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初三数学上期末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

初三九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 版含答案)一、压轴题1.如图1,△ABC 中,AB=AC=4,∠BAC=100,D 是BC 的中点.小明对图1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线段AD 上任取一点E ,连接EB .将线段EB 绕点E 逆时针旋转80°,点B 的对应点是点F ,连接BF ,小明发现:随着点E 在线段AD 上位置的变化,点F 的位置也在变化,点F 可能在直线AD 的左侧,也可能在直线AD 上,还可能在直线AD 的右侧.请你帮助小明继续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2,当点F 在直线AD 上时,连接CF ,猜想直线CF 与直线AB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点F 落在直线AD 的右侧,请在备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3)当点E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直接写出AF 的最小值.2.如图①,A (﹣5,0),OA =OC ,点B 、C 关于原点对称,点B (a ,a +1)(a >0). (1)求B 、C 坐标;(2)求证:BA ⊥AC ;(3)如图②,将点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α度(0°<α<180°),得到点D ,连接DC ,问:∠BDC 的角平分线DE ,是否过一定点?若是,请求出该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问题提出(1)如图①,在ABC 中,2,6,135AB AC BAC ==∠=,求ABC 的面积.问题探究(2)如图②,半圆O 的直径10AB =,C 是半圆AB 的中点,点D 在BC 上,且2CD BD =,点P 是AB 上的动点,试求PC PD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如图③,扇形AOB 的半径为20,45AOB ∠=在AB 选点P ,在边OA 上选点E ,在边OB 上选点F ,求PE EF FP ++的长度的最小值.4.如图1:在Rt △ABC 中,AB =AC ,D 为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试探索AD ,BD ,C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小明同学的思路是这样的: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E ,连接EC ,DE .继续推理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1)请根据小明的思路,试探索线段AD ,BD ,C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在Rt △ABC 中,AB =AC ,D 为△ABC 外的一点,且∠ADC =45°,线段AD ,BD ,CD 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又是如何的,请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是⊙O 上的点,且∠ADC =45°.①若AD =6,BD =8,求弦CD 的长为 ;②若AD+BD =14,求2AD BD CD 2⎛⎫⋅+ ⎪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O 的半径.5.已知:在ABC 中,,90AC BC ACB ︒=∠=,点F 在射线CA 上,延长BC 至点D ,使CD CF =,点E 是射线BF 与射线DA 的交点.(1)如图1,若点F 在边CA 上;①求证:BE AD ⊥;②小敏在探究过程中发现45BEC ︒∠=,于是她想:若点F 在CA 的延长线上,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结论?请你在图2上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通过测量猜想BEC ∠的度数. (2)选择图1或图2两种情况中的任一种,证明小敏或你的猜想.6.问题发现:(1)如图①,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是AB 上点(点E 不与A 、B 重合),将射线OE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所得射线与BC 交于点F ,则四边形OEBF 的面积为 .问题探究:(2)如图②,线段BQ =10,C 为BQ 上点,在BQ 上方作四边形ABCD ,使∠ABC =∠ADC =90°,且AD =CD ,连接DQ ,求DQ 的最小值;问题解决:(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某市在生态治理活动中新建了一处南山植物园,图③为南山植物园花卉展示区的部分平面示意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90°,AD =CD ,AC =600米.其中AB 、BD 、BC 为观赏小路,设计人员考虑到为分散人流和便观赏,提出三条小路的长度和要取得最大,试求AB +BD +BC 的最大值.7.数学概念若点P 在ABC ∆的内部,且APB ∠、BPC ∠和CPA ∠中有两个角相等,则称P 是ABC ∆的“等角点”,特别地,若这三个角都相等,则称P 是ABC ∆的“强等角点”. 理解概念(1)若点P 是ABC ∆的等角点,且100APB ∠=,则BPC ∠的度数是 .(2)已知点D 在ABC ∆的外部,且与点A 在BC 的异侧,并满足180BDC BAC ∠+∠<,作BCD ∆的外接圆O ,连接AD ,交圆O 于点P .当BCD ∆的边满足下面的条件时,求证:P 是ABC ∆的等角点.(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题进行证明!)①如图①,DB DC =②如图②,BC BD =深入思考(3)如图③,在ABC ∆中,A ∠、B 、C ∠均小于120,用直尺和圆规作它的强等角点Q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4)下列关于“等角点”、“强等角点”的说法:①直角三角形的内心是它的等角点;②等腰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都是它的等角点;③正三角形的中心是它的强等角点;④若一个三角形存在强等角点,则该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⑤若一个三角形存在强等角点,则该点是三角形内部到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其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8.如图, AB 是⊙O 的直径,点D 、E 在⊙O 上,连接AE 、ED 、DA ,连接BD 并延长至点C ,使得DAC AED ∠=∠.(1)求证: AC 是⊙O 的切线;(2)若点E 是BC 的中点, AE 与BC 交于点F ,①求证: CA CF =;②若⊙O 的半径为3,BF =2,求AC 的长.9.翻转类的计算问题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很大,因此初三(5)班聪慧的小菲同学结合2011年苏州市数学中考卷的倒数第二题对这类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压轴题】初三数学上期末一模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初三数学上期末一模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初三数学上期末一模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在5×5正方形网格中,一条圆弧经过A 、B 、C 三点,那么这条圆弧所在的圆的圆心为图中的( )A .MB .PC .QD .R 2.已知a ,b 是方程23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22019a b -+的值是( ) A .2023B .2021C .2020D .20193.等腰三角形一条边的边长为3,它的另两条边的边长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12x+k=0的两个根,则k 的值是( ) A .27B .36C .27或36D .184.已知一次函数()10y kx m k =+≠和二次函数()220y ax bx c a =++≠部分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如表: x … -1 0 2 4 5 … y 1 … 0 1 3 5 6 … y 2…-159…当y 2>y 1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2B .4<x <5C .x <-1或x >5D .x <-1或x >45.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A=60°,AB=2,扇形BEF 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233π-B .233π-C .3π-D .3π-6.设()12,A y -,()21,B y ,()32,C y 是抛物线2(1)y x k =-++上的三点,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为( )A .123y y y >>B .132y y y >>C .231y y y >>D .312y y y >>7.关于下列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变换,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y =﹣2x 2+1的图象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y =﹣2x 2﹣2的图象 B .将y =﹣2(x ﹣1)2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y =﹣2(x+2)2的图象 C .将y =﹣2x 2的图象沿x 轴翻折得到y =2x 2的图象D .将y =﹣2(x ﹣1)2+1的图象沿y 轴翻折得到y =﹣2(x+1)2﹣1的图象 8.以3942cx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是( ) A .230x x c --=B .230x x c +-=C .230-+=x x cD .230++=x x c9.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着质地、大小都相同的3个红球和2个绿球,随机从中摸出一球,不再放回袋中,充分搅匀后再随机摸出一球.两次都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A .310B .925C .920D .3510.设,a b 是方程232017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22a a b +-的值为( )A .2017B .2018C .2019D .202011.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是( )A .0abc >B .20a b +<C .30a c +<D .230ax bx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2.与y=2(x ﹣1)2+3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 A .y=1+12x 2 B .y=(2x+1)2 C .y=(x ﹣1)2 D .y=2x 2二、填空题13.关于x 的230x ax a --=的一个根是2x =-,则它的另一个根是___. 14.如图,将二次函数y =12(x -2)2+1的图像沿y 轴向上平移得到一条新的二次函数图像,其中A (1,m ),B (4,n )平移后对应点分别是A′、B′,若曲线AB 所扫过的面积为12(图中阴影部分),则新的二次函数对应的函数表达是__________________.15.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径为3cm ,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__cm .16.设a 、b 是方程22019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11a b --的值为_____. 17.已知二次函数,当x _______________时,随的增大而减小.18.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 =125°,则∠C 的度数为_____°.19.如图,如果一只蚂蚁从圆锥底面上的点B 出发,沿表面爬到母线AC 的中点D 处,则最短路线长为_____.20.不透明袋子中装有6个球,其中有5个红球、1个绿球,这些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则它是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x =n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x 2﹣4x ﹣5=0的一个根,若mn 2﹣4n+m =6,求m 的值.22.如图,以△ABC 的边AB 为直径画⊙O ,交AC 于点D ,半径OE//BD ,连接BE ,DE ,BD ,设BE 交AC 于点F ,若∠DEB=∠DBC. (1)求证:BC 是⊙O 的切线;(2)若BF=BC=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23.某超市销售一种商品,成本每千克40元,规定每千克售价不低于成本,且不高于80元,经市场调查,每天的销售量y (千克)与每千克售价x (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部分数据如下表: 售价x (元/千克) 50 60 70 销售量y (千克)1008060(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设商品每天的总利润为W (元),则当售价x 定为多少元时,厂商每天能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3)如果超市要获得每天不低于1350元的利润,且符合超市自己的规定,那么该商品每千克售价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请说明理由.24.某商场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圆形转盘(如图).规定:顾客购物100元以上可以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个区域就获得相应的奖品(指针指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转动转盘的次数n1001502005008001000落在“铅笔”的次数m68111136345546701落在“铅笔”的频率m n(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0.680.740.680.690.680.70(1)转动该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约为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2)铅笔每只0.5元,饮料每瓶3元,经统计该商场每天约有4000名顾客参加抽奖活动,请计算该商场每天需要支出的奖品费用;(3)在(2)的条件下,该商场想把每天支出的奖品费用控制在3000元左右,则转盘上“一瓶饮料”区域的圆心角应调整为______度.25.解方程:(1)x2-3x+1=0;(2)x(x+3)-(2x+6)=0.【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圆心,分别作AB,B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作BC 的垂直平分线,如图, 它们都经过Q ,所以点Q 为这条圆弧所在圆的圆心.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推论: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圆心.这也常用来确定圆心的方法.2.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b=3-b 2,a+b=-1,ab =-3,所求式子化为a 2-b+2019=a 2-3+b 2+2019=(a+b )2-2ab+2016即可求解. 