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62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3)某同学为了便于加入液体药品,在如图所示装置的橡胶塞 上添加了一个注射器,该同学发现,这样做的优点还有 __可__以__控__制__反__应__的__速__率_____________ (写出其中一点)。
(4)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__反__应__物__和__反__应__条__件___________; ②选择合适的__实__验__装__置____; 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
(3)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丽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气 体,小丽应选择的药品是_大__理__石__(_或__石__灰__石__)_和__稀__盐__酸__(填名 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C_a_C__O_3_+__2_H__C_l_=_=_=_C__a_C_l_2+__H__2O__+_ _C__O_2_↑_;从A~E装置中选择的收集装置应该是_C____ (填字 母序号)。
(3)要进一步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 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_C__O_2_+__H__2O__=_=_=_H__2C__O_3__。 【点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 +H2O===H2CO3。
(4)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 的发生装置为__A___,能用E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 的性质是__难__溶__于__水____,当看到导管口出现__连__续__均__匀__的__ _气__泡___时开始收集气体。 【点拨】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 烷,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A作发生装置;能用E装置 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质是难溶于水;为了防止收 集到的甲烷不纯,要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 始收集。
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6.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根底篇】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适宜原料是〔〕A.石灰石与浓盐酸B.石灰石与稀盐酸C.碳酸钠与稀盐酸D.石灰石与稀硫酸【答案】B【解析】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二氧化碳不纯,应选项错误;B、在常温下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产生气体的速度适中,好收集.应选项正确;C、碳酸钠是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响时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选项错误;D、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响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响的进行,应选项错误;应选:B.2、实验室只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A.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B.CO2能溶于水C.CO2密度比空气的大D.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大【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并且能溶于水。
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以下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A.密度B.可燃性C.溶解性D.能否与水反响【答案】B【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响,无需考虑是否具有可燃性。
4、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应选A。
5、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地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②④⑤⑥D.③①②④⑤⑥【答案】B【解析】实验室制取CO2的步骤为:①连接好装置;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向试管中小心地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注入适量稀盐酸;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集气瓶是否收集满CO2,所以步骤为①④②③⑤⑥;故答案为:B。
九年级化学上册碳和碳的氧化物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一、选择题1.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A. 水B. 食盐水 C. 澄清石灰水 D. 糖水2.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合理的是A. 用KMnO4制O2——①②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C.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②③④⑤D. 收集CO2气体——⑥⑦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钠C.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4.某种气体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 向上排气B. 排水法 C. 向下排气法 D. 无法确定5.下列实验操作和分析都正确的是()A. AB. BC. CD. D6.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 排水集气法B. 向上排空气集所法C.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 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7.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8.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中,不正确的是()A. 制取蒸馏水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CO2验满D.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扑盖9.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伸入水中B. 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C.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D. 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10.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加热液体C. 气体验满D. 倾倒液体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验满二氧化碳 B.读液体体积C. 取用固体D.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12.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C. 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 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1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某种气体出现白色浑浊,该气体是:( )A. 氧气B. 水蒸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14.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B.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用双手握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放入水中C.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D. 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小心地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再迅速用玻璃片磨砂的一面盖好集气瓶口15.以下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CO2的验满B. 收集氢气C. 测定溶液pHD. 稀释浓硫酸二、填空题16.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1)若补充仪器________和___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制取该气体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湿度________ ,压强变________ ,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________时,说明装置不漏气.(2)若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补充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有________ .①请连接A、B,并将装置图2补充完整________ ;②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气体发生、干燥和收集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 (用接口字母和“→”表示).18.