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笔谈:浅析清水江文书俗字的价值

合集下载

试论清水江文书中的_股_朱荫贵

试论清水江文书中的_股_朱荫贵


地点及名 号

又列
竹 山

屋基
三 间
为 五人共 有


后作 超荐
之费

此处略
凭 亲 族 邓 启 焕 胡 啓模
代 笔 胡 贤 揩

华 民 国 三十
四年 四 月

初八

立①
“ ”

在 清 水 江 文 书 中 除 了 这 种 分家 时 将 家 庭 财 产均 分 为 股
求 市 场利 润 进 行 的 投 资有所 区 别

一 一

因此 这
, :

类 带 股 字 样 的 契 约 文 书 可 称 为 生 活领 域 中 的 股



” 。
类 的 股 大体 有 以 下 几种 类 型
“ ” ”
种 是 分 家 时 将 家 庭 财 产 均 分成 等 份 的 股




然后
由有
权利 承 继 财 产 的 人 在 亲 族 和 中 间 人 的 见
证下 以
拈 阄 的 方式取 得



己 的


份 并各取


份 有亲 族 和 中 间 人 签 字 的 契 约 作 为 分 得 产业 所有 权

的 凭证 为 据
这 种 类 型带 股 字样 的 契约 在分 家书 中 极 为 常见



无凭

有分
关合同 为 据 凭房 族 竖排 并 列 民国


经 析居之 后

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一)

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一)
之契 系道 光加 ( 嘉) 庆, 纸张 不 同 , 墨迹 都 不 同。 我
3 . 【 坡 】《 咸丰十 一年龙老言佃 山字》 : “ ( 其 山) 界至上凭 主妓, 下凭 垦 , 左凭 沛清之 木 , 右 凭
洪。 ” ( 1 , 3 6 3 )



家屡 代忠 厚 , 口地方都晓得 , 就 口口 地 方 , 那( 哪)
J o u r n a 1 0 f Or i g i n a l Ec o l o g i c a l Na t i 0 n a l Cu l t u r e
清 水 江 文 书疑 难 俗 字例 释 ( 一)
唐 智 燕
( 湘潭 大学 文学 与新 闻学 院 , 湖 南 湘潭 摘 4 1 1 1 0 5 )
“ 买祖 ” 等, 故“ 主坟 ” 当为 “ 祖坟” 。 4 . 【 / 艇】《 乾 隆 四十 四 年龙 老 行 、 龙 老 岩 断 卖 田 约》: “ 其 田 自卖之 后 , 不 与 重疑 曾 ( 争) 伦 ( 论) , 如 有重艇 曾 ( 争) 伦( 论) , 居( 俱) 在卖主, 不
注方式为 : 册数 ・ 页数 , 即“・ ” 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册数和页数 , 如“ 1 , 4 1 2 ” 表示此例引 自第 1 册第 4 1 2页 。 ②《 汉语大字典 ・ 皿部》: “ 歪, 同‘ 杯’ 。《 广韵 ・ 灰韵》: ‘ 歪’ , ‘ 杯’ 的俗字。 ” ( 5 , 2 7 3 9 ) 。 ③ 为节省篇 幅起见 , 有些引 自张应强 、 王宗勋 主编《 清水江文书》 中的用例被省略 , 而只标 注该用例所在之处。如 : “ 坟” 又作“ 坟” ( 1 3 , 7 ) , 表示“ 攻” 字见于第 1 3册第 7页。余 同。

清水江文书概念考析

清水江文书概念考析

清水江文书概念考析清水江是贵州省的第二大河流,属长江水系,省内河长452.2公里,流域面积为17 157平方公里。

该流域地处苗疆腹地,是全国最大的苗族、侗族聚居地,居住着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仫佬族、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

随着中央王朝对苗疆的不断开发及其对苗木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原本封闭的清水江流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为显著的是其发达的林业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大量的林业契约及其它相关文书。

