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笔人物画的步骤及方法(完善)
工笔人物画法步骤教程!

工笔人物画法步骤教程!范画一画法步骤步骤一:素描稿:首先要注意画面的构图,飞鸟、人物、古船形成稳定的三角关系,这种不等边三角形构图的方式,在古今中外很多名画中十分常见。
有的大画中的形象是由许多不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
背景的河流和远山要有一个大的构想,但不必画得太细,人物视线和飞鸟的运动轨迹形成相反的方向,使画面具有张力。
步骤二:线描:胭脂调墨勾出人物的脸部和手,淡墨勾毛衣,浓墨稍干勾出麻质衣裙,淡墨勾飞鸟,古船用中墨画出,线条可以断续一点,连点成线,体现古船的残破感。
点击下方,查看书画视频教程步骤三:分染、罩染:用赭石染脸部、手部,曙红分染指甲和嘴唇,极淡曙红染脸颊,衣裙用白云笔醮淡墨由上而下顺一个方向皴擦,笔要稍干,由淡入浓多皴几遍才有厚重感。
用酞青蓝+赭石+藤黄涂底色,人物部分要小心留出。
用淡白粉罩一遍毛衣和飞鸟,古船用淡墨+花青分染。
步骤四:进一步分染人物脸部和手部的结构,这个步骤的重点是对背景的新尝试,整体铺上颜色以后,用丙烯勾出草的感觉,要随意一点,注重感觉,因丙烯干后不溶于水,以后通过多次刷洗底色已经模糊,而草的纹理还比较清晰。
用淡墨画出毛衣纹理,用较浓白丙烯色勾出丝网状的头巾。
步骤五:罩染人物面部和手部,用白丙烯色调淡黄点染草地上的花朵,远处的点稍密,体现空间感。
用较浓丙烯调淡绿点出毛衣的纹理。
古船的亮部偏暖,暗部偏冷,略带一些光感。
远山用富于形式感的手法来处理,不必拘泥于自然物象。
步骤六:继续调整整体关系,白色的花朵整体上有一些“跳”,用深一点的丙烯色盖一下。
远山用点彩的方法继续深入,色彩对比不可太强。
画完后用淡胶矾水统刷画面,胶矾水不但能使颜色牢固于画面,在裱画时不至于使颜色受损,而且还能增强色彩的纯度。
绘制心得:这张画在创作之初就想尝试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法,想通过丙烯颜料的使用,表现草地、远山,表达一种空旷、迷离、寂寥的意境。
在参考了一些坦培拉画法的表现手法后,考虑用点和线来表现背景。
工笔画画的步骤和技巧

工笔画画的步骤和技巧工笔画是一种细致、精密的绘画方式,以下是一般工笔画作的步骤和技巧:1. 准备工具和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画笔、墨、颜料、纸张等工具和材料。
工笔画常用毛笔、墨、颜料、宣纸等。
2. 勾稿:首先在纸上用细笔勾画出轮廓,确定画面的构图。
可以根据照片、实物或者其他艺术作品进行临摹或创作。
3. 上色:使用淡墨或水彩进行上色。
一般采用从浅到深,分层次逐渐上色的方法。
在上色时,要注意颜色的过渡和层次感,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4. 渲染:渲染是工笔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使用淡墨、淡色进行多次渲染,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渲染时要注意色彩的过渡和层次,掌握好笔触和水分,使画面更加柔和、自然。
5. 细节刻画:对画面中的细节进行精细的刻画,如花瓣、叶片、羽毛等。
此时可以使用较细的笔触,精细地描绘出每个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6. 勾勒:在画面基本完成后,使用较深的墨色勾勒出物体的轮廓线、线条等,强调画面的线条美。
勾勒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力度。
7. 调整和修饰:在画作基本完成后,对画面进行调整和修饰。
如:调整颜色的深浅、添加细节、修整轮廓线等。
使画面更加完美、和谐。
8. 裱画:为了保护画作,可以在完成后进行裱画。
