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浅析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作者简介 : 王
英 ( 92 , , 东潍 坊 人 , 坊 学 院建 筑 工程 学 院教 师 。 1 8 一)女 山 潍
正是 在这 样 的社 会 时代 背景 下 , 华 德 的《 霍 明
日的 田园城 市》 运 而生 。 应 二、 田园城市 理论 的思想 来 源
收 稿 日期 :00 1 — 9 2 1 — 1 2
认 为城 市与 乡村 具有 不 同 的吸 引力 ,同时也都 具
有不 可 避免 的缺 点 ,他 由此 提 出 了 田园城 市理 论 的基 础— — 三磁 铁 理论 :将 城市 和 乡村 的各 自特
针 对 当时 大城 市 的种种 弊端 ,尤 其 是像 伦敦 这样 的大城 市所 面对 的拥 挤 、 生等 方 面的 问题 , 卫 霍华 德认 为 , 解决 问题 的关键 是疏 散 大城 市人 口 , 保持 城 市 的合理 规模 。
霍 华德 将一 切 问题 的根 源归 纳为 “ 引力 ” 。他
规划 领域 中的一 部经 典 著作 。今 天 ,当我们 重温 和研 读 这 部理 论 著 作 , 可 发 现 其 间 闪 烁着 真 理 仍 的光 辉 , 于 今 天 的城 市 建 设 有 很 大 的启 发 和指 对
导意 义 。
一
大 自然 去 , 反对 阶 级 分化 , 对城 市 环 境 恶 化 , 反 还 预 测 在 20 0 0年 波 士 顿 将 出现 共 产 主 义社 区 。本 杰 明 ・ 德 ・ 查逊 撰 写 的 《 康 的城 市 》 沃 理 健
詹姆斯 ・ 尔克 ・ 西 贝金 汉 姆 Jme Sl u kn — a s i B c ig k
种思 考 。10 再版 时改 名 为《 日的 田园城 市 》 92年 明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
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背景容价值田园城市理论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
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学说和社会改革学说,田园城市理论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时代社会背景以及深厚的思想渊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埃比尼泽·霍华德霍。
埃比尼泽·华德1850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
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恩的《理性的世纪》。
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
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
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背景内容价值田园城市理论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
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学说和社会改革学说,田园城市理论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时代社会背景以及深厚的思想渊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埃比尼泽·霍华德霍。
埃比尼泽·华德1850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
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
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
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田园城市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一、“田园城市”基本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形态,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实质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1898 年,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又名: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希望通过建设新型城市解决城乡问题。
“田园城市”理论对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被规划界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二、“田园城市”理论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间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间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40 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万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服务,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
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的田园城市。
城市的增长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
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
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 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 社会城市。
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
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
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一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发展。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田园城市模式: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这一规模就要建设另一个新城市。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在城市直径线的外三分之一处设环行林荫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田园城市实践: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第一座田园城市。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是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柯布西埃的两个方案“明天城市”和“光辉城市”,体现了城市集中发展的思想。
“明天城市”规划方案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引发了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300万人口的城市的规划方案:“光辉城市”规划方案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这一方案是他思想集中体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地铁和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小结: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是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主要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体现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而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关心建筑和工程,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探究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第四章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以及贡献
一,“田园城市”理论的深远影响——田园城市运动。主要有四 个
阶段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城市规划运动阶段(1907年—20世纪20年代) 第二阶段:卫星城市建设阶段(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第三阶段:战后新城运动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第四阶段:“新城市主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
• 第一田园城市有限公司董事会认为此地作为第一个田园城市 的建设非常合适,于是投入155587英镑,购买了3822英亩的 土地。
莱切沃思的规划充分体现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两 位杰出的规划师贝利•帕克(Barry Parker,1867-1947)和 雷蒙德• 昂温(Raymond Unwin,1863~1940)参与了第一田园城市有限公 司工程委员会发起的规划竞赛并一举夺魁,其总体规划方案被公 司采纳。
