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探究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第三章 “田园城市”的实践
• 1903年, 田园城市协会在莱奇沃思购得一块土地, 成立了第一个 田园城市公司, 开始建设第一座田园城市; 1919年, 又在韦林购得 一个狩猎场, 建设了第二座田园城市。
除了以上两个田园城市之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 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都建设了“田园
• 19世纪末,英国政府针对当时城市的痼疾以“城市革命”与 “解决居住问题”为名,授权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进行城市 调查和提出整治方案。霍华德于1989年著述《明天--一条引向 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902年再版时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 城市》),揭示工业化条件下的城市与理想的居住条件之间的 矛盾以及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田园城市” (曾被译为“花园城市”)的设想方案。
2,什么是“社会城市”? 在第十二章“社会城市”中,霍华德谈到田园城市发展应遵循 的
正确原则,他说:“田园 城市一直增长到人口达到32000人。它 将
怎样继续发展?……它是否要在环绕它的农业地带上进行建设, 从而永远损坏它称为“田园城市”的名声?肯定不是。如果环绕
该
城镇的土地, 像环绕我们现有城市的土地一样,属于那些迫切想
工人、农民失业严重, 日益贫困。大批 无地农民涌向城市, 加入城市的失业大军。 大城市“在任何地方, 一方面是不近人情的 冷淡和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 另一方面是无 法形容的贫穷;在任何地方, 都是社会战争, 都是每一个家庭处在被围攻的状态中。”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 “城市在促进物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上的作用是不可磨灭 的。然而许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城市的繁荣和进步总是伴随着 社会制度的更替而发展。各种剥削制度下的少数统治阶级占有 绝大部分社会劳动成果,而广人劳动者则处于被压迫、被剥削 的境地。因而,特定的统治阶级往往代表着社会的保守力量, 过度夸大城市特定阶段的成就,似乎那是千万不能动摇的、幸 福万代的保证,而广大劳动者,则企盼更公正、更民主的社会。 极少数在不同程度上摆脱阶级偏见的有识之士则敏锐地看到了 这种繁荣和进步的昂贵代价:乡村的停滞、落后,和城市生活 过度的两极分化、过度的浪费资源和愈来愈脱离人类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这种代价不仅抑制了乡村的发展,也抑制了城市 的发展,社会的固有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必须探求新的城乡结 构形态。”(《明日的田园城市》)
浅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作者简介 : 王
英 ( 92 , , 东潍 坊 人 , 坊 学 院建 筑 工程 学 院教 师 。 1 8 一)女 山 潍
正是 在这 样 的社 会 时代 背景 下 , 华 德 的《 霍 明
日的 田园城 市》 运 而生 。 应 二、 田园城市 理论 的思想 来 源
收 稿 日期 :00 1 — 9 2 1 — 1 2
认 为城 市与 乡村 具有 不 同 的吸 引力 ,同时也都 具
有不 可 避免 的缺 点 ,他 由此 提 出 了 田园城 市理 论 的基 础— — 三磁 铁 理论 :将 城市 和 乡村 的各 自特
针 对 当时 大城 市 的种种 弊端 ,尤 其 是像 伦敦 这样 的大城 市所 面对 的拥 挤 、 生等 方 面的 问题 , 卫 霍华 德认 为 , 解决 问题 的关键 是疏 散 大城 市人 口 , 保持 城 市 的合理 规模 。
霍 华德 将一 切 问题 的根 源归 纳为 “ 引力 ” 。他
规划 领域 中的一 部经 典 著作 。今 天 ,当我们 重温 和研 读 这 部理 论 著 作 , 可 发 现 其 间 闪 烁着 真 理 仍 的光 辉 , 于 今 天 的城 市 建 设 有 很 大 的启 发 和指 对
导意 义 。
一
大 自然 去 , 反对 阶 级 分化 , 对城 市 环 境 恶 化 , 反 还 预 测 在 20 0 0年 波 士 顿 将 出现 共 产 主 义社 区 。本 杰 明 ・ 德 ・ 查逊 撰 写 的 《 康 的城 市 》 沃 理 健
詹姆斯 ・ 尔克 ・ 西 贝金 汉 姆 Jme Sl u kn — a s i B c ig k
种思 考 。10 再版 时改 名 为《 日的 田园城 市 》 92年 明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
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背景内容价值田园城市理论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
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学说和社会改革学说,田园城市理论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时代社会背景以及深厚的思想渊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埃比尼泽·霍华德霍。
埃比尼泽·华德1850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
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
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
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田园城市实践: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埃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明天城市”规划方案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300万人口的城市的规划方案:“光辉城市”规划方案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地铁和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小结: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主要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体现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而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关心建筑和工程,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田园城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田园城市田园城市一、定义: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二、产生背景:1. 工业革命1) 工业用地未有效规划与区分,工业发展造成劳动人口大量流动,城乡发展失衡;2) 城市环境恶化的问题,有碍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健康;3) 交通设施的不足,行政管理的落后,出现资源严重浪费;4) 公共设施的缺乏,居民生活不方便;5) 工业经济成长与工人分配所得不成比例,出现两极分化。
2. 自由竞争→帝国主义垄断三、思想渊源1. 宗教思想;2. 空想社会主义;3. 理性精神;4. 社会改革与社会公正;5. 其他。