【详解】a ,b 是方程230x x +-=的两个实数根,∴23b b =-,1a b +=-,-3ab =,∴222201932019a b a b -+=-++()2220161620162023a b ab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将所求式子进行化简代入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3为底或为腰不能确定,故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3为腰时,其他两条边中必有一个为3,把x=3代入原方程可求出k 的值,进而求出方程的另一个根,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符合题意即可;(2)当3为底时,则其他两条边相等,即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0可求出k 的值,再求出方程的两个根进行判断即可. 试题解析:分两种情况:(1)当其他两条边中有一个为3时,将x=3代入原方程, 得:32-12×3+k=0 解得:k=27将k=27代入原方程, 得:x 2-12x+27=0 解得x=3或93,3,9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舍去; (2)当3为底时,则其他两边相等,即△=0,此时:144-4k=0解得:k=36将k=36代入原方程,得:x2-12x+36=0解得:x=63,6,6能够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故k的值为36.故选B.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4.D解析:D【解析】【分析】利用表中数据得到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1,0)和(4,5),-1<x<4时,y1>y2,从而得到当y2>y1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详解】∵当x=0时,y1=y2=0;当x=4时,y1=y2=5;∴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1,0)和(4,5),而-1<x<4时,y1>y2,∴当y2>y1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1或x>4.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不等式: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b、c是常数,a≠0)与不等式的关系,利用两个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作图利用交点直观求解,也可把两个函数解析式列成不等式求解.5.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DAB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G≌△DBH,得出四边形GBHD的面积等于△ABD的面积,进而求出即可.【详解】连接BD,∵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DC=120°, ∴∠1=∠2=60°, ∴△DAB 是等边三角形, ∵AB=2,∴△ABD,∵扇形BEF 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 ∴∠4+∠5=60°,∠3+∠5=60°, ∴∠3=∠4,设AD 、BE 相交于点G ,设BF 、DC 相交于点H , 在△ABG 和△DBH 中,2{34A AB BD ∠=∠=∠=∠, ∴△ABG ≌△DBH (ASA ),∴四边形GBHD 的面积等于△ABD 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 扇形EBF -S △ABD=2602123602π⨯-⨯=23π故选B .6.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抛物线y =-(x +1)2+k (k 为常数)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 =﹣1,然后根据三个点离对称轴的远近判断函数值的大小. 【详解】解:∵抛物线y =-(x +1)2+k (k 为常数)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 =﹣1,而A (2,y 1)离直线x =﹣1的距离最远,C (﹣2,y 3)点离直线x =1最近,∴123y y y >>.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其解析式.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7.D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平移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 【详解】A 选项,将y =﹣2x 2+1的图象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y =﹣2x 2﹣2的图象,故A 选项不符合题意;B 选项,将y =﹣2(x ﹣1)2的图象向左平移3个单位得到y =﹣2(x +2)2的图象,故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选项,将y =﹣2x 2的图象沿x 轴翻折得到y =2x 2的图象,故C 选项不符合题意;D 选项,将y =﹣2(x ﹣1)2+1的图象沿y 轴翻折得到y =﹣2(x +1)2+1的图象,故D 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练掌握平移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的关键.8.A解析:A 【解析】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即可. 【详解】设x 1,x 2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32x ±=∴x 1+x 2=3,x 1∙x 2=-c ,∴该一元二次方程为:21212()0x x x x x x -++=,即230x x c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9.A解析:A 【解析】 【分析】列表或画树状图得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找出两次都为红球的情况数,即可求出所求的概率: 【详解】 列表如下:∴63P 2010==两次红, 故选A.10.D解析:D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a+b=-3;然后根据a 是方程2320170x x +-=的实数根,可得2320170a a +-=,据此求出232017a a +=,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得:+a b =-3,22a a b +- 变形为(2a 3a +)-(+a b ),代入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a 、b 是方程2320170x x +-=的两个实数根, ∴+a b =-3;又∵2320170a a +-=, ∴232017a a +=, ∴22a a b +-=(2a 3a +)-(+a b ) =2017-(-3) =2020即22a a b +-的值为2020.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把22a a b +-化成(2a 3a +)-(+a b )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 【解析】【分析】观察图象:开口向下得到a <0;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得到a 、b 异号,则b >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得到c >0,所以abc <0;由对称轴为x=2ba-=1,可得2a+b=0;当x=-1时图象在x 轴下方得到y=a-b+c <0,结合b=-2a 可得 3a+c <0;观察图象可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3),可得方程230ax bx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据此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观察图象:开口向下得到a <0;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得到a 、b 异号,则b >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得到c >0,所以abc <0,故A 选项错误; ∵对称轴x=2ba-=1,∴b=-2a ,即2a+b=0,故B 选项错误; 当x=-1时, y=a-b+c <0,又∵b=-2a ,∴ 3a+c <0,故C 选项正确; ∵抛物线的顶点为(1,3),∴230ax bx c ++-=的解为x 1=x 2=1,即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故D 选项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y=ax 2+bx+c (a≠0)的图象,当a >0,开口向上,函数有最小值,a <0,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对称轴为直线x=2ba-,a 与b 同号,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a 与b 异号,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当c >0,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的上方;当△=b 2-4ac >0,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12.D解析:D 【解析】 【分析】抛物线的形状只是与a 有关,a 相等,形状就相同. 【详解】y =2(x ﹣1)2+3中,a =2.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形状与a 的关系,比较简单.二、填空题13.6【解析】【分析】【详解】解:设方程另一根为x1把x =-2代入方程得(-2)2+2a -3a =0解得a =4∴原方程化为x2-4x -12=0∵x1+(-2)=4∴x 1=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解析:6【解析】【分析】【详解】解:设方程另一根为x1,把x=-2代入方程得(-2)2+2a-3a=0,解得a=4,∴原方程化为x2-4x-12=0,∵x1+(-2)=4,∴x1=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若方程的两根为x1,x2,则x1+ x2=ba,x1·x2=ca.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14.y=05(x-2)+5【解析】解:∵函数y=(x﹣2)2+1的图象过点A(1m)B (4n)∴m=(1﹣2)2+1=1n=(4﹣2)2+1=3∴A(11)B(43)过A作AC∥x轴交B′B的延长线于点解析:y=0.5(x-2)2+5【解析】解:∵函数y=12(x﹣2)2+1的图象过点A(1,m),B(4,n),∴m=12(1﹣2)2+1=112,n=12(4﹣2)2+1=3,∴A(1,112),B(4,3),过A作AC∥x轴,交B′B的延长线于点C,则C(4,112),∴AC=4﹣1=3.∵曲线段AB扫过的面积为12(图中的阴影部分),∴AC•AA′=3AA′=12,∴AA′=4,即将函数y=12(x﹣2)2+1的图象沿y轴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一条新函数的图象,∴新图象的函数表达式是y=12(x﹣2)2+5.故答案为y=0.5(x﹣2)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以及平行四边形面积求法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AA′是解题的关键.15.1【解析】【分析】(1)根据求出扇形弧长即圆锥底面周长;(2)根据即求圆锥底面半径【详解】该圆锥的底面半径=故答案为:1【点睛】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解题关键是理解扇形弧长就是圆锥底面周长解析:1【解析】【分析】(1)根据180n R l π=,求出扇形弧长,即圆锥底面周长; (2)根据2C r π=,即2C r π=,求圆锥底面半径. 【详解】 该圆锥的底面半径=()1203=11802cm ππ⋅⋅ 故答案为:1.【点睛】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解题关键是理解扇形弧长就是圆锥底面周长. 16.-2017【解析】【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将其代入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是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故答案为:-2017【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两根之和等于两根之积等于是解题的关键解析:-2017【解析】【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出1a b +=-,2019ab =-,将其代入()()()111a b ab a b --=-++中即可得出结论.【详解】∵a 、b 是方程220190x x +-=的两个实数根,∴1a b +=-,2019ab =-,∴()()()111a b ab a b --=-++2019112017=-++=-.故答案为:-2017.【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牢记“两根之和等于b a -,两根之积等于c a”是解题的关键. 17.<2(或x≤2)【解析】试题分析: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在对称轴的左边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边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性质可得:当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解析:<2(或x≤2).【解析】试题分析: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在对称轴的左边,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边,y随x的增大而增大.根据性质可得: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18.【解析】【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180°∵∠A=125°∴∠C=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解析:【解析】【分析】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180°,∵∠A=125°,∴∠C=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理解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解析】【分析】将圆锥侧面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蚂蚁的最短路线长【详解】如图将圆锥侧面展开得到扇形ABB′则线段BF 为所求的最短路线设∠BAB′=n°∵∴n=120即∠BAB′=解析:3【解析】【分析】将圆锥侧面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蚂蚁的最短路线长.【详解】如图将圆锥侧面展开,得到扇形ABB′,则线段BF为所求的最短路线.设∠BAB ′=n °. ∵64180n ππ⋅=, ∴n =120,即∠BAB ′=120°.∵E 为弧BB ′中点,∴∠AFB =90°,∠BAF =60°,Rt △AFB 中,∠ABF =30°,AB =6∴AF =3,BF =,∴最短路线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化曲面为平面”求最短路径问题,属中档题.20.