(2015•自贡)如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B中分别盛有CO2、O2、H2中的一种.(1)由放置方法判断出A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瓶中,若木条复燃,则B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 .(3)将一种碱溶液________ (填化学式)倒入B瓶中,振荡,若出现浑浊,则B瓶中是CO2气体.19.现有CO2、N2、O2三种气体,可用澄清石灰水先鉴别出其中一种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剩余两种气体可用________区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一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A. B.C.D.2.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B.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用双手握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放入水中C.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实验结束前先熄灭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D. 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将集气瓶小心地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再迅速用玻璃片磨砂的一面盖好集气瓶口3.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如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用随停的CO2气体发生器,应选用的仪器是()A. a b c dB. a b df C. a c de D. a b c e4.检验集气瓶中收集二氧化碳是否已满的正确方法是()A.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C. 加入石灰水 D. 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5.用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B. 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 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可用浓硫酸干燥D. 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6.下列物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 大理石和稀硫酸B. 石灰石和稀盐酸 C. 碳酸钠和稀盐酸 D.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7.在《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中,发生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中不包括()A. 锥形瓶B. 长颈漏斗 C. 长导管 D. 胶头滴管8.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你认为小张()A. 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B. 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C. 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D. 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CO29.下列不属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是()A. 确定所制气体的反应原理B. 选择适合制取该气体的实验装置C. 明确验证所制得气体的方法D. 研究如何使用制得的气体二、填空题(共4题;共11分)10.实验室里制CO2的主要操作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把盐酸加入到反应容器中D.将大理石加入到反应容器中.11.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某稀酸溶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在实验中很难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酸溶液为浓盐酸B、装置气密性不好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D、________ .1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选用下列物质的原因是(1)碳酸钠溶液________(2)硫酸溶液________(3)浓盐酸________13.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A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2)B装置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用途:①集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装满水后,使氧气从________ (填“a”或“b”)口进入;②储气:若要将储存在B中的氧气排出,水应从________ (填“a”或“b”)口进入;③量气:若用B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还必须要增加到的仪器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9分)14.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问题.(1)A装置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2)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B装置中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填写下列选项序号).A、是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B、是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 H2CO3使石蕊溶液变红C、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15.现有下列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②的用途是________.(2)氢气能用E装置收集,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3)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内所加的药品是__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4)若实验室要用相同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应从上图中选择________装置组合(填字母序号);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5)若选择B、F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在确定装置不漏气、药品足量且不变质的情况下,无法收集到氧气,原因可能是________.四、解答题(共1题;共5分)16.CO和CO2是两种重要的氧化物.请解释CO有毒,CO2无毒的原因五、综合题(共1题;共8分)17.某同学要在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气体并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实验室制并检验该气体的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并在图中写出发生装置中固体药品的名称;(2)写出试管在此实验中的用途________;(3)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碳酸钠粉末一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A、图中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故选项错误.B、图中装置为固液常温型,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由于反应过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故选项错误.C、图中装置为固液常温型,一旦将稀盐酸倒入长颈漏斗,就无法控制反应速率,由于反应过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故选项错误.D、图中装置为固液常温型,且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加入稀盐酸的速度,以达到控制产生二氧化碳速度的目的,故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制取气体;二者接触就会迅速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过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收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2.【答案】A【解析】【解答】解: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再用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错误.C、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错误.D、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应先盖上玻璃片再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分析】A、根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时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方法和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判断.3.