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异构公开课 3

合集下载

同分异构体公开课

同分异构体公开课

同分异构体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烷烃基异构体书写和苯环上取代基位置的确定。

2.通过复习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学习重难点: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有序的判断和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必修二》63页、《有机化学基础》21页1、同分异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分异构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丁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分异构的分类第二部分:课堂探究【独立思考】1、分别写出戊烷和己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2、请分别写出C3H7- 、C4H9- 、C5H11- 各有多少种形式?3、请判断下列物质苯环上氢的种类【合作探究】1、(1)请快速判断化学式为C5H12O、C5H10O、C5H10O2分别属于醇、醛、酸的同分异构体各有都少种?(2)C4H8O2属于羧酸和酯的同分异构体各有多少种?(3)已知有机物D( C5H10O2 )可由有机物C (C5H12O)氧化得到,则C和D所成的酯有多少种?2.(1)请写出分子式为C9H12含苯环且为苯的一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2)请写出分子式为C8H10的含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3)请写出分子式为C8H10O 且遇FeCl3显紫色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练一练】1、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A.3种B.4种C.5种D.6种2、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7种B.8种C.9种D.10种【自我总结】第三部分:学习检测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B、具有相同的熔沸点和密度C、具有相同的分子式D、具有相同的组成元素2、某烯烃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该烯烃可能有的结构简式为()A.1种B.2种C.3种D.4种3、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A、(CH3)2CHCH2CH2CH3B、(CH3CH2)2CHCH3C、(CH3)2CHCH(CH3)2D、(CH3)3CCH2CH34、(2006 全国卷Ⅱ)主链含有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A、2种B、3种C、4种D、5种5、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1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6、一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2种,二氯代物同分异构体有4种的烷烃是()A、乙烷B、丙烷C、正丁烷D、新戊烷7、芳香族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7H6O2,将它与NaHCO3溶液混合加热,有酸性气体产生。

pan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PPT课件

pan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PPT课件

CH3 CH3
Cl COOH
顺-1,3-二甲基-3-氯环己基甲酸
.
11
第三节、构象异构
构象:在有机物中,由于单键自由旋转而引起的碳原子结合的原子或 原子团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产生了若干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
产生条件:至少有连续的三个单键的化合物
例如: H 2 O 2
HH OO
H OO H
CH 4
一、乙烷的构象
H
2、乙烷构象与分子内能 a.两种极端构象

叠 式
H
H
HC HH
C HH
楔形式

H
HH
叉 式
HC HH
C
H
楔形式
H
HH H H
H
锯架式
H H
H
H
H H
锯架式 .
HH H
HH
H H
纽曼式
HH
H
H
H HH
纽曼式 14
b.乙烷构象与分子内能
HH HH H H
E
kJ/mol
12.5
H
H
H
H
H
H
H
H
H
H
H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异构现象的基本概念,如构造异构,顺反 异构和光学异构现象等;
2、掌握什么是旋光性,手性、分子的手性和对称性;
3、掌握各类有旋光性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构型确定和命 名方法;
4、了解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
1
本章的教学内容
第一节 构造异构现象 第二节 立体异构现象 第三节 光学异构现象
绕C-2和C-3之间σ键旋转(典型构象):

2021年同课异构市级比赛《频率的稳定性》一等奖教案 (3)

2021年同课异构市级比赛《频率的稳定性》一等奖教案 (3)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频率的稳定性(硬币问题)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并将试验数据汇总填入下表
3、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有时直接应用外角和公式会比较简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
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0.2
0.5 0.8 1.0 试验总次数
0.4
0.6。

同课异构《配方法(第3课时)》公开课教案 (省一等奖)

同课异构《配方法(第3课时)》公开课教案 (省一等奖)

21.2.1 配方法教学内容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标了解配方法的概念,掌握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解题方法,给出配方法的概念,然后运用配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题目.重难点关键1.重点:讲清配方法的解题步骤.2.难点与关键: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后,•两边加上的常数是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解以下方程:〔1〕x2-4x+7=0 〔2〕2x2-8x+1=0老师点评: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解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不可以直接开方降次解方程的转化问题,那么这两道题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解题.解:略. (2)与(1)有何关联?二、探索新知讨论:配方法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现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2〕化二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方程的根是x=-p±√q;如果q<0,方程无实根.例1.解以下方程〔1〕2x2+1=3x 〔2〕3x2-6x+4=0 〔3〕〔1+x〕2+2〔1+x〕-4=0分析:我们已经介绍了配方法,因此,我们解这些方程就可以用配方法来完成,即配一个含有x的完全平方.解:略三、稳固练习教材P 练习 2.〔3〕、〔4〕、〔5〕、〔6〕.四、归纳小结本节课应掌握:1.配方法的概念及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它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也可通过配方,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判断代数式的正负性〔如例3〕在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到高中学习二次曲线时,还将经常用到。