【解析】【分析】【详解】解: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总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这个球为红球的结果有5中所以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则它是红球的概率是故答案为: 解析:56【解析】【分析】【详解】解: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总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这个球为红球的结果有5中,所以从袋子中随机取出1个球,则它是红球的概率是56 故答案为:56. 三、解答题21.1【解析】【分析】把x=n 代入方程求出mn 2-4n 的值,代入已知等式求出m 的值即可.【详解】依题意,得2450mn n --=.∴245mn n -=.∵246mn n m -+=,∴56m +=.∴1m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1)证明见解析;(2)332π-. 【解析】【分析】(1)求出∠ADB 的度数,求出∠ABD+∠DBC=90︒,根据切线判定推出即可;(2)连接OD ,分别求出三角形DOB 面积和扇形DOB 面积,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AB Q 是O e 的直径, 90ADB ∴∠=︒,90A ABD ∴∠+∠=︒,A DEB ∠=∠Q ,DEB DBC ∠=∠,A DBC ∴∠=∠,90DBC ABD ∠+∠=︒Q ,BC ∴是O e 的切线;(2)连接OD ,2BF BC ==Q ,且90ADB ∠=︒,CBD FBD ∴∠=∠, //OE BD Q , FBD OEB ∴∠=∠,OE OB Q =,OEB OBE ∴∠=∠,11903033CBD OEB OBE ADB ∴∠=∠=∠=∠=⨯︒=︒, 60C ∴∠=︒,323AB BC ∴==,O ∴e 3,∴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DOB 的面积-三角形DOB 的面积13333362ππ=⨯=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判定的定理和三角形及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23.(1)y =﹣2x +200 (40≤x ≤80);(2)售价为70元时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1800元;(3)55≤x ≤80,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待定系数法求解可得;(2)根据“总利润=每千克利润×销售量”可得函数解析式,将其配方成顶点式即可得最值情况.(3)求得W =1350时x 的值,再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W ≥1350时x 的取值范围,继而根据“每千克售价不低于成本且不高于80元”得出答案.【详解】(1)设y =kx +b ,将(50,100)、(60,80)代入,得:501006080k b k b +=⎧⎨+=⎩, 解得:k 2b 200=-⎧⎨=⎩, ∴y =﹣2x +200 (40≤x ≤80);(2)W =(x ﹣40)(﹣2x +200)=﹣2x 2+280x ﹣8000=﹣2(x ﹣70)2+1800,∴当x =70时,W 取得最大值为1800,答:售价为70元时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1800元.(3)当W =1350时,得:﹣2x 2+280x ﹣8000=1350,解得:x =55或x =85,∵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下,所以当55≤x ≤85时,W ≥1350,又∵每千克售价不低于成本,且不高于80元,即40≤x ≤80,∴该商品每千克售价的取值范围是55≤x ≤80.【点睛】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关键是明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解析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顶点式解答.24.(1)0.7;(2)该商场每天大致需要支出的奖品费用为5000元;(3)36【解析】【分析】(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求解;(2)利用(1)得到获得铅笔的概率为0.7和获得饮料的概率为0.3,然后计算4000×0.5×0.7+4000×3×0.3即可;(3)设转盘上“一瓶饮料”区域的圆心角应调整为n 度,则4000×3×360n +4000×0.5(1-360n )=3000,然后解方程即可. 【详解】(1)转动该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约为0.7;故答案为 0.7(2)4000×0.5×0.7+4000×3×0.3=5000, 所以该商场每天大致需要支出的奖品费用为5000元;(3)设转盘上“一瓶饮料”区域的圆心角应调整为n 度,则4000×3×360n +4000×0.5(1﹣360n )=3000,解得n =36, 所以转盘上“一瓶饮料”区域的圆心角应调整为36度.故答案为36.【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固定位置左右摆动,并且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根据这个频率稳定性定理,可以用频率的集中趋势来估计概率,这个固定的近似值就是这个事件的概率.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的是近似值,随实验次数的增多,值越来越精确.也考查了扇形统计图.25.(1)x 1=32+,x 2=32-;(2)x 1=-3,x 2=2. 【解析】试题分析:(1)直接利用公式法求出x 的值即可;(2)先把原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再求出x 的值即可.试题解析:(1)∵一元二次方程x 2-3x+1=0中,a=1,b=-3,c=1,∴△=b 2-4ac=(-3)2-4×1×1=5.∴==.即x 1x 2 (2)∵因式分解得 (x+3)(x-2)=0,∴x+3=0或x-2=0,解得 x 1=-3,x 2=2.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2.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九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考试试卷含答案一、压轴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直线AB 经过点A (﹣2,0),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B ,且OA =2OB .(1)求直线AB 的函数表达式;(2)点C 在直线AB 上,且BC =AB ,点E 是y 轴上的动点,直线EC 交x 轴于点D ,设点E 的坐标为(0,m )(m >2),求点D 的坐标(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3)在(2)的条件下,若CE :CD =1:2,点F 是直线AB 上的动点,在直线AC 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G ,使以C ,G ,F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已知函数1221,(21)1y x m y m x =+-=++均为一次函数,m 为常数.(1)如图1,将直线AO 绕点()1,0A -逆时针旋转45°得到直线l ,直线l 交y 轴于点B .若直线l 恰好是1221,(21)1y x m y m x =+-=++中某个函数的图象,请直接写出点B 坐标以及m 可能的值;(2)若存在实数b ,使得||(1)10m b b ---=成立,求函数1221,(21)1y x m y m x =+-=++图象间的距离;(3)当1m 时,函数121y x m =+-图象分别交x 轴,y 轴于C ,E 两点,(21)1y m x =++图象交x 轴于D 点,将函数11y y y =的图象最低点F 向上平移5621m +个单位后刚好落在一次函数121y x m =+-图象上,设12y y y =的图象,线段OD ,线段OE 围成的图形面积为S ,试利用初中知识,探究S 的一个近似取值范围.(要求:说出一种得到S 的更精确的近似值的探究办法,写出探究过程,得出探究结果,结果的取值范围两端的数值差不超过0.01.)3.某校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参加该活动的每个学生持有两张宽为6cm ,长足够的矩形纸条.探究两张纸条叠放在一起,重叠部分的形状和面积.如图1所示,一张纸条水平放置不动,另一张纸条与它成45°的角,将该纸条从右往左平移.(1)写出在平移过程中,重叠部分可能出现的形状.(2)当重叠部分的形状为如图2所示的四边形ABCD 时,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 (3)设平移的距离为cm(0662)x x <≤+,两张纸条重叠部分的面积为2cm s .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 的最大值.4.如图,过原点的抛物线y=﹣12x 2+bx+c 与x 轴交于点A (4,0),B 为抛物线的顶点,连接OB ,点P 是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C ⊥OB ,垂足为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确定顶点B 的坐标;(2)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将△POC 绕着点P 按顺利针方向旋转90°,得△PO′C′,当点O′和点C′分别落在抛物线上时,求相应的m 的值;(3)当(2)中的点C′落在抛物线上时,将抛物线向左或向右平移n (0<n <2)个单位,点B 、C′平移后对应的点分别记为B′、C″,是否存在n ,使得四边形OB′C″A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直接写出n 的值和抛物线平移的方向,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函数y =x 2﹣2mx+m (x≤2m ,m 为常数)的图象记为G ,图象G 的最低点为P(x 0,y 0).(1)当y 0=﹣1时,求m 的值.(2)求y 0的最大值.(3)当图象G 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设左边交点的横坐标为x 1,则x 1的取值范围是 .(4)点A 在图象G 上,且点A 的横坐标为2m ﹣2,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点B ,当点A 不在坐标轴上时,以点A 、B 为顶点构造矩形ABCD ,使点C 、D 落在x 轴上,当图象G 在矩形ABCD 内的部分所对应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6.如图1,抛物线221y x x =-+-的顶点A 在x 轴上,交y 轴于B ,将该抛物线向上平移,平移后的抛物线与x 轴交于,C D ,顶点为()1,4E .(1)求点B 的坐标和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 在原抛物线上,平移后的对应点为N ,若OM ON =,求点M 的坐标; (3)如图2,直线CB 与平移后的抛物线交于F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C F 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如图1,在Rt △ABC 中,∠A =90°,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 ,BD ,CE ,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 =4,AB =10,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8.⊙O 是四边形ABCD 的外接圆,OB AC ⊥,OB 与AC 相交于点H ,21012BC AC CD ===,.(1)求⊙O 的半径;(2)求AD 的长;(3)若E 为弦CD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 作EF//AC ,EG//AD . EF 与AD 相交于点F ,EG 与AC 相交于点G .试问四边形AGEF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2y x bx c =++与直线AB 相交于A ,B 两点,其中()3,4A --,()0,1B -.(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点P 为直线AB 下方抛物线上的任意一点,连接PA ,PB ,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 (3)将该抛物线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211110y a x b x c a =++≠,平移后的抛物线与原抛物线相交于点C ,点D 为原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E ,使以点B ,C ,D ,E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抛物线23y ax bx =++经过点A (1,0),B (4,0)与y 轴交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①,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PAO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四边形PAOC 周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点Q 是线段OB 上一动点,连接BC ,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CQM 为等腰三角形且△BQM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已知四边形ABCD 是矩形.(1)如图1,E F 、分别是AB CD 、上的点,CE 垂直平分BF ,垂足为G ,连接DG .①求证:DG CG =;②若2BC AB =,求DGC ∠的大小;(2)如图2,6AB BC ==,M N P 、、分别是AB CD AD 、、上的点,MN 垂直平分BP ,点Q 是CD 的中点,连接,MP PQ ,若PQ MP ⊥,直接写出CN 的长.12.小聪与小明在一张矩形台球桌ABCD 边打台球,该球桌长AB =4m ,宽AD =2m ,点O 、E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以AB 、OE 所在的直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动点问题压轴题(含答案)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D(0,4),点E是OB延长线上的一点,M是线段OB上一动点(不包括O、B),作 ,交∠CBE的平分线于点N.
(1)直接写出C点的坐标;
(2)求证:MD=MN;
(3)如图2,若M(1,0),在OD上找一点P,使四边形MNCP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的坐标;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两边OA,Oபைடு நூலகம்分别在x轴和y轴上, , ,抛物线 经过点B,且与x轴交于点 和点E.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若P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CP,PE,当四边形OCPE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此时四边形OCPE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3)若N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M,使以点C,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 过A,B,C三点,点A的坐标是 ,点C的坐标是 ,动点P在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动点P在第四象限内的抛物线上,过动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C于点D,交x轴于点E,垂足为E,求线段PD的长,当线段PD最长时,求出点P的坐标.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 与x轴交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顶点为点D.
