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下册 冰、水和水蒸气1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冰、水和水蒸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冰、水和水蒸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冰、水和水蒸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奶茶、温度计
(二)实验材料
1、基本材料:每组两个烧杯、两个平底烧瓶、两种不同的液体、带有胶塞的玻璃管、滴管、红墨水;
2、控制材料:冷水及热水、小冰块;
教学环节
(一)播放录像,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科学道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生活。

(播放录像视频)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可是成功的第一步,那么面对这些现象你想要提出什么问题呢?
可能会有:壶中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 冰 水和水蒸气 |冀教版(5)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 冰 水和水蒸气 |冀教版(5)
情感目标
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蒸气、蒸发、凝结概念。
难点:水与水蒸气能互相转化。

教学方法
引导、演示、启发、预测、探究、实验
教学媒体
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引导建立“水蒸气”、“蒸发”的概念
1、小黑板上水去哪里了?说说生活中的例子。
《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课题
冰、水蒸气
课时
1
教材
冀教版(四年级下)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水与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
2、水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由于温度变化而变成水;
3、水变成水蒸气存在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微粒太小,用肉眼看不见。
能力目标
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
2、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出示老师做的实验,回答水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
师板书:水蒸发水蒸气
3、晚上水也蒸发吗?说说道理。
那白天也蒸发,晚上也蒸发,用一个词概括水是怎样在蒸发?
师板书:时刻
4、指导学生观察烧杯内水,它在蒸发吗?为什么你认为它在蒸发?会出现什么现象?(水蒸气微粒太小,虽然我们眼看不出来,但是水时刻都在蒸发。)
1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疑惑呢?
2、让学生先观察、讨论;
3、课件出示,水壶烧开水后吐出的气体视频,看看有什么发现?
讨论:
看不见的部分什么?
“白汽”是怎样产生的?“白汽”是什么?
4、生活中例子。
1.学生活动
观察“白汽”,做出猜想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冰、水和水蒸气》学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冰、水和水蒸气》学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冰、水和水蒸气》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认识冰、水和水蒸气的状态转化及其特点。

2.认识物质形态的转变,明白形态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重点难点1.重点:化冰试验的操作与观测。

2.难点:由温度统计表认识转化过程的特点。

三、导学问题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全班同学共享。

1.水有哪些特征?2.水和冰是同一物质吗?3.冰有哪些特征?4.怎么区分水和冰?5.在同一质量下,水和冰的体积是一样的吗?四、参考资料水蒸气。

水蒸气,简称水汽或蒸汽,是水(H₂O)的气体形式。

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

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或212°F或373.15K。

当水在沸点以下时,水蒸气也可以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而在极低压环境下(小于0.006大气压),冰会直接升华变水蒸气。

水蒸气可能会造成温室效应,是一种温室气体。

此外,水蒸气不是能源,也不是二次能源,更不是再生能源,水蒸气只是水以气态方式存在的一种表现。

气态水是大气很小但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约有99.99%是在对流层中。

冷凝水蒸气到液体或冰的阶段主要由云,雨,雪,和其他沉淀物完成,而所有这些也是最重要的天气要素。

雾和云的形成,通过缩合周围云凝结核。

若是在缺乏核的状态,凝结只能发生在更低的温度上。

在持续凝结或沉积后,云滴或雪花形成,并促成它们达到了临界质量。

平流层的水蒸气平均停留时间是10天左右。

水的补充、降水、蒸发,是海洋,湖泊,河流和植物蒸腾及其他生物和地质过程作用的结果。

测量水蒸气浓度表示为特定的湿度或相对湿度。

如果降水立即凝结,那么在整个地球表面,年全球平均水蒸气只会带来约25毫米的降水。

然而,年平均降水量约1米,这表明在水在空气中快速周转。

虽然火山排放的气体差距很大,但是,水蒸气始终是最常见的火山气体,通常火山喷发有超过60%的排放量为水蒸气。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质的状态 7 冰、水和水蒸气》公开课教案_8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质的状态  7 冰、水和水蒸气》公开课教案_8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使学生知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的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玻璃杯扣在一个装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四、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准备:每组:装清水的烧杯1只(内装100ml水)、汤勺2只、滴管1只、火柴1盒、蜡烛1支、废液缸1只、热水瓶、大烧杯1只、小烧杯1只、毛巾等。

七、教学流程:(一)导入1、教师用湿毛巾擦黑板。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3、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过水自然干掉的现象吗?4、学生发言。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

1、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2、师:如果说水跑到空气中去了,那么现在我们来观察桌面上的烧杯。

前几天你们观察过,水位正好在100ml,现在你们再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水减少了吗?3、学生描述。

