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案
地源热泵空调课程设计

地源热泵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结构;2. 学生能够掌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3. 学生能够了解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过程;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方案,并进行初步的评估;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对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模拟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意义,培养环保意识;2. 学生能够积极关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树立创新意识;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高中物理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原理:介绍地源热泵空调的工作原理,包括地热能的利用、热泵循环过程和热交换等基本概念。
- 教材章节:第五章“新能源技术”,第一节“地热能利用”。
2.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组成与结构:详细讲解地源热泵空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分析不同类型的系统结构。
- 教材章节:第五章“新能源技术”,第二节“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组成”。
3.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探讨地源热泵空调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其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
- 教材章节:第五章“新能源技术”,第三节“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4.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的应用案例:介绍我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典型应用案例,分析其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 教材章节:第五章“新能源技术”,第四节“地源热泵空调在我国的应用案例”。
北京市某大学混合式地源热泵系统设计

D sg f y r o n o reH a u y tm iest f e ig e ino bi Gr u dS uc e t mpS se i aUnv ri o in H d P n y B j
用地源热泵 中央空调系统 。 1 空调 设计 方案 . 2 I . 冷热 源选 择 .1 2 本 工 程 中重 点 实 验 室 、 学 实 验 楼 设计 冷 负 荷 教 l 5 W, 计热 负荷 为 l 5 w 。综合 图 书馆 设计 5 5 k 设 6k 6 冷 负荷 l 2 w , 1 4 k 设计 热 负荷 为 117 W 。由于两个 5 k 建筑使用功能不 同, 在使用时间上可 以互补。两个建 筑 同时使 用 一个 机房 和 一套地 源 侧系 统 , 既节 省 一套 系 统 的安 装和 运 行 费用 ,又 能在 两 个 建 筑 交 替使 用 时, 提高 机房 使 用 的能效 比。 同时考 虑到 不 同朝 向和 不 同用途 房 间空 调峰 值 负荷 同时 出现 的 几率 , 以及各 建筑 空调 工况 的差异 , 空 调 负荷 乘 以 09的修 正 系 对 . 数, 即冷源 提 供 的冷量 达 到设 计总 冷 负荷 的 9 %即可 0 满足 制冷 需求 【 “ 。 设 计选 用 2台地源 热泵 机组 , 台地 源 热泵 机 组 单 夏 季 制 冷 量 为 13 3k , 热 量 为 l17k , 于 9 W 制 4 W 由 2台机 组 不 能满 足 冬 季 设 计 热 负 荷 要 求 ,增 加 l台 5 0l 板 式 换热 器 来 满 足 冬季 设 计 热 负 荷 要 求 , 0 地 源 热泵 机组 参数 见表 1 。
某大学体育馆地源热泵施工方案组织设计

目录一室外地源热泵管网工程施工方案 (4)1地埋管系统施工程序 (4)1.1工艺流程 (4)1.2地埋管系统施工工序 (5)2地埋管系统施工特点 (6)3地埋管系统主要施工参数 (7)4地埋管管材选型 (8)4.1 PE管材及管件的要求 (8)4.2地埋管材料 (8)4.3 管材及管件进场检验与管理 (9)4.4地埋管系统设计以水为换热工质。
(10)5场区开挖、测量放线及管孔定位 (11)6施工前注意事项 (12)7 钻井施工工艺 (13)7.1钻机安装落位 (13)7.2 钻井工艺及原理 (13)7.3 钻井施工 (14)7.4 钻孔质量保证措施 (15)8垂直埋管施工 (18)8.1 垂直地埋管试验与冲洗 (18)8.2 垂直埋管下管方法 (18)8.3 下管注意事项 (18)8.4 下管施工技术 (19)8.5 质量保证措施 (19)9地埋管系统实验 (21)9.1 专用设备及工具 (21)9.2 地埋管试验标准 (21)9.3 垂直埋管第一次试验 (21)9.4 地埋管系统第二次试验 (22)9.5 地埋管系统第三次试验 (22)9.6 地埋管系统第四次试验 (22)9.7 地埋管系统试验注意事项 (23)10 垂直竖井的灌浆回填 (25)11 沟槽开挖 (27)12 水平埋管施工 (31)13 地埋管换热系统辅助装置的设置 (38)14 水平地埋管沟槽回填 (39)15 地埋管系统施工中的保护措施 (42)16 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 (43)17 地温场以及空调系统远传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44)18 地源热泵长期运行冷或热堆积问题的预防控制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机房工艺工程施工方案.. (45)1施工部署 (45)2施工工艺 (48)2.1施工工序 (48)2.2空调水管路施工措施工艺 (50)2.3设备安装施工措施及工艺 (62)2.4 防腐保温工程 (80)2.5电气自控工程 (86)天津某大学体育馆项目地源热泵集中能源站工程—机房工艺及室外地源热泵管网工程标段施工方案本工程为天津某大学体育馆项目地源热泵集中能源站工程——机房工艺及室外地源热泵管网工程。
地源热泵空调课程设计

