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对南京城市增温的影响分析_周彦丽 (1)

合集下载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分析南京位于中国东部,气候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

下面我将从南京气温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三个方面对南京的气温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南京的气温年际变化较为显著。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分析,南京的年平均气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气温在不断增加。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是一致的。

近些年,南京的气温甚至出现了连续多年的破纪录高温。

这种年际变化的增温趋势对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等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南京的气温在季节间也有明显的变化。

春季是南京气温回升较快的季节,气温逐渐适宜,生机勃发。

夏季是南京气温最高的季节,7、8月份的气温往往在30摄氏度以上,炎热闷湿。

秋季是南京气温逐渐降低的季节,气温适宜,是旅游和户外活动的好时节。

冬季是南京气温最低的季节,偶尔会下雪,但不常见。

南京的昼夜温差也比较大,特别是秋冬季节,早晚温度差异较大,需要注意保暖。

最后,南京的气温变化还存在着长期变化。

南京的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分明,但近几十年来,南京的冬季变得相对暖和,夏季则更加炎热。

这与城市的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和人类活动增加有一定关系。

城市的道路、建筑等热容量大,热岛效应显著。

这导致南京城市内部温度较周边地区高,长期下来,也使得南京的气温整体上升。

综上所述,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是逐年升高的年际变化趋势,春季回升快、夏季高温、秋季降温适宜,冬季温暖。

然而,气温的长期变化受到城市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内部的热岛效应使得南京相关地区的气温整体上升。

这些气温变化对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业产量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提高环境意识,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对气温变化的不利影响,保护南京的生态环境和农田产量的可持续发展。

99. 城镇化如何影响城市的气候变化应对?

99. 城镇化如何影响城市的气候变化应对?

99. 城镇化如何影响城市的气候变化应对?99、城镇化如何影响城市的气候变化应对?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这一进程给城市带来了诸多变化,其中就包括对气候变化应对的影响。

城镇化带来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面积的迅速扩张。

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

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

而这些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从而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压力。

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大规模展开。

高楼大厦、宽阔的道路、大型商业中心等不断涌现。

然而,这些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本身就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同时,城市中的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能源来维持照明、供暖、制冷等功能。

如果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不够节能,就会进一步增加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城市的交通系统在城镇化进程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私人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交通拥堵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

汽车尾气的排放是导致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和桥梁的修建,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然而,城镇化也为城市的气候变化应对带来了一些机遇。

随着城市的发展,科技和创新资源也更加集中。

这为开发和应用新型的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交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城市可以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城镇化使得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更加集中和高效。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和政策,引导城市的发展朝着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比如,划定城市的生态红线,保护城市的绿地和湿地;制定严格的建筑节能标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优化城市的交通规划,鼓励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

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可以从不同时间尺度进行观察和分析。

从年际变化来看,南京的气温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南京的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年份间的波动。

首先,从长期的气温变化趋势来看,南京的气温逐渐升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南京的气温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泥土被建筑物和道路所代替,城市建筑物的热岛效应会使得南京的气温相对于农村地区上升。

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气的排放和能源的使用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增加,从而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南京的气温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

然而,南京的气温变化并不是简单的一种趋势,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南京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湿润,春秋季适宜宜人。

在四季交替之间,南京的气温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冬季是南京气温最低的季节,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

南京的冬季主要受到北方的冷空气影响。

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会明显下降。

而夜间温度更是常常降至0以下。

不过,由于南京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影响,冬季一般没有严寒的天气。

冬季的南京大多数时间是晴朗干燥的,但也会有雨雪天气出现。

而夏季是南京气温最高的季节,平均气温一般在28左右。

夏季南京位于暖湿气流的控制下,湿气较重,气温也相对较高。

南京夏季一般会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可能会伴有强对流天气,如雷雨、雷暴等。

夏季时南京的气温可以突破35,且湿度较大,非常闷热。

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南京市民也会在此时选择到海边或者其他凉爽地方度假。

春季和秋季是南京气温较为宜人的季节。

春季一般从3月份开始,天气逐渐回暖,气温逐渐上升,但相对湿度较低。

秋季从9月份开始,天气逐渐凉爽,气温逐渐下降,相对湿度适宜。

春秋季南京的气温适宜,较少降水,风力也相对较小。

总体来说,南京的气温变化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同时也受到季节及其它气象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大的波动。

