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二单元 热单元检测卷B卷

合集下载

人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有答案)-第二单元 热

人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有答案)-第二单元 热

教科版2018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二单元热一、填空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而是衣服起到了(保温)作用。

3、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

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6、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7、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9、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0、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1、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3、(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14、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

1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6、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

17、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8、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测试卷(后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测试卷(后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测试卷一、选择题1.当水结成冰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B.不吸热也不放热C.温度不变2.给一杯水加热,在水沸腾之前,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体积不变B.温度不断升高C.没有气泡产生3.当把半杯冷水和半杯热水混合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把热给了冷水B.热水放出了温度C.冷水放出了热4.如图所示,当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试管中的水全部沸腾B.只有加热部位以下的水沸腾C.只有加热部位以上的水沸腾5.水在沸腾的过程中,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不需要再加热B.越往上气泡越大C.温度不断升高6.在冬天,教室中开空调,整个教室的温度都上升了,这是利用()的方式使教室中的空气温度上升的。

A.传导B.对流C.辐射7.在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提离水面读数B.视线一定要与液柱相平C.玻璃泡可以接触杯底8.晾晒衣服时,我们都把衣服用衣架撑开晒,这是因为()。

A.撑开时滴水快B.撑开时蒸发面积大,蒸发快C.撑开时更有衣服吸水,干得快9.把一玻璃杯装水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减少了,这是因为()。

A.有水渗进了杯壁B.水自己体积变小了C.水变成水蒸气蒸发到大气中10.如果把一块烧红的铁块投入一杯冷水中,对于铁块和水最后结果将是()。

A.铁块的温度高B.水的温度高C.它们的温度一样高11.当你把装有开水的盖子打开时,会发现盖子下会凝结有很多小水球,关于这些水球的来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下面的水烧开后溅上去的B.锅外面空气中的水渗进来的C.锅内的水蒸气凝结成的12.在雨后,我们常会看到山上雾气缭绕,关于雾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白雾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球B.白雾是烧火形成的烟尘C.白雾就是水蒸气二、判断题13.冷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 )14.水沸腾后,即便不加热也能一直保持沸腾状态。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易错环节训练(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易错环节训练(含答案)

第二单元易错环节训练1.[判断]我们穿上羽绒服后会感到暖和,是因为羽绒服能产生热量。

( ) 2.[判断]把一小袋冷水放人装有热水的杯子里,这一小袋冷水会一直沉在水底。

( ) 3.[判断]如果两杯水的质量一样,那么它们的体积也一定相同。

( ) 4.[判断]密封袋中的冷水变成热水,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 )5.[判断]所有金属受冷时体积都缩小,受热时体积都膨胀。

( )6.[选择]空气热胀冷缩和水热胀冷缩相比,( )。

A.没什么区别 B.体积变化更明显 C.体积变化不明显7.[选择]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运动( )。

A.加快了 B.减慢了 C.不变8.[选择]下列现象与空气热胀冷缩有关的是( )。

A.夏天打开汽水瓶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B.热气球升空C.给自行车充气9.[选择]下列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是( )。

A.水管冻裂 B.沸水外溢 C.河水结冰10.[判断]只有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发生热传递。

( )11.[判断]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没有规律的。

( )12.[判断]热传导一般发生在气体中。

( )13.[判断]传热性能强的材料保温性能也强。

( )14.[判断]水受热会对流,而空气受热不会对流。

( )15.[选择]热水中的热主要是通过( )方式传递到勺部,然后又传递到勺柄的。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16.[选择]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片应安装在房间的( )。

A.上方 B.中间 C.下方17.[选择]用锅给冷水加热时,最先出现的现象是( )。

A.沸腾 B.有热气散发 C.冒出气泡18.[选择]以下三种材料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速度最快的是( )。

A.铜条 B.木条 C.塑料条19.[选择]夏天,棒冰用棉被盖起来比暴露在阳光下要( )。

A.融化得快 B.融化得一样快 C.融化得慢参考答案1.×易错点拨:本题考查衣服是否能产生热量。

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还可以阻挡外面的冷空气浸入。

教科版科学五下《热》单元教案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下《热》单元教案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下《热》单元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主要围绕第二章“温度与热量”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温度的测量、热量传递的方式、热膨胀现象以及简单热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与热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2. 了解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3. 认识热膨胀现象,并能够运用热膨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热量传递的方式及其应用,热膨胀现象的理解。

重点:温度的测量,热量传递的方式,热膨胀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酒精灯、铁块、气球、热胀冷缩演示器等。

学具:每组一个温度计、热水、冷水、铁块、气球、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温度。

2. 教学内容讲解:(1)温度的测量:介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读取温度。

(2)热量传递:讲解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热量传递的过程。

(3)热膨胀现象:展示热胀冷缩演示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热膨胀现象。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温度与热量温度测量热量传递:传导、对流、辐射热膨胀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2)列举三种热量传递方式,并举例说明。

