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合集下载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

读书报告论文题目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姓名黄智奎学号 1011021103 所在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班级 10对外汉语班指导教师胡波莲老师、李莉老师日期2012-6-11浅谈赵本山小品中方言的东北味儿【摘要】方言词语是喜剧小品幽默语料的来源之一,它是实现小品语言生活化、乐音化、陌生化和个性化的重要手段。

赵本山小品语言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蕴含着浓浓的东北味儿。

赵本山小品中东北味十足的“忽悠”,足以夸张地表现东北地方词汇的喜剧色彩,给小品带来了五彩纷呈的语言艺术。

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

在他的小品中,我们很轻易的体会到他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丰富的地方语言词汇,具有典型的东北方言色彩。

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语言东北方言【正文】近20多年来,赵本山的小品越来越火,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东北的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

从1990年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相亲》节目到2012年春晚因身体健康状况欠佳退出春晚,连续21年(1994年除外)赵本山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借小品这种娱乐方式把东北方言推向全中国。

赵本山小品语言中透露出来的那股东北味儿,逗翻了大江南北的观众,那是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华,植根于东北方言,具有质朴、实在、粗犷、质感等特点,同时还诙谐、幽默、俏皮,使亿万观众领略到浓郁的原汁原味的东北乡土气息。

一、东北方言的形成及特征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形成普通话的基础,在特定场合里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赵本山小品语言机智诙谐、灵活新颖,使得人们在观看其小品时,不由自主地被其幽默所逗乐。

赵本山小品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失为研究的对象。

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很多,但大部分都只对其语言特色加以描述,而未对其幽默的真正原因加以分析。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利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L.Auste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赵本山小品幽默的真正成因加以分析。

一、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指出,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或其他表达手段,而是完成一定的行为,如“陈述”“请求”“提问”“命令”“感谢”“道歉”“祝贺”等。

言语行为的特点是说话人通过说一句话或若干句话来执行一个或若干个行为,这些行为的实现还可能给听话人带来某些后果。

为此,奥斯汀将言语行为中的“言有所述”(表述句)和“言有所为”(施为句)区分开来。

在施为理论的基础上,奥斯汀进一步提出“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

以言指事指的是说话人按照语言要求将要说的话说出来,而以言行事指的是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总带有一定的用意。

当说话人完成言语行为后,会对听话人产生一定的效果,这时会“收言后之果”,即“以言成事”。

在这三种言语行为中,以言行事是奥斯汀的关注中心,因为它需要通过语境来正确理解说话人的用意。

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Searle)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即当说话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想直接使用施为动词,而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

塞尔指出,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了解“字面用意”,即句子本身所隐含的“言外之力”,然后从“字面用意”推断出其间接用意,即句子间接表达的“言外之力”。

二、言外之意的不当理解产生幽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的一系列言语行为都属于间接言语行为,如只看说话人的字面意义,而不能结合语境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交际很难进行。

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赵本山经常只是理解他人的字面意义,从而导致幽默的产生。

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

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

114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用词特点探析赵莹莹 渤海大学摘要:赵本山表演的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东北方言词语,小品主要使用了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 式重叠词。

这些词语为小品增添了幽默搞笑的喜剧效果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关键词:赵本山喜剧小品;拟声词;儿化音;AABB 重叠式形容词众所周知,东北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在方言中占据重要位置。

东北方言具有简洁生动、形象喜人、富有节奏感的特点,这些与东北人本身所具有的豪迈、幽默、直率、风趣等性格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

而在赵本山的喜剧小品中较多地使用了大量的东北方言词语,其独特的词汇形式与其中镶嵌的文化背景相互映衬,展示了东北人独特的生命气息,同样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我们共考察了赵本山往期小品十三部:《卖车》《相亲》《策划》《三鞭子》《拜年》《火炬手》《不差钱》《功夫》《说事》《钟点工》《卖拐》《小崔说事》和《捐助》。

除此之外,还参考了万菁的《赵本山春晚小品中东北方言运用刍议》、王莹雪的《试论东北方言小品中的言语幽默》、阮明慧的《从东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错位角度看喜剧小品》等几篇论文,他们主要研究了赵本山喜剧小品台词中的语音和语法。

本文以赵本山喜剧小品为研究对象,收录方言拟声词、儿化韵词、以及AABB 重叠式形容词共263个,研究其小品中方言词使用的效果。

一、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方言拟声词的应用语言中以语音形式对自然界的声音进行模拟而形成的词为拟声词,而方言拟声词在赵本山喜剧小品中的应用极为常见,使小品更加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感染力,成为其小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分别从《卖车》《相亲》《策划》《拜年》和《三鞭子》中选取了七个典型的拟声词进行分析探究,探析其所展现的效果,以便更好的研究赵本山喜剧小品中方言拟声词的使用。

