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2017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劳动卫生学复习讲义(6)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职业卫生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8题,每题1分,共68分)1.为防止有害物质在室内逸散,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

( )A、全面通风B、局部排风C、屋顶通风D、个体防护正确答案:B2.甲劳动者在某石材加工作坊工作,负责大理石材的切割打磨工作,适合该劳动者在切割打磨过程中使用的口罩类型是()。

( )A、棉纱口罩B、活性炭口罩C、KN95D、KP95正确答案:C3.以下属于窒息性气体的是( )A、盐酸B、机磷农药C、苯D、一氧化碳正确答案:D4.我国总结出的防尘“八字”方针是( )A、革水防风护治教查B、革水密保护管教查C、革水密风护管教查D、革水密风护管封查正确答案:C5.在我国,()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 )A、平均浓度B、超限倍数C、职业接触限值D、阈限值正确答案:C6.二氧化硅的种类及类型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作用也不同,哪一种致纤维化作用最强( )A、游离型二氧化硅B、结晶型二氧化硅C、非结晶性二氧化硅D、结合型二氧化硅正确答案:A7.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工作地点,宜采用固定式,当不具备设置固定式的条件时,应配置()。

( )A、便携式检测报警仪B、个人报警仪C、气体检测仪D、辐射报警仪正确答案:A8.职业性铅中毒特征性临床表现是。

( )A、贫血B、腹绞痛C、乏力D、头晕正确答案:B9.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

( )A、泄险区B、救护设施C、消防设施D、隔离墙正确答案:A10.用人单位未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处罚款()。

( )A、五万至十万B、一万至五万C、五千至一万D、十万以下正确答案:D11.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

公卫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模拟试卷六及答案(2)

公卫医师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模拟试卷六及答案(2)

17.静态人体测量是测量人体A.安静状态时的尺寸B.睡眠状态下的尺寸C.安静状态下人体尺寸及重量D.静态站立时的尺寸E.各部分的固定尺寸参考选择E18.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是A.密闭、抽风B.湿式作业C.抽风、除尘D.个人防护E.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参考选择E19.下列哪项因素与个体对毒物的敏感性有关A.剂量、浓度和作用时间B.毒物本身理化特性C.毒物的联合作用D.人体遗传特性E.酶的特性参考选择D20.影响气态毒物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A.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B.劳动强度C.肺通气量D.肺血流量参考选择E21.1986年国家发布2并实施的尘肺X线诊断标准适用于以下尘肺。

A.矽肺B.石棉肺C.炭黑尘肺D.铝尘肺E.以上所有参考选择E 22.职业病属于。

A.工伤B.职业性疾患C.职业性健康影响D.健康效应E.职业中毒参考选择B23.有机磷农药致机体中毒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B. 引起神经功能紊乱C.抑制心血管功能,兴奋平滑肌D.引起乙酰胆碱的大量释放E.以上都是参考选择A24.声级计A声级的设计是根据。

.模拟人耳对100方的等响曲线B.模拟人耳对70方的等响曲线C.模拟人耳对40方的等响曲线D.模拟人耳对1000Hz标准音等响曲线E.模拟人耳对40dB纯音的响应曲线参考选择C25.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单纯窒息性气体有。

A.氮气B.甲烷C.CO2D.水蒸气E.以上都是参考选择E 1 2 下页。

劳动卫生和职业卫生重点复习题(完整版)

劳动卫生和职业卫生重点复习题(完整版)

一部分1.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包括:C水中的高氟。

2.职业病的职业接触史下列哪项无关:B工厂所在城市位置。

3.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E工作时视力紧张。

4.职业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疾病:E生产性有害因素。

5.职业性有害因素不包括哪项:D社会环境中的有害因素6.职业病特点不包括:E一般有特效治疗方法。

7.我国职业性肿瘤名单不包括:C二甲苯所致肺癌。

8.工作有关疾病不包括:D纺织女工习惯性流产。

9.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不包括:E一般预后较差。

10.职业病诊断依据不包括:C劳动组织状况。

11.哪项不属于职业病的职业史:D受教育程度。

12.急性职业病由最初接诊的任何医疗机构在多长时间内向患者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发出《职业病报告卡》:C12h。

