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实验报告
【2018-2019】白平衡实验报告-实用word文档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白平衡实验报告篇一:白平衡调整实验报告电视摄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白平衡调整及跟移镜头的拍摄练习院系:班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日期: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 通过三种执机方法、三种拍摄方式练习移镜头和跟镜头拍摄,掌握在移动条件下手持稳定拍摄,拍摄出不同含义的镜头画面。
2. 通过了解色彩平衡原理及光圈、快门与进光量的关系,认识掌握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白平衡的调节方法,以保证在不同拍摄条件及环境下所拍摄图像色彩还原正确。
3. 通过改变白平衡,调整光圈、快门在白天拍摄夜景画面,以体会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拍出不同色彩效果的镜头画面。
二.实验原理1.手持摄像机靠脚步移动拍摄移镜头、跟镜头及固定画面,同时通过“旋转”拍摄写意镜头。
2.不同的拍摄环境有不同的光色成分,要使所摄图像色彩还原正确,需要掌握白平衡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三.主要仪器设备索尼摄像机三脚架摄像机电池摄像带白平衡色谱四.实验过程1.(1)领取器材,检查安装好摄像机、电池、摄像带等,确保机器正常无误,准备拍摄练习;(2)进行固定镜头及推拉镜头达到基本拍摄练习,熟悉掌握基本功。
2.(1)运用三种执机方法和三种拍摄方法,通过脚的过渡,与被摄者呈平行、同向、逆向拍摄关系,分别将摄像机端着、抱着、提着,进行移镜头和跟镜头拍摄;(2)利用移动镜头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练习,展现出拍摄场景及人物关系。
3. 拍摄者与被摄者拉手分别“旋转”,练习唯美的写意画面拍摄。
4.(1)按WHT BAL键调节白平衡,摄像机镜头对准白色平衡色谱本,使用推镜头使白纸充满画面,自定义的图标停止闪动即完成;(2)将摄像机对准白平衡色谱本“黄5”,然后将光圈(IRIS)设置为F11,快门(SHUTTER SPEED)为10000,令其在白天拍摄出夜晚的效果;结束后,还原白平衡,调节光圈为F5.6,快门为50。
白平衡 色坐标

白平衡色坐标白平衡是指调整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的色彩表现,以使拍摄的图像在相机显示器或是电脑上的显示器上呈现真实的颜色。
当我们使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进行拍摄时,由于不同的光源或环境条件下,图像的颜色会出现偏差。
白平衡的作用就是校正这种颜色偏差,使所拍摄的图像色彩更为真实、自然。
在摄影和摄像中,我们常常使用"白色"进行校正,因为白色在光线下是不带有色彩的。
然而,不同的光源在发出的光线中所含的颜色成分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图像出现色彩偏差。
白平衡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相机的参数,使得拍摄出来的白色真实呈现。
白平衡有几种常见的调整方式,分别是自动白平衡,预设白平衡和手动白平衡。
自动白平衡是指相机根据场景中的色彩情况自动调整白平衡参数。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自动完成对光源的识别和调整。
预设白平衡是指相机内置了一系列场景模式,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拍摄情况选择相应的模式,相机会根据预设的场景参数进行白平衡的调整。
常见的预设模式有晴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
手动白平衡是指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手动调整相机的白平衡参数。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特殊场景下,如夜间拍摄、室内拍摄等。
用户需要根据实际的光源情况,调整相机的白平衡参数,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果。
在白平衡调整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色温和色坐标的概念。
色温是指光源的发光色彩的冷暖程度,一般用单位"开尔文"(K)来表示。
常见的光源如自然阳光的色温在5500K左右,白炽灯的色温在2700K左右。
通过调整相机的白平衡参数,我们可以将色温设置得更加接近实际光源的色温,从而使拍摄出来的图像色彩更为真实。
而色坐标则是用来描述光源发出的光线在颜色空间中的位置。
在拍摄过程中,相机根据所选的白平衡参数,将光线的色坐标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使拍摄出来的图像色彩更加真实自然。
色坐标用于描述光线的颜色,通常使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的标准颜色空间。
手持拍摄与白平衡实验总结与反思

手持拍摄与白平衡实验总结与反思
一、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是控制摄影摄像设备所拍摄图像色调的调整参数,白平衡参数设置是否合理,决定了摄影摄像设备能否如实记录被摄物体的颜色。
二、为什么会有白平衡
这又要从另外一个概念谈起:色温。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种计量标准,色温的单位是K,也叫开尔文。
在摄影中,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黑体辐射来确定的。
什么是黑体辐射?
