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第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2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前两者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迁移和拓展。

同时,学生需要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如双曲线、渐近线等,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要求。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学会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能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和拓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和问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素材,如图片、图表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商品的单价和数量的关系,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同时,教师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本章通过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函数观念。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与前两者的差异较大,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区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反比例函数的实际问题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距离是多少?当速度一定时,行驶的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矩形的长和宽成反比例,长为8厘米,求矩形的面积。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26.1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重点难点】1、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法,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知识概览图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新课导引【生活链接】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m2的矩形饲养场(如右图所示),设它的一边长为x(m),求另一边长y(m)与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问题探究】这个函数有什么特点?自变量的取值有什么限制?教材精华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重点;理解一般地,形如ky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y的取值范围也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k叫做比例系数,另外,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也可写成y=kx-1的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kyx=(k≠0)⇔xy=k(k≠0) ⇔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拓展 (1)在反比例函数kyx=(k≠0)的左边是函数y,右边是分母为自变量x的分式,也就是说,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的一次单项式,如1yx=,312yx=等都是反比例函数,但21yx=+就不是关于x的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可以写成y=kx-1或xy=k 的形式.(3)反比例函数中,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知识点2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运用由于反比例函数kyx=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有一对对应的x,y值,或已知其图象上一点坐标,即可求出k,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其一般步骤:(1)设反比例函数关系式kyx=(k≠0).(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和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关系式,得出关于k的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的值.(4)将待定系数k的值代回所设的关系式,即得所求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知识点3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是描点法,其步骤如下:(1)列表:自变量的限值应以0为中心点,沿0的两边取三对(或三对以上)相反数,分别计算y 的值.(2)描点:先描出一侧,另一侧可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去找.(3)连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延伸部分有逐渐靠近坐标轴的趋势,但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说明:在图象上注明函数的关系式.拓展(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它的两个分支是断开的.(2)当k>0时,两个分支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两个分支位于第二、四象限.(3)反比例函数kyx=(k≠0)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对称.(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这是因为x≠0,y≠0.知识点4反比例函数kyx=(k≠0)的性质难点;灵活应用(1)如图17-2所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由两支曲线组成的.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

濠知教育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濠知教育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学生教师吴老师日期年级初三学科数学时段9:00-11:00学情分析1.数学反比例和一次函数基础较薄弱,计算能力有待提高2.对较复杂的综合题目求解能力掌握不够课题综合题目求解及应用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解中等难度的反比例和一次函数题目2.让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题学习重点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0(≠=kxkyk的符号k>0 k<0 图像yOxyO 性质①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①x的取值范围是x≠0,y的取值范围是y≠0;②当k<0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及诶是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xky=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濠知教育学科导学案gggggggggggganggang如下图,过反比例函数)0(≠=k xky 图像上任一点P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 ∙PN=xy x y =∙。

k S k xy xky ==∴=,, 。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1、反比例有关的面积问题(图7三角形AOB 的面积有多种方法)2、 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例1:已知两条直线12,l l 平行,直线L1过点(2,3)和(0,1),直线L2过点(0,3),求直线L2解析式。

例2:已知两条直线都经过点(2,4),已知一条直线斜率为2,求另一条直线解析式。

已知直线:11112222::l y k x b l y k x b =+⎧⎨=+⎩①12,l l 平行的充要条件:12k k =且12b b ≠ ②12,l l 重合的充要条件:12k k =且12b b = ③12,l l 垂直的充要条件:121k k ∙=-例3、如图14,已知(4)A n -,,(24)B -,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C 的坐标及△AOB 的面积;(3)求方程0=-+xmb kx 的解(请直接写出答案); (4) 求不等式0<-+xmb kx 的解集(请直接写出答案);注意:直线位置关系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①、两直线相交说明方程组有唯一解;平行说明方程组无解;重合说明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26章课后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特别是与反比例函数性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基础题:选择2-3题,重点考查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图像绘制。
-拓展题:选择1-2题,旨在提高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个反比例关系的情境问题,并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进行解答。
-要求学生将情境问题清晰地描述出来,并展示出解题思路和过程。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可以将问题与个人兴趣或社会热点相结合。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及时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和解答。
4.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等方面的知识点。
2.强调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相关的规律探究题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相关的规律探究题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布置一些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作业反思: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3.教师批改作业: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购物、交通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和记忆。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交通流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图中的反比例关系,引发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思考。
2.利用问题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辆汽车的油耗与行驶速度成反比例关系,那么当速度增加时,油耗会如何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利用复习导入:回顾已学过的正比例函数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关系,为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情境,如购物、交通、生产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反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
2.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互动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

