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安全教育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
多形式安全教育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20 0 8年 , 中国医学会 提 出患 者安全 的十个 目标 , 保证 患 “
共 发放 问卷 4 0份 , 5 回收 4 0份 , 5 回收率 10 0 %。
者安全 ” 受关注 , 备 已成 为护 理工作 的主题 。在 临床 护理 中 ,
护士通过 与患者交流沟通 , 掌握其思想动态 及遵循行 为 , 预防
齐鲁护 理杂 志 2 1 02年第 1 8卷第 2 2期
王 老 [ ] 杨宏 , 薏. 年糖尿 病并发 急性 心肌梗 死患者 的观察 6 及护理[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0 0 2 ( )3 J. 2 1 ,6 6 :0—3 . 1 [ ] 蒋琼仙 , 丽芬. 取综合 方式行 糖尿病 健康教 育 的效 7 包 采 果研 究[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09 2 ( )6 6 . J. 2 0 , 5 7 :6— 7 [ ] 詹秀珠 , 8 胡征芬 , 毅 , 急性心 梗两周 康复程 序 的疗 巢 等.
以提 高安 全 认 知 , 免发 生危 险 , 医疗 安 全 的 重要 保 障 。 避 是
【 关键词 】 安全教 育 ; ; 院患者 ; 内科 住 满意度
中图 分 类 号 :4 3 5 R 7 . 文献 标 识 码 : B DOI1 .9 9 jin 10 7 5 .0 2 2 . 8 :0 3 6 /. s .0 6— 2 6 2 1 .20 9 s 文章 编 号 :0 6—75 2 1 2 0 2 10 26(0 2)2— 18—0 2
1 1 临床资料 .
本组 内科住 院患 者 4 0例 , 19例 、 2 1 5 男 7 女 7
2 2 两 组 患 者 对 护 理 满 意 度 比较 . 见 表 2 。
例, 年龄 1 8 (5 5± . )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5 4 . 0 5 岁
心内科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心内科医疗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一、背景心内科作为医院内科学专科之一,负责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和危害性,心内科的工作质量和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因此,本工作计划旨在提高心内科医疗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二、目标1.提高心内科医疗质量: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心内科的医疗质量。
2.加强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管理:通过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规范操作和风险管理,确保心内科患者的安全。
三、工作计划1.完善工作流程:对心内科的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提出改进建议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例如,优化患者的诊疗流程,减少等待时间和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组织医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及时更新医疗知识和技术。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临床操作规范化和质量控制。
定期进行内外部质量评估和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3.加强医患沟通:鼓励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了解和配合度。
建立与患者投诉和意见反馈的渠道,及时反馈并解决问题,改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4.提高规范操作和风险管理水平: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学习并掌握规范操作流程。
建立医疗错误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分析医疗错误,并采取改进措施以防止再次发生。
加强风险管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5.注重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系统,进行定期的医疗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提升。
6.加强团队建设和人员培养:通过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组织内外部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分享,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实施措施1.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并明确责任人和任务。
确保任务的落实和推进。
2.加强内外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起多方合作的机制,共同推动心内科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与对策与其它科室相比,心内科病房比较特殊,其护理对象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因此病区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文章分析了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标签: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心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患者满意度。
1 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具体而言,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问题很多医院未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现有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存在诸多缺陷,对制度执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一些管理人员观念落后,工作中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
此外,临床护士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较低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也是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直接体现。
1.2 护理人员问题新入职的实习护士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未树立安全意识,缺乏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途径,护理操作时发生较多违规现象;而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缺乏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导致业务技能水平停滞不前;再加之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对护理安全问题难免出现懈怠,从而忽略了患者的护理安全。
1.3 环境问题心血管内科大部分为老年患者,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就有所退化,行动不便易摔倒;住院后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更是增加了意外跌倒的几率;此外,医院的设备安全性不足,比如轮椅、床的制动性能差等,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1.4 患者自身因素老年患者平衡能力较差,骨质疏松,对外界反应的应激能力有所下降,增加了跌倒骨折的几率;而在夜间,患者的迷走神经比较兴奋,夜间变换体位或起床时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等。
并且,不同的患者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再加之疾病的影响,易出现诸多安全事故,比如有些患者对吸氧罩不习惯,擅自取下,从而导致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有些患者则擅自加快静脉滴注的速度,导致出现心慌、胸闷等现象;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退化,易发生便秘,故排便用力过度也易引发呼吸困难等问题。
强化安全教育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

( 资阳市第一人 民医院, 四川 资 阳 6 10 ) 4 3 0
【 摘要 】目的
探讨强化安全教 育对心 血管 内 患者护理 科
选择 2 1 年 1月一6月首 次住 院的 01
11 一 般 资料 .. 2
选择 21 0 1年 1月一 6月 首 次住 院 的
安全 管理 的影响。方法
7 0例心血管 内科疾病 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 高血 压 Ⅲ级极 高
杂 志 ,0 12 ( )4 . 6 2 1 ,7 7 :54 . -
[ 赵玉芳 . 2 ] 妇科腔镜手术 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中华护理杂志 ,0 6 J l 20 ,
4 ( )4 9 4 0 l5 :7 - 8 .
