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概述
对中国美术史的认识

对中国美术史的认识中国美术史是指中国古代至现代的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
中国美术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在陶器上刻画简单的图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美术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
首先是古代的刻画时期,这是中国美术的起源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通过刻画动物和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刻画作品多数出现在陶器、玉器和青铜器上,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接下来是古代的绘画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主要出现在壁画和绢画上。
壁画主要出现在古代墓葬中,以描绘人物、山水和神话故事为主题。
绢画则以纸绢为载体,多数反映了历史事件、宗教故事和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在这个时期,绘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美术进入了现实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更加注重对真实世界的描绘,强调对光影和透视的把握。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唐代的壁画和宋代的山水画。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风貌。
近代的中国美术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绘画技术和艺术观念,同时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现代艺术家。
他们吸收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创造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齐白石、徐悲鸿和张大千等。
近现代的中国美术史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过程。
在20世纪,中国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如抽象艺术、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等。
与此同时,中国美术也面临着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碰撞和冲突。
一方面,中国艺术家通过吸收西方艺术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寻求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点,探索中国美术的独特之处。
总的来说,中国美术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中外美术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美术史知识点梳理美术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美术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
以下是对中外美术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中国美术史(一)先秦时期在这一时期,主要的美术形式有青铜器和陶器。
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器具,更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造型庄重、纹饰神秘。
例如,商代的司母戊鼎,巨大而威严。
陶器则以彩陶为代表,上面的图案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成就突出,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宏大,造型逼真,生动展现了秦军的威武雄壮。
画像石和画像砖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形式,它们多用于装饰墓室,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佛教艺术兴起,石窟壁画和雕塑艺术蓬勃发展。
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同时,绘画艺术也有了显著的进步,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其作品《洛神赋图》线条优美,人物神态生动。
(四)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美术的鼎盛时期。
绘画方面,人物画成熟,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都是经典之作。
山水画也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科。
此外,唐三彩是这一时期著名的陶瓷艺术,色彩绚丽,造型多样。
(五)五代宋元时期五代时期的山水画成就颇高,荆浩、关仝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董源、巨然则代表了南方山水画派。
宋代的绘画在题材、风格和技法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宋徽宗赵佶对绘画的重视推动了宫廷绘画的繁荣。
同时,民间绘画也蓬勃发展,出现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样的风俗画巨作。
元代文人画兴起,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赵孟頫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
(六)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的绘画流派众多,如明代的吴门画派、松江画派,清代的四王、四僧等。
同时,工艺美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如青花瓷、景泰蓝等。
二、外国美术史(一)古代美术古埃及美术以巨大的金字塔、神庙和雕塑为代表,其风格庄严、稳定,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木雕艺术同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 到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利用木材 的柔韧性和易加工的特点,制作出各 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
