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整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6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小组:浅碟子1只、半碟清水、记号笔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热水。
【教学过程】一、水到哪里去了1、师:下雨之后我们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积水。
天晴了,这些积水就会很快干掉的,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学生推测师:这些水去哪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学生思考后汇报)师: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3、学生实验观察师:有什么发现吗?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指导学生看书P54看漫画和文字。
4、师:现在你能解释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样干掉的吗?试试用图画的方式把你的解释展示出来。
(学生画后投影交流。
)二、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吗?师:对于其中的两个:水在什么条件下会蒸发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吗?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师: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其中的一个,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组讨论一下(可适当参考P55)。
学生讨论后汇报(师: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而水蒸气是水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体的形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教案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案一:认识水的性质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的形态:提供冰块、液态水和水蒸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
b) 水的状态变化:提供锅炉或水壶,加热水使其沸腾,让学生观察水从液态到气态的状态变化。
c) 描述水的性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性质,例如透明、无色、可溶解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感受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水的特点。
教案二:水的循环过程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活动设计:a) 观察水循环模型:使用一个鱼缸或透明容器,加入水和一片湿润的海绵,放在阳光下,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雨的过程。
b) 模拟水循环:分配学生角色,如水分子、太阳、云、山、河流等,并让他们按照水的循环过程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c) 讨论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讨论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等。
3.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并认识到水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教案三:保护水资源1.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稀缺性,学会珍惜和节约水资源。
2. 活动设计:a) 对比用水量:让学生调查比较自己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用水量,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b) 节约用水:组织学生制定节约用水的计划,并在学校宣传栏上展示,号召全校师生一起行动。
c) 制作水资源宣传册: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册,介绍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向家长和社区传递节约用水的理念。
水和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水的性质和水蒸气的形成及其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2. 水蒸气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水蒸气与水的关系;2. 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2. 实验物品:水、冰块、盐;3. 教学课件:教学PPT、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水和水蒸气的日常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水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流动等。
3. 学习水蒸气的形成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蒸气是由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
4. 进一步探究: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联系,及相关知识。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解答,让学生对水和水蒸气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归纳总结水和水蒸气的关系;2. 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扩大对水和水蒸气的了解;3. 准备下节课课堂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亲身实验中感受到了水和水蒸气间的联系,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c2b50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a.png)
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第一篇:水和水蒸气小学科学教案[最终版]各位评委各位专家,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水和水蒸气》。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一个实验:往浅碟子里放入水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碟子里的水量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引出水蒸发成水蒸气的概念。
第二部分先是分析水在什么情况下会蒸发得更快些。
然后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蜡烛加热汤勺中的水来进行实验。
第三部分是讲水蒸气又会重新凝结成水,并通过实验“把冷烧杯倒扣在热水上”进行证明。
最后根据这个知识点来解决上一节课的遗留问题: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形成的原因。
根据教材内容和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环节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环节二:实验探究,加快蒸发,环节三:静态观察,发现凝结,环节四:深入思考,解析白汽;环节五:课外延伸,回归生活。
下面我进行具体的展开介绍。
一、动态观察,引出“蒸发”为什么说是“动态观察”呢?因为在上这一堂课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观察一块湿手帕上的水的变化,分时间段进行记录:5分钟、30分钟、2小时、第2天早上,让每位学生亲身体验一次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观察学生收获一定很多,所以一上课,我首先请学生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许多学生说手帕慢慢变干了。
然后我接着提问那么手帕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呢?我请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有些学生说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时我顺势引出蒸发的概念: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蒸发。
学生对于水蒸气肯定很好奇,这时候我再请学生把这块手帕重新打湿,观察一下湿手帕上的水蒸气,可以用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
可是为什么啥都没有观察到呢?这个时候我再请学生比较一下水和水蒸气,这样就可以直接地把水蒸气的特点总结出来了: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
这个环节是我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添加的,通过这个环节可以使学生明确水和水蒸气的区别,深入的了解水蒸气。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及反思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水和水蒸气》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为水的过程叫凝固。
2、加热能加速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1、察看浅盘子中的水的变化,同时联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议论水的蒸发。
2、察看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状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察看把一个玻璃杯扣在一个装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感情、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仔细的察看能获取更多的发现。
2、感觉、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二、教课要点研究液态随和态的水之间能够互相转变和加速水蒸发的方法。
三、教课难点依据生活中的现象研究水的液态随和态之间的互相转变,对“白汽”的研究认识。
四、教课准备烧杯、蜡烛、火柴、勺子、滴管、毛巾、热水、冷水。
五、教课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湿毛巾在黑板上写一个“水”字2.回首:请学生说一说水的特色。
