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经典作品
【美术】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主备人:黄海丰审核人:刘永梅二次备课人:【单元课题】中国美术鉴赏【课业类型】新授课【课程分析】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
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鉴赏中国美术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
【基本问题】第3课: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第5课: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第6课: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第7课: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第8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第9课: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第10课: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具体问题】第4课:花鸟画中的情趣和人物画中的情性。
〖图像识读〗第4课本课主要作品有工笔花鸟画《写生珍禽图》、大写意花鸟画《荷石水鸟图》《墨葡萄图》、小写意花鸟画《墨梅图》《墨竹图》《墨兰图》,工笔人物画《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壁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工笔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大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人物画《油荒坐啸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灸艾图》,涉及朝代众多,都是典型作品。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体会传统花鸟画如何在写生的基础上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如人物画是如何传神写照的。
〖美术表现〗第4课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带来的不同特征。
高中美术高中美术鉴赏《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

《人物御龙 帛画》战国 中晚期
《人物御龙 图》是战国 中晚期创作 的绢本水墨 淡设色画作, 1973年出土 于长沙子弹 库楚墓一号 墓,出土时 平放在椁盖 板与棺材之 间。《人物 御龙图》描 绘墓主人乘 龙升天的情
景。
女史箴图(局部) 顾恺之 东晋
高中美术
• 铁线描
高中美术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
3、依据考古发掘、现存遗物与文献记载,我国在魏晋之前,除了岩画、器物上的 装饰绘画以外,还有帛画、壁画、绢画等。在魏晋隋唐时期,中国绘画从理论到实践都 有很大发展。五代两宋是中国绘画的繁荣期,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都名家辈出, 留下了许多经典名作。宋代以后,文人画日趋兴盛,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高中美术
八十 七神 仙卷 (局 部) 吴道 子 唐
高中美术
高中美术
中国绘画的艺术特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纳, 以下几个特征尤为突出:
高中美术
(1)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 (2)传神写照的艺术趣味 (3)俯仰自得的艺术关照 (4)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
(1)、以线造型的艺术语言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为主的艺术语言和以笔墨 为核心的审美观念是其主要特征。笔下具有强烈个 性的线条是一个艺术家创作成熟的标志,如冷逸奇 崛的朱奇、纵任恣肆的徐渭、苍润清逸的石涛等。 欣赏作品如见其人,使观者感受到画家的鲜明个性 和思想情趣。
高中美术
五牛图 中国画(手卷) 纸本设色 20.8cmx 139.8cm 韩滉唐故宫博物院 五只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神态各异。画面上没有背景,勾线填色,线条简洁, 结构准确。牛目光炯炯,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体现了它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
高中美术
