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电发电的共享单车自发电和储能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自行车发电原理论文

自行车发电原理论文

自行车发电原理与设计摘要:我通过学到的磁生电的原理以及查找资料的方法研究了自行车发电的原理知道了发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和自行车实现发电的一些设计方法。

关键字:磁生电定子转子发电机自行车一、研究目的和意义对自行车发电原理的研究能够让我更好的明白磁生电的原理和应用,同时也能增加自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我看到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这种自己为了弄明白某一知识的运用去查找大量文献并且和自己所学的相结合的经验对自己以后的自主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原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指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通过导体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所以通过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可以得到感应电动势,从而获得感应电流。

我们对于发动机应该不陌生,通过外部能量来带动发电机的转子切割磁感线获得电流。

因此自行车通过某一部分来带动发动机从而发电,便把所发的电通过蓄电池存起了,在需要的时候给车灯、手机等供电或充电。

对于采用自行车的哪一部分有一下几种设计方法:1、通过与轮胎的摩擦来带动发动机发电将发电机固定在自行车的轮胎边沿,在轮胎的转动下通过摩擦带动发动机的转子部分使发电机工作发电,便将发的电通过蓄电池存起来。

2、通过轮胎钢丝带动发动机微型发动机固定在自行车的支架上,通过三根支条和轮胎钢丝接触使其旋转,从而带动发动机发电。

其原理和第一种有些类似。

3、通过链条带动发动机传动链条上结合主动式发电单元,其具备:壳体,其内设置小型发电机,其底缘设有缺槽,驱动齿轮,其齿部的宽距配合传动链条的节距设制而成;一固定架,其下端借由一定位片而锁定在该自行车的车架上。

通过链条以线性位移来带动发电机发电。

4、通过轮胎轮轴带动发动机发电机主体设置在脚踏车车轮的轮毂上,所述发电机主体包括:线圈定子,它被固定地安装在轮轴上;圆筒形转子,它被连接在轮毂框架的内壁,并以形成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环形间隙,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定子上,转子可相对定子转动,从而引起定子发出电力。

利用踩自行车发电储电用电设计说明书

利用踩自行车发电储电用电设计说明书

利用踩自行车发电储电用电设计说明书设计者:尹哲祺陈宥成郭健洪何璨明刘玉舒指导教师:舒碧芬(工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2011级)作品内容介绍我们小组通过实验设计了一套采用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并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需要时使用于手机、照明灯等充电的装置,作品所需的机械能由日常生活中的人们骑行自行车产生,通过单车行进时车轮的转动带动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中其总能量不变。

通过对骑行自行车时产生的机械能的利用,增强能量的使用效率,节约人们日常使用的电能,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同时这个作品也能够让人们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获得应急电源,以应对特殊情况。

该项作品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使用,而且方便安装和拆除,对骑行自行车时所造成的阻力不会太大,使用时不会有强烈的疲惫感,适合长途骑行旅行者或单车骑行爱好者使用。

1 研究背景及意义电能既是最重要的能源,又是消耗其他能源生产的能源产品。

有资料显示,中国电力消耗量仅次于美国,已居世界第二位,而由于节能、节电意识薄弱造成的电能浪费占相当的比重。

而我们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自己在进行生命活动时所产生的机械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骑行所产生的机械能。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们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自行车的销售量不减反增,人们在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及运动器材时无疑会有大量机械能的产生,若我们能将它们收集并加以利用,就可以为人们在外出遇到手机没电等紧急情况提供及时的救助。

我们致力于在不消耗人们额外时间的同时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便利,与此同时完成节能的任务。

2 设计方案2.1电器控制该方案无需电器控制,使用时手动装置,不用时拆卸即可。

2.2机械部分使用零件:移动电源、固定支架、传动车轮、升压稳压电路板、直流有刷电机,usb接口以及导线组成。

组装设计:连接组装好传动车轮、升压稳压电路板、直流无刷电机以及usb接口线路,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自行车上,把移动电源接在usb接口上,骑行自行车即可对电源充电。

基于动感单车发电储能装置的设计构思

基于动感单车发电储能装置的设计构思

基于动感单车发电储能装置的设计构思摘要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给环境带来的损害也日益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采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来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

针对这种清洁能源考虑到动能发电,并联想出了动感单车这一构思,将运动者在骑行过程中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该动感单车发电系统由改进的动感单车、齿轮带传动系统和发电机组成,采用三角形V带传动,并将产生的电能用于日常生活中,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电能无法回收的问题,实现了电能的回收利用、促进低碳环保的发展。

关键词:动感单车;动能转化;带传动系统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各种先进技术的持续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也将动感单车作为平时运动必备的一项有氧运动。

