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学生版)

合集下载

(学生版)古代文化常识常考选择题

(学生版)古代文化常识常考选择题

古代文化常识常考选择题班级:姓名:1.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

明清时期属于省级考试,由天子钦派各省主考官,因考试在春天举行而又称“春闱”。

B.“御史”,在秦以前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中原以外的地方则称“四夷”。

D.“畿内”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常见的词语还有“畿辅”“畿辇”“京畿”等,都是此意。

2.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晦朔”,晦是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是晦的前一天。

B.“五礼”指古代的五种礼制。

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以丧葬之事为凶礼,以军旅之事为军礼,以宾客之事为宾礼,以冠婚之事为嘉礼。

C.《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它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D.“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泛指国家重臣。

3.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男子大都有名有字,名是一出生就会起的(一说:三个月后由父亲所取),字是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释褐”,旧制,新进士要在太学行释褐礼,即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后用来指初做官或进士及第授官。

C.“中禁”即禁中,指皇帝居住的地方,有时候也指皇帝。

D.“除”,与“拜”相对,“拜”是授予官职的意思,“除”是除去官职的意思。

4.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

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如: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

B.“翰林院”,始设立于唐朝,到明朝时,成为专门考核、提拔、任免官吏的机构。

C.“宦者”,即宦官,也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自东汉始全由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的人充任。

文化常识(选择题 含答案)

文化常识(选择题  含答案)

2019届古代文化常识强化一、天文历法专项训练1.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7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个时展,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2.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3.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

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一3) ÷60,得余数R;再求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

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7(X),(R)17÷12=1……5(Y)。

因此,公元200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辰年(农历)。

现在,计算公元2015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哪一年:()A.甲午年B.丙申年C.乙未年D.丁酉年4.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5.生肖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2(学生版)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2(学生版)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1)走在学霸的路上,想想都觉得很兴奋!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八年级历史文化知识点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文化知识点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文化知识点练习题1. 汉字的发明与演变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问汉字最初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答:汉字最初出现在甲骨文中,此后逐渐演变为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形式。

2.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请列举出其中的两种发明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答:其中两种发明包括造纸术和指南针。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传播知识变得更加便捷;指南针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提供了便利。

3. 长城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请问长城最初建造的目的是什么?答:长城最初的建造目的是为了防止外族的入侵和保卫国家的安全。

4.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审美和历史价值。

请问青铜器的制作技艺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答:青铜器的制作技艺主要包括设计图纸制作、模型制作、铸造和打磨等步骤。

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请列举出春节和端午节这两个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答:春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贴门神、放鞭炮、拜年、舞狮等;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6.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请问科举制度的出现和存在时间跨度是多少年?答: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持续了约1300多年直至20世纪初。

7.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伦理。

请问以下哪个名言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名句?a) “仁者爱人,人间至善。

”b) “持之以恒,必有所获。

”c) “知识改变命运。

”d)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答:a) “仁者爱人,人间至善。

”请根据以上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八年级历史文化知识点的掌握。

记得自己思考并在纸上写下答案,然后再核对答案,这样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祝你取得好成绩!。

小学历史练习题古代文明

小学历史练习题古代文明

小学历史练习题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学历史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对古代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一些小学历史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对古代文明的知识。

一、选择题1. 古埃及是哪个文明的代表?A.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B. 希腊罗马文明C. 印度河流域文明D. 古代中国文明2. 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建造的?A. 地震防护B. 宗教崇拜和陵墓C. 住宅建筑D. 军事防御3. 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哪个现代国家?A. 希腊B. 巴西C. 印度D. 埃及4.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人们在宗教上主要信仰哪个神?A. 雅典娜B. 伊西斯C. 文殊菩萨D. 楞严菩萨5.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A. 中东B. 非洲C. 欧洲D. 美洲二、填空题1. 古代中国文明中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和_______________。

2. 希腊罗马文明中的古希腊主要是指位于今天的_______________。

3. 在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中,最重要的城市是 _______________。

4. 古埃及的国王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

5.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有名的城市是 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 请简要描述古埃及金字塔的结构和用途。

2. 请简要介绍一下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

3. 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一些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贡献。

4. 请简要介绍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5. 请简要描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社会等级制度。

四、判断题1. 古代中国文明中,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追求快乐和满足。

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的法老建造了金字塔。

3. 民主制度起源于古希腊。

4. 古印度河流域文明中,人们主要信仰佛教。

5. 古埃及的由来是因为尼罗河的泛滥。

这些练习题将帮助学生对古代文明进行巩固和复习,对于理解古代文明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非常有帮助。

【高三二轮】高考古文化常识类类清(二)(学生版)

【高三二轮】高考古文化常识类类清(二)(学生版)

高考古文化常识类类清(二)(学生版)一、官职典制(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禅让”是古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2.“兄终弟及”指兄长死了,弟弟接替,是古代长期沿用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

