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部肌肉注射法

合集下载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

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并发症处理

精选文本
5
核对
接到医嘱后,二人与电子医嘱核对,核对无误 后在治疗单左侧画蓝勾。
精选文本
6
评估
一、评估患者的病历:姓名、性别、年龄、病因、病情 (诊断、主诉、近期病情变化);近期生命体征情况; 各项化验有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是否正常。有无药物过 敏史、既往史。 二、到病房评估患者:
1、评估病房环境:光线充足,病房安静、舒适、整洁。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3、自我介绍,反核对患者。 4、向患者告知操作的目的、擦作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及同意。 5、检查被注射部位的皮肤情况。
位亦进行注射。
精选文本
11
第二部 分
并发症
处理
精选文本
12
目录
疼痛
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
针口渗液 针头堵塞
精选文本
13
疼痛
(一) 发生原因 肌内注射引起疼痛有多方面原因,如针刺入皮肤的疼痛,推药时药物刺激皮肤的疼 痛。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 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 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 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 (三)预防与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本组结果表明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可减轻疼痛,按压的 穴位为关元俞;太冲等穴位。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尔后常 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国外有资料指出注射时如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 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 (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 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 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 病人的疼痛。 4.轮换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针位置图

肌肉注射针位置图

介绍一点美国肌肉注射的部位的选择和定位的方法臀部肌肉解剖图三角肌:在上肢上部,刚好在肩的下面。

这个部位的定位,将您的手掌放到肩膀上,将拇指与其余四个指头分开呈一个倒立的V 字。

要确认上肢的中间在你的V 字的中心。

在这个V 字的中间进行肌肉注射。

这个部位有时用于成人,因为三角肌部位吸收迅速,但是注射剂量不能超过1 毫升。

股外侧肌:这个肌肉位于大腿部。

要定好这个位置,将大腿前面从上到下分为三等份。

注射部位应该在中间的三分之一。

因为这个区域没有主要的血管或者神经,这个部位通常建议给年龄7个月或者更小的婴儿使用。

而且对于婴儿,他们的臀部肌肉发育臀部的外上1/4 部:这块肌肉在髋部。

要确定这个位置,让病人仰卧,你要站在面对病人的髋部的位置,将你的手掌根部放到病人的臀部的股骨大转子上,使你的腕横纹与大腿相交叉,拇指指向腹股沟,其它手指指向病人头部。

你的无名指和小指应该感觉到那个部位的骨头。

将你的食指和中指分开呈V 字形,在这两个手指间进针注射。

这个部位适合年龄超过7 个月的儿童和成人臀大肌:这是臀后部的一块大的肌肉。

将这侧的整个臀部从中间和左右分成四个象限,注射部位在外上象限,几乎朝着髋部。

因为这些肌肉是通过行走发育的,除非这个孩子已经行走了至少一年的时间,否则这个部位不应该用于小于3 岁的小孩。

肌肉注射是医学上常用的给药方法,这里做一些常识介绍肌内注射法( 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或im)将小量无菌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即肌肉注射或肌内注射。

肌肉组织血管丰富,药物吸收比皮下块,且感觉神经末梢较少,痛觉较轻。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1)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

如一些油剂,混悬液等。

(2)不宜或不能口服、皮下注射,需一定时间内产生药效者。

如链霉素等。

(3)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

如安络血、VitB1 等。

2.禁忌症:(1)注射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破溃。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怎么找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怎么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怎么找
导语:我儿子前几天发烧一直不退,就去医院检查,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怎么找啊,医生让我们先打一针退热的肌肉针,等一会在打点滴,我们到处置室打针
我儿子前几天发烧一直不退,就去医院检查,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怎么找啊,医生让我们先打一针退热的肌肉针,等一会在打点滴,我们到处置室打针时,就看见有好多实习的小护士,正在围着一个上了些年岁的护士在学习打肌肉针,在找臀大肌注射定位法,我当时着急孩子也没有细听,回到家里回想起有些好奇就上网查找臀大肌注射定位法的内容,现在就和大家说说。

肌肉注射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

臀大肌肌肉注射定位法包括连线法和十字法。

①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②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是临床上常用的注射技术。

凡不宜口服的药物或患者不能口服时,可采用肌肉注射法给药。

肌肉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药液注射后能迅速吸收入血而发生疗效。

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大肌、臀中肌、三角肌及股外侧肌等。

臀大肌注射区的定位方法有两种:(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外划一水平横线,再通过格崎最高点向下作一垂线,两线十字交叉,将臀区分为四区。

