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2
2024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全国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十五从军征》属于()(A)郊庙歌辞(B)相和歌辞(C)杂曲歌辞(D)鼓吹曲辞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A)《春秋》(B)《国语》(C)《战国策》(D)《史记》3、《孔雀东南飞》最早收录于()(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诗经》4、《曹子建集》的作者是()(A)曹丕(B)曹彰(C)曹彪(D)曹植5、将《战国策》编辑成书的汉代学者是()(A)刘彻(B)刘贺(C)刘歆(D)刘向6、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其中“察”的意思是()(A)举荐(B)考察(C)观察(D)审查7、在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刘勰称之为“七子之冠冕”的是()(A)陈琳(B)阮瑀(C)曹植(D)王粲8、《史记》中的“列传”一共有()(A)五十篇(B)六十篇(C)七十篇(D)八十篇9、下列地点中,不属于王粲登楼地点三种说法的是()(A)长安城楼(B)当阳城楼(C)荆州城楼(D)麦城城楼10、向汉景帝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的人是()(A)程不识(B)李蔡(C)公孙昆邪(D)霸陵尉11、提出“兼爱”“非攻”主张的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庄子12、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A)王勃(B)卢照邻(C)杨炯(D)陈子昂13、下列作者中,古文风格近欧阳修“雍容平易”的是()(A)苏洵(B)王安石(C)曾巩(D)苏辙14、钟惺在《浣花溪记》中缅怀的诗人是()(A)王维(B)杜甫(C)高适(D)孟浩然15、宝玉挨打后,送药给他疗伤的是()(A)薛宝钗(B)林黛玉(C)王熙风(D)王夫人16、古人以五声对应四时,阅读《秋声赋》可知,商对应()(A)春(B)秋(C)夏(D)冬17、《聊斋志异·司文郎》嘲讽的对象是()(A)余杭生(B)王子平(C)宋生(D)盲僧18、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与周瑜曾有的关系是()(A)同乡(B)同窗(C)昔日下属(D)结拜兄弟19、《蜀道难》的诗歌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歌行(C)七言律诗(D)七言排律20、李孝光《大龙湫记》中,“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的是()(A)斑鱼(B)黄猿(C)瑞鹿(D)明月21、名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的作者是()(A)陶渊明(B)鲍照(C)谢灵运(D)谢朓22、“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中的“蝼蚁”指()(A)身份低微的人(B)身材短小的人(C)目光短浅的人(D)志向远大的人23、《儒林外史》中写马二先生游西湖,见到仁宗皇帝的御书,他所采取的行动是()(A)慌忙朝拜(B)转身便走(C)仔细欣赏(D)吐了一口痰24、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写金哀宗逃出汴京,是为了躲避()(A)宋军(B)辽军(C)西夏军(D)蒙古军25、下列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诗句中,概括全篇主旨的是()(A)白浪如山寄豪壮(B)华发苍颜羞自照(C)谁知得酒尚能狂(D)逆胡未灭心未平26、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A)扬州市西南(B)镇江市西南(C)南京市西南(D)马鞍山市西南27、《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公羊传》28、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俊俏庞儿,温存性儿,又是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这几句描写的对象是()(A)孙富(B)李甲(C)柳遇春(D)杜十娘29、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焄蒿凄怆”语出()(A)《国语》(B)《尚书》(C)《礼记》(D)《论语》30、邓牧《君道》中,“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的人是()(A)尧(B)舜(C)许由(D)秦皇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作品是白居易创作的有()(A)《长恨歌》(B)《琵琶行》(C)《秦中吟》(D)《登高》(E)《与元九书》32、《项脊轩志》中,作者祖母所说的话有()(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儿寒乎?欲食乎(D)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E)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33、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学说中结合了()(A)法(B)术(C)礼(D)势(E)仁34、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的“诸公”有()(A)高适(B)岑参(C)储光羲(D)薛据(E)王维35、曹操《短歌行》中,用《诗经》成句的诗句有()(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E)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简答题36、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一词在典故的运用上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高明以一部()使得南戏从民间俚俗的艺术形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在戏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A《荆钗记》•B《琵琶记》•C《白兔记》•D《杀狗记》正确答案:B(2)南宋爱国主义文学的最高代表,一个是伟大爱国诗人陆游,一个是伟大爱国词人()。
