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技法

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技法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注重细腻的描绘和精湛的技法。
以下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主要技法:工具与材料:毛笔:通常使用羊毫或狼毫毛笔,具有弹性和吸墨性,使得线条更为流畅。
宣纸:以宣纸为主要绘画材料,因其质地柔韧、透明度好,能够更好地表现画面的层次和质感。
颜料:传统的颜料以矿物质为主,如朱砂、雄黄、蓝靛等,这些颜料具有鲜艳的色彩和较好的保色性。
勾线:画家首先会用淡墨或浓墨在宣纸上勾勒出花鸟的轮廓,这是画面的基本框架。
勾线要有变化,通过控制笔触的轻重、粗细,形成线条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
皴法:皴法是中国工笔花鸟画中一种重要的描绘手法,通过毛笔在画面上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质感和纹理。
分为直皴、弯皴、交叉皴等不同形式,画家根据表现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皴法。
点染:点染是用毛笔蘸墨点在画面上,形成一点一点的颜色,用以描绘花瓣、羽毛等细小的部分。
点染要有层次感,透过不同深浅的点,展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
淡墨渲染:通过淡墨的涂抹,画家可以表现出远近、轻重、深浅等层次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在表达花叶、羽毛等柔软的物体时,淡墨渲染是非常常用的技法。
留白:工笔花鸟画中,留白是一种常见的手法,通过不涂抹颜料的部分,突出画面中的主体,使画面更加清新明快。
写意与写实结合:工笔花鸟画追求细腻写实,但也注重艺术家的个性和表现力,有时可以适度发挥写意手法,使画面更具生动性和艺术感。
总体来说,中国工笔花鸟画在技法上注重细致入微,追求写实的同时又能够融入艺术家个性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传统绘画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受到广泛的喜爱。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在笔墨运用、色彩运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它具有精细、细腻、传神、华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细腻入微、传神逼真”的艺术瑰宝。
下面,我将结合实践经验和研究,从历史背景、技法特点和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与创作。
一、历史背景和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起源于唐宋时期,由谷文昌等艺术家兴起。
他们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运用细笔勾勒、色彩填充和各种不同的线条描绘了人物肌肉、眼睛等各种细节。
这种细腻入微,对人物特征的刻画,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
工笔画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并传到了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到了明清时期,工笔画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真人肖像的造型艺术和随笔画的风格。
而在清朝末期,代表着新文化运动的部分学者重新评价工笔画,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二、技法特点工笔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在于线条描绘和颜色分明的特点上。
线条描绘以细丝勾勒为主,致力于描绘人物的神态特征、服饰形态、明暗交错等细节。
颜色使用时,先用颜料画出骨架,然后逐渐分层上色,渐进式的颜色堆积造成了色彩变化柔和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在于细腻、精细且色彩美观,对于人物的描绘力度非常刻苦,尤其是表现人物面部、手部细节方面更为出色。
三、创作方法1.构思阶段构思阶段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确定画面的主题,然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定绘画的对象和形象。
其次,要进行构图设计,考虑画面的布置、对比、比例和空间的利用等。
最后,要考虑色彩的运用,寻找合适的颜色搭配。
2.初稿阶段初稿是创作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最费力的阶段。
