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不同部位肌内注射疼痛的比较

合集下载

臀部肌肉注射的无痛措施分析

臀部肌肉注射的无痛措施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音乐疗法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和方式, 以确保安全有效。
05
无痛注射技术的效果评估
患者反馈
患者疼痛感受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 患者在接受无痛注射技术后的疼 痛感受,包括疼痛程度、持续时
间、缓解情况等。
患者满意度
评估患者对无痛注射技术的满意度 ,包括对注射过程、注射效果等方 面的评价。
局部浸润麻醉
通过分层注射麻醉药物, 使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产 生麻醉效果,实现无痛注 射。
04
臀部肌肉注射无痛措施分析
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是一种通过涂抹或喷雾局部 麻醉药物,使皮肤和皮下组织暂时失 去感觉,以达到减轻注射疼痛的目的 。
表面麻醉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起效 快、副作用少,适用于大多数注射操 作。
化学刺激
注射的药物本身可能对组 织产生刺激作用,引发疼 痛。
炎症反应
注射过程中可能引发局部 炎症反应,导致疼痛。
疼痛的传播和感知
神经传导
疼痛刺激通过神经纤维传导至脊 髓和大脑,被感知为疼痛。
心理因素
心理状态、情绪和认知过程也会 影响疼痛的感知和评价。
疼痛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生理反应
疼痛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 生理反应,影响患者的健康。
冷热敷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 成本低廉,但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某些患有血液循环障碍、 皮肤感觉异常等的患者应谨慎 使用。心理干预源自010203
04
心理干预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手 段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和 焦虑,从而降低疼痛感受。
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包括放松 训练、分散注意力、暗示疗法
等。
心理干预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 、无创伤、无副作用,适用于
注射效果评估

臀部肌肉注射不同定位法安全注射区的比较

臀部肌肉注射不同定位法安全注射区的比较
度 的 判 断 标 准 。0度 : 脉完 好 无 异 常 ;I : 刺 点 疼 痛 、 币/ 静 度 穿 红 n 或肿 、 脉无条索状改变 、 触及硬结 ; 静 未 Ⅱ度 穿 刺 点 疼 痛 、 机 或 红
化 疗 药 物 对 血 管 的刺 激 , 低 化 疗 药 物 对 患 者 造 成 的痛 苦 , 轻 降 减 穿 刺 静 脉 的 麻 木 触 痛 、 肿 疼 痛 , 防 静 脉 炎 ( 管 变 黑 变 硬 成 红 预 血 条 索 状 ) , 而 保 证 输 液 顺 利 进 行 , 证 化 疗 顺 利 完 成 , 高 等 进 保 提
疗药 物的输 液治疗 , 预防和 降低 临床输 液性 静脉 炎 , 少病 对 减
人疼痛 , 障治疗 的顺利进行 , 有较高 的临床应用价值 。 保 具

考 文

l 黎敏 , 吕蓓 , . 南 白 药 气 雾 剂 外 用治 疗静 脉 炎 疗 效 观 察 … . 等 云
从 效 果 观 察 看 , 者 输 液 羟 基 喜 树 碱 时 , 用 精 细 过 滤 输 患 使 液 器 时 血 管 疼 痛 、 肿 等 发 生 率 低 于 普 通 输 液 器 滴 注 , 异 有 红 差
观 察 组 Ⅲ度 5O ,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1 .%。 基 喜 树 碱 通 常 为 .% 明 5O 羟 5 个 疗 程 , 细 过 滤 输 液 器 能 有 效 减 少 化 疗 药 物 对 血 管 的 刺 d一 精 激 。 者 化疗 时 , 普 通 输 液 器进 行 输 液 , 刺 静 脉 轻 者有 无 痛 患 用 穿 性 发 红 、 木 触 痛 ; 者 局 部 红 肿 疼 痛 难 忍 , 管 变 黑 变 硬 成 条 麻 重 血 索 状 , 至 局 部 皮 肤 腐 烂 破 溃 等 , 患 者 带 来 痛 苦 , 临床 护 理 甚 给 给

肌内注射的部位及定位方法

肌内注射的部位及定位方法

肌内注射的部位及定位方法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

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

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 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

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肌内注射的实验报告

肌内注射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肌内注射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了解肌内注射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3. 观察肌内注射后患者的反应,并分析原因。

