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日常交往礼仪

合集下载

日常交往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
一、礼仪的概念
礼仪:就是指人们在社交活动中所共同遵守 的礼节、仪式,即必须遵守的一种礼貌行 为和法则。
二、礼仪的功能
1、礼仪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2、礼仪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3、礼仪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完善人 们的人际关系。 4、礼仪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的建设。
对宗教界人士,一 般可称呼其神职 对君主制国家的王 公贵族,称呼上应 尊重对方习惯
称呼
一般性规律
适用范围
对教授、法官、医生、直接以职业相称;在职业前 博士、律师 加上姓名
例如
教授、法官、医生、 博士等;高斯博士等
对社会主义国家或兄 均可以“同志”相称,但在 弟党的人士 外交中切勿乱用
国际性差异 英、美等国 名字+姓氏;姓氏+先生(夫 理查德﹒尼克松;玛 人);称其名,不称其姓等; 丽﹒怀特小姐;约翰、 乔治等等 本名+父名+姓氏;姓氏;本 名;本名+父名;父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
俄罗斯
日本
姓氏+名字(姓与名隔开一 隔书写),适用正式场合; 姓名(适用日常交往);姓 氏(全称)+先生(小姐、 女士、夫人)
麻生 太朗;田中先 生、宫泽理惠小姐等 等
4、称呼的禁忌
(1)错误的称呼 (2)过时的称呼 (3)不通行的称呼 (4)不恰当的称呼 (5)庸俗低级的称呼 (6)绰号
(二)介绍礼仪
(5)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6)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东西不肯放 下。例如,仍然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 等等。 (7)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像根本 无视对方的存在,而纯粹是为了应付。 (8)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滥用热情, 显得过分客套。过分的客套不会令对方受宠若惊, 而只会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9)不要在握手时仅仅握住对方的手指尖,好像有 意与对方保持距离。正确的做法,是要握住整个 手掌。即使对异性,也要这么做。

交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
第53页,共94页。
希拉 克向 默克 爾行 吻手 禮觸 到手 違背 傳統
第54页,共94页。
对多国女代表行吻手礼 希拉克漏吻英女大臣惹风波
据《中国日报》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无端卷入一场“漏吻风波”———2007年1月 25日在巴黎举行的援助黎巴嫩国际大会上,作为大会发起者,希拉克依次 “热吻”了美、加、奥、希等数国女代表的玉手,等轮到接见英国女外交 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时,他却只是冷淡地握了一下对方的手而已。当现场 录像曝光后,希拉克这一“不公平待遇”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一些人甚 至认为,希拉克显然是在“借吻发挥”,以此暗示他对英国政府的不满。
第7页,共94页。
称呼的原则
其一,是要合乎常规。 其二,是要区分场合。
如爱人
阁下(美、德、墨)
其三,是要入乡随俗。
其四,是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
如少奇同志
第8页,共94页。
变味词典
第9页,共94页。
变味词典
农民: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
口--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 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 贡献,这一点,所有人都是明白的。
第17页,共94页。
二、介 绍
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最 基本最常规的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 的交际范围,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展示、自我宣 传,在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第18页,共94页。
介绍的类型
自我介绍
他人介绍
集体介绍
第19页,共94页。
如何作集体介绍?
请问:
若被介绍者双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或难以确定时,应该先介绍谁?
少数服从多数
人数较少的一方少多数人

第三章 日常交往礼仪

第三章 日常交往礼仪

第三章日常交往礼仪第4周日常交往礼仪Daily communication etiquette师生礼仪Teacher and students etiquette3.1 日常交往礼仪Daily communication etiquette见面礼仪01Meeting etiquette目录C O N T E N T S02Daily etiquette日常礼仪在校园里与同学见面的时候,可以微笑致意,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微笑,即与人友善是我们与人相处的和谐之道。