•A苏轼•B辛弃疾•C文天祥•D李清照正确答案:B(3)()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的小说,这一题材在长篇小说史上还从未出现过。
•A《绿野仙踪》•B《金瓶梅》•C《儒林外史》•D《镜花缘》正确答案:C(4)《镜花缘》的作者是()。
•A陈忱•B李汝珍•C汤显祖•D曹雪芹正确答案:B钟嗣成其一生最大成就,是撰写了()一书。
•A《人物志》•B《世说新语》•C《录鬼簿》•D《玉台新咏》正确答案:C(6)《救风尘》和()是专为风尘女子写照传神的作品,塑造了赵盼儿等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A《望江亭》•B《拜月亭》•C《西蜀梦》•D《东墙记》正确答案:B(7)()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A蔡珪•B党怀英•C王庭筠•D元好问正确答案:D(8)马致远最著名的散曲代表作是()。
•A《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B《四块玉·闲适》•C《双调·沉醉东风》•D《越调·天净沙》正确答案:D(9)李清照的()是宋代词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专论。
•A《漱玉词》•B《词论》•C《艺概·词概》•D《词律》正确答案:B(10)《古文辞类纂》的作者是()。
•A方苞•B刘大櫆•C姚鼐•D魏禧正确答案:C(11)“粉身碎骨浑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年轻时作的()。
•A《石灰吟》•B《咏煤炭》•C《过零丁洋》•D《咏雪》正确答案:A(12)()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A《三国志》•B《三国演义》《隋唐志传》•C《北宋志传》正确答案:B(13)()取材于三国故事,描写关羽大智大勇,挫败了东吴的计谋,是七百多年来唯一的基本按杂剧原貌演出的剧目。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自考知识点汇总

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目录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晚唐体3.“白体”4.王禹偁的诗文创作及其对宋初文风变革的贡献5.《西昆酬唱集》6.杨亿的生平7.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8.西昆体9.晚唐体10.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11.林逋诗歌的特点12.晏殊的生平13.《珠玉词》14.晏殊词的创作特色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15.欧阳修的生平16.欧阳修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袖地位17.《秋声赋》的艺术特点18.欧阳修散文的艺术特点19.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开拓性20.欧阳修词的艺术特点21.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贡献22.梅尧臣的生平23.苏舜钦的生平24.梅尧臣、苏舜钦是开创宋诗风格的重要作家25.梅尧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6.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征27.王安石的生平28.王安石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词境的开拓29.王令诗歌的特点30.王安石散文的特点31.王安石诗歌的创作成就32.王安石的文学创作成就33.“三苏”34.曾巩散文的艺术风格35.苏洵散文的特点36.苏辙散文的特点第三章苏轼的文学成就37.苏轼的生平38.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39.苏轼记叙文的艺术特点40.苏轼散文的总体特色41.“东坡体”42.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43.苏轼诗歌分前、后期44.苏轼诗歌的主要内容45.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46.苏词的超旷高远襟怀47.苏轼的“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48.苏词对题材的拓展及其意义49.苏词的创作风格50.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第四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51.黄庭坚的生平52.“山谷体”53.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内容54.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主张及其艺术特色55.黄庭坚词作的艺术特点56.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57.“后山体”58.“简斋体”59.陈与义诗分前、后期60.