二、实验材料1. 注射器:10ml注射器、5ml注射器各1支。

2. 针头:18号针头、25号针头各1支。

3. 药品:生理盐水、青霉素。

4. 消毒用品:碘酒、棉签、酒精棉球。

5. 实验动物:小白鼠。

三、实验方法1. 将小白鼠固定在实验台上,选择臀部肌肉作为注射部位。

2. 用碘酒和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

3. 将生理盐水注入注射器,排尽空气。

4. 选择18号针头,将针头垂直刺入肌肉,进针深度约2.5cm。

5. 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注入生理盐水。

6. 注射完毕,用酒精棉球按压注射部位,快速拔针。

7. 观察小白鼠的反应,如出现疼痛、抽搐等症状,记录并分析原因。

四、实验结果1. 注射过程中,小白鼠表现出轻微的疼痛反应,注射后约10分钟疼痛症状消失。

2. 注射后,小白鼠活动正常,无其他异常反应。

五、实验分析1. 肌内注射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具有药物吸收快、疗效显著等优点。

2. 注射部位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重要影响,本实验选择臀部肌肉作为注射部位,主要是因为该部位肌肉发达,易于注射。

3. 注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a. 消毒:注射前要严格消毒注射部位,防止感染。

b. 进针深度:进针深度要适中,过浅或过深都会影响药物吸收。

c. 排气:注射前要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防止空气进入体内。

d. 无回血:注射过程中要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防止误入血管。

4. 注射后,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抽搐等症状,要及时处理。

六、实验结论1. 肌内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适用于多种药物的治疗。

2. 注射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2. 增加实验次数,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3. 探讨不同注射部位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两种常用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1]

两种常用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1]

基础护理两种常用肌内注射方法的比较研究贾文冬 华慧娟 许芳蕾摘要! 目的 对国内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 径路(Z tr ack)肌内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肌内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需要肌内注射给药治疗的住院患者386例。

采用自身对照,在每例患者的两侧臀大肌首次注射给药时,分别使用常规肌内注射法和Z tr ack 肌内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溢、皮肤变色、组织变形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在386例病人中,使用Z t rack 肌内注射法给药时有4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而当他们接受常规肌内注射法给药时则有81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5.576,P =0.000)。

结论 Z tr ack 肌内注射法较常规肌内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尤其在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注射,肌肉内; 护理Key words ! Injectio n,intramuscular; Nur sing care 作者单位:200065 上海市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五官科(贾文冬,华慧娟),护理部(许芳蕾)贾文冬:女,大专,主管护师,E mail:jwd96@s 2006 02 28收稿肌内注射是临床上最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注射后药液外溢却是一个需要防范和解决的问题。

药液外溢是指肌内注射拔针后,药液沿针道向外逆流至皮下组织甚至溢出皮肤表面的现象,它不但会使注射的药物剂量不足,还会引起注射局部疼痛、组织变形(萎缩或水肿)或变色(脱色或着色)等不良反应[1]。

注射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不仅与注射用药物的剂量和性质、注射的速度、注射针头的内(外)径、注射后留(拔)针的时间、进针的深度、注射部位情况(如肌肉的大小、组织的弹性、有无水肿和硬节等)、全身情况(如有无休克、出血性疾病等)及拔针后按摩注射部位等因素有关,还与肌内注射方法密切相关。