针对这两种情况,设计研制出的一套发电的装置,将人们身体在骑行锻炼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将所储存出的电能转化用于日常的生活需要,动感单车传动的部分功能器材通过利用新技术而不断改造及升级,具有极其广阔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从而起到节能和环保的作用。

动感单车发电装置主要是运动者通过机械运动将机械能传输给发电机,发电机通过储能设备将产生的电储存起来。

可以将储存起来的电能用于日常生活中,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2. 国内研究现状刘佰龙等在减震自行车发电系统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了从减震系统中回收电能。

段波等人(2009)针对自行车发电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了踏板转速与发电机转子转速关系,交直流输出电压等关系,计算得出输出功率约为150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而验证了单车发电系统的可行性。

3. 设计的思路目前在市场使用上最为常见的动感单车发电装置,通常也都是通过利用与动感单车的链条之间以及传动齿轮之间,发生的机械摩擦现象来进行驱动进行发电。

动感单车发电装置主要是指通过让原本固定安装在电动自行车辐条上的超强电磁铁芯借助于骑行过程,而能产生巨大的磁动力从而做出类似切割金属磁感线之类的机械运动效果,这种运动的方式可以产生负载的电流,从而直接满足了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直流供电的需求。

自行车发电利用运动能量为电器供电

自行车发电利用运动能量为电器供电

自行车发电利用运动能量为电器供电自行车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骑车时产生的动能来发电的环保技术,
通过自行车上的发电装置将运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可以为电器设备提
供电力。

这种技术既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又可以促进人们更加
注重身体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利用自行车发电的原理是通过骑车时踩踏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一般来说,自行车上会安装一个称为“动能发电机”的装置,通过齿轮
和发电机的连接,当骑车人踩踏时,齿轮会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种电能可以存储在电池中,也可以直接用于驱动电器设备。

这样就实
现了通过人力运动来产生电能的过程。

自行车发电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也是一
种很好的健身方式。

骑车发电可以让人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为家用电
器提供电力,既健康又环保。

而且,在没有电源的地方也可以通过骑
车发电的方式来为电器设备供电,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此外,利用自行车发电还可以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过亲身体验,人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以转化为电力,从而
更加珍惜能源资源,减少浪费。

这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向低碳环保方向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自行车发电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环保技术,不仅可以为电
器设备提供电力,还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和环保意识。

通过自行车发电,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能量的再利用,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

希望未来这种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环保。

自行车发电可行性分析

自行车发电可行性分析

自行车发电可行性分析自行车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方式,通过人体骑行产生动能,进而转化为电能。

它具有低碳、环保、健康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环境可行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技术可行性方面,自行车发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体骑行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

这涉及到了动能的传递、转化和储存等技术。

目前已经发展出了一些可行的技术方案,如利用摩擦、电磁感应和压电效应等原理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同时,还需要设计合适的发电设备,如发电机或发电驱动装置,来实现动能转化。

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因此自行车发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经济可行性方面,自行车发电需要购买相应的发电设备,并进行安装和维护等工作。

这些成本需要通过发电所产生的电能所节省的费用来弥补。

根据统计数据,每小时的骑行可以产生约200瓦的电能,相当于一台台灯的功率。

如果每天骑行1小时,一年下来可以省下一定的电费。

然而,自行车发电的发电效率相对较低,且发电量与骑行的强度和时间相关,因此需要一定的骑行量来弥补发电设备的成本。

另外,目前自行车发电技术还比较初级,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经济可行性。

环境可行性方面,自行车发电是一种非常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

它不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对环境没有污染。

相比之下,传统的电力来源如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自行车发电的使用可以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压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自行车发电在环境可行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自行车发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经济上还存在一定的挑战。

而在环境方面,自行车发电具有显著的优势。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继续推进自行车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其发电效率和经济可行性,以实现环保、健康的能源利用目标。

同时,政府和企业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自行车发电的普及和推广。

基于压电材料压电效应的共享单车微能量收集

基于压电材料压电效应的共享单车微能量收集

基于压电材料压电效应的共享单车微能量收集作者:陶雨萌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7年第08期2016年底以来,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典型代表,仿佛一夜之间,遍布了街头巷尾。

共享单车具有以下明显优势:一是操作方便快捷,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二是为短途出行提供了极其便利的选择,方便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且缓解了交通压力;三是低碳环保,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节能。

在国家提倡“共享经济”“绿色环保出行”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共享单车模式必将持续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极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支持。

但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迅速发展的共享单车也不例外。

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上私锁、毁坏等问题时有发生,如果任其发展,免不了会有昙花一现的结局。