26.1.3 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导学案

26.1.3 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26.1.3 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有关面积的三个性质;(难点)2.能灵活利用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解决问题.(重点)复习回顾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 k 有怎样的关系?知识精讲反比例函数中“k”的几何意义如图,是y=6的图象,点P是图象上的一个动点.x1.若P(1,a),则矩形OAPB的面积=________;2.若P(3,b),则矩形OAPB的面积=_________;3.若P(5,c),则矩形OAPB的面积=_________.想一想:若P(x,y),则矩形OAPB的面积=_____.【归纳】面积性质(一)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A,B,则:设P(m,n)是y=kx=_______.S矩形OAPB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一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它们与坐标轴形成的矩形面积是不变的.典例解析【例1】如图,A,B 是双曲线3y x=上的点,分别经过A,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若121S S S =+=阴影,则 .【针对练习】1.如图,在函数1y x=(x >0)的图像上有三点A ,B ,C ,过这三点分别向 x 轴、y 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与x 轴、 y 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S A ,S B ,S C ,则 ( )A. S A >S B >S CB. S A <S B <S CC. S A =S B =S CD. S A <S C <S B2.在双曲线ky x=上任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围成矩形面积为12,求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3.如图,点P 、Q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过点P 、Q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则S 1(黄色三角形)S 2(绿色三角形)的面积大小关系是:S 1 ____ S 2.4.如图,点A 在双曲线 y=1x 上,点B 在双曲线y=3x 上,且AB ∥x 轴,C 、D 在x 轴上,若四边形ABCD 为长方形,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知识精讲面积性质(二)设P(m,n)是y =kx (k ≠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A,连接OP ,则:________.OAP S ∆=过P 作x 轴(y 轴)的垂线,垂足为A,则它与坐标轴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不变的.典例解析【例2】如图所示,点A 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AC 垂直 x 轴于点 C ,且 △AOC 的面积为 2,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针对练习】1.如图,过反比例函数ky x=图象上的一点 P ,作 PA⊥x 轴于A. 若△POA 的面积为 6,则 k = .2.双曲线y 1 ,y 2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y 1﹦1x , 过y 1上的任意一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2与点B ,交y 轴于点C.若S △AOB =1,则y 2的解析式是_______.3.如图,过y 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分别与反比例函数4y x=-和 2y x=的图象交于点A 和点B ,若点C 是x 轴上任意一点,连接AC 、BC ,则∆ABC 的面积为( )A. 3B. 4C. 5D. 64.如图,点A 是反比例函数2y x=(x >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 ∥x 轴交反比例函数 3y x=-的图象于点B ,以A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其中C 、D 在轴上,则S 平行四边形ABCD 为( ) A. 2 B. 3 C. 4 D. 5知识精讲面积性质(三)设P(m,n)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 ’(-m,-n),过P 作x 轴的垂线与过P ’作y 轴的垂线交于A 点,则:______.='SΔPAP【针对练习】 如图,A 、B 是函数1y x=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 对称的任意两点,AC 平行于y 轴,BC 平行于x 轴,∆ABC 的面积为S ,则( )A.S = 1B.1<S<2C.S = 2D.S>2达标检测1.若点 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 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M ,N ,若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为 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是 .2.如图,点 A 是反比例函数2y x= (x >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x 轴交反比例函数3y x=- (x <0) 的图象于点 B ,以 A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ABCD ,其中点 C ,D 在 x 轴上,则 S 平行四边形ABCD =_________.3.如图所示,直线与双曲线交于 A ,B 两点,P 是AB 上的点,△ AOC 的面积 S 1、△ BOD 的面积 S 2、 △ POE 的面积 S 3 的大小关系为 .4.如图,函数 y =-x 与函数4y x=-的图象相交于 A ,B 两点,过点 A ,B 分别作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 ( ) A. 2 B. 4 C. 6 D. 85.如图(上面),在反比例函数2y x=(x>0)的图象上,有点P 1、P 2、P 3、P 4,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1,2,3,4.分别过这些点作x 轴与y 轴的垂线,图中所构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为123S S S ,,,则123___.S S S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套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26章《反比例函数》全套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教学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复习:什么是函数?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你能写出关于t的解析式吗?1463vt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形式的函数.二、探究归纳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000y x=,41.6810S n ⨯= 归纳概念:一般地,形如ky x=(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强调: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例题指引:例: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6.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4时,求y 的值.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ky x=,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 解:(1)设ky x=,因为当x =2 时,y =6, 所以有62=.k 解得:k =2. 因此12=.y x(2)把x =4代入12y x=,得 1234y == 三、应用提高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注水速度v (单位:m 3/h )的变化而变化;(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 (单位:cm )随底面积S (单位:cm 2)的变化而变化;(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单位:m 2)的变化而变化.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4y x =,3y x =,2y x =-,61y x =+,21y x =-,21y x=,123xy =. 3.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5时,求y 的值; (3)当 y =6 时,求x 的值. 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是如何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 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拓展提升1.关系式xy +4=0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若是,比例系数k 等于多少?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如果y 是z 的反比例函数,z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与x 具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六、课内检测1.