20世纪60代前后,贵州民族研究所的杨有赓、廖耀南等人对清水江流域的部分林业契约开始进行相关研究。

随后数十年来,中外相关机构及其学者争相对清水江文书进行搜集、整理与系统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2011年10月,以张应强、徐晓光、张新民为首席专家的《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成功申报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并获得立项。

目前,从事清水江文书研究的队伍主要由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锦屏县档案局与史志办、贵州省档案馆、凯里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民族大学及贵州民族文化宫等单位的人员组成。

这些队伍里以杨有赓、单洪根、王宗勋、徐晓光、张应强、吴大华、罗洪洋、梁聪、罗康隆、龙宇晓、张新民、龚晓康等人为代表。

国外的研究者主要有唐立、武内房司、相原佳之、寺田浩明、岸本美绪等日本学者。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对清水江文书的研究已达半个世纪,研究机构及学者众多,成绩斐然。

然而,迄今为止关于清水江文书的概念,学界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清水江文书使用到这个概念时,多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为此,笔者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清水江文书的内涵与外延方面进行考察,来对清水江文书的概念进行正名。

二、清水江文书概念文献综述关于清水江文书的概念,在众多从事清水江文书研究的专家学者中,大致有张应强、徐晓光、龙泽江、张新民、朱荫贵、韦建丽、吴苏民、林东杰、吴述松、魏郭辉、史达宁、张继渊、胡展耀等人尝试对清水江文书的概念进行过定义。

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刍议

清水江文书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刍议

民国时期地方经济的调查材料等。在一次次翻阅 过程中, 笔者 不禁 遥想 : 不 知数 十 年 之后 , 《 侗 族 社 会 历史 调查 》 所 涉 及 的 那 些珍 贵 而 有趣 的 民 间文 献 何在 , 所 涉及 的 清 水江 下 游地 区 又 发 生 了怎 样
的变化 。 2 0 0 0年 1 0月至 1 1月 , 笔 者 在 清 水 江 下 游 地 区进行 了一 次 “ 走马观花” 的学 术 旅 行 , 先 后 在 黎
收藏 归类 等方 面表现 出来的 独特性 , 不仅 使 得 相 应 的 收 集 、 整理 与研 究 工作 具 有 重 大的 学 术价
值, 也为中国民间文献的整理研 究提 出了新的课题 。通过对前期清水江文书收集整理工作的粗 疏检视 , 初 步梳 理 对文 书性质 与特 点 的认识 、 及 民 间文献 整理研 究基 本规 范的体 悟等 , 以期 对推
进 利 用 民间文 献 了解“ 地 方性 知识 ” 并 解释特 定 区域社 会 文化过 程 的学 术努 力有所裨 益 。
关 键词 : 清水 江流域 ; 民间文 书 ; 区域社会 中图 分类 号 : G 2 7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6 2 1 X( 2 0 1 3 ) 0 3— 0 0 3 3— 0 6