13.慢性职业病由各级诊断机构在确诊后,负责填写报告卡,在几天内将其报送患者单位所在地的卫生监督机构:C20h。

14.判断下列哪项不属职业病范围:C铅冶炼工人患消化道溃疡。

15.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是:E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

16.下列不属于法定职业病的是:D司机胃溃疡。

17.职业性因素按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除了:A遗传因素。

18.职业病有以下特点,除了:D症状典型,多有特效疗法。

19.与职业病发生有关的细菌是:D布氏杆菌。

20.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前提是:A职业史。

21.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的目的是:C两者均是。

22.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的目的是:C两者均是。

二部分1.气溶胶是指:D烟、尘、雾。

2.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最主要途径是:C呼吸道。

3.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主要是在下列哪个脏器内进行:A肝脏。

4.经呼吸道吸入毒物,引起急性中毒,急救的首要措施是:C立即将患者移出现场。

5.常见的铅接触作业为:B铅电池制造。

6.首选驱铅药物为:C依地酸二钠钙。

7.铅中毒患者红细胞内锌原卟啉增高是因为铅抑制了下列哪种酶所致:C亚铁络合酶。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题解析-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5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题解析-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5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题解析-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简答题1.简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1)毒蕈碱样症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严重时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2)烟碱样症状:肌肉震颤,痉挛,动作不灵活,全身紧束感。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

2.简述矽肺的诊断原则和方法(1)职业史:必须以确切的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职业史为前提。

(2)X胸片: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前后位胸片为依据。

(3)临床表现(4)排除其他疾病3.简述尘肺分期的X线诊断标准。

(1)无尘肺(代号O)a)O: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b)O+:相片表现不够诊断为Ⅰ者(2)一期尘肺(代号I)a)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至少达两肺区。

b)Ⅰ+:有总密集度为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为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3)二期尘肺(代号Ⅱ)a)Ⅱ: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肺区;或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b)Ⅱ+: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定为Ⅲ者。

(4)三期尘肺(代号Ⅲ)a)Ⅲ:有大阴影出现,面积大于20mm*10mmb)Ⅲ+:单个大阴影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4.除了听觉系统外,噪音还可以对人体产生哪些损害。

(1)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神经衰弱。

(2)心血管系统:血压不稳,心律不齐。

(3)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

(4)消化系统:为耻功能紊乱,纳差。

(5)对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6)影响工作效率5.简述噪声性耳聋的诊断标准。

(1)职业史(2)排出其他原因(3)PTS超过正常范围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劳动卫生复习重点概论

劳动卫生复习重点概论

劳动卫生复习重点概论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occupationalhealthandoccupationalmedicin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前在健康危害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而职业卫生则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健康、安全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是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研究的与职业生命有关的环境因素。

3劳动条件包括: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4健康工人效应healthyworkereffect由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这种现象称为健康工人效应。

5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6职业病的发病过程取决于下列三个主要条件:有害因素的性质作用于人体的量人体的健康状况7职业病具有下列五个特点:病因有特异性,在控制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病因大多可以检测,一般有接触水平关系;在不同的接触人群中,常有不同的发病从;如能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仅只治疗病人,无助于保护仍在接触人群的健康;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应着点于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

8新颁布的职业病名单分10类共115种11职业病是一种人为地疾病,应按三级预防措施加以控制,以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有害因素对人的作用;第二级预防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第三级预防是在得病以后,予以积极治疗和合理的促进康复处理。

13职业生理学workphyiology或称劳动生理学,旨在研究一定劳动条件下人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劳动条件在这里指劳动任务、劳动场所、劳动对象、工作设备及工作环境等。

执业医师公共卫生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公共卫生学知识点

执业医师公共卫生学知识点一、概述公共卫生学是一门关于人群健康的科学,旨在促进和保护整个人群的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作为执业医师,了解公共卫生学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保障社会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二、公共卫生学的基本原理1. 健康与疾病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完全适应的状态,疾病是身体和心理功能异常的表现。

2.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相关因素,以便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3. 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环境和行为有关;疾病的传播受到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影响。

4. 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通过干预人群的生活方式、环境和社会因素,促进健康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卫生教育和宣传:向人群传达公共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三、公共卫生学的主要领域1.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相关因素,经常用于调查疫情和制定防控策略。

