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导学案
五四运动导学案

一、五四运动【导入】【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的有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掌握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会分析和总结问题的方法,并能做到学以致用,掌握论从史出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五四精神”。
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难点:在当今社会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自主学习】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失败。
2、过程:1> 初期:1919.5.4—六月初:中心:__________ 主力: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出运动的任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期:6月5日后,运动中心转到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见P55,资料卡片材料)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四运动的意义:1>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用: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_________________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促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__________相结合,为中国________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五四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在当今社会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成果展示】【教师点评】【成果检测】1、“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一、自主梳理(一)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1.爆发(1)时间: (2)背景(导火线)中国外交的失败。
(3)先导:的斗争。
(4)地点:(5)口号:,,,等。
(6)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
2.发展(1)从月日起,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政府的统治(2) ,,,等城市学生纷纷举行罢课和游行。
3.影响(1)引起的恐慌。
(2) 大规模逮捕学生。
(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新发展(1)时间:年月日(2)表现:,,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和游行。
(3)主力: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4)中心:转移到。
2.取得初步胜利:(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的职务。
(3)拒绝在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性质:五四运动史一场彻底的爱国运动。
2.特点:青年学生起到了作用;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的作用;运动波及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
3.作用:五四运动扩大了的传播,促进了与中国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端。
二、反馈练习1.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与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A.1840年鸦片战争 B.1919年巴黎和会 C.1931年九一八事变 D.1937年卢沟桥事变2.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A.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戊戌变法3.五四爱国运动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A.废除“二十一条”B.还我青岛C.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五四爱国运动首先爆发()A.上海B.天津C.北京D.西安5.1919年6月3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新阶段,运动的中心是()A.上海B.天津C.北京D.西安6.五四爱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主力分别是()A.学生,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学生C.学生,无产阶级D.资产积极,无产阶级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鸦片战争C.中共成立D.五四运动8.我们今天许多节日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其中与“青年节”有直接关系的()A.南昌起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红军长征9.不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事件()A.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C.运动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0.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是()①袁世凯②曹汝霖③章宗祥④陆宗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五四运动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五四运动》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生原因。
2.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近摩登史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生原因。
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摩登史的影响。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何了解?2.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摩登史有着怎样的影响?第二步:进修1.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生原因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
其背景主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未能满足中国的要求,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属山东割让给日本。
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游行示威、罢课、宣传鼓动、抵制日货、运动高潮。
五四运动的影响主要体此刻: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增进了思想解放和文化创新;激发了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大心;加速了中国共产党的扶植和发展,推动了中国革命的经过。
第三步:讨论1. 请同砚们讨论五四运动对中国近摩登史的重要意义。
2. 请同砚们谈谈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启迪。
第四步:总结五四运动是中国近摩登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遥影响。
通过进修五四运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摩登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力奋斗。
四、课后作业1. 以“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为题,写一篇短文。
2. 思考:如果你是五四运动的一员,你会如何参与其中?为什么?五、拓展延伸1. 了解其他重要的爱国运动和革命运动,如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2.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经过、结果、性质及意义。
2、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主学习:(根据学案,自学课文,在课本上勾划,记下发现的问题组内交流)1、找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2、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运动的主力和运动的口号。
3、找出五四运动后期运动地点和运动的主力有什么变化?4、找出五四运动的结果。
5、找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材料一: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和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
而曹章陆去。
材料三:“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
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原素。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1)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中国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新时期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三、课堂小结:知识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5分钟)第13课《五四运动》课堂检测1.90多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2.五四运动能取得初步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指导作用3. 下列口号中,哪一个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4.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 ①③④5.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6、材料一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五四运动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五四运动》导学案一、导入引言五四运动是中国近摩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次爱国运动,它不仅标志着中国民族认识的觉醒,也为中国的摩登化经过起到了推动作用。
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认识到它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二、进修目标1. 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 掌握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3.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4. 提升同砚们的历史认识和爱国情感。
三、进修内容1. 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3. 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五四运动的场景,引发同砚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五四运动的起因和背景:讲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二十一条要求等事件,引导同砚们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3. 进修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介绍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游行、爱国演讲、爱国悼念等活动,指挥同砚们了解五四运动的具体过程。
4.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探讨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摩登文化的发展、增进了中国的民主化经过等方面。
5. 总结: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形式,让同砚们总结五四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五、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学者或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探讨五四运动的相关议题;2. 组织同砚们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五四运动的历史遗迹,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意义;3. 设计相关活动,如文化展览、演讲比赛等,让同砚们更深入地了解五四运动。
六、课后作业1. 撰写关于五四运动的读后感,体会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感悟;2. 钻研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文献或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信息;3. 设计五四运动主题的海报或展板,展示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表达。
七、小结通过本次导学,同砚们对五四运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认识到这段历史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五四运动的导学案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导学案)一.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精神”。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中外史实,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国内背景;通过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的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五四运动作为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体会民族精神的觉醒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课堂问题问题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材料1.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三倍于以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回顾明治维新到五四运动前日本侵略中国史实)材料2。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材料3:从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俄、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等为担保。
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
对人民的压榨:1912年——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
材料4: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及投资情况:投资情况:1895—1911年投资总额1.1亿元1912 —1919年投资总额 1.4亿元。
注册的工厂数: 1903—1908年注册的工厂数265家 1912—1919年注册的工厂数600家1912年商会794 入会19.66万人1915年商会1211 入会23.85万人材料5:辛亥革命前后工人人数及罢工次数:人数:1919年前50—60万; 1919年200万罢工次数:1912—1919年间,工人罢工130次,仅1919年前5个月就达19次问题二:1.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怎么样?2.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第二阶段能够取得初步胜利?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绝签约?“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4.13五四运动导学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五四运动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时间:2023年 10 月日【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3、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五四精神。
【智慧导入】情境导入: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智慧先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时间:;地点:主力:学生斗争方式:示威游行、罢课3.口号?4.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拥护,起草《》号召奋起反抗。
2.扩大(6月5日以后):地点的变化:运动的中心由转移到;斗争方式的变化:由学生罢课扩展为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主力的变化:由学生变为。
3.结果: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胜利的表现:(1)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性质)。
2.五四运动以其革命性、进步性、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4.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补充: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领导阶级: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自主预习1. ,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2.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
3.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材料一“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了一个壮大的阵营……”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织、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指的是什么?(2)从材料二可知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四、随堂演练1.“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该材料反应的历史事件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南昌起义2.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
这说明()A.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B.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C.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以上材料反映的“‘五四’精神”不包含()A.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B.不屈不挠的革命主义精神C.不畏艰险的乐观主义精神D.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4.“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这一口号出现在()A. 1929年B.1919年C.1934年D.1921年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
——德惠市第十四中学于金波学习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分析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评价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导火线:1919年,___________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1月至6月,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_____________”,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然而,会议竟然将德国在中国 _________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爆发:1919年__________,_____的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举行示威游行。
3.口号和要求:“__________ 、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_______、陆宗舆、章宗祥。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领导者:___________ ,亲自起草_________________ ,号召北京学生、__________ 、_________奋起斗争。
1.学生运动的扩大: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_______,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遇到军警镇压,先后有______ 多名学生被捕。
2.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6月5日,_______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___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___________。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不得不______被捕学生,______曹汝霖的人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___________”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2.意义:在这次运动中,中国_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二、问题探究,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完成表格:新旧民主主义比较。
2.“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
——[五四]传单
结合传单内容以及学生们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你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品质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