蕙兰图 中国画(轴)纸本设色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发展及其现实思考摘要: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丰满婀娜的身姿、富贵华丽的衣衫鲜明的特点,本文将从此时期的代表作中分析唐代工笔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到今天,工笔人物画在传统工笔仕女画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关键词:仕女画;传神;继承;工笔人物画一、唐代及各时期工笔仕女画的特色《龙凤仕女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卷轴画作品,以线作为造型基础,加以色彩,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顾恺之的代表作品《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
由于唐代自身发展的不同,工笔仕女画在初唐、盛唐、中晚唐时期风格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1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时,工笔仕女绘画依然具有六朝时期“秀骨清象”“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此时期的代表画家是阎立本。
阎立本:开创了中原风格,擅长画人物肖像,代表作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该图以贞观十五年(641年)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历史情景。
此时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画面不画背景;人物地位决定了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
在画面中的中,人物抬辇的侍女透露出一种劲健,谈吐自然,唐太宗则是气宇轩昂,沉着稳重。
此时的人物画的特点清瘦的造型、章法洗练,用色沉着而鲜艳,采用单线平涂略施分染,所以说此时的绘画作品继承了浓厚的六朝遗风1.2盛唐时期(713年-765年)在绘画方面,吴道子创“吴家样”,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充分利用了毛笔的起落轻重缓急,墨色的干湿浓淡的变化,“使为毛笔绘画由“描”发展到“写”的变革提供了契机。
”张萱:“生卒年不详,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工人物,尤擅长绘贵公子、仕女,名冠于时”。
特点“以朱色晕染耳根”(无此类作品传世)代表作《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描绘了宫廷贵妇在捣丝、络线、缝制时的劳动情景。
从细处看,画家的精细刻画将正、侧、等姿势表现出来,尤其是对抬胳膊仰头向上看的红衣女童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中国画-白描人物-太经典了

中国画白描人物,太经典了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白描”。
中国画白描作品是以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无论是花鸟还是人物,他们都是以线构成,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是在对自然物象深刻理解的基础进行主观创造,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目的,它是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故而白描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画的基础。
物象的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关系就靠线条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来,它比別的画法更不易掌握。
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通过历代画家的长期实践和不断地创造,积累了大量的极为丰富的线描技法经验,仅画人物衣褶的描法就有“十八描”,就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橛头钉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枯柴描、蚯蚓描。
白描在勾勒时可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同物件用浓淡两种或两种以上墨勾成的,如:人物的皮肤用淡墨,头发用浓墨,不同颜色的服饰用不同的墨色。
中国画的白描,不取逼真感,特重风神气韵,似象而非象,遗象而取神;简而不薄,繁而不乱;无定法,而有定X;无定笔,而有定局;有层次,有折叠,有掩映,有隐藏。
中国画的白描,决不同于标本图的用线,不仅仅是为了界定物象的轮廓,中国画在用线画出物象的形貌特征的同时,就通过行笔的或刚或柔,或缓或疾,或轻或重等不同笔法和千般变化,来表达画家本人的情感意态。
画家笔下的线条,犹如歌唱家嗓中发出的音色,决不是单单告诉你他唱的是什么词句,而更重要的是通过音韵来表达那感人的神情意蕴,使人得意而忘词,这就是所说的“似象而非象”“遗象而取律”,这是中国画的宗旨,也是中国画白描的特点。