【答案】C【解析】【解答】解:A、abcd连接时,固液不能分离,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选项错误;B、abdf,制二氧化碳不需要酒精灯,故选项错误;C、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acde,当关闭c中的开关,盐酸从e中被压会回烧杯中,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故选项正确;D、abce,e没法在b中使用,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CO2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acde,当关闭c中的开关,盐酸从e中被压会回烧杯中,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安装的方法:d在a的台上,e固定在a上,c安装到e上.4.【答案】A【解析】【解答】解:根据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可知检验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就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若熄灭则证明已集满.故选:A.【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的方法解答.检验是不知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进行确认,检验用澄清石灰水;验满是已知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是否已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5.【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所以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故A错误;B、将粗铜丝往下放是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则可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往上提是石灰石于稀盐酸脱离则反应停止,所以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B正确;C、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故二氧化碳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错误;D、本实验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于空气的密度的相对大小,故D错误.故选:B.【分析】此试验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以及主要性质.题目中涉及到的二氧化碳的反应或者性质主要有:将铜丝放下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则石灰石与稀盐酸接触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二氧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故二氧化碳能用浓硫酸干燥.6.【答案】B【解析】【解答】解:A.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使反应慢慢终止,故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法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符合题意;C.碳酸钠和稀盐酸也可生成二氧化碳,但由于反应速率过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易收集,故不可用来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和稀盐酸也可生成二氧化碳,但由于反应速率过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不易收集,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进行解答.7.【答案】D【解析】【解答】解: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长导管.故选:D.【分析】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需要的玻璃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长导管.8.【答案】C【解析】【解答】解:A、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如达到饱和就不会再溶于水了,所以用排水法也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A错误;B、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不能收集到一瓶CO2,当二氧化碳从b进入集气瓶,无法将水排出,二氧化碳又从c逸出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B 错误;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因为二氧化碳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b排出而收集到二氧化碳,故C正确;D、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从长颈漏斗口逸出,所以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分析】A、根据CO2可溶于水,只是一体积水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达到饱和就不在溶解了分析;B、根据当二氧化碳从b进入集气瓶,无法将水排出,二氧化碳又从c逸出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从c进入集气瓶内形成气压,把水从d排出进行分析;D、根据装置A中的长颈漏斗没伸入到液面以下,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分析.9.【答案】D【解析】【解答】A、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考虑用一个什么反应来生成这种气体,即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物和反应条件,A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考虑选择适合制取该气体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气体,B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考虑验证所制得气体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D、实验室制取气体,不需要研究如何使用制得的气体,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思路可以从反应原理、制取装置和气体的检验三个方面分析.二、填空题10.【答案】BDCA【解析】【解答】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将大理石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倒(倒入液体药品,把盐酸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DCA.故答案为:BDCA.【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连→查→加→倒→定→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11.【答案】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解析】【解答】A、浓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会使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A错误;B、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B正确;C、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出气速度,不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故C错误;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答案为: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分析】A、根据浓盐酸和碳酸钙反应会使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进行分析;B、根据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收集进行分析;C、根据导气管伸入锥形瓶中太长,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出气速度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12.【答案】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有挥发性,使二氧化碳不纯【解析】【解答】解:碳酸钠溶液比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速率快,生成气体无法收集;硫酸溶液与大理石反应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故答案为: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收集;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有挥发性,使二氧化碳不纯.【分析】从碳酸钠溶液比稀盐酸反应速率快考虑;从用硫酸溶液的生成物微溶于水考虑;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考虑.13.【答案】长颈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b;a ;量筒或注射器【解析】【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A装置有弹簧夹,其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2)①根据氧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可在B装置装满水后,使氧气从短进长出;②若要将储存在B中的氧气排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水应长进短出,便于氧气的排出;③若用B装置测量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还必须要增加到的仪器是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是量筒.