第二章 “田园城市”理论的内容
一,什么是“田园城市”? 霍华德倡导的是一种社会改革思想:用城 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
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书的序言中说:“城 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
者 的缺点。……这种该诅咒的社会和自然的畸形分隔再也不能继续 下去了。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 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他的目的就在于构成一个”城市-乡
二,“田园城市”理论的贡献 • (一)以社会改革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 (二)城市规划工作要拜托城乡对立的旧观念。 • (三)城市规划工作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要有认真的求实 精神。
当然,霍华德的理论贡献并不仅止于以上三点。他的思路开 阔,在不少方面都有突破常规的见解。譬如说,他的发挥集体和 个体双重积极性的观点,控制与竞争并用的观点等等都是值得深 入研究的。正如英国著名城市规划理论家F•奥斯本所说:“令人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思想中的田园城市在19 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 提出的关干城市规划的设想,20 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 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概念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后,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设想编辑本段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一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放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

“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价值浅议摘要: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理论对世界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被误读的几个方面,论述了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并提出了该理论对城乡发展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田园城市理论、社会改革、城乡规划引言埃比尼泽?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1],他在书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宏伟构想,这一思想被认为是整个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市规划,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新城建设和城市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认真研究和借鉴“田园城市”理论的内涵和精华,有助于我们从理性角度认识我国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城乡和谐发展道路。
1田园城市——被误读的经典霍华德在书中不仅描述了田园城市的发展愿景,而且从田园城市的收入来源、支付明细、行政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田园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伦敦这样的超大城市向田园城市转变的策略与路径,由此构建起他的田园城市思想和建设纲领。
但霍华德的思想在后来的传播中出现了很多偏差。
1.1误读一:分散型若干小城市组成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思想的核心目标是希望建设一个集城市生活优点和乡村美丽环境为一体的“没有烟尘、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群”,而不仅仅是从中心城市分散出若干外围小城市,其结构特征是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从空间形态上看,这种田园城市是一个城市群的概念,它可以看成一个多组团的城市,那些外围若干小城市是田园城市的组团,不同组团间设有农业隔离带。
各组团功能相对独立,分工协作,通过交通干线进行联系,组团内部可以自给与平衡。
1.2误读二:新城/卫星城+母城构成田园城市不少学者认为,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建设的“卫星城”、“新城”就是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其实它们和“田园城市”在指导思想上是背道而驰的。
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2],从表面上看来似乎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十分相似,好像都是一个母城带着若干个卫星城,但仔细看一下,量的不同反映了质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浅析摘要: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在1989年发表的《明日——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一书中提出。
1902年再版时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明日的田园城市》提倡了一种巨大的社会改革思想,希望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
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埃比尼泽·霍华德田园城市背景内容价值田园城市理论倡议建设一种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田园城市,而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经与霍华德商议後﹐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理想城市的一种思考。
现在,每当我们谈论现代城市规划的时候,还是经常会提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虽然霍华德的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提出的理论在当时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田园城市理论至今仍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田园城市理论形成的背景作为一种城市规划学说和社会改革学说,田园城市理论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时代社会背景以及深厚的思想渊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埃比尼泽·霍华德霍。
埃比尼泽·华德1850年出生于英国的一个平民家庭,青年时期到美国闯荡,并开始接触惠特曼和爱默生等人的著作与思想。
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潘恩的《理性的世纪》。
在美国期间,霍华德还阅读了理查逊撰写的《健康的城市》等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图书,并开始对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关注。
回到英国后,他长期在议会里担任速记员,在工作过程中他接触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使其对英国的社会体制、城乡结构以及人口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霍华德霍目睹了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
见证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给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并亲身体会到城市在扩张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伦敦、曼彻斯特、纽约、芝加哥等大都市出现的人口过度集聚、喧嚣和丑陋、环境污染、罢工、奢侈和贫困的悬殊对比之类的景象。
霍华德对种种社会问题如土地所有制、税收、城市贫困、城市膨胀、生活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并逐渐形成综合处理各类问题,寻求城乡融合发展的社会(田园)城市理论的基本框架。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田园城市理论。
二、田园城市理论内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不是单纯地从城市结构和布局的角度来研究城市问题,而是通过全面规划城市空间,并建立独立城市管理机构和投资回报机制来寻求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
因此,该著作发表之后很快引起各方的重视,并历经百年流传至今,霍华德也因此成为西方近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城市规划思想家之一。