()3.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4.“封建”,即“封邦建国”,是古代对诸侯、大夫、士逐级分封的制度。

中国几千年一直沿用这种制度,直到清王朝覆灭。

()5.我国古代用以封赐大臣的爵位共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一直沿用到清代。

()6.“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7.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8.荫补,是指在封建制度下,因祖辈、父辈的地位或功绩而使得子孙后辈在入学、入仕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又称“丁艰”。

一般子遭母丧称丁内艰,子遭父丧称丁外艰。

()10.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到达退休年龄、未到退休年龄但有病或有其他原因的,均可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二)皇室官职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1.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

古人认为君主、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12.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13.皇帝的生父称太上皇,简称上皇。

无论是生是死,都用此称。

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

()14.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人。

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2023小学生语文文化常识复习 题集附答案

2023小学生语文文化常识复习 题集附答案

2023小学生语文文化常识复习题集附答案2023小学生语文文化常识复习题集附答案一、填空题1.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吴承恩。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登鹳雀楼》。

答案:王之涣。

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_________。

答案:曹雪芹。

4. 以下哪位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A) 西施B) 梅兰芳C) 赵雅芝D) 李冰冰答案:A) 西施。

5. 《古诗十九首》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

答案:王之涣。

二、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A) 月亮B) 西瓜C) 香蕉D) 西狮答案:A) 月亮。

2.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以下哪些发明?A)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张B) 电话、电视、汽车、飞机C) 汽车、火箭、冰箱、电扇D) 微波炉、手机、电脑、相机答案:A)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张。

3. 以下哪位是世界著名的中国武术家?A) 李小龙B) 阿诺·施瓦辛格C) 迈克尔·乔丹D) 贝克汉姆答案:A) 李小龙。

4.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是谁的作品是以红楼为背景的?A) 吴承恩B) 施耐庵C) 曹雪芹D) 罗贯中答案:C) 曹雪芹。

5. 下列哪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象棋?A) 围棋B) 黑白棋C) 象棋D) 桥牌答案:C) 象棋。

三、判断题1.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

答案:正确。

2.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

答案:错误。

3. 青花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瓷器。

答案:正确。

4. 中国古代的“诗礼之邦”是指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礼仪和文学。

答案:正确。

5.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医学著作。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哪些?答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纸张。

2.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哪些?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古代文化常识模拟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模拟试题

古代文化常识模拟试题一、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分别起源的时间和作用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指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火药。

指南针起源于公元前指针,用以辨别方位。

造纸术起源于西汉时期,对传播知识、弘扬文化有重要作用。

活字印刷术起源于宋朝,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火药起源于唐朝,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二、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作者和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主要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家族故事。

《水浒传》是施耐庵创作,主要讲述了宋江等草莽英雄的故事。

《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主要叙述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的西天取经的故事。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主要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的三国时期的故事。

三、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包括在哪个朝代建立,起源目的等。

中国古代的四大书院指白鹿书院、岳阳楼、文昌阁和范文正公祠。

白鹿书院建立于唐代,是供文人学士读书讲学的场所。

岳阳楼建于唐代,是一座楼阁式文化建筑,有赞誉为“天下第一楼”。

文昌阁是明朝时期的科举考场,供学子们在此举行科举考试。

范文正公祠建于宋代,是为了纪念范仲淹而建。

四、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发明之一,包括起源、发展背景和影响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

指南针起源于中国,最早用于航海方向的辨别。

因为指南针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古代航海的准确性,推动了古代海上贸易的繁荣,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佛山文化名山,包括地点、特点等。

中国古代的四大佛山文化名山指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和九华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山市,是佛教文化圣地,有金顶寺等著名景点。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市,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有庙宇众多,信仰极其浓厚。

五台山位于山西和河北交界处,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佛教中心,有百界灵光、人文荟萃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中的“结发”是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黄泉”是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中指阴间,“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是指道家所说的天界。

B.“伏惟”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庭”是指快步走过庭院,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C.“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即七夕,也称乞巧节,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中的“淳熙”“丙申”都是年号,“至日”是指冬至日。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是指十二时辰的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时至3时。

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矜”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矜”是古代的衣领,“青矜”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B.“祭酒”是古代的官职,指首席、主管,陶渊明就曾做过江州祭酒;王右军是指王羲之,因为他曾做过右军将军;“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中的“丞”是古代的佐官名,一般为主官的副职,“主簿”是古代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唐时实为有职无权的闲职了,白居易就曾被贬为江州司马。

C.“山阴”是现在的浙江绍兴,“夏口”是现在的湖北武昌,“锦城”即锦官城,是指现在四川的成都,“夔州”是现在的重庆奉节,“钱塘”“临安”都是现在的浙江杭州,“建康”“金陵”“石头城”都是现在江苏的南京。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中,“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