城市化进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分析

城市化进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分析

城市化进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推进。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分析城市化进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一,城市化对气候系统产生的直接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也越来越高。

这导致城市周围的土地覆盖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大量的混凝土和沥青面积,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废气和工业排放物也使得城市的大气污染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

第二,城市化对降水模式的影响。

城市化导致土地的大量固化,并减少了自然植被和水体的面积。

这造成了城市的水循环系统被破坏,雨水不能被土壤吸收和储存,容易引发城市内涝现象。

同时,城市中的大量人为建筑物、混凝土路面和城市热岛效应也影响了降水的分布,导致城市降水模式的改变。

第三,城市化对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

城市的高密度建筑和工业活动使得城市面临更大的风险,例如暴雨、洪水、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

这些极端事件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城市化的过程必须考虑气候变化对城市极端事件的风险管理,并建立适应性策略。

第四,城市化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能源需求大幅度增加,主要用于供给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的运行。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不仅对空气质量有害,还加速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因此,城市化进程必须关注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控制,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节能减排。

第五,城市化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城市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自然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破坏。

土地过度开发不仅破坏植被,还破坏了土壤结构和水循环系统。

此外,城市还需要大量的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剧了能源和资源的过度利用问题。

第六,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绿化和湿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

这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下降,无法有效地吸收和调节大气中的污染物。

城市化对中国东部地面增暖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城市化对中国东部地面增暖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城市化对中国东部地面增暖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日益明显。

很多城市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另一方面,城市化也对气候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城市地面的特点对气候影响最为明显。

城市地面的建筑物、道路、水泥和其他人造材料会影响城市的表面能量平衡,进而影响周边的气温、湿度、风速等观测量。

这些影响将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的其他气候问题。

中国东部地区是国民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也是城市化进程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

然而,城市化对中国东部地区气象环境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如何研究城市化对该地区地面增暖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城市化对气候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旨在通过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中国东部城市化对地面增暖的影响,探讨城市化加速背景下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气候变化问题。

三、研究内容1. 论文介绍本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交代论文意义,方法和结构安排,并提出研究问题。

2. 文献综述本章将综述国内外有关城市化对地面增暖影响的研究成果,包括城市化的定义、热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城市化对地面增暖的影响及其原因,以及城市化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3. 数据来源和处理本章将介绍本研究所用的气象观测资料的来源、采集方式、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和数据插补等技术。

4. 基础资料分析本章将介绍选取的样本区域的基础资料,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研究的样本区域,并对其进行基础资料的统计。

5. 数据分析和结果本章将分析样本区域的气象观测数据,研究城市化对中国东部地面增暖的影响,以及城市热岛效应表现和成因等问题,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6. 结论和建议本章对本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总结,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展望。

城市扩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调控对策

城市扩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调控对策

城市扩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及调控对策城市是现代化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城市扩张带来的人口、建筑和交通等方面的压力,对地表温度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扩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控对策。

一、城市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大。

从空中俯瞰,一座座高楼大厦密集而又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城市地表,镶嵌在绿色和灰色交错的格子中。

城市的繁荣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然而,城市扩张对地表温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地区相对于周围农村地区,在夜间或早晨地表温度较高的现象。

城市中大量的建筑和道路会吸收和积累太阳辐射热量,形成一个巨大的热储库,导致城市地表温度升高。

高温环境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还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城市化导致土地覆被的改变,从而影响地表温度。

城市的快速扩张会消耗大量的土地。

为了建设高楼大厦和交通设施,大量的绿地和耕地被破坏。

绿地和耕地具有良好的保温和调节作用,能够吸收和释放热量;而建筑和道路则会反射和吸收太阳光,使得地表温度上升。

土地覆被的改变不仅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还影响降水和空气质量等方面。

二、城市地表温度调控对策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地表温度升高和城市热岛效应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调控对策。