2. 健康统计学:收集、整理和分析健康相关数据,评估人群的健康状况,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3. 预防医学: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4. 环境卫生学: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控制。

5. 职业卫生学:关注工作场所健康和职业病防控,保障职业人群的健康。

6. 卫生管理学:研究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与组织,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公共卫生学的重要概念和方法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收集人群的暴露因素和疾病情况,分析其相关性,找出疾病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

2. 偏倚与误差:在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倚和误差,需在研究设计和分析中进行控制和校正。

3. 生命表与人群健康指标:生命表用于描述人群的生存状况和死亡风险,人群健康指标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4. 健康政策与干预措施:基于公共卫生学研究的结论和建议,制定相关的健康政策和干预措施,以促进人群健康和预防疾病。

五、公共卫生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疾病预防与控制:通过疫苗接种、传染病的监测和控制等手段,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章绪论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章绪论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章绪论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概念职业卫生(劳动卫生):WHO在90年代指出,职业卫生是人类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享有的基本权利。

旨在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提高劳动生产率。

职业医学: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职业性有害因素致健康状态改变以及如何检查、诊断、治疗、康复。

二、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基本任务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工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其次,是对职业病患者早期发现(检测、诊断和处理),促使其早日康复。

三、劳动条件: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

研究历史回顾: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指出:注意观察环境,以了解病人患病的根源。

宋朝孔平仲:采石人石末伤肺。

欧洲从16世纪关于职业病报告:意大利学者拉马兹尼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的疾病》——系统论述职业性有害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1898年,英国《铅中毒和铅吸收》。