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2)①b②a③量筒或注射器【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根据A装置制取气体可以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2)①根据氧气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进行分析;②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水应长进短出,便于氧气的排出分析;③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是量筒解答.三、实验探究题14.【答案】(1)二氧化碳或氧气(2)BC【解析】【解答】解:(1)根据装置图,可推测反应不需要加热,故可以为制取二氧化碳、双氧水制取氧气;(2)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使石蕊溶液变红,盐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CO2不能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故BC正确.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或氧气;(2)B、C.【分析】(1)根据装置图,可推测反应不需要加热,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2)根据浓盐酸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烧杯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原因.15.【答案】(1)收集气体(2)密度比空气小(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4)BD;CaCO3+2HCl=CaCl2+H2O+CO2↑(5)氧气从a管进入【解析】【解答】解:(1)②是集气瓶,用来收集气体;(2)氢气能用E装置﹣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氢气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3)A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有棉花,故试管内所加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4)若实验室要用相同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氧气则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发生装置的特点应该是固液常温型的B装置;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均比空气大,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故收集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的D装置;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5)选择B、F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收集时氧气应该从短管b进入,把水从长管排出,若颠倒,则收集不到氧气.故答案为:(1)收集气体;(2)密度比空气小;(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4)BD;CaCO3+2HCl=CaCl2+H2O+CO2↑;(5)氧气从a管进入.【分析】(1)熟练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及其用途;(2)根据收集方法推测气体的性质;(3)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回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4)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方法;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方程式;(5)根据信息及正确的操作分析可能的原因.四、解答题16.【答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性质相差很大【解析】【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分析五、综合题17.【答案】(1)(2)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3)CaCO3+2HCl═CaCl2+H2O+CO2↑(4)CO2+Ca(OH)2═CaCO3↓+H2O【解析】【解答】解:(1)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题目提供的制取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应是采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该实验的实验装置为;(2)试管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3)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4)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CaCO3↓+H2O.2故答案为:(1);(2)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3)CaCO3+2HCl═CaCl2+H2O+CO2↑;(4)CO2+Ca(OH)2═CaCO3↓+H2O.【分析】(1)熟记实验装置;(2)熟记常用仪器的用途;(3)明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4)熟记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训练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的反应物是( )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C.大理石和稀硫酸D.大理石和浓盐酸2.常用泡沫灭火器装的主要药品是( )A.稀盐酸和碳酸钙 B.硫酸和碳酸钠C.硫酸和碳酸氢钠 D.硫酸铝和碳酸氢钠3.下列物质在100 ℃以上分解时,生成物全部是气体的是( )A.氯酸钾B.高锰酸钾C.碳酸钙D.碳酸氢铵4.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硫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碳5.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7.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适宜的仪器是()A.广口瓶、集气瓶、酒精灯B.漏斗、广口瓶、集气瓶、水槽C.长颈漏斗、广口瓶、集气瓶D.长颈漏斗、大试管、集气瓶8.(2006山东临沂模拟)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碳与氧化铜反应④高温煅烧石灰石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⑥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①②③B.③④⑤C.⑥D.全部9.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图6-510.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A.石灰水B.水C.炽热的炭层D.灼热的氧化铜1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能力进阶真题汇编课时练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能力进阶真题汇编课时练新版新人教版
能力进阶
1.实验室里用图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某种气体,由装置可推知制取气体的反应一定是()
A.不需要加热
B.需要催化剂
C.制取氧气的反应
D.反应物都是固体
2.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一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
A.B.C.D.
3.在没有现成的CO2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请你选用如图中的部分仪器,装配成一个简易的、能随用随停的CO2气体发生器,应选用的仪器是()
A.abcd
B.abdf
C.acde
D.abce
4.如图所示Ⅰ~Ⅴ装置,可供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时选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Ⅱ、Ⅲ装置
B.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H2可选用Ⅰ、Ⅳ装置,气体从b管口通入
C.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O2可选用Ⅰ、Ⅳ装置,气体从b管口通入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可选用Ⅱ、Ⅲ装置
.固体加热:
.干燥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训练新版新人教版