西方建筑传统;马歇尔、李嘉图的经济学思想(有组织的人口迁徙运动);斯宾塞改革土地使用体制的思想;爱德华·贝拉米社会改革思想。
四、内涵:讲究适度规模、城乡交融和社会管理五、实质和思想内核:社会改革的主张六、规划内容1. 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1) 城市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对建成区用地的扩张进行限制;2) 几个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系统;3) 用绿带和其他场地将相对独立的居住区隔开;4) 合理的居住,工作,基础设施功能布局;5) 各功能间拥有良好的铁路(交通)联系;6) 可以便捷地与自然景观接触。
2. 田园城市的社会目标:1) 通过土地价格公共政策规定限制房客的房息压力;2) 资助各种形式的合作社;3) 土地出租的利息归公共所有;4) 建设各种社会基础设施;5) 创造各种就业岗位,包括自我创造就业岗位的专业户。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在19 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 提出的关干城市规划的设想,20 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 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设想编辑本段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一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放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摘要: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对世界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被误读的几个方面,论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田园城市理论、社会改革、城乡规划引言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1],他在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宏伟构想,这一思想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有助于我们从理性角度认识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和谐发展道路。
1田园城市——被误读的经典霍华德在书中不仅描述了田园城市的发展愿景,而且从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支付明细、行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田园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伦敦这样的超大城市向田园城市转变的策略与路径,由此构建起他的田园城市思想和建设纲领。
但霍华德的思想在后来的传播中出现了很多偏差。
1.1误读一:分散型若干小城市组成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目标是希望建设一个集城市生活优点和乡村美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烟尘、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群”,而不仅仅是从中心城市分散出若干外围小城市,其结构特征是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从空间形态上看,这种田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它可以看成一个多组团的城市,那些外围若干小城市是田园城市的组团,不同组团间设有农业隔离带。
各组团功能相对独立,分工协作,通过交通干线进行联系,组团内部可以自给与平衡。
1.2误读二:新城/卫星城+母城构成田园城市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建设的“卫星城”、“新城”就是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其实它们和“田园城市”在指导思想上是背道而驰的。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2],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十分相似,好像都是一个母城带着若干个卫星城,但仔细看一下,量的不同反映了质的差别。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

英国社会改革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是一种城市建设和社会改革理论,倡议建立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重要的社会改良学说,田园城市理论的诞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文把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关注视角从西方扩大到东方的近代中国,就“新潮”的田园城市理论如何通过当时中国市政学者的积极引介而传入中国,以及它对民国时期市政学者的城市理念以及当时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市政改革运动普遍开展,大量吸收西方最新的市政体制和城市规划建设思想,成为这一改革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
当时的田园城市理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也渐入中国。
曾在国内外大学里学习市政学或相关相近学科的新型市政学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地把田园城市理论引介到中国,希冀改善每况愈下的城市生活环境,防止中国的城市建设重蹈西方城市过去因“激进进展”而出现的种种问题的覆辙,打破城市与乡村两者发展相互隔离的状态,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此外,还可应对新的战争形势下城市防空的需要。
市政学者们积极宣传和引介田园城市理论的同时,提出了详细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实施计划。
然而,他们的实施计划只是在片断式解读和简单套用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物质技术形态和西方其他一些市政改革潮流成果进行拼筹的结果。
有意无意地忽视了霍华德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社会城市”的社会改革思想。
当然,田园城市理论的出现和他们的田园城市市政计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政学者的市政理念。
他们极力呼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以保证中国城市发展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进行,强调分散主义原则和对城市进行功能的分区规划,开始注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平衡协调发展,反对城市繁荣发达、乡村破败落后的畸形发展状态,注重城市里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风园09-1 洪方圆 080344127
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背景价值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
该理论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