地源热泵空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运行机制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在地源热泵空调领域的技术发展及政策支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评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节能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新能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2. 学生通过学习地源热泵空调技术,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新能源技术及应用领域的拓展课程,结合物理、化学、地理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对新能源技术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基础知识:- 热泵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地源热泵系统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2.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机制:- 地源热泵系统的循环原理- 地热能的利用与传递- 系统运行中涉及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原理3.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安装与调试:- 系统设计原则与安装要求- 地耦换热器的施工技术- 系统调试方法及注意事项4.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维护与管理:- 系统运行监测与故障排查- 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 系统维护保养策略5.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评估:- 节能效果的评价指标-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节能优化措施及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行机制学习第三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践第四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维护与管理方法学习第五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节能评估方法学习与实践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中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章节,涵盖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基础知识、运行机制、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及节能评估等方面,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学校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方案

学校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方案1. 简介热泵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供暖和制冷技术,在学校的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适用于学校的热泵系统工程方案,以满足学校供暖和制冷的需求,并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2. 方案概述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自然界的热能传递原理进行制冷和供暖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压缩工质来实现热能的交换,并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供应给需要的区域。
本方案将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的恒定温度来实现换热,同时配合太阳能板提供热能,以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3. 设计要点3.1 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的较稳定温度来进行换热,其优点是稳定可靠、节能高效。
在学校的热泵系统中,我们将布置地埋式地源热泵器,在地下进行热能的交换。
通过地下循环管道将地热能传输至室内机组,再通过循环压缩工质来实现制冷和供暖。
3.2 太阳能板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节能性,我们将在学校的屋顶或场地上安装太阳能板。
太阳能板能够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我们将利用其提供的热能来辅助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
通过将太阳能板提供的热能与地源热泵系统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供暖效率。
3.3 智能控制系统为了实现热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我们将引入智能控制系统。
该系统将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湿度等数据,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要求和节能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
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故障诊断,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4. 工程实施方案4.1 设备配置根据学校的供暖和制冷需求,我们将配置相应规模的地源热泵机组和太阳能板。