例如:(1) 赵本山:“一个醉汉喝醉酒之后拿起这么大一块石头朝电视机砸去,只听‘咵嚓’(kua cha)一声,电视一点儿没坏,请问为什么呢?”( 《卖车》 )(2) 赵本山:“乡长你记着不?送你那天我是村里的代表嘛,记得那是七月份连雨天,那雨下得‘哗哗’(hua hua)的,就听‘咔嚓’(ka cha )一声大雷,范乡长诞生了!”( 《拜年》 )(3)宋小宝:“这个心啊,‘咣咣’(guang guang)地这个跳啊。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

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分析赵本山小品自1990年入春晚以来,十几年好评如潮,成了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

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生动诙谐幽默的语言特色。

通过对赵本山小品语言特色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东北小品。

关键字小品这种即兴式的表演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生动的生活语言。

赵本山,他来自社会最底层,6岁丧母,8岁离父生活颠沛流离,无所依托,他铲过地种过田唱过戏。

他深深地了解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的喜怒哀乐,那些从生活的沃土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经过他的悟性,一张口就能产生极强的喜剧效应。

他的小品之所以让大家百看不厌,成为每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这与他独特的语言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语言包括口语和非口语两种形式,因为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仅靠口语是达不到的,他来需要非口语这种形式作为辅助。

如肢体语言、特殊的表演技巧、人物形象、化装道具等等。

只有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称之为“赵本山小品”。

从口语这种语言形式来讲,它可以分为方言语言、生活语言、包袱语言、修辞语言四种。

一.方言语言。

赵本山小品最不能被忽视的就是这一点,没有东北独特的方言,赵本山小品就不会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就不会赢得这么多的观众。

那东北方言是怎样成就赵本山的呢?1.东北方言更接近普通话。

东北普通话尽管有自己的方言地域性,但同北方其他地区相比,还是更接近与标准的普通话。

在字词的读音上与现在的汉语差别不大。

语言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调查比较,把官话方言八个次方言区个选一个城市为代表,即北京、哈尔滨、烟台、济南、洛阳、银川、成都、扬州。

比较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比较接近北京官话。

因此,东北人说的普通话更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那么东北普通话小品也就更能被大众所接受。

[1]2.东北方言有很强的包容性。

在东北广大的草原上世代居住着满、蒙、鄂伦春、锡伯、朝鲜等少数民族,他们主要以游猎为主,后来清兵入关后,才涌入了大量的汉人。

据历史记载,仅1920年到1930年间,移入东北的移民就多达600万,这些移民多是从河北、山东闯关东的难民。

赵本山的小品艺术

赵本山的小品艺术

赵本山的小品艺术赵本山,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小品表演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演绎风格和幽默搞笑的表演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他的小品作品数量众多且风格多样,涵盖了生活、社会、人情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赵本山的小品艺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夸张、幽默、讽刺等手法,将平凡的人物和普通的事件娓娓道来,使得观众在欣赏笑声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社会寓意。

例如,他的小品作品《卖拐》通过一个卖拐的残疾人的形象,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群的艰辛和无奈。

《卖兔子》则以一个卖兔子的人物为切入点,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赵本山的小品艺术在表演形式上也非常丰富多样。

他既可以独自出场进行相声表演,也可以与其他演员合作进行小品演出。

他擅长运用表演道具和音乐效果,能够通过简单的舞台布置和服装道具的运用,创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更加投入到小品的情节中。

赵本山的小品演出风格独特,他的表演语言简单明了,情节紧凑,观众笑点连连。

他善于运用口头语言和语言游戏,将普通的话语转化为笑料。

他会选择一些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话题进行切入,以观众身边的故事为情节基础,逐渐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然而,赵本山的小品艺术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质疑。

有人认为他的表演过于夸张,不符合传统相声的规范;也有人认为他的小品内容过于低俗,缺乏深度和思考。

然而,无论是赞同还是批评,赵本山都将自己的艺术定位为为观众提供欢乐和解压的方式。

他的小品作品确实能够让观众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丝轻松和愉快。

总之,赵本山作为中国相声演员和小品表演艺术家,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和扎实的演技,创作出了众多经典小品作品。

他的小品艺术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夸张、幽默、讽刺等手法,深入揭示了生活中的人情世故和社会现象。

无论是赞同还是批评,赵本山的小品作品都能够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思考,这也是他小品艺术的魅力所在。

他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不仅是相声界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本山小品幽默语言分析