裱画可以使用透明塑料薄膜、画框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如:1. 撒盐法:在湿润的画面上撒适量的盐,待盐融化后,会产生独特的肌理效果。
2. 撞水法:在画作完成前,用干净的笔触将水分撞向画面,使画面产生水纹效果。
3. 勾勒法:用深色的墨线勾勒画面,使线条更加鲜明、突出。
4. 渲染法:使用多次渲染的方法,使画面更加丰富、立体。
5. 透叠法:将多层纸张叠加在一起,绘制出层次丰富的画面。
6. 临摹法:通过对实物、照片或其他艺术作品的临摹,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总之,工笔画绘制过程中要注意线条、颜色、层次、质感等方面的处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渲染,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同时,不断学习和尝试各种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工笔人物画技法

工笔人物画技法这里先扼要介绍一下工笔人物画。
工笔人物画有淡彩、重彩之分。
淡彩法是基本以墨、透明色为主的画法,适合表现淡雅清秀,朦胧虚幻的境界,有利于发挥墨与色的晕染作用,画面丰富、含蓄。
重彩法是主要以不透明的石色颜料为主的画法,其中间用墨及透明色,特点是色彩浓重绚烂、富丽堂皇,具有一定的装饰味道。
淡彩法与重彩法虽可单独存在,但不宜截然分开。
淡中有重,重里含淡,两者巧妙结合,画面效果会更美妙。
如这幅《银花之三》(见图),就运用了“重”、“淡”相间法。
银饰用赭墨渐次分染,细腻微妙。
背景和几块红、蓝颜色用不透明颜料。
从审美角度讲,颜色的薄厚、轻重,浓烈与淡雅的效果,在把握上尤其要注意。
(一)铅笔稿起稿之前,首先对所画对象进行一番剖析,这点很重要,是一幅画成败的起点。
先要体会一下对象传达给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的,是天真活泼、艳丽多姿、幽雅清新,还是憨厚朴实;是忧郁、喜悦、阳刚、温柔,还是小巧玲珑,粗壮健美等,这是一幅画的基调,把握住这点才可能准确地表现出对象的风貌。
接下来统观模特儿的整体形态关系,注意观察对象的外形,外形决定模特儿的整体动态,这点有利于构图布局。
还有模特儿的哪部分与众不同,最有特点,哪部分最吸引人,这是你以后着重刻画的部位,应牢记始终。
以上所述是动笔之前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模特儿。
这一步是眼与脑的结合,画家的眼睛应具有概括能力、对比能力、分辨能力、只有准确地看到,才能正确地表现。
所以,要随时训练我们的眼睛,培养我们的眼睛,眼高才能手高。
这时候把以上所看到及所想的用概括的线条画几个小构图,把所画对象的位置、大小、左右高低、线条的疏密分布及纵横关系,用几种不同的形式勾画一下,进行比较,然后,确定其一,这样就可以依此来起铅笔稿了。
起稿时铅笔不宜太软,太软不容易深入。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用概括的线条把人物的动态、比例位置确定下来,注意各部位的倾向性及关系,把每个局部当成一个整体,注意它们的外形,可把其归纳为几何形,这样对捕捉对象的整体形态很有帮助,注意每个具体形间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
现代工笔人物技法:《女人体》绘制步骤

现代工笔人物技法:《女人体》绘制步骤(本条内容请未成年人自觉回避)《女人体》绘制步骤 1.白描身体用灰墨色,头发用浓墨勾。
线条要勾得圆润,有弹性有变化。
年轻女人体无论摆什么动姿都不会改变体态的基本特征,丰润和谐,大形上少有硌眼的棱角,易于把握整体。
画头发时注意行笔要虚起虚收,要有飘动感,发际处的用笔以根须入于肉内方是佳。
素描稿白描稿2.分染沿线染出基本结构和固有明度,如手臂、乳头、嘴唇等部位。
从分染开始就要注意女性肌肤的细腻和润泽感,这是与画男人体的不同之处。