首先,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

研究表明,足够的绿地和植被能够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公园、广场和绿化带,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此外,可以提倡屋顶绿化和立体绿化,利用建筑的屋顶和墙面进行绿化,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降低地表温度。

其次,改善建筑设计和材料选用。

合理的建筑设计能够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降低建筑物的热量积累。

适当选择高反射率的建筑材料,如高反射率涂料和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降低地表温度。

此外,应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提高建筑的能效,减少城市能耗。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

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的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的分析引言:南京市位于江苏省,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其温度变化对于了解亚热带地区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近44年南京温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的原因。

一、南京温度的变化特征近44年来,南京的气温呈现出一些变化特征。

首先是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

根据近期的观测数据显示,南京的年均气温大约增加了0.5-0.7℃,表明南京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其次,南京的温度变化在季节上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夏季气温上升较快,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季的气温变化更加明显;而冬季的气温也出现了一定的升高,但相对较为平稳。

最后,近年来南京的气候也更加极端。

热浪和冷空气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

二、南京温度变化的可能原因那么,造成南京气温变化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呢?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南京温度的上升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排放、森林砍伐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引发全球气温上升。

2. 都市化影响:南京作为一个发达的大城市,都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可能对其温度产生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的建筑、道路和人口等因素都会影响城市气温的分布。

城市化的高密度发展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即城市中心的温度比郊区高出许多。

这意味着南京市中心的温度可能比周边地区更高。

3.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也可能是南京温度变化的原因之一。

例如,气候系统的自然变异、太阳活动周期和全球大气环流的变化都可能对南京的气温产生影响。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样的,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测。

结论:综上所述,近44年南京温度变化呈现出上升趋势,夏季气温上升较为明显,而冬季的气温相对平稳。

造成南京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都市化影响以及自然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南京温度变化的原因,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观测,加强气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变化综上所述,南京市近44年来的温度变化呈现出上升趋势。

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增温的影响分析

南京市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增温的影响分析

t prtr)cag a s t ne et o go l t;④T ecaatrt s f rai tnpoesi aj gtl wt eet f rai tno e e ue hnewsl sh f c fr i cma m a e a s e n i e h hrc ii ubn a o rcs nN ni l i f ubnz i n e sc o zi n a h c o ao
ubnztno etI kns fe pm ̄r h er vr em xll t prtr,h er eaemlmu n ̄aueadte er vr e ra i i nt l ao h I i t e e(t yal aea ail e ea ue teyal a rg n t t g rt n al ae g do m e y g lm m c yv i ne e r hy y a
tre kn so e e rtr h e id ftmp aue.
Ke r s Ura i t n;Tmp rtr n ra e y wo d b nz i ao e eaue ice s ;AHP mehd;No l e rf n to ni a Uig n i
l hd b sd O ra i t n e e t n e p rt e I w s so nt t i e ae iub n i f c dtm ea r . t a h w h :① T e ̄ s l a z o a u a h
t n h da g a ig c nt p rtr n rae n h r a i a r t n l t e e teic s ,a dt ew sa o e a o m at e e
市城 市化进程对城 市增 温影响显 著 , 市化与增 温之 间有较 强的相关性 ; 市化对年 平均最低 气温 的影响最 为明显 , 城 ②城 对年平 均气温 的 影响 次之 , 对年平均 最高气温的影响 最小 ; ③除个 别年份 外 , 市化 对 3 气温 变化 的影 响 比重均 小于 区域 气候 对其 的影 响 比重 ; 城 项 ④城 市化 对 3 气温的影响与 南京 市城市化进程 的特点相吻合 。 项 关键词 城 市化 ; 市增 温 ; 次分析 法; 城 层 非线性 拟合 中图分 类号 F 9 文献标 识码 A 20 文章编号 0 1 — 6 tz0 )8 134 0 57 6 1(0 ̄2 — 26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化发展对南京城市增温的影响分析周彦丽1,景元书1,赵海江1,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442.张家口市气象局,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非线性拟合法,分析了南京市1980—2006年城市化进程,并选取了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城市化与城市化增温的影响关系。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效应与温度变化的线性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化效应对城市增温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1980—2006年南京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化增温影响关系显著,城市化与增温呈显著相关;城市化对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影响最为明显,对年平均气温的影响次之,对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小;1981—1998年城市化效应对城市增温的影响远远小于区域气候的影响,但1998—2006年前者的影响程度大于后者,增温率将近为后者的2倍。