清 水江 是 洞庭 湖水 系 沅 水上 游 的 主 要 支流 之

料, 其 中就 蕴 涵 了许 多让 人 感兴 趣 和值 得 进 一 步
去探究 的学 术 信 息 。 比如 , 在 反 映 建 国之 后 贵 州

自西 向东 贯 穿 今 黔 东 南 苗 族 侗 族 自治 州 多 个
流 域

《清水江文书》俗字考辨六则

《清水江文书》俗字考辨六则

·66·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1年
同‘虔’。”[10]1188由此可见,“ ”为“虔”字俗体,一 个“扌”、一个 “虔”即 “ ”字。“ ”,《说文 · 手 部》:“ ,相援也。从手,虔声。”[8]255但是,“ ”作 “ ”讲,与引文意甚不契。详考全文,发现在《清 水江文书》中“处”或俗写为“ ”,当是出于方便快 速的原因而作出的简省。同理回改之,“ ”若为 “处”字俗体,一个 “扌”和一个 “处”组合成 “ ” 字。“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隶辨》《碑 别字新编》等辞书于“据”字头下收录。《汉语大字 典· 手部》:“ ,同 ‘据’。”[7]2060《隶辨》:“按 《说 文》:‘据’从‘襑’,后碑变从‘处’。”[11]《金石文字 辨异》训释与《隶辨》同。据上述考证可知,“ ”应 是“据”字的碑变俗字。递推之,“ ”盖为“据”的 俗字,乃“据”碑变作“ ”后,又简省构件“几”的结 果。《清水江文书》中 契 约 的 最 后 一 句 作 “恐 口 无 凭,立有卖字为据”“恐口无凭,立此卖契约为据” “今恐无凭,立卖字为据”的表达十分普遍,亦可相 佐证,且“据”字 多 有 变 体,或 作 “ ”“ ”“ ” “ ”等,书 作 “ ”也 就 不 足 为 奇 了。“据”,《说 文·手部》:“据,杖持也。从 手,襑 声。”[8]252本 义 为依仗、凭倚,后引申出“根据”“证明,凭证”等义 项,此处 “据 ”当 取 “证 明,凭 证 ”义,文 意 通 顺。 “据”俗写为“ ”后与“ ”字的俗体构成了同形 字,极易误认。《中华字海》将“ ”仅作为“ ”字 俗体收录,当增列义项 “ ,俗据字”,《汉 语 大 字 典》失收该俗字,可据补。
第 3期
倪荣强,杨小平:《清水江文书》俗字考辨六则
·65·
为“受”“授 ”二 字,林 义 光 在 《文 源 》中 指 出:“受, 象相授形,舟声。授、受二字,古皆作受。”[7]431《汉 语大字典·又部》所收义项便列为“接受”“授予, 付给。后 作 授 ”[7]431。 可 见,“受 ”本 含 互 换、交 换 义;“换 ”,《说 文 · 手 部 》:“换,易 也。 从 手,奂 声。”[8]258义为更易、交 换。 《汉 语 大 字 典· 手 部 》: “对换,给 人 一 种 东 西 的 同 时 向 他 取 得 另 一 种 东 西;变 易,改 变。”[7]1995而 “迭 ”,《说 文 · ' 部 》: “迭,更 迭 也。从 ',失 声。一 曰 达。”[8]35义 为 更 迭。《汉语大字典 · '部》解释 为:“迭,更 迭;交 替。”[7]4077《汉 语 大 词 典 》解 释 为:“迭,更 迭,轮 流”,引《易·说卦》:“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 用柔刚。”[9]《汉书·律历志上》“三代各据一统,明 三统常合,而迭为首”,颜师古注释 “迭”为 “互”。 可见,“迭”亦有变化、变换、更易的意义,与 “易” “受”“换”有相通之处,清水江流域为多民族聚居 之地,用 字 用 语 现 象 较 为 复 杂,多 具 地 域 特 色,盖 “交迭”为当地的方言俗语,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交 换”“交受”。该契约内容大致为买主付银钱,卖主 将田 交 与 买 主,即 是 一 种 交 换、交 易,契 合 引 文 语 境。递推之,“ ”为“迭”的俗字。再从构件来看, “失”的上古音和中古音皆为书纽质部,“矢”的上 古音和中古音皆为书纽脂部,二字古音相近,且形 体相似,故在俗写时多有混用的情况,如“雉”俗写 为“ ”,“挨”俗写为“ ”,“侯”俗写为“ ”,“瓞” 俗写为“ ”,“ ”或书作“ ”,“秩”俗写为“ ”, 是其例。 另 外,“辶 ”与 “廴 ”亦 常 相 混,如 “延 ”俗 写为“ ”,“廷”俗写为“ ”,“巡”俗写为“(”, “”俗写为 “)”,可资比勘。“廴”,《说 文 · 廴 部》收篆文“ ”,解释为“长行也。从彳引之”[8]38。 据《说文》训,“廴 ”是 由 “彳 ”延 长 一 笔 而 成,义 为 连续行走。“辶”,《说文 · '部》:“ ,乍 行 乍 止 也。从彳从止。”[8]33义为走走停停。可见,“辶”与 “廴”不只是形近,而且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书写时 换用也就顺理成章了。综上考证,本文认为“ ” 是“迭”声 符 换 为 “矢 ”、形 符 换 为 “廴 ”的 结 果,而 “ ”当是演变过程的中间环节,《汉语大字典》《中 华字海》可增补“ ”“ ”这两个俗字。另“ ”字, 较早见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司马芳残碑》,例证