分染局部3.罩染罩染水分要多,以烘染为主,或叫湿染画法。
把画面湿润后着色,使肌肤显得色泽晶莹、饱满。
画背景时在接近人体处要注意略有深浅变化,一是空间感的需要,二是使人体自身显出光泽来。
罩染局部4.罩粉前三个步骤只是用古铜一种颜色进行的,在深浅明度确定后,即可罩粉。
先罩石绿,既与背景色彩形成对比,又使肌肤质感细腻。
刷胶矾水一遍,再罩赭石加胡粉,再刷胶矾水一遍。
石色的固着力相比透明色略差,又多敷在底色之上,为防止再画时被带起,新旧色相混而驱,所以都要用胶矾水加固。
其余不足之处用古铜色砌染加补。
嘴唇和乳头处略施朱砂染过。
衬布是后加上去的。
墨线后着花青、石绿、胡粉、古铜、朱砂等色。
经过补充后的画面显得对比关系丰富和充实一些。
罩粉局部《女孩肖像》绘制步骤1.白描先要有个大体意图,落墨时浓淡深浅只要差别不过分,暂可不必过于计较,只管放松地勾勒,不要勾得太实了。
头部的眼睛、眉毛、发际可酌情逐渐积勾充实,毛发用笔要虚起虚收,使之既有从肉而生之感,又有轻飘柔软之意。
上下唇缝应勾得有些变化。
素描稿白描2.分染人物写生的底色以对像具体肤色而定,细察不难看到人的皮肤色很少一样的。
这幅画的分染是以古铜色起手的,分染时可以把结构画得稍过一点,固有明度同时画出。
3.罩染与托粉通过罩染可以把分染过头的关系含进去。
罩染和分染在制作过程中需经过数次交替后方能达到相对完整的程度。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步骤及方法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步骤及方法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追求细腻写实和精确细密的技法。
下面将就工笔人物画的步骤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构图与素描构图是绘画的基础步骤,它确定了整个画面的布局和人物的位置。
在工笔人物画中,要特别注意要突出人物的主题,设置背景及其他物品的位置,使整个画面有层次感。
素描是构图的粗浅表现,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基本轮廓和姿势。
素描要注重比例、线条和轮廓的准确性,为后续的上色和细节填充打下基础。
二、上色与立体感在对人物画上色的过程中,应首先选择合适的颜色和调色板,并混合出所需的色调。
在工笔人物画中,一般首先涂抹一个基础色,然后用几种相近的色调填充细节。
在上色的同时,要注意表现人物的光影和立体感。
通过深浅不一的色彩和渐变的色调来体现人物的形体和肌肤质感,加强对人物的立体感的表现。
三、细节的处理工笔人物画注重对细节的描绘,这需要画家具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观察和细致触摸。
细节的处理包括面部特征、服饰装扮,以及人物周围的环境场景等。
在描绘面部特征时,需要捕捉人物的神态和表情,凸显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服饰的绘制要注重色彩的层次和纹饰的细致展现,使服饰显得华丽精致。
同时,周围的环境要栩栩如生,通过描绘小道具和背景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精细度。
四、细腻的笔触和纹理表现工笔人物画的特点之一是精细和写实,这要求画家掌握细腻的笔触和纹理表现。
绘制人物的肌肤时,可以使用细腻的勾线和微妙的笔触来表现皮肤的细腻质感。
对于衣物纹理的表现,可以运用点画、抓皱等技法,使衣物看起来栩栩如生,有质感和层次感。
五、点睛之笔工笔人物画中,点睛之笔是为了凸显重点和烘托气氛的细节描绘。
通过强调人物的眼神、手部细节等来增加人物的吸引力和表现力。
点睛之笔的运用必须得当,既要突出主题,又不能过度破坏画面的整体平衡。
六、反复修改和修整完成后,工笔人物画往往需要经过一轮或多轮的反复修改和修整。
这是为了修正细节的错误和不足,使画面更加完美。
工笔仕女分步上色技法

工笔仕女分步上色技法