如果,同学们相互不认识,可以通过介绍之后行握手礼。

这里,需要注意,介绍的时候是把男同学先介绍给女同学认识。

另外,男同学和女同学行握手礼的时候,是女同学先伸手。

这里,我们来说明一下:在国际通用礼仪中,男士和女士,女士处于尊者的地位。

我们在介绍的时候,尊者有优先的知情权,所以先把男同学介绍给女同学。

而在行握手礼时,尊者先伸手,所以男同学和女同学行握手礼的时候,是女同学先伸手。

3.1.2日常礼仪行路的礼仪Daily etiquette在校园里,行路是时候,也是要讲究礼仪的。

如果是男同学和女同学,一起走在路上,男同学要让女同学走在路的里面一侧,自己走在车行道的一侧。

如果是两位同学与老师一起走,则要让老师走在中间,男同学还是走在外侧。

用餐礼仪到食堂用餐的时候,有序排队,文明用餐,不拥挤,不要插队,尽量做到不剩饭不剩菜,杜绝浪费。

要保持安静 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同学。

自修室礼仪在图书馆、或者教室上自修课时:电梯礼仪上下电梯时,站在门边的同学可以按住按钮,等所有人都进出结束后,即可关门。

也可以主动询问其他站位较远同学或老师需要到达的楼层,帮助他们按下楼层。

进电梯的同学尽量靠里靠边站,给后上的同学和老师留出位置。

与人方便,快乐自己。

3.2 师生礼仪Teacher and students etiquette尊敬师长 01 Respect teachers 目录C O N T E N T S02 Classroom etiquette 课堂礼仪 02 Officeetiquette办公室礼仪3.2.1尊敬师长 Respect teachers尊敬师长尊师重教这个成语出自 《后汉书——孔僖传》:可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日常交往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第一节日常交往中的礼貌修养在日常交往中,人人都要讲究礼貌,注重礼仪。

礼貌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她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礼仪就如同一片阳光、一束鲜花、,一串笑声,悄然地给生活带来温馨,给工作带来成功。

礼貌礼仪不像法律那么威严,也不像道德那么肃然。

平时也许你并没有感到她的存在,而当你冒犯了她时,尴尬、失意、孤独就会接踵而至,这时你定会感受到她的重要。

如果你工作中一帆风顺,与人交往时左右逢源,生活中处处受人尊重,这其中,礼貌礼仪一定助了你一臂之力。

礼貌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学来的,而是在长期生活中不断磨炼逐渐形成的;礼貌礼仪不是刻意的模仿,她就出现在你日常交往的不经意之中。

如果你想在日常交往中成为受人欢迎的人,那么就应当注意遵守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礼貌准则。

一、遵守公德公德,是指社会公民为了维护整个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社会公德内容极其广泛,包括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讲究公共卫生,尊老爱幼,救死扶伤,见义勇为等。

遵守公德是文明公民应当具备的品质,也是一种礼貌修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模范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有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违反交通秩序、随地吐痰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就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破坏了社会风气,理应受到谴责。

不遵守公德就是不尊重他人,同样也是不尊重自己,就是没有礼貌的表现。

二、尊重他人礼貌礼仪是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没有对他人的尊重,礼貌礼仪也就无从谈起。

在社会交往中,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而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人。

在社会交往中,人人都是平等的。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

那种以貌取人、以权取人、嫌贫爱富的人自己就是最被人看不起的,在与人交往时自以为是、居高临下或阿谀奉承也是令人生厌的。

尊重他人,应当体现在与人交往时,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尊重他人的人格。

尊重他人还应当体现在:上级对下级的关心和帮助,下级对上级的敬重和支持,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理解。

交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

交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
一、礼貌用语
1.必须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当谈话的人数较多时,要以“各位”、
“朋友们”等称呼;对较少的人,要用“您”、“你”等称呼;谈到年长
的人要用“您”称呼,表示尊重。

2.表示感谢:在交往过程中,经常要表达感谢之情。

比如在收到帮助、援助的时候,要表达诚恳的感谢之情:“谢谢你的帮助!”;在获得帮助、提供物品时,要说“非常感谢!”。

3.不要粗鲁无礼:在社会交往中,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无礼地插嘴,
也不能横加指责,有时甚至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客客气气。

二、交友规范
1、正确识别和认识朋友: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识别朋友,以免因一
时误解而结下错误的友谊,对朋友要有真诚的待人接物,讲究真诚,多添
加真情的元素,使友谊可以长久发展。

2、相互尊重:友谊是朋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要尊重对方的权利和
感受,不可有轻视、攻击、逞强、损害他人的行为,要善待他人,言行一致,以免给友谊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害。

