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未必益善
多多未必益善人生哲理

多多未必益善人生哲理贪得无厌、多多益善,这是一般人的通病。
例如金钱越多越好、田产越多越好、房屋越多越好,无论什么东西,都是希望越多越好。
“多”有时候也不全然就好,“多”也会有多的毛病。
“多”之病,有四点:第一、多事为修养第一病:俗语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做人固然要见义勇为,要热心主动,但有时候不需要旁人插手去做、去管的事,如果你硬要插上一脚,硬要去干涉、参与,这就是多事。
多事是修养之患,所以在佛教的丛林术语里,有所谓“油瓶倒了,不要你扶”,意思就是要你管好自己,不必多事,这就是最大的修行。
第二、多言为涉世第一病:一个人平时如果有事却不开口,固然会让人有“神仙难下手”之感,但是多话,常常也会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一场会议,不是你的身份可以发言的,或是一项决议案,不应该由你宣布,但是你多话,提前曝了光,反而坏了别人的事情,所以多言是涉世第一病。
第三、多聪为立心第一病:一般人莫不祈求聪明才智,但是也有人感叹“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我们不要以为聪明很好,聪明过了头,如果得不到别人的欣赏,往往会慨叹怀才不遇。
甚至很多自以为聪明的人,不肯放下身段,因此高不成低不就,心理上总不是很平衡。
所以太聪明也不一定是福气,憨厚、诚实,大智若愚,还是比较好生活。
第四、多费为养家第一病:勤可以补拙,俭可以却贫。
一个善于持家的主妇,一定要懂得节俭,要开源节流、量入为出,不可浪费。
例如平时用不到的东西,不要因为打折扣、大甩卖,就贪小便宜买了一大堆,买了没用也是浪费。
所谓“吃不穷,用不穷,算盘不到一世穷。
”不懂得节约,不善于算计,造成入不敷出,这都不是养家之道。
世间事,过犹不及,中道最好。
所以“多”的毛病,我们也应该引以为戒。
“多之病”有四点:第一、多事为修养第一病。
第二、多言为涉世第一病。
第三、多聪为立心第一病。
第四、多费为养家第一病。
乐意行善的名言

乐意行善的名言
1、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曾子
2、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莎士比亚
3、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雨果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左传
5、善人者,人亦善之。
——管仲
6、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
——培根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左传
8、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
——卢梭
9、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
——梭罗
10、为富不仁,行善则不富。
——泽庵
11、一言之善,重于千金。
——晋·葛洪
12、饶舌的人多虚妄。
——培根
13、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
——杨万里
1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5、锄一恶,长十善。
——《宋史·毕士安传》
16、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
——托尔斯泰
17、美是善的象征。
——米盖尔·杜夫海纳
18、善之端而止之也。
——王安石《礼乐论》
19、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罗曼·罗兰。
[高一作文]“多多”未必益善750字
![[高一作文]“多多”未必益善7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fff909d1711cc7930b716c8.png)
[高一作文]“多多”未必益善750字古代人语:“多多的益善”。
我认为,“多多的”不一定“益善”。
办事,“多多的”不一定“益善”。
在大家的字典里有一个词句叫“适而可止”。
换句话说,做什么事情来到一定水平就该终止,并不是愈多愈好。
做什么事情必须有一个界线,假如超出了这一界线只有得不偿失。
讲话,“多多的”也不一定“益善”。
一个絮絮叨叨者,像一只渗水的船,每一个旅客都期待赶紧逃出它。
多言是飘忽的代表,由于口头上无私的人,行動很可能是抠门的。
多讲得罪,多言必失,多言多败。
1825年,沙皇尼科nikolaii解决了一场叛乱,将在其中一个领导人执行死刑。
处决的那一天,李列耶夫绞架的绳无缘无故地断掉。
在那个时候,那样的状况按国际惯例被觉得是天时饶恕。
李列耶夫站站起来,相信自身安全性了,就喊到:“俄罗斯连生产制造绳子都不容易,还能干什么大事儿呢?”尼古拉一世原本早已签定了赦免令,但听见他说道的这种话就更改了决策。
沙皇说:“使我们用客观事实来证实一切吧。
”因此他取回了赦免令。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去绞架。
这一次绳子沒有断。
顾虑,“多多的”也不一定“益善”。
疑神疑鬼,是一个人精神实质上的偏瘫。
它好像是思想观念的一颗遗毒,稍不留意,便会排出毒液特工,浸蚀人的观念。
你也就会失去理性,以主观性、片面性、呆板的逻辑思维来核心自身的逻辑推理,没什么革命老区开展分辨。
大家都了解曹操在一次不幸遇难后,躲进一亲朋好友家中。
亲朋好友以便热烈欢迎曹操的来临,欲宰猪招待曹操。
一天早晨,朋友家的人到院子里磨刀技巧提前准备宰猪,曹操听见磨刀技巧声后,便起了猜疑,猜疑是否朋友家人要杀他。
因此先下手为强,把亲朋好友一家人统统杀死了。
由此可见,古代历史,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的”不一定“益善”的事儿還是许多的。
感情多了,除开老婆也有恋人;時间多了,除开无趣還是苦闷;苦恼多了,除开苦恼還是苦恼……因此,我认为,“多多的”不一定“益善”!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儒林外史杜少卿经典语录