因此,各大共享单车公司纷纷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进行共享单车的软硬件技术创新,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两大共享单车巨头为例,摩拜单车均加装了智能硬件,可实现车辆的定位、智能开锁和信息联网等功能。

相比于ofo公司的普通单车,摩拜公司的智能单车更加方便快捷、经久耐用,遭受的损失明显小于ofo小黄车。

目前,ofo公司正在加紧对智能硬件的研发,以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可见智能硬件的使用将是共享单车的一大趋势。

共享单车的智能硬件离不开移动用电的需求,而传统的电池电量有限,若因断电导致单车无法工作,会极大地影响用户体验。

另外,对于分布广泛且体量巨大的共享单车而言,经常性地更换电池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显然不可取。

如何解决智能硬件的供电需求,成了困扰各共享单车公司的难点。

目前,摩拜公司主要尝试了两种方式来收集微能量,以满足共享单车智能硬件的用电需求。

最初采用的是大功率发电机,但存在笨重、效率低、骑行体验差等明显缺点。

为此摩拜又推出了太阳能供电方式,通过将太阳能薄膜安装在自行车篮子底部收集能量给电池充电,以满足智能锁等的用电需求,这种方式也存在篮子或太阳能薄膜容易损坏,导致充电无法进行,以及充电易受天氣因素影响等问题。

一种基于压电发电的自充电车轮及其应用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压电发电的自充电车轮及其应用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压电发电的自充电车轮及其应用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郭耸,郭博闻
申请号:CN201910839411.2
申请日:20190905
公开号:CN112537401A
公开日:
20210323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自行车的基于压电发电的自充电车轮及其应用方法,车轮结构包括:压电轮毂模组、压电车轮外轮圈和压电车轮辐条。

骑行压力经由压电车轮外轮圈和压电车轮辐条传递到压电轮毂模组。

本发明的自充电自行车压电车轮可以通过将一辆踩踏自行车的后轮更换为压电车轮使其升级为一辆自充电自行车。

本发明的自充电自行车压电车轮内置压电材料(振动和温度传感器),支持自检和采集外部振动等信息。

本发明的自充电自行车压电车轮内置电机锁,可以通过app开关电机锁,并支持开锁授权功能。

可以申请使用任何一辆自充电自行车,并按照骑行距离付费给其拥有者。

本发明的自充电自行车压电车轮预留充电接口,支持必要情况下的充电功能。

申请人:郭耸
地址:200434 上海市虹口区场中路32弄34号204室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互联网的带自发电和自锁功能的自行车车载系统[发明专利]

基于互联网的带自发电和自锁功能的自行车车载系统[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基于互联网的带自发电和自锁功能的自行车车载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闭吕庆
申请号:CN201510899873.5
申请日:20151208
公开号:CN105365925A
公开日:
201603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带自发电和自锁功能的自行车车载系统,包括发电模块、稳压模块、移动电源、单片机模块、LED照明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无线遥控锁模块以及霍尔传感器;其中,所述发电模块、稳压模块和移动电源依次连接,所述单片机模块、LED照明模块均与移动电源连接,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无线遥控锁模块、GSM防盗模块和霍尔传感器均与单片机模块连接。

本发明具有发电功能,能实时显示车速和行车路程,安全性能高和自动报警功能等优点。

申请人:玉林师范学院
地址:537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教育东路2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王洪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4 | 电子制作 2018年7月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和利用后轮旋转带动发电机供电。

经分析,两种方式均存在缺陷。

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对光照强度要求严格,阴雨天及夜晚无法产生足够强的电压,并且车筐内的小广告或骑行者杂物会遮挡并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正常工作。

后轮发电机供电的方案将发电机转轴与车轮或链条相连接,当自行车运动时发电机也随之产生电能,因此对环境要求比较低,但会增大骑行者的体力消耗,致使用户体验较差。

因此,有必要对共享单车的自发电和储能技术做进一步研究。

共享单车、自行车的自发电技术已有一些研究。

王博等[2]通过接触轮和自行车后轮之间的传动驱动交流发电机发电,具有拆卸方便的优点,但是会损耗一部分轮胎动能并增加骑行者体力消耗。

陈宇侃等[3]提出在自行车上通过脚踏曲柄带动发电机工作进行发电的设想。

梁壮壮等[4] 设计了传动齿轮与链盘齿轮咬合传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邓丽敏等[5]设计了齿轮系结合直流发电机将轮轴动能转化为电能。

上述设计均存在损耗自行车动能的缺点,且安装需要额外占用空间。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拟利用智能材料——压电陶瓷来发电,通过收集和转化自行车在骑行中的能量损耗来产生电能,并根据压电发电的特点设计了多种方案以及自行车发电与供电电路,提高转化效率。