再谈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

再谈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

再谈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作者:张应强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在学术积累的意义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概念提炼与理论范式的思考和探索上却有待突破。

清水江文书研究的历史人类学取径,仍是最具方向感的一种学术努力,主张以人及其实践与能动性为中心,将国家与地方、时间与空间等因素勾连起来,借助深入细致的历史田野方法,走向“历史现场”,探寻清水江文书文内文外丰富的叙述与表达,整体性地呈现贯通过去与现在的区域历史画卷,并最终使清水江文书研究成为历史人类学和民间历史文献学的一个典范。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历史人类学;能动性;整体性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9)01-0027-05一、近年清水江文书整理研究的反观与思索“清水江文书”是贵州省东南部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保留下来的汉文文献,时间跨度涵盖了清代、民国和建国初期,以各种类型的林业契约文书为主,还包括地契、诉讼词稿、山场清册、账簿、族谱、书信、科仪书,婚书等等。

早在1960年代,杨有赓即注意到清水江下游民间保存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契约文书,于1980年代整理出版的、包含了部分所搜集契约的《侗族社会历史调查》,至今仍是从事相关研究的必读文献。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和贵州省锦屏县合作,开展对清水江文书成规模有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自2007年起,先后整理影印出版了《清水江文书》三辑共33册。

①①张应强、王宗勋主编:《清水江文书》(第一、二、三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1月、2009年6月、2011年8月出版。

而相关学术机构也分别组建各自的学术团队围绕清水江文书展开整理和研究工作。

2011年,中山大学(首席专家张应强教授)、贵州大学(首席专家张新民教授)和凯里学院(首席专家徐晓光教授)分别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清水江文书的整理与研究”并获得立项;在该课题的支持下,我们先后举办了几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其中包括2014年在佛山召开的“民间文书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2015年在锦屏召开的“民间文献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2016年在佛山召开的“区域·田野·文献”学术研讨会,2017年在锦屏文斗苗寨召开的“文书·生态·文化”第四届锦屏文书学术研讨会。

清水江文书俗字丛考

清水江文书俗字丛考

清水江文书俗字丛考
清水江文书俗字丛考是清代学者清水江的一部文学著作,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清水江所作,由清朝宣统皇帝乾隆赐名为“清水江文书俗字丛考”。

该书分为六卷,收录了清朝官方文书中使用的官文、俗文、古文、书法、翰林学、古今著名人物的传记、文言文、箴言、诗词、谚语、古文解、词语解释、谚语解释、经史论著、古今书画、绘画及其他书俗知识。

该书收录的文书俗字,大部分来自清朝官方文书,也有一部分来自古代文献。

清水江以此为基础,加以自己的思考,对文书俗字进行了解释和分析,从而使其具有更深刻的文学价值。

清水江文书俗字丛考不仅是清朝文学史上的一部珍贵著作,而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

清水江文书的价值特点与研究意义

清水江文书的价值特点与研究意义

清水江文书的价值特点与研究意义作者:张新民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8年第02期摘要:清水江文书的全息性、完整性、民间性、归户性、民族性等特点,从微观层面展示了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的家族史与村寨史,对于认知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清水江流域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8)02-0041-08一、资料整理工作的辛劳与重要凯里学院出版了清水江流域黎平县煌煌22册8000多件民间契约文书,我认为是学术界近年来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整理成果。