首先应该画出整体的轮廓以及画面姿态。
然后继续细化到各部位的细节和表情等,直到达到想要的效果为止。
3.精细阶段精细阶段也是最为考验创作者技能的阶段。
在此阶段,需要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技巧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面部和各个部位的细节。
这一阶段需要精细入微的表现人物的肌肉和衣物的细节。
浅谈工笔画特殊技法

、
2皱纸 法 。 . 方便 , 同时也带来 了对现代绘 画的挑战。 好在中国画向来并不是 这是一种把纸揉皱 , 利用纸面 凹凸不 平 、 墨色 自然变化 , 从 重 在表 现绘 画对象的实感 、 体感 , 而更 多地 是经过作者 眼中 、l , t 而产生特殊意趣的方法。 可以在做画之前揉 , 也可以在做 画中间 中、 手中三重 提炼整合完 成的美 的形象 , 相对 于形体 、 轮廓 、 明 可全部揉皱 , 也可局部揉皱 , 也可以根据 画面的需要反复几 暗, 更多的是对神韵 、 气质 的传达 。但是时代在变 , 艺术在变 , 中 揉 , 次 。 然后 在 皱 纸 的基 础 上 进 行 绘 画 , 以轻 易 地 表 现 出 远 山 、 可 雪 国画也要跟着进 步。 景等平 时不好处理的绘画内容 。
霍 雯
摘 要 历史悠久的工笔画, 今天又面临一个新 的转折点, 许多热爱中国文化艺术的人 , 都在为工笔画的发展 而努力 着。经过对 一些特殊技法的研 究, 发现工笔画可以拥有更加广 阔的发展 空间, 并且结合 自己实际操作 的一些特殊技法 , 在
传 统技 法 中加 入 了一 些新 的工 具 和 材料 , 在继 承 传 统 基 础 上 的工 笔 画呈 现 新 的 面 貌 。 使 关 键 词 工 笔 画 特 殊 技 法 艺术 语 言
3蜡 染法 。 . 时代在发展 , 社会在进 步 , 了现代社 会思维开放 、 到 百家争 油 画棒这种绘画工具 , 由于其 中含有油分 , 以它具有抵抗 所 鸣 的形势下 , 更是需 要我们对 自己的绘 画语言有新的表达 。 但这 水的“ 能力” 我们可 以利用这一特点 , 它在工笔画 中发挥新的 , 让 并不是说我们要摒弃传统 的绘画模式 、 传统 的表现方法 , 而是要 作用。 在画纸上用油画棒先描绘 出需要的底纹 , 遇到褶皱 的时候 在学 习传统 、 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传统 , 即加入属于 自己的想 要将花纹错开 , 然后扫去多余 的残渣 , 再上 墨或 者是色 , 出现的 法和表现方法。于是 , 时代 的召唤下 , 在 我们也应该顺应历史 的 效果是非常微妙的。油画棒在纸上 画出的线条有些断断续续的 潮流 , 寻找 自己的艺术语 言 , 以积极的创作态度面对多元化 的现 感觉, 就像印章印出来 的线条 。国画颜料遇到线条无 法渗入 , 但 代审美趋势。 往往会在线条空隙的地方 有轻微渗入 ,令花纹 的线条有深深浅 二 、 笔 画特 殊 技 法 工 浅的颜 色变化 , 产生一种很古朴的感觉 , 这是其他工具无法制作 1 念。 . 概 出来 的效果 。我们可以用此法来表现背景 、 衣服上 的花纹等等。 这里我们谈 到的“ 特殊技法 ” 同于与 日本 画 、 不 壁画相似 的 此外 , 蜡和油 画棒一样有着特殊的避水功能 , 且另有一种特 现代重彩画 , 而是在应用 了工笔画 的传统技法 以后 , 又在 画面上 殊效果 , 可以很好地表现草丛 、 面光线等效果 。还可 以用点燃 水 稍微加以创新 、 改变 , 而产生特殊效果的“ 从 特殊技法 ” 。 的白蜡在纸面上滴出图案 和外形 , 再按常规方法上色 , 此法效果 也就是说 , 材料没变 、 工具 没变 , 只是在画面处理 、 背景处理 也 很 独 特 。 等方面加入一些新的“ 元素” 画面效果便大不一样。 , 4拓 印 法 。 . 2 法。 - 技 在这里 我把拓印法分为纹理拓 印法和水拓法两 个部分 , 顾 中国画注重“ ” 线 。写意画重视 “ 书画同源” 要“ , 骨法用笔” 名思义 , ; 纹理拓 印法是借助于生活当中有 自然纹理 的物 品, 拓印 工笔画对线 的要求也 十分 高 ,从 “ 十八描 ”我们就可 以看 出对 到 画纸上 , 为作画带来方便并出现手绘难 以达到 的效果 ; 水拓 法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中国工笔花鸟画重视“工”,即绘画技巧的精湛和准确,注重用形似骨、色似丹、写似镜的技法,刻画精细细腻,构图严谨,细节处理细致入微,力求还原花鸟的真实形态、动态和气息。
同时,工笔花鸟画的色彩丰富鲜艳,通过中西方先进的绘画技法深化升华了传统的工笔画,不但严谨规范,更增加了立体感和现代感。
其次,中国工笔花鸟画注重“笔”,即艺术家绘画的笔墨、构图和意境的表达。
工笔花鸟画笔触清晰挺拔,写出了花鸟的骨气和精神,构图严谨有序,符合自然和谐之美,意境深邃幽远,传递了画家的内心感受和审美情趣。
工笔花鸟画常以“写意”的表现方式来表现画家的抒情情感,从而达到境界的提升。
最后,工笔花鸟画还强调“用心”,即艺术家对绘画题材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以及在绘画过程中的专注和用心。
中国工笔花鸟画常选取花鸟等自然物象作为绘画题材,寓意丰富,更具文化内涵。
在绘画过程中,艺术家需要耐心细致,逐步堆砌,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花鸟画具有工、笔、用心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气质,也是现代工笔花鸟画艺术家不断探索的方向。