实际上,黑体辐射就是色温的理论基础,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0K(-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
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
当加热到某个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单位与开氏温标一致,也是K。
某一光源发出的光,与某一温度下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相同,即称为某K色温。
例如:钨丝灯泡发出光的颜色,与绝对黑体在2800K(2527℃)时的颜色相同,那么这只灯泡发出的光的色温就是2800K。
上面一段中又有了一个奇怪的东西:绝对黑体。
绝对黑体是物理学中虚构的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在任何温度下将辐射到它表面上的任何波长的能量全部吸收。
物理学认为只有这样的物体才能完全符合色温理论的需要。
摄影中需要对光线的色调做标定,以方便摄影设备去匹配,于是,物理学家给出了现成的理论体系(即上面的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还有个单位,叫做K。
色温有一点要明确提醒:色温用高低来形容。
蓝色属于高色温,大约9300K;中午的日光属于中等色温,大约5500K;蜡烛的橙黄色属于低色温,大约1700K。
摄影技术实验报告目的

摄影技术实验报告目的实验目的:通过对摄影技术的实验研究,探究相机参数对拍摄效果的影响,提高摄影技术的应用能力。
实验材料和设备:相机、不同类型的镜头、三脚架、灯具、背景布、模特等。
实验步骤:1. 调整白平衡:使用相机内置的白平衡功能,根据光源的颜色温度调整白平衡,确保图像颜色真实。
2. 使用不同镜头进行比较:选择不同类型的镜头如广角、长焦等,对同一场景进行拍摄,比较不同镜头的拍摄效果。
观察图片的视角、景深等特点。
3. 使用三脚架提高稳定性:将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可以提高稳定性,减少手持拍摄时的抖动。
比较使用三脚架和手持拍摄的效果差异。
4. 灯光的运用:使用灯光照射物体,可以改变照片的明暗度和阴影效果。
通过尝试不同灯光角度和亮度,观察光线对拍摄效果的影响。
5. 背景的选择:尝试不同的背景布、背景纹理等,观察不同背景对照片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模特的表情和动作:通过拍摄不同的模特表情和动作,观察不同表情和动作对照片感觉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白平衡的调整可以使图像颜色得到准确还原,尤其在不同色温的光源环境下。
在实验1中,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镜头对图像的视角和景深有重要影响。
广角镜头可以拍摄更广阔的场景,而长焦镜头可以突出被摄体。
在实验2中,我们发现使用三脚架可以有效减少抖动,得到稳定的图像。
实验3中,通过对灯光的运用,可以改变照片的明暗度和阴影效果,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实验4中,我们发现不同的背景可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感觉,对照片整体效果有重要影响。
在实验5中,我们观察到模特的不同表情和动作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对于人物摄影尤其重要。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了摄影技术中相机参数、镜头的选择和灯光的运用等对拍摄效果的影响。
我们也发现背景的选择和模特的表情和动作都是摄影中需要重视的要素。
因此,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摄影的艺术表现力,使摄影作品更生动、真实和有感染力。
白平衡测试

色彩偏差、白平衡问题咨询问题:摄像头(医疗器材)在工作时,画面颜色经过1-2分钟由正常的肉色变为红色,影响图像判断。
可能影响原因:摄像头白平衡、色彩饱和度偏差验证过程:1、拍摄二十色卡进行测试。
客户在标准环境下测试二十四色卡,发现色彩饱和度、色差等指标比较正常。