(一是对水的知识进行复习,二是在这个过程中写的“水”字会部分蒸发,为接下来的察看剖析做准备)3.请同学们认真的察看“水” ,有什么发现吗?4.报告(预设:变干了,部分消逝了,蒸发了;追问:水蒸发了,变为了什么?——水蒸气)5.揭题:水和水蒸气(板书)(师:今日,我们就一同来研究水和水蒸气,看看它们有如何的联系。
)(二)水到哪里去了1.课件展现课前的实验:装水的塑料杯放在窗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察看和记录,问:你发现了什么?(水变少了)请学生说一说:水去哪里了?2.学生报告(预设:水变为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3.追问:你能看到水蒸气吗?(生:不可以)水蒸气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描绘一下吗?4.学生报告(看不见、摸不着、是气体)5.师小结: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我们没法看见它。
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教案)小学科学教案:水和水蒸气【引言】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我们每天都与它有着密切的接触。
本教案将以小学科学10水和水蒸气为主题,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和水蒸气的特性、循环和应用。
【学习目标】1. 了解水和水蒸气的特性,理解其分子结构。
2.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并能够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3. 掌握水的重要性,认识水的应用及节约意识。
【学习内容】一、水的特性1. 水的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水分子的结构: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二、水的三态变化1. 固态转液态:熔化。
2. 液态转气态:蒸发。
3. 气态转液态:凝结。
4. 液态转固态:凝固。
三、水的循环1. 蒸发: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2. 液态水的沉淀:形成云、雨滴等。
3. 降水:水从云中以雨、雪、冰等形式回到地面。
4. 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水通过河流和地下水层流回大海。
四、水的应用及节约意识1. 生活用水:饮用、洗涤、烹饪等。
2. 农业用水:灌溉农作物。
3. 工业用水:制造、冷却等。
4. 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及具体节水措施。
【教学流程】一、导入(约5分钟)通过展示一杯水,引起学生对水存在形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约15分钟)1. 介绍水的存在形态和分子结构,并展示水分子结构模型。
2. 通过实验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并向学生解释其原因。
实验:将一杯水放在桌上观察水蒸发形成水蒸气。
3. 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地球上的流动方式。
三、学生操作与实践(约2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水的蒸发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2. 学生小组分享观察结果,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a) 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b) 水蒸气是如何转变为液态水的?c) 雨水是从哪里来的?四、概念巩固与拓展(约15分钟)1. 教师进行概念巩固,复习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并进行简要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水蒸气与水

大班科学教案水蒸气与水大班科学教案:水蒸气与水引言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石。
而水蒸气是水在气态下的形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东西。
本篇教案将带领学生了解水蒸气与水之间的关系,以及水蒸气的形成和性质。
一、水的状态在了解水蒸气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水的三种主要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1.固体状态:水在低温下会凝固成为冰。
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在冰箱中的冰块。
2.液体状态:当水的温度升高时,冰会融化为液体。
学生可以在容器中加热冰块,观察液体水的形成。
3.气体状态:当水的温度继续升高,液体水变成了气体状态,即水蒸气。
学生可以观察到烧开的水产生的蒸汽。
二、水蒸气的形成1.热能转移:热能是水蒸气形成的关键。
当水受热时,水分子的振动会增强,温度升高,水分子的速度也会增加。
在一定温度下,水分子的速度越快,有些分子就会跳出液体表面,形成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水蒸气。
2.蒸发:蒸发是指液体表面的分子从液体态直接转变为气体态,在室温下发生。
当水受热时,挥发在液体表面的水分子会逐渐增多。
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到,将一个盛满水的碗放置在室温下,一段时间后水的量会减少,这是因为部分水分子蒸发成为水蒸气。
3.沸腾:沸腾是指液体内部产生的水蒸气与外界气体的压强达到平衡时,液体表面产生连续的气泡,从而形成水蒸气。
我们常见的现象是水烧开时冒起的气泡,这就是沸腾。
三、水蒸气的性质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水蒸气的性质,以及与水之间的相互转换。
1.可见与不可见: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与空气混合在一起,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
但当水蒸气遇冷时,会转变为水滴,变得可见。
这就好比我们洗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模糊,这是因为热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
2.存在于空气中:在自然界中,水蒸气是空气中的一部分。
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水蒸气的存在,但当湿度增大时,我们会感到空气中变得潮湿。
这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加了。
3.与水的相互转换:水蒸气和水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水和水蒸气教案

水和水蒸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水和水蒸气的概念,知道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也可以变成水。
(2)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水和水蒸气的变化进行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认识水和水蒸气的相互转化过程。
(2)理解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的条件。
2、教学难点(1)解释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现象背后的原理。
(2)设计实验探究水和水蒸气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片、冰块、热水等。
2、多媒体课件:水和水蒸气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水变成水蒸气(如烧水时水壶口冒出白气)和水蒸气变成水(如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和水蒸气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和水蒸气。
(二)新课讲授1、水的蒸发(1)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现象表明水会变成水蒸气?(2)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湿衣服晾干、地面的水消失等。
(3)教师讲解: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4)实验探究:在黑板上用湿布写一个字,观察字的变化。
(5)组织学生讨论: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6)总结: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2、水蒸气的凝结(1)提出问题: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2)学生猜测并回答。
(3)教师讲解: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做凝结。
(4)实验探究: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哈气,一个放在冷水中,一个放在热水中,观察玻璃片上的变化。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得越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饭锅焖饭的白色水珠,认为都是水蒸气,设计意图:帮学生纠正概念,白色能看见的是小水珠,水蒸气是看不见的,体现水蒸发水蒸气的过程
二、探究形成
3、设计方案:(1)往黑板上写字,水慢慢蒸发,但是感受不到,看不见变化,现在感受一下水变成水蒸气有什么变化。
综上所述,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让学生思考,同时加强自身的专业化学习,才能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
观察水在蒸发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
根据生活中的现象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核心素养
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并热爱科学。
德育渗透
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并热爱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湿抹布一块;每个小组:记录单、两只小匙、一支蜡烛、一个棉签、一盒火柴、温度计、1小杯热水。
(2)用棉签往手背上抹一下水,手背上的水是不是会蒸发成水蒸气,看水慢慢的减少,感觉一下手背上有什么变化,手背会发凉。
(3)学生谈现象说感受。水变成水蒸气了吗?(变了)怎么变得(慢慢变少)有什么感觉(手背好像有点凉)为什么感觉手凉了?(因为手背上的热量被带走了,被水蒸发的时候带走了)引导学生发现手凉是因为手的热量变少了。
教学内容
第六课:水和水蒸气
主备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
2.过程与方法:经历“预测——观察——解释——预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到什么现象吗?