根据学校的建筑面积、层数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地源热泵机组的容量和数量。
同时,根据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和所需热能量,确定太阳能板的面积和数量。
4.2 热源管道布置地源热泵系统的热源管道需要布置在地下,以便于换热能的传输。
在学校的校园规划中,我们将合理布置地埋式地源热泵器,将地热能输送至各个室内机组。
地源热泵课程设计

地源热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源热泵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其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类别及影响其工作效率的诸多因素。
3. 学生能描述地源热泵对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的贡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地源热泵系统的优缺点,并进行比较。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地源热泵系统模型,展示其对热能转换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知识,计算地源热泵系统的热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其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可再生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3.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理解集体智慧的力量。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结合物理学和工程技术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课程目标设定时,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好奇心以及未来社会对可再生能源技术人才的需求,旨在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源热泵基础知识:- 地源热泵的定义与原理- 地热能源的特点与利用- 地源热泵系统的分类及工作流程2. 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与设计:- 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系统设计原则与参数选择- 热泵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3. 地源热泵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不同类型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案例- 影响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因素- 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4. 可再生能源与环保:- 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政策- 地源热泵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地源热泵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依次递进,确保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地源热泵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地源热泵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学校暖通设计方案

学校暖通设计方案学校暖通设计方案为了保证学校内部的室温舒适和空气质量优良,本文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暖通设计方案。
首先,为了提高整体的供暖效果,建议采用地源热泵供暖系统。
该系统利用地下稳定的温度作为能源,具有高效节能的优势。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可以分为地源换热器、热泵、储水箱、分水泵等几个部分。
地源换热器通过地下埋设的管道与地下热源进行换热,将地下的热能传递到热泵中,再通过热泵的工作,将地下的热能转化为室内供暖所需的热能。
储水箱用于储存热能,分水泵用于将热能均匀分配到各个供暖区域。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具有运行稳定、环保节能、供暖效果好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供暖效果。
其次,在供暖系统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供暖面积和供暖温度。
根据学校的建筑结构和使用需求,确定每个教室和办公区域的供暖面积,确保供暖面积与供暖负荷相匹配。
同时,根据供暖面积和室内外温差,确定供暖温度。
供暖温度应保持在18-20摄氏度,既能保证室内舒适,又能够节约能源。
在供暖系统管道布置方面,要注意避免管道交叉和避免管道过长,从而减少管道的热损失。
另外,为了保证室内空气质量,需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建议采用新风机和排风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室内通风。
新风机可以将新鲜空气送入室内,排风扇则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去。
通过新风机和排风扇的配合,可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减少室内污染物的积累。
同时,可以设置CO2检测器和PM2.5检测器,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最后,为了提高供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供暖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定期清洗供暖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定期检查管道是否存在漏水和堵塞等问题,并及时修复;定期更换供暖设备的过滤网和换热器等配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学校暖通设计方案包括采用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合理设置供暖面积和温度、合理设计通风系统以及定期维护和检修供暖设备等几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暖通设计,可以提高学校的供暖效果,保证室内的室温舒适和空气质量优良。