明清时期,木雕艺术达到了巅峰。这 一时期,木雕作品不仅在工艺上追求 精益求精,而且在题材和风格上也呈 现出多样化。木雕作品多用于建筑、 家具和祭祀用品等领域,如故宫的木 雕装饰、江南地区的窗棂雕刻等,都 展现了木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美术史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美术史概述 • 绘画艺术 • 雕塑艺术 • 建筑艺术 • 工艺美术 • 结论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01
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历 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美术史在国内外学术界 受到广泛关注。
03
研究中国美术史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艺术的发展脉络, 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唐宋元明清的石雕艺术
唐宋元明清时期,石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佛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佛教石刻的发 展,如敦煌石刻、龙门石窟等。同时,民间石雕也逐渐兴起,如福建的客家土楼、安徽的 徽派建筑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石雕艺术的魅力。
木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木雕艺术的起源
明清时期的木雕艺术
现代木雕艺术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艺术的传入,推动了石窟 艺术的兴起,如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等。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版画等艺术形式逐渐 兴起,中国美术逐渐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术史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
中国美术史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 标准,强调意境、气韵生动、笔墨情趣 等。
VS
影响
中国美术史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标准被广泛传 播和借鉴。同时,中国美术史也是中国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第一章原始美术二、原始陶器艺术1.距今约一万年前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在全国各地都有所发现,其中以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等最有代表性。
2.仰韶文化是彩陶最为突出的代表,图样以动物纹最具特色有鱼纹、鹿纹、蛙纹、鸟纹以及人面纹等。
其中尤以鱼纹和人面纹最为突出。
3.在半坡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仰韶文化是庙底沟类型,时代约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左右,为仰韶文化中期类型的典型代表。
4.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以黑色彩绘为主流,由于陶质呈橘红色,黑色花纹尤显得沉稳高雅。
5.大汶口文化流行的主要器型有:鼎、壶、盂、鬶、杯、豆等,尤其以高足黑陶杯、大镂孔座豆、矮裆鬹等最有代表性。
6.大汶口黑陶的制作至晚期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它代表着这个时期工艺最出色的成就。
黑陶的泥质细腻,对窑温的要求很高,烧出的器皿乌黑发亮,口沿最薄处甚至能达到0.5厘米左右,无论是造型上或者是工艺上都为其后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的问世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四、原始雕塑。
7.玉雕在中国原始文化中有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8.特点:北方的红山文化玉雕主要采用的是圆雕的技法,描绘的对象为现实生活中或神话中动物,造型生动而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而南方的良渚文化玉雕主要采用的是平面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描绘的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而神圣,具有较强的宗教意味。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9.商司母戊方鼎10.西周淳化大鼎11.西周毛公鼎12.西周铜盂鼎三、先秦绘画13.长沙楚墓出土了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其一《龙凤人物图》,于1949年出自长沙陈家大山楚墓,质地为平纹绢,长31厘米、宽22.5厘米。
14.长沙楚墓出土了两幅旌幡性质的帛画,其二《人物御龙图》,于1973年出自长沙子弹库楚墓,细绢地,长37.5厘米、宽28厘米。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中国美术史讲义中国美术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艺术,从古至今,素朴纯正的文化在不同时期得到了新的表现形式。
从五千多年前的器物装饰,到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数字艺术,中国美术从时代勾勒出了其独特的脉络。
在此,本文主要讲解了中国美术史,旨在帮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渊源。
一、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从古到今,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五个阶段:1、先秦时期(2100-221 BC):当时的中国美术以中国古代文明的技术水平所限制,只能采用原始形式,以写绘神仙物体为主,这一时期的美术形式被称为“篆刻”,文革期是当时最繁荣的阶段,主要代表作品有甲骨文字和龙纹图案。