臀部外上1/4区为臀肌注射最佳部位。

(2)连线法:将髂前上棘至骶尾连结处作一连线,将此线分为三等分,其外上1/3为注射。

肌肉注射方法几种

肌肉注射方法几种

肌肉注射方法几种
1. 直肌注射法:将针头直接插入肌肉组织深部,注射药液。

这种注射方法常用于注射大剂量和渗透性较差的药物,例如青霉素。

2. 斜肌注射法:将针头斜着插入肌肉组织,背部、臀部、大腿外侧等部位较为常见。

这种注射方法能够使药液分布更均匀,注射后不会形成疤痕组织。

3. 肌间注射法:将针头插入两块肌肉的交界处,注射药液。

这种注射方法常用于注射小剂量或药物插入速度较慢的药物。

4. 皮下注射法: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中,注射药液。

这种注射方法常用于注射小剂量、速效药物或预防性疫苗。

5. 表浅肌注射法:将针头插入肌肉表层,注射药液。

这种注射方法常用于局部治疗,例如皮下注射、面颊注射等。

详述臀大肌注射定位的两种方法

详述臀大肌注射定位的两种方法

详述臀大肌注射定位的两种方法?答:1、十字法:从臀裂定点向左或向右作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部位。

2、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的注意事项?答: 1、需要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刺伤神经和血管,无回血时,方可注射。

3、注射部位应当避开炎症、硬结、瘢痕等部位。

4、对经常注射的患者,应当更换注射部位。

5、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2、膀胱冲洗的目的及护理?答:目的:1、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血凝块形成;2、长期留置尿管者,通过冲洗、稀释尿液以达到防止感染和维持尿流通畅的目的。

3、冲洗过程应保持引流通畅,如出现引流液低速减慢神智停止时间时应及时处理;4、有膀胱痉挛者给予解痉止痛药物缓解症状。

护理要点:1、冲洗前先排尽尿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要点?色深浅调节冲洗速度;(1)指导病人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床头15º-30º,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原有症状是否加重,一旦发现急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应立即给予处理。

(3)高热者降温,以改善脑缺氧状况。

(4)保持呼吸道通畅,充足给氧。

意识障碍及排痰困难病人应配合医师尽早行气管切开术。

定时为病人翻身叩背,防止肺部并发症。

(5)限制液体摄入量。

补液量每24小时不超过2000ml,保持尿量每天不少于600ml,并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6)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便秘者给予轻泻剂或低压小量液体灌肠。

躁动者查明原因,及时予以保护,防止意外,不盲目使用镇静药或强制性约束。

(7)及时控制抽搐发作,以免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并防止病人发生坠床、窒息等意外。

(8)行脑室引流和颅内压监护者,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记录颅内压,保持引流或监护系统的密闭性,预防逆行感染。

臀部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臀部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臀部肌肉注射定位方法臀部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常用于给药或治疗目的。

正确的注射定位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臀部肌肉注射的定位方法,希望能对相关医护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在进行臀部肌肉注射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品、注射器、消毒酒精棉球等工具。

同时,需要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一般采用侧卧位,双腿屈曲,这样可以使臀部肌肉放松,有利于注射。

其次,确定注射部位。

通常情况下,臀部肌肉注射的部位位于上外象限,即臀部外上方。

具体的定位方法是,在臀部上外象限处找到髂脊上棘,然后在髂脊上棘与髂脊后上棘之间的凹陷处,这个位置就是臀部肌肉注射的部位。

在确定注射部位后,需要用消毒酒精棉球进行彻底的消毒,确保注射操作的无菌环境。

接下来,进行注射操作。

在确定了注射部位并完成消毒后,需要将药品抽取到注射器中,然后用一只手将患者的皮肤稍微提起,用另一只手握住注射器,将针头以30-45度的角度插入到皮下组织中,然后缓慢地将药物注入肌肉组织中。

注射完成后,需要缓慢地将针头拔出,并用消毒酒精棉球进行包扎,以防止感染。

最后,进行术后护理。

在完成臀部肌肉注射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疼痛等情况,必要时进行局部冷敷或其他处理。

同时,要嘱咐患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避免感染。

总之,臀部肌肉注射定位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正确的操作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在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相关医护人员有所帮助,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肌肉注射定位方法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它可以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中。

正确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对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正确地进行肌肉注射。

首先,我们来介绍臀部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臀部是最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之一,它有着较大的肌肉容量,可以容纳较多的药物。