( 收稿 日期 :0 1 1 — 5 2 1-2 1)
强化安全教 育对心血管 内科患者护理安全管理的影晌
家庭支持 和指 导 , 以利于患者 的康 复与急救 , 我科 对首次住 院 的7 0例心血管 内科疾病老年患者在常规心血管 内科健康 教育 的基础上强 化了其与家属 的安 全教育 , 取得显著 效果 , 现报告
如下 。
上对患者强化安全教育并根据患者及家属情况适时整改 , 以利
于提高其掌握程度。
家属实施安全教育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 , 为患者实施有 效的
1 方法 . 2
2组患者分属 同一个责任组管理 , 充分发挥护
理质 控小 组组长 的职 责 , 院时全 面实 行整体护理 , 人 并根 据护 理程序进行安全危险 因素及患者对安全知识掌握程度 的评估 。
住 院期间 , 实本 科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 。观察组在此项基础 落
女或雇佣 时间较长 的保姆 4 。2 患者性别 、 5例 组 文化程度等差
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管理方法与策略

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安全管理方法与策略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与策略的探讨。
方法:对病区护士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措施以及法律意识的指导培养和学习,排除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有效监控及时防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降低护理安全风险。
结果:通过上述管理措施的实施,有效排出了心血管内科因护理安全管理不当造成的患者身心健康损害及患者生命安全。
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对医院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方法与策略【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73-01所谓护理安全,指的是患者在医院接受护理的全部过程中,没有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心理、机体结构以及功能上的障碍损害、缺陷或者死亡。
护理安全的指数是反应护理质量好与不好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优质服务和良好护理的保障和基础,是维护社会治安和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重要因素。
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在近年来,护理纠纷也不断的呈上升趋势,因此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怎么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这是心血管内科护理全体人员所关心的话题。
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护理安全的一些状况,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对如何保证护理安全和防范措施进行简要的论述。
1 影响护理安全工作的因素(1)人力资源:由于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不足,因此在职护士总是在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工作,这就很容易产生身心疲惫综合症,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导致了护理纠纷的增加。
(2)自我保护意识浅薄:由于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浅薄,在接待病人的时候由于说话不谨慎容易说错话,或者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而引起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的不信任,引发了医疗纠纷,有些护士对临床护理的资料书写不及时不规范。
(3)敬业精神的缺乏:有些护理人员由于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遇事情绪化,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都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危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尿病等。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人一旦发病,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如果护理不到位,那么病情可能会加重,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
因此,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必须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来确保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一、风险因素分析1、疾病本身: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危疾病,容易导致各种心脏不适和心血管事件,比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异常等。
这种疾病本身就是一种风险因素,需要护士及时进行监测和观察,以防误诊或延误治疗。
2、药物因素:许多心血管病病人需要长期用药,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会对病人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降压药可能导致低血压,使用长期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护士需密切关注病人的用药情况,并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身体因素:心血管病与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相关。
例如,老年人、女性以及身体不健康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心血管病。
护士需要了解各位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安全防范对策1、严密监测:护士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病情、症状变化和身体状况等信息,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规范用药:护士需要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作用机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将病人的药物治疗出错。
3、心理关怀:心血管病在心理上对病人的压力很大,护士可以通过谈心、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病人的压力和不适。
4、营养指导:健康饮食也是心血管病的治疗重点之一,护士应该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营养需求进行营养指导,降低风险。
5、宣传教育:护士应该告知病人心血管病的预防方法和危险因素,帮助病人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可能性。
同时,护士还可以向家属宣传教育,提高家属对病人的关注和照顾水平,共同为病人的康复助力。
总之,心血管病是一类高发病,护理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心血管内科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工作,护理质量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康复效果。
