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得上的六种视频传输技术,来了解下
视频监控系统各传输方式的比较

视频监控系统各传输方式的比拟一个标准的视频监控系统,由五大局部组成:视频采集系统、视频传输系统、视频切换管理系统、视频显示系统、视频录像系统。
视频采集系统主要是完成对前端图像信号的获取;视频传输控制系统完成对前端图像信号的传送和控制通信;视频切换管理系统完成对图像信号的切换控制和资源分配;视频显示系统完成对前端图像信号的终端设备输出;视频录像系统完成对前端图像信号的长延时存储和回放。
在系统工程中,良好的视频传输设计是监控系统非常重要的一局部。
如果建立一套好的系统,选用的都是高指标、高画质的摄像机、镜头、监视器、录像机,但是没有良好的传输系统,最终在监视器上看到的图像将无法令人满意。
根据“木桶法那么〞,最终的图像质量取决于整个系统中最差的一环,而这最差的一环往往就是传输系统。
系统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传输方式、高质量的传输线缆、专用连接头和设备、并按专业标准进展安装,才能到达理想的传输效果。
常见的几个视频传输方式见如下介绍。
同轴电缆传输图像传输最根本的方法是采用视频基带传输,即同轴电缆传输,由于同轴电缆具有价格较廉价、铺设较方便的优点,一般在小范围的监控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信号由于信号衰减的原因,使得信号的传输距离有限,因此同轴电缆只适合于近距离传输图像信号,当传输距离到达200米左右时,图像质量将会明显下降,特别是色彩变得暗淡,有失真感。
在工程实际中,为了延长传输距离,要使用同轴放大器。
同轴放大器对视频信号具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并且还能通过均衡调整对不同频率成分,分别进展不同大小的补偿,以使接收端输出的视频信号失真尽量小。
但是,同轴放大器并不能无限制级联,一般在一个点到点系统中同轴放大器最多只能级联2到3个,否那么无法保证视频传输质量,并且调整起来也很困难。
因此,在监控系统中使用同轴电缆时,为了保证有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将传输距离范围限制在四、五百米左右。
另外,同轴电缆在监控系统中传输图像信号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同轴电缆本身受气候变化影响大,气候不好图像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同轴电缆较粗,在密集监控应用时布线不太方便;.同轴电缆一般只能传视频信号,如果系统中需要同时传输控制数据、音频等信号时,那么需要另外布线或增加设备;.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有限,无法应用于强干扰环境;.同轴放大器还存在着调整困难的缺点。
视频传输原理

视频传输原理视频传输是指将视频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视频传输原理涉及到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和解码等多个环节,是实现视频通信的基础。
本文将从视频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和解码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视频传输的原理。
首先,视频信号的采集是视频传输的第一步。
视频信号可以通过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进行采集,将现实世界中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采集到的视频信号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数字处理和传输。
接下来是视频信号的编码。
在视频编码过程中,视频信号会经过压缩处理,以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常见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MPEG-2、MPEG-4、H.264等。
这些编码标准通过采用不同的压缩算法,实现对视频信号的高效压缩,从而减小数据量,保证视频传输的流畅性和清晰度。
然后是视频信号的传输。
视频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
有线传输主要包括光纤传输和同轴电缆传输,无线传输则包括无线局域网、蓝牙、红外线等方式。
在传输过程中,视频信号会经过调制处理,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便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视频信号的解码。
接收端会对传输过来的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将压缩的视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视频数据。
解码过程中需要使用与编码相对应的解码算法,以确保视频信号的质量和清晰度。
解码后的视频信号可以通过显示器、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显示,让用户观看到高质量的视频画面。
综上所述,视频传输原理涉及到视频信号的采集、编码、传输和解码等多个环节。
通过对这些环节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视频传输的工作原理,为视频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视频传输原理有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使用5G技术进行高清视频传输(八)

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清视频传输已经成为了可能。
传统的4G网络在传输高清视频时常常出现卡顿、缓冲等问题,而5G网络的高速、低延迟特性为高清视频传输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围绕如何使用5G技术进行高清视频传输展开讨论。
5G技术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5G技术的特点。
5G网络相比4G网络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
传统的4G网络带宽有限,无法满足大规模高清视频传输的需求,而5G网络的带宽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兆每秒,大大提升了视频传输的速度。
同时,5G网络的延迟可以降低到毫秒级别,这意味着视频传输的实时性会得到极大改善。
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在使用5G网络进行高清视频传输时,编解码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清视频通常需要经过压缩编码才能在网络上传输,而5G网络的高带宽可以支持更高效的编解码算法。
目前,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视频编解码标准,它可以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小视频文件的大小,从而减少传输带宽的占用。
在5G网络的支持下,使用编码的高清视频可以更加流畅地进行传输。
云端视频处理另外,云端视频处理也是实现高清视频传输的关键。
5G网络的高速和低延迟为云端视频处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通过云端处理,可以对高清视频进行实时的优化、转码和加速,从而提高视频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同时,云端处理还可以实现视频内容的智能分析和识别,为视频传输增加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实时的人脸识别、场景识别等。
边缘计算技术与云端处理相对应的是边缘计算技术。
5G网络的低延迟使得边缘计算成为了可能,即通过在网络边缘部署计算资源来进行视频处理和优化。
这样一来,高清视频在传输过程中可以更加及时地得到处理和优化,减少了传输过程中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
网络优化与QoS保障5G网络的高带宽和低延迟需要配以网络优化和服务质量(QoS)保障。
在进行高清视频传输时,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这需要网络运营商在网络建设和维护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
各种视频传输技术工作原理