(2)
(3) , ,
(4)正方形MNED的边长为 或
8.(2)3
(3)
9.(1)
(2) 周长的最小值为
(3)N的坐标为 或 或
10.(1)解析式为 ;D(2, )
(2)S△BCE有最大值为
(3)( )或(3,4)或(7,4)或( )

九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如果4a=5b(ab≠0),那么下列比例式变形正确的是()A. B. C. D.2.在Rt△ABC中,如果∠C=90°,AB=10,BC=8,那么cosB的值是()A.B.C.D.3.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8,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上 B.点P在⊙O内 C.点P在⊙O 外D.无法确定4.小明的妈妈让他在无法看到袋子里糖果的情形下从袋子里抽出一颗糖果.袋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糖果,它们的大小、形状、质量等都相同,其中所有糖果的数量统计如图所示.小明抽到红色糖果的概率为()A.B.C.D.5.如图,在△ABC中,D为AC边上一点,∠DBC=∠A,BC=,AC=3,则CD的长为()A.1 B.C.2 D.6.将抛物线y=5x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新的抛物线,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y=5(x+2)2+3 B.y=5(x﹣2)2+3 C.y=5(x﹣2)2﹣3 D.y=5(x+2)2﹣37.已知点A(1,m)与点B(3,n)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m与n之间的关系是()A.m>n B.m<n C.m≥n D.m≤n8.如图,点A(6,3)、B(6,0)在直角坐标系内.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在第一象限内把线段AB缩小后得到线段CD,那么点C的坐标为()A.(3,1)B.(2,0)C.(3,3)D.(2,1)9.如图,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丄AB,∠CAB=20°,则∠AOD等于()A.160°B.150°C.140°D.120°10.如图,点C是以点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点A、B重合),如果AB=4,过点C作CD⊥AB于D,设弦AC的长为x,线段CD的长为y,那么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3,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是.12.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它和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该园有一个六角亭,如果它的地基是半径为2米的正六边形,那么这个地基的周长是米.13.图1中的三翼式旋转门在圆形的空间内旋转,旋转门的三片旋转翼把空间等分成三个部分,图2是旋转门的俯视图,显示了某一时刻旋转翼的位置,根据图2中的数据,可知的长是m.14.写出一个图象位于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15.“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此问题的实质就是解决下面的问题:“如图,CD 为⊙O的直径,弦AB⊥CD于点E,CE=1,AB=10,求CD的长”.根据题意可得CD的长为.16.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反比例函数,当x>1时,求y的取值范围?”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和交流后,小明同学举手回答说:“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四象限,因此y的取值范围是y<0.”你认为小明的回答是否正确:,你的理由是:.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7.计算:|.18.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边AB上的高.(1)求证:△ABC∽△CBD;(2)如果AC=4,BC=3,求BD的长.19.已知二次函数y=x2﹣6x+5.(1)将y=x2﹣6x+5化成y=a(x﹣h)2+k的形式;(2)求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20.如图,在Rt△ABC中,∠ABC=90°,BC=1,AC=.(1)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AB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请画出变换后的图形;(2)求点A和点A′之间的距离.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2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 (﹣1,n).(1)求反比例函数y=的解析式;(2)若P是坐标轴上一点,且满足PA=OA,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22.“永定楼”是门头沟区的地标性建筑,某中学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测量它高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图,他们在A点测得顶端D的仰角∠DAC=30°,向前走了46米到达B点后,在B点测得顶端D的仰角∠DBC=45°.求永定楼的高度CD.(结果保留根号)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23.已知二次函数y=mx2﹣(m+2)x+2(m≠0).(1)求证: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交点;(2)如果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求正整数m的值.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过点C作CE∥AD交AB于E,连接AC、DE,AC与DE交于点F.(1)求证: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2)如果EF=2,∠FCD=30°,∠FDC=45°,求DC的长.25.已知二次函数y1=x2+2x+m﹣5.(1)如果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2)如果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点B的坐标为(1,0),求它的表达式和点C的坐标;(3)如果一次函数y2=px+q的图象经过点A、C,请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2<y1时,x的取值范围.26.如图,⊙O为△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BA平分∠CBF,过点A作AD⊥BF,垂足为D.(1)求证:AD为⊙O的切线;(2)若BD=1,tan∠BAD=,求⊙O的直径.五、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7题7分,第28题8分,第29题7分)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经过点A(0,2)和B(1,).(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已知点C与点A关于此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点D在抛物线上,且点D的横坐标为4,求点C与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在点A,D之间的部分(含点A,D)记为图象G,如果图象G 向下平移t(t>0)个单位后与直线BC只有一个公共点,求t的取值范围.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x,y)和Q(x,y′),给出如下定义:如果y′=,那么称点Q为点P的“关联点”.例如:点(5,6)的“关联点”为点(5,6),点(﹣5,6)的“关联点”为点(﹣5,﹣6).(1)①点(2,1)的“关联点”为;②如果点A(3,﹣1),B(﹣1,3)的“关联点”中有一个在函数的图象上,那么这个点是(填“点A”或“点B”).(2)①如果点M*(﹣1,﹣2)是一次函数y=x+3图象上点M的“关联点”,那么点M的坐标为;②如果点N*(m+1,2)是一次函数y=x+3图象上点N的“关联点”,求点N的坐标.(3)如果点P在函数y=﹣x2+4(﹣2<x≤a)的图象上,其“关联点”Q的纵坐标y′的取值范围是﹣4<y′≤4,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9.在菱形ABCD中,∠BAD=120°,射线AP位于该菱形外侧,点B关于直线AP的对称点为E,连接BE、DE,直线DE与直线AP交于F,连接BF,设∠PAB=α.(1)依题意补全图1;(2)如图1,如果0°<α<30°,判断∠ABF与∠A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2,如果30°<α<60°,写出判断线段DE,BF,DF之间数量关系的思路;(可以不写出证明过程)(4)如果60°<α<90°,直接写出线段DE,BF,DF之间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如果4a=5b(ab≠0),那么下列比例式变形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比例的性质.【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整式),结果不变,可得答案.【解答】解:两边都除以ab,得=,故A正确;B、两边都除以20,得=,故B错误;C、两边都除以4b,得=,故C错误;D、两边都除以5a,得=,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性质,利用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或整式),结果不变是解题关键.2.在Rt△ABC中,如果∠C=90°,AB=10,BC=8,那么cosB的值是()A.B.C.D.【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余弦为邻边比斜边,可得答案.【解答】解:cos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为对边比斜边,余弦为邻边比斜边,正切为对边比邻边.3.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8,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A.点P在⊙O上 B.点P在⊙O内 C.点P在⊙O 外D.无法确定【考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根据点在圆上,则d=r;点在圆外,d>r;点在圆内,d<r(d即点到圆心的距离,r即圆的半径).【解答】解:∵OP=8>5,∴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在圆外.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注意: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等价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小明的妈妈让他在无法看到袋子里糖果的情形下从袋子里抽出一颗糖果.袋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糖果,它们的大小、形状、质量等都相同,其中所有糖果的数量统计如图所示.小明抽到红色糖果的概率为()A.B.C.D.【考点】概率公式;条形统计图.【专题】计算题.【分析】先利用条形统计图得到绿色糖果的个数为2,红色糖果的个数为5,紫色糖果的个数为8,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解答】解:根据统计图得绿色糖果的个数为2,红色糖果的个数为5,紫色糖果的个数为8,所以小明抽到红色糖果的概率==.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公式:随机事件A的概率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除以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也考查了条形统计图.5.如图,在△ABC中,D为AC边上一点,∠DBC=∠A,BC=,AC=3,则CD的长为()A.1 B.C.2 D.【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条件可证明△CBD∽△CAB,可得到=,代入可求得CD.【解答】解:∵∠DBC=∠A,∠C=∠C,∴△CBD∽△CAB,∴=,即=,∴CD=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将抛物线y=5x2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新的抛物线,则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A.y=5(x+2)2+3 B.y=5(x﹣2)2+3 C.y=5(x﹣2)2﹣3 D.y=5(x+2)2﹣3【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专题】几何变换.【分析】先确定抛物线y=5x2的顶点坐标为(0,0),再利用点平移的规律得到点(0,0)平移后所得对应点的坐标,然后根据顶点式写出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解答】解:抛物线y=5x2的顶点坐标为(0,0),把点(0,0)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对应点的坐标为(﹣2,3),所以新抛物线的表达式是y=5(x+2)2+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由于抛物线平移后的形状不变,故a不变,所以求平移后的抛物线解析式通常可利用两种方法:一是求出原抛物线上任意两点平移后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二是只考虑平移后的顶点坐标,即可求出解析式.7.已知点A(1,m)与点B(3,n)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m与n之间的关系是()A.m>n B.m<n C.m≥n D.m≤n【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来比较m与n的大小.【解答】解:∵反比例函数中系数2>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点A(1,m)与点B(3,n)都位于第一象限,且1<3,∴m>n.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答该题时,也可以把点A、B的坐标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相应的m、n的值,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8.如图,点A(6,3)、B(6,0)在直角坐标系内.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在第一象限内把线段AB缩小后得到线段CD,那么点C的坐标为()A.(3,1)B.(2,0)C.(3,3)D.(2,1)【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得A、B的坐标求出OB、AB的长,根据位似的概念得到比例式,计算求出OD、CD 的长,得到点C的坐标.