臀部肌肉注射中病人疼痛程度的观察及护理

臀部肌肉注射中病人疼痛程度的观察及护理
能的条件下 , 协调社会各方面 的关系 , 帮助病人解决
[ ] 史玉 . 型糖尿病的心理护理[ ]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2 I J.
学报 ,0 14 :4 . 2 0 ( )3 9 [ ] 杨耘 , 秀芳 , 玉琴 . 响胰 岛素疗 效原 因分 析及 3 王 储 影 护理对策 [] 中国实用理学杂志 ,0 4 3 3 :0 J. 2 0 ,( )5 . [ ] 钱荣立 . 4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 京 : 京医科大 M]北 北 学 出版社 ,0 4 2 . 2 0 :6
实际困难 , 以减轻其心理负担 。同时 , 取得家属的配 合, 多给他们一些帮助和温暖 , 使病人树立治疗 的 促 信心 , 克服厌世 的心理 。 3 6 加强病人 自我控制能力 , . 减少精神刺 激 告知
糖尿病病人要做好 自身 的情志调 养 , 遇事应 从 容 以
作者简介 : 刘海 英 (9 2 ) 女 , 京人 , 师, 专 , 事 进针 快 , 拔针快 , 药慢 。熟 练 推 掌握 “ 两快” 则 , 有效地减 轻针头 对肌 肉刺激疼 原 能 痛。有些护士在做 治疗 时 , 时 间, 药过快 , 大 赶 推 加 了药 液对 肌肉的张力 , 增加 了病人 的疼痛 程度 。缓 慢 注射对减轻 病人疼 痛程度起着 主要 作用 。 5 3 预防臀肌注射后 硬结 的发生 . 臀 部肌 肉注射 后针 头及药物刺激 可引起注 射部位 软组织 的创伤性 和化学性肌纤维化 , 早期表现为局部组 织水 肿 , 随着
熟悉和 了解糖尿病病人 的心理反应 , 进行认真分析 , 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 帮助病人 改善 不 良的情绪 反
应 和提 高治疗的依从 性 , 为糖尿病 病人 创造一 个积
极、 健康 、 向上的心身环境 。

臀部肌内注射部位的选择

臀部肌内注射部位的选择

【关键词】臀部肌内注射部位;调查;安全性臀部肌内注射是重要的给药途径,近年来有关臀部肌内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时有发生。

日本于70年代开始在臀部肌内注射时采用臀中肌注射,其目的就是避免因注射造成的坐骨神经和其他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

我国目前临床上臀部肌内注射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和上臂三角肌。

[1]笔者曾在日本宫崎县立看护大学及宫崎县立医院研修,对臀大肌肌内注射安全性进行了思考,现借鉴日本的经验,对我国臀部肌内注射的安全性和部位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日本医学界关于臀部肌内注射部位的探讨与变迁根据对日本文献资料的检索,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医学界臀部注射部位为臀大肌,称为三角部位。

[2]在医院工作中,由于臀部肌内注射致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医疗法律诉讼事件日渐增多,引起了日本医学界及法医界等各方的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寻求安全的注射法,日本医学界举办了注射部位学术研讨会,解剖学、法医学的有关学者分别承担各自领域的课题。

通过分析和研究,日本医学界普遍认为采用臀中肌注射是较为安全的,可以避免坐骨神经的损伤。

因此,日本东北大学医学教授将1954年的Von Hochstetter提倡的臀中肌注射法介绍到了日本国内,同时日本医学界还推荐了1949年牛津大学解剖学教授Clark发明的臀中肌注射法。

由于有了安全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因注射造成的神经损伤明显减少。

此后日本医学界认为这两种臀中肌注射法是较安全的注射方法,并沿用至今。

2 我国医学界各相关领域的探讨研究与实践目前,我国医学界也普遍认为采用臀中肌注射是较为安全的,可以减少坐骨神经的损伤,所以臀中肌肌内注射的使用日趋广泛[3]。

笔者因此对本地区目前临床肌内注射部位的选用情况及安全性的认知情况等作一调查,旨在引起医疗同行们对于臀部肌内注射有可能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高度重视,提高对臀中肌肌内注射安全性的认知,从而能熟练正确选用,以免或减少医疗中造成的医源性的损伤。