陈师道“后山体”的艺术特征61.陈与义前期诗歌的艺术特点62.陈与义后期诗歌的艺术风格63.“简斋体”的艺术独特性第五章柳永与北宋词坛64.北宋词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及各期代表词人65.柳永的生平66.柳永词的题材内容及其对词境的开拓67.柳永对词体的开拓68.柳永词的艺术特点69.柳永对宋词发展的贡献70.秦观的生平71.晏几道的生平72.贺铸的生平73.秦观词作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74.晏几道词作的艺术特点75.贺铸词作的艺术特点76.周邦彦的生平77.周邦彦词的集大成78.周邦彦词作的艺术成就79.“易安体”80.“樵歌体”81.李清照的生平82.朱敦儒的生平83.李清照词分前、后期84.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85.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色86.朱敦儒词作的艺术特点第六章辛弃疾与辛派词人87.辛弃疾的生平88.“稼轩体”89.辛词题材内容的主体及其多样性90.辛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词史地位91.张元幹的生平92.张孝祥的生平93.陈亮的生平94.张元幹词的特点95.张孝祥词的特点96.陈亮词的特点97.刘过词的特点第七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98.“中兴四大诗人”99.陆游的生平100.陆游散文的特点101.陆游诗歌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102.陆游诗歌对江西诗派的扬弃103.陆游词作的特色104.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其多样风格105.“诚斋体”106.杨万里的生平107.范成大的生平108.杨万里的“活法”诗109.“诚斋体”的艺术特色110.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11.朱熹的生平112.朱熹诗歌的特点113.朱熹散文的特点114.南宋中叶散文之两派115.南宋各体散文的一般特征116.南宋“小品文”概况第八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117.南宋中后期的清雅词派118.姜夔的生平119.白石词的情思内涵120.白石词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词史的贡献121.吴文英的生平122.吴文英“论词四标准”123.梦窗词的分类及其情感内涵124.梦窗词的艺术特色125.《词源》126.史达祖咏物词的艺术特点127.周密的词风特征128.王沂孙咏物词的特点129.张炎的词风及其在词史上的意义第九章南宋后期文学130.南宋后期文学大势131.“永嘉四灵”132.“四灵”与晚唐诗歌的关系133.“永嘉四灵”诗歌的艺术特点134.刘克庄的生平135.“江湖诗派”的主要诗人136.刘庄诗歌分前、后两期137.“江湖诗派”及其诗歌的艺术追求138.刘克庄诗歌的艺术特点139.刘克庄词的艺术特点140.戴复古诗歌的特点141.文天祥的生平142.汪元量诗歌的思想内涵143.刘辰翁词作的特点144.文天祥诗、文、词的思想情感内涵第六编辽金元文学第一章辽金文学145.耶律倍及其《海上诗》146.耶律洪基及其《题黄菊赋》147.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148.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149.辽代文学创作概况150.寺公大师《醉义歌》151.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152.金初文坛作家构成153.金代文学发展大势154.金初主要诗文作家155.“国朝文派”及其主要诗文作家156.金代后期主要诗文作家157.元好问的生平158.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学观念159.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160.元好问词作的特点161.元好问的文学成就162.诸宫调16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的改作及其艺术特点第二章元杂剧的兴盛和代表作家164.“元曲四大家”165.元杂剧的体制166.元杂剧分为五类167.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68.元杂剧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及各期代表作家作品169.白朴的生平创作170.马致远的生平创作171.纪君祥及其《赵氏孤儿》172.郑廷玉及其《看钱奴》173.康进之及其《李逵负荆》174.石君宝及其《秋胡戏妻》175.白朴《梧桐雨》的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176.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和表现特色177.马致远神仙道化剧的创作特色178.郑光祖的生平创作179.宫天挺的生平创作180.乔吉的生平创作181.秦简夫的剧作182.元代后期杂剧发展态势183.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184.宫天挺《范张鸡黍》的思想内容185.乔吉《两世姻缘》的情思内涵和艺术特色186.秦简夫《东堂老》的内容和特点第三章杰出的戏曲家关汉卿与王实甫187.关汉卿的生平、性格188.关汉卿的创作及其分类189.公案剧《鲁斋郎》、《蝴蝶梦》的思想深刻性190.妇女生活剧《救风尘》的思想191.历史剧《单刀会》艺术特点192.关汉卿杂剧题材内容的特点193.《窦娥冤》的故事渊源及关汉卿的改作194.《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及其悲剧性195.王实甫的生平创作196.“董西厢”197.“王西厢”198.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的故事演变199.