2、采用可调照度透射式灯箱(爱色影ISS-171-030)进行验证,发现拍摄灰阶卡时,拍摄画面颜色会随照度提升而变青,再次加强照度时,画面过曝而看不清图像。
结论:1、摄像头由于光照强度过曝导致颜色偏差。
2、摄像头芯片感光与及摄像头连接的器材LED灯光可能也有影响,待进一步验证。
名词解释1、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
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
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
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
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
2、过曝过曝是在一个光线条件下曝光时间过长,通光量过大造成的画面中亮度过高照片泛白。
在摄影上,曝光(Exposure)是指摄影的过程中允许进入镜头照在感光媒体(胶片相机的底片或是数码照相机的图像传感器)上的光量。
相机实验报告

相机实验报告相机实验报告摄影是一门充满艺术性和技术性的活动,通过相机记录下美丽瞬间的能力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这个实验报告中,我将分享我进行的一些相机实验,包括不同的摄影技巧和效果。
一、曝光实验曝光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相机镜头对光线的控制。
在实验中,我使用了不同的曝光时间来拍摄同一场景。
首先,我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同一位置上拍摄了三张照片,分别设置了短曝光时间、中曝光时间和长曝光时间。
结果显示,短曝光时间下的照片明显过暗,无法清晰地捕捉到细节。
而长曝光时间下的照片则过亮,导致细节丢失。
中曝光时间的照片在明暗度上更加平衡,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场景的细节。
通过这个实验,我认识到曝光时间对于照片的质量至关重要,需要根据光线条件和拍摄对象来进行调整。
二、景深实验景深是指照片中被视为清晰的范围,它受到光圈大小和焦距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静物作为拍摄对象,使用了不同的光圈大小来观察景深的变化。
我先使用了大光圈(小光圈值)进行拍摄,发现只有被摄物体非常清晰,而背景模糊不清。
接着,我调整到小光圈(大光圈值),发现整个画面都变得清晰。
这说明了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
大光圈可以创造出浅景深,使被摄物体更加突出;而小光圈则可以创造出深景深,使整个画面都保持清晰。
三、快门速度实验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打开和关闭的时间间隔,它影响到照片中运动物体的清晰程度。
在实验中,我选择了一个运动中的对象,通过改变快门速度来观察照片的效果。
我先使用了较慢的快门速度,结果发现照片中的运动物体出现了模糊。
接着,我调整到较快的快门速度,发现照片中的运动物体变得清晰。
这表明快门速度对于捕捉运动物体的清晰度至关重要。
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创造出运动模糊效果,而较快的快门速度则可以冻结运动,使物体清晰可见。
四、白平衡实验白平衡是指相机调整图像的色温,使白色物体在照片中看起来真实。
在实验中,我选择了不同的光源条件下进行拍摄,观察照片中的颜色效果。
如何设置白平衡范文

如何设置白平衡范文
一、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是指在摄影过程中,摄影机或相机的自动白平衡系统把把标准
化的黑色和白色点,赋予三个色调的色彩以调节颜色,从而使照片中的主
要元素反映出更近似真实的色彩。
二、设置白平衡
1、在拍照之前,打开白平衡功能,找一张纯白色或灰色的物体让它
在拍摄的中央,做一张简单的白色平衡校正。
3、点击白色平衡校正,在出现的白色校正框中,可以看到一个矩形,矩形中心的坐标即表示当前成像灯光的颜色温度。
4、可以根据实际室内光线环境拖动滑块对该温度进行调整,确定最
佳灯光组合,然后确定白色平衡后点击“保存”。
5、关于白平衡调整的细节,还可以通过色调、饱和度、亮度等细微
的参数以微调照片的细节,使照片更加通透平衡。
三、白平衡的好处
1、白平衡可以使拍摄的照片保持一致的色彩,避免由于光源强弱造
成照片颜色失真的情况出现。
2、在多光源下调整白平衡,能够抑制色调变化,保持照片中的色彩
