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学与炼油技术1

合集下载

油料学与炼制工艺ppt1

油料学与炼制工艺ppt1
第二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二章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由石油可生产出成千上万产品及半成品,如: 液化气、汽油、航空煤油、灯油、柴油、重油、各种润滑油、 润滑脂、石蜡、地蜡、沥青、焦炭及各种化工原料(乙烯、丙 烯、丁烯、丁二烯、乙炔、苯、甲苯、二甲苯等),这些成品 和半成品都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GB、QB等) ,进入国际市 场还要满足国际标准。 石油及油品理化性质测定可以作为评定油品质量、控制生 产、衡量油库管理水平、控制油品输送过程的重要指标,也是 设计石油及油品输送管道和油库以及石油加工装臵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 蒸气压和沸程
1.4 蒸气压测定方法 标准: GB/T 6536-86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6536-97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 GB/T 8017-87油品质量标准(雷德法)
第一节 蒸气压和沸程
测定油品的蒸气压的方法: (1)蒸气压即所谓真实蒸气压或泡点蒸气压, 泡点(单位℃):液体混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被 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液体开始气化,形成第一个
• 油品储运中,油品蒸发会造成管路中气阻以致油品装卸困难
• 油品中轻组分大量蒸发降低了油品质量并增加油品蒸发损耗
第一节 蒸气压和沸程
1 蒸气压 1.1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同其液面上方蒸气呈平衡状 态时蒸气所产生的压力(气液平衡时蒸气产生的压力) 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蒸气压的高低表明液 体中分子逃离液体,气化或蒸发的能力,同一温度下 蒸气压高的液体比蒸气压低的液体更容易气化。
1.2 作用 计算油库的油品蒸发损耗,控制航空汽油、车用 汽油等轻质油品的质量、工艺设计及结构优化等。
第一节 蒸气压和沸程
1.3 计算 (1)纯烃:对于某一种烃,与其它纯液体一样,其 蒸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同一族烃类,相 同的温度下,蒸汽压随着烃类沸点的升高而减小。采 用一些经验或半经验的公式求取纯烃的蒸气压(1-2-1) 或查经验图表得出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12-2 )。

油料与油脂力加工技术

油料与油脂力加工技术

油料与油脂力加工技术发布时间:2001-5-18 16:54:00我国主要植物油料有草本油料和木本油料两种。

草本油料有:大豆、花生、棉籽、油菜籽、芝麻、葵花籽等;木本油料则有:油茶籽、椰子、核桃、油橄榄、油桐等。

(一)油料的预处理油料的预处理包括油料的清理、脱绒、剥壳、干燥、破碎、软化、轧胚和蒸炒等工序。

1.油料清理:(1)油料在收获、晾晒、运输和贮藏等过程中会混进一些沙石、泥土、茎叶及铁器等杂质,如果生产前不予清除,对生产过程非常不利,油料中所含杂质可分为无机杂质、有机杂质和含油杂质三大类。

①无机杂质泥土、沙石、灰尘及金属等;②有机杂质茎叶、绳索、皮壳及其他种子等;③含油杂质不成熟粒、异种油料,规定筛目以下的破损油料和病虫害粒等。

(2)所谓油料清理,即除去油料中所含杂质的工序之总称。

对清理的工艺要求,不但要限制油料中的杂质含量,同时还要规定清理后所得下脚料中油料的含量。

(1.清理后油料含杂限量(%):冷榨大豆<0.05、热榨大豆<0.1、葵花仁(含壳)<10、芝麻<0.1、花生仁<0.1、油菜籽<0.5、米糠<0.05;2.清理下脚料含油料限量:①大豆下脚的下脚料中油料含量≤0.5%,检查筛规格:筛网4.72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55毫米。

圆孔筛直径1.70毫米。

②葵花壳(含仁)中油料含量≤1.0,检查筛规格:金属丝直径0.55毫米,圆孔筛直径1.70毫米。

③芝麻下脚中油料含量≤1.5,检查筛规格:筛网11.8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28毫米,圆孔筛直径0.70毫米。

④棉籽下脚中油料含量≤0.5,检查筛规格:筛网5.5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50毫米,圆孔筛直径1.40毫米。