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

广西工学院鸡械工程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专题:总体设计专业:鸡械工程班别:鸡自041学号:229学生姓名:李闯指导教师:韦建军完成时间: 2008年3月31日学生宿舍地源热泵供热系统设计----总体设计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依据: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居住环境和工业生产环境都已广泛地应用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已成为现代学校居住必备。
90年代中期,由于大中城市电力供应紧张,供电部门开始重视需求管理及削峰填谷,热泵供热技术提到了议事日程。
近年来,由于能源结构的变化,猝进了地源热泵供热鸡组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源热泵供热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供热产品和技术现在利用成熟的电子技术来进行综合的控制,并和太阳能结合更注意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
2.意义: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下的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温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消耗电能,在冬天把低位热源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供热或加温的地方,在夏天还可亦将室内的余热转移到低位热源中达到降温或制冷的目的。
地源热泵不需要人工的冷热源可亦取代锅炉或市政管网等传统的供暖方式和中央空调系统。
冬季它代替锅炉从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它可亦代替普通空调向土壤、地下水或者地表水放热给建筑物制冷。
同时它还可供应生活用水,可谓一举三得,是一种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方式。
通常根据热泵的热源(heat source)和热汇(heat sink)(冷源)的不同,主要分成三类:空气源热泵系统 ( air-source heat pump) ASHP水源热泵系统 (water- source heat pump) WSHP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 source heat pump)GSHP平时还有人把热泵系统按照一次和二次介质的不同,分别叫做:空气---水热泵系统水 --- 空气热泵系统水 --- 水热泵系统空气---空气热泵系统这些都是把热源、热汇亦及空调系统的传递介质也包括进来分类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学校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案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供热系统和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设法减小这两部分能耗意义非常显著。
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系统。
冬季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向建筑物供热;夏季向大地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
与长久以来使用的煤、气、油等常规能源供热、制冷方式相比,具有清洁、高效、节能经济的特点。
因地制宜的发展地源热泵系统,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多能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
本文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某学校地源热泵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并把地源热泵系统与传统采暖制冷方式从技术及经济方面的对比。
选定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对建筑物采暖制冷。
[关键字] 地源热泵
项目简介
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河龙岗路,总建筑面积43098.80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34193.20平方米,地下部分8905.6平方米,整个校区包括4栋独立建筑(1号楼教学办公楼、2号楼培训楼、3号楼宿舍楼和4号楼食堂、篮球馆)。
一、地源热泵设计方案
各建筑面积及冷热负荷一览表(见表1)
根据表1所述冷、热负荷的计算,需设计配备3台地能热泵机组进行冷热水的制备,机组型号为2台YSSR-1100A/2和1台YSSR-700A/2。
制热量为3224kW,制冷量为2896kW。
冬季机组向末端提供50/45℃的热水,夏季机组向末端提供7/12℃的冷冻水。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水文条件及北京的环境条件,本工程设计采用地埋管式地源热泵。
竖孔设计深度为80m,系统所需地埋管约674孔,竖孔开孔直径为150mm。
孔内设置双“U” 型竖直地埋换热器,换热管采用PE100、管径DN32的HDPE管材。
各孔间距约在4.5米,水平环路集管主干管采用异程布置,分支管采用同程布置。
每一分支管带10~14个竖孔,每一分支管均从集管器或检查井(调节井)引出,所有分支管均可实现控制调节。
二、地源热泵系统与现有主要供暖方式分析
北京市目前可实行的供暖方式主要为市政热力(燃煤、燃气、燃油)、燃煤供暖、燃气供暖、燃油供暖、直接电采暖。
地源热泵供暖属于新兴供热方式,节能环保,这项新技术已经被国家列入大力推广的行列,北京市也将在今后逐步推广该供暖新方式。