工笔画技法

工笔画技法一、技巧部分1、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2、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3、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5、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6、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
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
7、斡染: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
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也会用到。
8、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9、复勒: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10、水线: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
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11、立粉法:点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
长锋笔饱蘸粉黄(藤黄+白色),也可略调一点胶进去,色彩的浓度要非常大,同时竖立笔锋,缓慢点出蕊的形状,湿润时色彩会高出纸面1毫米左右,等干了就会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视觉效果,很有立体感。
二、色彩部分1、草绿:约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当代中国工笔画技法之肌理浅析

当代中国工笔画技法之肌理浅析一、前言中国工笔画最早始于楚汉时期的帛画,其鼎盛时期是唐宋时期,于明清时期逐渐衰落。
直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画才逐渐走出低谷。
纵观当代中国画现状,当代中国画画家与传统画家相较之,当代画家极其容易迷失方向并感到彷徨。
主要原因在于我们身处世界多元一体化的时代,不断有新的思想和新的视觉信息涌入画家们的视野,当下人们的审美观(包活画家本身)受到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与干涉。
其次,在当代,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的审美标准都不再普遍适用,我们正处于一个审美标准多元化的时代,相比起传统绘画中的语言法则,当代画家更喜欢用张扬并富有个性的风格来表达自身对艺术的激情,或者把自己的创作作为对社会各种压力或对自身压抑的情绪肆意宣泄的载体。
让中国绘画表现出时代特色和气息,符合时代的审美观念,是中国画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必然的趋势。
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国绘画语言的现代化探索和发展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画重现往日辉煌。
在这多元发展的时代下,新材料、新媒介以及新工艺的不断涌入,大大丰富了肌理技法的种类,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多种多样的肌理制作效果,从而提高了中国画画面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大力推动了中国绘画向前发展。
目前虽然在理论上对肌理探究的著作及论文不少,如郑力的《肌理与效果》、王化斌的《画面肌理构成》等,但大多从技法与肌理制作方法着手,对关于肌理的运用在国画创作中盛行的原因以及肌理在当代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意义等有关的研究比较欠缺,有较大的讨论空间。
因此本论文就上述种种原因进行研究,结合当代肌理技法的运用成果、肌理技法在当代国画中盛行的原因及其在国画艺术中的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肌理技法在当代工笔画中的运用当代工笔画创作中制作肌理的方法可以说是只要你的画面需要,没有什么是不能入画的,就连味精、盐、糖等调味料也成为画家们画面中的常客。
传统的毛笔、色墨已无法满足画家对充满个性的艺术语言的追求,传统的笔墨语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让个性化语言风格得以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当代画家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很难有所作为,因此,充满个性、多样性和特殊性的肌理语言便顺理其章地受到当代画家们的青睐。