(3)解释热膨胀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取温度。

(2)热量传递方式: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粒子振动传递,如铁块加热后传热。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传递,如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如太阳光照射地球。

(3)热膨胀现象: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如气球受热膨胀;在冷却时,体积缩小,如金属铁块在冷却时收缩。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二单元 热单元检测卷(I)卷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二单元  热单元检测卷(I)卷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热单元检测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4题;共9分)1. (1分)能够减慢物体热量散失的包装材料一般导热性能较________2. (3分)常温的水受热时体积__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____,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

3. (2分)用“ ↑ ”或“ ↓ ”表示装水塑料袋的运动方向,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解释:________ 解释:________4. (3分)我们做菜用的锅的锅柄通常是用________或________做的,因为这样的物体不容易________,比较安全。

二、判断题。

(共8题;共16分)5. (2分)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6. (2分)我们身体里的热能主要来自食物。

7. (2分)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8. (2分)我们通过跑步也可以获得热量。

9. (2分)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热水温度高。

10. (2分)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 (2分)衣服也可以给我们提供热量,所以我们衣服穿得多了就感觉到热。

12. (2分)盖上茶杯的盖有利于保持茶水的温度。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3. (2分)下列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

A . 空气B . 水C . 铜球14. (2分)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叫()。

A . 对流B . 热辐射C . 热传递15. (2分)下列物体,热胀冷缩本领最大的是()。

A . 固体B . 液体C . 气体16. (2分)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实验证明固体的热胀冷缩的特性。

A . 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固定铜圈,冷却后的铜球又能通过固定铜圈了B . 加热钢条,钢条伸长了;钢条冷却后又变短了C . 以上两个都可以17. (2分)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二)(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认真思考巧填空。

(16分)1. 自从有了,人们可以借助它在水面上自由、方便地行驶,还可以把很多货物运送到远方。

2.为了更好地完成造船任务,我们要先做好。

3.弹珠会滚动,导致船容易侧翻,我们可以把船。

4.船在水中行驶时,会受到水的。

5.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

钢铁制造的船不但,而且载重量也。

6.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独木舟就是来自天然的浮的材料----,这是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的证据。

7. 可以让船的行驶保持一定的方向。

二、火眼金睛判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20分)1.船的外形、结构和性能之间不存在关联。

( )2. 水越多,物体越容易浮;水越少,物体越容易沉。

( )3. 保持船的平稳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尽量加重货物。

( )4. 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 )5.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逐渐过渡到依靠自然界的力量和机械动力。

( )6.为了使轮船能运载更多的货物,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增大船的体积。

( )7.给小船安装蒸汽推进装置后,需要先在管内注满水,然后将小船放入水中,最后再点火,让它自己行驶起来。

( )8.为了造出一艘理想的船,在使用材料时可以不考虑成本。

( )9.现代的船只所用的动力都是一样的。

( )10.把铝箔放入水中,铝箔下沉,即使改变它的形状,它也不会漂浮在水面上( )三、正确答案我会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8分)1.我们制作的小船在测试中没有完成任务,我们应该( )。

A. 直接废弃B.重新制作C. 找出问题,改进小船2.想让船只运动的时间长、距离远,我们需要( )。

A. 增加船的体积B.换一个更大的容器C. 动力的持续供应3.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小船,体积越大,载重量( )。

A. 越大B.越小C. 不变4.与竹筏相比,摇橹木船的优点是( )。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教科版(含解析) (1)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教科版(含解析) (1)

教科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卷(二)一、填空题1.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在受热时体积会________,受冷时体积会________,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________。

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我们在一杯冷水里放人一装满红色热水的开口瓶子,过了一会儿,你会发现________3.产于广西的荔枝每年夏季成熟,易变质不易贮运。

近年来,人们采用把荔枝和冰块一起放在有塑料泡沫板制成的箱内贮运。

用这种方法,经过几天的运输箱内的冰块仍然不化,荔枝也保持新鲜。

由此可以说明塑料泡沫板是一种传热性能________的材料。

生活中我们还发现有的材料传热性能很好如________等。

4.热总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传向温度较________的一端。

5.我们做菜用的锅的锅柄通常是用________或________做的,因为这样的物体不容易________,比较安全。

6.利用________原理可以将不小心踩瘪的乒乓球恢复原样,将踩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我们会看到乒乓球重新鼓胀,主要是因为________中的部分热量传递给了乒乓球中的________,从而使其发生上述变化,但有的乒乓球经过上述处理仍没有明显变化,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7.家里的热水瓶通常是用________来做盖子的,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可以使热水冷却得慢一些。

8.热传递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二、判断题9.空气和水受热要膨胀,木头受热不会膨胀。