儒林外史杜少卿经典语录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杜牧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讽刺、讥讽和揭露的手法,对封建社会的道德颓废、官场腐败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其中,杜少卿是小说中的主角之一,是个聪明机智,心机深沉的人物。
他的经典语录展示了他的智慧和观察力,下面是相关的参考内容。
1. "人心易变,百年交情难言恒定。
"杜少卿深知人心易变,即使是多年的交情也难以保持恒定,暗示了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虚伪和不稳定。
2. "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作弄自己。
"这句话表达了杜少卿对于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中被误用和反被算计的洞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于聪明人的威胁和削弱。
3. "守一身自在,潜低锄己过,何用外求?"杜少卿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于个人独立和自力更生的主张,暗示了封建社会的依附关系和外求的无聊和虚浮。
4. "世上似有诸多横事,皆由襟怀之方向失当。
"杜少卿从思想和心态上分析了封建社会种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源,指出了人们襟怀不正的中心位置,呼吁人们正视自己内心的迷茫和问题。
5. "世界上舞繁琐,无非是名谋利。
事非己之愿,焉能称心满意?"这句话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追求名利的盲目和繁琐,指出了人们忽略了自己内心需求和追求,以及忽视了真正的幸福。
6. "因果原由,本无是非。
人争利害,欲自寻竟。
正派者见机,用心于善;心不正者,顾名利而已。
"杜少卿从因果关系出发,分析了封建社会中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的本质,展示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认识和剖析。
7. "人心犹如秤盘,无足轻重之分。
"这句话表达了杜少卿对于人心薄弱和虚伪的观察,揭示了封建社会人际关系中的排斥和不信任。
8. "人心微妙,一荣一辱暗自变幻。
"这句话描绘了杜少卿对于人心的细腻观察,指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人心不定的本质。
9. "独处时,你会为自己的行为质疑,为自己的言语犹豫,为自己的思维摇摆;与人相处时,有时会为了得到认同而言行不一,有时会为了获得恩宠而前后不一。
“多多益善未必善”

作者: 唐卫毅[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政工学刊
页码: 16-16页
主题词: 精简整编
摘要:"多多益善"源自《史记·淮阴候列传》刘邦与韩信的一段对白。
意思是说韩信用兵越多越好。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是否任何事情都是越多越好呢?其实不然。
某部在总结一典型事迹上报经验材料时,广集博累,精心写作,上至指导思想的贯彻执行,下到日常生活管理琐事,无一不谈,无一不报,使上报的经验材料足有二、三万字,近百页之多,真可谓"多多益善",成绩"斐然"。
高中议论文《多多未必益善》1200字(共14张ppt)