王实甫《西厢记》的剧情和体制200.王实甫《西厢记》的戏剧冲突第四章元代散曲201.散曲及其形制202.小令(叶儿)、套数(散套)、带过曲203.元代散曲创作分前、后两期204.元代散曲创作的豪放、清丽两种主要风格205.元代散曲的语言风格206.元代前期散曲作家的构成207.元代前期散曲的代表作家208.关汉卿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09.王和卿散曲的风格特征210.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1.元代后期散曲的代表作家212.张养浩的生平213.张养浩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4.乔吉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215.张可久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五章宋元南戏和话本216.南戏217.“《永乐大典》戏文三种”218.“四大传奇”219.南戏产生的年代220.元代南戏创作概况221.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222.“荆刘拜杀”四大传奇各自的剧情及艺术特点223.高明的生平224.《琵琶记》的主旨和剧情225.《琵琶记》的人物形象塑造226.《琵琶记》的艺术成就227.话本228.宋代“说话”四家229.元代讲史话本的存留情况230.“讲史”和“小说”的区别231.宋元话本小说的分类和保存232.宋元话本小说的一般艺术特征233.元代话本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内容和特点234.讲史话本的一般艺术特点235.讲史话本的依傍史实与艺术虚构第六章元代诗文236.元代诗文发展三期。
大纲整理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第一节 辽代文学辽代诗歌:诗人多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
识记:耶律倍及其《海上诗》耶律倍:曾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好读书,不喜射猎,从汉族文人张谏学习汉文化,知音律,善书画,能为五言诗,博学多才。
《海上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是一首失意的悲歌。
识记:耶律洪基及其《题黄菊赋》辽道宗耶律洪基有诗文集《清宁集》,他的《题黄菊赋》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诗作。
理解:寺公大师《醉义歌》寺公大师:《醉义歌》,长达一百二十句,是辽诗中最长诗篇。
全诗写得慷慨,气势流贯,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耶律楚材《醉义歌序》将它称之为辽诗的“绝唱”,以为“可与苏、黄并驱争先耳”。
理解: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醉义歌》原为契丹文,经耶律楚材译为汉语后流传于世。
诗人以饮酒为契机,纵情放歌,自比陶渊明和李太白,脱形迹于醉乡,杂糅儒、佛、道思想以求解脱。
虽然所有事典和思想旨趣均来自汉文化,采用的也是汉诗歌行体的抒写方式,但融入了契丹民族刚健质朴的粗犷气质,体现着辽代诗文体现着民族文化融合的特点。
识记: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萧观音:契丹族女诗人,懿德皇后。
曾应制赋《伏虎林》诗。
萧瑟瑟:聪慧娴雅,工文墨,善诗歌,作《讽谏歌》。
识记:汉族诗文作家赵延寿、王鼎除契丹族作家外,辽代还有一些汉族诗文作家,只是从诗人作家的人数到作品的数量,都不及契丹族。
比较有成就和影响的有赵延寿、王鼎等。
第二节 金代文学的发展 识记:金初文坛作家构成 金初文坛由两部分人组成:1、由辽入金的文臣,他们很少有作品流传。
2、活跃于金初文坛的是由宋入金的文士。
理解:金初主要诗文作家(名字+代表作) 1.初期:借才异代宇文虚中政殿学士充大金通问使,入金祈请徽、钦二帝南归,因未能完成使命,代表作《又和九日》,以深挚的笔调,抒写去国的哀愁和怀乡的感慨,有一种强烈的恋宋情结。
这几乎成了金初诗歌的情感基调。
吴激受推崇的作品是《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知识点
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首诗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它的主要特点
是以音乐方式演唱,是古代音乐和文学艺术的结合体。
2.唐诗: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唐诗是当时最
为著名和流行的文学形式。
唐诗的特点是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运用了大
量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格。
4.元曲:元曲是元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戏剧形式,包括了杂剧、散曲和
元杂剧等。
元曲的特点是结构精巧,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其中最著名的
作品是《长生殿》、《窦娥冤》等。
5.四大奇书:四大奇书指《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
《三国演义》。
它们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通过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描绘了社会风俗和人物性格。
7.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
许多杰出的小说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金瓶梅》、《红楼梦》等。
这些