1 压电效应及压电振子设计利用压电陶瓷把轮胎与地面接触挤压过程中所耗散的能量搜集起来,不仅能节省骑行者体力,而且对环境、骑行路况等要求不高。

更可贵的是此设计是在自行车的现有结构上安装压电陶瓷,不需要再占用额外的空间,在空间利用上优于现有技术方案。

其中,压电振子的设计是关键之一。

由于压电陶瓷脆性较大,容易受到破坏,因此一般将压电陶瓷压电振子常见的约束方式包括固支、简支、悬臂。

悬臂式约束相对另外两种约束方式,振子柔性最大,在相同情况下振动幅度最大,因此选用悬臂梁式结构。

而压电振子结构包括单面压电陶瓷结构和双晶片结构等,双晶片结构相当于把两层单面压电陶瓷结构贴在一起,在相同条件的振动下其产生的电能是单面压电陶瓷结构的两倍,故选用双晶片结构。

此外,由于双晶片结构包括两片压电陶瓷,还需要对连线方式进行设计,常见连线方式包括串联和并联。

并联可以增加输出电流,对电压影响不大。

考虑到蓄能快慢主要跟电流有关,因此采用并联的方式。

再深入到压电陶瓷内部,还有一类多层压电陶瓷[6],即把压电陶瓷做成多层结构,每一层很薄,这样可以显著增大各层的电场强度,增强压电效应,使压电振子能够发出更多的电能。

因此,设计中的核心原件——压电振子采用悬臂约束方式、双晶片结构及并联连线方式、压电陶瓷采用多层结构,保证压电振子的能量转化效率。

2 设计方案一图1 方案一示意图将压电振子与免充气实心轮胎相结合,在轮胎周向任一处位置设置压电振子。

参考图1,压电振子平行于轮胎钢圈的切线放置,双晶片结构中两片压电陶瓷并联连接,通过导线经过辐条导至轮轴处,又通过电刷与车架上的整流、滤波、稳压电路连接。

骑行中,轮胎每一位置周期性接触地面,当轮胎安装压电振子的部分与地面发生挤压时,压电振子发生弹性形变,当轮胎安装压电振子的部分与地面脱离接触后,压电振子恢复原形。

每一次施加压力发生形变时,压电振子的两端会产生极性相反的电荷,通过回路而形成电流,从而达到为蓄电池充电的目的。

3 设计方案二方案一中仅在轮胎周向一处设置压电振子,每转一周压电振子仅工作一次,频率太低,能量转化效率也太低,因此考虑在轮胎周向布置多处压电振子,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参考图2,方案二将方案一中的压电振子数量增加为三个,均匀分布在轮周,压电振子工作频率提高三倍。

工作原理也与方案一的相似。

每个压电振子双晶片结构的引线方式也全部为并联,最终在轮轴处通过电刷与车架上的整流、滤波、稳压的电路连接。

4 设计方案三图3 方案三示意图前述设计方案二中仍存在着在骑行中压电振子振动频率太低的问题,若能在骑行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振动频率,则可以大大提高输出的电能。

因此,方案三在周向三处均布压电振子的基础上,对每一处压电振子增加了传动装置设计。

参考图3,在压电振子一端设置传动齿轮组,当轮胎接触地面时A向上滑动,带动齿轮B旋转,齿轮B和齿轮C同轴固连,齿轮C与齿轮D为一对圆锥齿轮(图中省略了齿轮C和齿轮D的配合齿),因此带动齿轮D在垂直轴上转动,齿轮D上有很多凸起,每转一个小的角度即会与压电振子端部发生多次挤压,即打击双晶片结构的压电振子,产生电能。

电能搜集电路仍采用二极管电桥整流电路。

方案三中,所有齿轮的转轴均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轮胎钢圈,图中为了更好展示各齿轮连接关系,没有画出齿轮转轴。

5 电路设计方案一和方案三采用普通二极管电桥整流,电路如图4所示,二极整流电路的核心是4个整流二极管。

利用全波整流电桥保证输出端电动势稳定,给蓄电池充电。

但是波形波动较大,有必要进一步设计滤波、稳压电路。

图4 二极管全波整流电桥方案二采用三相二极管整流电路,如图5所示,三相整流电路的核心是6个整流二极管组成的电桥。

可以分析得到,任何电位情况下,输出端上端子总为高电位,输出端下端子总为低电位,即达到了整流效果,并可以较稳定的为蓄电池充电。

但是,输出端电压仍存在较大波动,通过滤波电容和稳压芯片7805达到进一步的整流、稳压效果。

图5 三相二极管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图6 结论本论文利用压电陶瓷进行自行车自发电和储能技术研究,具有节省骑行者体力,而且对环境、骑行路况等要求不高的优点。