()10.我们通过跑步也可以获得热量。

()11.液体大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气体和固体也大都有这样的特点。

()12.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可能会重新鼓起来。

()13.保温杯内液体的温度始终要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

()14.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15.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是热水温度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二单元热单元检测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4题;共9分)
1. (3分)热总是从温度________的一端向温度________的一端传递。

我们把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________。

2. (2分)热能够从物体________的一端向________的一端传递,或者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3. (2分)用“ ↑ ”或“ ↓ ”表示装水塑料袋的运动方向,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解释:________ 解释:________
4. (2分)我们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验:用双手捂住一个装有热水的杯子,我们的手会慢慢地________起来;要是握住一块冰,手就变得越来越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8题;共16分)
5. (2分)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因为受热膨胀,体积会变大,重量会增加。

6. (2分)我们通过跑步也可以获得热量。

7. (2分)空气也能传热。

8. (2分)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验,我们能得出结论:所有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 (2分)水受热会对流,而空气受热不会对流。

10. (2分)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可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和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 (2分)衣服也可以给我们提供热量,所以我们衣服穿得多了就感觉到热。

12. (2分)两只手通过摩擦会产生热。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3. (2分)有两只完全一样的瓶子,里面装满了水,但它们的重量却是甲瓶比乙瓶稍重。

我推测这两瓶水()。

A . 甲是热水,乙是凉水
B . 甲是凉水,乙是热水
C . 温度一样高
14. (2分)装满水的茶壶当它的水加热到沸腾时水总会()。

A . 溢出
B . 不溢出
C . 没变化
15. (2分)相同体积的70摄氏度的热水和30摄氏度的冷水相比较()。

A . 两者一样重
B . 热水重
C . 冷水重
16. (2分)把一根铜筷子放人热水中一段时间后,铜筷子()。

A . 离水面近的部分会热起来
B . 浸入水中部分会热起来
C . 全部都会热起来
17. (2分)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因为()。

A . 不良厂家为了多赚钱
B . 为了保证瓶中的液体不变质
C . 预留了热胀冷缩的空间,防止爆瓶
18. (2分)冬天我们戴上绒线手套后手会慢慢热起来,这些热来自()。

A . 人体
B . 手套
C . 有些来自人体,有些来自手套
19. (2分)夏天充足了气的自行车胎在阳光下会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 . 车胎易老化
B . 车胎内气体遇热膨胀
C . 被尖锐物体刺破
20. (2分)夏天空调四周的空气变冷并下降,热空气上升又被变冷,冷热空气对流使空气凉爽。

所以空调应装在房间的()。

A . 上部
B . 下部
C . 中部
21. (2分)往大小、形状、厚薄相同的杯中倒入同样温度、同样多的热水,10分钟后
凉得最快的是()杯。

A . 塑料
B . 铁
C . 木头
22. (2分)房间里暖气片的热量传递,主要靠()传热。

A . 传导
B . 对流
C . 辐射
四、读图题。

(共1题;共10分)
23. (10分)下图是2块金属片,A处是酒精灯的火源,B、C、D分别表示蜡烛油。

图1 图2(1)图1中热的传递方向依次是。

(填序号)
(2)图2中热的传递方向依次是。

(填序号)
五、简答题。

(共2题;共7分)
24. (5分)老师说:“通常情况下,摸上去手感冷的物体的导热性能比较好;摸上去手感不冷的物体的导热性能比较差。

,’这句话正确吗?请采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来展说明。

25. (2分)下面甲、乙两幅图分别画的是夏天的电线杆,还是冬天的电线杆?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________判断理由:________
六、探究题。

(共1题;共12分)
26. (12分)根据右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冬天的电线是图________,夏天的电线是图________。

(2)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
(3)工人师傅在夏天拉电线时,应该注意
七、实验题。

(共2题;共20分)
27. (5分)热是怎样传递的?
(1)看下图,在铁棒的左端加热,A,B,C,D四个蜡环掉下的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

(2)热是从温度较________的地方传向温度较________的地方。

(3)实验中,应用酒精灯的________加热。

(4)铜、铁、铝三种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

28. (15分)小明与小红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哪个更好,两人进行了如下实验: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裹装有热水的密封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然后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水温的变化情况。

(1)为确保实验的科学性,你认为在本项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哪些条件相同?
(2)按照实验计划,小明和小红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烧瓶中的水温,数据如下: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发现哪些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3)除了像上述这样,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热水降温的快慢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4题;共9分)
1-1、
2-1、
3-1、
4-1、
二、判断题。

(共8题;共16分)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四、读图题。

(共1题;共10分)
23-1、
23-2、
五、简答题。

(共2题;共7分)
24-1、
25-1、
六、探究题。

(共1题;共12分)
26-1、
26-2、
26-3、
七、实验题。

(共2题;共20分)
27-1、
27-2、
27-3、
27-4、
28-1、
28-2、
2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