赵本山小品幽默语言分析
( ) 二 不合 语 法的 句子
言上, 体现 出一种无拘无束的幽默感。其幽默感的 成因大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改变 正 常组合规 则
( ) 一 合乎语 法、 不合 语 义的 词语搭 配
在小 品《 昨天 ・ 天 ・ 今 明天 》 , 中 与赵 本 山合 演小
品的宋丹 丹有 一句 台词 :现在 不 行 了 , 在是 头 发 “ 现
[ 收稿 日期 ]0 0 0 — 2 2 1— 3 2 [ 作者简介 ] 檀
赵 :我知道你在勾引她。” 《 “ (红高粱模特 队》 ) 在这 些对 话 中 ,感受 ” “ 受 ”“ “ 与 忍 ,引导 ” “ 与 勾 引”一褒一贬 , , 故意“ 误用”增强了语趣效果。另如 : ,
栋(9 5 ) 男, 17 - , 山西五 台人 , 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师, 士 , 讲 硕 研究方向 : 现代汉语 。
落锤计 。”《 (功夫》 宋 :感情失落型、 ) “ 内分泌失调 型、 老年 痴呆型 。” :那我是 属于 哪种型 呢?” : 赵 “ 宋
“ 三 种你 都不 属 于 ,你 是属 于屋 里憋 屈 型 的 。” 这
锅 头啊 !”《 蔫完婚 》 (老 ) 将 “ 区” 为 “ 曲 ”词语 念 白字 , 默 中反 特 误 特 , 幽 衬 出人 物 的性格 特征 和生活环境 。 第二 , 曲解 。利 用谐音 、 断章 取义 等手法 , 词 将
农 民身份 的 “ ” 我 的搭 配显 然不 合语 义 ; 本 山 :争 赵 “
很多 ; 另如“ 免贵是你爹”《 (年前年后》则是典型的 ) 搭配 不 当。 品创作 者 的精妙 构思 加上 人物 本身 的 小
性格 特 征 , 这 些 “ 误 ” 让 错 的句 子 收到 了意 想不 到 的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一)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一)

浅探赵本山小品语言的喜剧性策略(一)作为当今著名的电视喜剧小品演员,赵本山已经成为一面招牌,他以一个个“憨厚而略带狡黠、木讷而有爆发式的灵敏,土俚而窥悉时尚、愿意向人申诉又乐于略作自嘲性格的形象”给无数观众带来无尽的欢笑。

赵本山的表演风格是独特而本色的,其小品强烈的喜剧色彩源于内在的机智活泼的情节设计与外在的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

仅就其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小品采用了典型而丰富的喜剧性策略。

概而言之,大体有以下几种。

任何喜剧都是写人的,而一个正常的个体应该灵活舒展,富有弹性。

可是当这个有生命的正常的个体突然像一个不由自主的机械在运转,其表现就必然是可笑的。

所以柏格森说:“镶嵌在活的东西上面的机械的东西”,必然给人以滑稽可笑之感。

而且“人体的体态、姿势和动作的可笑程度和这个身体使我们联想起一个简单机械装置的程度恰恰相当。

”赵本山小品中随处可见故作机械的语言《钟点工》赵本山的定场白:“睡得腰生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

”《昨天、今天、明天》赵本山的发言:“九八九八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被赶跑。

百姓安居乐业,齐夸党的领导。

尤其人民军队,更是天下难找。

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

今天内阁下台,明天首相被炒。

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

综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这样的语言方式是赵本山从富有民间气息的二人转的“说口”中借鉴而来的,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琅琅上口的音乐性带给观众以轻松愉悦的审美快感。

它之所以是可笑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此时的人物像一只调好了发条的钟表一样,将设定好的语言程序释放出来。

《钟点工》中赵本山不自觉地对宋丹丹说:“那老太太长得比你还难看呢!”马上意识到说错话了,赶紧连连解释:“我是说啊,她没你难看,你比她难看。

”真是越描越黑。

此时的赵本山好像说什么话已不由自己掌控了,像个全自动机器在自行运转。

语言的机械性在《昨天、今天、明天》中赵本山和宋丹丹一人一句地自我介绍时表现得更加典型:“(宋)我是白云,(赵)我是黑土;(宋)我七十一,(赵)我七十五;(宋)我属鸡,(赵)我属虎;(宋)他是我老公,(赵)她是我老母。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

语言设置技巧论文:浅谈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摘要】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

本文将运用文体分析的方法从修辞方法应用、语言层面偏离两个方面来阐述赵本山小品的语言设置技巧,从而分析出赵本山小品语言能够广泛深植于大众心中的生命力所在。

【关键词】语言设置技巧修辞偏离1.语言设置技巧赵本山小品语言的风趣幽默特点,除了语言风格的因素外,还得益于对语言的巧妙设置。

其中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格如押韵,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使语言生动化、形象化;运用了语言层面的各类偏离,如语音偏离、语体偏离、语义偏离等手法,利用人们对习惯思维的迷信,来惩处和捉弄他们;对语句的艺术处理,使得语言巧妙诙谐。

1.1修辞手法的应用文艺要刻画人物,语言形象化是最基本的要求,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无疑会加强作品的人物和主题思想的表达。