2、战国时期(476-221 BC):随着政治形势的复杂化,贤明的政治家们开始在文化、科学、艺术上做出突破,中国美术也开始在木版画、唐卡、篆刻等领域得到发展,开创了中国美术史上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3、秦汉时期(220BC-220AD):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以来,中国美术也随之得到发展,书法、山水画、国画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为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唐宋时期(618-1279):唐代的美术风貌是一种精致轻盈的空间感,诗词、写意、国画、书法、雕塑、彩绘等各个艺术形式并存,中国美术史上称之为“宋唐盛世美术”,也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时期。
5、元明清时期(1280-1912):元明清时期,中国美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真实写意画、清代山水画等领域都有相当大的发展。
中国美术在此阶段也出现了新的流派,如晚清革命时期的“洋务派美术”。
二、中国美术的发展趋势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美术几千年来,从唐宋秦汉,到元明清再到今天,经历了长期发展和演变,发展出了多元的美术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美术发展的趋势。
在当下,伴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美术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力,传统的国画、书法以及彩绘等艺术形式也在不断改变,如不经过数字层面的处理,上传的图片很难被重视。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摘要: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2.夏商周美术3.秦汉美术4.魏晋南北朝美术5.隋唐美术6.五代十国美术7.宋元美术8.明清美术9.近现代美术正文: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丰富的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原始美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有彩陶、岩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为后来的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夏商周美术夏商周美术以青铜器、玉器、壁画等为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美和工艺技巧,呈现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3.秦汉美术秦汉美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4.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以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个性表现和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隋唐美术隋唐美术以壁画、雕塑、书法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形式美和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6.五代十国美术五代十国美术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笔墨技巧,推动了美术的发展。
7.宋元美术宋元美术以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强调意境、意趣,注重笔墨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明清美术明清美术以版画、年画、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9.近现代美术近现代美术以油画、中国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新和个性,吸收了西方艺术手法,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1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一、背景概述中国美术史,是指中国从古至今所创造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时代的图腾雕刻到现代的数码艺术,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
二、深入分析在中国的美术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绘画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卷轴画,再到后来的壁画和版画,每一次艺术形式的演变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
雕塑方面,从最早的石器雕刻到后来的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再到后来的石窟雕刻和寺庙雕塑,可以看出人类审美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
建筑方面,从最早的原始巢居到后来的木结构建筑,再到后来的砖石结构建筑和园林建筑,可以看出人类在空间规划和审美观念上的不断进步。
三、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从最早的石器雕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敬畏;从卷轴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于艺术形式的独特理解;从壁画和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四、结论与建议总的来说,中国美术史是一部充满智慧和美的历史。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中国美术史,从中汲取智慧和美的力量。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篇2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我很高兴能有机会阅读《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它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美术发展历史的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欣赏和热爱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
本书从史前时代一直到21世纪初的中国美术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涵盖了绘画、雕塑、陶瓷、建筑等各个艺术领域。
作者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每个时期的美术特点、代表人物和重要作品,使读者对中国美术史有了清晰的认识。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中国美术史是中国美术史的总称,也表示中国文化史新闻的重要组成