⑤油菜籽下脚中油料含量≤1.5,检查筛规格:筛网11.81目/厘米,金属丝直径0.28毫米,圆孔筛直径0.70毫米。

①筛选筛选是利用油料与杂质之间粒度(宽度、厚度、长度)的差别,借助筛孔分离杂质的方法。

常用的筛选设备有固定筛、振动筛和旋转筛等。

油料学重点(期末复习专用)

油料学重点(期末复习专用)

石油加工与油料学重点知识点1.石油: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形状。

2.炼油技术发展趋势:1.重油轻质化;2.环境保护对炼油技术提出新要求;3.充分利用石油能源,石油化工相结合;4.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对炼油行业整体的要求。

1.'石油外观及物理性质的差异是其化学组成不同的具体反应。

2.'我国原油的特点:1.相对密度高,属较重原油,蜡含量普遍较高;2.硫含量较低,氮含量较高;3.汽油馏分含量高,渣油含量高3.碳氢比:用来反映原有属性的一个参数,与原油的化学结构有关。

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烷烃<环烷烃<芳香烃4.石油馏分与石油产品的区别:石油产品是石油的一个馏分,但馏分并不等同于产品,石油产品要满足石油的规格要求,馏分要变成产品还必须对其进一步加工。

5.石油中含有的馏分一般规定:沸点低于200汽油馏分、200~350煤柴油馏分、300~500减压馏分、高于500减压渣油馏分。

6.石油馏分中烃类主要由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以及在分子中兼有这三类烃结构的混合烃构成。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各自的知识点。

7.石油烃类组成的表示方法:单体烃组成表示法、族组成表示法、结构族组成表示法。

8.硫含量地域0.5%的成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在0.5%~2.0%之间的成为含硫原油,硫含量在2%以上的称为高硫原油9.硫化合物的分类:第一类为酸性含硫化合物,主要是硫化氢和硫醇;第二位中性硫化合物,主要是硫醚和二硫化合物;第三类为对热稳定的硫化合物主要为噻吩类。

10.含硫化合物的存在对石油加工过程和石油产品质量的危害:1.对石油产品质量的影响;2.腐蚀设备;3.污染环境;4.影响产品的储存安定性;5.影响燃料的燃烧性能;6.硫可使催化剂中毒。

11.石蜡基原油的环烷酸量较少;中间基和环烷基石油的环烷酸较多。

12.对渣油的最基本的分析法:常采用将渣油分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四组分分析法。

13.石油的物理性质归成四类:油品的蒸发特性、油品的重量特性、油品的流动特性及油品的燃烧特性。

第一章 油料基本知识

第一章 油料基本知识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石油工业 的必然决择。
石油将得到近乎“完美”的利用

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 它主要包括原油和天然气两种主要类型。

天然气的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含有 少量碳原子少于4的烷烃,天然气一般还含 有少量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 氮气和氦气等。



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虽含量不多,但它们对炼制过程 和产品质量都有极大的危害。硫化物(如硫醇、硫醚、 噻吩等)除对炼油设备有腐蚀外,还会使汽油的感铅性 降低,影响汽油的抗爆性;氧化物(如环烷酸、苯酚等) 对金属有腐蚀作用;氮化物(如吡啶、吡咯等)在空气 中易氧化,颜色变深,汽油的变色与氮化物油罐;胶质、 沥青质是含有氧硫、氮的高分子非烃化合物,石油中此 类化合物含量越大,则颜色越深。 总之,石油是由各种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 混合物。根据原油中的硫含量和主要烃类成分不同,大 体上可分为石蜡基石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烃原油含烷烃、芳香烃较 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Hale Waihona Puke 最先为石油命名的人当是李昉。
①无机论 :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
②有机论: 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 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 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 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 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石油的元素组成
元素组成是化学组成的基础。 碳 石油的元素 氢 83~87% 11~14%
2 作为化工原料
石油是石油化学工业赖以生存发展 的物质基础。现在人们利用石油作为 化工原料,开拓了化肥、合成纤维、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等一个 又一个新的生产和生活领域。

