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 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 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 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 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 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 CO2 等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2.水资源短缺。 3.臭氧层破坏: 氟利昂 的大量排放→破坏臭氧层→紫外线辐 射增强。 4.酸雨:SO2 等气体可引起酸雨。 5.土地荒漠化:植被的破坏 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6.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2)前景:人口 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 增长。 (3)目标: 2020 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14.5亿 以内, 21世纪中叶 , 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人均耕地 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2) 自然资源 被大量消耗。 (3) 环境污染 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继续控制 人口增长 。 (2)加大保护 资源和环境 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 生态农业。
解析:人口增长有符合种群增长的一面,但又有其特殊的一面, 如出生率升高而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加,但人类可以实行计划生 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 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鉴于我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所以要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只有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 实施可持续发展,但我国人口数还会有一个增加的时期,这是我国 前一阶段人口迅速增加的必然结果,之后才能降下来。 答案:C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①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前景。

a.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连线)生态环境问题原因①全球气候变暖 a.氟利昂使用②臭氧层破坏 b.SO2等的排放③海洋污染 c.CO2的排放④酸雨 d.植被破坏⑤土地荒漠化 e.石油泄露【提示】①-c ②-a ③-e ④-b ⑤-d1.判断下列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误。

(1)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3)人口剧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4)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2.判断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误。

(1)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3)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提示】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较少。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必修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课件:必修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1.阅读下列三则材料: 材料一 我国原有野生兰花生长广泛,种类繁多,大约有1 300种, 但由于兰花本身的观赏和药用价值,造成人们的疯狂挖掘,兰花数量 锐减。2008年林业部调查发现,我国有的山坡几乎一株兰花都没有; 我国的野马已经绝迹,野骆驼等野生动物也濒临灭绝。 材料二 一种原产北美的美国白蛾,于1979年侵入我国以后,在全 国范围内迅速蔓延开来,到2008年全国许多城市的法国梧桐等植物受 到严重危害。 材料三 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 18.7%,1981年仅为8.53%,并且因遮蔽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 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 (1)材料一说明造成这些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或绝迹的原因是生态 环境的________及________开发利用。 (2)材料二说明:由于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的地区,使得 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3)材料三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植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
危害
①减少化学燃料 的燃烧; 防治措 ②开发新能源; 施 ③大力推广植树 造林
(2)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 原因
海洋 污染 土地 荒漠 化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海洋水 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漏和倾倒 污染物等
表现
富营养化
结果
发生赤潮或 水华
植被(如草原、森林等)破坏是主要 土地沙漠 原因 化
出现沙尘暴
2.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 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类的生存资源、土 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 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 减少。 (2)人口增加,人类需求 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 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 ,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 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 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 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 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 ,加剧了环境污染。

【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优化探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6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开发和
利用;环境污 染;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 敌的地区。
2.某自然保护区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东北虎
和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近年来发生了几起进入 保护区内的家畜被虎捕食、人被虎咬伤的事件。最 合理的应对办法是( )
A.加强虎的生存环境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
污染。
以上相关内容图示如下:
【名师点睛】 大部分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
由飞速增长的人口造成的。人口增长意味着需 要更多的资源,不论是石油、矿物等不可再生 资源,还是鱼类、森林这样的可再生资源都会 遭遇更大压力,并需要农业生产出更多的食物。
同时,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带来了
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1.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条件 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 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 D.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最 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 答案:C
3.从不同角度看,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不同 (1)从分子水平看,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变异的来源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主要是由
于________造成的。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性状多样性是 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从整个生物圈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
一、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 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 完全相同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 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6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26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从生物变异的角度看,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 不同性状主要是由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 形成的;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不同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也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现代生物学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可以不 断改变生物遗传性状,如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能在较短 时间创造出动植物的新品种和微生物的新类型。 答案 (1)蛋白质的多样性 DNA(或基因)的多样性 (2)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3)不同的环境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的结 果 (4)现代生物工程(或转基因、细胞融合等)
解析 本题是属于考察生态与环境的相关内容,(1)属于信息题, 根据体液调节可知雌性激素合成减少时繁殖力会降低。由于胸腺 是T淋巴细胞发育的场所,胸腺萎缩会降低细胞免疫,由于体液 免疫和细胞免疫是相互作用的,细胞免疫又会影响体液免疫,所 以二者都降低。污染物会沿着食物链富集,对食物链的顶级消费 者伤害最大。(2)可知污染后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故数量会逐渐 减少。(3)是不同种群之间,所以是群落水平。(4)考察生物多样性 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最后一问考察了选择培养基的内容, 所以应加入三丁基锡。 答案 (1)减弱(降低)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减弱(降低) 食物链 (2)逐渐减少 (3)群落 (4)生物多样性 稳定性 三丁基锡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内涵及各层次间的内在关系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使用价值 ①药用价值:如蝉蜕、人参、冬虫夏草等。 ②工业原料:如芦苇、霍霍巴。 ③科研价值: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将野生品种中的一些抗性基因转 移到农作物中,从而得到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④美学价值:色彩缤纷的植物,神态各异的动物。 (2)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①土壤 形成、水土保持;②净化环境。 (3)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 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6课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6课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