步骤一:定稿后用浓淡不同的墨进行勾线,逐一用笔速度有快有慢,有提有按,平稳中有顿挫。
头发用淡墨调少许花青分染,淡墨勾勒背景山石。
步骤二:首先用淡曙红渲染仕女的面颊和唇部,用朱镖淡赭石渲染面部起伏。
淡花青曙红分染上衣,淡墨分染长裙,然后用淡花青调曙红烘托背景气氛。
步骤三:脸部用淡曙红、朱镖、藤黄加少许白粉,石青罩染上衣,用稍浓的墨调出领边和大带,曙红调少许朱镖、墨罩地毯,赭石调少许墨罩栏杆、柱子,最后华青调淡曙红烘托背景气氛。
步骤四:面部的额、鼻、下颚用白粉提出,然后用曙红加淡墨勾出,白色加少许藤黄调出乳白色罩内衣和裙子,用稍浓的墨勾勒背景山石、树木、用墨褪地毯外边,白粉提出纱帘,注意白粉不要太浓。
最后题字吟印。
(一)勾飞天人物的墨线一定要特别浅,线条一定要流畅。
人物的上衣,面部及荷花用浅色的曙红加墨勾出;用稍重一点的墨色勾人物的长裙、荷叶、琵琶。
(二)用墨加花青分染头发、荷叶和水面;调淡曙红分染脸、颈部、手;花青加墨分染人物长裙;曙红加花青分染红色衬布。
工笔重彩画绘制的流程

工笔重彩画绘制的流程
工笔重彩画绘制的流程:
1.起稿。
使用铅笔或炭笔在画纸上绘制人物的基本造型,确保线条准确无
误。
之后,将画纸覆盖在起稿上,以备后续步骤使用。
2.勾线。
勾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勾勒法,使用淡墨勾勒出轮廓线,然后
在着色时用重墨或重颜色再次勾勒主要线条;另一种是钩填法,使用浓淡墨色勾勒出轮廓内部,同时确保墨线不被颜色覆盖。
勾线时要注意线条的流畅性和力度。
3.分染底色。
为了表现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在暗处先使用重色进行分
染。
面部可以使用赭色进行分染,具体方法是一支笔蘸赭石,另一支笔蘸清水,交替使用。
4.着色。
传统仕女的着色法近似京剧人物的化妆,称为三白法,即额、鼻
和下颚三部分晕白粉,眼眶和面颊使用夸张的颜色。
男子脸部则使用赭石、朱膘和藤黄,并加入少许白粉。
5.罩色。
在渲染和着色之后,为了使色调统一或补救不协调的部分,使用
淡赭石平涂一至两遍。
6.提色。
在完成之前,对重点部分进行再次加工,如眼睛、口角或鼻子的
部分,使画面更加突出。
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

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技巧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强调对人物形象、服饰细节的精确描绘,注重细腻的线条表现和画面的细节处理。
下面我将从线条的运用技巧来介绍工笔人物画的绘画技巧。
首先,工笔人物画对线条的运用非常重要。
线条是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通过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形态特征、服饰纹理等。
在画人物头部时,线条要柔和、流畅,轻灵地勾勒出人物的脸型、眼睛、鼻子等特征,使画面有生动感。
人物身体的线条则要力度适中,线条要有张力,体现出肌肉的稳定感。
当描绘衣服和服饰时,线条要有变化,能准确地表现出服饰的褶皱、纹理等细节,使画面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其次,工笔人物画还注重线条的精细处理。
人物画需要精确地描绘面部的各个部分,如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
所绘制的线条要准确无误,精细入微,力度掌握得当,使得人物的面部特征真实可信。
画面细节的处理也需要用到细腻的线条,通过精细的线条表现对人物服饰的纹理和细节进行描绘,真实地再现出人物的服饰特点,增强画面的细腻感和立体感。
此外,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条运用还需要注意层次感的表达。