各种视频传输技术工作原理VGA视频传输技术工作原理(只传输模拟视频信号)VGA信号传输是最近的视频信号传输的热点,各种不同的传输方式引发很多工程商的关注,各种不同的宣传也模糊了工程商的正常判断,作为双绞线传输的生产商,就VGA传输的发展及原理做一个小小的论述,希望可以澄清大家可能的误判!VGA信号包含有R/G/B/H/V五种,分别是三原色和行场同步信号。
VGA线材虽然包含15根线,VGA线材里面实际传输图像信号的只有5根线,所以看VGA 线材好不好首先看用来传输RGBHV的那五根线的线芯质量。
VGA线芯虽然很细小,衰减比较大,VGA线材在短距离传输的时候基本不会有问题,。
而早期为解决传输距离远的难题,一般都是加大线芯直径,将铜芯做得很粗。
但是传输距离长以后,VGA线里面五种信号相互之间产生串扰的问题就严重起来,同时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中粗大的VGA线材布线极为困难,拐弯时候VGA线容易折断,其他问题也是非常多(如:外部干扰,焊接点不好等)。
工程中为解决VGA视频传输问题,依照时间顺序VGA视频传输的发展依次是:(VGA线材+VGA放大器)→(RGB线缆+RGB长线驱动器)→(双绞线+双绞线传输设备)A)VGA信号放大器它采用简单的放大原理,或将发送端信号放大,或将接收端已经衰减的信号放大。
在接收端放大的方式一出来就被抛弃,因为他会将传输中的干扰一起放大,包括内部信号间的串扰。
采用发送端放大的设备在采用特制VGA视频线缆为传输介质后,可以将电脑的VGA视频信号传输上几十米。
但是随后人们将VGA线材线芯越做越粗,没有改变VGA传输技术原理的缺点越来越明显:第一,长距离VGA线材又粗又硬,不容易找到,需要到工厂定做,拐弯剧烈还容易出现内部断裂,布线极为不便。
第二,VGA头在焊接的时候也非常容易出各种问题(如驻波干扰,虚焊等)。
第三,它不能抵抗干扰,不能消去串扰。
VGA线材本身决定它长距离传输内部串扰、共模干扰非常大。
网络视频传输与安全技术

网络视频传输与安全技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越来越多,其中网络视频成为了大家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视频传输与安全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络视频传输的技术及其安全性问题。
一、网络视频传输技术网络视频传输技术指的是将音视频数据以数字化格式进行传递的一种技术手段。
其中,网络视频传输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实时传输和媒体下载。
1.实时传输实时传输指的是当用户通过网络观看视频时,视频数据的流媒体被实时传输至用户的计算机上,并在用户本地播放。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网络的拥塞严重,那么视频的播放将会变得缓慢,导致用户的观看体验受到影响。
2.媒体下载媒体下载则指的是用户通过网络下载视频媒体文件后,在本地进行播放。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网络拥塞引起的视频播放卡顿问题,同时还可以让用户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进行观看。
然而,这种方式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视频的文件大小较大,下载所需的时间将会很长。
由此可见,这两种传输方式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
二、网络视频安全问题虽然网络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可以更方便的观看各种视频节目,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网络视频安全问题。
1.版权问题网络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是通过对视频进行解码后再播放的。
然而,这就会面临一些版权的问题。
因为只有拥有了版权的机构才有权利授权对该视频进行解码。
如果没有得到版权机构的授权,那么对该视频的解码就需要侵权使用其相关版权,这样就可能导致不良影响。
2.网络攻击网络视频服务需要将大量的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这就意味着网络视频服务容易受到网络攻击。
例如,黑客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入侵服务器,并访问和更改视频的内容。
这样的攻击可能会导致大量敏感信息或者数据泄露,甚至有可能导致视频服务的瘫痪。
3.恶意软件当用户观看网络视频时,恶意软件是一个潜在的风险。
一些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可能会在视频中嵌入恶意代码,这样一旦用户观看了该视频,就可能导致计算机受到破坏或者被攻击。
无线监控的几种无线视频传输方式

