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启示

合集下载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

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浅谈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对现代城市的影响摘要:埃比尼泽·霍华德是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从城市运动到卫星城建设,到战后新城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城市主义”无不受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在现代城市规划时被赋予更多内容,结合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各种城市概念,并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因素,理论内容更加全面。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影响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一、产生背景1、时代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城市物质资源的不断积累,西方进入了城市化的轨道,大量人口涌向城市。

但当时的城市建设是有限的,于是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化问题,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矛盾不断尖锐。

此时一些理论家开始探讨,探讨的观点分为几个方面:是放弃老城重建新城还是对老城加以规划和改造;新城的建造应如何进行,旧城的改造又如何进行,是横向对城市加以建设还是纵向对城市加以建设。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针对资本主义城市的城乡对立而提出众多改革方案。

如:托马斯在16世纪提出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在1602年著作的《太阳城》,傅立叶以名为“法朗吉”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的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等;罗伯特·欧文在19世纪初提出建立“新协合村”。

2、人物背景埃比尼泽·霍华德(1850~1928),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1850年生于伦敦,1928年卒于韦林。

霍华德当过职员、速记员、记者,曾在美国经营农场。

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

浅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浅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作者简介 : 王
英 ( 92 , , 东潍 坊 人 , 坊 学 院建 筑 工程 学 院教 师 。 1 8 一)女 山 潍
正是 在这 样 的社 会 时代 背景 下 , 华 德 的《 霍 明
日的 田园城 市》 运 而生 。 应 二、 田园城市 理论 的思想 来 源
收 稿 日期 :00 1 — 9 2 1 — 1 2
认 为城 市与 乡村 具有 不 同 的吸 引力 ,同时也都 具
有不 可 避免 的缺 点 ,他 由此 提 出 了 田园城 市理 论 的基 础— — 三磁 铁 理论 :将 城市 和 乡村 的各 自特
针 对 当时 大城 市 的种种 弊端 ,尤 其 是像 伦敦 这样 的大城 市所 面对 的拥 挤 、 生等 方 面的 问题 , 卫 霍华 德认 为 , 解决 问题 的关键 是疏 散 大城 市人 口 , 保持 城 市 的合理 规模 。
霍 华德 将一 切 问题 的根 源归 纳为 “ 引力 ” 。他
规划 领域 中的一 部经 典 著作 。今 天 ,当我们 重温 和研 读 这 部理 论 著 作 , 可 发 现 其 间 闪 烁着 真 理 仍 的光 辉 , 于 今 天 的城 市 建 设 有 很 大 的启 发 和指 对
导意 义 。

大 自然 去 , 反对 阶 级 分化 , 对城 市 环 境 恶 化 , 反 还 预 测 在 20 0 0年 波 士 顿 将 出现 共 产 主 义社 区 。本 杰 明 ・ 德 ・ 查逊 撰 写 的 《 康 的城 市 》 沃 理 健
詹姆斯 ・ 尔克 ・ 西 贝金 汉 姆 Jme Sl u kn — a s i B c ig k
种思 考 。10 再版 时改 名 为《 日的 田园城 市 》 92年 明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摘要:介绍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田园城市理与花园城市的根本区别、无贫民窟无烟尘城市群以及该城市的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联系,分析了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原则及其与田园城市理论的关系。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城乡一体化1田园城市理论的概念及要点1.1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者托人为社区代管[1]。

从广义上讲,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并不单纯是一种形式上的或是图面上的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对社会的改革,即对构成社会并对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风貌、城市有机体的总体规划。

不仅包括了城市的总体布局与周围城市的关系,同时很大一部分是针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有机体方面的规划及安排。

从而解决不断畸形发展的大城市带来的种种问题,阻止大城市无节制地发展。

该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甚至超越了很多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规划界将其称之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1.1.1 田园城市的理论模型霍华德的城市规划理论模型(即落实在图纸上的城市模型)为:田园城市建在6000英亩的土地中,其中心城市面积1 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

