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以来环境化学研究态势分析——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摘要】环境化学工程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学科,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化学工程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环境化学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以及其现状、挑战和机遇。
展望了环境化学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其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环境化学工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环境化学工程、背景介绍、重要性、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发展现状、挑战、机遇、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发展前景、环保、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1. 引言1.1 环境化学工程的背景介绍环境化学工程是一门涉及化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工程学科。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环境污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加剧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工程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化学手段来净化和保护环境。
环境化学工程的发展受益于化学原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跨学科研究的兴起。
通过对环境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过程的深入研究,环境化学工程为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全球范围内,环境化学工程正逐渐成为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为构建清洁、美丽的家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环境化学工程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创新、完善技术,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结束。
1.2 环境化学工程的重要性环境化学工程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的进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环境化学工程通过研究化学原理和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环境化学工程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和分析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了解其来源和危害。
通过精确的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跟踪污染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传播。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

环境化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环境化学工程是一门结合化学、环境工程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技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同时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目前,环境化学工程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下。
1.发展现状(1)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是环境化学工程的重要领域之一。
当前,环境污染防治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环境化学工程在这方面的作用主要是开发研制新型环保材料、环保设备,发展新型环保技术和工艺,提高环境生态适应性等。
(2)资源回收利用环境化学工程可利用分离、浓缩、回收等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环保行业的刚性需求逐渐增强,资源回收利用工程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广泛。
(3)优化节能降耗环境化学工程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实现优化节能降耗。
这方面的工作通常包括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2.发展趋势(1)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催化剂在环境化学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研发和应用水平对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回收利用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各类污染加强,高性能催化剂研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2)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环保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提升环境化学工程在资源回收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和优化节能降耗等领域的应用水平。
(3)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制随着环保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环境保护的社会效益愈发显著,要求环保产品应该安全、绿色、环保,因此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制将是环境化学工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结论总之,环境化学工程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技术领域之一,其应用领域以及研发方向还有很多,可以用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多种方法提高其应用水平,推进环保科技的发展进程,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实现共赢。
1.高级食品化学-绪论

《环境化学》考研真题详解

《环境化学》考研真题详解《环境化学》考研真题详解1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武汉科技大学2022年研;江西理工大学2022年研]【答案】化学特性;行为;效应查看答案【解析】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它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______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
[北京林业大学2022年研]【答案】环境污染物查看答案【解析】环境污染物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
有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或在生物作用下会转变成危害更大的新污染物,也可能降解成无害物质。
3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______体系,变量多,条件较______。
[武汉科技大学2022年研]【答案】开放性;复杂查看答案【解析】环境化学不基础化学研究的方式方法丌同,环境化学所研究的环境本身是一个多因素的开放性体系,变量多、条件较复杂,许多化学原理和方法则丌易直接运用。
4环境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______和______。
[武汉科技大学2022年研]【答案】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查看答案【解析】环境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弃物。
二、名词解释1环境化学效应[山东大学2022年研]答:环境化学效应是指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
如湖泊的酸化、土壤的盐碱化、地下水硬度升高、局部地区发生光化学烟雾、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填埋造成地下水污染等破坏环境的现象。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模板】

开放基金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 请 者
申请金额
起止日期 2019.01.01至2020.12.31
所在单位
通讯地址
申请日期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年制
一、简表
课题名称
课题性质
A基础研究B应用基础
申
请
者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民族
职称
学历
专业所Βιβλιοθήκη 在单位名称
性质
A高校B研究单位 C其它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
课
题
组
成
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所承担任务分工
手签名或签章
申请金额
起止年月
2019.01.01至2020.12.31
课题内容及意义摘要(限300字)
关键词
本项目主要创新点(限200字)
二、研究内容及重点,关键科学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2000字以内)
三、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四、年度工作安排和计划
五、预期目标提供成果方式
六、申请金额和开支计划
申请总金额(万元)
第一年度(3-4万)
第二年度
主要经费开支计划:
七、申请者学术简历,已具备条件
八、申请者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公章
年月日
九、重点实验室评审意见
年月日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书课题名称申请者申请金额起止日期2010年9月所在单位通讯地址申请日期编码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制一简表课题名称课题性质a基础研究b应用基础申请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职称学位专业所在单位名称性质a高校b研究单位c其它所在地联系电话传真email课题组成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工作单位所承担任务分工签章协作单位课题编号申请金额起止年月2010年9月课题内容及意义摘要限120字关键词本项目主要创新点限100字二研究内容及重点关键科学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2000字以内三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四年度工作安排和计划五预期目标提供成果方式六申请金额和开支计划申请总金额万元主要经费开支计划第一年度第二年度七申请者学术简历已具备条件八申请者所在单位意见单位公章年月日九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年月日
环境科学前沿问题之一——近几年国际基金重点项目指南