每一种臻于成熟的艺术,都会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自己的程式。
捣练图ppt课件

;
25
虢国夫人游春图 【名称】虢国夫人游春图 【类别】书画 【年代】唐代 【文物原属】张萱绘(宋摹本) 【文物现状】辽宁省博物馆藏 【简介】 虢国夫人游春图,绢本,设色,纵51.8厘米,横148厘米。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 的典型环境。画面描写了一个在行进中的行列,人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人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 、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二骑为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其中四人(包括女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 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 面的红色绚履。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诉说什么。
《盛唐女性的生活
——<捣练图>》
唐朝工笔人物画
张萱
;
1
思考:
1、什么是捣练? 2、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
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
2
画家小传
宋徽宗赵佶----北宋倒数第 二 个皇帝。他在政治上昏 庸腐朽,但擅长书画,在他 统治期间,宋代宫廷绘画最 为兴盛。他对书画艺术的爱 好和提倡,客观上促进了宋 代绘画的发展。
;
11
织修
;
第二组画 两人,一 人坐在地 毡上理线, 一人坐于 凳上缝纫, 组成了织 线的情景;
12
;
13
熨烫
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 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
14
底下窜来窜去。
烫熨
这一组是描绘两个妇女正在把经木杵捣过的练用力 扯平,另一妇女用熨斗加以熨平的劳动场面。左侧的 妇女扯练时身体稍稍后仰的细写真实面有传神的表现 了用力扯练的神态。同样的,中间那位用熨斗熨练的 妇女其神态之专注,也是画家着重刻画的地方。更富 有生情趣的是,一个淘气小女孩再练下来回玩耍的细 节描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 致呆板。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至于主要人物的 造型及其衣着的设色,同样体现了典型的盛唐风格。
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 值得一看的古代仕女图

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值得一看的古代仕女图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值得一看的古代仕女图易从书画艺术01-27 16:31 大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中国古代人物绘画一直一来对于女子画像有着解不开的情缘,中国女子有着独特的东方气质,优雅含羞,矜持温婉。
中国人不喜欢太过强硬的措施,爱好和平,表现在艺术审美上也集中体现在其色彩的应用上,和谐于灰色调之中,毫不张扬,中国画的精髓精神在于“善”,以善为美,以物比德。
我们看到的这两幅来自何文铮的的国画工笔仕女图,就集中了真善美的意蕴,传神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女子的优雅气质,是非常具有观赏性的作品!欣赏名家古典仕女图,易从网表示:仕女图在画家的笔下,展现出了他的优雅、温婉、犹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看到这样的女子,有种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几幅当代名家古典仕女图精品:李兰君八尺横幅人物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图片来源易从网)一、金陵十二钗李兰君八尺横幅人物画《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主要的女性角色: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风格清新俏丽,画中人物婀娜多姿,用色淡雅简约,人物神态刻画的极有韵味。
这幅长篇仕女图作品,画家精心塑造仕女的形象,衣衫飘飘,典雅端穆,追随远古高逸的审美趣味,取精用宏,画出了自身的学识与修养。
四大美人四条屏人物画名家覃日群国画作品(图片来源易从网)二、古代四大美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不仅在我国妇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誉。
千百年来,人们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与杨贵妃四位女子的绝代芳姿,这种形容既生动又含蓄,给人们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