小说以真实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为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文学运动,发生
在清代中期。
这一运动主张以唐宋以前的文学作品作为写作的模板,主张
回归古文的风格和规范,以弘扬传统文化。
9.诗词格律:中国古代诗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这些格律要求包括了字数、平仄、韵脚等方面,对于古
代诗词的写作和鉴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整理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涵盖了诗、词、曲、赋、文言小说、戏曲等多种文学形式。
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第二个重要时期,主要涵盖了唐代和宋代这两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文学史2重点进行整理和介绍。
一、唐代文学唐代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代文学包括了众多优秀的作品和文学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诗人杜甫、李白和白居易。
杜甫以其激昂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贫苦百姓的关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李白则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和浪漫主义的情调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了壮丽的山水和美酒佳人,给人以豪情万丈的感觉。
白居易则是唐代文学史上的文坛巨擘,他的作品包括了诗、赋、骈文等多种文体,尤以其诗歌作品最为卓越。
除了这些著名的诗人外,唐代还涌现了许多其他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
二、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继承了唐代的文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风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宋代文学强调了实用性和现实主义。
宋代文人以文化的功用为重,注重文学对社会的实际作用。
他们关注社会变迁、人情世故,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宋代文学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精致的表达。
宋代文人追求精美细腻的艺术表达,注重细节的描写和形象的塑造。
他们以巧妙的语言技巧和艺术手法,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宋代文学兼收并蓄,吸收了前代文学的精华,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宋代诗歌有了新的变革和突破,如陆游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方式,成为了宋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代的散文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如苏轼的《东坡居士文集》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这些作品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编宋代文学一、零散知识点1、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柳永;2、北宋词风始承南唐(晏殊/欧阳修),至苏轼始为之一变(士大夫之词:自我人格及性情抱负);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梅尧臣、苏舜钦;诗风至欧阳修始为之一变;3、南宋清雅派:清雅工致,讲求格律,注重词藻(姜夔、史达祖、吴文英)4、宋宋亡国前后的词人:文天祥、刘克望而却步、刘辰翁;5、“亡国之音哀以思”的南宋遗民:周密、王沂孙、张炎6、宋诗特点:以议论为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7、有“诗史”之称的宫女北徙见闻的作者:汪元量;8、南宋散文两派:理学家古文(朱熹、张栻、吕祖谦)、主功利的思想家古文(陈亮、叶适);9、文赋:散文化的赋;10、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话本小说;11、开宋代古文运动头的诗人:柳开、穆修;12、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词人:晏殊;13、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14、开宋文代文赋先河:欧阳修(骈散相间、奇偶错杂);15、梅尧臣:“诗穷而后工”的古淡奇峭16、苏舜钦:横放豪雄;17、欧阳修词的特点:思深辞丽(承南唐冯延巳);18、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富于理趣的风气者:梅尧臣;19、实导江西派之先河,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者:王安石;20、开文章“义法”者:曾巩、欧阳修21、明清唐宋文派、桐城派学古文初学:曾巩;22、苏东坡议论文以政论、史论突出:《思想论》《策略》《策别》《策断》;记叙文以山水游记、亭台堂阁为代表:《喜雨亭记》《放鹤亭记》《醉白堂记》《前赤壁赋》;23、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画相通者:苏轼;24、开南宋抗战爱国词先河者:苏轼《江神子·密州出猎》25、苏门四学士:张耒、黄庭坚、晁补之、秦观26、江西派一祖三宗:以杜甫为祖;三宗为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
