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功臣李钟玄
以918事变中的战斗英雄为主题介绍一些在事变中表现英勇的战斗英雄

以918事变中的战斗英雄为主题介绍一些在事变中表现英勇的战斗英雄918事变中的战斗英雄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这一事件不仅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孕育出了许多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
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战斗中,有许多人以其英雄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斗志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在918事变中表现英勇的战斗英雄。
田中元治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位无名的英雄。
他是东北的一位普通村民,事变爆发后,他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对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中。
田中元治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决心,他带领村民们积极组织自卫队,与日本军队进行顽强的抵抗。
在一次特别严重的战斗中,他率领着一支不足百人的队伍对抗了近千名日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以顽强的毅力和优秀的战术才能,为中国东北的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成为许多人学习的榜样。
另一位表现英勇的战斗英雄是冯玉祥。
冯玉祥是北洋政府的将领,他在九一八事变后立即发动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冯玉祥以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的精神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加入。
他领导的冀东抗日义勇军在事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有效地阻止了日本军队的扩张。
冯玉祥的英勇战斗精神不仅激励了人民的斗志,也为中国东北的抗日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918事变中,还有一位备受赞誉的战斗英雄是张学良。
作为东北军的统帅,张学良勇敢地领导他的部队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
他对待士兵像兄弟一样,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信任。
在一次重要战役中,张学良亲自率领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冲锋陷阵。
他的勇敢表现激发了全体士兵的斗志,最终取得了胜利。
张学良在战斗中展现出的英勇和决心,为中国抗日斗争树立了典范。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位战斗英雄,还有许多无名的英勇抗日战士。
他们或是一线士兵,或是军官,或是民众,都在九一八事变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毅力。
他们以身体力行抵抗侵略者,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
正是这些战斗英雄的坚持和牺牲,为中国的抗日斗争注入了新的力量。
李钟玄与180师

李钟玄与180师
孟伟哉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04(000)009
【摘要】180师的旧痛人有出生年月,有桑梓籍贯,有家庭背景,有个人履历,这些,都是历史,不可更易。
在生命历程中,一个人如果曾有过失误和错误,再续写的,应该是新的成就,新的成功。
一支部队也如此。
它有自己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有自己征战杀伐的记录,有自己战斗胜负的历史,这些,也都不可改变。
一支部队,如果曾经受到挫折,有过严重不幸,再谱写的,应该是新的胜利,新的辉煌。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孟伟哉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2
【相关文献】
1.基于李士懋"汗法新论"对玄府理论的思考 [J], 吕阳婷;张凯歌;曹克刚
2.唐宗室大郑王房李又玄夫妇墓志考释 [J], 刘思怡
3.论李复言以《续玄怪录》行卷遭斥的深层原因 [J], 陈际斌