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基础知识

加热炉
• 一个具有耐火材料包围的燃烧室,利用燃料燃 烧产生的热量将物质(固体或液体)加热的设备。 管式加热炉是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和化学、化纤 工业中使用的工艺加热炉。
• 1、管式加热炉的结构:一般由辐射室、对流室、 预热回收系统、燃烧器和通风系统五部分组成。
• 2、管式加热炉的类型:圆筒炉和立式炉。
• 2、动设备。包括压缩机、泵、风机等。 • 3、动静设备兼备,如空冷器、带空气预热
的加热炉等。
压力容器的形式及主要参数
(一)按工艺过程中作用原理分为: 反应容器(代号R)、换热容器(代号E)、分离容器(代号S),
其中球罐( 代号B)。
(二)按操作温度分 (1)低温容器(t≤-20℃)。 (2)常温容器(t>-20~150℃)。 (3)中温容器(t≥150~450℃)。 (4)高温容器(t≥450℃)。
高分 低分
汽油去重整

煤油


柴油
尾油
返回
加氢工艺是现代炼油工艺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世界 各国的炼油厂加氢装置加工能力占其原料油加工能力的 比例达到50.11% ,它不仅是炼油工业生产清洁燃料的 主要手段,而且也成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关键技术,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大多数原油较重, 减压渣油的含量一般在40%50% 。随着原油需求量的增加, 更多的稠油被开采 出来。原油总的趋势是变重、质量变差。因此催化、 焦化等二次加工油品占总量的比例增加。
焦 原料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可 炭 进行裂解和缩合反应,生成 塔 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 循环油等,反应生成的固体 产品石油焦沉积在焦炭塔底 部。
石油焦
催化重整装置
在一定温度、压力、氢气条件下通过催化剂 的作用,将正构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原子 重新调整排列转化生成分子量相近或相等的 芳香烃和异构烷烃,从而获得高辛烷值汽油 和各种轻质芳香烃。

1.油料与油料预处理

1.油料与油料预处理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圆盘剥壳机 离心剥壳机 剥壳设备
齿辊剥壳机
刀笼剥壳机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1)圆盘剥壳机 利用粗糙面的碾搓 作用使油料皮壳破碎。 主要用于对棉籽、 花生、油桐籽、 油茶籽等进行剥壳。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2)离心剥壳机 作用原理:油料在高速转盘 作用下,与剥壳机壁面或打板
•米糠的来由
米糠富含脂质、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菲汀、胰蛋白酶抑制剂、脂肪酶和植物凝血素。
粗蛋白12-16.5% 脂肪15-19.7% 粗纤维7-
11.4%
9.9%
碳水化合物
磷脂 3-4%
34.1-52.3%,灰分 6.6-
油茶树(山茶树)
红花油茶树
茶树

油茶油取自油茶籽(含油20~30%), 是我国特产油脂之一,是可以于橄榄油媲 美的保健油。
葵花子油是为数不多的高含亚油酸的油脂之一
芝麻(SESAME)
芝麻是世界上古老的油料作物之一,属胡麻科、 胡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认为芝麻起源于 非洲。我国芝麻栽培历史始于公元前2世纪。据 史料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胡麻种,命名 胡麻。先在黄河流域种植,后遍及全国,并传到 朝鲜、日本、东南亚等亚洲邻国。宋代才有“芝 麻”之称。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利用油料与杂质在粒度、相对密度、形状、表面状态、硬度、 磁性及气体动力学性质等物理性质上存在的差异,可以选择适当
的方法将杂质去掉。
筛选
风选
油料清理的方法 磁选
比重去石
水洗
第二节 油料预处理
(1)筛选 利用油料和杂质在颗粒大小上的差别,借助含杂油料和
筛面的相对运动,通过筛孔将大于或小于油料的杂质清除掉

石油加工工程1

石油加工工程1

《石油炼制工程1》综合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略第二章石油的化学组成一.判断对错。

1。

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2.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几乎都是六员环.3.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4。

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5。

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6.对同一种原油,随其馏分沸程升高,烃类、非烃类及微量金属的含量将逐渐升高。

7.各种烃类碳氢原子比大小顺序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8.原油中含有各种烃类化合物.9.从分子结构上来看,石蜡和微晶蜡没有本质区别。

二.填空题1.石油中的元素以、元素为主.根据的差别可将原油切割成若干馏分,200~350℃馏分油称为,>500℃馏分油称为 .原油的直馏馏分是指,其中主要含有、、烃类和、、非烃类,原油及其直馏馏分中一般不含有烃。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根据其化学活性可划分为硫化物和硫化物。

