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 《《卜算子咏梅》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卜算子·咏梅》教学课件ppt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处梅花在内容及思想感情表 达上有什么异同?
相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同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点 (4)都以梅花自比。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1)梅花的
象征 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不 形象不同 同 点 (2)感情基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活动一:读 梅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把握情感基调,读出感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zhuó
著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文本研读
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意象? 本词的词眼?
活动二:说 梅
“这是一树 请看上片(或下片)
背景知识补充: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
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 觌(dí)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 抗金、收复中原,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 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大家都孤立他,感 到悲凉寂寞,因此创作本词时陆游正处在人生 的低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 遇,可以看出这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 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词中的“梅”、“群芳” 的形象各自隐喻什么?联 系本词的时代背景谈谈你 的看法。
梅: 饱经忧患的词人。
群芳:
当权的投降派。
艺 术 手
卜算子·咏梅-(完美版)ppt

卜 算 毛子 泽· 东咏 梅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感悟作者在词中所 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 2.了解作者的诗词创作风格。
初读
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诵
听专家朗诵,边听边划出 “/”停顿 (初步把握节奏、重音、语调、语速)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风雨 /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飞雪 /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 /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犹有 /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俏也 /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只把 /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到 /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把握重音和语调
赛读
读出情感 读出气氛 读出个性
词人描写梅花,寄寓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结合背景理解)
写梅花的品格,由外向内表现 梅花胸怀宽阔,无私奉献的精神, 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 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 信心。
迁移
豪迈奔放乐观,充满英雄主义气概
你还读过毛泽东的哪些诗词或诗词 名句与《卜算子·咏梅》的风格一致?
结束语
学习伟人之诗, 滋养浩然正气, 塑造非凡人格, 陶冶美好情操, 争做不凡之人。
作业
1.你喜欢哪种花作为自己品格的 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 达) 2.请同学们在课外摘抄毛泽东的 其他诗词。
回味经典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 乐·六盘山》) 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 乐·会昌》) 4.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 娇·昆仑》)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 春· 雪》)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 娥·娄山关》)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感悟作者在词中所 赋予梅花的品格和精神。 2.了解作者的诗词创作风格。
初读
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诵
听专家朗诵,边听边划出 “/”停顿 (初步把握节奏、重音、语调、语速)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风雨 /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飞雪 /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 /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犹有 /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俏也 /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只把 /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待到 /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把握重音和语调
赛读
读出情感 读出气氛 读出个性
词人描写梅花,寄寓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结合背景理解)
写梅花的品格,由外向内表现 梅花胸怀宽阔,无私奉献的精神, 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 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 信心。
迁移
豪迈奔放乐观,充满英雄主义气概
你还读过毛泽东的哪些诗词或诗词 名句与《卜算子·咏梅》的风格一致?
结束语
学习伟人之诗, 滋养浩然正气, 塑造非凡人格, 陶冶美好情操, 争做不凡之人。
作业
1.你喜欢哪种花作为自己品格的 象征?为什么?(写一段文字表 达) 2.请同学们在课外摘抄毛泽东的 其他诗词。
回味经典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沁园春·长沙》) 2.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 乐·六盘山》) 3.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 乐·会昌》) 4.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 娇·昆仑》)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 春· 雪》)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 娥·娄山关》)
卜算子咏梅精品课件

06 结语
CHAPTER
总结全文
总结了《卜算子·咏梅》这首词 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 特色等方面的要点。
强调了梅花在传统文化中的象 征意义和梅花精神的内涵。
总结了词人毛泽东在这首词中 表达的革命精神和人格力量。
对未来的展望
期望读者能够继续传 承和发扬梅花精神, 为未来的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
VS
详细描述
该词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和特点,创造出 一种高洁、傲骨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梅 花的赞美之情。同时,该词还蕴含着深刻 的哲理,表达出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 见解。
05 卜算子咏梅的鉴赏与评价
CHAPTER
历代评价
宋代评价
现代评价
宋代文学家苏轼、陆游等对《卜算子咏梅》 赞赏有加,认为其表达了梅花的高洁与傲骨, 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高尚情操。
修辞手法
总结词
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详细描述