比例更加均衡,更加通透自然,完美还原真实的色彩。
学习白平衡非常好的一篇文章

学习白平衡非常好的一篇文章最佳色温设置——为什么巧用色温是色彩优化的灵丹妙药?白平衡设置就是色温设置。
色温概念属于传统摄影的基础知识,本节不准备过多解释色温,仅就与数码白平衡有关的部分概念稍作讨论。
尽管原理相同,但是数码技术对色温的应用和控制不完全照搬胶片的技法,设定、改变色温的操作皆有很大的不同。
自从凯尔文用数学解释了色温,对色温量化后,就可以从胶片制造、光线运用、滤色镜校正、直到暗房还原的全部摄影环节中来把握色温,最终达到准确表达色彩的目的。
在传统摄影中,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日光型、灯光型胶片。
用得最多的色温滤色镜是雷登80和雷登85系列,对灯光和日光型胶片通过滤色镜转换色温。
使用技巧之一是用日光型胶片拍摄晚霞而不加滤镜使之更红,或者使用灯光型胶片拍摄夜空,不加降色温滤镜,而使画面更蓝,通过微倒度计算用多种滤色镜控制色温。
但是价值不菲的且数量巨多的镜片购买和外出携带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因此,除非特别需要,一般摄影师不会购买全套的色温滤色镜去控制色温。
也就是说,传统摄影中的色温问题并没有从应用、实用的层面上根本解决。
当然,控制色温除了滤色镜,还需要色温表。
顾名思义,“色温”与温度有关。
不错,凯尔文就是把一块黑铁在火中加温至800°时,铁块开始发出暗红色。
随着温度上升,铁块的颜色也开始由红变白,温度越高铁块发出的光线中蓝色光谱越多,而红线光谱减少。
对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过程,本无需赘述。
但是,这个过程是很多人误以为温度与色温有关系,认为温度就是色温,而误解了色温真正的概念是物体光谱成份的改变,光谱本身并没有温度,蓝光比红光的色温高,是因为蓝光在光线中的比例大,而红光反之。
一炉钢水的色温高,还是一个蓝色的荧光灯的色温高?许多人说,钢水高。
错,把温度当成了色温。
如果在眼前放一块蓝色的滤色镜看钢水,钢水色温一下子就升高了2200K,那炉钢水的温度并没有升高,只是进入我们眼界的蓝色光线比例升高了。
一句话,色温就是检验光线中红-蓝光线的比例的一把尺子,蓝光多则色温高,红光多则色温低,与温度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摄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白平衡调整及跟移镜头的拍摄练习院系:班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日期: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 通过三种执机方法、三种拍摄方式练习移镜头和跟镜头拍摄,掌握在移动条件下手持稳定拍摄,拍摄出不同含义的镜头画面。
2. 通过了解色彩平衡原理及光圈、快门与进光量的关系,认识掌握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白平衡的调节方法,以保证在不同拍摄条件及环境下所拍摄图像色彩还原正确。
3. 通过改变白平衡,调整光圈、快门在白天拍摄夜景画面,以体会在一定光照条件下拍出不同色彩效果的镜头画面。
二.实验原理1.手持摄像机靠脚步移动拍摄移镜头、跟镜头及固定画面,同时通过“旋转”拍摄写意镜头。
2.不同的拍摄环境有不同的光色成分,要使所摄图像色彩还原正确,需要掌握白平衡调整的方法和技巧。
三.主要仪器设备索尼摄像机三脚架摄像机电池摄像带白平衡色谱四.实验过程1.(1)领取器材,检查安装好摄像机、电池、摄像带等,确保机器正常无误,准备拍摄练习;(2)进行固定镜头及推拉镜头达到基本拍摄练习,熟悉掌握基本功。
2.(1)运用三种执机方法和三种拍摄方法,通过脚的过渡,与被摄者呈平行、同向、逆向拍摄关系,分别将摄像机端着、抱着、提着,进行移镜头和跟镜头拍摄;(2)利用移动镜头进行固定画面的拍摄练习,展现出拍摄场景及人物关系。
3. 拍摄者与被摄者拉手分别“旋转”,练习唯美的写意画面拍摄。
4.(1)按wht bal键调节白平衡,摄像机镜头对准白色平衡色谱本,使用推镜头使白纸充满画面,自定义的图标停止闪动即完成;(2)将摄像机对准白平衡色谱本“黄5”,然后将光圈(iris)设置为f11,快门(shutter speed)为10000,令其在白天拍摄出夜晚的效果;结束后,还原白平衡,调节光圈为f5.6,快门为50。
五.实验现象及处理结果1.移镜头和跟镜头拍摄时画面晃动严重,要保持画面拍摄平稳就要注重脚步移动,脚的方向与前进方向呈30度左右可以改善拍摄状况。