3.常温下为固态的烃类在石油中通常处于状态,随温度降低会并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工业上将分离得到的固态烃称为。

4.石油馏分的结构族组成概念中,三个基本的结构单元是、和。

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有、、和。

6.石油中的环烷酸在℃馏分中的含量最高。

7.石油中的元素以和元素为主,原油以及直馏馏分油中一般不含。

8.原油的相对密度一般介于 g/cm3。

9.做族组成分析时,一般将渣油分成、、和 . 10.胶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沥青质在原油中形成溶液。

三.简答题1.与国外原油相比较,我国的原油有哪些主要特点?2.描述石油馏分烃类组成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什么叫石油馏分?什么叫分馏?什么叫直馏馏分?4.含硫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及产品应用有哪些影响?5.简述各种非烃化合物在石油中的分布规律。

第三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一.判断对错。

1.石油馏分的沸程就是平均沸点.2.石油馏分的比重指数(API0)大,表示其密度小.3.石油馏分的特性因数大,表示其烷烃含量高。

石油与石油炼制 - 知识点

石油与石油炼制 - 知识点


仅约1%~5%,但非烃化合物的含量都相当高,可高达20%以上。
组 非烃化合物在石油各馏分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部分集中在重质馏分 和残渣油中。
成 非烃化合物的存在对石油加工和石油产品使用性能影响很大,石油加工 中绝大多数精制过程都是为了除去这类非烃化合物。
10
石油
❖ 从石油中可生产出千余种产品,根据石油产品特征和用途,可以分为 六大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和石

低,以满足炼油工艺的要求。


在炼油厂用以输送液体的机械主要是泵,体的机械

主要有压缩机、鼓风机、真空泵等。常用的有离心 泵、往复泵、旋涡泵等。输送气除此之外,流体输

送设备还包括各类管线、阀门等。
28
石油炼制
换热设备


把热量从高温流体传给低温流体的设备,叫做热交

换器或换热器。炼油厂使用换热器的目的是加热原 料、冷凝、冷却油品,并从中回收热量、节约燃料。
概 ❖ 尽管原油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可生产出各种石油产品,但是不同的 原油适合于生产不同的石油产品,即不同的原油应选择不同的加工方
案。原油加工方案除决定于原油的组成和性质之外,还决定于市场需
求这一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组成和性质相同的原油,其加

工方案和加工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很相似。
18
石油炼制

这些设备也叫冷换设备。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可将换热设备分为换热器、
成 以上各种元素并非以单质出现,而是相互以不同形式结合成烃类和非烃 类化合物存在于石油中。所以,石油的组成是极为复杂的。
7石油ຫໍສະໝຸດ ❖烃类组成石 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碳氢化合物称为烃。石油主要是由各种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料学与炼油技术(一)第一篇 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和性质第一章 石油的化学组成1、什么是石油?答:石油即原油是刚开采出来未经提炼或经过加工的粘稠的、泛着荧光的液体物质。

实质上讲,石油是多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或多种烃的混合物。

2、石油的分类? 答:①天然石油:由于古代地球的变迁,动、植物被压在地球内在缺氧及高温高压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

②人造石油:是通过煤、页岩进行干馏、煤加氢或水煤气合成等人工方法产生的。

3、石油的颜色都一样吗?答:不一样,石油通常是粘稠的液体,颜色与产地有关,黄色至棕色,甚至黑色,颜色越深其密度越大。

4、几个概念①原油:未经加工的石油。

石油 原油 天然气 成品油 炼制 汽油 煤油 柴油 其它气田气伴生气 纯气田气凝析气田气凝析天然气凝析油②油品:原油经炼制加工后得到的石油产品。

第一节石油的元素组成1、石油所含元素?答:主要元素碳和氢,总含量96%-99%,碳占83%-87%,氢占11%-14%。

其次是氧、氮、硫一般占1%-4%,人造石油的含氮量比天然石油多。

(氧、氮、硫为非理想元素)石石油中还含有微量铁、镍、铜、钒、砷、氯、磷、硅等。

碳含量为83~87%第二节石油的烃类组成1、石油中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的,其中主要是烃类化合物,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石油中不含烯烃。