无线监控的几种无线视频传输方式无线监控摄像机与有线监控,最主要的区别即是传输方式的不同,其无线传输部分主要是完成前端系统信号的转换、发送、中继、接收等,直至将信号接入监控中心系统。
无线监控的传输部分与有线监控的光纤、同轴电缆一样,就是一个视频传输通道,这个通道能传输什么样的视频,其指标主要是传输通道的带宽和传输通道能传送的数据量有多大,其次是选择什么样的的调制方式。
至于外围的摄像机和控制系统,与有线系统并无太大差别。
目前无线传输方式主要有卫星、微波、电信运行商网络系统等,其中卫星由于信号传输成本昂贵,在建筑较密集且有物体遮挡的情况下存在死角,因此在无线监控摄像机民用市场未形成主流。
而行业专用微波监控、小范围WiFi监控、运行商大范围无线监控则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无线传输方式。
微波监控其可分为模拟微波及数字微波两种方式。
1、模拟微波此种方式传输就是将视频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通道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监控中心通过天线接收微波信号,再通过微波接收机解调出原来的视频信号。
据携远天成石朝兆介绍,此种监控方式没有压缩损耗,几乎不会产生延时,因此可以保证视频质量,但其只适合点对点单路传输,不适合规模部署,此外因没有调制校准过程,抗干扰性差,在无线信号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几乎不可以使用。
而模拟微波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绕射能力强,但极易干扰其它通信,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此种方式较多使用,目前几乎很少使用。
2、数字微波数字微波即是先将视频信号编码压缩,通过数字微波信道调制,再利用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则相反,由天线接收信号,随后微波解扩及视频解压缩,最后还原为模拟的视频信号传输出去,此种方式也是目前国内市场较多使用的。
数字微波的伸缩性大,通信容量最少可用十几个频道,且建构相对较易,通信效率较高,运用灵活。
数字微波有模拟微波不可比的优点,如监控点比较多、需要加中继的情况多、情况复杂且干扰源多的场合。
归纳一下,数字微波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同样的发射功率传输距离更远,受地形或障碍物影响较小,接口丰富,扩展能力强等等。
常见的几个视频传输方式介绍

常见的几个视频传输方式介绍1、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
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
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小系统。
2、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
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最好,适合远距离传输。
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
3、网络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2/4、H.264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
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有Internet网络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
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4、微波传输: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
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
其优点是: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
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很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严重雨衰想象。
5、双绞线传输(平衡传输):也是视频基带传输的一种,将75Ω的非平衡模式转换为平衡模式来传输的。
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