画人物时,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来突出人物的主次关系,将重要的部分用粗线条描绘,轻松干练;次要的部分则用细线条勾勒,突出层次感。
利用线条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形态和服饰纹理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有深度。
最后,为了更好地运用线条,在进行工笔人物画创作时,可以参考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学习他们对线条的运用和表现手法。
例如,可以学习顾恺之的线描精湛、意境深远,吴道子的线条骨感、有力,张大千的线条流畅、激情四溢等。
通过研究他们的作品,可以提高对线条运用的理解和把握,丰富自己的创作技巧。
总而言之,工笔人物画线条的运用是画家表现人物形象和服饰细节的关键之一。
合理运用线条不仅可以描绘出人物的面部特征和身体形态,还可以表达出服饰的纹理和细节,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因此,在进行工笔人物画创作时,画家需要注重线条的柔顺、精细、层次感,并通过学习名家作品,不断提高自己对线条的运用技巧,以创作出更富有魅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西大学
NORMAI UNIVERSERTY 师范学院10级美术教育(2)班夏印芳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
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
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我的这幅《自画像》取材于本人的一张生活照片,只是构图做了稍微的调整与修改。
在作画的时候,我是准备两幅同时画的,一幅做稿图,另一幅是作品,两幅同时进行,在作画时,我是先在稿图上试画,看看画出来的效果是否与预期的一样,如果是,再在作品图上画。
画工笔画需要的就是耐心,因为画完一遍后,整幅画都是湿的了,你得等它干了以后在进行下一步。
(自画像)
现在,我就我的这幅画说说工笔人物画的作画步骤及方法:
一、定稿
定稿就是制作的底稿,古代称为“粉本”。
工笔重彩人物画底稿,无论是对初者还是造型能力极强的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底稿有的是用铅笔,有的是用毛笔,但都要求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凡画面出现的所有形体,都要画得细致精确。
切不可认为底稿不关紧要而在勾勒设色时来修改。
底稿不具体,不精确,形象不生动,以后的程序就很难进行了,我这幅
画就是用铅笔定的稿。
底稿要求画得精细肯定,形体结构准确生动。
所谓精细肯定,就是线条表现的形体要每笔交待清楚,不能含糊。
比如衣纹,哪笔在前哪笔在后,要清清楚楚。
所谓准确生动是指造型的严格而言。
如头面、手、脚还可以画出它的立体效果,以便着色时心中有数。
因头面、手、脚结构复杂,变化细致,不比衣纹和其他形体,只取大的气势就行了。
所以底稿要尽可能把形象的精神气质画准确生动。
但我们决不主张把底稿画成明暗素描。
忽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表现规律,如果这样就会导致异端。
另外,底稿的线要尽可能做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以便过稿落墨时胸有成竹。
二、过稿落墨
过稿就是考贝,这也是一道很细致的工序,不可草率从事。
要求考贝得精细准确,线条一定要轻,以看见为度。
当然考贝精细又不同于底稿的精细,因为还有落墨一环,铅笔考贝太细,容易弄脏画面。
过稿后,稍作修改即行落墨。
落墨就是用笔勾勒,这一环很重要,《六法论》中讲的“骨法用笔”的原理,都要求在勾勒时体现出来。