2、烃类一般的特性是相对密度小于1,易燃,难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除烯烃外性质都很安定,沸点、熔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升高,有一定的吸水性,吸水性最强的是芳香烃。

3、石油馏分烃类组成及表示方法 •馏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馏出物(蒸馏出的油品)叫馏分。

•馏分的命名:<200℃ 汽油馏分、轻馏分、低沸点馏分200~350℃ 煤柴油馏分、中馏分、中沸点馏分>350℃ 润滑油馏分、重馏分、高沸点馏分•习惯上还有窄馏分—宽馏分化合物组成:烃类和非烃类烃 类: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烯烃、炔烃非烃类: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及胶状、沥青状物质(胶质、沥青质)(1)单体烃组成单体烃:以石油馏分中每一种单体化合物的含量表示其组成的方法。

如汽油馏分中的苯的含量、乙烷的含量、甲苯的含量、环己烷的含量等。

(2)族组成表示族组成:以石油馏分在所含主要烃类的百分数来表示其组成的方法。

(3)结构族组成表示法石油烃类都是由烷基、环烷基、芳香基的结构单元组成。

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

烷基侧链上的碳原子占碳原子数的百分数。

环烷环上的碳原子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

芳香环上的碳原子占总:::P N A C C CNA T N A T R R R R R R +=环烷环数芳香环数总环数:::4、石油汽油馏分的烃类组成(1)石油汽油馏分是有C 5-C 11的各种烃组成,平均分子质量为100左右,沸程为初馏点200℃。

(2)直馏汽油馏分中单体烃有19-21种。

C 1-C 2为不凝气C 3-C 4为液化汽。

(3)直馏汽油馏分的族组成:烷烃、环烷烃占绝大部分,芳香烃一般不超过20%,随着沸点的升高,芳香烃的含量逐渐增加。

5、石油中间馏分的烃类组成(1)石油中间馏分是由C 12-C 25的烃类组成,沸点在200-400℃左右,其中大于C 16的为固体蜡,生产中间馏分油时要脱出。

6、石油高沸点馏分的烃类组成C 20-C 35的烃类,沸程为350-500℃左右,其中液体作为润滑油馏分,常温常压下的固体部分是石蜡。

固体:石蜡液体:润滑油、渣油、地蜡。

第三节 石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以及胶质、沥青质。

1、硫化物的分类◆(1)活性硫:主要是元素硫、硫化氢和低分子硫醇(能腐蚀金属)◆(2)硫醚(RSR’)和二硫化合物(RSSR’):常温下呈中性、不腐蚀金属、受热后能分解产生具有腐蚀性物质的硫化物。

◆(3)杂环化合物:对金属没有腐蚀性,热稳定性好2、硫化物的分布◆天然气中主要以硫化氢、二硫化物存在◆原油中存在硫化氢、硫醇、硫醚等◆直馏汽油中主要存在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硫醚以及少量二硫化物和噻吩◆直馏中间馏分中主要有硫醚类和噻吩类◆直馏高沸馏分中的硫化物主要是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和硫原子在环结构上的杂环化合物。

3、硫化物的分布◆天然气中主要以硫化氢、二硫化物存在◆原油中存在硫化氢、硫醇、硫醚等◆直馏汽油中主要存在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硫醚以及少量二硫化物和噻吩◆直馏中间馏分中主要有硫醚类和噻吩类◆直馏高沸馏分中的硫化物主要是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和硫原子在环结构上的杂环化合物。

◆硫化物能加速油品氧化,生成胶状物质,使油品变质,严重影响油品的储存安定性。

◆硫化物引起储油设备、加工装置等的严重腐蚀。

◆硫化物还影响汽油的抗爆性,减弱抗爆剂的作用。

◆石油加工中生成含硫化氢和低分子硫醇的恶臭气体以及合硫燃料燃烧产生的含SO3和SO2废气,严重污染大气。

附:汽油的抗爆性是表示汽油在一定压缩比发动机中无爆震地运行的性能。

汽油在贫混合气(过剩空气系数α=0.8~1.0)状态下运行时的抗爆性用辛烷值来表示,在富混合气时(α=0.6~0.65)的抗爆性用品度来衡量。

因而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抗爆性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