27、慢词始于柳永,大成于周邦彦;柳词对金元曲子影响很大,有“曲祖”之称。
28、柳词哀感顽艳而词语尘下,多亵俗、粗率的市井语;秦词清丽和婉,情致幽远,风格遒劲29、北宋最后一位以写小令著称的词人:晏几道30、二、名词解释1、白体:宋初的诗派之一,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代表诗人有李昉、徐铉、王禹偁;2、西昆体:狭义的西昆体单指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四六文;因杨亿诗人在秘阁唱合的诗体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等,以李商陷为宗,具有注重用典,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带过曲:答案:是元散曲的形式之一,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一般由同一宫调的两个或三个小令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内容。
带过曲在曲牌之间用“带过”二字连接,也可只用“带”或只用“过”。
2.汤沈之争:答案:沈璟论曲的主张对于纠正传奇创作中不合音律、脱离舞台的弊病有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合律,便易于束缚作者的才情。
他曾因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合昆腔音律而将其改为《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不满,导致了著名的“汤沈之争”。
3.新派诗:答案:(1)为黄遵宪所提倡。
(2)反拟古,遵独创。
(3)取材新,表现方法上,利用古代艺术传统,力求变化多样。
4.姚门四弟子:答案:“姚门四弟子”指管同、方东树、姚莹和梅曾亮。
其中就古文而言,梅曾亮成就最高。
二、简答题1.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
答案:(1))辛弃疾为“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
他首先是一个爱国志士,英雄本色表现于词,方成就了他的一代词名。
(2)辛词最突出的题材是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是稼轩一生的向往。
(3)辛弃疾词的题材十分广泛,穷达出处、儿女之情、田园感受都在词中有充分的表现。
辛弃疾的感情世界十分丰富,除了对国家民族的饱满激情之外,亦有缠绵之情。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答案:元杂剧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兴盛,进而风靡全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提倡和推动作用。
(3)文人参与创作和演出,高水平作家队伍的形成,是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因素3.《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内涵及特征。
答案:(1)杜丽娘生活在一个压抑自由人性的环境中,深受礼教的束缚,为情而死,是她性格的一次升华。
(2)她执着于爱情,虽为鬼魂仍对柳梦梅一往情深,在历经艰险之后,又为情再生,性格得以再次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2笔记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以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李昉编纂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诗徐铉文总集《文苑英华》。
2.晚唐体有寇准、林逋、魏野、潘阆等人,尊崇对象为贾岛、姚合,多写山野闲逸情趣,以锤炼字句为能。
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以梅、鹤为伴,称梅妻鹤子,以咏梅诗著称,传世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3.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著有《柳河东集》。
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4.王禹偁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其诗取法白居易,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是宋代文学创作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代表作诗《对雪》、《山行》,散文《待漏院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5.西昆诗派(西昆体):北宋诗人杨亿将在皇家藏书秘阁参预编纂《册府元龟》诸人“更迭唱和”的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指秘阁藏书之所,因《山海经》言昆仑山之西有群玉山,为先王藏书册府),西昆诗体和诗派便由此而得名。
《西昆酬唱集》共收录杨亿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部为近体律诗。
西昆派作家均是身居清要的馆阁之士,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
诗的内容无外乎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创作追求用典丰缛,属对工整,下字丽艳,音节铿锵;诗文标榜学习李商隐,其中杨亿、刘筠以骈体文著称。
