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画
工笔画技法19张

4、分染:工笔画绘制中 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 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清水, 色笔在纸上着色以后,再 用水笔将色彩洗染开去, 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 效果。为了和统染有所区 别,我们通常将小面积、 局部的、较为细致刻划的 渲染称为分染。 如本图所示竹叶部分 进行了分染,这一步已经 留出左右的水线,每片竹 叶的色彩都互相不混淆, 画面慢慢的就细致起来了。
“六法”五经营位置
12/21/2015
国画构图,在古代称为“经营位置”、“章法”、 “布局”等。国画构图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运用 对立统一规律,体现画面物象间宾与主、远与近、 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 白、大与小等关系。只有将对立寓于统一之中,才 能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备注2:中国画多注重水墨的效果,用色一般比较少,有“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要求。用色方 法有以水墨为主,不着色或少着色的水墨法;有称为轻着色,多以花青、 藤黄、赭石为主的浅绛 色,前二种方法多用于写意画,再就是称为大着色的重彩法,多用在工笔画上。多以石青、石绿、 朱砂、金银等矿物色,一般要多次涂染,厚重而又鲜艳。
什么是花鸟画?
12/21/2015
在中国画中,以花草、竹石、鸟兽虫鱼为题材的作 品都属于花鸟画范畴。它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 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
中国花鸟画的萌芽
12/21/2015
鹤鸟衔鱼图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12/21/2015
(宣纸)
(绢)
工具材料
四、砚 砚是用于研墨的器具,品种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 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砚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观赏和收 藏价值。年代久远的古砚的价值尤为可观。我国有四大名砚,即端砚、歙 砚、洮砚和澄泥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名列前茅。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工笔画,是一种以细腻、准确的线条描绘以及强调用笔的精细描绘来表现对象的传统绘画形式。
它起源于唐代,经历了宋代、元代、明代等历史时期的发展,而后在清代达到了顶峰,到现代也有一系列的发展。
以下将对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做简要介绍。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可追溯到唐代,当时工笔画主要用于绘制经典文学作品的插图,作为文人雅士的绘画技法而存在。
在宋代,中国工笔画开始独立发展,不再仅局限于插图的角色。
宋代工笔画多以水墨、淡彩为主,以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等主题为主。
元代时期,随着元旦徽州画派的兴起,工笔画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工笔画注重色彩的运用,用彩色绘制人物,使画作更加鲜明、生动。
明代时期,工笔画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和绘画家,如巨然、仇英等人。
明代工笔画不仅有绘制人物题材的作品,还有花鸟、山水等题材的作品。
在明代,工笔画开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绘画流派。
到了清代,中国工笔画达到了一个高峰。
清代工笔画以绘制人物题材为主,画家们在人物造型、服饰细节、面部表情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和突破。
清代工笔画家黄伯思、李可染、徐悲鸿等人都是杰出的代表。
清代工笔画还在花鸟、山水等题材上有所发展,有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的引入,中国的工笔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变革。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笔画逐渐开放,吸收了绘画的多种技法,融合了西方的绘画理念。
这一时期的工笔画家们,如吴冠中、于非闇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工笔画在形式和风格上不再局限于传统。
到了现代,中国工笔画发展更加多元化。
不仅有传承古法,延续传统的工笔画家,还出现了一批新锐的工笔画家,他们在绘画题材和技法上都进行了创新。
如陈逸飞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气息和思考,王前进在工笔画中融入了写意的元素等。
中国工笔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经历了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等多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到近现代也有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变革。
从简单的插图到独立的绘画流派,从水墨、淡彩到彩色,从人物到花鸟山水,中国工笔画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与多样性。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