现对各采暖方式的利弊进行分析与比选。
1.市政热力:
市政热力是目前城市供暖的主流,大部分靠政府投资建设,部分投资在市政四源建设费中收回。
目前市政热力供暖存在以下缺点:
需国家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后期还需背负运行费用缺口的包袱;
目前城市热网每公里管线供12万平方米,如供暖管线出现问题,将造成大面积的用户停暖;
管线过长,维护费用高,热损失大。
用户对供暖时间无法调控,在北京11月初和3月底经常出现的寒流使用户不得不采取空调、电暖气等辅助采暖办法;
2.燃煤供暖:
燃煤供暖曾经是北京市的主导供暖方式,其运行费用低,但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北京市政府已明确在五环以内及重点区域淘汰10吨以下燃煤锅炉。
3.燃气供暖:
目前天然气供暖已成为替代燃煤供暖的主导方式,运行费用是燃煤供暖的2倍,但其应用受制于燃气管网的建设。
燃气供暖污染物排放程度较燃煤有所降低,主要解决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污染,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污染无法消除。
目前天然气供暖存在的几个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由于我国是天然气资源的贫乏国家,人均天然气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0,将这种稀缺的高品级能源作为供暖这样的低品级能源利用,在国内外理论界还存在争议。
特别是现在一些新见工程中,将本应用在独立、分散建筑物的燃气壁挂炉供暖集中应用,能源利用率低,即不环保又不经济,每年还会发生若干起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另因,目前北京天然气的季节调峰能力差,冬、夏季用气负荷极不平衡,故而必须限制天然气供暖的建筑规模、性质,保证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热源稳定供热。
天然气作为易燃、易爆的物质,在输送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战争、恐怖袭击、盗窃、地震、意外事故均会造成较大破坏甚至灾难,目前陕甘宁长距离输气管线属单线供气,一旦冬季管线出现问题,半个北京城的供暖将无法保障。
4.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制冷:
初始投资少:
地源热泵系统的初始投资少,主要缘于以下因素:
同一系统,三项功能。
同一系统能实现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和日常提供生活热水等三项功能;
建设内容简化。
地源热泵系统,不必增设锅炉房、燃料储存场和材料运输的通道,不必配备特殊的消防装备,不必对配电系统做大规模的增容,机房建筑面积配备较小;
动力费用低:
地源热泵系统在采暖季主要依靠土壤中的低位热能来供暖,用1度电即可得到4度电的供暖效果。
采暖期电费相当于政府规定的北京地区冬季采暖收费标准(19-24元/季·平方米)。
实行电采暖低谷用电每千瓦时0.20元的优惠政策后,地源热泵系统系统的运行费用将进一步降低。
制取生活热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室内的空气,成本更低廉。
在夏季制冷时,由于地下水温度较低,制冷效率高,运行电费约为分体空调的一半,节约了用户的开支。
运行安全可靠:
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或液体。
换热系统全部是封闭循环,是现有供冷、暖系统中最安全可靠的的一种节能方式,并可降低维修成本。
零污染:
地源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无燃烧、无任何固态、液态和气态污染物的排放,也不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CO2)等,故称“绿色” 的供冷、暖系统工程,不仅保护环境,还可省掉环保设备的投资。
三、地源热泵方案与常用供暖制冷系统方式的运行费用
现有常用的供暖冷系统有电锅炉+空调,燃气锅炉+空调,燃油锅炉+分体空调等。
据有关统计资料看,使用地源热泵系统无论从初始投资还是从后期的运行费用来看,都有很大的优势。
1.总成本:
地源热泵系统初始投资少,一般住宅在285元/m2 以内;一般公共建筑在380元/m2以内。
供暖、冷、热水条件下所需投资:
若地源热泵系统所需投资为100元,则:
·电锅炉+ 空调>140元
·燃气+ 空调>150元
·燃油+ 空调>140元
2.运行费用:
本项目的采暖制冷的经济运行分析,因本文篇幅有限,详细计算不在此叙述。
(一)地源热泵地源热泵系统(见表2)
(二)燃气锅炉采暖运行系统(见表3)
(三)普通空调机组制冷运行系统
1.分体空调:(见表4)
2.螺杆式冷水机组+冷却塔:(见表5)
3.不同供冷暖系统运行费用比较:
各种不同供冷暖组合系统,综合考虑各种费用计算其年总成本(以2003年为参考)和单位面积年供冷暖费用。
表3 -6列出了四种不同供冷暖系统年总成本和单位面积年供冷暖费用的统计比较。
由表6-1可见:若采用“单位面积年供冷暖费用”为评价标准,对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组合系统作技术经济评价,在上述四种供冷暖组合系统中,燃气锅炉+分体空调单位面积的年供冷暖费用最高(66.6元/年·m2),地源热泵系统单位面积的年供冷暖费用最低(35.2元/年·m2)。
四、结论
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与其它传统采暖制冷方式在技术及经济方面的对比,可以得出
1.热泵系统是利用低温热源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与使用煤、
气、油等常规能源供热制冷方式相比,具有清洁、高效、节能的特点。
因地制宜地发展热泵系统,有利于优化城市地能源结构,促进多能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本项目在建设中应用地源热泵系统,不仅能够解决校区各建筑工程的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需求,还可实现环保和节能等要求,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本项目采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上可行,不需单独建设建筑物,水、电等各项配套需求均可与新校区的建设同步实施。
通过上述比较,本项目最终选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制冷。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