西昆派多数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堆砌过甚,不免剽窃之讥。
西昆派作家惟美风格固然是对宋初浅俗的白体诗风和缺乏文采的复古文风有所矫正,但其创作脱离现实,偏离传统的文学标准,馆阁气十足、仅重外表精美的艺术趣味,注定了主导文坛的时间不会长久,但在北宋文坛仍有一定影响。
6.石介片面强调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7.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是宋诗革新的开拓者,梅尧臣,有《宛陵先生文集》。
8.宋初词坛仍承续五代花间词派余绪,袭用艳情、别情的旧有题材,采纳令词小曲的传统形式,促使词进一步雅化、文人化。
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欧阳修等人。
9.晏殊,字同叔,词集名《珠玉词》(全部为小令),词风“温润雅洁”、“明朗清峻”。
名句:《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10.张先的词多写男女之情,作者因“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句被呼为“桃杏嫁东风郎中”。
以善用“影”字著称,因得意《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帘压卷花影”、《剪牡丹》“堕飞絮无影”,而自呼“张三影”。
11.晏殊的“暮子”晏几道,与其父并称“二晏”,子叔原,号小山,其词集自称《乐府补亡》,通称《小山词》。
黄庭坚用四“痴”来评价其为人。
1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受御史李定等陷害,酿成著名的“乌台诗案”。
中国最早的文字狱。
13.东坡志林》、《仇池笔记》为苏轼随笔似的小品文集,其中包括贬居黄州时写的《记承天寺夜游》。
14.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三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陈师道,号后山居士,作诗以苦吟著称,黄庭坚称他为“闭门觅句陈无己”,著有《后山集》。
15.宋末元初的方回又称杜甫为江西诗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6.张耒,字文潜,号柯山,著有《宛秋集》。
17.晁补之,著有诗文集《鸡肋集》,词集《晁氏琴趣外编》。
18.秦观,字太虚,改字少游,有《淮海集》、《淮海词》传世,被评为婉约词家的最杰出代表。
19.贺铸,字方回,词集名《东山集》,词的特点是词采富丽,着色浓艳,有“妖冶”之风。
20.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词名自题《片玉集》后世亦题《清真集》后人评周词,称之为“正宗”、“集大成(仅是对传统婉约词风而言)”。
21.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词集《漱玉集》,曾作有一篇《词论》。
22.陈与义,号简斋,有《简斋集》。
23.朱敦儒,字希真,有词集《樵歌》传世。
24.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
25.杨万里,号诚斋,有《诚斋集》。
26.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是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晚年在石湖所作《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六十首,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2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留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的文章最具特色的是《老学庵笔记》和《入蜀记》以及《渭南文集》中的若干序跋记传文字。
北宋宋祁的《宋景文公笔记》首先使用了“笔记”这一名称。
宋代笔记的内容大致包括史料逸闻、风俗掌故、学术考辨、诗文赏析等。
《老学庵笔记》内容涉及朝政时事、人物故旧、琐闻轶事,也记录了作者的读书心得、考辨成果。
28.辛弃疾,子幼安,号稼轩,有《稼轩词》传世。
诗人排遣苦闷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向千古江山、风流人物寻觅知音,登临吊古、咏叹兴亡成为辛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另一条排遣途径是向自然寻求友朋,自然山水因而成为诗人英雄性格的化身或见证,为诗人奔走于笔下。
自然景物在辛词中显得极富生命感和人情味,获得一种特殊的表现。
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水中,为自己活跃的生命寻找到另一块更广阔的天地。
29.辛派词人有陈亮,刘过,刘仙伦,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宋末刘辰翁等人,亦属辛派词人。
30.江湖诗派:在四灵之后,又出现了一批飘逸江湖的诗人。
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僚,身份低微,也有少数人曾官要职。
他们相互酬唱,以江湖习气标榜,因而被称为江湖诗派。
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戴复古,号石屏,有《石屏诗集》、《石屏词》。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后人评其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岂剪红刻翠者比耶”。
31.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人们称姜夔这一流派为格律诗派。
32.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
张炎在《词源》中称吴文英词为“质实”,以与姜夔的“清空”相比,并批评他“凝涩晦昧”,“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33.王沂孙,号碧山,著有《碧山乐府》。