个帅哥帅哥的 ffff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的反响物是( )A. 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B.石灰石和稀盐酸C.大理石和稀硫酸D.大理石和浓盐酸2.常用泡沫灭火器装的主要药品是( )A.稀盐酸和碳酸钙B.硫酸和碳酸钠C.硫酸和碳酸氢钠D.硫酸铝和碳酸氢钠3. 以下物质在100 ℃以上分解时,生成物所有是气体的是( )A. 氯酸钾B.高锰酸钾C.碳酸钙D.碳酸氢铵4.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假如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类气体是 ( )A. 二氧化硫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碳5. 查验集气瓶里采集的能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察看能否变污浊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察看能否立刻熄灭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察看能否变红色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察看能否立刻熄灭6.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整体积的0. 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 A 处不参加该循环的是(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焚烧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7.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适合的仪器是()二位分为GregA. 广口瓶、集气瓶、酒精灯B. 漏斗、广口瓶、集气瓶、水槽C.长颈漏斗、广口瓶、集气瓶D.长颈漏斗、大试管、集气瓶8.(2006 山东临沂模拟 ) 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响好多,比如:①酒精的焚烧 ②木炭在空气 中焚烧 ③碳与氧化铜反响④高温煅烧石灰石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响⑥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响 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此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⑥D.所有9. 如下图相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图 6-510. 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许一氧化碳杂质除掉,可让气体经过( )A. 石灰水B.水C.火热的炭层D.灼热的氧化铜11. “绿色化学”是 21 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6.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含答案解析)

简答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B.C.D.【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采用的药品为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发生反应,因此发生装置可选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解答】A、此装置是给固体物质加热的反应装置,不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A不正确;B、此装置适合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即适合块状固体石灰石和稀盐酸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B正确;C、此装置是固体与液体在加热的条件下的反应装置,不适合用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故C不正确;D、此装置不适合用来制取气体,因长颈漏斗下端没伸入液面以下,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故D不正确.故选B2、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性质: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必须考虑的是()A.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分析】本考点是考查实验室选择收集装置的题型,只要联系排水法要考虑气体的溶解性和是否与水反应;排空气法要考虑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题目就很快解决了.【解答】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选A3、下面所给的是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仪器和试剂.请认真审题,填写下表.K2HA.石灰石与浓盐酸B.石灰石与稀盐酸C.碳酸钠与稀盐酸D.石灰石与稀硫酸【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常温下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二氧化碳不纯;碳酸钠是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导致二氧化碳不纯,故选项错误;B、在常温下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产生气体的速度适中,好收集.故选项正确;C、碳酸钠是白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太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D、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碍反应的进行,故选项错误;故选B.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不到的仪器是()A.长颈漏斗B.广口瓶C.酒精灯D.集气瓶【分析】根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使用的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使用的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可判断一定不需要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而长颈漏斗、广口瓶、集气瓶、导气管、带孔橡皮塞是需要的.故选C.6、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A.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分析】A、根据二氧化的特性判断.B、根据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的特性判断.C、根据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所有的酸性溶液都变红判断.D、根据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的特性判断.【解答】A、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能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正确.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如果是氮气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会熄灭,所以错误.C、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所有的酸性溶液都变红,凡能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都有同样的现象,所以错误.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只能说明集气瓶收集的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不满,不能说明是二氧化碳,故错误.故选A.7、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⑤【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解答】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②;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溶于水,可选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用②③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故选B.简单1、实验室制取CO2最好选用()A.大理石和浓盐酸B.石灰石和稀硫酸C.石灰石和稀盐酸D.碳酸钠和稀盐酸【分析】A、浓盐酸易挥发,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B、稀硫酸和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能够生成微溶于水的物质--硫酸钙,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速率适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速率很快,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解答】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浓盐酸反应时,能够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和二氧化碳一起进入集气瓶,导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B、稀硫酸和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不利于产生二氧化碳;C、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且反应速率适中,便于收集;D、碳酸钠易溶于水,和稀盐酸反应很快,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故选C.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的原因()A.因为反应会生成微溶物覆盖未反应物而中止B.反应太慢C.会使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D.不反应【解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择稀盐酸,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故选C.3、下图是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其中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⑤D.②④【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用向上排空气法.【解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条件是常温,故发生装置选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③,故选B.