浅析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表现

浅析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表现中国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通过对花鸟的精细描绘和精巧细腻的笔法,展现出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绘画史上,工笔花鸟画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古代备受推崇,而且在当代艺术领域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表现进行浅析,从构图、笔墨、色彩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要说的是工笔花鸟画的构图。
在构图方面,工笔花鸟画追求的是一种层次分明、空间透视清晰的效果。
画家往往通过细致入微的构图手法,将花鸟的形态与背景环境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在这一过程中,画家需要将花鸟的主体与周围的空间进行有效的衔接,通过巧妙的构图手法,创造出一种层次感和透视效果,使整幅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是工笔花鸟画的笔墨运用。
工笔花鸟画在笔墨运用上非常讲究,主要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和对形态的刻画。
在描绘花鸟的过程中,画家需要灵活运用笔墨,通过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墨色,来表现花鸟的栩栩如生。
在对花鸟的毛羽、花叶的纹理等细节进行描绘时,画家需要运用勾线、点染、淡墨、浓墨等不同的笔法,使整幅画面更加细腻丰富,增加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再者是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运用。
在色彩运用上,工笔花鸟画通常以轻柔、淡雅的色调为主,追求一种简洁、清丽的审美效果。
画家往往通过细致入微的色彩描绘,来表现花鸟的羽毛、花叶的纹理,以及背景环境的变化。
在运用色彩的过程中,画家需要根据不同花鸟的品种和特征,熟练掌握各种颜料的特性和用法,以及色彩的叠加与衔接技巧,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美丽的色彩效果。
工笔花鸟画还具有独特的意境表现。
在表现方式上,工笔花鸟画往往通过精细入微的笔墨描绘,来体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的审美情趣。
画家往往通过对花鸟的栩栩如生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表现,来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细腻入微的技法表现下,工笔花鸟画常常给人一种静谧、雅致的感觉,引导观者进入一种美的意境之中,产生共鸣与感悟。
古代工笔画的表现手法

古代工笔画的表现手法古代工笔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起源于唐朝,发展于宋、元、明、清时期。
它以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为特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古代工笔画的表现手法。
一、轮廓线的运用古代工笔画中的轮廓线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它可以描述被绘制对象的外形和结构。
在绘制古代工笔画时,画家通常会用细笔绘制清晰的轮廓线,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突出主题,并且为下一步的填色作好了准备。
二、色彩的使用古代工笔画的色彩是非常丰富的,在绘制时可以使用各种颜色和色调。
画家可以通过灵活的运用色彩来表现被绘制对象的特征和情感。
在古代工笔画中,常用的色彩有光、暗、深、浅、明亮等。
画家通常会将明亮的色彩用在突出物体的重心处,深色用于表现阴影和明暗的效果。
三、层次分明的细节古代工笔画在细节上的处理非常细腻。
画家通常会将画面上的细节分析并逐一描绘,刻画出物体的每个部分,从而使画作更为逼真。
在绘制细节时,画家还需注意用色和用笔的技法,注意“笔点”和“点画”,用笔细腻,使画面的层次感更加鲜明。
四、立体感的表现古代工笔画通过立体感的表现使画面更加逼真,更具有立体感。
画家会运用阴影、远近、透视和层次等因素来表现画面的深度,从而使画面显得立体。
五、运用金鱼眼透视金鱼眼透视在古代工笔画中也是一种常用的透视方法。
画面中的物体从中央画起,向边缘逐渐拉长,效果就像一面凸透镜,这种透视方式使得画面中的物体看上去更加具有远近感。
总之,古代工笔画的表现手法是非常多样的,它们运用这些技法来表现画面的形态和结构,使画面更加逼真。