代表作《齐天乐。
蝉》,其中“铜仙铅泪”的典故,明显表达了亡国之痛。
34.张炎,号玉田,有《山中白云词》。
他的《词源》是一步很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上卷论音乐,下卷论词的创作,主张“清空”,反对“质实”,推崇姜夔的“骚雅”。
35.最早的诗话是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南宋后期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最重要的宋代诗话。
严羽,自号沧浪逋客。
《沧浪诗话》分《诗辨》、《诗体》、《师法》、《诗评》、《考证》五部分,严羽对宋代影响最大的苏、黄两家诗风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这两家是“以文字为师,以才学论诗,以议论为诗”,“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36.以禅喻诗:他提出“兴趣”说,认为诗歌本质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他在说明这种诗歌本质时采用的是“以禅喻诗”的方法。
以禅喻诗的风气始于北宋苏、黄等人,严羽直接以禅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
严羽认为诗的本质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靠“妙悟”。
这样,他就把以禅喻诗的运用到诗的本质问题上,由此导出了后人的“诗禅等一”等论调。
37.刘辰翁,号须溪,有《溪须集》他发展了“评点”这一新的文学批评形式。
38.辽皇后萧观音作抒愁怨的《回心院词》十首,被誉为“深得词家含蓄之意”,“大有唐人遗意”他的作品收录在王鼎的《焚椒录》中。
39.院本杂剧和诸宫调是金代兴起的两种重要的文艺形式。
40.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他编纂了金诗总集《中州集》和金史著作《壬辰杂编》。
元好问的词为金源一代冠冕,兼有婉约和豪放风格,被张炎赞为“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
41.诸宫调:一种讲唱文艺形式,是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因而容量大为扩充,音乐变化更为丰富,叙述手段也有相应的提高,除旁述外,也有故事中人物的自白。
诸宫调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北诸宫调又称“弦索”、“搊弹词”。
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42.元杂剧基础是宋杂剧和金院本,大致可以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五种。
43.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拜月亭》。
44.元散曲的流行早于杂剧,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采用,称为“新乐府”,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
45.南戏产生于宋代。
46.宋杂剧的表演体制一般分为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梦粱录》说宋杂剧的特点是“全用故事,务在滑稽”。
47.杂剧在结构体制上,一般是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发展的自然段落,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剧本包括唱词(曲文)与宾白两大部分,唱词是剧本的主体。
杂剧中人物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
48.杂剧在角色体制上,一般分为四大类:旦、末、净、杂。
49.有关元代杂剧、作品的著录,首见于钟嗣成的《录鬼簿》。
50.关汉卿是使元杂剧形式最后定型的作家之一,社会剧的代表作《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
爱情婚姻剧都是以女主人公为主角的,代表作《救风尘》(人物:赵盼儿、周舍、安秀实)、《望江亭》、《拜月亭》、《诈妮子》。
历史剧主要有《哭存孝》、《西蜀梦》、《单刀会》。
关汉卿是本色派、豪放派的开创者。
51.董解元集《西厢记》故事于大成,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它所讲述的张生、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源自唐代元稹的传奇《莺莺传》。
52.《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它突破了杂剧的体制,以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演述崔、张故事,明人称《西厢记》为“传奇之祖”。
53.元曲四大家:即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其中,马、白、郑属于以文才见长的作家,白、马属前期、郑属后期。
54.白朴有杂剧16种,现存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
《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男主人公裴少俊、女主人公李千金。
《梧桐雨》是一出历史悲剧,取材于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评此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
”、55.爱情婚姻剧:前期:杨显之,外号“杨补丁”,代表作《潇湘雨》,石君宝《秋胡戏妻》本于汉刘向《故列女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