这说明,近年来南京市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度变化已超过自然因素造成的变化,城市化增温趋势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与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相吻合。

关键词:城市化,增温,层次分析法,非线性拟合。

中图分类号:P461+.8文献标识码:A0引言2008年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第一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1]:最近100a (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0.56—0.92)℃,比第三次评估报告给出的100a(1901—2000年)上升0.6(0.4—0.8)℃有所提高。

全球气候继续呈现变暖趋势,这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城市是人地关系的焦点,城市气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然而,实际上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除了来自全球气候背景的变化外,更重要的是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人口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

城市作为能量消耗的中心,却又因为下垫面性质的改变而缺少植被的光合作用,结果导致市区大气中的烟尘与CO 2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引起大气辐射与热力性质改变,加上人为热能的作用,形成热岛效应。

城市化和城市增温已经给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3]。

因此,研究城市化发展及其对城市增温的影响,正确认识城市增温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增温的影响做了很多研究。

例如,Chung 等[4]研究表明,城市化和工业化是造成韩国50多年间平均气温升高的主要因素,其对地区增暖的贡献在某些季节里甚至超过了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幅度。

Zhou 等[5]对中国东、南部地区气候变暖幅度的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城市化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平均气温增温速率达到了0.05℃/(10a ),远高于以前的一些估计。

林学椿等[6-8]研究了1951—1989年中国气候变化,北京地区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和热岛效应及北京城市化与热岛强度的关系。

唐国利等[9]研究了近44a 南京温度变化特征,通过不同类型城市间温度变化的差异反映了城市化影响的复杂性。

文中应用层次分析(AHP )和非线性拟合的方收稿日期:2009-12-07;修订日期:2010-01-26.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项目(编号:BS2006059).作者简介:周彦丽(1979—),女,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大气物理及大气化学.E-mail :hjzhao602@文章编号:1007-9033(2010)02-0043-05doi :10.3969/j.issn.1007-9033.2010.02.006气象与减灾研究METEOROLOG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RESEARCH第33卷第2期2010年6月Vol.33N o .2Jun.2010C i P 1P 2…P n P 1b 11b 12…b 1n P 2b 21b 22…b 2n ……………P nb n 1b n 2…b nn法,分析了1980—2006年南京城市化进程,并在以往研究[10]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一期间城市化发展对南京市城市增温的影响。

1研究区域概况与城市发展1.1研究区域概况南京地处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山区,范围为31°14′—32°37′N ,118°22′—129°14′E ,总面积6597km 2,其中市区面积976km 2。

城区历年平均气温16℃,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6.9℃(1955年1月6日)。

南京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大城市,人口密集,高能耗企业众多,近些年来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该地区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增高,因此城市增温效应非常明显。

1.2南京市城市化发展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快速发展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仅国内生产总值一项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10倍左右[11],其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说明:(1)人口密度大,且增长快。

南京市人口1980年为203.29万人,到2006年增长到352.87万人(不包括江宁区和六合区人口,以下建成区面积亦同),人口密度比郊区翻番。

(2)市区规模扩大,建筑面积大。

建城区面积从116.9km 2扩张到399.94km 2,市区绿地面积尽管一直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增温效应,但是绿地面积的增加速度还不足以与城市的发展速度相匹配。

(3)能源消耗增长快。

南京市能源消耗折合成标准煤从1980年的1.09×107t 上升到2006年的6.51×107t ,增长了5倍。

分析南京市1980—2006年能源消耗总量、人口数量、建城区面积3个城市化因子变化趋势(图略)发现,南京市城市化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90年以前城市发展较缓慢,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速度加快,2000年以后,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