在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85y x =+ B .37y x =+ C .5xy = D .22y x= 2.已知函数7m y x-=是正比例函数,则m = . 3.已知函数75m y x-=是反比例函数,则m =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3时,y =-8.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 =2时x 的值.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1、2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7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课标要求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表达式y =xk(k ≠0)探索并理解k >0和k <0时,图像的变化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其性质;3.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函数的解析式,进而解决一些较综合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等数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具体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2.经历观察、分析、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感受其规律的能力; 3.从较综合的题目的解答中学会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图象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图象的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2.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和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解决综合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涵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描点、画出图象,理解并掌握反比例的图象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综合问题.教学难点1.图象的对称性选点,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比较大小以及对反比例函数几何意义的理解学会利用图象分析、解决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我们知道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二次函数y =ax 2 +bx +c (a ≠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我们用什么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呢? 有哪些步骤?根据k 的取值,应该如何分类讨论呢?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探究归纳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6=y x 和12=y x的图象. 解:列表思考:请观察反比例函数6=y x 与12=y x的图象,它们有哪些特征? (1)每个函数的图象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 的增大,y 如何变化?你能由它们的解析式说明理由吗? (3)对于反比例函数(0)=>ky k x,考虑问题(1)(2),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归纳1: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追问:你能由函数的解析式说明这些结论吗?探究:回顾上面我们利用函数图象,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性质的过程,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反比例(0)=<ky k x的图象和性质吗? 归纳2:当k ﹤0时,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 (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它是双曲线.归纳:一般地,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双曲线,它具有以下性质:(1)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6).(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2)点B(3,4),14(24)25,C--,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解:(1)∵点A(2,6)在第一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kyx.∵点A(2,6)在其图象上,62,k∴=解得:k=1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12 =yx.当x=3时,y=4,所以点B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122-时,y=445-,所以点C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当x=2时,y=6≠5,所以点D不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例3:如图,它是反比例函数5-=myx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x1,y1)和点B(x2,y2),如果x1>x2,那么y1和y2有怎样的关系?解:(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有两种可能: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者位于第二、第四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另一支必位于第三象限.∵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第三象限, ∴m -5﹥0, 解得m ﹥5. (2)∵m -5﹥0,∴在这个函数图象的任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x 1>x 2时,y 1﹤y 2 . 三、应用提高1.下列图象中是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是( )2.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0,且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x 的增大而 .3.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过点(2,1),则它的图象在________象限,k ___0. 4.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上.如果x 1﹤x 2,而且x 1,x 2同号,那么y 1,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怎样得到的?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在每一个象限内的性质? 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应用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能否谈谈你的体会? 五、拓展提升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kx 与(0)=≠ky k x的图象大致是( ). A .(1)(2) B .(1)(3) C .(2)(4) D .(3)(4)2.点A (x 1,y 1)和点B (x 2,y 2)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如果x 1>0>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关系?六、课内检测1.如图所示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5y x = B .23y x =+ C .4y x =D .3y x=-2.反比例函数5y x=的图象在第 象限. 3.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3,-4).(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 (-3,4),C (-2,6),D (3,4)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8页习题26.1第3、5题. 选做题:教材9页习题26.1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6.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教案课标要求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灵活列出表达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综合利用几何、方程、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2.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形成自己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交流,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促进;2.体验反比例函数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性质?