赵本山的小品中,经常用到各种修辞格,如:比喻、反问、对偶、夸张、设问、讽刺等等。

比喻:你咋不实话实说呢?你让大伙瞅瞅你那老脸长得跟鞋拔子似的我能上赶子追你呀?(《昨天今天明天》)反问:她心眼儿太实,你说当时放了五十只羊,你薅羊毛偏可一个薅,薅得这家伙像葛优似的谁看不出来呀?(《昨天今天明天》)夸张:宋丹丹:我不稀得说你那些事儿就拉倒了你,给你留着面子。

我不稀得说他!你说就他吧,就好给人出去唱歌,你这嗓子能唱吗?那天呢,就上俺们敬老院给人家唱去,拢共底下坐着七个老头儿,他“嗷”一嗓子喊出来,昏过去六个。

崔永元:那不还有一个吗?宋丹丹:还有一个是院长,拉着我手就不松开,那家伙可劲儿摇啊,“大姐呀,大哥这一嗓子太突然了,受不了哇,快让大哥回家吧,人家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啊!”(《说事儿》)交错配列:怕就是爱,爱就是怕(《小九老乐》)设问:睡的腰生疼,吃的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

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钟点工》)拟人:在《策划》中谈及下蛋公鸡时,大爷描述公鸡心理状态时说道:“当时这个鸡——心里特别矛盾,他一个公鸡,居然要下蛋,不是他的活我要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
作者:张志英陈安东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年第04期
赵本山的小品故事新奇,语言精妙,字字珠玑,句句笙歌,是“警示语”,也是“开心果”。

比如,《策划》中“一、二”,“三,你省点力气吧,就拿这仨数吓唬我一辈子。

”“狗窝”“狗仔”“有蛋不下他憋得慌”,《拜年》中“你让潘长江去吻郑海霞——他根本就够不着嘴”,《牛大叔提干》中“扯蛋扯蛋就是搁这儿来的。

”“不认字呀。

”等等。

他的表演神态自如,动作滑稽,令人回味无穷,不失为“春晚”小品类节目中的经典之作。

赵本山的小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之所以让观众百看不厌,除了具备这些脍炙人口的语言特点之外,还缘于五大特色。

一、诙谐的生活化语言
小品利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比喻、歇后语、谜语、脑筋急转弯、智力测验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洁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方言化,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语气流畅,有排山倒海之势,有一气呵成之酣畅感。

二、故事内容有新奇感
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有探究心,在这种猎奇心理的支配下,人们往往喜欢听奇闻怪事,喜欢传轶闻趣谈。

听了,传了,就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就觉得无比的兴奋。

2007“春晚”中的《策划》,一切入主题便是“公鸡下蛋”,一下子就把观众的好奇心给激了起来,紧接着是公鸡下蛋前的思想矛盾、心理上的压抑与焦虑,以及因下蛋而一夜成名的公鸡身价倍增,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高潮把观众的好奇心也托上了云天,忽而上浮忽而下沉。

《卖车》《牛大叔提干》《卖拐》《卖轮椅》等小品,无一不是赢攫了观众的好奇心。

三、故事内容具真实性
小品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大众化艺术,而不是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观众觉得亲切无比,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身上一样,很多情节是人们生活中切身经历过、或者亲眼目睹过、或者亲耳听到过。

四、蕴含心理暗示作用
赵本山的小品故事中蕴含着丰厚的心理学知识、兵法知识、以及“激励与赏识”等现代教育理念,如心理暗示、随机应变、欲擒故纵、激将法等等。

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一个正常的人,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瘸子(《卖拐》),又变成了弱智进而又成了一个只能躺在担架上生活的人(《卖轮椅》)。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的魔法般的力量,可见赵本山小品中蕴含着丰厚的内涵。

现代消费心理学中所说的“引领时尚”“引导消费”,在赵本山小品中该属于艺术夸张的范畴,对消费者有着深刻的教育警示作用。

五、具有讽刺警示意义
赵本山的小品故事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点”或“面”的讽刺作用,真是入木三分,警示有余。

如《策划》中,假如对下蛋公鸡的宣传策划做成的话,那该是何种局面……
赵本山的小品对于有不实广告宣传的商家来说,是一副醒脑剂,比如《策划》;对于赶时髦“追广告族”的消费者来说是一剂清凉药,如《钟点工》;对于社会中的一些腐败现象来说,是一种讽刺,如《牛大叔提干》;对于百姓中贪图小利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讽刺和警告,如“三卖(卖车、卖拐、卖轮椅)”;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的思维来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炒作及行骗现象。

细细品味赵本山小品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情景,会让人忍俊不禁,在捧腹大笑之余,体味到其中的精妙绝伦,感悟到生活的真谛,这也许是赵本山小品的艺术真谛。

(张志英陈安东,山东省沂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