化石燃料的燃烧 减少_______________;使用
脱硫煤;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导致人患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 物减产
减少_氮___氧__化__物___和__氟___氯_等烃 物质的排放
水体 污染
土地 荒漠化
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若出现在海洋中 称为赤潮;若出现在湖泊等淡水 流域称为水华
(2)水体富营养化会引发水体发绿,为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 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食性
青鱼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哪种?(科学思维:分析和综合) 提示:投放的鱼苗应以浮游植物为食。由表可看出,鲢鱼食浮游植物,因此最适宜 投放的鱼类是鲢鱼。
(3)①据题意滨螺能吃很多种藻类,尤其喜食绿藻中的浒苔,而据图可知,当滨螺 密度从极小增加到约140个·m-2时,藻类种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浒 苔的存在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生长,浒苔在该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②据图 可知,当滨螺数量为140个·m-2左右时,藻类的种数最大;当滨螺数量超过140 个·m-2时,随着滨螺密度的增大,浒苔不够滨螺食用时,滨螺对其他藻类的摄食增 加,进而导致藻类种数逐渐减少。 答案:(1)藻类、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的鱼类捕食藻类,都可抑 制藻类大量繁殖 (2)自我调节 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3)较强 滨螺多,浒苔少,滨螺对其他藻类的摄食增加
低,使得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食物链的环节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不是
导致发生演替。
2.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多样性叙述的正误:
(1)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 √)
(2)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 ×)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新人教版

考 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
分子水平:DNA的多样性
_基__因__多样性

细胞水平:染色体的多样性

选择 隔离 个体水平:表现型的多样性
_物__种_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表现
组成 _生__态__系__统___
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宏观表现
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建立自然保 胜区两大类
D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 立自然保护以及风景名胜区均属于就地保护,D 错误。]
考法 2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酸雨指 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 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 40 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 (1)内涵 追求的是_自__然__、__经__济__和__社__会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2)实现措施 ①保护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 ②保护_环__境__和__资__源__。 ③建立_人__口__、__环__境__、__科__技__和__资__源__消__费__之间的_协__调__与_
(4)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 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 )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 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 )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 科学家的评估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价 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请说明理由。 提示: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水防旱、保持水土、调节 更高的间接价值。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9单元 第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分层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分层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训练(三十五)(建议用时:45分钟)[命题报告]知识点题号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2全球生态环境问题3,4,10,11生物多样性及保护5,6,7,8,9,11综合提升11,12,13,141.分析数据,了解国情。

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面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

4%B.与1990年~2000年相比较,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上升C.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多于1982年0~14岁人口数量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D [A错误,2010年人口总数为13.40亿,1953年人口总数为5.94亿,故人口总量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125。

6%;B错误,1990年~2000年人口净增长量为12。

66-11.34=1.32(亿),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为13。

40-12。

66=0.74(亿),故与1990年~2000年相比较,2000年~2010年人口净增长量下降;C错误,1964年0~14岁人口数量为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治理措施: a.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 b.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 c.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
视角___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2017· 江西省八所重点高中联考模拟)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少 生 4 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2015 年 12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以下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
A长率比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适合于对短期人口变化进行精确的计 算 C.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 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D.当一对夫妻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就会保持稳定
D
考 点 一
真 题 验 收
第6讲
考 点 二
生态环境的保护
课 时 分 层 训 练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人口出生率 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②前景。
a.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b.目标:2020 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14.5 亿以内; 21世纪中叶 人口 总数达到峰值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实现人口与 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 的协调发展。
2.判断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误。 (1)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 (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 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 (3)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提示】 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较少。
3.梅托斯于 1970 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 模型(如图)。
根据模型分析,人口剧增可能会导致哪些情况发生?(试列举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①-c ②-a
③-e ④-b ⑤-d
1.判断下列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误。 (1)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 耕地减少等。(√)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 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3)人口剧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 减缓人口的增长。(√) (4)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 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
D [A 项中,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B 项中,人不等同 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 项中,科技进 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 D 项中,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 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 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 被大量消耗。 ③ 环境污染加剧等。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继续控制 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 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 生态农业。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连线) 生态环境问题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海洋污染 ④酸雨 ⑤土地荒漠化 原因 a.氟利昂使用 b.SO2 等的排放 c.CO2 的排放 d.植被破坏 e.石油泄露
(2)采取的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长 。 ②保护基本农田。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
(2)土地荒漠化 ①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②实例: a.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 b.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 c.原始森林和防护林被破坏等。 ③后果:沙尘暴遮天蔽日,毁坏力极强。
【答案】 (1)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利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剧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3)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 使污染物的总量 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 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 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 ,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数量可以控制,反映了人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不
同于其他生物种群的一面, A 正确; 人口的年龄结构只能预测人口种群数量的变 化,不能进行精确的计算,B 正确;医疗水平的改善而导致的寿命延长,是我国 实行控制生育政策同时人口仍然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C 正确; 当一对夫妻 平均生育两个孩子时,我国人口总量会增长,D 错误。]
有限 的,过度利用使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
资源减少。
2.我国由人口引发的问题及措施 (1)引发的问题 ①我国的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 6 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 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明显居后。 ②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且有继续减少的趋势。 ③人均淡水占有量也远少于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