整理民间文书是一项艰难的学术工作,仅仅是根据内容提炼标题就会碰到很多困难,因为必须通读所有文字,完全透晓内容后,才能审慎下笔。

缺少了如实解读的环节,是无从做好整理工作的。

而一旦成果出版之后,就意味着基础资料的积累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工作的空间不断拓宽。

资料的搜集、整理、编纂和出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甘于寂寞和勇于奉献的学者才愿意从事这项基础性的学术工作。

这既是有功于文化事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造福学术界的重要工程,值得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当然应该表示诚挚的祝贺!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新资料的发现和利用,乃是推动学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

例如,因为甲骨文的发现而有了甲骨学,因为敦煌文书的发现而有了敦煌学,因为徽州文书的发现而有了徽学。

这固然反映了百年来中国学术转型的一些具体面相,但也说明了新资料的发现对学术研究工作的重要。

现在由于清水江文书的大量刊布,研究的空间逐步扩大,积累的成果渐趋增多,相关人才群体的地域分布越来越广,清水江学作为一门地缘性的专门学问是不是也应时应机地得以产生了?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资料的整理刊布乃是学术界应该认真对待和严肃从事的一项学术工作,凯里学院的最新成果说明民间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又步入了新的阶段,是一系列标志性的大型文献资料编纂成果的再丰富和再扩大,必然能够吸引更多的学者参与相关研究,从而推动清水江学的深入发展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和专家学者 , 认为缺少了他们的辛勤劳作及其所带来 的资源共享的便利 , 任何宏伟的学术蓝图的 目 标
实 现都无 从 谈起 。 谈 到校 注或 考释 清水 江 文书 , 碰到 的最 大 困难 便 是 地 方俗 字 俚 语 的判 读 问题 , 中也 包 括 汉 语记 苗 其 音、 侗音 所 产生 的歧 义 疑惑 。针对 前一 问题 , 谈 稿 已有专 文 谈 到拟 总 结 吸收 前 辈学 人 的成 果经 验 , 过 笔 透
语等文书书写的实际, 深入扎实地开展 田野调查 , 多方面地咨询请教苗学 、 侗学专家 , 扫清一切可能碰到的
文 字解读 障碍 , 好 基础 性 的文 书考 释 和研究 工作 。 做
清水 江文 书不仅 是边 缘 交叉 学科 —— 文 书学— — 的重 要 资料 宝 库 , 且也 是 明清 以迄 民 国历 史 的 史 而
笔 谈 主 持 人 : 新 , 州 大 学 中国 文 化 书 院 教 授 。 张 贵
货州 学学 社 科 版 火 报. 会 学
第3 0卷 第 2期 21 02年 3月
贵州 学 学 ( 会 学 ) 火 报 社 科 版
J U N L O U Z O N V R I Y( oil c n e ) O R A F G I H U U I E ST S c i c s aS e
Vo. O No 2 13 . M ae2 2 l 01 .
汉字 形体 演 变历 史 的疏理 , 以诸 如传 世 、 予 非传 世 、 地方 别体 等恰 当 而必要 的分 类 , 有利 于更 好地 利用 清 从 水江 文 书和 方便 学 人解读 资 料 的 目的 出 发 , 编撰 具 有 工 具 书性 质 的俗 字 研 究 专 书—— 《 水 江 文 书俗 字 清 字典 》 。直 面后 一 问题 , 必须 注 意 区分全 用汉 字 记苗 音 、 音 、 汉 半 苗侗 意译 与 记 音混 用 、 则 侗 半 汉译 苗 语 侗