一般要求做到用笔准确、流利、生动。
笔气连贯,线条既有变化呼应,又有和谐统一的整体气势。
在墨色的浓淡轻重变化方面,也要求符合表现规律。
总之,用笔用墨应达到白描的要求,既富有造型上的体积感、质量感、空间感等表现力,又富艺术的节奏感,韵律感等装饰美。
这一点因在第三章已谈得比较详细,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打底色
在打底色之前,应该设计一个小色稿,把大体色调和色块关系定下来。
为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应该多作几种小色稿,最后选定一种,作为设色时的参考。
小色稿虽不具体,但有整体气势。
往往出现正稿画完之后,反而觉得不如小色稿的整体气势好,这就要根据小色稿来高速色彩关系。
有了小色稿,打底色就有了参考的依据。
所谓打底色,就是用墨或色进行渲染,表现形体的凹凸、明暗关系,以加强形体的立体感、质量感、空间感;表现形体之间的色彩关系,以加强色调的对比统一效果。
打底色时一定要预想到罩色后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打底色一般根据形体的凸明凹暗、远虚近实的原理,渲染时即采取凸浅凹深,远淡近浓的方法。
古人有以“三白”(额头、鼻梁、下颏)衬“三庭”(即三停)的面部着色法,就是根据凹凸关系总结出来的经验。
打底色除了根据凹凸、明暗关系施用墨或色的浓淡外,还应根据形体各部分色彩冷暖关系注意色彩的性格。
比如眉眼的暗处、唇颏间、两颊等处的冷色,或者光光照映的暖色等,在打底色时就要基本上表现出来。
总之,打底色这一步要求把色彩造型的效果基本上表现出来;大体色调关系也要表现出来,并注意不同民族、年龄、性别、阶层的人的肤色差别。
四、着色
着色就是在打底色的基础上进行罩色。
因底色较薄而轻,再用较鲜而浓的色彩罩一次或几次,就显得厚重了,达到工笔重彩的设色要求了。
这里说的鲜而浓,也是有限度的。
如果色色求鲜,失去对比,反而显得不鲜了;色色求浓,把底色覆盖了,透不出底色的效果,反而显不厚重了。
所以罩色要以呈现底色为度。
头面罩色,要注意“三庭”的变化和区别。
额头的颜色在赭朱色中要稍偏黄,面颊稍红,下颏宜赭灰,颈部色宜浅些。
嘴唇、面颊的红色也不宜过重,应与整个面部色彩和谐。
耳的色彩也宜偏红,与两颊外侧的冷色形成对比。
手、脚的色彩,比头面简单些。
用色的鲜明程度不要超过头面。
衣服用色,视画面和需要而定。
一般说来,无论深色和浅色,其变化程度都应比头面简单些。
如果处处工细,平均对待,则显得平淡,形象反而不突出了。
须、发、眉的染色和罩色,一般多使用花青加墨。
但以赭墨主,其效果更佳,黝黑而红亮,与脸面之色,既对比又协调。
凡须、发、眉着色时,应注意与肌肉的衔接,不要截然分开。
眼睛着色,要特别注意眼珠、瞳孔和眼白的色彩冷暖对比,一般眼珠、瞳孔的色彩偏暖,同时,眼睛着色还应注意要色、水饱满,不能焦燥。
总之,着色这道功夫,重点在于加强形体的质量感。
一个形体,如果体积感和质量感都增强了,空间感也就增强了。
五、加工整理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
它的会务是调整色和线的关系,加强形和神的完美。
如果是用“勾勒”的方法,那么,最后这次“勒”的工夫很重要。
用笔要生动、流畅、有力;无论勒色线或墨线,都不宜比线内的色过分
深重,以免形成“框框线”。
如果采用综合着色法,一定要把相互的关系调整好。
把重要的部分再加强,而其他部分就相应地减弱了。
假如处处加工,毫无重点,反而收不到“提神”的效果。
所以加工整理,要注意整体,抓住重点。
在重点加工整理过程中,脸面又是重点中的重点。
特别是眼和嘴,传神与不传神,跟眼和嘴的关系相当大。
往往由于眼睛和嘴角的一点细微变化而影响神情的生动与准确,所以前人把加工整理脸面谓之“开脸”。
把加工整理眼睛谓之“开窗”。
“开脸”、“开窗”关键在“开”,开得好就豁然亮堂,神彩奕奕,开得不好,就暗然失色,情败神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