仅仅这八个字,却包含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四个小故事,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古代仕女图中的四大美女,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在历史的大事件中她们曲折动人、救国救民的传奇故事,被古代民间广为传颂。
工笔人物画课件

色彩对比与和谐
运用对比色、互补色等手法增强画面效果,同时 注意色彩的和谐统一。
色彩心理与情感
掌握不同色彩所代表的心理和情感,合理运用以 表达画面主题。
传统色彩在工笔人物画中运用
01
传统色彩特点
了解中国传统色彩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如五行五色等。
02
传统色彩在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分析传统色彩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具体运用,如石青、石绿等矿物色的使
用。
03
传统色彩与画面意境
探讨传统色彩如何与画面意境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现代色彩观念融入与创新
现代色彩观念的特点
了解现代色彩观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多元化、个性化等。
现代色彩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创新运用
探索现代色彩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创新运用方式,如运用新材料、新技法等。
现代色彩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形象塑造
通过精准的线条描绘,可以刻画出人物的神态、气质和性格特征 ,使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氛围营造
运用不同的线条技法和墨色变化,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画面氛围和 情感基调,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04 工笔人物画色彩 运用
色彩基本原理及搭配技巧
色彩三要素
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掌握其基本属 性和变化规律。
收藏价值
工笔人物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优秀的工笔人物画 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是收藏家们追逐的热点。
投资建议
对于工笔人物画的收藏投资,首先要注重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艺 术家和作品进行收藏。其次,要关注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理性分析投资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最后 ,要注重作品的保存和保养,确保作品的完好无损和长期保存价值。
工笔人物画.西厢记

工筆人物畫《西厢記》1初遇唐朝贞元年间,崔相国死后,他的妻子崔氏、女儿莺莺扶柩回籍安葬,羁留河中府普救寺内,书生张君前往长安应举,路过普救寺,遇见了莺莺和使女红娘,他见莺莺貌美,便对她产生了爱意。
2借厢自见过莺莺之后,张生决定在寺里住下,寻找机会与她机见。
于是他到方丈,恳求长老在寺里租一间房子暂住,以便安静的温习经史,长老答应把西厢一间房子租给他。
3闹斋张生出了方丈,正好遇着红娘,寒暄过后便告诉她:“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年方二十二岁,还未曾娶妻,但不知你家小姐有没有许配人家……”红娘不待他说完,抢白了他几句,转身就走。
4合诗晚上,莺莺像平日一样,和红娘到花园里去烧香,张生见了,随口吟了一首诗,想以此打动莺莺,莺莺听罢连连称赞好诗,随口轻声和道:"兰闺深寂寞,无诗度芳春,料得高吟者,应怜长叹人。
"5匪惊不久,武将孙飞听说莺莺美丽,带领五千人来劫,全寺惊恐,崔夫人无奈,说若有能退贼者,不论何人都把莺莺配他为妻,张生写信给知道白马将军杜确,解了普救培寺之围。
6赴宴崔夫人心中大喜,让张生搬到院里书房居住。
次日,她又让红娘去请张生前来赴宴,张生以为是老夫人给他和莺莺定聘,心中好不激动。
7赖婚宴席上,老夫人却突然变卦,要莺莺与张生兄妹相称,张生一听此言,好像迎头浇了一瓢凉水,大吃一惊,莺莺对母亲的决定,也深表不满。
8听琴从此,张生万念俱灰,每到夜晚便在窗前弹琴解闷,他弹奏当年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凤求凰的曲子,口中还说道:"夫人忘恩还罢了,只是小姐不该负我啊!"莺莺在窗外听了,禁不住流下泪来。
9传简张生因此而致病,莺莺便叫红娘去探望,张生以信笺相托,莺莺回信,在诗里暗示张生,要他今晚到花园里去与她相会。
10赴约红娘心想,莺莺当着她面假惺惺,信里却约张生相会;她故意不说破,要看莺莺到时候怎样瞒她。
这天晚上,她照常与莺莺来到花园烧香,却见张生从墙上跳了下来。