引出课题: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反比例函数,看到了反比例函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探究归纳例1: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 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地下掘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 m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得Sd =104,所以S关于d的函数解析式为410Sd =.(2)把S=500代入410Sd=,得410 500d=解得:d=20(m)答: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500 m2,施工时应向地下掘进20 m深.(3)把d=15代入410Sd=,得41015S=解得:S≈666.67(m2)答:当储存室的深度为15 m时,底面积约为666.67 m2.例2: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解: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k吨,根据已知条件得k=30×8=240,所以v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为240vt=.(2)把t=5代入240vt=,得240485v==(吨).∴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5天卸载完,那么平均每天卸载48吨.∵对于函数240vt=,当t>0时,t越小,v越大.∴若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48吨.问题1:公元前 3 世纪,有一位科学家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你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这里蕴含什么样的原理呢?杠杆原理: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例3: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 N 和0.5 m.(1)动力F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若想使动力F不超过题(1)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解:(1)根据“杠杆原理”,得Fl=1200×0.5,所以F关于l的函数解析式为600Fl=.当l=1.5 m时,6004001.5F==(N).对于函数600Fl=,当l=1.5 m 时,F=400N,此时杠杆平衡.因此,撬动石头至少需要400N的力.(2)当14002002F=⨯=时,由600 200l=得6003 200l==(m),3-1.5=1.5(m).对于函数600Fl=,当l>0时,l越大,F越小.因此,若想用力不超过400N的一半,则动力臂至少要加长1.5m.追问:在我们使用撬棍时,为什么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问题2:电学知识告诉我们,用电器的功率P(单位:W)、两端的电压U(单位:V)以及用电器的电阻R(单位:Ω)有如下关系:PR=U2.这个关系也可写为P=2UR,或R=2UP.例4:一个用电器的电阻是可调节的,其范围为110~220 Ω.已知电压为220 V,这个用电器的电路图如图所示.(1)功率P与电阻R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这个用电器功率的范围多少?解:(1)根据电学知识,当U=220时,得2220PR=.(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知,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把电阻R最小值=110代入2220PR=,得P最大值=2220440110=(W);把电阻R最大值=220代入2220PR=,得P最小值=2220220220=(W);因此用电器功率的范围为220~440W.追问:想一想为什么收音机的音量、某些台灯的亮度以及电风扇的转速可以调节.三、应用提高1.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L(1L=1dm3)的圆锥形漏斗.(1)漏斗口的面积S(单位:dm2)与漏斗的深度d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100cm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答案:(1)3Sd=(2)30 cm2.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 km/h的平均速度用6 h到达目的地.(1)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与时间t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如果该司机必须在4h之内回到甲地,那么返程时的平均速度不能小于多少?答案:(1)480Vt=(2)120 km/h3.新建成的住宅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只剩下楼体外表面需要贴瓷砖,已知楼体外表面的面积为5×103m2.(1)所需的瓷砖块数n与每块瓷砖的面积S(单位:m2)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为了使住宅楼的外观更漂亮,建筑师决定采用灰、白和蓝三种颜色的瓷砖,每块瓷砖的面积都是80cm2,且灰、白、蓝瓷砖使用数量的比为2∶2∶1,需要三种瓷砖各多少块?答案:(1)3510nS⨯=(2)250000块,250000块,125000块四、体验收获说一说你的收获.1.我们如何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五、拓展提升1.某校科技小组进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几米宽的湿地.为了安全、迅速通过这片湿地,他们沿着路线铺了若干块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你能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当人和木板对湿地的压力一定时,随着木板面积S(m2)的变化,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Pa)将如何变化?如果人和木板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合计600 N,那么(1)木板面积S 与人和木板对地面的压强p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当木板面积为0.2 m2时,压强是多少?(3)要求压强不超过6000 Pa,木板面积至少要多大?答案:(1)600(0)p SS=>(2)3000 Pa(3)至少0.1m22.已知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蓄电池时,电流I(单位:A)与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请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蓄电池的电压是多少?(3)完成下表:范围?答案:(1)36IR=(2)36V(3)12,9,7.2,6,5.14,4.5,4,3.6(4)R≥3.6六、课内检测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s(单位: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t(单位:h)关于行驶速度v(单位:km/h)的函数图象是()答案:C2.在某一电路中,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电流I (A )与电阻R (Ω)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I 与R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结合图象回答当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12 A 时,电路中电阻R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Ω?答案:(1)36I R=(2)电阻R 大于或等于3 Ω 3.密闭容器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容器的体积V (单位:m 3)变化时,气体的密度ρ(单位:kg /m 3)也会随之变化.已知密度ρ与体积V 是反比例函数关系,它的图象如图所示.(1)求密度ρ关于体积V 的函数解析式; (2)求V =9 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ρ.答案:(1)9.9Vρ=(2)1.1 kg /m 3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16页习题26.2第2、3、4、7题. 选做题:教材17页习题26.2第9题. 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26.1.1反比例函数(31)课型:编者: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回忆什么叫做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什么是一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一般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个确定的值,y都有的值与之对应,则称x为,y是x的 .2、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2“思考”自学提纲:探究一: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探究二: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探究三:尝试给反比例函数下定义,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1、京沪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v(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2m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410平方千米,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三个函数的共同点:归纳: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探究四:请说一说例1的解题思路。

