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上册)

合集下载

笔记:心理测量 金瑜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笔记:心理测量 金瑜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测量金瑜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说明:1.本笔记仅就自己认为的难点,疑点,以及重点部分进行摘抄评述,主要是关于测量理论的部分,不涉及其他,其实测量学大部分内容都很清晰,稍微花点心思甚至可以猜测一些章节的题型;2.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详略得当,讲解清晰,对于理论部分的讲解深入浅出,非常有利于理解学习。

3.由于测量学和统计学的关系密切,但实际上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在二者联系紧密的地方略加注解,稍加辨析,未为得当,尚祈见教。

第二章第一节测量的基本问题(按:这一章节的内容虽然很基础,就考试来言不是很重要,但是理解好了不仅有利于测量学内容的学习,对于实验心理学中心理物理法的理解也很重要,孟庆茂版实验心理学中也讲到了数的属性划分。

)一、测量的定义1.S.S.Stevens:“测量是按照法则指派数字”。

2.测量三要素:(1)测量的对象——事物的属性和特征;(2)测量的规则或法则——给事物的属性分派数字的依据;(3)测量的结果——描写事物属性的数字或符号;3.测量的对象的性质1:(1)具体型——气味(2)抽象型——智力(3)确定型——长度(4)随机型——记忆广度(5)模糊型——热情奔放与冷若冰霜4.测量的结果:数的属性划分2(1)同一性和区分性——类别\称名量表(2)等级性或序列性——等级量表(3)等距性——等距量表(4)可加性——等距量表、等比量表35.数量法则4的制定:所谓数量法则,即一种有序配对的集合,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为f={(X,Y);X=任何事物,Y=一个数字},也就是测量这个概念定义所表达的内容。

1以下的划分其实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具体性,一个是确定性。

前者包括(1)和(2),后者包括(3)(4)(5),正如作者所说,这其中并无绝对的区分界限。

2数的属性如何体现(表现为不同的量表),其实受制于所测量事物的属性和所应用的法则(即所使用的测量方法)3可加性就是可计算性,数学上加减为一级计算,乘除为一级计算,等距量表只具有可加减的特性,等比量表可以进行乘除计算,因为它有绝对零点;这里进行的排列,并不意味着数的属性相对应的量表只具有该特征,排在下面的量表涵盖上面量表的特性。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量表与常模)【圣才出品】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量表与常模)【圣才出品】

第8章量表与常模8.1 复习笔记一、原始分数和导出分数(一)原始分数原始分数是指实施测验之后,根据测验指导书计算的测验分数。

传统的计分方法为:其中,为被试的测验总分,为被试在项目上的得分。

当项目为0和1计分时,空项不计分,所有的项目被等同看待。

(二)对原始分数的矫正1.矫正的原因一般认为,对于不知道正确答案的项目,各被试忽略不做的意愿是不同的。

而这种意愿对观测分数的方差是有贡献的,由这种贡献而来的方差并非主测者所感兴趣的特质的方差。

观测分数的差异并不能反映他们在所测的特质上的差异,显示的只是他们猜测的意愿和运气。

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对传统分数采取某种变换。

2.变换的种类(1)基于随机猜测的模型①被试知道项目的正确答案并作出选择、被试忽略不知道的项目或者瞎猜并随机在k个选项中作出选择。

基本的矫正公式为(矫正猜测的公式):其中,为矫正分数,R为正确回答的得分,O为忽略的项目数(0和1计分情况下等于忽略的分数),k为项目的选项数(所有项目必须都有个项目)。

②基本的假设:如果被试猜测那些被忽略的项目,其猜中的概率为(所有的猜测都是随机的)。

通过这种矫正后,被试的观测分数将有所增加。

(2)第二种变换①基本公式:为对猜测进行矫正后的分数,W为错误题数,为每道题的选项数。

②基本的假设:每一个错误的反应都是随机猜测的结果。

(三)部分知识矫正分数的目的是阻止被试得到不应有的分数,对“部分知道”的项目给被试计分。

基本的逻辑是:在传统的多项选择测验上得到相同分数的被试,可能对测题所拥有的知识并不相同。

计算部分知识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1.信心加权(1)测验被组织成适当的形式,在这种测验中被试必须指出他对每一道题的正确性的把握是多少。