该词运用了比喻、拟人、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运 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则
运用了借代手法,以山花代指春天,形象地表达出梅花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意境创造
总结词
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艺术作品。
个人观点与感悟
要点一
观点
我认为《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歌 ,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 的深刻思考。
要点二
感悟
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感其表达的意境深远,让我 对生命和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这首诗也启示我 要保持一颗清净、高洁的心,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
词的下片解析
《卜算子咏梅》PPT课件

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2021/8/17
42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2021/8/17
43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某某 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感。
2021/8/17
40
写花朵,拟人、比喻交叉运用,先写花穗
的颜色,再写花朵的形态。
⑤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
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
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品味:用帆、舱作比,细致地描写紫藤萝
花盛开时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
容”,拟为“忍俊不禁”,更显得美好可爱,
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人压垮,应该像紫藤萝花朵一样,振奋精神,昂扬斗
志,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投入
到伟2021大/8/17的事业中去。
21
欣赏意象美
2021/8/17
22
欣赏意象美
寻读描绘紫藤萝花的语句,请用
“
写得美,美
在
”句式说话。
2021/8/17
23
欣赏意象美
——美丽丰富的意象 引人驻足、令人眩目的壮美 —— 花瀑(二段 )
2021/8/17
17
整体感知
2021/8/17
18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
体感知内容,理清
行文脉络,把握作
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过程,看看作者感
2021/8/17
悟到了什么。 19
梳理文章的思路
卜算子咏梅课件ppt

在朗诵比赛中的应用
选取片段
在朗诵比赛中,选手可以 选择《卜算子·咏梅》中的 精彩片段进行朗诵。
情感表达
通过朗诵《卜算子·咏梅》 ,展现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以及表达对自然和生命 的感悟。
技巧展示
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和 节奏,突出《卜算子·咏梅 》中的诗意和情感。
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传承诗歌文化
《卜算子·咏梅》作为中国古典诗 歌的代表作品,有助于传承和弘
强化文学的会责任感
该作品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 注和思考,强化了文学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后来的文学创 作者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社会价值。
丰富文学主题
该作品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主题,使后来的文学创 作者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对自然、生态、人生等方面的思考 和表达。
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扬中华诗歌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和欣赏《卜算子·咏梅》 ,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
美水平。
推动文化交流
《卜算子·咏梅》可以作为中外文 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THANKS
[ 感谢观看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作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和 发展对于维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文化自信心
该作品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心,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 敬意。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该作品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向世界 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陆游的文学风格
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激情,又有婉约派的柔情。他的诗歌语言质 朴自然,情感真挚热烈,常常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卜算子·咏梅》课件

卜算子·咏梅
梅花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特殊的花卉,象征着沉韵、清高和清新。《卜算子·咏 梅》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杨万里简介
1 诗人生平
2 代表作品
3 文学价值
明代中期的江苏射阳 人,曾担任过监察御 史和广东提学副使等 官职。一生于才力自 恃,作品中多有涉及 官场生活和乡土题材。
杨万里以咏物为主, 其代表作有《大林寺 桃花》、《晚泊牛渚 怀古》、《临江仙·滚 滚长江东逝水》等。
杨万里作品风格清新 简洁、形象生动、情 感真切。被誉为"庸中 佼佼"。
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雪 •梅 •冰 •柳
意境
• 热烈 • 含蓄 • 明净 • 委婉
诗人表达的情感
赞美之情
诗人移情梅花,赞美梅花的高雅、悠远、坚韧等特点。
诗歌对人们的启示和意义
1 崇尚高雅之品格
梅花独傲、凌霜而开,具有崇高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崇尚高雅之品格。
2 追求清新明净之境界
咏梅诗以其清新明净之境界,启迪人们追求纯洁之心。
3 宣扬一种人生观和处世方式
诗歌反映了诗人有着清高、超脱尘世之情怀。提倡的是自信、自律、自强、自立等现代 人都需要的品质。
自然之情人在赞美梅花之余,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超脱尘世的情感。
诗歌的语言与修辞手法
1
典型表达法
作者通过对梅花寥寥几笔的描摹,传达出对梅花内涵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
使用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衬托、夸张、对比等手法来营造诗歌的氛围。
3
采用寓言手法
作者更是善于借物抒情,将梅花比作人类品质,体现了一种高度的修养艺术。
诗歌的艺术特点
文学与视觉相结合
梅花、雪、柳等元素,整首 诗歌中呈现出来的景色具有 鲜明的意境,呈现出一幅极 具艺术价值的视觉画面。
梅花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特殊的花卉,象征着沉韵、清高和清新。《卜算子·咏 梅》是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杨万里简介
1 诗人生平
2 代表作品
3 文学价值
明代中期的江苏射阳 人,曾担任过监察御 史和广东提学副使等 官职。一生于才力自 恃,作品中多有涉及 官场生活和乡土题材。
杨万里以咏物为主, 其代表作有《大林寺 桃花》、《晚泊牛渚 怀古》、《临江仙·滚 滚长江东逝水》等。
杨万里作品风格清新 简洁、形象生动、情 感真切。被誉为"庸中 佼佼"。
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
•雪 •梅 •冰 •柳
意境
• 热烈 • 含蓄 • 明净 • 委婉
诗人表达的情感
赞美之情
诗人移情梅花,赞美梅花的高雅、悠远、坚韧等特点。
诗歌对人们的启示和意义
1 崇尚高雅之品格
梅花独傲、凌霜而开,具有崇高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崇尚高雅之品格。
2 追求清新明净之境界
咏梅诗以其清新明净之境界,启迪人们追求纯洁之心。
3 宣扬一种人生观和处世方式
诗歌反映了诗人有着清高、超脱尘世之情怀。提倡的是自信、自律、自强、自立等现代 人都需要的品质。