在进行臀部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躺在一侧,将臀部肌肉放松。

注射部位位于臀大肌的上外侧,这个位置距离骨盆上缘大约5cm处。

在注射时,医护人员应该用手指摸索注射部位,确保准确的定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其次,我们来介绍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部的一个肌肉,也是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

在进行股四头肌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坐在椅子上,放松大腿肌肉。

注射部位位于大腿前部,距离髂前上棘大约10-15cm处。

医护人员应该在注射前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最后,我们来介绍三角肌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三角肌是肩部的一个肌肉,它也是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

在进行三角肌肌肉注射时,患者应该坐在椅子上,放松肩部肌肉。

注射部位位于肩部外侧,距离肩峰大约3-5cm处。

医护人员应该在注射前用消毒棉球擦拭注射部位,然后将针头插入肌肉深部,缓慢注射药物。

总之,正确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对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肌肉注射时,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确保准确的定位和安全的注射操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肌肉注射定位方法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提高注射技术水平,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肌内注射法-臀大肌

肌内注射法-臀大肌
2. 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 臀大肌 注射,应选用 臀中肌 或 臀小肌 注射。
2018
非常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watching
2018
肌内注射法
复习与思考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临床案例分析
臀部肌肉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46例护理分析 46例臀部肌肉注射致坐骨神经损伤患儿 均系在乡村卫生所肌注后发生 一般资料:年龄6个月-12岁,平均6.2岁
注射部位剧痛40例 下肢屈曲不能站立36例
首发症状
跛行29例
教学目标
1 掌握肌内注射法的目的及部位
3 肌内注射法的部位-臀大肌
连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1/3处为 注射部位
3 肌内注射法的部位-臀大肌
髂前上棘
3 肌内注射法的部位-臀大肌
连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1/3处为 注射部位
4 肌内注射法的操作过程
注射前
A
注射
B
注射后
C
抽吸药液、核对解释
选择部位 消毒皮肤 再次核对 排尽空气 进针穿刺 检查回血 推注药液 拔针按压
3 肌内注射法的部位-臀大肌
3 肌内注射法的部位-臀大肌
注射部位
(1)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引一水平线, 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 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 内角(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 为注射部位。
股骨大转子
坐骨神经
3 肌内注射法的部位-臀大肌
连线法 注射部位 取髂3 肌内注射法的部位
注射部位 一般选择肌肉丰厚且距大血管、 大神经较远处
臀大肌(最常用) 臀中肌、臀小肌 股外侧肌 上臂三角肌
3 肌内注射法的部位-臀大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遇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应注意配伍禁忌。注射青霉素药液时应新鲜配制,以减少过敏,稠厚油类药物,需加温待融化后再吸取。
3、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焊接处折断;万一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取出。如全部迈入肌内,即请外科医师行手术取出。
4、需长期肌注患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并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若注射后,引起疼痛或硬结,可用热水袋、湿热敷、理疗等治疗。
3、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侧卧、俯卧、坐位),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
4、按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待干。
5、排尽空气,右手以握笔式持注射器,以中指固定针栓,左手绷紧皮肤,将针头垂直快速刺入肌内。一般刺入针梗2/3,按患者胖瘦适当掌握。
6、放松左手,回抽活塞,如无回血,即可缓缓推药。如有回血,可拔出少许再行抽试,至无回血,再行推药。
7、推药时必须固定牢针栓,速度要慢,同时注意患者表情及反应,如系油性药液,更应持牢针栓,以防用力过大,针栓与针筒脱开,药液外溢。如系悬浊药液,须摇匀药液,持牢针栓,快速推入,以免药液沉淀,造成堵塞或药液外溢。
8、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按压片刻。
注意点:1、臀部注射部位要选择适当,应选无炎症、硬结或压痛处。偏内侧易伤及神经、血管;偏外侧易刺至髂骨或断针,均须妥为防止。
二支队卫生员集训教案
课程名称:臀部肌肉注射法第4次课、
授课人
张晓枫教学ຫໍສະໝຸດ 数2授课题目臀部肌肉注射法
教学对象
中队卫生员
授课地点
学习室
教学方式
多媒体
用品:无菌2-5mL注射器及6-7号针头。
方法:1、准备、取药液
2、注射部位以臀大肌最为常用,也可选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等处。臀大肌注射区划分法为:(1)十字法:自臀裂的顶点向左右侧划一水平线,在其中髂嵴最高点划一垂直平分线,外上方1/4处为注射区。(2)连线法:将髂前上棘与尾骶处连线分为3等份,外上1/3为注射区。
5、婴幼儿臀部肌肉发育不良,可以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