理解 , 者 同时 给合 并 多方转 辗折 衷分 析 , 二 才能 从 “ ” 料 中料 \ 出 “ ” 义 , 未来 的 多学 科 交 叉研 死 材 简 活 意 为 究 开辟 由江 人海 般 的广 阔空 间 。因此 , 我们 始终 感 谢那 些 默 默从 事文 书 人档 归 类 和 整理 考 释 的档 案 工作
的严 谨态 度 , 有计 划 、 有步 骤 地集 中精 力抢 救 、 集 、 征 整理 、 布和 出版 契约 文书 , 尚有漫 长路途 要走 的清 公 为
水 江学显 学 终极 目标 的实 现 , 做好 一人 劳 而千人 逸 的大 规模 的资 料编 纂服务 工作 。
正是 有 鉴于此 , 期 “ 本 清水 江学 研究 ” \ 档 目发 表 的八 篇笔谈 稿 , 域 旨趣 大 体 均与 清水 江 文 书 的考 释 题
清 水 江 文 书 整 理 与 研 究 笔 谈
笔谈 主持人 : 新 民 张
“ 清水 江文 书整 理 与研究 ” 得 国家社 科基 金重 大招 标项 目的 资助 , 志着 清 水 江文 书 和清 水 江文 明 获 标 的研 究 已进 入 了 国家视 野 , 会 从局部 的非 主流 的 区域学 上 升 为更 多学 者 群体 参 \ 主流 的 国 际性 显学 , 将 的 从 而最 终形 成 与徽 学 、 煌学 鼎 足并埒 的繁荣 发展 局 面 。然 而 , 同徽 学 、 敦 如 敦煌 学 之所 以能 够 成 为 国际 性
地区的契约文书考释与研究 , 其实暗中仍潜藏着极为广大的学术 目标诉求——即我近年来反复提倡的重 新 在苗疆 发 现历 史 , 重新 走进 清 \ 江文 书及 隐伏 在其 背后 的清水 江乡 土社会 的世 界 。
但是 , 论考 释 或研 究 , 无 都不仅 涉 及契 约文 书本 身 的训 释 或解 读 , 目也 牵 联 地方 礼 俗 习 尚 的把握 和 而
的显 学 , 所扎 根 的基础 仍为 大量 原始 资料 的编纂 整理 和充 分利 用一 样 , 其 清水 江学是 否能 够跻 身 国际学术 文 化 圈的 队伍行 列 , 也不 能不 取决 于 大量 契约 文 书 的公 布 出版 与相应 学术 成果 的成批 涌 现 。因此 , 尽管 清
水 江学 的未 来学 术远 景极 为 可观 和诱 人 , 最重 要 的仍 是必 须将 其化 为 当下 的认 知 实践 活动 , 但 从基础 性 的
与研 究有 关 。由于 清水文 书 分布 的地 域极 为广 大 , 涉及 的 自然村 落 与族群甚 多 , 我们 主要 采取 与天柱 县人 民政 府合 作 的形 式 , 有针对 性 地选 择一 些较 有历 史人 类学 研 究价值 并颇 具文 化典 型性 特征 的 乡镇 , 展 了 开 田野 调查 和契约 文 书解读 的 基础性 前 期工 作 。就本 专栏 笔 谈 稿所 讨 论 的范 围看 , 及 的 当地 乡镇 主要 有 涉 高酿 、 林 、 竹 坌处 、 口 、 远 白市 、 江东 、 马 、 洞 、 田、 洞 等 , 为 契 约文 书 分 布相 对 集 中 的地 区 , 渡 石 蓝 瓮 均 既是 西 南地 区凭 借 清水 江航 运 出入 中原 的重要 通 道 , 是 经长 江 入沅 江 直达 西 南边 偶 \ 疆 腹地 的 战略要 区 , 也 苗 颇 能从 中一窥 清水 江 文化走 廊 沟通 连接 多种 族群 社 区或地 缘 文化 的枢纽 功 能和 区位意 义 。表面 看 只是 局部
史料 汇 编或 文献 整 理工作 做 起 , 才能 开 出 坚 实可 靠 的高 水 准 “ 流 ” 预 成果 。这 就 决 定 了必 须 有 一批 赖 \ 得 寂 寞 的学 者 和档 案工 作者 队伍 , 们能 够 真心坦 诚 地发 挥甘 坐冷板 凳 的牺牲 精 神 , 着 以学术 为终生 职 志 他 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