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不需要的仪器是()A.锥形瓶B.集气瓶C.酒精灯D.长颈漏斗【分析】根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使用的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进行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使用的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即可判断一定不需要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而试管、集气瓶、导气管、带孔橡皮塞是需要的.故选:C.5、某气体既可用排水法收集,又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A.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分析】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是气体的性质,主要包括溶解性、密度、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等.【解答】不溶解于水或不易溶解于水,且不能与水反应的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6、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B.先往试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D.将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石灰石(大理石)和稀盐酸;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在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操作中,需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解答】本题可以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将错误答案排除.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B、不能滴入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C、验满时,必须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需正放,防止气体逸散.故选D.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其中的错误共有()A.1处B.2处C.3处D.4处【分析】此题主要是气体的制备装置连接问题,是否可行,要检查装置是否严密,操作是否可行.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还要注意理解仪器不同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长颈漏斗与分液漏斗不同,长颈漏斗的颈部没有活塞,使用时要插入液面以下;分液漏斗的颈部有活塞,使用时不需要插入液面以下.【解答】(1)长颈漏斗插入液面以上,产生的气体沿长颈漏斗逸出,所以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以下,这是第一处错误;(2)导管插入,不利于气体导出,应稍微露出橡皮塞为宜,这是第二处错误;(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但导管的末端刚刚伸入集气瓶,这们二氧化碳会与空气混合,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应导管的末端应伸入集气瓶底部.这是第三处错误.错误共有3处,故选C.8、根据如图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的气密性为__________.(2)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3)既能用C又能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应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4)实验室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得到的氧气不够纯,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分析】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水柱,则装置严密,不漏气;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既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得到的氧气不够纯,其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就收集.【解答】(1)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长颈漏斗内有一段水柱,则装置严密,不漏气,故答案为:严密(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B(3)既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又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4)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用排水法收集得到的氧气不够纯,其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就收集;故答案为:A或B;2KClO32KCl+3O2↑或2H2O22H2O+O2↑;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就收集;难题1、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最可靠的方法是()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熄灭C.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D.闻一闻该气体的气味【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最可靠的方法是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故选项正确.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熄灭,不能证明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其它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故选项错误.C、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无明显变化,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没有气味,闻一闻该气体的气味,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氧气等没有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A.2、实验室制CO2时,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是()A.没有加热B.锥形瓶上的橡皮塞漏气C.加入的酸是稀硫酸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分析】A、从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去分析解答;B、从虽然橡皮塞漏气,反应还应产生二氧化碳去分析解答;C、从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无法继续去分析解答;D、从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也不会造成“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去分析解答;【解答】A、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故错误;B、虽然橡皮塞漏气,反应还应产生二氧化碳,不能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故错误;C、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无法继续;故正确;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也不会造成“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故错误;故答案为C.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②⑤【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解答】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②;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溶于水,可选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应用②③组合制取二氧化碳.故选B.4、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A.B.C.D.【分析】本题是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要求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要想使反应随时发生或随时停止,只要能随时将两种药品接触和分离即可.【解答】A中虽然有止水夹可以控制的导出使锥形瓶内的气压增大,将稀盐酸部分压入长颈漏斗,但是稀盐酸总是浸没大理石,所以无法控制反应的停止;B中的干燥管只要放入烧杯中,稀盐酸可以随时进入干燥管产生气体,不用时可以随时移出干燥管使反应停止,或通过止水夹的开关利用干燥管内的气压加稀盐酸压出干燥管使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使稀盐酸进入干燥管使反应发生.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C、大理石在多孔塑料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D中的原理同C,大理石通过玻璃珠放在U形管的一侧,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U型管的右边压强减小,稀盐酸就会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盐酸又被压到U形管的左侧,控制了反应的进行.故该装置能够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选A.5、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气体应从装置的________端通入.