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清泉学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_第四单元第16课 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1)

第16课抗日战争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军民的抗争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探索课堂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新的三、教学方法:设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全民族抗战1.卢沟桥事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历史纵横”栏目中列举了四件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提问学生:这四件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从七七卢沟桥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

面时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严重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抗日战争不是哪一党哪一派或哪一个战场的抗战。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战。

教师在讲述时可利用教材中“学思之窗”栏目,列举了从1935年“八一宣言”发表,到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过程的史实,然后提出问题: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让学生思考一下,它与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国的过程有什么必然联系?2.全面抗战路线面对日本的侵略,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引导学生思考洛川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然后指出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人后方,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3.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抗日战争开始后存在着两个战场。

一个是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一个是敌后战场,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主。

这两个战场都是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这时期正面战场的特点是努力抗战与节节败退交织并存,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著名的五大会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模拟法庭审判的情形,知道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了解侵华日军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并能正确表述国共双方在抗战中的各自作用。

2、通过模拟法庭辩论的形式,明白论从史出。

在情境中,体会民族团结、民族觉醒、民族力量等,激发民族意识。

3、通过对战争的反思,用心体会和平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更进一步上升到对生命的尊重。

2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和影视作品欣赏,对抗战历史已有初步了解。

心理特征:高中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但容易偏激。

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全民族抗战的史实——特点——意义与价值【教学难点】认识全民族抗日的价值,以史为鉴,如何让民族意识为民族复兴服务4教学过程4.1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整个单元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学了本课,对民族团结、反对侵略,追求民主、反对暴行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方面,抗日战争是百年来整个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既是改变百年败局的大事,又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步伐;另一方面,抗日战争也是中国站在世界政治舞台、树立国际形象的转折点,所以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建议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上所进行的一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民族自卫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保卫战。

《抗日战争》这节里,从三方面描述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艰苦历程。

第一目“全民族抗战”阐述了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的过程,以及由此引起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然后进一步阐明了国共两党领导的两个抗日战场的情况;第二目“日军的滔天罪行”则通过三个事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方式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论从史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生:《义勇军进行曲》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

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1)抗日战争的背景及重要战役;
(2)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4)个人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感悟。
2.针对课堂练习中设计的题目,请同学们进行自我检测,对未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在家长监督下完成一套类似的练习题,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指定阅读:阅读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如历史书籍、纪录片等,提高对抗日战争的了解,拓宽知识面。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抗日战争为鉴,追求和平、进步、公正的社会。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战争背景、具体战役及历史意义方面仍有不足。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存在以下特点:
1.兴趣较浓:抗日战争作为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此话题普遍感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胜利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歧,以及国内外各种因素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尤其是对民族觉醒、民主运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历史图片、纪录片等,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完成抗日战争相关任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历史思维品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强国之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

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手段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电教手段应用,电影资料剪辑,声音的剪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请同学们立正,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聆听国歌和观看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片段(播放视频,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主题一:狼子野心,侵我中华师:近代以来,中国屡受侵略,然而在这些侵略当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突出,那么,日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步步侵略中国的呢?我们从一组图来回顾一下。

(展示图片)(一)日本侵华步骤主题二:万众一心,保家卫国问题探究:全民族抗战时如何实现的?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和课本相关内容来完成下列填空。

(展示题目)(一)全民族抗战形成的条件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4、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2)侵华日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3)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战方针,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和日军的滔天罪行1.历史背景(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①1937年,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①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结果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失陷。

4.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日军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反人类的暴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害中国人在30万以上。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在河北省丰润县制造了潘家峪惨案。

(3)研究细菌战: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

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

[学思之窗] (见教材P76)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提示:(1)历史原因: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考点要求】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了解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

【学习过程】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及其罪行(1931—1945年)1、结合课本P74第一、二段,了解:20世纪三十年日军为扩大侵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卢沟桥)事变。

(1)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

2、阅读课本P75(1)(2)(3)…………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2、作用:三、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四、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8.15日本无条件投降)1、历史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大大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4)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胜利原因【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

结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1)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2)结合谜底,全面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自己探究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全民族的抗战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在学习今天的内容前,我们先通过3幅历史图片复习一下上节的内容。

图片1: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图片2: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图片3:《辛丑条约》签字仪式这3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生)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三次战争都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和列强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中国近代史是屡遭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抗争的历史。

