色,用深曙红,从瓣要由深到浅褪染一遍,共四遍,基本上就行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