浅谈臀部肌肉注射无痛区

浅谈臀部肌肉注射无痛区

本 定位 器根 据股 骨颈 大小 , 设 计定 位导 针 、头钉导 针 、
浅谈 臀 部肌 肉注射 无痛 区
丁学梅 周福 昌
【 摘要 】 目的 探查臀部肌肉注射区。方法 随机抽查门诊肌肉注射患者 2 l 1 名, 分为两组 , 分
别 在臀部 注射 区的设定 角度 内注射 , 比较两组 患者注射 后 的痛 感体验 。结果 域 注射 痛感最轻 。结论 臀部肌 肉注射 时尽量采用 中 3 0 。角 。 ・ 臀部注射 区 中 3 0 。角 区
制性 , 建 议临床推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测参考头钉导针平行度置入 , 极难和头钉完全平行 , 基本上百 分 百形成交叉 成角 , 使本来 能滑动加 压的头钉 完全失 去滑动 [ 1 ] 马台 , 丁任 .股骨颈 内周定手术 中导针定位 技术 .中华医学研 加压功能。⑥影响颈干角恢复和骨折复位固定质量 , 影响骨 究杂志 , 2 0 0 6 , 1 2 ( 3 ) : 1 3 5 9 — 1 3 6 1 . 折愈 合。这些是 临床手 术 中一 直存在 的问题 , 头钉导针 位置 [ 2 ] 张长青 , 曾炳芳 , 邵雷 , 等 .闭合复位加压 空心钉 固定 治疗股 骨颈骨折 回顾性分析 . 中华刨 伤杂 志 , 2 0 0 3 , 1 9 ( 4 ) : 2 3 8 — 2 4 0 . 角度不 易准确 , 装置 D H S时侧方钢板 不紧贴骨皮质或 已复位 3 ] Wa l k e r E , i u k h  ̄ d e e DP , O g d e n A L , e t a 1 .A b i o m e c h a n i e a l s t u d y 骨折端 又重新 出现移 位。加用 防旋钉极难 平行 , 造成交叉 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臀部不同部位肌内注射疼痛的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臀部不同部位肌内注射疼痛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择肌内注射患者100例,将同体左侧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两个部位作为肌内注射部位,份2 d进行肌内注射,每天采用不同肌内注射部位,比较2 d疼痛发生情况。

结果选择臀中肌及臀小肌为肌内注射的疼痛程度与选择臀大肌为肌内注射的疼痛程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短期肌内注射的患者,选择臀中肌及臀小肌为注射部位,可以减轻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肌内注射;注射部位;疼痛
肌内注射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多选择臀部作为肌内注射部位,由于选择的部位不同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恐惧的体验也不同,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亲身体验,总结出臀部最佳肌内注射部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连续注射同种药物、同种剂量及同种浓度2 d的患者100例,男74例,女26例,年龄18~71岁。

所有患者均为意识清楚;肢体活动自如;痛感觉及语言表达能力正常。

肌内注射部位无瘢痕、硬结、炎症及水肿等异常。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患者取上腿伸直,下腿弯曲的体位。

每日早9:00左右由专人选取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7号针头的5 ml注射器,注射部位为同体左侧臀部的臀中肌及臀小肌﹑臀大肌。

使用留置气泡法注射: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后,再吸0.2~0.3 ml空气,注射时空气在上,全部的药液注入后再注入空气[1]常规皮肤消毒,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为针头的三分之二,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药,注药毕,用干棉签轻压针眼,迅速拔针。

第一天均采用臀中肌及臀小肌内注射射(观察组),其定位采用构角法,即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在髂嵴,示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此区域为注射区域;第二天采用臀大肌内注射射(对照组),其定位采用联线法,即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1.2.2 评价标准根据Wong_Bakaer面部表情量表评估[1]:0级:无疼痛;1级:有点疼痛;2级:轻微疼痛;3级:明显疼痛;4级:较严重疼痛;5级:剧烈疼痛,但不一定哭泣。

1.2.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肌内注射是临床治疗重要手段之一。

如何做到无痛注射是摆在每位护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尽管肌内注射操作比较简单,但无痛操作却较难。

肌内注射给药造成患者局部组织一定程度的损伤可引起疼痛及潜在并发症发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有的甚至因为疼痛不愿接受治疗[2]。

故选择一种安全性大,而不良反应小的注射方法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3]。

并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因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根据解剖学研究,臀大肌覆于臀中肌及臀小肌之上,受臀下神经支配,其血管分布较少,其深部下方有人体最粗大的坐骨神经痛过,而坐骨神经后外侧又有腓总神经通过。

臀中肌及臀小肌受臀上神经支配,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也较薄。

所以采用臀中肌臀小肌内注射射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较臀大肌内注射射小[4]。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0~2级疼痛占92%,3~4级疼痛占8%;而对照组中0~2级疼痛占8%,3~5级占92%。

这表明观察组肌内注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笔者认为准确定位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是确保无痛注射的关键。

故对短期肌内注射的患者,选择臀中肌及臀小肌为注射部位,可以减轻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不安全隐患,再加上语言、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这样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顺利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申萍.用面部表情量表评估疼痛.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3):127.
[2]杨蔓,李斌,李阳.减轻肌内注射疼痛的探讨.海南医学,2010,21(8):147.
[3]张云峰,汪克林,林玉清.Z径路肌内注射法与常规肌内注射法局部不良反应的比较.现代医院,2010,10(3):94-95.
[4]周葵.臀部肌内注射部位选择和安全性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