三、练一练1.下列关系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吗?如果是,比例系数是多少? (1)x y 4=(2)xy 21-= (3) 2x y = (4)xy =1 (5)y =41-x 2.将下列函数分类: (1)y=3x+1 (2)x y 23-= (3) 3x y = (4)xy =1 (5)y=2x 2-7 (6)y =-21-x 思考:反比例函数有哪些等价的形式?四、合作探究问题一: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1=x 时,4=y . (1)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 当x =-2时,求函数y 的值问题二:已知y 与2x 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问题三:已知y 与x-1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反思小结:上面我们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做待定系数法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设:设待求函数解析式; (2)代:把条件代入解析式; (3)求:求出k 值(4)写:写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五:巩固提高: 1、若函数37-=m x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2、若函数73-=m x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是3、已知函数4(3)a ya x-=+是反比例函数,则a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32)课型:编者: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意义,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通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学习重点: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学习难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学习过程:一、忆一忆1.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象是什么?其性质有哪些?正比例函数y =kx(k≠0)呢?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其一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方法与步骤——利用描点作图;列表:取自变量x的哪些值? ——x是不为零的任何实数,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为零,但仍可以以零为基准,左右均匀,对称地取值。

描点:依据什么(数据、方法)找点?连线:在各个象限内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两条光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连接起来。

