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大会制度的确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大会制度的确立
A 2.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有( )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③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④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当堂小练
3. “两会”指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两会”第一次召开
(二)、概况
4.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1)工业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 沈阳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鞍钢场景
(二)、概况
(1)工业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二)、概况
(2)交通成就: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比较内容
中国
1952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印度 1950年产量 4公斤 10.9千瓦
美国 1950年产量 538.3公斤 2949千瓦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 东感慨地说:“现在我 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 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 粉,还能造纸,但是, 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 都不能造。”
B 分别在什么时候?( )
A.1936年、1949年
B.1949年、1954年
C.1949年、1953年
D. 1949年、1978年
4. 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
C (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这表明(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 立
1.“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 要实现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时代宣告结束。
“一桥”— — 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
“两铁”
宝成铁路 鹰厦铁路
川藏公路
“三公”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四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我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 后的面貌。 (2)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帝国主义的孤立、威胁和包围,需要发展重工业以巩固 国防。 (3)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议会场第一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部分代表合影
10. 材料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 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 国工业的发展……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 222个大部分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
A.开着解放牌汽车去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一辆火车经由长江大桥驶过武汉江面 C.吃着火锅唱着歌,坐火车到西藏旅游 D.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击机在长春诞生

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编版

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部编版


课堂检测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A.①② B.①③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下列成就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②大庆油田建成 ④京广铁路建成 D.③④

C.②④
课堂检测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 迈进始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时期
总结
填写下列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开国 大典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7
课堂检测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是在(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1957年
◌ 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商业
◌经济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
工业化的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 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 背景: ①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好转。
②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1953-195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概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们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பைடு நூலகம்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3.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2.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
时间
教学
教师:“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后回答。
学生1: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2: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教师: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教师:为什么在制定“一五”计划的时候,重点发展重工业,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质极大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的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史料1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民主法治建设,我国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D)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下面是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下列对话中唯一
正确的是 ( C)
着( B )
A.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C.我国法律体系发展的十分完善
D.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3.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翻译工 程技术,其中翻译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 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分别只占到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对该计划的
认识,正确的是( B)
A.注重发展农业和手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侧重于轻工业领域 D.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2.有学者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政治生 活进一步民主化的重要标志。这是由于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
C.使我国的重工业得到巨大发展
D.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5.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1954年,确立我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A.西藏人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 的公路
B.武汉人说,我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是在1951年
C.长春人说,我爸爸亲眼目睹了我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 下线过程

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及答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教历史八年级下册及答案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巩固·限时达标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3年开始()。

A.实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57年10月,全长近1 700米的长江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

“美好愿望”的实现得益于()。

A.土地改革运动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的开始D.人民公社化运动3.下表反映了“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工业门类齐全B.地区分布均衡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4.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C.“大跃进”时期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5.“举国翘盼尽早建成汽车厂,万人空巷人民争看解放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这一对联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土地革命热火朝天B.“一五”计划成绩喜人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6.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修改宪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课件

的法律基础
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第十一页,共十八页。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为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这部宪法的是( )
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第四页,共十八页。
新课讲解
2.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起止时间 1953—1957年。
第五页,共十八页。
新课讲解
5.成就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4.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认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第二页,共十八页。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以独立的姿态昂 首于世界东方。然而,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新中国在建国后也在积 极寻求着经济的起步和政治制度的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七页,共十八页。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
语——“五年计划”。“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优先发展( )
C
A.农业
B.轻工业
】 为改变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1953年,党和政府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故选择C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习目标】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学习活动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P18页内容,回答出: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条件是什么。

(本节重点知识:从课本中概括要点,逐条写出。

)★探究问题2:通过阅读教材P19页内容,回答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时间、目的以及基本任务。

(在课本该段上按照顺序标注出并背诵)时间:1953-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探究问题3:通过阅读教材P19--20页内容,回答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果与意义。

列举出在钢铁、制造、交通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课本该段上按照顺序标注出来)(二)学习活动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P21页内容,指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成果以及伟大意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本节重点知识:在课本上逐条标注出,概括要点【随堂检测·真题演练】1.下面是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

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2.右侧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

这些成就()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B.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D.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3.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柄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 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 、 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 年宪法的性质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 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1957 年10 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
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
程。

2.史料展示:
史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二:国民党退往台湾时掠走的财富。

3.教师提问: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4.史料展示:
史料一:1952 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续表
5.教师提问:上述两则史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6.史料展示:
史料一: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 年3 月5 日
史料二: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7.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8.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本课时中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 年底。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
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宝成、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
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 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读课本,结合材料,说说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
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史料展示:
1954 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 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 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

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5.教师提问:这么多人参与讨论说明了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说明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

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本。

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空
前绝后的。

三、课堂总结
1956 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第一
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建设的初步经验。

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广大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