关键词:外因,内因,角度,能力,
要求,强调,结合,来起,作用,带兵, 善用。
益善”——为什么是韩信呢,而不是
能力
高中议论文《多多未必益善》
如果不是“善用者”,多了反成为累 赘。多多未必益善。故有 就 可以争取,就可以拥有。特别是在如
能力
关键词:能力,社会,真本事,有
点,斤两,善用,成为,争取,拥有,出 来,看得起,没有,准备,麻痹,激烈, 清楚。
机遇,领悟,两者,流逝,敞开,才能, 把握,适当。
机遇,才能领 悟多多益善,两者缺一不可。
握这“多多”的
高中议论文《多多未必益善》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再见
社会,竞争何等激烈,不拿 点真本事出来,谁会看得起你?
今的
没有能力,有的再多,也是为别人准
有点自知之明,自 己有多少斤两自己清楚,不要麻
备的!人是要 痹了自己。
高中议论文《多多未必益善》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进步, 未来的大门为能者敞开。在能
者面前,有个适当的“度”,才能把
关键词:时间,时代,大门,能者,
间,那学生就会
学生们
关键词:学生,情况,促进作用,
积极性,产生,心理,兴趣,比如,学习, 有着,过于,打击,休息,占用,厌学, 没有,很大,频繁,紧张。
越是紧张的学习越是要好好的休息。 如果考试占用了太多学生们的休息时
高中议论文《多多未必益善》
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学。在这种
况下要取得好成绩,难!太多了 反而不是好事,物极必反。凡 事都讲究一个“度”。考试要起到 考试的作用,而不是成为学生的 包袱,那样才有好处。“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 根”也将从我们的记忆里消 失。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主要问题及建议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主要问题及建议第一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主要问题及建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存在的问题1、家长在教育学生学习时,对孩子强加课外辅导。
2、班级差生太多。
3、低年级学生书面作业量大。
4、学生书包有辅导资料。
二、建议1、学校、班主任和家长常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减轻对差生的辅导,做到精讲精练。
3、杜绝低年级留作业现象4、学校做到常检查、常总结,把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道字乡中心校二〇一〇年三月第二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中学关于2010级新生报名入学通知各位亲爱的小学毕业生们:今年我校七年级招生录取采取学生报名,然后参加入学考试的办法进行。
学校将根据学生各自的入学成绩,进行电脑平均分班,以力保七年级各班学生在入学成绩上保持一个均衡的状态。
为规范程序,规范操作,现将报名参考工作安排如下:一、报名时间:2010年8月25——26日,在此期间各小学毕业生要组织联同家长在本校教导处进行报名工作。
同时本校也将宣传招生工作的有关精神和操作办法,力求取得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考试时间:2010年8月27日,由教导处组织,中学各教研室协助。
三、阅卷时间:2010年8月28日,由各教研室组织。
四、分班时间:2010年8月29日,由中学教导处负责。
五、分班名单公示报名时间:2010年8月30日—31日,由教导处负责将电脑分班名单分别在校内外公示栏公示,同时让学生到所分到班的班主任处报名。
祝你们在新的校园里学习愉快!**中学教导处2010年8月20日甘孜**县关于学生就近入学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义务教育入学管理,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校应认真履行义务教育职责,科学制定义务教育发展规划,逐步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
第三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应当按地段招生,学生按地段申请就读。
学校招生地段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根据州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共同划定。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转载——【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者,诚实也。
“信言不美”,是说凡是诚实之言,都是质朴无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行一致。
说到做到者,此谓之“信言”。
凡是信言,句句真实,句句质朴,没有虚伪粉饰,没有投其所好,没有奸巧诡诈,而且都是真诚一片,所谓“忠言逆耳”即是。
“信言”世人多不爱听,故称之为“不美”。
“美言”者,即人都喜欢听的漂亮话,用浮华词藻装饰起来的虚言伪语。
此类“美言”,或是为了投人所好,美言悦人,以夸大之辞比拟、讨好别人;或为了达到个人某种目的,巧簧如舌,将黑说白,掩人耳目……。
凡是美言,多是中听不中用,往往言而无信,言多谎诈,虚诞无凭,说话不算数,故终而不被人信。
有德之人,外行庄重,内心真诚,其言朴实,并不悦耳动听,但却句句忠恳。
无德之人,外行轻躁,内心狡诈,其言虽动听悦耳,却未必真实可信。
故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言为心声。
故先辈们十分重视慎言。
修真人应知,危莫危于多言,祸莫大于言人非。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
所以要特别注意把握住言语关。
管住嘴就是管住心。
涉世做人,以慎言为先。
静时常思己之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平时要存诚待人,口不妄言。
言时以简要真切为第一,无长言,无累言,戒尽言。
喜时,忌轻言失信;怒时,忌恶言失体。
言到快意时须打住,事到快意处须转弯。
人多时守口,独坐时防心。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修道者宜悟而行之。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者不辩”,是说有道之人,全德备身,其言合于天道真理,可以道达人事。
言无彩文饰华,句句真实不虚,此乃“善言”也。
善言者则心必善,与人为善,不与人争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多未必益善
古人语:“多多益善”。
在我看来,“多多”未必“益善”。
做事,“多多”未必“益善”。
在我们的词典里有个词语叫“适而可止”。
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就该停止,并非越多越好。
做什么事情都
要有个界限,如果超过了这个界限只能适得其反。
说话,“多多”也未必“益善”。
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
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它。
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很
可能是吝啬的。
多说招惹,多言必失,多言多败。
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
世平定了一场叛乱,将其中一名判乱领袖李列耶夫判处死刑。
行刑的那一天,
李列耶夫绞架的绳莫名其妙地断了。
在那个时候,这样的情况按惯例被认为是
天意赦免。
李列耶夫站起身来,确信自己安全了,就喊道:“俄国连制造绳索
都不会,还能做什么大事呢?”尼古拉一世本来已经签署了赦免令,但听到他
说的这些话就改变了决定。
沙皇说:“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
”于是他
收回了赦免令。
第二天,李列耶夫再次被推上绞架。
这一次绳索没有断。
疑虑,“多多”也未必“益善”。
多疑,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瘫痪。
它好像
是思想上的一颗毒瘤,稍不注意,就会流出毒液,腐蚀人的思想。
你就会丧失
理智,以主观、片面、刻板的思维逻辑来主导自己的推理,毫无根据地进行判断。
大家都知道曹操在一次遇难后,躲到一亲戚家里。
亲戚为了欢迎曹操的到来,欲杀猪款待曹操。
一天清晨,亲戚家的人在院子里磨刀准备杀猪,曹操听
到磨刀声后,便起了疑心,怀疑是不是亲戚家人要杀他。
于是先下手为强,把
亲戚一家人全都杀光了。
可见,在历史上,在生活中,“多多”未必“益善”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爱情多了,除了妻子还有情人;时间多了,除了无聊还是空虚;烦恼多了,除
了烦恼还是烦恼……
所以,在我看来,“多多”未必“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