然而,由于清王朝的腐朽、中国的落后,以及种种内外因素,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正义战争都没能取得胜利。

以上3幅历史图片正是这段屈辱史的历史见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Array用。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
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
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
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
因。

三、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
力争做到论从史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
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教学活动
进一步开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师:升国旗唱的国歌原名叫什么?
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段国歌吧!(文娱委员领唱,学生齐唱国歌)
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机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反映。

这首歌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华北事变或日本侵华;抗日救国或救亡图存。

师: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请大家翻开课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著名战争──抗日战争。

【讲授新课】
一、全民族抗战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该问主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艰辛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提示)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摆脱困境的对策;
②自明治维新以来,侵略中国是日本既定的国策;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④日本法西斯专政逐步建立;
⑤西方主要国家推行绥靖政策;
⑥中国国力较弱;
⑦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⑧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活动,国民政府对日本推行妥协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1、卢沟桥事变
(问题探究2)(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 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国民党和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样的决定?两党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根据“纲要信号”理论用多媒体展示)(提示)
(1)外敌当前,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战场。

(2)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积极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组织四次会战。

(4)两个战场客观上形成了相互支持局面。

2.国共第二次合作
方式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是什么?第二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合作
方式是什么?主要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提示)(1)第一次合作
时间: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决定与共产党合作,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

方式:主要采用党内合作方式,即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目的:打到列强除军阀,完成中国统一,成为两党的共同的奋斗目标。

结果: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卖以及中共的右倾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2)第二次合作
时间;1937年国共合作。

方式:主要采用党外合作方式。

目的: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结果:在两党的努力下,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阶段的斗争,
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3.抗日战争初期的状况
日军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先后夺占中国华北、华
中、华南和华东等大片领土。

面对强敌,中国广大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
侵略者,并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结果,仅仅一个上海,日军就打了三个多月,还涌现出姚子青、谢晋元等抗战英
雄,使日军陷入中国抗战的泥潭中,大量消耗日本的实力。

在中国军民顽强的抗
击下,日军恼羞成怒,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他们
已经不是一支军队,而是一群野兽!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电影:《南京南京》《屠城血证》《黑太阳731》)
阅读P76学思之窗,回答问题
生:日本武士道精神轻生重死,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怎么会珍爱别人
的生命;日军企图灭亡中国,用屠杀摧毁中国人的抵抗意志。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日军侵华这段历史和欠下的累累血债?(问题探究4)
学生议论、回答(略)
师:对,我们一定要不忘国耻、努力振兴中华和维护和平!日军侵华给中华民族Array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无法医治的创伤。

抗战胜利后,香港某酒店曾经在酒店门口竖了一个牌子,上写:日本人与狗不得
内进!后来在日本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下才取下了牌子,但规定入住酒店的日本人
最低消费8亿港元。

请大家思考,这是不是一种爱国主义?
生:(议论、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而端正学生盲目的民族仇视情结。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问题探究5)(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百团大战的目的、时间、指挥者、作用
分别是什么?
师:抗日战争打得非常艰苦,抗日低潮的时候,有些人甚至动摇了:我们能打赢
日军吗?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中共党中央决定在华
北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歼灭战。

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展开
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这次大战的作用是什么?
生:百团大战狠狠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提示)
目的: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精神,争取抗日形势的好转。

时间:1940年下半年
指挥者:彭德怀
作用:百团大战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
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中国军队远征
师:除了境内作战外,中国军队还积极开辟国外战场。

1942年和1945年在英美
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其目的是什么?
生: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的畅通,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打败日本
侵略者
3.抗日战争的胜利
师: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9月3日,国民政府决定全国放假一天,庆祝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Array一天,全国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各地到处张灯结彩。

下面我们也来猜谜语,
猜三个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名字。

动手挖掘辟水源——屈原
郎君醒后方举步——苏武
洪水已退江水清——共工
生:(议论、回答略)
(问题探究6)(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会取得彻底胜利?
上面谜底中的三个人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有什么关系?中国抗日战争
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1)胜利原因
屈原(屈服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原子弹)
苏武(苏联出兵山东,威胁日军)
共工(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奋力抗战的功劳)
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

(2)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它大大增强了
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五、板书设计:
一、全民族抗战
1、卢沟桥事变
2.国共第二次合作
3.抗日战争初期的状况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2、潘家峪惨案
3、七三一部队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
2.中国军队远征
3.抗日战争的胜利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