Alice Hamilton 1925年,《美国的工业中毒》、1943《危险职业考察》。

英国Henter《职业病》,建议医师在问诊时“同一工种其他工人是否患有类似疾病”。

我国历史:20世纪50年代开始。

国家级和省级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机构成立。

防疫站设立劳动卫生科。

医院:职业病科。

高校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教育,学士-博士。

分支学科形成:职业流行病学、工业毒理学、工效学、工业卫生化学、职业心理学、生物监测。

教材和专著:现代劳动卫生学、中华职业医学。

人才辈出:吴执中教授、刘世杰教授、何凤生院士等。

第二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一、劳动卫生(职业卫生学)与职业医学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其次,是对受职业损伤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处理,促使其早日康复。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 (1)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 (1)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劳动卫生学的概念是(分数:2.00)A.预防医学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改善劳动条件B.研究职业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学科C.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和如何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的学科√D.研究劳动者的生理变化,提高作业能力的学科E.研究生产工艺过程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学科解析:2.劳动卫生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数:2.00)A.改善劳动条件B.提高劳动生产率C.消除不良因素,保护工人健康D.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E.提高劳动卫生科学水平解析:3.劳动条件包括(分数:2.00)A.劳动过程B.生产工艺过程C.生产环境D.三者都是√E.三者都不是解析:4.劳动过程由下列因素或条件组成,除外(分数:2.00)A.劳动组织B.操作体位和方式C.体、脑劳动比例D.劳动强度E.采光照明√解析:5.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分数:2.00)A.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健康的各种职业因素B.劳动过程中所有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C.不良劳动条件下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D.生产环境中存在的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职业因素E.以上都不是解析:6.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铅B.炭疽杆菌C.煤尘D.微波E.劳动强度过大√解析:7.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为(分数:2.00)A.通风换气不足B.作息制度不合理√C.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在同一个车间内D.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E.卫生设施不健全解析:8.生产性有害物理因素不包括(分数:2.00)A.噪声B.红外线C.射频辐射D.粉尘√E.微波解析:9.非电离辐射不包括(分数:2.00)A.可见光B.紫外线C.激光D.微波E.X射线√解析:10.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性损害不包括(分数:2.00)A.职业病B.工伤C.职业特征√D.急性职业中毒E.职业性多发病解析:11.医学上所指的职业病是(分数:2.00)A.与职业有关的疾病B.工厂、矿山中最常见的疾病C.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特定疾病√D.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非特异性作用引起的疾病E.工人接触毒物引起的中毒解析:12.职业病是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的(分数:2.00)A.不良劳动条件B.生产性因素C.有害的生产过程D.职业性有害因素√E.生产性有害因素解析:13.我国现行法定职业病共有(分数:2.00)A.14种B.18种C.9大类99种D.9大类101种E.10大类115种√解析:14.有关法定职业病的种类和数量,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分数:2.00)A.恒定不变B.随时变化C.越来越少D.越来越多E.随着不同时期的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解析:15.我国职业病目录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职业病是(分数:2.00)A.肺尘埃沉着病(尘肺)B.职业性皮肤病C.职业中毒√D.职业性肿瘤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解析:16.判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职业病的范围(分数:2.00)A.伐木工人的森林脑炎和手臂振动病B.凿岩工人的硅沉着病C.石墨工人的炭黑肺尘埃沉着病D.铅作业工人的消化性溃疡√E.煤矿井下工人发生的滑囊炎解析:17.下列哪项职业性多发病的说法不正确(分数:2.00)A.又称工作有关疾病B.是多因素疾病C.职业因素是原因之一D.职业因素可使潜在疾病暴露或使已有疾病加重E.在一般人群中不会出现√解析:18.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是否发生职业性疾患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接触浓度(强度)和时间√B.接触机会C.接触方式D.接触浓度(强度)E.每次接触量解析:19.下列哪项属于预防医学的一级预防(分数:2.00)A.早期检测损害B.定期体检C.防止并发症发生D.改革生产工艺√E.及时治疗职业病解析:20.以下是基层劳动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除外(分数:2.00)A.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和职业流行学调查B.制定有关法规、条例和卫生标准√C.生产环境监测D.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E.对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解析:21.肌肉活动依靠体内贮存的ATP-CP系统供能特点是(分数:2.00)A.迅速B.产生乳酸较多C.非常迅速√D.提供能量较多E.氧的需要量较少解析:22.中等强度作业时供氧情况是(分数:2.00)A.氧需超过氧上限B.氧需不超过氧上限√C.氧需等于氧上限D.几乎是在无氧条件下E.B和D解析:23.乳酸供能的特点不包括(分数:2.00)A.一般出现在大体力劳动中B.不能持久C.易疲劳D.消耗脂肪供能较多√E.速度较快解析:24.体力劳动过程中体内产生氧债的准确解释是(分数:2.00)A.劳动强度大,需氧量大B.劳动中氧需大于氧上限√C.劳动时供氧系统未起作用D.肌肉在无氧状态下活动E.机体供氧能力有限解析:25.评价体力劳动强度大小的主要依据是(分数:2.00)A.心排出量B.排汗量C.能量消耗量√D.心率E.