11赖简不料,莺莺因为没有把红娘支开,临时又变了卦,她责备张生道:"张生,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来此做什么,先生救命之恩,自当报答,只是现在既为兄妹,怎么又生此念?12相思张生经不起这场折磨,从次日起就病得不能下床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恺之将中国 画以线造型的方法 提高到一个新的高 度,他用线如春蚕 吐丝,行云流水, 飘逸、洒脱,极富 韵律之美,被称为 “高古游丝描”。 顾恺之在我国 绘画史上第一个提 出“以形写神”的 主张。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晕染法的运用,使线的表现引申为“面” 的表现,使画面产生了一定 的立体感,使工笔 的 形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境地。
吴道子创立兰叶描,线的粗细变化很大, 线条往往中间粗,两端细,用笔难度很大。
吴道子所画 线条提按有致, 波折起伏,衣纹、 飘带有迎风起舞 的动势,被誉为 “吴带当风” 。
唐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此作品在构图上,人物安排从疏到密,从分散到 集中,极富节奏美感。画中人物形象刻画丰满,线条 均用细劲圆转的游丝描法,色彩浓润而沉着,典雅而 富丽 。整幅画面景象华美,运用了以虚代实的处理 手法。
王绎的《杨 竹西小像》用疏 体白描画法,人 物面部用细笔勾 勒,略加淡墨烘 染,虚实、轻重、 起伏变化微妙; 衣纹用线简括洗 练,劲挺流畅; 人物形象自然生 动。
元 王绎 《杨竹西小像》局部
三清殿之 《朝元图》为 元代永乐宫壁 画的主体部分, 是元代壁画艺 术的最高曲范。 人物形象生动 丰富,形神兼 备,线条勾勒 圆润而沉着有 力,整幅画面 庄重而清静。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内容 十分丰富,在艺术表现及绘画技法方 面,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飞跃 的进步和发展。考古发掘的墓室壁画、 帛画、画像石及画像砖可以使我们了 解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成就。
这幅作品在 艺术构思和表现 技巧上,都显示 出很高的艺术水 平。全画构图严 谨完整,线描均 细而遒劲有力, 色调沉着而庄重 典雅,具有浓厚 的装饰意味。
明 唐 寅 《 孟 蜀 宫 妓 图 》 局 部
《秋风纨 扇图》中仕 女形象秀丽 端庄,头部 和手部勾勒 精细,衣纹 的线条勾画 苍劲畅利, 用笔率意传 神,为唐寅 写意人物的 典范。
明 唐 寅 《 秋 风 纨 扇 图 》
明 唐 寅 《 秋 风 纨 扇 图 》 局 部
《牡丹仕女 图》既继承了 宋代人物画法 中工整流畅的 线描功夫,又 吸取了元人刚 健方折的笔法, 具有刚柔相济, 描写并用的特 点,创明代仕 女画之典型。
西汉 《“T”形旌幡帛画》
《“T”形旌幡帛画》局部
《乐舞百战图》整幅画面构图活泼自然,色 彩明快强烈,人物形象优美传神。
东汉 《乐舞百战图》壁画
三、魏晋南北朝人物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批卓有成 就的画家,而且多擅长画人物画,如曹 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曹仲 达等。这个时期绘画风格多样化,工笔 人物画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境地。
纵观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可见是在历代艺术家的艰苦探索和实践 中,才逐步形成并完善了独具审美魅力 的工笔人物画这一民族艺术形式和完整 的技法,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明 陈 洪 绶 《 晞 发 图 》
明 陈 洪 绶 《 夔 龙 补 衮 图 》
明 陈洪绶 《斜倚熏笼图》局部
明 陈洪绶 《何天章行乐图》局部
明 陈 洪 绶 《 扑 蝶 图 》
明 陈洪绶 《华山五老图卷》局部
明 陈 洪 绶 《 罗 汉 图 》
曾鲸的肖像画 面貌多样。 《王时敏小像》 运用传统技法,脸 部用淡墨勾勒后加 色渲染,衣纹用色 线勾勒,圆润挺健, 设色淡雅,整个画 面色彩非常有节奏 感。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宋代工笔人物画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全盛时期,无 论人物画还是山水、花鸟画,尚以生 活为本,基本上继承并发展了以写实 为基础的现实主义作风,重视写生, 重视对现实社会风俗、生活的描绘。
李公麟重视写生,敢于独创。他的人物画多用 白描来表现,造型准确,神态生动。 《五马图》以 遒劲秀雅、富于变化的线条和适当的淡墨渲染,将 马和人表现得真实传神。
何 家 英 《 秋 冥 》
何 家 英 《 红 苹 果 》
李 乃 蔚 《 银 锁 》
韦 红 燕 《 平 ( 之 一 ) 》
唐 勇 力 《 敦 煌 崇 拜 》 —
田 黎 明 《 蓝 天 》
张见 《室内之二》
陈 子 《 花 语 之 三 》 ( 局 部 )
胡明哲 岩彩 《夏日》
栾 雪 艳 岩 彩 《 城 市 风 光 之 一 》
元 永 乐 宫 壁 画 《 朝 元 图 》 局 部
元 永 乐 宫 壁 画 《 朝 元 图 》 局 部
唐寅的人物画 有两种风格,能收 能放,工写具佳。 《孟蜀宫妓图》 用笔工整谨细,人 物造型优美,设色 巧妙自然,层次丰 富。在人物脸部运 用了“三白”设色 法。
明 唐 寅 《 孟 蜀 宫 妓 图 》
宋 梁楷 《泼墨仙人图》
六、元、明、清工笔人物画