4.影响深远广泛的“通江三李”——李蕃、李钟壁、李钟峨 [J], 熊洁
5.薛立峰安玉金故意杀人案薛立江郭景福聚众斗殴案钟淑杰钟宝林薛再冬康殿军胡树生薛建国赵秀菊李连霞窝藏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朝鲜中宗李怿的生平简介

朝鲜中宗李怿的生平简介朝鲜中宗李怿是成宗李娎的第二个嫡出的儿子,但是他和李娎的嫡长子却并不是同一个母亲,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李娎有过三任的王妃,李娎嫡出的第一个儿子是李隆,而李隆在废除之后也就让朝鲜中宗李怿继承了王位。
朝鲜中宗李怿在出生之后因为是次子,所以并不具备继承王位的可能,在开始的时候被封为了晋城大君,他的母亲是第三任王后贞显王后,在1506年因为李隆的残暴引起了众怒,所以大臣们集合起来发动政变,在废除李隆之后拥护朝鲜中宗李怿,那个时候的晋城大君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朝鲜中宗由来的过程了。
当时有许多的大臣都是儒学臣子,在他们的拥护之下朝鲜中宗李怿开始推行全新的治国方针和策略,当时的问题还是很多的,三浦倭乱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而朝鲜中宗也向之前的国王一样继续推行铲除佛教的政策。
除此之外朝鲜中宗李怿在位统治时期,还和大明王朝发生了冲突。
朝鲜中宗李怿在位时期一些朝鲜的使臣让明朝政府无法忍受,于是便将这些人拘禁起来,这件事让朝鲜中宗十分的恼怒,他开始下令不让朝鲜的国民使用明朝的物品,不管是奢侈品还是日用品都被明令禁止。
但是朝鲜中宗李怿自己却十分的喜欢炼金这种事情,总之朝鲜中宗李怿在位时期发生了许多的祸乱。
中宗李怿在朝鲜也是一位著名的国王,虽然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很多的和灾祸,但是这位国王的能力也算是不错了,毕竟有些灾难是不可以避免的,而且在面对明朝这件事情上中宗李怿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除此之外中宗李怿的后宫和他父亲也十分的相似,都是共有三位正妃,而后宫也都是十分充盈的,其实这在王室之中也是正常的现象。
中宗李怿和孝惠公主是父女关系,中宗李怿先后共有三位正妃,其中孝惠公主是他第二任王妃章敬王后所生,章敬王后总共生下了一子一女,也同时是李怿的长子和长女,而孝惠公主就是中宗李怿的嫡出的长女。
那么中宗李怿和孝惠公主关系如何呢?其实作为中宗李怿嫡出的长女,孝惠公主也并没有多少的特权,章敬王后自从生下她之后就得了一种比较严重的产后病,这种病难以康复而且会让身体渐渐虚弱,终于还是在孝惠公主年仅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6大奇迹:都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6大奇迹:都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1、1950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38军“郭忠田英雄排”在三所里对阵美军1个营,美军有着装备和火力优势,但战果却大跌眼镜,中国人民志愿军以0伤亡消灭215名美军官兵,这堪称美军伤亡史上的耻辱,美军在这次战斗的伤亡人数甚至超过了伊拉克战争正规作战阶段的人数。
战斗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给郭忠田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英雄”称号。
2、刘光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兵战士,在1951年4月的第五次战役中,在战场上独自擒获了近100名英军战俘,但途中遭遇敌军轰炸,死了一部分,跑了一部分,最后剩下的63名英军战俘被押解回营。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授予他“十级战士勋章”和“二级孤胆英雄”荣誉,祖国也颁发给他《爱国功臣》荣誉匾,战争结束后,还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3、1951年4月,志愿军188师用步枪打飞机,1日内击落击落美军飞机5架,击伤13架,开创我军步枪击落飞机的最高纪录。
4、1951年12月,中国志愿军空军3师在跟近100架美战机的周旋中,飞行员罗仓海1分钟内击落3架美战机,创造了世界空战史的奇迹,这个记录就是现在也很难有人能破。
5、1952年2月,美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平壤附近打了场空战,其中美军飞行员戴维斯就参与了这场战斗,他飞行时间3000多小时,二战中击落希特勒纳粹德军战机50多架,可谓王牌飞行员,BOSS级别。
在战斗中,让志愿军飞行员张积慧给击落了,张积慧的飞行时间只有200小时,从未参加过空战,是个新手,还没练过级,打过怪,算是个大新闻。