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视频传输规定:视频设备的输入输出阻抗75Ω(相互配接和通用性)种类:1、基带同轴传输。
2、基带双绞线传输。
3、射频调制解调传输。
4、光缆调制解调传输。
5、视频数字(网络)传输。
6、微波传输。
7、无线天线视频监控系统。
一、基带同轴传输:{0~6M,1V p-p,75Ω}图:同轴电缆是唯一可以不用附加传输设备也能有效传输视频信号方法。
(绝对衰减最小)。
突出矛盾就是频率失真,在传输通道视频失真度条件下,75-5可传输120m(200m以上可观察到失真)。
“频率加权放大技术”目前已成熟,仅用一个末端补偿设备,75-5→2000m;若前后补偿,可到3000m。
单端不平衡传输,一根为信号线;一根为零线,优点:传输阻抗,不受外界干扰和不对外产生干扰。
缺点:分布参量值较大,损耗严重。
线越长越严重。
线缆衰减是指线缆传输信息期发生的能量降低或损耗,它遵循一种叫趋肤效应和近似效应的物理定理,随着频率的增加会增大,导体内部的电子流产生的磁场迫使电子向导体表面聚集,频率越高这个表层越薄,这一效应对电缆的衰减影响相当显著,且衰减与频率的平方根近似成正比。
可知要求 75-5≤200m75-7≤400m75-9≤600m75-13≤800m如超过800m,不建议用同轴传输,由于分布参数更大,寄生干扰引入,图像质量下降。
二、双绞线传输:图:平衡传输方式:不平衡输入的视频经发送器A转换为平衡输出,传输回路的两根线分别是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差分信号,在接收器B中将平衡信号再转换回不平衡信号,以便与现行设备配接。
由于双绞线上的两个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且两线相绞(不断改变方向),这样线间的寄生电抗与其相邻电抗也极性相反大小相等。
(两线完全平衡时)图:C1、C2、…C n是每对双绞线每一绕结的分布电容。
L1、L2、…L n是每对双绞线每一绕结的感应电感。
电容C 总= C 1+C 2+…+C n +(-C n+1) 总感应电感BA B A L L L L L +∙=总 L A =L 1+(-L 3)+…+L nL B =-L 2+L 4+…+(-L n+1)当绕结基本平衡时:C n = C n+1,L 总=0,C 总=0这表明从传输信号的角度分析两线间的寄生电容、寄生电感趋于零,但对外界干扰信号而言上述结果并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用得上的六种视频传输技术,来了解下
作者:马开春
来源:《信息化视听》2018年第12期
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通过企业网络来传输实时和点播视频,各种视频传输技术显得愈发重要。
尽管绝大多数最终用户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视频是通过单播、缓存、多播还是其他方式传送,但所使用的视频传输技术对整体用户体验和参与度具有显著影响。
有数据研究表明,如果用户所播放的视频内容在2秒内不能流畅传输,他们就会放弃视频播放,也就是说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可能就会导致你失去用户。
最常见的视频传输技术有哪些?
目前企业中采用最多的视频传输技术主要有六种。
每种技术在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网络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大公司通常支持整个企业的多种应用类别,因此大多数需要两种或更多种传输技术的组合。
技术#1:单播
单播是企业内最简单的流媒体视频形式,它将视频从单个媒体服务器直接发送到单个接收者。
单播是一种简单,成熟且可靠的技术,对系统配置要求低,并且大多数网络设备本身也都能支持。
但是,为每个用户建立单个专用流媒体会在观看流量很大時导致显著增加网络负载,要在大流量环境中成功使用单播技术,大多数公司需要在关键站点部署边缘服务器,以确保视频尽可能在本地提供。
技术#2:缓存
缓存是一种涉及在网络上的多个服务器(称为媒体或边缘服务器)上存储点播视频内容的技术,这意味着缓存仅适用于点播视频而非直播视频。
当用户请求视频观看时,它会自动存储在边缘服务器上,以便该区域或网络区域中的其他用户可以访问它。
在边缘服务器上缓存视频内容大大减少了单个视频资产在WAN上的提取次数,从而加速了视频传输并减少了带宽使用。
但其另一方面是,缓存需要增加额外基础架构的费用。
技术#3:组播
多播是将实时视频从源媒体服务器传输到网络上的一组辅助主机或收件人。
就好像无线电广播一样,服务器只是“广播”视频信号,任何想要收听的人都可收听。
多播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WAN流量,因为对视频内容的请求不是通过网络来发送,虽然具备这个关键优势,但多播仅适用于实时视频观看,并且需要大量额外的管理资源。
在大多数情况下,多播还需要支持多播的网络设备和浏览器插件,并且Wi-Fi网络或移动设备通常不支持多播。
技术#4:点对点(P2P)
点对点传输允许网络上的设备(例如两台员工笔记本电脑)直接连接和共享视频。
随着WebRTC的兴起,P2P正在企业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欢迎,因为WebRTC允许在没有应用程序或插件的情况下在浏览器之间直接共享视频。
点对点可以显著减少WAN流量,因为视频资产是从点而不是源视频服务器进行流媒体传输的。
P2P在具有许多分支机构的公司中特别受用,因为在每个办公室部署边缘服务器是不切实际的。
但是,点对点配置仍然需要每个点设备都要配置软件和存储,并且可能不支持本地移动观看。
技术#5:外部CDN
外部内容交付网络(CDN)(如Akamai,Amazon CloudFront,Level 3和Cloudflare)是利用互联网提供视频的付费服务。
虽然本身不是传输技术,但外部CDN在某些应用中可能是非常有用的。
外部CDN允许企业从内部网络卸载视频流量,这是将视频通过VPN连接传输给远程用户,或具有本地Internet连接的分支机构中的远程用户的好方法。
但与任何外部连接一样,公司必须确保安全性得到满足,并处理好分支机构和VPN访问的互联网网关配置需求。
技术#6:虚拟桌面架构(VDI)
VDI是许多大型企业用来为移动和瘦客户端设备提供集中控制的应用程序和数据集(如Citrix解决方案)的技术,因此也是标准化的最终用户体验。
由于虚拟化计算中固有的性能限制,VDI环境向大规模用户提供可接受的视频,这是一项挑战。
VDI优化允许公司将视频流量从Citrix服务器卸载到边缘服务器,这不仅可以显著减少WAN流量,还可以为瘦客户端和移动设备提供“桌面等效视频”。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警告:VDI环境很复杂,解决方案提供商必须具有提供大规模VDI视频解决方案的丰富经验。
视频传输技术多种多样,为您的应用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可能看起来势不可挡,但您可以通过查看一些真实示例和案例研究以及获取设计视频的帮助来简化流程网络。
精心设计的网络
可以节省成本并提供出色的用户体验,从团队中的每个人开始,了解企业的技术挑战和战略目标将更有利于与充分利用好各类传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