【解答】解:∵A(6,3)、B(6,0),∴OB=6,AB=3,由题意得,△ODC∽△OBA,相似比为,∴==,∴OD=2,CD=1,∴点C的坐标为(2,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位似变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掌握位似的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丄AB,∠CAB=20°,则∠AOD等于()A.160°B.150°C.140°D.120°【考点】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垂径定理得出=,进而求出∠BOD=40°,再利用邻补角的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线段AB是⊙O的直径,弦CD丄AB,∴=,∵∠CAB=20°,∴∠BOD=40°,∴∠AOD=14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垂径定理等知识,得出∠BOD的度数是解题关键.10.如图,点C是以点O为圆心、AB为直径的半圆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点A、B重合),如果AB=4,过点C作CD⊥AB于D,设弦AC的长为x,线段CD的长为y,那么在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B.C.D.【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专题】计算题.【分析】连结BC,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CB=90°,则利用勾股定理得到BC=,再利用面积法可得到y=,CD为半径时最大,即y的最大值为2,此时x=2,由于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不是抛物线,也不是一次函数图象,则可判断A、C错误;利用y最大时,x=2可对B、D进行判断.【解答】解:连结BC,如图,∵AB为直径,∴∠ACB=90°,∴BC==,∵CD•AB=AC•BC,∴y=,∵y的最大值为2,此时x=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函数图象是典型的数形结合,图象应用信息广泛,通过看图获取信息,不仅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ACB=90°.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11.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3,那么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是1:9.【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出即可.【解答】解:∵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3,又∵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是1:9.故答案为:1:9.【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12.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园林,它和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该园有一个六角亭,如果它的地基是半径为2米的正六边形,那么这个地基的周长是12米.【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分析】由正六边形的半径为2,则OA=OB=2米;由∠AOB=60°,得出△AOB是等边三角形,则AB=OA=OB=2米,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如图所示:∵正六边形的半径为2米,∴OA=0B=2米,∴正六边形的中心角∠AOB==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OA=OB,∴AB=2米,∴正六边形的周长为6×2=12(米);故答案为:1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六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正多边形的问题,常常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来解决.13.图1中的三翼式旋转门在圆形的空间内旋转,旋转门的三片旋转翼把空间等分成三个部分,图2是旋转门的俯视图,显示了某一时刻旋转翼的位置,根据图2中的数据,可知的长是m.【考点】弧长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然后根据圆的周长公式,求出直径是2m的圆的周长是多少;最后用直径是2m的圆的周长除以3,求出的长是多少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m),即的长是m.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弧长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并求出直径是2m的圆的周长是多少.14.写出一个图象位于二、四象限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答案不唯一,如y=﹣x等.【考点】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根据正比例函数的系数与图象所过象限的关系,易得答案.【解答】解:根据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其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其系数k<0;故只要给出k小于0的正比例函数即可;答案不唯一,如y=﹣x等.【点评】解题关键是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15.“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此问题的实质就是解决下面的问题:“如图,CD 为⊙O的直径,弦AB⊥CD于点E,CE=1,AB=10,求CD的长”.根据题意可得CD的长为26.【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连接OA,AB⊥CD,由垂径定理知,点E是AB的中点,AE=AB=5,OE=OC﹣CE=OA﹣CE,设半径为r,由勾股定理得,OA2=AE2+OE2=AE2+(OA﹣CE)2,即r2=52+(r﹣1)2,解得:r=13,所以CD=2r=26,即圆的直径为26.【点评】本题利用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16.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已知反比例函数,当x>1时,求y的取值范围?”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和交流后,小明同学举手回答说:“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四象限,因此y的取值范围是y<0.”你认为小明的回答是否正确:否,你的理由是:y<﹣2.【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和函数的增加性解答.【解答】解:否,理由如下:∵反比例函数,且x>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四象限,∴y<﹣2.故答案是:否;y<﹣2.【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注意在本题中,当x>0时,y<0.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7.计算:|.【考点】实数的运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计算题;实数.【分析】原式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1=﹣1.【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边AB上的高.(1)求证:△ABC∽△CBD;(2)如果AC=4,BC=3,求BD的长.【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由已知可证∠A=∠DCB,又因为∠ACB=∠BDC=90°,即证△ABC∽△CBD,(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B=5,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C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CD⊥AB,∴∠BDC=90°.∴∠A+∠ACD=90°.∵∠ACB=90°,∴∠DCB+∠ACD=90°.∴∠A=∠DCB.又∵∠ACB=∠BDC=90°,∴△ABC∽△CBD;(2)解:∵∠ACB=90°,AC=4,BC=3,∴AB=5,∴CD=,∵CD⊥AB,∴B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9.已知二次函数y=x2﹣6x+5.(1)将y=x2﹣6x+5化成y=a(x﹣h)2+k的形式;(2)求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3)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1)运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3)根据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和对称轴解答即可.【解答】解:(1)y=x2﹣6x+5=(x﹣3)2﹣4;(2)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是x=3,顶点坐标是(3,﹣4);(3)∵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x=3,∴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和二次函数的性质,灵活运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应用.20.如图,在Rt△ABC中,∠ABC=90°,BC=1,AC=.(1)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AB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请画出变换后的图形;(2)求点A和点A′之间的距离.【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专题】作图题.【分析】(1)在BA上截取BC′=BC,延长CB到A′使BA′=BA,然后连结A′C′,则△A′BC′满足条件;(2)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2,再利用旋转的性质得BA=BA′,∠ABA′=90°,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AA′的长即可.【解答】解:(1)如图,△A′BC′为所作;(2)∵∠ABC=90°,B C=1,AC=,∴AB==2,∵△AB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C′,∴BA=BA′,∠ABA′=90°,∴△AB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A′=AB=2.【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角都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也相等,由此可以通过作相等的角,在角的边上截取相等的线段的方法,找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得出旋转后的图形.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2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 (﹣1,n).(1)求反比例函数y=的解析式;(2)若P是坐标轴上一点,且满足PA=OA,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把A(﹣1,n)代入y=﹣2x求出n的值,确定A点坐标为(﹣1,2),然后把A(﹣1,2)代入y=可求出k的值,从而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过A作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则B点坐标为(﹣1,0),C点坐标为(0,2),由于PA=OA,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确定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解答】解:(1)把A(﹣1,n)代入y=﹣2x得n=﹣2×(﹣1)=2,∴A点坐标为(﹣1,2),把A(﹣1,2)代入y=得k=﹣1×2=﹣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过A作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如图,∵点A的坐标为(﹣1,2),∴B点坐标为(﹣1,0),C点坐标为(0,2)∴当P在x轴上,其坐标为(﹣2,0);当P点在y轴上,其坐标为(0,4);∴点P的坐标为(﹣2,0)或(0,4).【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反比例函数图象与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满足两函数的解析式.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2.“永定楼”是门头沟区的地标性建筑,某中学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测量它高度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图,他们在A点测得顶端D的仰角∠DAC=30°,向前走了46米到达B点后,在B点测得顶端D的仰角∠DBC=45°.求永定楼的高度CD.(结果保留根号)【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根据题意得出DC=BC,进而利用tan30°=求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B=46m,∠DBC=45°,则DC=BC,故tan30°===,解得:DC=23(+1).答:永定楼的高度CD为23(+1)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正确的利用边角关系求解.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23.已知二次函数y=mx2﹣(m+2)x+2(m≠0).(1)求证: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交点;(2)如果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求正整数m的值.【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专题】证明题.【分析】(1)令y=0,使得二次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求出方程中△的值,即可证明结论;(2)令y=0,使得二次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对方程分解因式,又因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从而可以求得符合要求的正整数m的值.