战斗结束后,志愿军空军给他记特等功,并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6、中国人民志愿军215号坦克的型号为T-34,这辆坦克在1953年夏季战役石岘洞北山战斗中,创造了1辆坦克在1次战斗中击毁美军5辆坦克的奇迹,荣获“人民英雄坦克”称号,而这辆坦克现在就在军事博物馆内,接受世人评阅。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的一场伟大战争,是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人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美援朝的壮丽篇章,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无数荣誉。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英雄的故事。
英雄一,谢富治。
谢富治,江苏人,曾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1952年,志愿参军入伍,1953年随部队赴朝参战。
在战斗中,谢富治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受奖。
1953年5月25日,志愿军第63军某部在朝鲜西部地区遭遇美军进攻,谢富治所在的排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下,节节败退。
谢富治毅然挺身而出,带领战友奋勇抗击,最终击退了美军的进攻。
在这次战斗中,谢富治所在的排被誉为“铁血排”,谢富治本人也荣立二等功。
他的英勇事迹被载入了《解放军报》,成为了抗美援朝的英雄。
英雄二,邵峰。
邵峰,湖南人,志愿军某部的一名炊事员。
1952年,邵峰随部队赴朝参战。
在战斗中,邵峰不仅完成了炊事员的本职工作,还积极参加了战斗。
1953年7月,志愿军第64军某部在朝鲜东北部地区遭遇美军进攻,邵峰所在的连队陷入了激烈的战斗。
在一次战斗中,邵峰所在的连队受到了美军的猛烈炮火轰击,士兵们纷纷倒下。
邵峰毅然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一颗炮弹,保护了战友的生命安全。
虽然邵峰最终因伤牺牲,但他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被誉为抗美援朝的英雄。
英雄三,杨根思。
杨根思,山东人,志愿军某部的一名狙击手。
1952年,杨根思随部队赴朝参战。
在战斗中,杨根思表现出色,多次狙击了敌军高级将领。
1953年10月,志愿军第65军某部在朝鲜中部地区遭遇美军进攻,杨根思所在的狙击小组在一次战斗中,成功刺杀了美军的狙击手,为部队取得了战斗胜利。
杨根思的英勇事迹被媒体广为传播,成为了抗美援朝的英雄。
这些英雄的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的英勇和无畏。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无数荣誉。
朝鲜英祖李昑生平

朝鲜英祖李昑生平朝鲜英祖名李昑,是朝鲜肃宗李焞的第四子,生母为淑嫔崔氏。
1694年甲戌(肃宗二十年)九月十三日生于昌德宫宝庆堂。
1699年己卯封为延礽君。
肃宗三十年与进士徐宗悌之女成婚。
作为庶子的李昑原本没有机会登上王位,一是其母淑嫔崔氏出身卑微,二是其父肃宗在世时对其也评价平平。
时文人闵镇远的著作《丹岩漫录》中记载,肃宗在世时比较疼爱么子延龄君,延礽君则常遭肃宗斥责。
淑嫔崔氏过世后,延礽君在服丧期间与侍妾生子,被肃宗痛骂无行,并数月不曾召见。
肃宗过世后,李昑长兄李昀即位,即朝鲜景宗。
景宗身体自幼孱弱,成婚多年始终无子嗣,所以李昑在朝臣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等人的支持下,于1721年辛丑(景宗元年)被景宗册封为王世弟,以辅政的身份临朝听政。
然而当时朝廷党争激烈,反对者以宗庙继承为由建议景宗在宗室中择人过继,立为储君,因此李昑的储位并不稳固,幸好景宗个性仁厚,又与其弟李昑自幼感情深厚,再肃宗正妻仁元王后的庇护,李昑最终保住继承之位。
景宗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724年甲辰),景宗病逝,王世弟李昑于八月三十日即位于昌德宫仁政门。
是为英宗大王(后世改称其为英祖)。
英祖四年(1728年),少论派人李麟佐、郑希亮等起兵,以宗室密丰君(昭显世子曾孙)李坦为君,但以失败告终,史称戊申政变。
英祖十五年(1739年)为中宗元配废妃慎氏复位,追尊为端敬王后。
二十二年(1746年)复金宗瑞、皇甫仁(端宗朝大臣)等人官职,二十三年(1747年)又恢复安平大君李瑢(世宗嫡三子)的官职。
英祖三十三年王妃徐氏病逝,英祖在两年后册立大臣金汉耇之女为新任王妃,他和两任妻子之间都没有任何子嗣,虽然他有两子十二女,不过都是由后宫所出。
其中长子李緈早夭,次子李愃虽然顺利长大成人,然而因为某些因素(一说奸臣诬陷,另一说世子李愃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导致英祖被迫将李愃关进米柜饿死。
王位后来则由世孙李算(李愃之次子)继承。
英祖五十二年三月五日,英祖升遐于庆熙宫集庆堂,庙号英宗。
志愿军竟用身体当防火板 中国军队举世无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志愿军竟用身体当防火板中国军队举世无双!