中国工笔人物画赏析与创作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在笔墨运用、色彩运用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它具有精细、细腻、传神、华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细腻入微、传神逼真”的艺术瑰宝。
下面,我将结合实践经验和研究,从历史背景、技法特点和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赏析与创作。
一、历史背景和特点中国工笔人物画起源于唐宋时期,由谷文昌等艺术家兴起。
他们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运用细笔勾勒、色彩填充和各种不同的线条描绘了人物肌肉、眼睛等各种细节。
这种细腻入微,对人物特征的刻画,具有独特的技法特点。
工笔画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并传到了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到了明清时期,工笔画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真人肖像的造型艺术和随笔画的风格。
而在清朝末期,代表着新文化运动的部分学者重新评价工笔画,认为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二、技法特点工笔画的表现形式主要在于线条描绘和颜色分明的特点上。
线条描绘以细丝勾勒为主,致力于描绘人物的神态特征、服饰形态、明暗交错等细节。
颜色使用时,先用颜料画出骨架,然后逐渐分层上色,渐进式的颜色堆积造成了色彩变化柔和的效果。
总的来说,中国工笔画的精髓在于细腻、精细且色彩美观,对于人物的描绘力度非常刻苦,尤其是表现人物面部、手部细节方面更为出色。
三、创作方法1.构思阶段构思阶段是整个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确定画面的主题,然后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确定绘画的对象和形象。
其次,要进行构图设计,考虑画面的布置、对比、比例和空间的利用等。
最后,要考虑色彩的运用,寻找合适的颜色搭配。
2.初稿阶段初稿是创作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也是最费力的阶段。
首先应该画出整体的轮廓以及画面姿态。
然后继续细化到各部位的细节和表情等,直到达到想要的效果为止。
3.精细阶段精细阶段也是最为考验创作者技能的阶段。
在此阶段,需要用更加细腻的笔触、技巧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面部和各个部位的细节。
这一阶段需要精细入微的表现人物的肌肉和衣物的细节。
四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1课认识中国画工笔画的魅力人美版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何 丽 《 大 瑶 歌 》 重 彩
何丽《大瑶歌》淡彩
何丽《大瑶歌》重彩
何 丽 《 华 夏 流 韵 》
4、工笔没骨法
没骨法是不
用墨线勾勒,直 接用水墨和颜色 染就来完成画面 效果的方法。
其特点是笔
法轻松、灵活,
富有变化,画面
张 灵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周昉唐代长安人,擅长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 壁画,以仕女画为突出。《簪花仕女图》精致地 刻画了几个身披轻纱,头戴簪花的贵妇在庭院中 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等生活情节。所画内容 是对当时宫廷妇女闲逸生活情景的真实写照。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色 彩浓丽华贵,衣纹线 条细劲流畅,薄纱轻 柔透亮。人物刻画细 腻、生动,所绘妇女 形象体态丰满,肌肤 细润,服饰华贵,气 度雍容典雅。
柔美秀润,生动
《
自然。
假 日
》
工 笔 没 骨
王小晖 岩彩 《寻梦》
勾线时执笔要遵循指实、掌虚,笔锋垂直 于纸面的原则,使笔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才能勾出灵活沉稳、挺拔流畅、力透纸背的线 条。
勾线的用笔方 法分为中锋和侧锋, 工笔画中以中锋为 主。中锋线圆润、 浑厚、匀整,并且 有弹性。
勾线用笔的起止很重要,每一条线无论长短 都必须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要求“起 笔藏锋、运笔中锋、收笔回锋”。
《簪花仕女图》局部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宋 李公麟 《五马图》
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简介
李公麟重视写生,他把白描发展成独立的画种, 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 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 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 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
古典之中国工笔技法

古典之中国工笔技法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以其细密的笔触和精细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点、技法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古典之中国工笔技法进行深入了解。
一、历史背景中国工笔画起源于唐朝,随后兴盛于宋代。
唐代的画家韩干被誉为中国工笔画的奠基人,他将线条勾勒和细节刻画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宋代的文人画家赵伯驹则在工笔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将其发展成了一种注重描绘细节而不拘泥于写实的艺术形式。
随后,明代的画家仇英、八大山人等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工笔画的发展。
二、特点中国工笔画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它注重细密的笔触和精细的绘画技巧。
画家需要运用极细的毛笔和淡墨绘制,以获得精确的效果。
其次,中国工笔画强调重彩法和淡彩法的运用。
通过对颜色的层层叠加和细腻的描绘,使画面更加立体感和层次感。
此外,中国工笔画还倾向于写实,通过反复的修正和准确的绘制,追求画作的真实和细致。
三、技法在中国工笔画中,有几种常见的技法被广泛运用。
首先是钢笔法,通过运用硬毛笔和楷书笔法,达到线条流畅、细腻的效果。
其次是湿笔法,这种技法常用于描绘画面的细节和纹理,通过湿笔进行精细的渲染,增强画作的层次感。
另外,水墨渲染是中国工笔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法,它运用湿笔和水墨配合,通过纸张的吸水性和颜料的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水墨效果。
四、代表作品中国工笔画有许多经典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明代画家仇英的《富春山居图》。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观,通过仔细的绘画技巧和精确的构图,展示了中国工笔画的魅力。
另外,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竹石图》也是一幅备受赞誉的工笔画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展现了竹石的自然之美。
综上所述,中国工笔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以其细密的笔触和精细的绘画技巧脱颖而出。
通过对历史背景、特点、技法以及代表作品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古典之中国工笔技法的魅力所在。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