日常交往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日常交往礼仪1人们在长期的社交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公认和惯用的交往规则,形成了礼节的具体内容。

礼节是礼貌、休养、品德和风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是人们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言行规范。

日常交往中常见的礼节有:1. 介绍介绍是社交活动中相互了解的基本方式。

分为为他人作介绍、相互之间的自我介绍。

为他人介绍的顺序原则是:先向身份高者介绍身份低者,先向年长者介绍年幼者,先向女士介绍男士等。

即先称呼身份高者、年长者和女士等,再将被介绍者介绍出来。

当双方地位、年龄相当,又是同性时,可以先向先在场者介绍后到者。

介绍时,除女士和年长者外,一般应起立。

在宴会桌、会谈桌上则不必起立,被介绍者只要微笑点头致意即可。

被介绍双方可握手致意,互递名片。

介绍时,应该有礼貌地以手示意,不能伸出手指来指点。

还可以说明被介绍者与自己的关系,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

自我介绍时,须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姓名、身份等,可同时递上自己的名片。

递、接名片时要用双手。

接过对方的名片后应点头致谢,最好认真地读一遍,将对方的姓氏、主要职称、身份轻声读出来,以示敬重。

双方事先约好的面谈,或介绍人已经为双方作过介绍时,不一定忙着交换名片。

可以在交谈结束,临别之时再递上名片,以加深印象,表示保持联络的诚意。

2. 握手握手是社交场合中最常见的礼节。

一般是先打招呼或点头示意,然后相互握手,寒喧致意。

关系亲密的边握手边问候,时间可长一些。

初次见面的,则应听完介绍之后轻轻相握,握一下即可。

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对身份高者应稍稍欠身,以双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

男子与女士握手时,一般只握一下女士的手指部分。

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或问好,不要看着第三者握手。

如果对方伸出手来,不要拒绝。

握手的顺序是: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先伸手;客人、年青者、身份低者见面时先问候,待对方伸手再握。

多人同时握手时,注意不要交叉,待别人握完再伸手。

社交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

社交礼仪    日常交往礼仪

第三讲日常交往礼仪——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三A原则”----美国学者布吉尼教授一、接受对方(Accept)交谈三不准1、不打断对方2、不轻易补充对方3、不随意更正(否定)对方二、重视对方(Appreciate)1、善于使用尊称2、记住对方三、赞美对方(Admire)1、实事求是2、适应对方3.1 见面礼仪称呼介绍握手名片(一)称呼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1. 生活中的称呼对亲属的称呼(1)常规(2)特例:对内——家、舍、小对外——尊、贤、令对朋友的称呼(1)敬称:您、你、先生、老师、公、老(2)姓名的称呼(3)亲切的称呼对普通人的称呼:“同志”、“先生”、“女士”、“小姐”等以职务、职称相称入乡随俗2. 工作中的称呼职务性称呼职称性称呼职业性称呼学衔称呼一般性称呼:“先生”、“小姐”、“女士”3. 外交中的称呼成年人均可以称“先生”、“小姐”、“夫人”或“女士”商务交往中一般不称对方行政职务商务交往中,很少使用“夫人”这种称呼政务交往中,地位高的可称职务外,也可称“阁下”军界,如上校先生、将军阁下宗教,赫蒂布社会地位高的可直接称呼,如教授、医生、法官、律师等国外的称呼:欧美、俄罗斯、日本4. 称呼中的禁忌错误:注意读音和身份。

过时:老爷、大人不通行:师傅、伙计、爱人、小鬼庸俗低级绰号不宜使用的称呼①无称呼:哎②替代性称呼:××床、××号③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地方性称呼):伙计、战友等④不适当的简称(人大马校范局等)(二)介绍介绍:是人与人相互认识的桥梁,是人们开始交往的第一步。

介绍也是日常接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人际交往和接待工作中相互了解的基本方式。

自我介绍介绍他人1. 自我介绍目的时机顺序内容分寸自我介绍的目的(1)本人希望了解他人;(2)他人希望结识本人;(3)本人认为有必要令他人了解或认识本人;自我介绍的时机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场合。