元、明、清是人物画步入低谷的 时期,但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 也涌现出一批卓越的画家及作品。
赵孟頫的人物画用线强调劲秀含蓄,设色 浑穆古雅,技法多仿效唐人,画中显示出他深 厚的书法功底。
元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局部
元
王振鹏 《伯牙鼓琴图》局部
《舞蹈彩陶盆》
战国帛 画《人物龙 凤图》和 《人物御龙 图》是迄今 我们所见到 的最早的具 有独立意义 的主题性中 国绘画作品。
战国 《人物龙凤图》
两幅帛画 人物形象优美 生动,都兼用 了写实和夸张 的手法。以墨 线勾勒为主, 线条圆转流畅、 潇洒飘逸,仅 在局部施彩。
战国 《人物御龙图》
二、秦汉时期的人物画
清 任 颐
《
苏 武 牧 羊 》
清 任 颐
《
弄 璋 图 》 局 部
清 任颐《人物图》局部
七、当代工笔人物画
这一时期的工笔人物画家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同时吸收了世界范围绘画和现代主 义绘画的观念与语言;也不再受原来的构图、 色彩、线条、造型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形成 了具有现代意识和现代手法的新工笔画。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唐 张 萱 《 虢 国 夫 人 游 春 图 》 局 部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表现的是贵族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 场面。全图共分三组,画面安排非常紧凑,各组人 物间构成了一种既独立又相互呼应的节奏感。全画 线描劲挺流畅,匀整细腻,设色艳而不俗。人物形 象曲眉丰颊、体态丰腴。
明 曾鲸 《王时敏小像》局部
《胡尔慥画 像》在注重传统 的基础 上,又融 合了西洋绘画的 具有一定明暗阴 影的画法,注意 “墨骨”,用淡 墨渲染出面部结 构,再加以敷色, 色彩厚重而层次 井然,使肖像画 增强了立体感, 神采如生。
明 曾鲸 《胡尔慥画像》局部
明 佚 名
《
徐 光 启 像 》
改琦的人物画 以仕女为主,所绘 仕女用笔轻柔细畅, 设色清雅,形象多 纤弱娇美,多愁善 感。创立仕女画新 的风格,时人称为 “改派”。
《历代帝王 图 》造型准确, 用笔舒展,色彩 凝重,显示了作 者在肖像方面的 艺术造诣。
主从大小对 比的处理手法在 中国传统绘画中 被普遍使用。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局部
吴道子是盛 唐时期宗教人物 画坛最具代表性 的画家,他的风 格叫“吴家样”, 被后人誉为“画 圣”。
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 《烈女仁智图》局部
在顾恺之的 《洛神赋图》中, 他将历史故事与现 实生活相结合,在 构图上突破时空的 限制,把不同的情 节安排在一幅长卷 中,表现出一种神 人交融的幻景,充 满浪漫色彩。用色 简雅、清新。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四、隋唐、五代工笔人物画
唐 孙位
《高逸图》 局部
唐 孙位
《高逸图》 局部
唐 佚名《宫乐图》
周文矩的画师法周昉而略有变革,用笔和线条 受后主李煜书法的影响,常用颤掣的笔调画衣纹, 略加顿挫,线条细劲曲折,又不失流畅圆润,给人 以简率自然之感。所描绘人物非常传神。
五代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文苑图》
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在艺术构 思和表现技巧上都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性。 此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线条勾勒细 润流畅,刚劲挺健,设色沉着稳重而又活 泼响亮,用色彩的对比关系突出人物。整 幅画面人物形象、衣服纹饰刻画,道具的 选择,用线用色都自然地统一在和谐的整 体效果之中。
明 唐 寅 《 牡 丹 仕 女 图 》 局 部
明
唐寅 临《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明
仇英 《修竹仕女图》局部
明 仇 英 《 汉 宫 春 晓 图 》
明 仇 英 《 人 物 故 事 图 》 局 部
明 丁 云 鹏 《 三 教 图 》
陈洪绶的人物 画造型摆脱了“形 似”的束缚,多夸 张变幻富有装饰性 而又有古朴的意趣, 以形写神,形神兼 备。线条勾勒在继 承李公麟基础上创 造独特个人风格, 古拙瘦劲、工整凝 练。设色古淡清雅, 气势超拔。
清 任 熊
《
瑶 宫 秋 扇 图 》
任薰的画风师 承陈洪绶而出新, 人物画讲究用笔, 线条抑扬顿挫,劲 健遒丽,造型古朴 大方,设色清淡, 画风古雅。
清 任 薰
《
人 物 》
任颐的人物画继 承传统并吸取西画的 造型方法。人物面部 注意解剖关系和立体 感,造型严谨,人物 形象生动传神,用线 笔法灵活多变,善于 用线条表达感情,画 风朴实自然,雅俗共 赏。
宋 苏汉臣 《秋庭戏婴图》局部
宋 李嵩 《货郎图》局部
宋 刘松年 《 中兴四将图》局部
宋 佚名 《耍杂图》
梁楷的画分两体:一种“细笔”,勾 勒工致;另一种是“减笔”,笔意概括洗 练。
宋 梁楷 《八高僧故事图卷》局部
梁楷的 《泼墨仙人图》 用笔极简,用 酣畅的笔墨传 神地表现出仙 人步履蹒跚的 醉态,人物造 型奇特,富有 感染力。梁楷 开启了写意人 物画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