六、布置作业45复习稳固3.〔3〕〔4〕补充:〔1〕x2+y2+z2-2x+4y-6z+14=0,那么求x+y+z的值〔2〕求证:无论x、y取任何实数,多项式x2+y2-2x-4y+16的值总是正数[教学反思]学生对展开图通过各种途径有了一些了解,但仍不能把平面与立体很好的结合;在遇到问题时,多数学生不愿意自己探索,都要寻求帮助。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01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二、同分异构的书写
3.同分异构的书写技巧
③定二动一(适用环状化合物环上的三元取代物) 例9.分子式为C8H8O3的有机物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1_3__种。 ①芳香化合物②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酚羟基 例10.分子式为C9H8O的有机物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1_4__种。 ①芳香化合物②分子中含有醛基
2.立体异构
①顺反异构 指由双键不能旋转产生的一种同分异构。
存在顺反异构的条件:1≠2且3≠4
01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一、同分异构现象的分类
2.立体异构
①顺反异构 若双键两端的C原子上连有相同原子或原子团,当相同原子团 在同侧时为顺式结构,相同原子团在异侧时为反式结构。 如2-丁烯有两种结构:
二、同分异构的书写
1.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①根据分子结构计算
如:
Ω=双键数+2×三键数+环数=10
01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二、同分异构的书写
1.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的计算方法: ②根据分子式计算 若某烃的分子式为CmHn,则Ω=(2n+2-m)/2 如C8H10,Ω=(2×8+2-10)/2=4
顺-2-丁烯
反-2-丁烯
01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一、同分异构现象的分类
2.立体异构
②对映异构 指由于手性碳原子的存在而产生的一种同分异构现象。 手性碳原子:连接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即图 中1、2、3、4均不相同)。
对映异构
01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二、同分异构的书写
1.不饱和度
如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官能团可能是羟基,也可能是 醚键,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体公开课课件

同分异构体公开课课件

LOGO
Page 8
举例
例:试用减碳法写出C4H10,C5H12的同分异构 体。
C4H10
① C-C-C-C

C5H12 ①


LOGO
Page 9
学生活动5:
练习:试用减碳法写出C6H14的同分异构体。
LOGO
Page 10
C6H14的同分异构体
第一种:C—C—C—C—C—C
第二种:C—C—C—C—C C
第三种:C—C—C—C—C C C
第四种:C—C—C—C C
第五种:C—C—C—C CC
LOGO
Page 11
练习1、下列哪些物质属于同一物质?
(A) C-C-C-C
(C)
C-
C-
∣C C
C

C-C
(E)

C
C-C
(G)

LOGO
C- C
(B) C -∣CC - C
(D)
∣CC -
∣C C
C-C-C
D、CH3—CH—CH2—CH3与CH3—C—CH3
CH3 H
CH3 CH3
E、CH3—C—CH3与CH3—C—H
H LOGO
H
Page 13
课堂小结
一 、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二、同分异构体的分类 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碳链异构----减碳法
LOGO
Page 14
谢谢!
LOGO
Page 16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LOGO
(F)
C
C
(H) C-C-C-C
C
Page 12

1.1.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1.1.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课件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BC
B
AC
A C
B
C B
“定二动一”
【知识延伸】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等效氢法——一元取代物的数目判断
①同一C上连的H是等效的; 如:CH4只有一种氢 ②同一C上连的甲基(-CH3)上的H是等效的; 如:C(CH3)4只有一种氢 ③对称C上的H是等效的; 如:CH3-CH3只有一种氢 【练习】试判断下列有机物中H的种数。
一般按碳架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的顺序书写。
【知识延伸】不饱和度
(1)不饱和度:相对于链状烷烃每少2个氢,为一个不饱和度,用符号Ω表示。 (2)判断方法:
基团
不饱和度
基团
不饱和度
一个碳碳双键( C=C )
1
一个碳碳三键(-C≡C-) 2
O
一个羧基( -C-OH )
=
1
一个苯环( )
4
1
2
一个脂环( )
“饱和度相同”
知识精讲
①烯烃、环烷烃异构:Ω=1
如 C4H8: CH2=CH-CH2-CH3 CH3-CH=CH-CH3 CH2=C-CH3
1-丁烯
2-丁烯
②炔烃、二烯烃、环烯烃异构:Ω=2
CH3
异丁烯
环丁烷
甲基环 丙烷
如 C4H6: CH≡C-CH2-CH2 CH3-C ≡ C-CH3
1-丁炔
2-丁炔
A
① A型:
② AB型:
A B
A
A
(3种)
B
“定一动一”
B
③ AAB型: A A A A A B A
A
(6种) “定二动一”
BB
A B AB
A
A B