中国人日常交往礼仪

中国人日常交往礼仪

中国人日常交往礼仪
中国人日常交往的礼仪包括多个方面,涵盖各种社交场合和行为。

首先,见面礼仪是最基本的礼仪之一。

在与人交往时,要面带微笑,眼神温和,不要显得过于冷漠或傲慢。

初次见面时,通常会握手致意,握手时应适度用力,但不要过分紧握。

此外,作揖礼在一些场合也是常见的见面礼仪,尤其适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在称呼方面,礼仪要求尊重对方,使用适当的称谓。

一般来说,我们会称对方的姓名或加上职务、职称等尊称,如“张经理”、“李教授”等。

对于长辈或上级,更要使用尊称,表示尊重和敬意。

在交谈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言辞,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

同时,自己发言时要言简意赅,不要滔滔不绝,给对方留出表达意见的空间。

对于对方的观点和意见,要尊重并适度回应,不要一味反驳或忽视。

此外,在公共场合要遵守各种规范,如保持安静、让老人和孩子优先等。

排队时要尊重秩序,不要插队或拥挤。

在交通工具上,要给有需要的人让座,体现社会公德心。

餐桌礼仪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餐桌上,要尊重长辈和主人,等他们先入座和动筷。

吃饭时不要发出过大的声音,不要随意挑食或浪费食物。

吃完饭后,要向主人道谢,表示感激和尊重。

中国人日常交往的礼仪体现了尊重、谦逊和友善的价值观。

通过遵守这些礼仪规范,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日常交往礼仪——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三A原则”----美国学者布吉尼教授一、接受对方(Accept)交谈三不准1、不打断对方2、不轻易补充对方3、不随意更正(否定)对方二、重视对方(Appreciate)1、善于使用尊称2、记住对方三、赞美对方(Admire)1、实事求是2、适应对方3.1 见面礼仪称呼介绍握手名片(一)称呼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1. 生活中的称呼对亲属的称呼(1)常规(2)特例:对内——家、舍、小对外——尊、贤、令对朋友的称呼(1)敬称:您、你、先生、老师、公、老(2)姓名的称呼(3)亲切的称呼对普通人的称呼:“同志”、“先生”、“女士”、“小姐”等以职务、职称相称入乡随俗2. 工作中的称呼职务性称呼职称性称呼职业性称呼学衔称呼一般性称呼:“先生”、“小姐”、“女士”3. 外交中的称呼成年人均可以称“先生”、“小姐”、“夫人”或“女士”商务交往中一般不称对方行政职务商务交往中,很少使用“夫人”这种称呼政务交往中,地位高的可称职务外,也可称“阁下”军界,如上校先生、将军阁下宗教,赫蒂布社会地位高的可直接称呼,如教授、医生、法官、律师等国外的称呼:欧美、俄罗斯、日本4. 称呼中的禁忌错误:注意读音和身份。

过时:老爷、大人不通行:师傅、伙计、爱人、小鬼庸俗低级绰号不宜使用的称呼①无称呼:哎②替代性称呼:××床、××号③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地方性称呼):伙计、战友等④不适当的简称(人大马校范局等)(二)介绍介绍:是人与人相互认识的桥梁,是人们开始交往的第一步。

介绍也是日常接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人际交往和接待工作中相互了解的基本方式。

自我介绍介绍他人1. 自我介绍目的时机顺序内容分寸自我介绍的目的(1)本人希望了解他人;(2)他人希望结识本人;(3)本人认为有必要令他人了解或认识本人;自我介绍的时机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场合。

自我介绍的顺序地位低的人先做介绍(介绍的主角)自我介绍的内容“四要素”:单位、部门、职务、姓名寒暄式——姓名;公务式(商务式)——单位、部门、职务、姓名;社交式——姓名、职业、籍贯、爱好等特别注意:第一次介绍时单位名称要用全称,不用简称,以免产生误解。

自我介绍的分寸(1)注意时间:一分钟或者半分钟左右,(2)讲究态度:介绍时态度要诚恳,一般双方要起立,长者、身份高者和女性可例外。

(3)力求真实:自我介绍三要素要素一:先递名片再介绍作用——加深印象节约时间宣传自己要素二:时间简短要素三:内容要完整2、他人介绍他人介绍,又称第三者介绍,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

由他人做介绍,自己处在当事人位置。

如果你是身份高者、年长者,应立即与对方热情握手,表示出很愿意认识对方的样子;如果是身份低、年轻者,应根据对方的反应而做出反应。

3. 介绍他人(1)介绍者的选择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社交场合中的长者家庭中聚会的女主人公务交往活动中的公关人员(礼宾人员、文人员、接待人员)等。