自然之情人在赞美梅花之余,表达了自己超然物外、超脱尘世的情感。
诗歌的语言与修辞手法
1
典型表达法
作者通过对梅花寥寥几笔的描摹,传达出对梅花内涵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
使用修辞手法
作者运用衬托、夸张、对比等手法来营造诗歌的氛围。
3
采用寓言手法
作者更是善于借物抒情,将梅花比作人类品质,体现了一种高度的修养艺术。
诗歌的艺术特点
文学与视觉相结合
梅花、雪、柳等元素,整首 诗歌中呈现出来的景色具有 鲜明的意境,呈现出一幅极 具艺术价值的视觉画面。
卜算子咏梅优秀课件

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 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 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 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 强音。
本词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 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 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 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毛词赏析:
:诗人笔下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文章仅仅是写梅花吗?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首词在梅花的形象和感 情基调上有怎样的不同?
(1)梅花的形象 (2)感情基调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陆 游:低沉孤高。
陆词赏析
1、找出词的上阙中描写梅 花所处环境的词语。
给你什么感受? 有什么作用?
环境
驿外 断桥 野梅 黄昏 风雨
感受
烘托愁
荒凉 破败
困
孤独 寂寞 难
惆怅 萧瑟 处
凄凉 惨淡
境
2、词的下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 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只零 有落 香成 如泥 故碾
作 尘
矢志 不渝
孤傲 高洁
一无 任意 群苦 芳争 妒春
,
你 对 梅 请 的用 认一 识句 。话
来 概 括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学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 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 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 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本词写作背景——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 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 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 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毛词赏析:
:诗人笔下的梅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文章仅仅是写梅花吗?
比较阅读:
比较一下这两首词在梅花的形象和感 情基调上有怎样的不同?
(1)梅花的形象 (2)感情基调
陆 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
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象征革命者的坚贞不屈 斗争的精神。
陆 游:低沉孤高。
陆词赏析
1、找出词的上阙中描写梅 花所处环境的词语。
给你什么感受? 有什么作用?
环境
驿外 断桥 野梅 黄昏 风雨
感受
烘托愁
荒凉 破败
困
孤独 寂寞 难
惆怅 萧瑟 处
凄凉 惨淡
境
2、词的下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 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只零 有落 香成 如泥 故碾
作 尘
矢志 不渝
孤傲 高洁
一无 任意 群苦 芳争 妒春
,
你 对 梅 请 的用 认一 识句 。话
来 概 括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体会词中蕴含的情感。 :学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 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 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 结果被黜免,回乡闲居至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
咏梅
咏梅
2
文学常识
1. 背景: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 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 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2.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词前的 两句话,是“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 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了:“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 陆游的原词不同。 3.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 号放翁,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 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 愤懑抑郁。他的这首词就表现了这一情绪。毛泽东的这首 词,和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咏物词,也都是通过咏梅 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的感情却和陆游不同, 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2018/2/28 3 咏梅
13
·
整装待发的长江北岸解放军
咏梅 14
正在渡江的解放军
咏梅 15
雄师登陆
咏梅
16
古诗欣赏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行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马致远《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 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 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
4
咏梅
5
简析
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
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春夏秋冬循环 往复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但是词人的叙写却耐人寻味。在作者的 心中春天离开,时间是那么地短(“春归” “春到”)。联系时 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可以理解为这里的“春归” “春到”象 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在词人看来,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 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飞雪”也就 是严冬之时,“飞雪迎春到”也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 胜利充满信心。“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将严寒写得更 为具体,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 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的难能可贵。这样,“犹有花枝俏”一句 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开放,而且开放得特别俏 丽。以冰雪衬托梅花,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俏”字用得好,它既 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咏梅 6
冰 的 玲 珑
咏梅 7
咏梅
8
咏梅