当两名被试对某题有不同的信心程度指数时,即使他们有着同样的反应,也会收到不同的分数。

(2)安切特奈特(Echternacht,1972)指出,虽然信息权重方式有一定的逻辑吸引力,但是在考试和计分中应用时,并没有增加信度和效度系数,甚至还降低了。

金瑜《心理测量》-章节题库-第4章 人格测验【圣才出品】

金瑜《心理测量》-章节题库-第4章 人格测验【圣才出品】

第4章人格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为了探察社会赞许效应,测验编制者经常会使用()。

[统考2010研]A.疑问量表B.说谎量表C.诈病量表D.态度量表【答案】B【解析】在自陈式人格测验中,经常会出现社会赞许效应,因此,编制者经常使用说谎量表来进行控制,当说谎量表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则被试所完成的测验无效。

2.被试在回答心理测验题目时,不管测验内容如何,都采用同样方式来回答问题。

这种趋同应答的现象被称为()。

[统考2010研]A.反应定势B.反应风格C.猜测应答D.默认应答【答案】A【解析】反应定势是受测者在测验中由某种心理定势引起的反应倾向,它使受测者作出与测验欲测的特性无关的歪曲反应。

在能力测验、个性测验、兴趣测验和态度测验等心理测验以及采用问卷法进行的心理研究中,反应定势是普遍存在的。

3.以“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基础编制的人格测验是()。

[统考2009研]A.NEOB.MBTIC.MMPID.CPI【答案】A【解析】NEO测验是根据大五人格编制的问卷,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可斯塔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把人格进一步统计归纳为5个方面来描述,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和谨慎性。

4.编制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方法是()。

[统考2009研]A.综合法B.经验效标法C.理论推演法D.因素分析法【答案】D【解析】艾森克人格问卷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的,他搜集了大量有关的非认知方面的特征,通过因素分析归纳出三个互相成正交的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神经质(N)和精神质(P)。

5.要求受测者必须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中,选出最能代表自己特征的描述语句。

这种评定量表是()。

[统考2009研]A.观察式量表B.锚定式量表C.迫选式量表D.数字式量表【答案】C【解析】迫选式量表就是指要求受测者必须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中选择其中一项,迫选式量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社会赞许效应。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测验的使用)【圣才出品】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测验的使用)【圣才出品】

第10章测验的使用10.1 复习笔记一、主试的资格主试在心理测验使用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资格包含技术和道德两方面的要求。

(一)技术方面的资格在技术方面要求主试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测验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1.心理测验的专业理论知识(1)主试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测验专业理论知识,即要知晓心理测量理论,这是资格考察的最基本条件。

(2)具体言之,它包括要求主试对心理测量和测验的特点、性质、作用和局限性有清楚的认识;了解测验的基本特征,如信度和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熟悉保证测验标准化的必要性等。

2.心理测验的专业技能(1)心理测量和测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主试,仅仅具有心理测验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实际操作心理测验的技能和经验,对个别施测的心理测验的主试来讲更是如此。

测验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往往依赖于主试的水平。

(2)各种测验名目繁多,新的测验不断产生,一名已具有主试资格的心理学家和测验工作者仍然面临不断学习和提高技能水平的任务。

(二)道德方面的资格在道德方面则要求主试恪守测验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1.一名有资格的主试应当自觉维护其职业的信誉以及自己的名声,对测验的保密是始终要严格遵守的原则,这是测验工作者的职责。

2.测验工具和有关测试资料只能由有资格的人保管,并需采取适当的步骤。

3.切不可将测验借给不够资格的人员使用;心理测验的内容不可泄漏。

4.在对测验进行宣传介绍时,只能引用例题,正式测题是决不能公开的,应绝对禁止对测题的事先练习。

5.一名合格的心理测验专业工作者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遵守保密原则,还应坚决阻止不合格的人员从事心理测验工作,以避免滥用和误用测验。