(2)介绍的顺序把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学生介绍给老师把公司同事介绍给客户把非官方人士介绍给官方人士把本国同事介绍给外籍同事尊者居后,有优先知情权(3)介绍的应对介绍之前征求双方的同意注意举止表情问候语的呼应4.集体介绍两个集体:把地位低的一方先介绍地位高的一方。

所谓地位低的一方一般就是东道主,所谓地位高的一方一般就是客人。

集体和个人:把个人介绍给集体,因为个人比集体人少,就地位低。

5、业务介绍第一,要把握时机第二,要讲究方式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诚实无欺第三,不要诋毁他人(三)握手握手是一种很常用的礼节,一般在相互见面、离别、祝贺、慰问等情况下使用。

握手礼的起源握手礼起源于很久的古代。

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人们用以防身和狩猎的主要武器就是棍棒和石头。

传说当人们在路上遭遇陌生人时,如果双方都无恶意,就放下手中的东西,伸开双手让对方抚摸掌心,以示亲善。

这种表示友好的习惯沿袭下来就成为今天的握手礼。

1、握手礼的作用(1)能体现交往双方对对方的态度(2)能体现人们的礼仪修养(3)能促进人们的交往2、握手礼的使用规范(1)时机(2)姿势(3)顺序(4)力度(5)时间(6)目光(7)接触位置(8)表情(9)语言(1)握手的时机问候时、感谢时、道歉时、祝贺时、慰问时、重逢时、欢迎时、安慰时、庆祝时、介绍时、告别时(2)握手姿势身体以标准站姿站立;上体略前倾;右手手臂前伸,肘关节屈;拇指张开,四指并拢。

(3)握手的顺序男女之间,女士先;长幼之间,长者先;上下级之间,上级先,下级屈前迎握;迎接客人,主人先;送走客人,客人先;先到者先伸手。

朋友、平辈间以先伸手为有礼;祝贺、谅解、宽慰对方时以主动伸手为有礼。

(4)握手的力度2公斤(一只手握碎一个鸡蛋的力气)男士之间的握手力度稍大;女士之间的握手力度稍轻;男士与女士之间的握手力度稍轻注意:(1)跟上级或长辈握手,只需伸手过去擎着,不要过于用力。

(2)跟下级或晚辈握手,要热情地把手伸过去,时间不要太短,用力不要太轻。

(3)异性握手,女方伸出手后,男方应视双方的熟悉程度回握,但不可用力,一般只象征性的轻轻一握。

(一般握女士全手指部位)1~3秒(6)目光注视对方的双眼(7)握手的位置男士与男士握手握手掌,虎口相对男士与女士握手,男士握女士的手指女士与女士握手,手指相握(8)握手时的表情一般情况下,要自然地微笑。

对方心情沉痛时,表情要凝重。

互动!(9)握手时的语言感谢时——感谢语道歉时——道歉语祝贺时——祝贺语慰问时——慰问语重逢时——问候语欢迎时——欢迎语安慰时——安慰语再见时——告别语行礼时行至距握手对象约1米处,双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与对方相握,握着对方的手掌,而不是握指尖。

握手时应用力适度,上下稍许晃动一两下,时间控制在三秒钟以内,随后松开手来,恢复原状。

握手时手的伸法标准化的手位应该是,手伸出时手掌和地面垂直,手尖应该是稍稍向下两种手位不可取•第一种手位不可取就是掌心向下•第二种手位不可取就是掌心向上(11)握手礼的体态语1.谦恭式握手。

又称“乞讨式”握手,顺从型握手。

即掌心向上或向左上的手势与对方握手。

用这种方式握手的人往往性格懦弱,处于被动地位,又可能处世比较民主、谦和、平易近人,对对方比较尊重、敬仰、甚至有几分畏惧。

这种人往往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不固执,愿意受对方支配。

2.支配式握手。

又称“控制式”握手,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势握住对方的手。

以这种方式握手的人想表达自己的优势、主动、傲慢或支配地位。

这种人一般来说说话干净利索、办事果断、高度自信,凡是一经决定,就很难改变观点,作风不大民主,在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差距较大时,社会地位较高的一方易采用这种方式与对方握手。