“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山上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或浮屠)”是指和尚,“单于”是匈奴的最高首领,“阏氏”是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是指妻子的弟弟;“行李之往来”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府君得闻之”中的“府君”是汉代对太守的称呼;“周郎赤壁”“刘郎才气”中的“郎”都是古代对年轻男子的美称。

B.“华山之阳”是指华山的南面,“汉阳”是指汉水之北,“衡阳”是指衡山之南,“江阴”是指长江之南,“洛阳”是指洛水之北。

C.“庐陵萧君圭君玉”中的“庐陵”是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余弟安国平父”中的“安国”是名,“平父”是字。

D.“临川王某记”中的“王某”是指作者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意为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命令的专称。

B.“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是指皇帝的笔迹。

“宸”即北宸,就是北极星,代指皇帝;“翰”是指墨迹、书法。

C.“堂前黼黻焕烟霞”中的“黼黻”是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中的“漏”是古代计时器;“瑞脑销金兽”中的“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一种兽形的铜香炉。

D.“四书”,宋代理学家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等六部儒家经典;“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康熙字典》是清代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等奉皇帝命令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8.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闻子规啼夜月”中的“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双双金鹧鸪”“只今唯有鹧鸪飞”中的“鹧鸪”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因其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就成了哀怨的象征。

B.“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斗”“牛”“参”“井”“翼轸”均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

此外,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C.“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的“宵柝”是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筹”是更筹,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另外,“筹”也是古代计数和占卜用的工具。

D.“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其中,商代叫庠,周代叫序;“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9.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黎民不饥不寒”“穷年忧黎元”“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黎民”“黎元”“氓”“氓隶”“布衣”都是指平民百姓。

C.成语“端木遗风”中的端木是指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字子贡,善经商,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同样善经商的还有春秋时越国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经商而成巨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是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花中四君子”一般指梅、兰、竹、菊。

10.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此外,它还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B.“当垆卖酒”说的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哭倒长城”是指孟姜女,“莼鲈之思”是指西晋张瀚(字季鹰),“塞上长城”说的是李广,“隔江犹唱后庭花”指的是陈后主。

C.“鳏寡孤独”分别是指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

D.“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周朝除天子外,官制大体上分为卿士、诸侯、卿大夫;“稍迁至栘中厩监”中是“监”是指管事的官员。

1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是授予名位或官职,“辟”是帝王征召并授予官职,“再迁”是两次升迁,“再转”是两次调动官职;而“权”“署”“摄”“行”“领”都有代理官职的意思;“下车”是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休回家,“丁忧”是指官员居丧守制。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中的“章台”是秦宫名;而“楼高不见章台路”中的“章台”则是指西汉长安街名,因是当时妓院集中之处,后人常以章台代指娱乐场所;“奉宣室以何年”中的“宣室”是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汉文帝曾在此召见贾谊。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会盟而谋弱秦”中的“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

D.“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臣请就汤镬”“其极刑”“其绞缢”“惟大辟无可要”中的“炮烙”“汤镬”“极刑(凌迟)”“绞缢”“大辟”均是古代的刑罚;“刺配到这里”中的“刺配”是在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的一种刑罚。

1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C.“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

D.《滕王阁序》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宴集序。

骈体文也称骈骊文,多以四六句为主,兼用杂言,唐宋以后亦称“四六文”,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

13.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台隍枕夷夏之交”中的“夷”是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而“夏”则是对古代汉民族的称为;“匈奴”“鲜卑”“契丹”“突厥”“女真”“党项”“吐蕃”“大食”“波斯”等均是我国周边少数民数名。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中的“棨戟”是古时皇帝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C.“序属三秋”“有三秋桂子”中的“三秋”均泛指秋天;“况阳春召我以烟景”中的“阳春”是指春天;“十旬休假”意谓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

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D.“扶辇下除”中的“辇”是古代帝、后所乘的车,“除”是指宫殿的台阶;“金城千里”的“城”是指城墙;“多于九土之城郭”中的“城郭”是指内城和外城。

1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中的“钟鸣鼎食之家”是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州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闾里之家皆宗之”中的“闾里”是指京城。

B.“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C.“四美具,二难并”中的“四美”分别是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D.“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15.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路请缨”“有怀投笔”“叨陪鲤对”“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梓泽丘墟”等典故分别与终军、班固、孔子、司马相如、俞伯牙、石崇有关。

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羊角”都是指旋风,“九”是虚数,不是实指。

C.古代以亲属送我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就是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分别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D.察举制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就是“察举”,“孝廉”、“秀才”等就是察举的科目。

1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又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中的“东宫”就是太子,而“除臣冼马”中的“冼马”则是指太子冼马,是太子的侍从官。

B.“拜臣郎中”“除臣冼马”“过蒙拔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拜”“除”“擢”“陟”“徙”“出”都是指授予官职。

C.白居易的《长恨歌》与陈鸿的《长恨歌传》都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都是以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题目中的“歌”“传”都显示了作品的体裁特点:古体诗、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