【解答】解:(1)证明:∵二次函数y=mx2﹣(m+2)x+2(m≠0),∴当y=0时,0=mx2﹣(m+2)x+2(m≠0),△=[﹣(m+2)]2﹣4×m×2=m2+4m+4﹣8m=m2﹣4m+4=(m﹣2)2≥0∴0=mx2﹣(m+2)x+2(m≠0)有两个实数根,即二次函数y=mx2﹣(m+2)x+2(m≠0)的图象与x轴总有交点;(2)∵二次函数y=mx2﹣(m+2)x+2(m≠0),∴当y=0时,0=mx2﹣(m+2)x+2=(mx﹣2)(x﹣1),∴,又∵此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正整数m的值是:1或2,即正整数m的值是1或2.【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解题的关键是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然后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过点C作CE∥AD交AB于E,连接AC、DE,AC与DE交于点F.(1)求证: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2)如果EF=2,∠FCD=30°,∠FDC=45°,求DC的长.【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得出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2)作FM⊥CD于M,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F=EF=2,由已知条件得出△D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M=FM=DF=2,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得出CF=2FM=4,CM=2,得出DC=DM+CM=2+2即可.【解答】(1)证明:∵AB∥CD,CE∥AD,∴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2)解:作FM⊥CD于M,如图所示:则∠FND=∠FMC=90°,∵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D F=EF=2,∵∠FCD=30°,∠FDC=45°,∴△DF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M=FM=DF=2,CF=2FM=4,∴CM=2,∴DC=DM+CM=2+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2)的关键.25.已知二次函数y1=x2+2x+m﹣5.(1)如果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求m的取值范围;(2)如果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点B的坐标为(1,0),求它的表达式和点C的坐标;(3)如果一次函数y2=px+q的图象经过点A、C,请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2<y1时,x的取值范围.【考点】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分析】(1)由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得出判别式△>0,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2)二次函数y1=x2+2x+m﹣5的图象经过把点B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m的值,即可得出结果;点B(1,0);(3)由图象可知:当y2<y1时,比较两个函数图象的位置,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1)∵二次函数y1=x2+2x+m﹣5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0,∴22﹣4(m﹣5)>0,解得:m<6;(2)∵二次函数y1=x2+2x+m﹣5的图象经过点(1,0),∴1+2+m﹣5=0,解得:m=2,∴它的表达式是y1=x2+2x﹣3,∵当x=0时,y=﹣3,∴C(0,﹣3);(3)由图象可知:当y2<y1时,x的取值范围是x<﹣3或x>0.【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由题意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如图,⊙O为△ABC的外接圆,BC为⊙O的直径,BA平分∠CBF,过点A作AD⊥BF,垂足为D.(1)求证:AD为⊙O的切线;(2)若BD=1,tan∠BAD=,求⊙O的直径.【考点】切线的判定.【分析】(1)要证AD是⊙O的切线,连接OA,只证∠DAO=90°即可.(2)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可求出AD,从而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即可得出⊙O的直径.【解答】(1)证明:连接OA;∵BC为⊙O的直径,BA平分∠CBF,AD⊥BF,∴∠ADB=∠BAC=90°,∠DBA=∠CBA;∵∠OAC=∠OCA,∴∠DAO=∠DAB+∠BAO=∠BAO+∠OAC=90°,∴DA为⊙O的切线.(2)解:∵BD=1,tan∠BAD=,∴AD=2,∴AB==,∴cos∠DBA=;∵∠DBA=∠CBA,∴BC===5.∴⊙O的直径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与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同时考查了三角函数的知识.五、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7题7分,第28题8分,第29题7分)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经过点A(0,2)和B(1,).(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2)已知点C与点A关于此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点D在抛物线上,且点D的横坐标为4,求点C与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将抛物线在点A,D之间的部分(含点A,D)记为图象G,如果图象G 向下平移t(t>0)个单位后与直线BC只有一个公共点,求t的取值范围.【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专题】计算题.【分析】(1)把A点和B点坐标代入得到关于b、c的方程组,然后解方程组求出b、c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2)利用配方法得到y=(x﹣1)2+,则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利用点C与点A关于直线x=1对称得到C点坐标为(2,2);然后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D点坐标;(3)画出抛物线,如图,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1,再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到图象G向下平移1个单位时,点A在直线BC上;图象G向下平移3个单位时,点D在直线BC上,由于图象G向下平移t(t>0)个单位后与直线BC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1<t≤3.【解答】解:(1)把A(0,2)和B(1,)代入得,解得,所以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2)∵y=x2﹣x+2=(x﹣1)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点C与点A关于此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C点坐标为(2,2);当x=4时,y=x2﹣x+2=8﹣4+2=6,∴D点坐标为(4,6);(3)如图,。

2020年秋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训练(30道题 含答案)

2020年秋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训练(30道题 含答案)

2020年秋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压轴题训练(30道题含答案)一、解答题(共30题)1.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点D、E分别在边BC、DC上,AB2 =BE ·DC ,DE:EC=3:1 ,F是边AC上的一点,DF与AE交于点G .(1)找出图中与△ACD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当DF平分∠ADC时,求DG:DF的值;(3)如图,当∠BAC=90°,且DF⊥AE时,求DG:DF的值.2.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mx2−2mx+4(m≠0)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左侧),且AB=6.(1)求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及表达式;(2)在y轴上取点E(0,2),点F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联结BF、EF ,如果S四边形OEFB=10,求点F的坐标;(3)在第(2)小题的条件下,点F在抛物线对称轴右侧,点P在x轴上且在点B左侧,如果直线PF 与y轴的夹角等于∠EBF ,求点P的坐标.3.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CD中,AC=BC,∠ACB=90°,∠ADC=90°,CD=2,(点A、B分别在直线CD的左右两侧),射线CD交边AB于点E,点G是Rt△ABC的重心,射线CG交边AB 于点F,AD=x,CE=y.(1)求证:∠DAB=∠DCF.(2)当点E在边CD上时,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3)如果△CDG是以CG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试求AD的长.4.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DC ,AB=DC ,且AB=4cm,BC=8cm,对角线AC=4√5cm.(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2)如图,点Q是AC上一点,点P是BC上一点,点P不与点B重合,√5BP=2CQ,连接BQ、AP ,若AP⊥BQ ,求BP的值;(3)如图,若动点Q从点C出发,以每秒√5cm的速度在对角线AC上运动至点A止,过点Q作BC 垂线于点P ,连接PQ ,将△PQC沿PQ折叠,使点C落在直线BC上的点E处,得△PQE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EAQ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5.我们知道:如图①,点B把线段AC分成两部分,如果BCAB =ABAC.那么称点B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它们的比值为√5−12.(1)在图①中,若AC=20cm,则AB的长为________ cm;(2)如图②,用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对折正方形ABCD得折痕EF,连接CE,将CB折叠到CE上,点B对应点H,得折痕CG .试说明G是AB的黄金分割点;(3)如图③,小明进一步探究: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任取点E(AE>DE),连接BE,作CF⊥BE,交AB于点F,延长EF、CB交于点P .他发现当PB与BC满足某种关系时E、F恰好分别是AD、AB的黄金分割点.请猜想小明的发现,并说明理由.6.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F是射线AD上的动点,连接CF,以CF为对角线作正方形CGFE(C,G,F,E按逆时针排列),连接BE,DG .(1)当点F在线段AD上时.①求证:BE=DG;②求证:CD−FD=√2BE;(2)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S1,正方形CGFE的面积为S2,以C,G,D,F为原点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3,当S2S1=1325时,请直接写出S3S1的值.7.已知:菱形ABCD和菱形A′B′C′D′,∠BAD=∠B′A′D′,起始位置点A在边A′B′上,点B在A′B′所在直线上,点B在点A的右侧,点B′在点A′的右侧,连接AC和A′C′,将菱形ABCD以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α角(0°<α<180°).(1)如图1,若点A与A′重合,且∠BAD=∠B′A′D′=90°,求证:BB′=DD′;(2)若点A与A′不重合,M是A′C′上一点,当MA′=MA时,连接BM和A′C,BM和A′C所在直线相交于点P;①如图2,当∠BAD=∠B′A′D′=90°时,请猜想线段BM和线段A′C的数量关系及∠BPC的度数;②如图3,当∠BAD=∠B′A′D′=60°时,请求出线段BM和线段A′C的数量关系及∠BPC的度数;③在②的条件下,若点A与A′B′的中点重合,A′B′=4,AB=2,在整个旋转过程中,当点P与点M重合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M的长.8.如图①,直线l经过点(4,0)且平行于y轴,二次函数y=ax2﹣2ax+c(a、c是常数,a<0)的图象经过点M(﹣1,1),交直线l于点N,图象的顶点为D,它的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直线DM、DN 分别与x轴相交于A、B两点.(1)当a=﹣1时,求点N的坐标及AC的值;BC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2)随着a的变化,ACBC(3)如图②,E是x轴上位于点B右侧的点,BC=2BE,DE交抛物线于点F.若FB=FE,求此时的二次函数表达式.9.如图,已知边长为10的正方形ABCD,E是BC边上一动点(与B、C不重合),连结AE,G是BC 延长线上的点,过点E作AE的垂线交∠DCG的角平分线于点F,若FG⊥BG.(1)求证:△ABE∽△EGF;(2)若EC=2,求△CEF的面积;(3)请直接写出EC为何值时,△CEF的面积最大.10.如图,抛物线y=ax2+bx+2与x轴交于A,B两点,且OA=2OB,与y轴交于点C,连接BC,抛,D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D作DE⊥OA于点E,与AC交于点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2F,设点D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当线段DF的长度最大时,求D点的坐标;(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以点O,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OC相似?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抛物线y=−1x2+bx+c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4,0),与y轴交于点C,连接2BC,点P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P并延长AP交抛物线于点Q,连接CQ,BQ,设点Q的横坐标为m.(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C的坐标;(2)当△BCQ的面积等于2时,求m的值;(3)在点P运动过程中,PQ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P12.