城市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的,从中心到边缘为1240千码[1](图1.1)。

具体到城市的分区来说,整个田园城市分为6个相等的分区,是由6条美丽壮观的林荫大道来划分的。

每条林荫大道的宽度是120英尺,从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化成6个相等的分区,中心是一块5.50英亩的圆形空间,布置成一个灌溉良好的美丽的花园;花园的四周环绕着用地宽敞的大型公共建筑——市政厅、音乐演讲大厅、剧院、图书馆、展览馆、画廊和医院。

其余的空间是由一个被称之为水晶宫的大型玻璃连廊包围起来的中央公园,面积为145英亩。

水晶走廊内的中央公园的游憩用地十分宽阔,可供全体居民方便使用。

环绕中央公园的水晶宫即使在天气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也能吸引居民前来。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

《明日的田园城市》读后感(2010-07-12 23:42:02)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的《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出版于1898年。

在过去的110余年里,这本书对世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最近,我阅读了这部城市规划理论的经典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

在阅读的过程中,深深感到二百多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普遍出现的城市问题第一次赤裸裸地摆到人类的面前,人们不禁要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如何破解这些城市问题以持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该如何选择未来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向?生活在那个年代的经济和社会学家、政客和商人、地产主和承租人以及关心城市乡村发展的人民一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大胆地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

当然,任何理论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局限性。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也不例外,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中也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此,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说,需要我们辩证地分析和对待。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阶段,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对近阶段平稳地推动我国城乡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霍华德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Walt Whiteman,1819-1892)和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等人的著作与思想。

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启示

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启示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nlf nu A .Si2 0 ,4 1 )45 4 6 J ra o A h i e.06 3 (8 :79— 校对
陈娟
田园城 市理 论 对 我 国城 乡土 地 利 用 问题 的 启 示
_

t n rm h h oyo wad’ ad n ct a s us d i sf o o teter fHo r Sg re i w sdi se ,whc o l eov h s rben y c ih cud rsle tee 0o lls

Ke rs Gad n ct Ura —ua a d Ue; b n sae ywo d r e i y; b n rrlln S Ura c l
21 田园城 市理论 的提 出 1世 纪 末 , 国社 会活 动 家 E . 9 英 ・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 明日, 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中
提 出了 田园城市 的概念 , 出在工业 化 条件 下实现 城 乡结合 提 的发展道 路 。霍 华德 的“ 田园 城 市 理论 ” 在产 业 革 命 以后 是 人 口大量 流入 城 市 , 使城 市 环境 恶化 , 引起 一 系列 问题 的背 景下 , 农村人 口大量流 出。为 了同 时解决 这 两个 问题霍 华德
改革 开 放 以来 , 国城 乡发 展差 距 急剧扩 大 , 是 现 我 一边
成 土地 浪 费 , 征用 的土地 真 正启 动开 发 的少 , 多 土地 被 被 许 长期 闲置荒废 。各级政 府不顾 土地 资源 的保 护 , 目引进 资 盲
代化的大城市 , 另一边却是贫困、 落后 、 分散的广大乡村。原 有城市缺乏对农村人口的吸收能力, 而新城市又缺乏发展壮

当代语境下的田园城市

当代语境下的田园城市

内容摘要:“田园城市”是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提出的有关现代城市发展组织的理论,被公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源于对当时工业革命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它的内容具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并且对于当代城市建设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的作用。

关键字:田园城市,物我之境,现代城市规划1.物/我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进程加速的同时,城市化也在悄然开始。

快速城市化并没有划清城市与乡村的界限,城乡混杂的状况是中国很多城市郊区的现实写照。

在今天,诸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问题仍是比比皆是。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进程中,规划师们更应该立足于城市,思考田园与城市、人与自然、社会与发展等诸多问题。