5、防止方法◆通常采用酸碱洗涤、催化加氢、催化氧化等方法除去各类油品中的硫化物。

酸碱洗涤:硫醇、硫酚及硫化氢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钠盐。

硫醇、二硫化物均溶于硫酸中。

噻吩易被浓硫酸所磺化,其产物溶在硫酸中而被除去。

催化氧化:以磺化酞青钴或聚酞青钴等为催化剂,可以使油品中的硫醇氧化成二硫化物,达到油品脱臭和降低对金属腐蚀能力的目的。

催化加氢:是最有效的脱硫方法,在一定温度、氢气压力和存在催化剂的条件下,油品中各类硫化物全部被破坏加氢,生成饱和烃和硫化氢,从而脱除油品中的各类硫化物。

二、含氧化合物◆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大部分集中在胶质和沥青质中,因而,胶质沥青质含量多的重质石油,其含氧量一般比较高。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分为中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两类。

中性氧化物有醛、酮类,它们在石油中含量极少,并不重要。

酸性氧化物有环烷酸、脂肪酸和酚类,总称石油酸,其中环烷酸占90%左右。

环烷酸的物理性质:相对密度一般在0.93~1.02之间,随着分子量的增大,沸点的升高,环烷酸的相对密度增加,颜色由浅变深直至暗褐色,其粘度也随之增大直到呈粘稠状,有的甚至呈半固体状态。

环烷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小,高分子环烷酸几乎不溶于水,但溶于石油烃类。

环烷酸的化学性质:弱酸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

环烷酸与碱起中和反应,生成各种盐类,其碱金属盐类能很好地溶于水。

采用碱洗的方法除去石油中的环烷酸。

三、含氮化合物◆大部分氮化物以胶状、沥青状物质存在于渣油中。

◆危害:石油中氮含量虽少,但对油品储运、油品使用及石油加工影响却很大。

在储运过程中,因为光、温度和空气中氧的作用,氮化物很容易生成胶质,极少量的生成物就会导至油品颜色变深并产生臭味。

氮化物还会使石油加工中的催化剂中毒。

◆消除含氮化合物的方法:用酸洗或催化加氢精制等方法可以脱除油品中的部分氮化物。

四、胶质和沥青质◆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大部分以胶状及沥青状物质存在于石油的残渣油中。

◆胶质:一般指能溶于石油醚(低沸点烷烃)、苯、三氯甲烷(CHCl3)和二硫化碳(CS2),而不溶于乙醇的物质。

沥青质是能溶于苯、三氯甲烷和二硫化碳,但不溶于石油醚和乙醇的物质。

◆沥青质:暗褐色或深黑色脆性的非晶形固体粉末,密度稍大于胶质,是石油中分子量最大、结构最复杂的组分。

总之,虽然非烃化合物在石油产品中含量并不高,且绝大部分存在于渣油之中,但对石油加工、油品储存和使用性能影响很大,加工中的精制过程绝大部分都是去除非烃化合物。

五、非烃化合物的分布◆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增高,含硫化合物和胶质含量均逐渐增加。

◆大部分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以及胶质和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石油的渣油中。

◆石油中的环烷酸分布很特殊,在轻馏分和重馏分中含量都很少,主要集中在煤油和柴油馏分中,通常在300~350℃馏分中含量最多。

第四节各类化合物在石油在的分布图1—1—1是某原油各馏分中各族烃的相对含量,原油不同各种烃的分布并不一样,但分布规律大体类似:(1)低沸点馏分中,烷烃和环烷烃含量较多,其中正构烷烃含量相对更多一些,芳香烃含量一般约10%左右。

(2)随着沸点的升高,馏分变重,芳香烃的含量相对增加,烷烃的含量相对减少。

(3)胶状沥青状物质集中在残渣油中。

非烃类化合物的分布是随着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其含量均逐渐增加。

大部分含硫、含氧、含氮化合物以及胶质和全部沥青质都集中在石油的渣油中。

石油中的环烷酸分布很特殊,在轻馏分和重馏分中含量都很少,主要集中在煤油和柴油馏分中,通常在250~350℃馏分中含量最多。

原油组成中除了上述的烃类及非烃类以外,常含有水分和机械杂质等,它们有些是直接从开采中带来的,有些是储存运输中混入的,也是石油组成的一部分。

必须防止水分和机械杂质的混入,这些物质对石油加工及产品质量是有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