霍华德自始至终所倡导的都是一种全面社会改革的思想,他对“田园城市”的性质定位、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思考。
他认为“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田园城市”将成为一个融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和美丽、愉悦的乡村环境为一体的“磁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园城市”从空间形态将形成一组城市群体,他把这个城市群体称为“社会城市”。
最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便是三磁铁图。
这三个磁铁分别是城市,乡村及城乡结合。
霍华德分别将它们的特点列出来,比如“城市——远离自然,社会机遇,群众相互隔阂,高物价,高地租。
乡村——缺乏社会性,自然美,工作不足,土地闲置;城市—乡村自然美,社会机遇,接近田野和公园,地租低,工资高。
”霍华德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分离开来将永远无法解决城市和乡村各自出现的诸多问题。
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只有摆脱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市结合乡村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问题。
他认为城市与乡村相互依存,城乡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是资源利用和收益最大化的唯一形式。
通过上述各种规划,将城市和乡村的各自特点吸取过来,取长补短,加以融合,形成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生活方式。
所以说田园城市其根本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这样的“城市——乡村磁铁”。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是一个占地2400 hm2人口为3.2 万人的城乡一体化的城市。
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由六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区分为六个扇形地区。
在其核心部位布置一些独立的公共建筑。
在城市直径外的1/3 处设一条环形的林荫大道,并以此形成补充性的城市公园,在此两侧均为居住用地。
在居住建筑地区中,布置学校和教堂,在城区的最外围地区建设各类工厂、仓库和市场。
当田园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则由若干个这样的田园城市围绕一个占地4860 hm2、人口为5.8 万人的中心城市形成社会城市。
其中每个城市之间设置永久的隔离绿带,并通过放射交织的道路、环形的市际铁路、从中心城市向各田园城市放射的上面有道路的地下铁道和市际运河来相互联系。
田园城市理论不仅仅只停留于城市规划,它更多涉及到了社会改造的问题。
霍华德对城市收入来源、土地的分配、城市财政的支出、田园城市的经营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三、田园城市理论的实践及其价值霍华德不满足于田园城市理论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
为了实现其构想,1899 年他发起了“田园城市协会”,并于1903 年在距离伦敦56km 处兴建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1919 年又在伦敦北33.6km 处兴建了韦林。
然而这两个城市并没有取得霍华德预想的成功和影响力。
在实践中“田园城市”方案还是暴露出过于理想化的一面,通过前文我们不难发现田园城市理论的出现来自于对当时现实社会的批判,它描述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很难被人接受,而它又无法提供一条至少在当时看来行之有效的途径。
社会改革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事实”和“人性的纯良”,还涉及城市起源、历史变革和文化传承等为更为复杂的因素,因此“田园城市”试验没有像霍华德所期盼的那样在英国引起连锁反应,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霍华德倡导的“田园城市”试验宣告终止。
但是,在“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下,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和美国也都试验性地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
虽然田园城市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空想性,但它的精华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困惑,城市在快速发展并产生巨大凝聚力的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城市快速发展、人类大量集聚的城市化进程,霍华德在总结前人各种改革思想和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他个人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和发展路径的思考,提出了他的“田园城市”设想。
首先,在工业化导致城市自然而无序的生长,并得到社会主流喝彩的背景下,霍华德明确表达“城市需要规划”的思想,并提出有关城市规划与社会改革的理论,不仅难能可贵,而且使人们在思考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时多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有益的途径。
其次,霍华德的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思想,今天仍具指导意义。
第三,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是又一个极有价值的方面。
霍华德率先提出城市和它的支持系统应通过重新组合和联系,纳入一个整体结合的系统。
第四,田园城市理论的生命力还在于,它不仅关注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而且更关注社会状态。
四、“田园城市”理论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
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霍华德关于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防止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完善乡村功能和服务,减少城乡差距,使农村居民安居乡村。
他认为此举是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城市的各种社会问题。
2.建设新型城市,即建设一种把城市生活的优点同乡村的美好环境和谐结合的田园城市。
城市的增长遵循有助于城市的发展、美化和方便。
当城市人口增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就要建设另一座田园城市。
若干个田园城市,环绕一个中心城市(人口为5~8万人)布置,形成城市组群──社会城市。
遍布全国的将是无数个城市组群。
城市组群中每一座城镇在行政管理上是独立的,而各城镇的居民实际上属于社会城市的一个社区。
他认为,这是一种能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改革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
3.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
霍华德认为,城市、农村以及“城市—农村”的三种生活形态犹如三块磁铁,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地发展。
这一兼具城市乡村优点、推崇城乡一体发展的理想形态,生动诠释了城乡统筹、区域平衡、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理念,向世人展示出“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动人画卷。
五、田园城市理论的历史影响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广泛且深远。
从城市运动到卫星城建设,到战后新城运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新城市主义”无不受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
从广度上来讲,田园城市理论影响到了除英国之外的其它许多国家。
美国在其影响下有过田园城市运动,在理念上把田园城市的基本原则与广泛意义上的区域规划结合了起来,并导致“邻里单元”与“瑞本模式”两个新概念的出现。
在法国,在巴黎周围出现了类似的田园城市,之后又在巴黎四周建成了高密度住宅区作为卫星城。
此外,在日本与澳大利亚,城市规划方面都可以看到田园城市理论的影响。
田园城市理论对于现如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
霍华德在其理论中划出了大块农田和绿化用地,并出现了服务性绿地,例如中央公园以及林荫大道。
同时,他提出用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限制蔓延。
田园城市理论使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
正如奥斯本在《明日的田园城市》1946年版序言中所说的:“在读这本书时要注意,我们正在研究的是一张近50年的蓝图。
令人惊讶的不是它的边缘已经退色,而是它的中心依然清晰、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