2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2.1资料来源本研究对南京市的人口、城市建设、能源消耗和城市气温资料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主要包括研究所需的1980—2006年的人口数量、建城区面积、能源消耗总量、历年年平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这些统计数据。

2.2研究方法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其中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3个城市化因子会直接影响城市的热环境变化,导致城市增温现象。

因此,分别选取人口因素、城区面积因素和能源消耗总量因素(分别作为上述三类城市化因子的表现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AHP 法来调查三大因子对城市气温升高的影响权重。

然后,采用非线性拟合法对三个权重因子进行拟合得到相对城市化的速率。

通过定量分析,探讨了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增温的具体影响过程,并得到了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增温的影响程度。

2.2.1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12](AHP )是系统工程中对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客观描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步骤:(1)确定目标和评价因素集。

(2)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引用1—9的标度方法,将P i 因素在准则C i 下进行两两比较,可得到如上的判断矩阵。

其中,b ij =1,i=j ;b ij =1/b ji (i =1,2,...,n ;j =1,2,...,n)。

(3)求算各因素所占权重。

2.2.2城市化速率时间变化分析分别对人口数量、建成区面积、能源消耗总量作为城市化发展的3个衡量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X i =X i -Xmin X max -X i(i =1,2,...,n)(1)其中,n 为数据量;X min 为n 个数据中的最小值;X max 为n 个数据中的最大值;X i 为第i 个人口数据、土地利用数据、能源数据。

1980—2006年,这三个因素都是呈递增的趋势。

以1980年为基准,对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的数据在33卷气象与减灾研究440—1的范围内呈递增的趋势。

采用AHP 法对3个因素的权重赋值,方法是根据所选取的代表城市化的3个因素对于气温影响的程度赋初值以构造判断矩阵,求出该矩阵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对此单位特征向量各分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城市化因子所占权重。

城市化的发展是非线性系统,其随时间的相对演变过程可以表示为d X t d t=f x 1,x 2,...,x m (j =1,2,...,m)(2)其中,f 为关于X i 的非线性函数;m 为影响因子的数量(m =3)。

将式(2)在原点附近按照泰勒级数展开,得到f (U )=f (0)+a 1x 1+a 2x 2+...+a m x m +ε(x 1,x 2,...,x m)其中,f (0)=0;a j =鄣f0鄣x j;ε(x 1,x 2,...,x m)为x i 的不低于二次方的解析函数。

得到表示城市化的近似线性系统:d U t =mj =1Σa j u j(3)采用式(3)进行加权,得到一个相对城市化变化的趋势线,将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城市化的相对演化速率。

2.2.3城市化增温效应计算南京市气象观测站1980—2006年一直在南京市秦淮区,期间没有迁站历史。

由于市区气象观测站很少,又未设加密观测站,因此文中选取离主城区最近的南京市小较场气象站(32°00′N ,118°48′E ,海拔12.5m )和江浦站(32°03′N ,118°37′E ,海拔9.8m )的平均温度代表城区温度,选择以自然变化为主的远郊区的六合站(32°21′N ,118°50′E ,海拔14.1m )、安徽省来安站(32°26′N ,118°28′E ,海拔46.4m )及句容站(31°58′N ,119°12′E ,海拔36.0m )三者的平均温度代表未受城市影响的区域温度变化。

可以认为,这些地区的温度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

城市化的升温用城区的温度与远郊区站经过海拔订正的平均温度的差值来表示,海拔订正方法参考文献[7]。

3结果分析3.1城市化对城市增温的影响分析3.1.1城市化因子的AHP 权重评价根据AHP 法的要求和步骤,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构造了对增温有影响的3个城市化因子表现形式(人口、建成区面积、能源消耗总量)的判断矩阵,经计算得到3个因子的权重分别为0.3108,0.1958,0.4934。

能源消耗总量所占权重最大,这与苏伟忠等[13]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即南京市高温区所在地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的工业区,而并非出现在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商业区以及居住区。

3.1.2城市化因子对城市增温的影响效应(1)城市化的相对演化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