4、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到烧杯中,更没有人为的动作,那么它怎么会减少呢?水变成了什么?5、师:烧杯里的水现在正在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我们能看到水蒸气吗?6、教师课件演示杯子里的水蒸发的过程。

7、课件出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刚才我们举的例子,都是蒸发的现象。

(三)探究“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教师提问:蒸发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让一条湿毛巾更快地变干,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1、学生讨论发言。

2、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先来研究其中一种方法“加热”。

加热是否能加快水蒸发?3、(做实验)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两只汤勺,一杯冷水,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2.掌握水的三种状态的名称和简单的实验操作。

3.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的三种状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水的变化过程以及不同状态下的性质。

具体内容如下:1.固体:冰的实验观察–实验材料:水、水杯、塑料袋、冰块–实验步骤:1.将水注入水杯中;2.将水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冷冻,直至水变成冰;3.取出冰块,放在塑料袋中,观察冰的性质。

–讲解: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固体,其特点是硬而脆,不易变形,无法流动。

2.液体:水的实验观察–实验材料:水杯、水–实验步骤:1.将水注入水杯中;2.观察水的流动性和透明度等性质。

–讲解: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流动、变形,能够填充容器内的任何部位。

3.气体:水蒸气的实验观察–实验材料:水杯、热水、盖子–实验步骤:1.将热水倒入水杯中;2.盖上盖子,等待数分钟;3.将盖子掀开,观察水杯内的水蒸气。

–讲解: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产生的气态物质,能够弥散在空气中,无色无味,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成水或直接固化成冰。

2. 水的状态变化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具体内容如下:1.固体到水的变化:熔化实验观察–实验材料:冰、温水、容器–实验步骤:1.取一块冰,放入容器中;2.倒入适量的温水,等待一段时间;3.观察冰的变化以及容器内的水情况。

–讲解:冰变成水是因为加热后导致温度升高,分子活动剧烈而变松动,从而减小了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冰的分子逐渐解开并与水中分子相结合。

2.水到气体的变化:蒸发实验观察–实验材料:水杯、水、加热器–实验步骤:1.向水杯注入一定量的水;2.将水杯放在加热器上高温加热;3.观察水杯中水的变化情况。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加热导致分子温度升高,活动速度加快,分子间吸力减弱,从而分子能够逃离液面,转化为气态水蒸气。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7. 冰 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7. 冰 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7. 冰、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2、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3、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4、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2、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3、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活动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 冰 水和水蒸气 |冀教版(1)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 冰 水和水蒸气 |冀教版(1)

冰、水和水蒸气教学目标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观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3、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例外的状态吗?冰和水蒸气是例外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二、化冰实验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在例外状态下的变化过程。

甲组同学和乙组同学采用例外的方法让质量相同且温度也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2)读书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进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水的过程哪一个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

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例外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怎样知道的?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6、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多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当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就会结成冰;当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冰就会化成水(水的冰点是0摄氏度);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就会变成水蒸气(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冰、水和水蒸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冰、水和水蒸气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冰、水和水蒸气》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干系,掌握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及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冰、水和水蒸气的性质和特点2. 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干系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干系,掌握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及特点。

2. 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冰、水和水蒸气的变化过程。

2.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水和水蒸气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设计: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冰、水和水蒸气的变化过程。

3.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互相转化干系。

5. 实验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6. 实验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展示实验效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作业要求:1.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2. 完成实验设计:设计一个与冰、水和水蒸气相关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参与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评定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实验设计评分:根据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评定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 小组讨论评分: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定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做好记录。
5.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
拓展
一、将实验记录绘制成曲线图
(第二课时)


一、活动:“小小交流会”
1.将实验记录与大家分享。2。互相评价




一、活动:“统计分析”
1.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改变?
一、交流活动。
1.交流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
2.小结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






四.搜集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情况。
(第三课时)


一、“科学汇报会”
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一、讨论会
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
3.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
二、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
知识目标
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
方法
复习巩固

现代教学

自主探究

记录汇报

创设情景

引导观察

分组合作

交流展示

启发引导

激发质疑

师生互动

表优励缺





(第一课时)


一、猜谜游戏
1.师出谜面:“透明无色,有时摸的着,有时抓不住,离开了它我们活不了”




一、活动:“化冰实验”
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


一、举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生活应用
板书
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冰水水蒸气
教学反思
1.谈话:“你玩过秋千吗。”2。观察课本上的图,说说男同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问题:“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4。根据小鼠标的提示完成“我的观点”
二、活动:“动还是静?”
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1:让冰自然融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
3.实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
7.冰、水和水蒸气
课题
7.冰、水和水蒸气
课型
新授
课时
三课时
教学
目标
探究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观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试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试验记录。
情感目标
愿意与其他同学谈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