田园、城市和建筑这三个人类社会截然不同的范畴仍是现代城市未来发展问题的出发点,而“田园城市”理论作为一种解决城市矛盾的尝试,在当时就获得了一定的肯定。

对于它的内容,需要有清晰的认识,才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曾断言,21世纪对全人类最具影响的两件大事:一是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以城市化速度吸引全球目光的同时,也成为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巨大推手。

庞大的人口数量决定了中国城市化过程的特殊性。

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和严重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也决定了中国必须探索自己的城市化道路。

中国古代,人们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

《庄子齐物论》中有描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物、我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干扰的存在物,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

而20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推进深刻改变了传统的“物”、“我”关系。

城市化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和标志性建筑的鳞次栉比,这些都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物”、“我”关系的改变也引发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建立起来的城市并不属于市民,污染、高楼、车流、人群成了市民的对立面,给人带来强烈的生存压迫感。

田园城市理论及案例义

田园城市理论及案例义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
公平和包容性发展,减少
城市社会的阶层矛盾和冲突。
城市环境保护
生态保护与修复
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加强绿化 建设和水域治理,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和环 境容量。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推广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理念和技术,减少能源 消耗和资源浪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可持续发展
田园城市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倡在满 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促 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指导作用
提供规划思路
田园城市理论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法,帮助规划者更好地理解和解
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田园城市理论强调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和高效性,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
中国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
总结词
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实践
详细描述
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中国田园城市理论实践的代表。该规划通过优化城乡空间 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日本北九州生态城规划
总结词
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北九州生态城规划是日本在田园城市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案例。该规划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特点
田园城市强调绿色生态、宜居环境、 人文关怀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城市与 乡村的融合,旨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 展。
理论起源与发展
起源
田园城市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英国,由埃比尼泽·霍华德提出,旨在解决当时英国严重的城市问题和社会矛 盾。

有关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读“田园城市”有感

有关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探讨——读“田园城市”有感
— —
读“ 田园城 市" 有感
张栋 国
( 岛市对 口支援 北川灾后 恢复重建工作领 导小组驻 北川工作指挥部 . 青 四川 绵阳 6 10 ) 20 0 摘 要: 文章主要讨论 了读“ 田园城 市” 后的几个问题 , 首先是在规划 中要 统筹城 乡发展 ; 其次是要让农 田融入城 市, 农地 重视 的作用; 次是 实施城 市管理 , 再 创新城 市收入和运营机制 ; 最后讨论 了田园城 市理论的局限性和对未来城 市发展的影响。
2 1年 第3 0 期) ( 0 18 期 总第 3
| 围高新技术企业 f I
Chia Hj |e h En e o ie n — e lr r s T s
N o . 201 3. 0
( muaie NO.3 ) Cu lt t vy 1 8
有关城市发展 的几个 问题探讨
到一种 比城市 更大的吸引力 , 以更为健康和 自 的方式 重新 分 然 配人 口( o ad 16 H w r,9 5 o霍华德的= 正是展永了一条实现这种 I 5
革命 性的城 一乡一体之路 的第 一步 ,这种联 姻便是 m同城市
( ad n i ) G re t 。 C y
4 .保 特殊的农业生态系统: 5 .保 农 剐产品供应链 上的关键点 。 6 .与城郊绿化隔离带结合起来 。 农 田渗入城市 , 城市溶解 于广大的农用 地 I . 映 了人们 I反 1 对 自然的 回归 , 反映了城 乡一 体化的战略:城市决策者需要从 牛态战略高 度出发 , 通过开 发“ 都市里 的乡村 ”推广社 区农业 、
验 的经验 和营养 , 出“ 提 田同城 市” 理论 , _ l9 年 以“ 并 丁 88 明天 :
过社区居 民进行维护 , 大大降低 了运行成 本 , 可使拆迁 的费用 降到最低点 : 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规划和管理 I加强对农 田的 f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启示黄琳,张祚(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城乡土地利用矛盾突出。