如图(1)(操作发现)如图1,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①请按要求画图:将△ABC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90°,点B的对应点为点B′,点C的对应点为点C′.连接BB′;②在①中所画图形中,∠AB′B=________°.(2)(问题解决)如图2,在Rt△ABC中,BC=1,∠C=90°,延长CA到D,使CD=1,将斜边AB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到AE,连接DE,求∠ADE的度数.(3)(拓展延伸)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E⊥BC,垂足为E,∠BAE=∠ADC,BE=CE=1,CD=3,AD=kAB(k为常数),求BD的长(用含k的式子表示).13.定义:若四边形有一组对角互补,一组邻边相等,且相等邻边的夹角为直角,像这样的图形称为“直角等邻对补”四边形,简称“直等补”四边形,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1,正方形ABCD中,E是CD上的点,将ΔBCE绕B点旋转,使BC与BA重合,此时点E的对应点F在DA的延长线上,则四边形BEDF为“直等补”四边形,为什么?(2)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是“直等补”四边形,AB=BC=5,CD=1,AD>AB,点B 到直线AD的距离为BE.①求BE的长.②若M、N分别是AB、AD边上的动点,求ΔMNC周长的最小值.14.如图,在矩形ABCD中,AD=kAB(k>0),点E是线段CB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过点A作AF⊥AE交射线DC于点F.(1)如图1,若k=1,则AF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2)如图2,若k≠1,试判断AF与AE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并证明;(用含k的式子表示)(3)若AD=2AB=4,连接BD交AF于点G,连接EG,当CF=1时,求EG的长.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的顶点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4,4),点B的坐标为(6,0),动点P从O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0< t<4),过点P作PN/x轴,分别交AO,AB于点M,N.(1)填空:AO的长为________,AB的长为________(2)当t=1时,求点N的坐标:(3)请直接写出MN的长为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点E是线段MN上一动点(点E不与点M,N重合),△AOE和△ABE的面积分别表示为S1和S2,当t=43时,请直接写出S1⋅S2(即S1与S2的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16.如图(1)(感知)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C=∠D=90°,点E在边CD上,∠AEB=90°,求证:AE EB = DECB.(2)(探究)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C=∠ADC=90°,点E在边CD上,点F在边AD的延长线上,∠FEG=∠AEB=90°,且EFEG = AEEB,连接BG交CD于点H.求证:BH=GH.(3)(拓展)如图③,点E在四边形ABCD内,∠AEB+∠DEC=180°,且AEEB = DEEC,过E作EF交AD于点F,若∠EFA=∠AEB,延长FE交BC于点G.求证:BG=CG.17.矩形ABCD中,AB=8,AD=12.将矩形折叠,使点A落在点P处,折痕为DE.(1)如图①,若点P恰好在边BC上,连接AP,求APDE的值;(2)如图②,若E是AB的中点,EP的延长线交BC于点F,求BF的长.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B,与y轴交于点C ,且直线y=x−6过点B ,与y轴交于点D ,点C与点D关于x轴对称.点P是线段OB上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 ,交直线BD于点N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当△MDB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Q,M,N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9.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K在AD上,连接BK,过点A,C作BK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点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连接OM,ON.(1)求证:AM=BN;(2)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若点K在线段AD上运动(不包括端点),设AK=x,△OMN的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请直接写出AK长.式(写出x的范围);若点K在射线AD上运动,且△OMN的面积为11020.阅读材料: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必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1)特例感知:如图(一),已知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重心为点O,求△OBC与△ABC的面积.(2)性质探究:如图(二),已知△ABC的重心为点O,请判断ODOA 、S△OBCS△ABC是否都为定值?如果是,分别求出这两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3)性质应用:如图(三),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连接BE交对角线AC于点M.①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求EM的长度;②若S△CME=1,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21.如图所示,抛物线y=x2−2x−3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与y轴相交于点C,点M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点C及顶点M的坐标.(2)若点N是第四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BN、CN求△BCN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N的坐标.(3)若点D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是否存在以点B、C、D、G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4)直线CM交x轴于点E,若点P是线段EM上的一个动点,是否存在以点P、E、O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过点A(﹣3,94).(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已知直线l过点A ,M(3,0)且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B ,与y轴交于点C ,求证:MC22=MA•MB;(3)若点P ,D分别是抛物线与直线l上的动点,以OC为一边且顶点为O ,C ,P ,D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所有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23.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点E与点A,C不重合),连接DE,作EF⊥DE交射线BA于点F,过点E作MN∥BC分别交CD,AB于点M、N,作射线DF交射线CA于点G.(1)求证:EF=DE;(2)当AF=2时,求GE的长.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ABOC的两直角边分别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分别过OB,OC 的中点D,E作AE,AD的平行线,相交于点F,已知OB=8.(1)求证:四边形AEFD为菱形.(2)求四边形AEFD的面积.(3)若点P在x轴正半轴上(异于点D),点Q在y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G,使得以点A,P,Q,G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AEFD相似?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25.[探索规律]如图①,在△ABC中,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DF//BC,EF//AB.设△ADF的边DF上的高为h1,△EFC的边CE上的高为h2.=________;(1)若△ADF、△EFC的面积分别为4和1,则h1h2(2)某校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ADF、△EFC、四边形BDEF的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设△ADF、△EFC、四边形BDEF的面积分别为S1、S2、S,EC的长为a,则S2=________ (用含a和h2的式子表示);S1=________ (用含a、h1和h2的式子表示);S=________(用含a、h1的式子表示);从而得出S=2 √s1s2 .(3)[解决问题]如图②,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上,点F、G在BC上,且DE//BC,DF//EG.若△ADE、△DBF.△EGC的面积分别为2、3、5,求△ABC的面积.26.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直线EG与⊙O相切于点E,EG//BC,连接AE交BC于点D.(1)求证:AE平分∠BAC;(2)若∠ABC的平分线BF交AD于点F,且DE=3,DF=2,求AF的长.27.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点D在⊙O上,AC平分∠BAD,过点C的切线交直径AB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AD、BC.(1)求证:∠BCE=∠CAD;(2)若AB=10,AD=6,求CE的长.28.如图,AB为⊙O的直径,D是BC的中点,BC与AD,OD分别交于点E,F.(1)求证:OD∥AC;(2)求证:DC2=DE•DA;(3)若⊙O的直径AB=10,AC=6,求BF的长.29.四边形ABCD是⊙O的圆内接四边形,线段AB是⊙O的直径,连结AC.BD.点H是线段BD上的一点,连结AH、CH,且∠ACH=∠CBD,AD=CH,BA的延长线与CD的延长线相交与点P.(1)求证:四边形ADCH是平行四边形;(2)若AC=BC,PB=√5PD,AB+CD=2(√5+1)①求证:△DH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②求CH的长度.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0,4),点B的坐标为(4,0),点C 的坐标为(-4,0),点P在射线AB上运动,连结CP与y轴交于点D,连结BD.过P,D,B三点作⊙Q与y轴的另一个交点为E,延长DQ交⊙Q于点F,连结EF,BF。

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压轴题1.如图1,△ABC中,AB=AC=4,∠BAC=100,D是BC的中点.小明对图1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线段AD上任取一点E,连接EB.将线段EB绕点E逆时针旋转80°,点B的对应点是点F,连接BF,小明发现:随着点E在线段AD上位置的变化,点F的位置也在变化,点F可能在直线AD的左侧,也可能在直线AD上,还可能在直线AD的右侧.请你帮助小明继续探究,并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2,当点F在直线AD上时,连接CF,猜想直线CF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点F落在直线AD的右侧,请在备用图中画出相应的图形,此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3)当点E在线段AD上运动时,直接写出AF的最小值.2.阅读理解:如图,在纸面上画出了直线l与⊙O,直线l与⊙O相离,P为直线l上一动点,过点P作⊙O的切线PM,切点为M,连接OM、OP,当△OPM的面积最小时,称△OPM为直线l与⊙O的“最美三角形”.解决问题:(1)如图1,⊙A的半径为1,A(0,2) ,分别过x轴上B、O、C三点作⊙A的切线BM、OP、CQ,切点分别是M、P、Q,下列三角形中,是x轴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是.(填序号)①ABM;②AOP;③ACQ(2)如图2,⊙A的半径为1,A(0,2),直线y=kx(k≠0)与⊙A的“最美三角形”的面积为12,求k的值.(3)点B在x轴上,以B3为半径画⊙B,若直线3与⊙B的“最美三3B的横坐标Bx的取值范围.3.如图①,O 经过等边ABC 的顶点A ,C (圆心O 在ABC 内),分别与AB ,C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E ,连结DE ,BF EC ⊥交AE 于点F . (1)求证:BD BE =.(2)当:3:2AF EF =,6AC =,求AE 的长.(3)当:3:2AF EF =,AC a =时,如图②,连结OF ,OB ,求OFB △的面积(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已知:如图1,在O 中,弦2AB =,1CD =,AD BD ⊥.直线,AD BC 相交于点E .(1)求E ∠的度数;(2)如果点,C D 在O 上运动,且保持弦CD 的长度不变,那么,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是否改变?试就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探究,并说明理由(图形未画完整,请你根据需要补全).①如图2,弦AB 与弦CD 交于点F ; ②如图3,弦AB 与弦CD 不相交: ③如图4,点B 与点C 重合.5.已知,如图Rt△ABC中,∠C=90°,AC=6cm,BC=8cm,点P为AC的中点,Q从点A 运动到B,点Q运动到点B停止,连接PQ,取PQ的中点O,连接OC,OB.(1)若△ABC∽△APQ,求BQ的长;(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O的运动路径长_____;(3)以O为圆心,OQ长为半径作⊙O,当⊙O与AB相切时,求△COB的面积.6.如图,⊙M与菱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为(﹣3,1),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1,﹣3),点D在x轴上,且点D在点A的右侧.(1)求菱形ABCD的周长;(2)若⊙M沿x轴向右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菱形ABCD沿x轴向左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平移,设菱形移动的时间为t(秒),当⊙M与AD相切,且切点为AD的中点时,连接AC,求t的值及∠MAC的度数;(3)在(2)的条件下,当点M与AC所在的直线的距离为1时,求t的值.7.如图,在▱ABCD中,AB=4,BC=8,∠ABC=60°.