6.心理测验的控制使用也是每个心理测验专业工作者必须维护的职业道德。

二、测验的选择测验的使用开始于测验的选择。

选择何种或几种心理测验进行施测,是测验组织者和使用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审慎挑选测验是避免测验误用的首要环节。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历史回顾)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历史回顾)

第1章心理测量和测验的历史回顾1.1 复习笔记一、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一)心理测量的完整实践的三个前提1.要肯定心理的可测性;2.要确定测量的内容;3.要在对心理内容的特性或差异性阐述的基础上,形成具体的测量方法。

(二)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卓越贡献1.中国先哲们对心理的差异性方面有深刻的认识。

如儒学创始人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

2.中国古代先贤们明确论述了这些差异的可测量性。

如孟子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之说。

3.中国古代还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测量的实践活动。

它集中地表现在对人才的评定和选拔上。

(1)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认为是一部研究能力的专门著作。

对于人的形质、人性、才具以及志业等,均有独到的阐述分析。

(2)中国古代最值得称道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实践活动是初萌于商周,兴盛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

如商周时代的教育考试内容为礼、乐、射、御、书等服务于祭祀与作战之需的六艺;汉代则笔试法律、军事、农业、税收和地理等五经内容;隋唐时代,科举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并且制度完善。

(3)中国民间自发的测量活动也形式多样、传统深远。

如南北朝时代在中国许多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周岁试儿”活动以及七巧板益智图、九连环游戏等形式。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先生认为它是近代西方学者格塞尔的婴儿发展量表和彪勒的婴儿发展测验(程序表)的先导。

二、近代心理测量的早期尝试与先驱者的探索(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兴趣1.法国医生艾斯克罗法国医生艾斯克罗是第一位正式在文献中区分智力落后与精神异常的先驱。

在1839年出版的著作中,认为智力落后有程度上的不同,从正常人到最严重的白痴者之间是一个连续的向度分布。

为了区别不同程度智力落后者并把他们加以分类,艾斯克罗还发现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他智力水平的最可靠的指标。

现今使用的鉴别智力落后的标准大多均属于语言范畴,众多智力测验均包含言语测验的内容。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智力测验)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智力测验)

第3章智力测验3.1 复习笔记一、智力测验的概述(一)智力测验的含义智力测验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实施智力测验须有标准化量表或者测验;二是指智力测验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用量表给被试测试的过程。

(二)智龄、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1.智龄比奈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和西蒙共同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使用的儿童智力量表,而且在对这个量表的修订过程中提出了较好的报告智力测验结果的办法。

比奈—西蒙智力量表有三个版本,其中1908年量表测验项目按年龄分组,它是第一个年龄量表。

以年龄为单位,它所测量的是某一儿童的智力究竟相当于哪一个年龄水平;测验结果用智龄(智力年龄Mental Age,MA)表示。

测验编制者根据测题的难易将它们按年龄分组,被试通过某个测题得2个月智龄,或得4个月智龄等。

然后通过智龄与实龄(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的比较来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智龄只能表示一名儿童智力的绝对水平,它不能用来比较实龄不同的儿童智力的高低。

2.比率智商(1)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 .M .Terman )于1916年发表了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2)1916年量表的特点①这个量表共有90个测验项目,其中51个是比奈量表中所有的,其余是新编制的。

②适用范围自3岁至14岁,另有普通成人和优秀成人两组。

这个量表后在1937年、1962年、1972年、1986年都作了进一步修订。

③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二版的结果用智商(IQ )来报告。

智商能表示智力的相对水平,成为比较儿童聪明程度的指标。

a .比率智商的计算公式(MA)IQ 100 智龄智商()=实龄(CA )b .智龄与智商的比较智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不能比较实龄不同儿童智力高低。

智商IQ 表示智力的相对高低,用智商则能明确地比较他们智力的高低。

c .比率智商的缺点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成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实际上当年龄增大时就不是成这种关系。

金瑜《心理测量》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金瑜《心理测量》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金瑜《心理测量》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一次测验结束后,将测验按一定的标准分为等值的两半来求相关系数。