同课异构 省优 《分式说课稿3《

同课异构 省优 《分式说课稿3《

本节课是本单元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贯彻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高效课堂模式中,一堂课的紧凑性和教师活动的多少,决定着课堂容量的高低。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实际操练和练习时间,对于一堂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课堂环节的布置,应该力求简练,语言应用尽量通俗易懂。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备课的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

而教案作为这一行为的载体,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节课的准备环节,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分式说课稿各位领导: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为《分式》。

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课加以说明:一.结合课程标准说教材设计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式是初中数学中继整式之后学习的又一个代数基础知识,是对小学所学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分式的性质、运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基础和前提。

因此,学好本节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同时,也为今后解决更为复杂的代数问题,诸如“函数”、“方程”等,提供重要的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分式的形式BA (A 、B 是整式),并理解分式概念中的一个特点:分母中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分母的值不得为零.难点:分式的一个特点:分母含有字母;一个要求:分母的值不能为零.二.结合教育现状说学情分析:由于布局的调整,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班里的优等生数量不是很多,甚至中等生也较少。

之前在分数和整式的学习中,学生对分数和整式的理解、掌握不熟练,这给本节分式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其实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所以其性质与运算是完全类似的,针对这种状况,要以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复习和探究新知同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三.结合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设计: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显得更突出,知识、过程、技能、效果的重要性也由此可知。

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另一方面,“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
——傅鹰
The History of Chemintry
世人之见
在1797年以后化学界普遍认为具有相同组 成的化合物,便具有相同的性质。
维勒的困惑
1827年,当德国化学家维勒制备异氰酸时, 他注意到尽管元素组成与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前 一年制备出来的雷酸完全相同,但是它们的性质 却极携手合作 ,结果却又多了一 个令人头疼的化合物氰酸,氰酸、异氰酸、 雷酸三者的组成成分完全一致(分子组成都 是HOCN)。谁能解开这个使他们尴尬不已的 困惑呢? 李比希
活动与探究1
2位同学一组,用分子模型搭建C2H6,
并且根据搭建的模型,写出尽可能多
的结构式。
同分异构现象: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动动手 :根据模型搭建的顺序,思考如何快速、准确、有序的写出
主链6个碳: C –C –C –C –C –C
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试以C6H14为例,写出所有可能碳架 结构?书写过程要注意哪些细节?
主链5个碳,一个甲基做支链 C–C–C–C–C C 主链4个碳,2个甲基做支链 C–C–C–C C C C C–C–C–C C C–C–C–C–C C
归纳总结:
1、同分异构概念 2、产生同分异构体的本质原因: 分子内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成键方式不同。 3、同分异构的类型 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 4、书写同分异构的一般方法(有序分析): 类别异构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 注意有序性和对称性: 主链由长到短,环由大到小 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
课堂练习:
醇类CH3CH2CH2OH 醚类 CH3CHCH3
练习书写满足C3H8O分子式的所有可能结构:
OH
CH3 O CH2CH3
课后思考
经过今天同分异构体的学习,当时无法理解 的分子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异氰酸、氰酸、雷 酸(分子组成都是HOCN),请同学们帮助两位
化学大师书写这三种分子的结构式,理解出现同 分异构现象的本质原因。
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活动与 探究2
正丁烷 CH3 CH2 CH2 CH3
异丁烷 CH3CH(CH3)2
1、根据我们搭建的丁烷分子模型,分析丁烷分子中一个H原子 被一个Cl原子所取代,生成的一氯取代产物C4H9Cl有几种? 2、试分析:C4H9OH(含有—OH官能团)同分异构体有几种 ?
碳链异构书写同分异构一般方法: (注意有序性和对称性)
主链由长到短 支链由整到散 位置由心到边
活动与探究3
类别异构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
搭建分子式C4H8有哪些结构类型。 单烯烃类
CH2=CH-CH2CH3
CH2=C(CH3)2
环烷烃类 CH2—CH2 CH2—CH2 环丁烷
CH3CH=CHCH3
CH3
CH
CH2—CH2 甲基环丙烷
根据你现在的理解,产生同分异构现象的 本质原因是什么?
分子内原子的连接顺序不同,成键方式不同。
顺 反 异 构
H 3C CH3 H 3C H
C=C
H H 顺式2—丁烯 H
C=C
CH3 反式2—丁烯
试试能否通过双键的旋转,使两者重合?P26
对映异构体: 两个互为镜像且不能重叠的异构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