部分。
它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涉及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社会有着重
要的影响,至今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常生活。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美
术史,主要包括:总体发展概况,绘画,雕刻,版画,家具,瓷器,旗帜
以及创作风格等方面。
总体而言,中国美术史可以划分为六个历史阶段: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三国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各个时期美术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影响着中国画家的
思想和创作。
中国的绘画历史悠久,从青铜器绘画,到汉代的绘画图案,从曹植七
步成诗的画龙点睛,到宋元年间吴道子的水墨画,从明清时期的画坛大家,到近代启动了新民国绘画运动,中国绘画历经了漫长而动荡的演变史。
然
而中国绘画的轴心终究是水墨画。
水墨画以竹木为线,以墨为点,充分表
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水墨画在中国美术史上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将中
国文化艺术的思想发展史体现得淋漓尽致。
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也一直拥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
有了石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美术发展概述姓名:柏赛学号:0902*******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宋朝(960年—1279年)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农业发展迅速。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
儒学复兴,政治较稳定,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相对较少较小。
科学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
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
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
而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其他比如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方面两宋时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科技的高度发达,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时机与条件,宋朝的美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美术多元发展这一时期,宫廷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传世之作很多,作为主流的院体画达到巅峰。
而由于城市经济发达,商业性绘画大量出现,职业绘画异常活跃。
有一些隐居乡野的文人将吟诗作画看作是风雅生活的一部分,因而这一时期,非主流的文人画也形成潮流。
宫廷绘画、职业绘画和文人绘画共同推动宋代美术的发展。
院体画,是指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
正式的画院出现于五代的南唐和西蜀。
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制度。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审美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起粉饰太平的作用。
作画,多为“工笔画”。
风格上推崇“写实”,重视形神兼备。
风格华丽细腻,有很强的装饰性。
职业绘画的风格和院体画一样,职业画师作画多模仿宫廷画师的技法,讲究工整,也是采用工笔技法。
因为他们生活在市井,画面表达的内容就是百姓生活的场景。
因此在宋代产生了城市风俗画。
文人画,顾名思义指的是有文化的人画的画。
这些文人大多都不喜仕途,不求名利,喜欢闲散浪漫的生活,追求自然天成的意境。
这种人通常也比较自我,因而他们的画中带有自己的情趣,画外流露着自己的思想,迎合自己的审美。
文人画产生于晋代,兴盛于北宋。
通常是群体性、多样式的创作。
在创作思想上摆脱了政教的束缚,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
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借物抒情乃是文人画产生的思想基础。
文人画的“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的理论被唐代张彦远肯定并加以宣扬以后,经五代到北宋而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此后文人名流辈出,对宋代及后世文人画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绘画艺术从重在表现客观而转向主观心灵。
三大画系的不同特点在宋代山水画中也有所表现。
(一)、山水画山水画到了宋代,兴旺的景象前所未有。
它向着多方向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为多样。
宋代山水画受到当时“格物”思想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在五代十国时期被分为南北两派。
五代十国时期,北派有关仝和荆浩,南派有董源和巨然。
李成和范宽也属于北派,他们继承了关仝和荆浩的传统。
宋代山水画中除了全景式大山水以外,还有小景山水画。
代表人物是王诜以及他的《渔村小雪图》。
这幅画采用“水墨金粉”画法。
满足了贵族追求奢侈的心理。
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风格画派。
兴起于唐代,也流行于宋代宫廷之中。
(二)、城市风俗画在前面我们提到职业画师的活跃形成了城市风俗画。
在宋代,就有一幅著名的风俗画作。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绢本长卷、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我国的一级国宝。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学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宋徽宗时期,清明时节,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三)、人物画人物画在隋唐时期非常兴盛。