无论是使用轮廓线、色彩、层次分明的细节、立体感的表现还是运用金鱼眼透视,这些都为古代工笔画带来了无限的魅力,也让人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水平和智慧感到无限的惊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
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它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中国画的种类很多,从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等;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工笔、写意等。
其中,工笔画法是国画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何为工笔画?简单的说,工笔就是细致写实。
亦称“细笔”。
与”写意”对称。
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
工笔画既然属于国画范畴,那么线条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用细致的笔法制作,一丝不苟,这是工笔画的特色。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
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上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任何绘画,除内容外,首先要解决的是造型,第一,先要抓住形。
线描是构成工笔画最基本的手段,形因线而立,神因形而传。
从结构出发,观察、认识对象,用富于变化的线塑造形体,表现对象,在线的基础上赋予色彩的这一画法,已成为工笔画技法的主要特点。
我们学习工笔画,就应首先认识到线的作用与功能。
线的变化使不同的物体,其本身的质地特点,给人不同的感觉和印象。
线不仅有造型、体积、结构、质感等功能,还进一步用来表达物质的性格和精神特征。
在形成线描的多种变化中,执笔与用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工笔画的执笔方法和写毛笔字的方法相同;用笔主要分为:中锋、偏锋、逆锋。
在用笔时以指、腕、臂、肩为力,但腕力是基础。
第二,一幅好的工笔画不仅要画得“像”,而且还要有它内在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使画面作到传神的最佳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向传统画论,优秀作品和生活实践来学习其中的神韵。
第三,墨是工笔画中最重要的元素,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
“五彩”指的是焦、浓、重、淡、清不同程度的变化。
色彩在运用时的手法通常是色彩的调和、对比、统一、色相的改变,主次与取舍,清淡与浓艳,厚重与单调。
第四,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构图手法:以大观小、以少见多、计白当黑、疏密变化、大胆破格等。
工笔画的一般步骤包括观察、作稿、勾线、渲染、着色、收拾、装裱。
观察:对对象有一个深入的观察过程。
作稿:用铅笔构图,注意整体性,线的组织,做好稿之后,用宣纸或绢踏稿,使之转为正稿。
勾线:用小勾线笔蘸淡墨勾线,在勾线时要一气呵成,使笔意相连,气势贯通,线描完毕是一张完整的“白描”稿。
渲染:渲染要在着色之前进行,渲染一般用不同程度的淡墨染在自己认为应是凹进去的部位或是暗面的部分,使其达到一种明暗凹凸的变化。
着色:工笔画的着色常以固有色为主,用平涂的方法给对象着色。
在着色时,色必须受线这一造型基础的约束,色必须从属于线,线和墨始终是骨干,处于主位。
古人云:“笔为墨帅,色为线辅”,这种主从关系不能搞错。
工笔画最后的着色效果要求“薄中见厚”。
收拾:在着色完毕后,要对整体的画面进行整理,如补遗漏、修败笔、加强色调、统一整体等工作。
画画到最后越要细心,整理完之后,还要加以落款、盖印,这样整个作品才算结束。
装裱:最后将画好的作品加以装饰,“装裱”又称“装潢”。
完整的构图、准确的用线、艳丽的色彩、传神的形象、洁净的画面,这些都是构成一幅好的作品的基本条件。
在绘画中经常会遇到“脏”“乱”两大问题,“脏”和“闷”大概是工笔初学者最容易碰到的问题,“脏”主要是设色时色彩不均匀,有时颜色没染开,有时底色上翻等现象都会造成色彩“脏”的现象。
“染色均匀、边缘整齐、色彩和谐”,这就是画面干净的诀窍。
“闷”是工笔画绘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主要症状为画面色彩黯淡、不饱满、明暗对比不分明、底色上似乎有一层轻纱笼罩其上,令初学者头疼。
“闷”的解决方法如下:色彩纯净、色相饱满、明暗分明、线条清晰。
以上初浅的介绍了一些工笔画的常识和基本画法,这些只是笔者个人之见,可能有很多问题谈的不深,不透,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前进的,还需要大家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使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