3.无力型握手。

又称“死鱼式”握手,握手时伸出一只无力度的手,给人的感觉象是握住一条死鱼。

这种人的特点如不是生性懦弱,就是对人冷漠无情,待人接物消极傲慢。

4.“手套式”握手。

握手时用双手握住对方的右手,既可表示对对方更加尊重、亲切,也可表示更加感激、有求于人之意。

但这种握手方式最好不要用在初见几次面的人身上,以免让对方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5.抓指尖握手。

握手时不是两手的虎口相触对握,而是有意或无意地只捏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部。

女性与男性握手时,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与稳重,常采取这种方式。

如果是同性别的人之间这样握手,就显得有几分冷淡与生疏。

6.施舍型握手。

即在行握手礼的时候只伸出四个手指与他人相握,表明此人缺乏修养、傲慢、不平易近人。

(欧洲中世纪时期的贵妇人与绅士之间的握手除外)另外,当对方久久地、强有力地握着你的手,且边握手边摇动,说明他对你的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

当对方握你手时连手指都不愿弯曲,只例行公事式地敷衍一下,说明对方对你的感情是冷淡的。

当你还没把话说完时对方就把手伸出来,说明你的话对他不感兴趣,应尽快结束谈话。

握手的禁忌不要贸然伸手。

不要用左手握手。

不要交叉握手。

不要抓指尖式握手。

不要戴着手套握手,在社交场合女士的晚礼服手套除外。

不要在握手时戴着墨镜,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才能例外。

不要在握手时将另外一只手插在衣袋里。

不要在握手时另外一只手依旧拿着香烟、报刊、公文包、行李等东西而不肯放下。

不要在握手时面无表情,不置一词,好似根本无视对方的存在,而纯粹是为了应付。

不要握手时不看对方而是左顾右盼,眼看着别人或与他人打招呼。

不要在握手时长篇大论,点头哈腰,滥用热情,显得过分客套,让对方不自在,不舒服。

不要在握手时把对方的手拉过来、推过去,或者上下左右抖个没完。

不要拍对方身体。

不要用湿手或脏手握手。

不要在与人握手之后,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好象与对方握一下手就会使自己受到感染似的。

(四)名片名片在社交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名片在我国古已有之。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中说:“古人通名,本用削木疏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虽用纸张,但仍相沿曰刺。

”古人习称“名刺”、“名纸”,现在则通称名片。

1、名片的制作与使用——名片制作的规格:国际规格:6cm×10cm国内规格:5.5cm×9cm女士规格:4.5cm×8cm——质材:耐折、耐磨、美观、大方选用纸张(再生纸),不选用金、银、木头等材料制作——色彩:庄重、朴素,切忌杂色——图案:以少为佳——文字:宜用汉语简化字、可酌情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或外文——字体:标准、清晰、易识的印刷体为好——印法:铅印或胶印,最好不要手书自制或复印、油印或影印——版式:横式或竖式排版方式横式:姓名用大些的字印在名片中央位置,单位印在左上角、顶格印。

职务、职称用小字印在姓名后边。

职务也可以印在单位后边。

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用小字印在右下角。

印刷的字体,姓名用楷书,隶书或行楷字体,其他部分可用仿宋体或楷书印刷。

单位有标志的,可以印在左上角。

竖式:同横式的差别是文字横印与竖印。

左上角的标志,单位名称改印在右上角,地址等印在左下角。

有的名片印刷得很精致,显得雅致美观;有的背面用外文印上与正面一样的内容。

2、名片的种类单位名片个人名片:应酬式名片、社交式名片、公务式名片第一类:单位名片(企业名片)主要用于企业产品交流会等,用来宣传、推广本企业及其产品。

名片上提供企业名称、地址、公务电话等内容。

第二类:个人名片第一种:应酬式名片类似于做“应酬式”自我介绍,名片上只提供姓名,最多加上本人的籍贯和字号,其他信息一概不提供。

第二种:社交式名片内容:个人姓名联络方式:家庭住址、邮政编码、住宅电话等(一般不会印单位地址,以示“公私分明”)第三种:公务式名片是指在政务、商务、学术、服务等正式的业交往所使用的个人名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