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可以有效帮助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指那些可以反映护理质量水平的标准化指标。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药物错误发生率、跌倒与坠床发生率、疼痛控制满意率等。
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是一个重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内科患者往往因手术或疾病本身的原因而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因此护士需要通过严格的抗感染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监测住院患者感染发生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药物错误发生率是另一个重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复杂的药物治疗方案,护士在给药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药物的使用原则与用法用量。
药物错误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因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中药物错误发生率的监测是非常关键的。
跌倒与坠床发生率也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常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因虚弱、晕厥等原因而具有较高的跌倒风险,而跌倒与坠床可能导致患者受伤,甚至危及生命。
护士通过监测跌倒与坠床发生率,可以了解患者的跌倒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与干预。
疼痛控制满意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而疼痛控制的不好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通过监测疼痛控制满意率,可以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水平。
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护士及时发现护理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
护士可以通过定期收集与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数据,了解护理问题的发生原因及趋势,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计划,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康复效果。
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 , 医学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 其中心内科由于疾病变化快、病种复杂,护理更有其特殊性,心内科的护士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部分心内科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服务观念不到位、护士综合素质较低及护理人员配置不足是心内科护理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护理人员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精神;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等改进措施。
心内科是医学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 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是评价心内科护理的质量的重要指标 , 因此对心内科护理安全问题的研究 ,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内科;护理安全;对策前言:护理安全问题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
现代医疗护理日趋复杂,患者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护理安全问题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如何对心内科护理安全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把握,有效提高护理安全的防范对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是心内科护理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1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1.1医护人员护理知识欠缺护士是心内科护理工作的执行者 , 其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直接关系到护理的安全 , 然而部分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不过硬 , 这就容易引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根据心血管病的特点,由于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呼吸中枢调节功能下降,低氧可以引起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加,使小血管收缩,加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夜间睡眠时人体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了突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据研究表明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相关护士中,文化程度本科以下者达71.43%,工作年限在5年以下的比例达50%,这与她们专业知识薄弱,不了解夜间患者易突发病情变化,抢救时应急能力差,缺乏预见性,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导致操作不到位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裹2
两组疼痛程度结果对 比【 n ( %) 】
1 . 4 统计学处理 利用软件 s P s s 1 9 . o 处理实所 得实验数据 , 计量 资料用 ( ± s ) 表示 , 并进行 t 检验。当 P < 0 . 0 5 时认为该差异具有相关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通过健康教育 , 使其对疾病 和疼痛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 层次 的认识 , 理解 了相关治疗措施 的必要性 , 提高 了患者 的依从程度 ; 通过心 理护理 , 舒 适护理减轻 了患者的焦虑 , 避免 了不 良情绪因素对疾病恢复带来 的 负面影响 ; 通过特色止痛疗法 , 减轻了止痛药物产生的不 良反应。 非 综上所述 , 在外科手患者手术后 的疼 痛护理工作 中应用综合护理措施 ,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 促进疾病的恢复 ,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同时 , 促进 了护
3结 论
『 2 】 庄J 1 l 珍, 余桃英. 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后疼 痛的护理 干预Ⅱ 】 上海护理 , 2 0 0 9 , 9 ( 2 ) : 4 3 — 4 4 _ 3 】 毛桂珍 疼痛的护理研完进展Ⅱ 】 右 江民族 医学院学报 , 2 0 0 9 , ( 9 ) : 7 — 9 .