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将压电振子优选为悬臂约束方式、双晶片结构及并联连线方式、压电陶瓷采用多层结构。

(2)方案一提出在轮胎周向任一处位置设置压电振子的发电方案;方案二提出在轮胎周向均布的三处位置设置压电振子的发电方案,发电效率更高。

方案三通过齿轮组来增大对压电振子的打击频率,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

(3)设计了二极管全波整流电桥和三相二极管整流、滤波、稳压电路起到对压电发电起到整流、滤波、稳压作用。

此设计还有一些不足,例如额外增加了一些成本、对轮胎弹性有一些损失。

(下转第91页)图2 方案二示意图www�ele169�com | 953 广播电视天线发射技术故障的维护策略为了确保广播电视天线信号传输质量,广播电视天线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包括通信铁塔、发射天线以及馈管三部分。

在进行故障排查时,技术人员不仅需要严格按照故障排查流程和标准进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升故障排查效率,积极进行维修,保障广播电视信号的稳定和清晰。

下面就对广播电视天线技术故障维护进行详细分析:■3.1 广播电视通信铁塔维护广播电视通信铁塔的组成,由塔体、通信设备、处理系统、避雷针以及天线支撑等设备构成,塔体中金属材料采用热镀锌防腐金属进行处理,能够经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广播电视通信铁塔主要用于广播电视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为确保无线通信的辐射范围和信号强度,通常将信号天线安装在某地制高点,并且周围无大型遮挡物,从而增加辐射范围区域。

因此,广播电视通信铁塔会经受户外严酷的天气影响,容易出现腐蚀和变形。

针对该问题,工作人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制度,对铁塔根基、塔体、周围土质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塔体的稳固性。

同时,在铁塔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四脚自立式结构,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

提升抗损能力,可以抵御12级风和8级地震,铁塔表面使用热镀锌进行防腐处理,延长通讯铁塔的使用寿命。

■3.2 发射天线的日常维护广播电视发射天线的运行,具有不间断、高频率等特点,由于涉及设备多、使用环境恶劣等因素,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善的维护管理体系,细化维护内容和时间,以定期维护检查和不定期巡检两种形式,保障发射天线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在恶劣天气过后,对天线紧固件、桅杆、线路接头等进行重点检查,如果存在松动、辐射、老化等现象,需要及时更换处理。

■3.3 馈管的维护馈线是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信号传播的媒介,其材质主要是铜线,广播电视通常是传播高频信号,防止外界干扰以及内部信号的过多损耗。

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如果发现馈管破损或者接口松动,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维修措施,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信号传输质量。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朝着大功率、低能耗以及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中,为了实现智能化,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还可采用自动化状态监测和检修技术,以节省人力,提高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故障检修效率。

4 结论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它标志着广播电视正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随着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信号传播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日常维护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对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的回波损耗、驻波比浮动等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维护工作,通过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理论技术,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天线信号传输的质量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任远.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分析[J].电子世界.2016(07)* [2]王春红.新时代广播电视的特点及技术维护[J].西部广播电视.2017(03)* [3]王玲玲.卫星广播节目地面接收日凌中断及安全播出实现技术[D].黑龙江大学.2015* [4]刘绪章.应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远程控制[J].西部广播电视. 2017(11)* [5]陶嘉庆.大力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监管体系建设——在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会议上监测专业委员会的专题报告[J].现代电视技术.2009(05)* [6]张媛.新型自台广播质量保证系统在广播发射台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09)* [7]于建军.常见的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故障与维护对策[J].电子制作.2016(08)* [8]贾宏春.用技术手段管理广播发射台站危险因素和不安全行为的原理与方法探究[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 2011(上接第95页)参考文献* [1]黄超前. 从物理学角度浅析共享单车设计的优势与不足——以小黄车为例[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12).* [2]王博, 麻友良, 舒国全,等. 一种易装卸的自行车发电装置的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33):30-31.* [3]陈宇侃, 赵舒涛, 李光磊. 机械发电装置在自行车上的运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 2010(10).* [4]梁壮壮. 自行车人力发电照明装置, CN203032809U[P]. 2013.* [5]邓丽敏, 管声启, 武永桥. 发电自行车发电装置的设计[J]. 科技风, 2017(1):3-4.* [6]袁松梅, 黄首清, 褚祥诚,等. 平板压电扬声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 压电与声光, 2010, 32(6):978-980.www�ele169�com | 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