中国工笔画的特点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主要特点如下:
1. 细腻精确:中国工笔画注重细节的描绘,尤其是人物、花鸟等形象的表现,绘画技法精湛,色彩细腻、光影丰富。
2. 以写实为主:中国工笔画以写实为主,强调形象的逼真和形态的准确,绘画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意境和表现力。
3. 传统文化内涵:中国工笔画通常表现历史文化、神话传说、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4. 画面平面感强:中国工笔画注重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的搭配,画面平面感很强,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
5. 常用材料:中国工笔画常用的绘画材料包括宣纸、毛笔、颜料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细腻精确、写实传统文化内涵、画面平面感强等特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中国画工笔画技法之十八描介绍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
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如宋代的院体画,明代仇英的人物画等。
工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水墨、浅绛、青绿、金碧、界画等艺术形式均可表现工笔画。
下面来看看中国画工笔画技法之十八描介绍。
中国画工笔画技法之十八描介绍一、高古游丝描:用尖笔圆匀细弱描出,要有轻柔秀劲古逸之气合。
易于表现娴静幽闲,典雅雍穆之情趣,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二、行云流水描:用笔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柔和、流畅不滞。
三、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法描出,粗细均匀,富有纪律性,无丝毫柔张之迹,宜于表现佛陀庄严肃穆之情,所以历代宗教绘画常取此法以用,以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等。
四、琴弦描: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心手相应而不乱,如唐代周肪的《听琴图》等。
五、折芦描:此由园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见园,可以隶法为之。
六、钉头鼠尾描:落笔如钉之头,似有小钩,收笔则如鼠尾,一气拖长,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于细劲中仍见骨力。
清末之三任常用此法。
七、橄榄描:用笔最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应起驰极轻,中间极沉着如唐人佛家正用此笔。
八、蚂蝗描:柔而不弱、无雍肿断续之迹,如梁楷《八高僧故事卷》。
九、曹衣出水描:衣纹多用直笔紧束,所谓曹衣(即曹不兴)出水笔法,最要沉着,如唐代的阎立本《步辇图》。
十、战笔水纹描:战战兢兢即颤也,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
十一、阑叶描:此法用笔省轻重变化,但忌浮滑轻薄之习,唐代吴道子常用此法,多表现天女武神长裙深浅地,衣带飘舞之风姿。
十二、混描:在浓墨的衣纹线之侧,以淡墨或色彩以衣纹复线,反之亦可在淡墨线上以浓墨复线,以增加丰富的效果,此法古人常用。
十三、减笔描:马袁、梁楷多用此法,以少许胜人之多许,少难于多,用笔简括,一气哈成也。
十四、撅头描:用秃笔,坚挺拔中含有婀娜之意最异粗恶,此法宋人常用之,如梁楷《六祖图》。
十五、蚯蚓描:春蛇秋蚓,以喻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亦不足取,当如篆书圆笔为住如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中国国画工笔画分类

中国国画工笔画分类
中国国画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着重于细腻、精细的表现。
按照题材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花鸟画:以花卉、鸟类为主题的画作,它要求细腻的笔触、明亮的色彩,表现出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灵性。
2.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题的画作,要求细致入微、神韵生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气质和内心世界。
3.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画作,追求自然景致和细腻笔触的结合,表现出山水的奇妙、神秘和美丽。
4.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是花鸟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重点强调颜色的明亮和精细的描绘技巧,作品颜色鲜艳而且图案细腻。
5.工笔山水画:工笔山水画是山水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依靠精细描绘和丰富的色彩表现手法,将山水与人物、动物相结合,以表现出奇妙的自然景象。
以上是中国国画工笔画的几种分类,每一种画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以及不同的表现意义,是具有非常高价值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