直肠温度解析:2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静态作业的特征(分数:2.00)A.能量消耗水平不高B.易引起肌肉关节损伤C.维持的时间较长√D.效率低下E.易疲劳解析:27.下列哪一项是动态作业的特征(分数:2.00)A.效率低下B.易疲劳C.不易造成肌肉关节的损伤√D.劳动时间不持久E.易阻碍血流解析:28.静态作业时肌肉的主要收缩方式是(分数:2.00)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间断性收缩D.持续性收缩E.A和B解析:29.决定氧上限的主要因素是(分数:2.00)A.劳动强度B.肺活量C.最大通气量D.心跳次数E.心脏的最高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 √解析:30.从事过度紧张的作业,可出现瞳孔直径变大、焦虑、感情冷漠、抑郁或兴奋、易怒,这些可归纳于(分数:2.00)A.行为表现B.性格表现C.心理反应√D.生物反应E.生理反应解析:31.某公司秘书兼任打字员,长时间工作后,主诉头痛、眼干、眼痛、视物模糊等,此种表现属(分数:2.00)A.暂时性疲劳B.智力疲劳C.局部性疲劳√D.全身性疲劳E.技术性疲劳解析:32.某服装厂工人的劳动强度指数经过测定为21,按照我国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方法,该工人的劳动强度属于(分数:2.00)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E.Ⅴ级解析:33.厂房内产生有毒气体作业地点的通风排毒主要采用(分数:2.00)A.全面抽出式机械通风B.全面送入式机械通风C.有组织的全面自然通风D.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E.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解析:34.职业中毒是由于(分数:2.00)A.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B.接触生产中各种化学物引起的中毒C.接触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中毒D.接触生产性化学物引起的中毒E.接触化学物的原料引起的中毒解析:35.毒物能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为(分数:2.00)A.进入机体的剂量B.接角虫毒物的时间C.毒物的选择作用D.毒物的蓄积作用√E.工人的个体差异解析:36.预防职业中毒的中心环节是(分数:2.00)A.根除毒物B.加强通风C.降低生产环境毒物浓度√D.采取综合措施E.隔离生产解析:37.生产环境易危害人体健康的是(分数:2.00)A.气体、蒸气、气溶胶B.气体、液体、烟、固体C.蒸气、液体、固体、烟D.液体、固体、粉尘、烟√E.固体、液体、尘、雾解析:38.气态毒物引起急性中毒时,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急救,其目的为(分数:2.00)A.便于及时抢救B.及时补充新鲜空气C.防止急救人员中毒D.促进毒物排出E.防止继续吸入毒物并促进毒物经肺部排出√解析:39.判断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常用的指标是(分数:2.00)A.LC0B.LC50 √C.LC100D.MLCE.以上均是解析:40.当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共存时,两者毒性均增加,这种情况称为毒物的(分数:2.00)A.相加作用B.相乘作用√C.拮抗作用D.独立作用E.竞争作用解析:41.几种毒物同时作用,其毒物毒性等于各毒物分别作用的毒性总和,叫(分数:2.00)A.联合作用B.相加作用√C.相乘作用D.拮抗作用E.独立作用解析:42.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毒物(分数:2.00)A.通过细胞的能力√B.在生产环境中的挥发性C.颗粒大小与形态D.在体液中的溶解度E.进入体内的剂量及毒性解析:43.生产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分数:2.00)A.有害因素的强度(剂量) √B.接触机会C.个体之间的差异D.有害因素种类E.以上都不是解析:44.毒物引起职业中毒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途径是(分数:2.00)A.消化道B.完整的皮肤C.呼吸道√D.黏膜E.血脑屏障解析:45.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分数:2.00)A.迅速脱离现场B.使毒物不要进入体内C.调离作业,对症处理D.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E.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解析:46.小量毒物长期反复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为(分数:2.00)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功能蓄积性中毒D.带毒状态E.以上全不是解析:47.毒物能否通过完整皮肤进入体内,取决于其理化性质(分数:2.00)A.水溶性大B.水溶性小C.脂溶性小D.脂、水双溶性,脂/水分配系数越接近于1越容易通过√E.分散度越小越容易通过解析:48.最理想的防毒措施是(分数:2.00)A.降低空气中的毒物浓度至最高浓度以下B.加强个人防护C.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D.从根本上消除毒物√E.加强环境监测解析:49.毒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方式有(分数:2.00)A.还原、氧化、分解B.氧化、水解、结合C.还原、氧化、分解D.还原、氧化、水解、结合√E.还原、氧化、分解、结合解析:50.根据哪几个方面的资料分析来进行职业中毒的诊断(分数:2.00)A.现场调查、体格检查B.接触毒物的作业工龄、工种及劳动条件C.有毒物质的种类、浓度及接触时间D.体格检查、职业史及现场调查√E.职业史、劳动条件及毒物的种类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河源市2017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劳动卫生学复习讲义(6)
氯气中毒的表现:
1.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化学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表现为咳嗽、咳少量痰、胸闷等。

查体两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或哮鸣音,可有少量湿啰音。

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不清,一般以下肺野较明显。

经治疗后症状于1~2日内消失。

2.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急性化学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或局限的肺泡肺水肿。

表现为阵发性呛咳、咳痰,有时咳粉红色泡沫痰或痰中带血,以及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

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胀常见。

查体可见轻度发绀,两肺干、湿性啰音。

胸部X线示肺门影不清,透过度降低或局限性的散在点、片状阴影。

3.重度中毒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

有下列严重病变之一,亦属重度中毒:
①高浓度氯气吸入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呼吸、心脏骤停,甚至“闪电式死亡”;
②由于喉头、支气管痉挛或水肿造成窒息;
③发生休克或出现中、深度昏迷;
④并发严重的气胸或纵隔气肿;
⑤并发严重的心肌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