导语:1950年6月25日凌晨,随着连续升起的信号弹划过漆黑的夜空,北朝鲜的数千门炮火轰鸣,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开始后,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
1950年6月25日凌晨,随着连续升起的信号弹划过漆黑的夜空,北朝鲜的数千门炮火轰鸣,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战争开始后,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开到了前线。
初入朝,就把南韩李承晚的部队,打的跪地求饶。
在之后的三年对抗中,令装备占尽优势的联合国军没有讨到一丝的便宜,震惊世界。
以解放军为底子的志愿军,一直以来最擅长的就是近战、夜战。
在之前数十年的对抗中,对手的装备,一直都比他们好。
但他们从不惧强敌。
灵活多变的战术,神出鬼没的战法,敌军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人的夜间进攻特别神秘莫测,不可思议:很多时候,四五个穿着胶底鞋的中国人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疯狂的军号声就会把美南朝鲜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口令,战争就打响了。
且此外,装备不精而环境艰苦的志愿军优势甚至需要用人来当防火板,以此获取比较有利的战斗。
然而,中国志愿军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
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
由于战争环境的艰苦,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中国有14万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牺牲11.5万余人,事故死亡、运输死亡和病故等非战斗死亡2.5万余人)。
从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渡江作战开始,到1953年7月27日。
生活常识分享。
语文课本删《谁是最可爱的人》中3位战士名字,作者写信要求恢复

可是,魏巍却认为这是他们三人的荣誉,删除的话是对这三位英雄在战场上拼死战斗的一种不 认可。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北京市教育局,他认为可以将这三位烈士的名字加入到教科书当 中,只需要在文末进行注释即可。 北京市教育局很快便回复了魏巍,他们同意了魏巍的这样一个意见。在之后的教材当中,这三 位烈士的名字又被加入到了课文当中,不过课文背后也确实出现了一条注释,注明他们当时并 没有牺牲。 小结 三位英雄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存活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怎么可以将 他们如此轻易的就移出课文呢?人民永远都不应当遗忘这些战士们的名字,他们活着的消息应 当是一种幸运,而不是将他们移出课文的理由。 参考资料:《谁是最可爱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井玉琢跟胡传久的故事 井玉琢在战场上同样是昏迷了过去,而并没有牺牲。 他当时与李玉安一样,同样被军人救起并带回了国内治疗,在他伤势得到痊愈之后,他离开了 部队。 本来,井玉琢还活着的事情是不会有人知晓的,可是到1990年的时候,由于井玉琢的儿子李广 才想要入伍当兵,但是中途却出了一些问题。 于是,井玉琢这才出面想要找自己的老部队帮这样一个忙,于是在无意之间也就让人们发现其 实井玉琢还活着。 井玉琢跟李玉安有一些不同,那就是他受了非常严重的伤,在当时被认定为是二等乙级残疾。 按照当时部队的规定,受到这样一种伤,应当是由国家来进行供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功臣李钟玄作者:杨晓璐来源:《党史纵览》2015年第05期李钟玄(1918-2015),河南省济源县人,1936年毕业于济源师范学校,任小学教员,1938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队长、排长、连副政治指导员、连政治指导员、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历次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副团长、团长、第十五军随营学校副校长,参加了白坡、赵家厂、清化、宝丰、洛阳、登封、郑州、淮海、渡江等战役战斗;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历任副师长、代师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东线防御、夏季反击战,指挥志愿军一八〇师打了翻身仗;和平建设时期,历任舟嵊要塞区司令部参谋长,驻印度尼西亚、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武官,总参情报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5年离休。
2015年1月逝世。