2007年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典型环境过程及构效关系(B07)
用量子化学、分子模拟和实验室研究探讨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典型过程 和活性—结构关系。
◆复合污染及生态毒理机制(B07)
发展生物和化学等技术手段,识别我国典型环境介质中微量或超微量全球性新污染 物的存在结构与分布模式;通过建立实用的模型动物,研究这些污染物的代谢过程、代谢 产物与代谢机理;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并结合蛋白质组学的最新技术,从分子、细胞、器 官和整体水平上阐明这些污染物的分子毒理学机制、环境风险与健康效应。
(B07) • ◆毒害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和区域风险; • ◆城市景观格局与生态环境效应; • ◆区域资源、灾害空间分异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科学前沿问题之一——近几年国 际基金重点项目指南
◆城市水循环过程中水质转化和安全保障技术的基 础研究(E0804) 城市水循环过程中污染物转化规律与安全保障基础 研究,任南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190万)
机废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学科领域研究。主要研究方向
为: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生物制氢理论与技术;生物脱硫理论
与技术;微生物絮凝剂;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膜生物反应器;区
域生态修复技术等。
环境科学前沿问题之一——近几年国 际基金重点项目指南
◆大气颗粒物的环境行为、界面反应及健康效应
大气中细颗粒和超细颗粒的环境行为、界面过程及 健康效应,唐孝炎(北京大学,180万)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A)等杂志的编委。
主要研究天然水体和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转化、相关毒性和毒理变化、以
及健康和生态风险。内容包括发展新的环境监测技术,离体和活体生物毒
《环境化学》(第二版)全书教学课件

2024/1/26
5
环境化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01 与化学的关系
环境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它应用化学的理论 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02 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环境 科学提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效应方面的 理论支撑。
03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环境化学还与生态学、毒理学、地理学、气象学
包括混合、扩散、挥发、 吸附等。
化学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 络合等。
生物过程
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富集 、生物转化等。
污染物迁移途径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 用,水-土界面交互作用, 水-气界面交互作用等。
2024/1/26
14
04
土壤环境化学
2024/1/26
15
土壤组成与性质
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 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一般占土壤 固相部分质量的95%~98%。土壤矿
等。
迁移
包括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机械迁移是指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机械运动 ,如耕作、灌溉等引起的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混合和搅动;物理-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在 土壤中的溶解、吸附、解吸、沉淀、气化等过程;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
收、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迁移。
18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输与转
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 标准等。
3
环境影响评价
预测和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 预防和治理措施。
2024/1/26
24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01
颗粒物治理技术
包括机械除尘、湿式除尘、电除 尘等。
《环境化学》(戴树桂_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 化学 是 化 学 科 学 的一 个 重 要 分 支 和 环 境 科 学 的核心组 成 部分 ,主要 研究 化 学 物质 在 环境 中的存
收 稿 日期 :2017—11—20 作者 简介 :胡臻 (1981一),女 ,汉族 ,四川 达州人 ,馆员 ,研究方 向 :信息资源管理 、文 献计 量学 通信 作者 :张阳(1982一),女 ,汉族 ,四川成都 人 ,助理研 究员 .Email:1604475928@qq-COrn 基金项 目:成都 医学 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心项 目;2016年 民族类 高校科技期 刊编辑 学研究计 划 (MGKJQY1618);中央高校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2504 NSFC projects and 6053 corresponding domestic research papers on environment chemistr y since the 12th Five—Year plan(2011—2016),the project type distr ibution,the project title and the key words ofthe paper through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method.Through analysis,it is known that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project of the discipline
化等方 法降解 污水中有机 化合物及重金属 、抗 生素等有毒物质 的研 究等 6个方面 内容 ;该 学科 国家 自科 基金项 目发表
论文研 究热 点为微 囊藻毒 素的光催化 降解研 究等 10个方面 内容.期 望以上结论 为从 事该 学科 及相 关专业科研人 员申
报 自然科 学基金提供 参考.
2018年 7月 第 44卷 第 4期
西 南民族 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1.2018 V0L 44 No.4
doi:10.1 1920/xnm dzk.2018.04.016
摘 要 :围绕环境化 学“十二 五”以来(2011—2016年 )国 家自科基金项 目(2504项)及 相应 国 内学术研 究成果 (期刊论
文 6053篇 ),通过 文献计量 方法 ,从其 国家 自科基金 年度分布 、项 目类型分布等基本情 况与 立项项 目标题 高频词 、国内
发表项 目研 究论 文关键 词词频统计等方 面展 开研 究.获知该 学科 统计 时段 国家 自科基金 立项项 目重 点关注吸 附、光催
“十 二 五 ”以来 环 境 化 学 研 究 态 势 分 析 基 于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胡 臻 ,张 蝤妲 ,赵 长青。,张 阳
(1.成都 医学院图书馆 ,四川 成都 610500;2.生态环境 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 究中心 ,北京 100029; 3.四川理工 学院生物 工程 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4.西南民族大学期刊社 ,四川 成都 610041)
focuses on six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m pounds,heavy m eta ls and antibiotics in sewage by such m ethods as adsorption and photocatalysis.The papers published in this discipline mainly include 10 aspects such as photocata— lytic degradation of m icrocystins.The conclusion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natura l science funds in the disciplines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researchers. K ey word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ientometrics;12th Five—year Plan
关 键词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环境化学 ;计 量学 ;十二五
中 图 分 类 号 :G252;X1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4271(2018)04-0434-07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research projects since
the 1 2th Five——year Plan funded by the N 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HU Zhen ,ZHANG M iao-heng ,ZHAO Chang-qing ,ZHANG Yang
(1.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610500,P.R.C.;2.Policy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conomy,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Beijing 100029,P.R.C.;3.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 ing, Zigong 643000,P.R.C.;4.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P.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