这样得到的信度为()。

A.分半信度B.复本信度C.同质性信度D.重测复本信度【答案】A【解析】分半信度指将一个测验分成对等的两半后,所有被试在这两半上所得分数的一致性程度。

2.考查测验对某一理论概念或特质测量程度的效度是()。

A.同时效度B.构思效度C.预测效度D.内容效度【答案】B【解析】构思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和特质的程度,即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或解释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及解释的程度如何。

3.一般而言,心理测验的分数属于()。

A.类别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答案】C【解析】心理测验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因为人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的绝对零点是难以确定的,,而且在心理测验中,相等的单位也是很难获得的。

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家喜欢把测验依据一定法则转换为等距量表。

4.测验的客观性不包括()的客观性。

A.测验的刺激B.对反应的量化C.绝对的标准D.对结果的推论【答案】C【解析】测量的客观性实际上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

首先,测量的题目或作业、施测说明、施测者的言语态度及施测时的物理环境等均要经过标准化,即测验的刺激的客观性;其次,评分、记分原则和手续也要经过标准化,即对反应的量化客观;最后,分数的转换和解释也要经过标准化,即对结果的推论要量化。

5.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的()。

A.准确性B.一致性C.准确性和一致性D.信度【答案】A【解析】随机误差因为误差没有方向性,有时大有时小,所以既影响测验的准确性,又影响测验的一致性。

系统误差对每次测量影响的方向是一致的,因此只影响准确性。

6.在心理与教育测量中,测验误差与信度的关系是()。

A.系统误差控制得好,测验信度就越高B.随机误差控制得较好,测验信度就越高C.各方面误差因素都控制得好,测验信度才会高D.通过多次反复施测才能减少误差,提高测验信度【答案】B【解析】信度只考查随机的、偶然的误差影响,如被试样本、动机水平和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信 度)

金瑜《心理测量》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信 度)

第5章信度5.1 复习笔记一、信度的理论(一)信度的操作定义信度是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

性能良好的能力与学习成就测验的信度系数应达到0.90以上,性格、兴趣、价值观等人格测验的信度系数应达到0.80以上。

信度的高低主要受到误差的影响。

1.韦克斯勒三套智力量表(WAPPSI-R,WISC-III和WAIS-R)(1)言语量表:分半信度在0.86~0.97之间。

(2)操作量表:分半信度在0.85~0.94之间。

(3)全量表:分半信度在0.90~0.98之间。

2.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第四版各年龄阶段全量表的信度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均在0.9到0.99之间,5岁年龄组的稳定系数为0.91;8岁年龄组的稳定系数为0.90。

3.塞斯顿(Thurstone)态度量表: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

4.诺森伯格(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Cronbach-a系数为0.77~0.88,稳定系数为0.85。

(二)误差心理测量的误差,是指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不一致效应。

主要有抽样误差、系统误差和测量误差三种。

1.抽样误差(1)抽样误差是指由抽样变动而造成的误差。

由于抽样的缘故,样组之间存在差异,样组均数与总体均数也存在差异。

(2)信度估计时,抽样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根据公式,编制测验时,通常n取样很大,故算出来很小。

另一方面,抽样误差代表的是样组均数与总体均数的离差,与测量的优劣没有必然的联系。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因子所引起的恒定、系统的、有规律的变化,存在于每次测量中,故又称常定误差。

它与信度无关,但与效度有关。

3.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心理测量所造成的误差,又称观察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测量误差是由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使得几次测量结果不一致,且这种不一致是无系统的、随机的。

测量误差与信度及效度都有关系。

(三)测量误差和真分数理论1.物理测量的测量误差(1)物理测量中的测量误差与真实值、实测值之间的关系①实测重量真实重量误差②误差之和为零③实测重量的平均值=真实重量的平均值(2)物理测量与心理测量物理测量中的真实值是可以测量的,这样就可以直接计算误差;而心理测量中的真实值,无法像物理测量那样作反复测量而获取,也就不能直接得到误差的大小,人们只能借助一些方法对其进行估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