O . O 5 ) 。结论 强化 l 心 血 管内科安全教育 , 是提 高护理安 全管理的 关键 . 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 . 降低 不良事件发 生率 . 具有非常积极的开展价值。
关键 词 : 安全教 育; 血 管 内科 ; 护理安全管理; 影 响
心 血管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 的发生率 , 对患者 的生命 健康及生活质量构 成了严 重威 胁, 对护理安全管理有更高的要求l 】 l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 2 0 0 例, 均 为我 院 2 0 1 1 年 1 月~ 2 0 1 2 年 8月收治的心血 管内科患者 , 随机按 观察 组和对照组各 1 0 0例划分 ,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 , 观察组强化安全教 育 , 行 整体 全面的护理安全管理 ,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 ,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医学信息 2 0 1 3年 4月第 2 6卷第 4期( 下半月) Me d i c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2 6 . N o . 4
根 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慰劝导 , 减轻其负面情绪 ; 另外 , 注意向患者讲解 手术相关知识 , 减轻患者在疾病 、 手术方面的担忧。③特色止痛疗法 : 给患者 应 用针 灸止痛 、 按摩 疗法 、 放松疗法 、 音乐疗法等止痛 方法 , 在患者疼 痛时 , 适 当转移 患者 的注意力 , 减轻患者过度紧张情绪 。④健康教育 : 向患者 和家属讲 解疾病 的相 关知识和术 中的注意事情 , 让患者理解疼痛是正常 的生理反应 , 是 可以通过止痛措施进行缓解 和消除 的[ 2 1 。同时对 患者进行术后饮食 、 运动方面 的指导 , 和患 者及 家属共同制定针对性的饮食 、 运动方案 , 探讨并制定改变不 良生活方式的方案, 避免疾病的复发。 1 . 3 效果评价标准 ① 根据 V A S 疼痛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 根据评估 得分将疼痛分为无痛 ( 0 分) , 轻度疼痛( 0 — 3 分) , 中度疼痛( 4 — 6 分) , 重度疼 痛 ( 7 一 l 0 分) 。②患者对护理服务 的满 意程度分为 : 不满意 , 基本满 意, 非常 满
1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资 料 本次研究选择 的对象共 2 0 0 例, 男1 2 3 例, 女7 7 例, 年龄 4 l 一 8 O 岁, 平均( 7 0 . 2 士 6 . 9 ) 岁。其中心肌梗塞 6 3例 , 心绞痛 1 1 6例 , 其它 2 l 例。随 机按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 0 0例划分 , 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 有可比性 , 无明显差 异( 0 . 0 5 ) 。 1 . 2方法 对照组行心血 管内科 常规护理安全管理 , 观察组在实施 常规方案的 同时强化安全教育 ,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 2 . 1 用药安全教育 心血管内科疾病种类 繁多 , 病理因素复杂 , 对合理用药有 更高要求 , 药物是重要 的治疗心 内科疾病的方法[ 2 1 。心 内科多种疾病类型均具 有昼夜节律的发病特点 , 如高血压 、 心肌缺 血、 心肌梗塞等 , 常在午间或清晨发 病, 需依据血压峰值 、 高发疾病时间 、 最大药效时间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3 1 。同时 加强用药指导 , 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洋地黄药物应用时 , 需就注意事项及定时 脉搏计数的方法向患者介绍 , 使其与家属 了解扩张血管药 、 抗凝药等药物的副 作用及不 良反应。患者在出院后 给予华法令继续服用者 , 需对凝血定期 复查。 高血压者 , 药量不可 自行随意增减 , 以免血压水平 出现波 动。 1 . 2 . 2护理质量管理教育 ① 静脉输注安全管理 :对 临床静脉输 注速度行严格 控制 , 保证在规定 的时 间均 匀输入药液 , 如硝 酸甘油 、 硝普 钠药 物等。必要时 应用微量泵 , 以减少不 良反应 , 并保证药物疗效 。②密切病情监护指导 : 心血 管内科有较高疾病抢救机率 , 如急救车 、 氧气、 呼吸器 、 心电监护仪等救护仪器 需处于备用状态 , 由专人管理并掌握应用方法 。加强危重患者的重点观察 , 记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对外科手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 可有效
编辑, 申磊
强化安全教 育对心血管 内科患者护理 安全管理 的影响
王艳 红
( 广 西扶 绥 县 中 医 医院 , 广西 扶绥 5 3 2 1 0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 心血 管 内科 强化 安 全 教 育 对 护 理 安 全 管 理 的 影 响 。 方 法 本 次研 究 选择 的 对 象共 2 0 0例 , 均 为我 院 2 0 1 1年 1月" 2 0 1 2年 8月收 治 的 心血 管 内科 患 者, 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 0 0例 划分 , 对 照 组行 常规 护 理 管理 , 观 察 组 强 化 安 全教 育 , 行 整 体 全 面 的 护理 安 全 管理 . 回 顾 分 析 临床 资 料 。 结 果 观 察 组 护 理 满 意 度为 9 8 %, 显 著 高 于 对 照组 8 0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观 察 组 便 秘 2例 , 对 照 组 跌 倒 1例 , 药 物 不 良反 应 2倒 , 便 秘 4例 ,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
患关 系的和谐 , 提 高了我 院的护理质量 。
参度镇痛护理展叫 I 1 1 际护理学杂志. 2 0 0 6 , 2 5 ( 5 ) : 3 2 9 —
3 3 2
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 实验组无痛和轻度疼痛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 重度疼痛人 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 实验组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明显高 于对照 组。 两组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 , 有统计学的意义( P < 0 . 0 5 ) 。 相关实验数据详见表 2 , 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