师:从我们看到的现象里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6、形成结论:小结: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
三、联想应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变成水蒸气,现在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水蒸发成水蒸气的例子吗?
比如夏天天太热了,向地面洒水,让水变成水蒸气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吸热
5、收集数据:(1)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学生设计加热可以加快水蒸发。我们已经知道了水能够蒸发成水蒸气,那怎么能加快水蒸发呢?吸收更多的热量。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加热小勺里的水,观察现象。
沸腾:水迅速的蒸发。
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还要注意避免烫伤身体——不要用皮肤直接接触加热过的勺子;2、远离水沸腾后产生的蒸气。)
教学流程
集体智慧
一、尝试发现
复习水的特性(无色无味,液体,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板书:水:无色无味,液体,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根据复习水的特点来铺垫之后水蒸气特点
1、提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用水写的“水”字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水哪里去了?能渗到黑板里吗?水蒸气是水变成的?
我们把像黑板上这样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板书:
设计意图:热量会不会变少,温度会不会降低?热量变少是不是温度降低,通过数据来证明。
4、实验操作:(4)有比皮肤感知温度变化更准确的工具吗?拿一根温度计,引出往温度计的液泡上抹点水,水蒸发时发现温度计的读数会下降,实验证明水蒸发水蒸气时,带走它所附着物体的热量,水变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才会蒸发。
板书: 水蒸发成水蒸气
以复习水的特性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总结定义的形式加深学生印象
用学生都有的感官便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此总结水蒸气的特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想象实际生活中的水蒸发水蒸气的过程。
感受水变成水蒸气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自己交流现象说感受,培养学生总结能力
以实验操作的形式,验证数据,锻炼学生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实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安全知识能力
谈发现,谈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生活中水蒸发成水蒸气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
板书设计
水和水蒸气
水:无色无味,液体,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蒸发
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吸热
水蒸气:无色无味,气体,能流动,无固定形状,看不见,摸不着
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板书课题:水和水蒸气
(2)你能运用感官感知一下水蒸气有什么特点吗?(看不见、摸不着......)。看黑板上水能总结出来水蒸气的特点。
板书:水蒸气:无色无味,气体,能流动,无固定形状,看不见,摸不着
设计意图:刚开始黑板是湿的,之后会变干,这是由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也许学生会说水蒸发了,那教师也可以问一句:水蒸气有什么特点呀?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水蒸气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从孩子们课中发言中,感到已经达成的教学目标,但从整堂课的设计,实际教学和一些细节来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1、“建立‘蒸发’概念”这一环节中,由于教师预设不足,造成了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所以教师本身也要加强专业化理论的学习。
2、体验活动,实验目的不是很明确(特别是最后一个“凝结”的巩固体验活动),活动前并没有明确指出学生要做什么,导致大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做,所以教师还要在实验教学这一方面,多学、多看、多思考。
教学反思
水的蒸发与凝结在小学生的头脑中,虽然从生活经历让他们有了一定的印象,但是还是十分模糊的,不明确的,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应该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以图片、录象等形式呈现,以及通过学生亲历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并且尝试解释各种现象,最终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由于此课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和很难理解的内容,因此我提供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深入去探究,去感受和体验。开头采用黑板上写字“水”,要求学生观察,等着等着,黑板上的字不见了,水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感受真实,很快地联想到下雨天,教室玻璃上有水滴,晴天了,小水滴不见了。但哪里去了呢?很自然地想到“蒸发”,接着,验证“水蒸气还会变回来吗?”采用了用热水倒在杯子里,盖上玻璃片,让学生观察玻璃片上的小水珠的现象。因为,学生经历了亲手操作的过程,到后来,验证“水蒸气变回小水珠”的奥秘就很快而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