二、探索活动1 尝试用描点法来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解:列表画出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 x …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 y=-6/x猜想:反比例函数y=kx(k ≠0)的图象在哪些象限由什么因素决定?•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变化情况如何?它可能与坐标轴相交吗? 归纳: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及性质 (1)反比例函数y=kx(k 为常数,k ≠0)的图象是 线. (2)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_____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____________(3)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_____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____________. 三、练一练1.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 (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a ax y +-=与xay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四、测一测1.若函数x m y )12(-=与xmy -=3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y 2-=,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3. 已知反比例函数y a xa=--()226,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函数关系式。

4.反比例函数xy 1=(x >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OA 、OB ,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二课时(33)课型: 编者: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与性质2.能灵活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一些较综合的问题3.深刻领会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及转化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综合问题 学习难点:学会从图象上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忆一忆1.什么是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二、想一想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A (2,6)。

(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3,4),C(212-,544-),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即时练习: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A (3,-4)。

(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个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3,4),C(-2,6),D(3,4)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例4.如图,它是反函数y=xm 5-图象上的一支。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图象上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 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 (x 1,y 1)和点B(x 2,y 2)。

如果x 1>x 2,那么y 1和 y 2有怎样的关系?即时练习:1.已知点A (x 1,y 1),B(x 2,y 2)在反比例函数y=x1的图象上。

如果x 1<x 2,而且x 1,x 2同号,那么y 1和 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2.若点A (-2,a )、B (-1,b )、C (3,c )在反比例函数xky =(k <0)图象上,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怎样? 解:三、巩固练习1.当质量一定时,二氧化碳体积V 与密度p 成反比例。

且V=5m 3时,p=1.98kg /m 3(1)求p 与V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V=9m 3时,二氧化碳的密度。

2.已知反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像经过点(4,3),求当x=6时,y 的值。

四、测一测1.若反比例函数22)12(-+=kx k y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

2.若点(-2,-1)在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上,则当x>0时,y 随x 的增大而 。

3.已知反比例函数xk y =的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内,函数图象上有两点A (72,y 1)、B (5,y 2),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 )。

A 、y 1>y 2B 、y 1=y 2C 、y 1<y 2D 、无法确定五、小结与反思:26. 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第一课时(34)课型: 编者: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能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实际问题——建立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观察、分析讨论法,交流的过程,逐步提高从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认识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方法。

学习重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教学时注意分析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过程: 一、想一想例1 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 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1)储存室的底面积S(单位:m 2)与其深度d(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 定为500m 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多深?(3)当施工队按(2)中的计划挖进到地下15m 时,碰上了坚硬的岩石,为了节约建设资金,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 ,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才能满足需要(保留两位小数).解:(1)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则有S ·d=104,变形得 S=410d即储存室的底面积S 是其深度d (2)把S=500代入S=410d,得解得 d=即时练习:1、完成课本15页练习题第1题2、王大爷建一个面积为2500平米的长方形养鸡厂。

⑴养鸡厂的长y 与宽x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⑵王大爷决定把鸡厂的长确定为250米,那么宽应是多少?⑶由于受厂地限止,养鸡厂的宽最多为20米,那么养鸡厂的长至少为多少米?答:如果把存储室底面积S 定为500m 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挖进20m 深。

(3)根据题意,把d=15代入S=410d,得答:如果把储存室的深改为15m ,相应的,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666.67 m 2例2码头工人以每天30吨的速度往一轮船上装载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

(1)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卸货速度v与卸货时间t之间函数关系?(2)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船上货物必须在不超过5天内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多少吨货物?解:(1)依题意,可知: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30×8=∴v与t的函数解析式为:v=(2)把t=5代入v= ,得v=答:船上货物不超过5天卸完,则平均每天至少卸吨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