9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俏也不争春”,承“俏”字写起,“也”字不可忽 视。通常人们认为,美丽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繁荣,因为 各种花都在春天竞相开放。可是梅花却不是如此,它开放 于严寒冬天之中,等春天到来之时,它已经凋零了。这是 梅花的特性。所以,词人说,梅花俏丽开放却并不想争占 春光。“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字丛中笑”,描写春天到来 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虽然自己谢了, 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山花烂漫”也 是衬托的手法。这里没有被梅花所固有的特性所拘泥,而 是词人根据梅花冬开春谢的特点加以引申。这一引申加上 烂漫春花的衬托,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 的词低沉孤高。
2018/2/28
咏梅
12
天宜虎钟 若将踞山 有剩龙风 情勇盘雨 天追今起 亦穷胜苍 老寇昔黄 ,,,, 人不天百 间可翻万 正沽地雄 道名覆师 是学慨过 沧霸而大 桑王慷江 。。。。
咏梅
七 诗 律 欣 人 赏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2018/2/28 咏梅 17
小结
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 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 10 咏梅 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
咏梅
11
《咏梅》两首之比较
• 不同之处: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 • 共同之处:①都写 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 出了梅花不畏严寒 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花,象 的特点;②都表现 征了屡遭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 东笔下的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 梅花不与群芳争春 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 的特点;③都赞颂 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革命者 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 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 ④两位作者都以梅 精神。②感情基调不一样。毛的词, 花自比。
咏梅
咏梅
2
文学常识
1. 背景: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 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 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 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2.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词前的 两句话,是“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 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了:“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 陆游的原词不同。 3.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 号放翁,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 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 愤懑抑郁。他的这首词就表现了这一情绪。毛泽东的这首 词,和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咏物词,也都是通过咏梅 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的感情却和陆游不同, 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2018/2/28 3 咏梅
13
·
整装待发的长江北岸解放军
咏梅 14
正在渡江的解放军
咏梅 15
雄师登陆
咏梅
16
古诗欣赏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行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马致远《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 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 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
4
咏梅
5
简析
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
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春夏秋冬循环 往复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但是词人的叙写却耐人寻味。在作者的 心中春天离开,时间是那么地短(“春归” “春到”)。联系时 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可以理解为这里的“春归” “春到”象 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在词人看来,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 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飞雪”也就 是严冬之时,“飞雪迎春到”也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 胜利充满信心。“已是悬崖百丈冰”,承“飞雪”,将严寒写得更 为具体,形象地表现梅花开放的冰雪环境,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梅 花在这样百丈坚冰的时节的难能可贵。这样,“犹有花枝俏”一句 就格外醒目:梅花不但在这样严寒的季节开放,而且开放得特别俏 丽。以冰雪衬托梅花,以梅花象征革命者。“俏”字用得好,它既 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咏梅 6
冰 的 玲 珑
咏梅 7
咏梅
8
咏梅
9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俏也不争春”,承“俏”字写起,“也”字不可忽 视。通常人们认为,美丽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繁荣,因为 各种花都在春天竞相开放。可是梅花却不是如此,它开放 于严寒冬天之中,等春天到来之时,它已经凋零了。这是 梅花的特性。所以,词人说,梅花俏丽开放却并不想争占 春光。“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字丛中笑”,描写春天到来 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虽然自己谢了, 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山花烂漫”也 是衬托的手法。这里没有被梅花所固有的特性所拘泥,而 是词人根据梅花冬开春谢的特点加以引申。这一引申加上 烂漫春花的衬托,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 的词低沉孤高。
2018/2/28
咏梅
12
天宜虎钟 若将踞山 有剩龙风 情勇盘雨 天追今起 亦穷胜苍 老寇昔黄 ,,,, 人不天百 间可翻万 正沽地雄 道名覆师 是学慨过 沧霸而大 桑王慷江 。。。。
咏梅
七 诗 律 欣 人 赏 民 解 放 军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2018/2/28 咏梅 17
小结
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 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 10 咏梅 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动人形象。
咏梅
11
《咏梅》两首之比较
• 不同之处: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 • 共同之处:①都写 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 出了梅花不畏严寒 饱受摧残的形象,这里的梅花,象 的特点;②都表现 征了屡遭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 东笔下的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 梅花不与群芳争春 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 的特点;③都赞颂 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革命者 了梅花的高尚品格; 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 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 ④两位作者都以梅 精神。②感情基调不一样。毛的词, 花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