2015年1月26日上午,百度新闻的一则标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北京卫戍区原司令员李钟玄病逝是抗美援朝功臣”。
点击进入后,是一则新华网发布的简讯:“北京卫戍区原司令员李钟玄同志(大军区副职),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从凝练的简讯中,人们似乎很难对这位1955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的开国将领有更直观的印象,李钟玄这个名字也远不如同是河南老乡的许世友、郑维山、张祖谅、尤太忠等开国将军们响亮,许多人都是通过《李钟玄战斗日记》这本书才知道他的。
然而,正是这位似乎鲜为人知的战将,带领着曾在朝鲜战场遭受重创的一八〇师走出了失败,谱写了新的篇章,书写了新的辉煌。
卢沟桥的隆隆炮声,燃起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熊熊斗志,身为一名普通小学教员的李钟玄毅然投笔从戎,于1938年10月参加了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从文弱书生到沙场战将,李钟玄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8次负伤。
在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七旅七十六团团长的李钟玄,带领部队直捣黄维兵团指挥部,全团集体立功。
1949年2月底,第九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七十六团随即改编为第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〇团。
在渡江战役中,李钟玄又带领全团勇夺“渡江杀敌第一功”。
1951年3月,李钟玄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副师长,到职第二天便率部入朝参加第五次战役,协助师长向守志指挥部队突破美军三师涟川防线,大胆穿插,连续作战5昼夜,歼灭美军第二师三十八团大部,毙伤敌人1700余人,俘虏240余人,成为第五次战役中相当重要的一次胜仗。
就在李钟玄跃跃欲试争取更多战果时,一纸任命却令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自己肩负的使命和任务。
原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军一八〇师在第五次战役中遭敌包围,损失惨重,全师7000余人只突围出去300余人。
为改变局势,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调李钟玄出任一八〇师代师长。
李钟玄临危受命,而且是以“代师长”的身份以及在政委、副师长均没有到任的情况下,带领一支受过严重挫折的部队浴血新生,这是前所未有的难题和考验。
这位在部属看来颇有儒雅之风、谦和之气的战将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做压力。
在师参谋长王振邦和政治部主任袁本慧的帮助下,李钟玄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八〇师的整顿与建设中,到1952年10月,经过兵员补充、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全师上下13000余人士气高昂地高喊出了打翻身仗的口号,浩浩荡荡重新进入了一线战斗阵地。
谁知就在此时,李钟玄被告知收到志愿军司令部来电:撤销一八〇师番号,改为独立师,由志司直辖。
此时的一八〇师全体官兵正憋着一口气,要报仇翻身,一吐第五次战役失利时的那一口恶气,这纸命令一旦正式下达,无异于一盆凉水浇在官兵心头,而且其消极影响势必难以挽回。
想到此,李钟玄立即向既是直接首长又是河南老乡的军长张祖谅痛陈利弊,张祖谅也积极争取,最终上级决定一八〇师的建制与番号保持不变。
李钟玄长出了一口气,更加坚定了带领全师将士戮力同心,誓死打好翻身仗的决心。
潜伏扬威1953年5月,为配合停战谈判,进一步打击敌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起了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志愿军司令部指示:六十军以打击南朝鲜军第五师为重点,以方形山、883.7高地为主要攻击目标。
方形山位置重要且由南朝鲜第五师重兵把守,是块硬骨头,军长张祖谅考虑再三,决定由李钟玄指挥一八一师五四一团攻占方形山。
这显然是一个颇有意味的决定,让一八〇的师长指挥一八一的部队,说明张祖谅对李钟玄作战指挥的信任;而不让李钟玄带领一八〇师攻打方形山,又足见张祖谅在使用一八〇师上的慎重。
然而,李钟玄并不接受军长的“良苦用心”,因为方形山就在一八〇师的防御正面,于情于理都应由一八〇师打,再说一八〇师正愁没有翻身的机会,就算这是一场风险之旅,但又何尝不是一场荣誉之战?于是,李钟玄坚持要求由一八〇师五三九团担任攻占方形山的任务。
张祖谅理解李钟玄的心情,便退了一步,同意五三九团助攻,攻打敌军方形山敌军阵地的一小部分——东山腿。
李钟玄自然不会满意,便采取“迂回”的方式,建议加大攻击纵深,由五三九团在五四一团的攻击目标——1至3号敌环形阵地以南地域攻击敌4、5号环形阵地和西北山腿,这样可有效反击敌人的反扑。
张祖谅和其他几个军首长商量后,便又退了一步,同意了李钟玄的建议。
一八〇师终于得到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仗是连“吵”带“闹”地要回来了,但打仗可不是吵架斗嘴。