作为一种城乡结构的设想,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影响。

该文尝试从中获取一些改变我国城乡土地利用问题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田园城市;城乡土地利用;城市规模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06)18-4759-02En ligh te nm e n t o f th e Th e o ry o f G a rde n C ity to U rb an-R u ra l La n d U s e in Ch in aHUANG L in e t a l(G radu a te S ch oo l,C h i n a U n ive rs ity o f G e oscien ce s,W u h an,H ube i430074)A b s tra c t N ow aday s,th e acce lera tiono f u rban iza tioni n C h i n a re su lts in a se ries o f prob lem s th a t m ak e th e con trad iction o f u rban-ru ra l lan d u se rem a rk-able.A s a p ropos ition abou t u rban-ru ra l stru ctu re,th e th eo ry o f H ow ard’s ga rden city h a s i m po rtan t in flu en ce so fa r.Inth is pape r som e e ffective in spira-tion s fromth e th eo ry o f H ow a rd’s ga rden city w as d iscu ssed,w h ich cou ld reso lve th ese prob lem s.K e y w o rd s G arden city;U rban-ru ra l lan d u se;U rban sca le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差距急剧扩大,一边是现代化的大城市,另一边却是贫困、落后、分散的广大乡村。

原有城市缺乏对农村人口的吸收能力,而新城市又缺乏发展壮大的动力,加之政府“城市偏向”与城市居民的“乡村歧视”,城乡间的二元结构十分突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乡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土地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关键问题。

研究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该理论从全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城乡结构形态,为解决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了新构想。

因此,笔者尝试从田园城市理论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1我国现存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我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明显落后,有早期西欧国家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影子,如交通堵塞、人地矛盾突出、地价非正常上涨等,致使城市毫无节制的膨胀,“摊大饼”现象突出。

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是拥有831万人口,占地8467km2的特大城市。

2005年,武汉市中心城区住宅土地均价达每公顷4500万元以上,部分地块单价突破15000万元/hm2。

城区地价的持续上涨以及城市发展的用地需要之间的矛盾致使城市不断向外围发展。

2006年,武汉市开始启动武汉新区建设,占地368km2。

根据武汉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除了基本农田被保留下来,其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作为城市的建设用地。

与之相矛盾的是,武汉的人均耕地面积仅0.03~0.04 hm2,低于国际粮食署认为的人均0.05hm2的警戒线。

城市外围扩张引起的耕地面积减少是一个相当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大量耕地被征用,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土地产权不清,失地农民增多,农民利益受损。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但是,由于土地征用制度在征用标准的规定上尚有很大漏洞,给征用权的行使人提供了从中获利的机会。

同时,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将农民置之度外,单纯从短期来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忽略了农民对土地所拥有的土地发展权。

其次,土地利用结构比例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造作者简介黄琳(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06-07-18成土地浪费,被征用的土地真正启动开发的少,许多土地被长期闲置荒废。

各级政府不顾土地资源的保护,盲目引进资金,以土地换政绩,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从1996~2005年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全国耕地减少了667万hm2,在此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粗放利用,甚至浪费。

再次,城市扩张与规划的滞后性,导致“城中村”现象突出。

由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在编制时,没有考虑到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以及相应政策的不到位,导致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中的农村即“城中村”出现。

2田园城市理论2.1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提出在工业化条件下实现城乡结合的发展道路。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是在产业革命以后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使城市环境恶化,引起一系列问题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大量流出。

为了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霍华德提出了城市和农村融合的理论,综合城市和农村两方面的优势设施,形成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概念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理论从城乡协调的角度把城市与外围乡村当作一个整体来分析,并对资金来源、土地分配、城市财政收支和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人口密度、城市绿化带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2.2 田园城市理论的构想圆形的“田园城市”占地400 hm2,可容纳三万左右的人口,城市的圆心是占地20hm2的中央公园,环公园是市政府、歌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公共设施,之外是60hm2左右的环状公园,外圈是商业区,再外圈是住宅区,住宅区外环128m宽的林荫大道,并附设学校和儿童游乐设施等,大道之外又是花园住宅区,这些严格界定的区域就似同心圆状层层相环,构成了基本的“田园城市”(图1)。