2.调整白平衡能产生特殊的影调效果,用黄色调整时产生蓝色影调的感觉,达到特殊的拍摄效果,更好的展现场景。
六.讨论与结论1.在手持拍摄过程中镜头不稳定,画面的构图也没有得到重视。
因此需要在拍摄练习中,时刻注意练习脚步走动,稳定拍摄;还要关注画面的起幅、落幅及构图,保证拍摄画面、片段的完整性、艺术性。
2.在具体拍摄中,运用白平衡色谱本能改变色调,拍摄出不同效果的镜头画面,因此我们要了解色彩的补色关系,才能运用到实际拍摄中,更好地使画面的色调按创作者的意图表现出来。
篇二:实验内容及报告白平衡南昌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样本、以下主要内容由学生完成)一、实验项目名称彩色摄像机白平衡调整二、实验目的通过了解摄像机的镜头及滤色片结构、色彩平衡原理,掌握在不同光线环境下滤色片的设置、掌握白平衡的调节方法,以保证在不同拍摄条件以环境下所报图像色彩还原正确。
在掌握基本原理后,举一反三,拍摄出不同色彩效果的艺术图像。
三、实验基本原理不同的拍摄环境有不同的光色成分,如:日光下色温约为5600k左右,受日光的影响,室内也大致相同,但受室内照明灯的照射会有所改变,如在新闻灯的照射下色温约为3200k 左右。
要使所摄图像色彩还原正确,就需要以变换滤色片或调整机内三个ccd(rgb三枪)色成分的比例,以达到红、绿、蓝三色基本配比平衡。
摄像机在出厂时以透明滤色片为基准进行设定,所以要在光色不同的条件下变换滤色片并进行调节。
四、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监视器、长视频线、摄像机电池、数字录像带、一台废旧摄像机等。
五、实验步骤1、拆开废旧摄像机镜头和机身连接部分,然后旋转滤色片旋扭,观察四种滤色片的透明度及颜色,做好记录。
2、用数字摄像机用长视频线与彩色监视器连接,打开摄像机电源,进入拍摄状态,在彩色监视器中观察不同滤色片所摄的图像效果,如果色彩不正确,用不同的滤色片各拍摄一段图像,在录像机中重放,做好记录。
六、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一号滤色片呈透明状态,无色,适合在灯光下拍摄,而二号片带棕黄色,适合在室外阳光下拍摄,而三号片比二号片更透明一些,适合在树荫下或日光反射下的室内拍摄。
如果用一号片在室外拍摄,则色彩易偏蓝,且易产生暴光过度的情况;如果用二号、三号片在室内拍摄,则色彩偏黄,且易产生暴光不足的现象。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在白天摹仿拍摄夜景及进行色彩夸张等其它艺术效果。
七、思考讨论题或体会或对改进实验的建议八、参考资料《电视节目制作技艺》李晋林编著《电视画面创作技巧》黄匡宇等著1篇三:单反相机实验报告实验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实验目的:1.了解数码单反相机摄影的基础知识。
2.熟悉数码单反相机的基本功能。
3.掌握数码单反相机的拍摄技术。
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设备:数码单反相机(nikon d90)、三脚架实验内容:1.参阅实验指南,熟悉数码单反相机的控制键的名称和作用。
2.用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照片。
(1)对课本、杂志、画册插图等进行翻拍;(2)对校园实景进行拍摄;(3)对动静态的物体、人物进行拍摄等。
(4)对上述拍摄主体选择合适的拍摄模式和拍摄技巧进行拍摄,对所拍摄的照片进行播放、查看,并挑选出10张符合要求的照片按实验数据中提供的表1进行记录,并随实验报告上交。
3.录制一短片,并进行查看,然后删除该短片。
4.连接相机至计算机,并填写好实验数据中表2,所有照片上传至ftp服务器中本人所建的文件夹中。
实验指南:详见附件: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指南预习与思考:1.课前认真阅读附件: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指南2.拍摄一组照片后,如何查看并标明它们的尺寸、存储格式、拍摄时间、光圈等?3..删除某天的全部照片,如何操作?4. 通过单反数码相机和小型数码相机两个实验,你觉得单反数码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有什么不同?实验数据:请完成以下2个表格的记录。
实验报告要求:1.按实验内容要求填写好实验数据,并上交记录表;2.对所拍摄的照片要有拍摄效果分析;3. 实验报告上交前由班长把关,对书写不符合以上要求及书写不认真、潦草者打回重新填写。