李钟玄的头脑相当清醒,与五四一团相比,五三九团的进攻难度很大。
五四一团早在4个月前就秘密挖了一条长达129米的坑道,在东山腿附近还有3条临时屯兵坑道,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接敌运动距离;而五三九团准备时间短,目标又是敌纵深阵地,光接近敌人就要翻越一座大山……不过,李钟玄并不担心,部队高昂的士气令他底气十足。
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在他脑中形成了:2个连于进攻前一天夜间进入敌侧后潜伏,待次日我炮火准备后突然发起攻击。
5月26日20时,五三九团的2个连准时出发,与五四一团的2个连分别进入了潜伏待机位置,他们的任务并不复杂,但执行起来却不简单:在敌人阵地前沿“不动声色”地潜伏24小时!五三九团的2个连潜伏区域尤其危险,其四面都有敌第五师的守军。
好在方形山一带森林浓密,南朝鲜军白天又不敢脱离阵地。
不过,潜伏的将士中还是接二连三有人被流弹击中,但为了胜利,为了一八〇师的荣誉,受伤的人都紧咬嘴唇,默默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保持着绝对的静默……又一个夜幕降临了。
一切准备就绪!22时05分,我军声东击西的炮火准备开始了,160门火炮向敌阵地猛烈轰击,潜伏在敌阵地前沿的志愿军勇士们犹如神兵天降,沿着9个方向,如9支利箭般向敌阵地发起冲击。
一时间,杀声震天,步枪射击声、手榴弹爆炸声响彻敌阵地,仅14分钟,将士们就全歼敌1个加强营,并占领敌军全部阵地。
在接下来的8天坚守战斗中,李钟玄指挥部队挡住了敌人的疯狂反扑,仅五三九团阵地就击退敌营规模的反扑50余次,把敌第五师打得溃不成军,又将前来增援的敌后续部队打得焦头烂额,取得了毙伤敌2400余人的骄人战绩。
这一仗大振一八〇师军威,极大鼓舞了官兵士气,也开创了志愿军在敌阵地前沿和纵深潜伏的战术先河,为之后的志愿军大规模潜伏战术摸索了经验。
接力攻坚方形山战斗结束未几,六十军首长便决定以一八〇师的五三八、五三九、五四〇3个团为主力攻打敌949.2、870高地的敌一线主阵地。
任务更重了,难度也自然更大了。
如何在连续作战中取得更大的胜利?李钟玄开始动起了脑筋。
他与其他几个师的领导反复商量后,制定出一个方案周全、协同密切的作战计划:五三九团居中主攻,目标直指敌核心的949.2高地;五三八团为左翼,进攻870高地;五四〇团为右翼,攻击无名高地。
3个团并肩战斗,在5公里宽的正面上同时向敌发起进攻。
949.2高地由南朝鲜军4个营防守,碉堡林立,工事坚固。
李钟玄决心趁敌人还没摸透我军战术特点,再来一次前沿潜伏,而且这次规模更大,潜伏兵力将达到上千人。
然而,正当李钟玄紧锣密鼓地排兵布阵,并将进攻日期定于6月15日时,开城谈判双方达成了6月14日停战的口头协议,紧接着李钟玄就于6月13日午夜接到了军长张祖谅的电话:志司指示,14日的仗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再不要打了。
打不打你们自己考虑,没有把握就算了。
开弓岂有回头箭!李钟玄和其他几位师领导迅速统一了决心:打!为了一八〇师的崛起,就不能保守已有的胜利,就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哪怕伤亡再大,也坚决要打!受李钟玄和一八〇师高昂士气的感染,而且眼看着949.2高地一战将是最后一仗,6月14日这天,志愿军三兵团司令员许世友、二十兵团代司令员郑维山和新任司令员杨勇等人不约而同地齐集六十军指挥所龙门山观战,他们要亲身感受一八〇师打击敌人的英勇和顽强。
千钧重担陡然压在了李钟玄的肩上,他在日记里写下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又兴奋又担心,打好了万事大吉,打不好怎么交代……”6月14日20时30分,170门火炮向敌949.2高地发起了猛烈轰击,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15分钟的炮火准备结束后,在敌前沿潜伏了整整一天的1200名突击队员突然发起冲击,南朝鲜军都没来得及进行拦阻射击,志愿军将士们就已进入纵深地带,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战斗。
战斗结果是超额完成任务:敌949.2、870高地全部被拿下,扩大阵地面积23平方公里,歼敌3个整营和1个营大部共1500余人,俘敌250余人,缴获坦克4辆、榴弹炮4门、迫击炮31门、轻重机枪70余挺、通讯设备70余部。
李钟玄交上了一份令所有人满意的答卷。
智谋勇断李钟玄与许多人的看法一样,都以为949.2高地一战是最后一仗,和平就在眼前。
不料,李承晚集团却公然破坏停战协议,无理扣押朝鲜人民军数万名战俘,并叫嚣着要单独打下去。
此举激起了志愿军全体将士的极大愤慨。
为狠狠打击南朝鲜军,志司决定发起规模较大的金城战役,计划投入5个军近30万兵力,分东、中、西3个集团,在25公里的宽阔战线上向敌发起进攻。
六十军为东集团作战部队,作战地域山高水急,张祖谅决定以一八一师为主攻部队,一七九师和一八〇师从新占领阵地南渡北汉江攻占白岩山。
7月14日中午,一八〇师奉命插入敌军纵深处,李钟玄随即命令五三八团和五四〇团克服大雨倾盆、江水暴涨等不利因素,强渡金城川,实施穿插迂回作战。
15日12时,五三八团团长庞克昌、副团长曹有荣率部歼灭南朝鲜十八团和二十团各一部,俘敌营长以下40余人,成功攻占黑云吐岭及其以南的敌军阵地;与此同时,五四〇团团长周光普、政委李懋召率部占领818.9高地,并在21时左右攻占了白岩山主峰及1118高地,与五三八团胜利会合。
捷报频传,李钟玄却丝毫没有懈怠,指挥部队全力东进,于15日21时抵达北汉江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