到了宋代,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人物画分为白描人物画、写意人物画和历史人物画三类。
白描画法不重视晕染,只用线条勾勒形态。
宋代李公麟就是其代表。
梁楷发展了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开创减笔画法,是宋代写意人物画的代表。
(四)、花鸟画花鸟画分为宫廷花鸟画和文人花鸟画。
说到宫廷花鸟画,有一个人不得不提。
他与一般的画家不一样。
他位高权重,贵为天子。
这个人就是宋徽宗赵佶。
《芙蓉锦鸡图》精细的笔法,艳丽的色彩描绘出立于枝头的鸟。
一笔一笔的线条勾勒出鸟的羽毛纹路,非常真实。
画的上方题有诗词,达到诗画结合的意境。
赵佶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他使翰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
宋徽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画花鸟为主,其特征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宋徽宗喜欢收藏书画,一生收藏的画作就有5000幅之多。
他擅长画工笔花鸟、婉约词和书法,创造了“瘦金体”。
宋徽宗在诗词书画方面造诣很高,却不擅政事。
最后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的战俘。
宋代文人花鸟画的代表是文同和苏轼。
《简·爱》与《呼啸山庄》比较姓名:柏赛学号:0902*******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摘要:勃朗特姐妹二人都在英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比较而言,《简·爱》在彰显女性主体意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受到男权话语操控的痕迹;而《呼啸山庄》则在想象的荒原上颠覆了男权社会的一切秩序。
关键词:男权话语;主体意识;简·爱;凯瑟琳;希刺克厉夫一夏洛蒂·勃朗特与艾米莉·勃朗特姐妹的创作是英国女性文学的两座丰碑。
她们在作品中抗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表达妇女渴望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
但是父权制文化在两性之间制造的巨大落差已形成集体无意识,千百年的社会心理积淀使女性在努力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时不免疑虑重重,男权话语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操控女性的思维,使之下意识地以男权社会的价值标准作为自己的标尺。
相形之下,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较少地流露出受到男权话语影响的痕迹。
比较一下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与夏洛蒂的《简·爱》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塑造了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的女主人公。
她毫不妥协地反抗社会的压迫,不顾可能会付出的惨痛代价。
她拒绝无望的等待而不顾传统习俗所谓的体统主动向罗契斯特表白爱情。
她把人格独立与个人尊严看得高于一切,为了不把自己的情感置于人们的唾弃之下,她拒绝了近在咫尺的幸福生活而自行放逐。
她忠实于自己的感情而拒绝以履行神圣义务为名义强加于她的婚姻。
简·爱瓦解了男权文化的灰姑娘情结———微贱卑下的少女凭借温柔与美貌赢得王子的垂爱,最终从困苦中被拯救出来并步入令世人歆羡的荣华,姿色平平、身材瘦小的女主人公担当着拯救的重任,唯此一人能把罗契斯特从精神痛苦的深渊中解救出来,传统爱情模式中的主、被动关系在此被置换。
夏洛蒂舍弃了传统的绝色佳人,而赋予她的女主人公平庸的外表与火热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男权话语对女性的物化。
但是,夏洛蒂在彰显简·爱的主体意识的同时无疑又陷入了二律背反的矛盾境地。
作者对人物主体意识的建构就如同翘翘板,这一端的上升意味着另一端的下降,在建构的同时却又加以解构。
男女主人公对彼此精神世界的认同尚不足以成为他们结合的充分条件,除此而外他们还必须门当户对。
尽管一无所有,简在上流社会的太太小姐们面前却自有一份源于内心充实的沉着与骄傲。
简的魅力原本得自她内在的美,也正是这一点吸引了罗契斯特。
但是无论如何身无分文都是一个无法忍受的缺憾,因此夏洛蒂以一种离奇的方式满足了男女主人公门当户对的前提。
一笔意外的遗产最终使简·爱获得独立,一场意外的大火再把桑菲尔德庄园毁于一旦,罗契斯特在这次意外中成了残疾。
如果没有这笔遗产,没有这场大火,男女主人公也就不可能取得平等。
那么,他们之间的平等岂不是成了一系列意外的结果?就某种意义而言,简仍然是附着于大树的藤蔓。
罗契斯特的阅历与见识使他当然地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简更乐于趋从罗契斯特而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她放弃追问为什么顶楼上藏着一个疯女人,而听任这个即将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保守着这个天大的秘密———它能证明她与罗契斯特的婚姻违背了“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而遵守这些原则是简最大的骄傲与立足之本。
倘若不是梅森揭穿了这个秘密,简不就居于自己所不齿的情妇的地位了吗?为什么罗契斯特答应结婚以后而不是以前告诉她顶楼的秘密———这个秘密和他们的婚姻之间存在着什么关联吗?这难道不是处在那种情形之下的女子最可能产生的疑问?更何况简亲眼看到了罗契斯特的疯女人,而疯女人还留下了到此一游的证据。
简不相信自己的感官而接受了罗契斯特并不高明的解释,尽管她对这个解释并不满意,“可是为了让他高兴,我试图显得满意”。
罗契斯特魁梧强壮而简矮小瘦弱,在精神力量的对比上似乎也是如此。
不难想象他们婚后的生活,简将会成为一个大受赞赏的“家庭的天使”。
二在艾米莉笔下,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则是充分自觉的。
这一建构过程贯穿了凯瑟琳的悲剧,也贯穿了希刺克厉夫的复仇,最终延伸到小凯瑟琳与哈里顿的爱情故事之中。
凯瑟琳无疑是一个男权文化的叛逆者的形象。
她天性活泼、任性、淘气,全无人们要求女孩子应有的乖巧、温柔与顺从,从小就是父亲的权威的挑战者———她竟然炫耀自己假装的傲慢比父亲的慈爱对希刺克厉夫更有力量。
“‘你为什么不能永远做一个好姑娘呢,凯蒂?’她扬起脸来向他大笑着回答:‘你为什么不能永远作一个好男人呢,父亲?’”这是恩萧先生临终前,凯瑟琳和父亲最后的对话。
她以“作一个好男人”的要求回击父亲充满遗憾的诘问,她不说“好父亲”而说“好男人”,因为父亲总是意味着权威。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慈爱的恩萧先生“总是严峻庄严的”,他不理解孩子们的嬉戏,他只要他们充分尊重自己的权威。
他对希刺克厉夫的偏爱令人迷惑,可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解,他的偏爱乃是源于对自己一双儿女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