(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应从装置的________端通入.(3)若用排水法收集O2,先在装置中灌满水,O2从________端通入.(4)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进行实验时,水应从________端流入.【分析】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收集气体时(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如果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要从“长”的一端进,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要从“短”的一端进,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从“短”的一端进.【解答】(1)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上端被排出,所以二氧化碳必须从A端进入;(2)由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下端被排出,所以氢气必须从B端进入,使空气从下方排出,即从A端排出;(3)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如果氧气从A端进入后,它会迅速从B端跑掉,而收集不到氧气,所以氧气必须从B端进入;(4)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应将氧气从上方排出,所以水应从A端进入.故答案为:(1)A;(2)B;(3)B;(4)A.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仪器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仪器甲、乙的名称分别是酒精灯和分液漏斗B.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择装置②④C.实验室用装置⑤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b口进入D.可用装置⑥检验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分析】A、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B、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反应和收集装置分析;C、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D、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解答】A、据常用仪器的名称,甲为酒精灯,乙为长颈漏斗而非分液漏斗,故A错误;B、据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反应可用②,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从b端通入,故C正确;D、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比较两方案测量的3CaO难题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是(A.A B.B C.C D.D【分析】用排空气收集气体时,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采取向上排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则向下排气法收集;吸收处理气体,一般是把气体通入水中或能与之反应的溶液中,对于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吸收处理时要防止水倒吸,需要特殊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吸收气体,还能防止倒吸.【解答】图中的收集气体方法:气体从位于集气瓶口的导管进入,瓶中的空气则是从位于瓶底部的导管被排出,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也就属于向下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题图中采取使用漏斗倒扣在水面处吸收处理气体,这一特别的装置能防止水倒吸,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故选C.2、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的是()A.B.C.D.【分析】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解答】A、因为分液漏斗液面上的气体与烧瓶内气体相通,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上下压强相等,所以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液体都会顺利滴下,所以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B、用手掌紧握烧瓶,若气密性良好,玻璃管中上升一段水柱,松手后水柱不下降,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出现此现象,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C、向外拉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口会有气泡产生,若气密性不好则不会有气泡产生,所以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D、要证明左右两瓶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方法是:用注射器向左瓶充气,若左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出现气泡,若左瓶气密性不好,则右瓶不会出现气泡;用注射器向右瓶充气,若右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中伸入液面下的导管口会上升一段水柱,若右瓶气密性不好,则导管口不会上升水柱.可见要验证D装置是否漏气还需要注射器,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出装置是否漏气.故选A、D.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如图表示加入药品前的一个操作,其目的是___________.(3)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分析】(1)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操作时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在加入药品前,为防止气体不纯或无法收集,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2)防止气体不纯或无法收集;(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4、在实验室开放日那天,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两瓶无标签的固体试剂和两瓶无标签的液体试剂,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系列的探究.(1)小娜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于一试管中混合后,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种物质,大家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的猜想可能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5、今年我市初中化学实验考察的内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A.将单孔胶塞的约二分之一旋进试管口B.乳胶管与玻璃导管连接前用水湿润管口C.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D.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2)①图1是某人设计的制备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其中有____________处错误.②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③“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A.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B.因为CO2溶解性并不强,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不稳定,可用排水法收集CO2 C.排水法收集CO2时,需观察倒置的试管内液面下降和有气泡从试管口逸出D.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E.因为CO2是无色气体,排空气法收集CO2时,需用燃着的木条“验满”(3)如图2所示,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上下持续振荡一段时间.①请写出实验室鉴定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②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____________试管内大气压强(选填“>”或“=”或“<”);③振荡试管前,旋紧胶塞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应该是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2)图1是某人设计的制备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其中的错误有:导管伸入橡皮塞太长了,进入液体内,气体无法导出;铁夹应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收集气体的试管没有固定;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溶解性并不强,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不稳定,可用排水法收集CO2.(3)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小于试管内大气压强,因为二氧化碳反应了;振荡试管前,旋紧胶塞的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冲出试管腐蚀皮肤、促进石灰水充分吸收CO2.【解答】(1)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乳胶管一端塞进玻璃导管内,应该是玻璃导管口一端旋进乳胶管一端;故答案为:C.(2)图1是某人设计的制备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其中的错误有:导管伸入橡皮塞太长了,进入液体内,气体无法导出;铁夹应该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收集气体的试管没有固定;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在实际操作中二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为CO2溶解性并不强,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不稳定,可用排水法收集CO2;有关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因为CO2能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CO2;通常状况下,CO2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实验证明二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的反应物是( )