在田园城市之外还有2000hm2的环状农业绿地,这些绿地为不可占用的永久性绿地,作为与相邻“田园城市”的间隔地带,并且以此限定“田园城市”的无限制发展。

从中央公园的圆心处有6条干道均匀呈放射状向外扩散,以作为城市中心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 l o f A n h u i A g r i.S ci.2006,34(18):4759-4760责任编辑陈娟责任校对陈娟与城外绿地相联系的快速交通体系。

田园城市强调永远要在大城市周围保留一定的永久性绿地,占地约2000hm 2,供农业生产用,限制城市发展。

然而城市是不断发展的,当其发展到规定人口时,便可在它不远的地方,另建一个城市。

这一思想孕育了英国的现代卫星城镇的规划理论。

图中,1为图书馆;2为医院;3为博物馆;4为市政厅;5为音乐厅;6为剧院;7为水昌宫;8为学校运动场。

图1 霍华德“田园城市”方案2.3 田园城市的土地利用特征 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实质上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1)田园城市规模。

田园城市在规模上应满足各种社会生活要求,但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度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现有大城市所产生的各类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2)田园城市环境。

城市四周为永久性的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农地的肥料被再利用,城市居民可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

农产品有最近的供应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城市周边进行农村规划,设置乡村作为防止城市扩大的要素,同时,乡村也要保持粮食生产以外的其他机能,例如休闲和适合人居的机能。

(3)田园城市土地管理形式。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提出城市土地应统一收归一个城市代表机构进行经营管理,强调消灭土地投机,并将土地的收益合理应用于城市的发展。

3 启示3.1 “城镇一乡村磁力”概念 城市是经济、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象征。

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完善的公共设施和便利的生活环境,有着吸引人口的“磁性”。

如果把该磁性进行有意识的移植和控制,城市就不会盲目膨胀,同时也解决了如劳动力过剩、人地矛盾、环境恶劣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而乡村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因此霍华德认为每个田园城市都应具有所谓的“城镇—乡村磁力”概念,即兼有城镇的社会机遇和乡村的自然环境。

这一概念是解决城市—乡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助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模型。

3.2 划定基本农田,控制城市规模 田园城市理论强调要在大城市周围保留一定的永久性绿地,供农业生产用,并限制其发展。

依照该构想,可以在各城市间划定一定面积的成片的基本农田,利用国家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确保将来各城市间的绿地不再被侵吞。

以基本农田作为绿色开敞的隔离空间控制城市规模,在保证耕地的同时,也为城市外围空间创造美好的田园风光。

3.3 区域平衡发展 霍华德主张城市不能无限蔓延,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应该在城市以外建立新城来容纳人口和产业的增长,即发展周边的中小城市,形成城市圈,实际上就是寻求一种区域平衡发展。

这种区域空间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制止大都市的无限蔓延,有计划地把人口和产业同时疏解到新城,从而使大都市区域内的每个城市都达到霍华德所提倡的“城镇-乡村磁力”的理想状态。

最近几年,我国已逐步意识到区域规划的重要性。

如正在编制的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大武汉“8+1”城市圈。

这与我国“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相一致。

不过,如此大范围的区域发展规划的可控性和操作性存在相当的难度。

3.4 制定合理的规划和完善的土地制度 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完善的土地制度,不仅有利于科学地预测地价的变化规律,而且可以通过综合分析地产增值与用地规划控制的关系,在规划中有目的地调整影响地价的基本因素,使城市用地向最有效利用方向发展,以获取最佳土地使用效益。

同时还可以避免土地闲置和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以及“城中村”等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