一、熟悉数码单反相机的控制键的名称和作用单反机就是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简称。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用一只镜头并通过此镜头反光取景的相机。
所谓“单镜头”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不像旁轴相机或者双反相机那样取景光路有独立镜头。
“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镜落下,将镜头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再到取景窗;拍摄时反光镜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感光元件cmos上。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下面我们就nikon d90了解一下它的构造 1.相机机身图2—11-模式拨盘;2-固定相机带的金属环;3-焦平面标;4-配件热靴(用于另购的闪光灯组件);5- 配件热靴盖;6- 电源开关;7- 快门释放按钮;8-(曝光补偿)按钮、双按钮重设按钮;9-(格式化)按钮;10-(释(测光)按钮、放模式)按钮;11-af(自动对焦模式)按钮、双按钮重设按钮;12-控制面板; 13-主指令拨盘;14-自动对焦辅助照明灯、自拍指示灯、防红眼指示灯;15- 副指令拨盘;16- fn按钮;17- 景深预览按钮;18- 扬声器;19-电池盒盖锁闩;20- cpu 接点;21- 安装标记;22- 镜头卡口;23-三脚架插孔;24- 电池盒盖;图2—21-内置闪光灯;2-(闪光灯模式)按钮、(闪光补偿)按钮;3-麦克风;4-红外线接收器;5-bkt (包围)按钮;6-接口盖;7-镜头释放按钮;8-对焦模式选择器; 9-反光板;10-用于另购 eh-5a 或 eh-5 交流电源;适配器的dc 输入;11-usb 接口、连接至计算机、连接至打印机; 12-hdmi mini-pin 接口; 13-视频接口; 14-配件端口;图2—31-取景器目镜;2-dk-21 取景器目镜罩;3-放按钮;6-menu菜单按钮;7-光度按钮;9-删除照片按钮、格式化按钮;4-显示屏;5-播帮助/保护按钮、wb白平衡按钮、色温;8-缩小播放按钮、iso感放大播放按钮、qual 影像品质、尺寸按钮;10-屈光度调节控制器;11- ae-l/af-l对焦锁定按钮;12-即时取景按钮;13-多重选择器;14-确定按钮;15-存储卡插槽盖;16-对焦选择器锁定开关;17-存储卡存取指示灯;18- 信息显示、快速设定显示按钮;2.模式拨盘d90提供了以下11种拍摄模式供选择:3.控制面板图2—41-快门速度;曝光、闪光补偿值;白平衡微调、色温、预设值;2-电池电量指示;3- 闪光灯模式;4- 影像尺寸;5-影像品质;6-白平衡微调指示;7-白平衡;8-iso 感光度;9-“k”(剩余存储空间可拍摄千张以上时出现);10-“蜂鸣音”指示;11-gps 连接指示;12-释放模式;包围序列中的拍摄张数;13-光圈f值;包围增量;14-色温;15-闪光补偿指示;16-时钟电池警告;17-柔性程序指示;18-测光;19-对焦点、af 区域模式;20-自动对焦模式;21-黑白指示;22- 剩余可拍摄张数、预设白平衡记录指示、篇四:数码相机性能评测课外作业三白平衡实验白平衡实验实验一:在同样光照下和不同白平衡下拍摄一个色彩较丰富的物体白平衡为阴影下拍摄的图片如下:白平衡为白炽灯下拍摄的图片如下:白平衡为日光白色荧光灯下拍摄的图片如下:白平衡为直射阳光下拍摄的图片如下:白平衡为闪光灯下拍摄的图片如下:白平衡为阴天下拍摄的图片如下:白平衡为阴影下拍摄的图片如下:注:白平衡就是数码相机在环境光线使得被摄景物反射的光谱成分改变后,拍出的照片仍能正确地还原物体的真实色彩,不产生色偏的一种电子调节机制。
由所拍摄的图片可知,在白平衡为白炽灯下拍摄的图片蓝色光明显;白平衡为日光白色荧光灯下拍摄的图片白光明显;白平衡为直射阳光和闪光灯下拍摄的图片黄光明显;白平衡为阴天和阴影下拍摄的图片暗红色光明显;而自动白平衡下拍摄的图片和人眼看到的非常相似。
这说明了该相机尼康d90能准确还原色彩,白平衡调整的能力很好。
实验二.在同一白平衡和不同光源下拍摄同一物体白平衡设置为直射阳光,在阳光下拍摄的图片如下:此图片涉及隐私,去除相机设置如下:白平衡设置为直射阳光,在阴影下拍摄的图片如下:此图片涉及隐私,去除相机设置如下:篇五:所谓白平衡所谓白平衡,就是摄像机对白色物体的还原。
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