A.碳酸钠粉末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盐酸
C.大理石和稀硫酸
D.大理石和浓盐酸
2.常用泡沫灭火器装的主要药品是( )
A.稀盐酸和碳酸钙 B.硫酸和碳酸钠
C.硫酸和碳酸氢钠 D.硫酸铝和碳酸氢钠
3.下列物质在100 ℃以上分解时,生成物全部是气体的是( )
A.氯酸钾
B.高锰酸钾
C.碳酸钙
D.碳酸氢铵
4.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将硫酸漏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
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5.检验集气瓶里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最好的是( )
A.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
B.将燃着的木条插入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C.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色
D.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立即熄灭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7.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适宜的仪器是()
A.广口瓶、集气瓶、酒精灯
B.漏斗、广口瓶、集气瓶、水槽
C.长颈漏斗、广口瓶、集气瓶
D.长颈漏斗、大试管、集气瓶
8.(2006山东临沂模拟)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很多,例如:①酒精的燃烧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③碳与氧化铜反应④高温煅烧石灰石⑤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⑥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⑦碳酸钙粉末与浓盐酸⑧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其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⑥
D.全部
9.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图6-5
10.欲将二氧化碳气体里混入的少量一氧化碳杂质除去,可让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水
C.炽热的炭层
D.灼热的氧化铜
1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的科学。
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 )
A.化工厂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碳酸氢铵 NH3+H2O+CO2====NH4HCO3
B.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C.用炭、氧气和氧化钠制碳酸钠 C+O2点燃
CO2 CO2+Na2O====Na2CO3
D.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制氨气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12.实验室里制取CO2的药品是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收集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验满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
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气体的
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1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物的状态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反应,反应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简称为固液常温型;又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且二氧化碳还能与水发生反应,所以选择的收集方法只能是_________。
15.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一般采取以下操作步骤:①装入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倒入稀盐酸。
则正确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填序号)。
16.现在有下列实验仪器:①大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集气瓶⑤长颈漏斗⑥带导管的双孔塞⑦导气管⑧玻璃片⑨铁架台⑩水槽等仪器,在实验室制取CO2时,应选用的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17.按下图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它的性质,完成下列问题:
(1)用装置A来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若用装置C检验二氧化碳,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装置B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
(4)利用已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既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要求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和现象)
18.有两种黑色粉末A、B和两种无色气体C、D,用图6-6的装置图所示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
图6-6
第一步:当加热管内盛有的黑色粉末A时,由a端导管通入气体D,结果在b端产生气体C,管内的黑色粉末变为亮红色;
第二步:当加热管内盛的黑色粉末B时,由导管a端通入气体C,结果在b端产生气体D,气体D可以燃烧;
第三步:当把a端堵上,加热管内两种黑色固体的混合物,结果在b端也产生气体C。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各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19.有A、B、C、D四种物质,其中A、B、D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A和B是黑色粉末,将其混合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红色粉末Y和能使X溶液变浑浊的气体Z,Z与灼热的B反应,生成无色有毒气体E,D在高温下煅烧生成C和Z,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
20.如图6-7所示可收集什么气体?
图6-7
2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
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图甲图乙
图6-8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 D
3. D
4. D
5. A
6. C
7. C
8. C
9. D 10. D 11. AC
12.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CaCO3+2HCl====CaCl2+ CO2↑+H2O向上排空气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满 13.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密度水溶性 14.固体液体不需要大能向上排空气法 15.③①④② 16.①④⑤⑥⑦⑧⑨ 17.(1)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2)CO2+ Ca(OH)2====CaCO3↓+ H2O (3)紫色石蕊试液(4)利用向小烧杯中点燃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
18.(1)A、B都是黑色粉末,第一步A能被D还原出亮红色铜,说明A是氧化铜;第二步B 能把C还原成可燃性气体D;第三步A与B混合共热生成C,说明B是碳。
C、D两种都是无色气体,C、D之间可以互相转化,D有还原性及可燃性,说明D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
碳。
(2)化学方程式:①CuO+CO △
Cu+CO2②CO2+C
△
③2CuO+C
△
2Cu+CO2
↑
19. A.CuO B.C C.CaO D.CaCO3 E.CO X.Ca(OH)2 Y.Cu Z.CO2
20.二氧化碳,氧气 21.(1)B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合理
(2)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
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