该书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被学界奉为现代城市规划领域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及思想渊源
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学说和社会改革学说,田园城市理论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时代社会
背景以及深厚的思想渊源。
从18 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
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
在思想渊源方面,在《明日的田园城市》第10 章中,霍华德以标题的形式告诉人们,他
的思想是“各种主张的巧妙结合”。
他的思想组合了三个不同的方案:韦克菲尔德和马歇尔教授提出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运动;首先由彭斯提出,然后由乌托邦主义者托马斯·斯宾塞做了重大修改的土地使用体制;詹姆斯·西尔克·贝金汉姆的模范城市。
同时,霍华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其他一些思想家的影响,如乌托邦思想家勃来梅的著作《回顾过去》,以及本杰明·沃德·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
二、田园城市理论内容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是一个占地2400 hm2人口为3.2 万人的城乡一体化的城市。
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由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区分为六个扇形地区。
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
在城市直径外的1/3 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
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
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一个占地4860 hm2、人口为5.8 万人的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
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从中心城市向各田园城市放射的上面有道路的地下铁道和市际运河来相互联系。
通过上述各种规划,将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特点吸取过来,取长补短,加以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生活方式。
所以说田园城市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这样的“城市——乡村磁铁”。
田园城市理论不仅仅只停留于城市规划,它更多涉及到了社会改造的问题。
霍华德对城市收入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支出、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三、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及其价值
霍华德不满足于田园城市理论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
为了实现其构想,1899 年他发
起了“田园城市协会”,并于1903 年在距离伦敦56km 处兴建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1919 年又在伦敦北33.6km 处兴建了韦林。
然而这两个城市并没有取得霍华德预想的成功和影响力。
这样的结果也反应了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上的乌托邦性质。
通过前文我们不难发现田园城市理论的出现来自于对当时现实社会的批判,它描述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很难被人接受,而它又无法提供一条至少在当时看来行之有效的途径。
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在工业化导致城市自然而无序的生长,并得到社会主流喝彩的背景下,霍华德明确表达“城市需要规划”的思想,并提出有关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的理论,不仅难能可贵,而且使人们在思考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时多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有益的途径。
其次,霍华德的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思想,今天仍具指导意义。
第三,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是又一个极有价值的方面。
霍华德率先提出城市和它的支持系统应通过重新组合和联系,纳入一个整体结合的系统。
第四,田园城市理论的生命力还在于,它不仅关注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而且更关注社会状态。
四、田园城市理论的历史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从城市运动到卫星城建设,到战后新城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城市主义”无不受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
从广度上来讲,田园城市理论影响到了除英国之外的其它许多国家。
美国在其影响下有过田园城市运动,在理念上把田园城市的基本原则与广泛意义上的区域规划结合了起来,并导致“邻里单元”与“瑞本模式”两个新概念的出现。
在法国,在巴黎周围出现了类似的田园城市,之后又在巴黎四周建成了高密度住宅区作为卫星城。
此外,在日本与澳大利亚,城市规划方面都可以看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对于现如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
霍华德在其理论中划出了大块农田和绿化用地,并出现了服务性绿地,例如中央公园以及林荫大道。
同时,他提出用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限制蔓延。
田园城市理论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
正如奥斯本在《明日的田园城市》1946年版序言中所说的:“在读这本书时要注意,我们正在研究的是一张近50年的蓝图。
令人惊讶的不是它的边缘已经退色,而是它的中心依然清晰、醒目。
”田园城市理论从提出以来就一直存在,甚至在今天,无论是在学术还是时间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同时,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田园城市运动自身的发展、深入,内涵也不断地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敏城市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
[2]王英浅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3]马万力田园城市理论的初步实践和历史影响
[4]马万力梅雪芹有价值的乌托邦——对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一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