点P是边BC上一动点,作△PAB的外接圆⊙O交BD于E.(1)如图1,当PB =3时,求PA 的长以及⊙O 的半径; (2)如图2,当∠APB =2∠PBE 时,求证:AE 平分∠PAD ;(3)当AE 与△ABD 的某一条边垂直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O 的半径.8.如图,抛物线y =x 2+bx +c 交x 轴于A 、B 两点,其中点A 坐标为(1,0),与y 轴交于点C (0,﹣3).(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如图1,连接AC ,点Q 为x 轴下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D 是抛物线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直线AQ 、BQ 分别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 、N .请问DM +DN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3)如图2,点P 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且满足∠PAB =2∠ACO .求点P 的坐标. 9.如图,抛物线2)12(0y ax x c a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点C .直线122y x =-经过点,B 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抛物线上一动点,过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BC于M.设点P的横坐标是t.∆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①当PCMA C M到该直线的距离相等,求直线解析式②当点P在点B右侧时,存在直线l,使点,,=+(,k b可用含t的式子表示).y kx b10.对于线段外一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连线所构成的角叫做这个点关于这条线段的视角.如图1,对于线段AB及线段AB外一点C,我们称∠ACB为点C关于线段AB的视角.如图2,点Q在直线l上运动,当点Q关于线段AB的视角最大时,则称这个最大的“视角”为直线l关于线段AB的“视角”.(1)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4),B(2,2),点C坐标为(﹣2,2),点C关于线段AB的视角为度,x轴关于线段AB的视角为度;(2)如图4,点M是在x轴上,坐标为(2,0),过点M作线段EF⊥x轴,且EM=MF =1,当直线y=kx(k≠0)关于线段EF的视角为90°,求k的值;(3)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3,2),Q3,1),直线y=ax+b(a>0)与x轴的夹角为60°,且关于线段PQ的视角为45°,求这条直线的解析式.11.()1尺规作图1:已知:如图,线段AB和直线且点B在直线上求作:点C,使点C在直线上并且使ABC为等腰三角形.作图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做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2特例思考:如图一,当19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______个;如图二,当16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______个.()3拓展应用:如图,AOB 45∠=,点M ,N 在射线OA 上,OM x =,ON x 2=+,点P 是射线OB 上的点.若使点P ,M ,N 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且只有三个,求x 的值. 12.如图,扇形OMN 的半径为1,圆心角为90°,点B 是上一动点,BA ⊥OM 于点A ,BC ⊥ON 于点C ,点D 、E 、F 、G 分别是线段OA 、AB 、BC 、CO 的中点,GF 与CE 相交于点P ,DE 与AG 相交于点Q . (1)当点B 移动到使AB :OA=:3时,求的长;(2)当点B 移动到使四边形EPGQ 为矩形时,求AM 的长. (3)连接PQ ,试说明3PQ 2+OA 2是定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CF AB ,证明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3)AF 的最小值为4 【解析】 【分析】(1)结合题意,根据旋转的知识,得BE EF =,80BEF ∠=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得50BFD ∠=;结合AB=AC=4,D 是BC 的中点,推导得CFD BAD ∠=∠,即可完成解题;(2)由(1)可知:EB=EF=EC ,得到B ,F ,C 三点共圆,点E 为圆心,得∠BCF=12∠BEF=40°,从而计算得ABC BCF ∠=∠,完成求解; (3)由(1)和(2)知,CF ∥AB ,因此得点F 的运动路径在CF 上;故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AF 最小,从而完成求解. 【详解】(1)∵将线段EB 绕点E 逆时针旋转80°,点B 的对应点是点F ∴BE EF =,80BEF ∠= ∴180502BEFEBF BFE -∠∠=∠== ,即50BFD ∠=∵AB=AC=4,D 是BC 的中点 ∴BD DC =,AD BC ⊥∴BF CF =,ABD ACD △≌△ ∴FBD FCD △≌△,1005022BAC BAD CAD ∠∠=∠=== ∴50BFD CFD ∠=∠= ∴50CFD BAD ∠=∠= ∴//CF AB(2)如图,连接BE 、EC 、BF 、EF由(1)可知:EB=EF=EC∴B ,F ,C 三点共圆,点E 为圆心 ∴∠BCF=12∠BEF=40° ∵50BAD ∠=,AD BC ⊥ ∴9040ABC BAD ∠=-∠= ∴ABC BCF ∠=∠∴//CF AB ,(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3)由(1)和(2)知,//CF AB ∴点F 的运动路径在CF 上 如图,作AM ⊥CF 于点M∵8090BEF ∠=<∴点E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点B 旋转不到点M 的位置 ∴故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AF 最小 此时AF 1=AB=AC=4,即AF 的最小值为4.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等腰三角形及底边中线、垂直平分线、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圆心角、圆周角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旋转、垂直平分线、平行线、圆心角和圆周角的知识,从而完成求解. 2.(1)②;(2)±1;(3)23-<B x <33或733-<B x <23-- 【解析】 【分析】(1)本题先利用切线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将面积最值转化为线段最值,了解最美三角形的定义,根据圆心到直线距离最短原则解答本题.(2)本题根据k 的正负分类讨论,作图后根据最美三角形的定义求解EF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AF ,进一步确定∠AOF 度数,最后利用勾股定理确定点F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k .(3)本题根据⊙B 在直线两侧不同位置分类讨论,利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确定∠NDB 的度数,继而按照最美三角形的定义,分别以△BND ,△BMN 为媒介计算BD 长度,最后与OD 相减求解点B 的横坐标范围. 【详解】(1)如下图所示:∵PM 是⊙O 的切线, ∴∠PMO=90°,当⊙O 的半径OM 是定值时,22PM OP OM =- ∵1=2PMOSPM OM ••,∴要使PMO △面积最小,则PM 最小,即OP 最小即可,当OP ⊥l 时,OP 最小,符合最美三角形定义.故在图1三个三角形中,因为AO ⊥x 轴,故△AOP 为⊙A 与x 轴的最美三角形. 故选:②.(2)①当k <0时,按题意要求作图并在此基础作FM ⊥x 轴,如下所示:按题意可得:△AEF 是直线y=kx 与⊙A 的最美三角形,故△AEF 为直角三角形且AF ⊥OF . 则由已知可得:111=1222AEFSAE EF EF ••=⨯⨯=,故EF=1. 在△AE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AF AE ==.∵A(0,2),即OA=2,∴在直角△AFO 中,22=2OF OA AF AF -==, ∴∠AOF=45°,即∠FOM=45°,故根据勾股定理可得:MF=MO=1,故F(-1,1), 将F 点代入y=kx 可得:1k =-. ②当k >0时,同理可得k=1. 故综上:1k =±.(3)记直线33y x =+与x 、y 轴的交点为点D 、C ,则(3,0)D -,(0,3)C , ①当⊙B 在直线CD 右侧时,如下图所示:在直角△COD 中,有3OC =,3OD =tan 3OCODC OD∠==ODC=60°. ∵△BMN 是直线33y x =+与⊙B 的最美三角形, ∴MN ⊥BM ,BN ⊥CD ,即∠BND=90°, 在直角△BDN 中,sin BNBDN BD∠=,故==sin sin 60?3BN BN BD BN BDN =∠.∵⊙B ,∴BM =.当直线CD 与⊙B 相切时,BN BM ==因为直线CD 与⊙B 相离,故BN BD >2,所以OB=BD-OD >2.由已知得:11=22BMNSMN BM MN ••=•=MN <1.在直角△BMN 中,BN ==,此时可利用勾股定理算得BD OB BD OD =- -则2<B x②当⊙B 在直线CD 左侧时,同理可得:3-<B x<2-故综上:2<B x <3或3-<B x <2- 【点睛】本题考查圆与直线的综合问题,属于创新题目,此类型题目解题关键在于了解题干所给示例,涉及动点问题时必须分类讨论,保证不重不漏,题目若出现最值问题,需要利用转化思想将面积或周长最值转化为线段最值以降低解题难度,求解几何线段时勾股定理极为常见.3.(1)证明见解析;(2)2【解析】 【分析】(1)根据△ABC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以得出∠BAC=∠C ,结合圆周角定理即可证明; (2)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根据△ABC 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BG 、AG 的值,由BF ∥AG 可得到AF BGEF EB=,求出BE ,最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3)过点O 作OM ⊥BC 于点M ,由题(2)知AF BGEF EB =,CG=BG=1122AC a =,可以得到BM 的值,根据BF ∥AG ,可证得△EBF ∽△EGA ,列比例式求出BF ,从而表示出△OFB 的面积. 【详解】(1)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 ∴∠BAC=∠C=60°,∵∠DEB=∠BAC=60°,∠D=∠C=60°,∴∠DEB=∠D , ∴BD=BE ;(2)解:如图所示,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6,∴BG=11322BC AC ==, ∴在Rt △ABG 中,333AG BG ==,∵BF ⊥EC , ∴BF ∥AG ,∴AF BG EF EB=, ∵AF :EF=3:2,∴BE=23BG=2, ∴EG=BE+BG=3+2=5,在Rt △AEG 中,()2222335213AE AG EG =+=+=(3)解:如图所示,过点O 作OM ⊥BC 于点M ,由题(2)知AF BG EF EB =,CG=BG=1122AC a =, ∴3=2AF BG EF EB =, ∴22113323EB BG a a ==⨯=, ∴EC=CG+BG+BE=11142233a a a a ++=,∴EM=12EC=23a,∴BM=EM-BE=211 333a a a-=,∵BF∥AG,∴△EBF∽△EGA,∴123=11532aBF BEAG EG a a==+,∵332AG BG a==,∴2335BF a a=⨯=,∴△OFB的面积=21313223BF BMa a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题,关键是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4.(1)60E∠=︒(2)①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②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③结论:直线AD、BC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解析】【分析】(1)根据AD BD⊥得到AB是直径,连接OC、OD,发现等边三角形,再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30EBD∠=︒,再进一步求得E∠的度数;(2)分别画出三种图形,图2中,根据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以求得;图3中,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可以求得;图4中,根据切线的性质发现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得.【详解】解:(1)连接OC、OD,如图:∵AD BD ⊥∴AB 是直径∴1OC OD CD ===∴OCD 是等边三角形∴60COD ∠=︒∴30DBE ∠=︒∴60E ∠=︒(2)①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连接OD 、OC 、AC ,如图:∵1OD OC CD ===∴OCD 为等边三角形∴60COD ∠=︒∴30DAC ∠=︒∴30EBD ∠=︒∵90ADB ∠=︒∴903060E ∠=︒-︒=︒②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连接OC 、OD ,如图:∵AD BD ⊥∴AB 是直径∴1OC OD CD ===∴OCD 是等边三角形∴60COD ∠=︒∴30DBE ∠=︒∴903060BED ∠=︒-︒=︒③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 证明:如图:∵当点B 与点C 重合时,则直线BE 与O 只有一个公共点 ∴EB 恰为O 的切线∴90ABE ∠=︒∵90ADB ∠=︒,1CD =,2AD =∴30A ∠=︒∴60E ∠=︒.故答案是:(1)60E ∠=︒(2)①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②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③结论:直线AD 、BC 相交所成锐角的大小不发生改变,依然是60︒;证明过程见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此题主要是能够根据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发现AB 是直径,进一步发现等边COD △,从而根据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解.5.(1)BQ=8.2cm ;(2)5cm ;(3)S △BOC =39625. 【解析】【分析】(1)根据ABC APQ ∆~∆得AC AB AQ AP=,从而得到AQ 的长即可求出BQ 的长; (2)由点Q 与点A 重合和点Q 与点B 重合时,可以确定点O 的位置,再根据点Q 位于AB 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时,由点O 是PQ 的中点,点F 是PB 的中点可知OF 是PBQ ∆的中位线,从而得到点O 的运动轨迹是APB ∆的 中位线,即线段EF ,即可求得答案;(3)连接AO ,过点O 作ON AC ⊥ ,先证明APQ ABC ∆~∆得到AQ AP PQ AC AB BC == ,所以求得,AQ PQ 的值,且OP OQ =,再证明PON PAQ ∆~∆得到ON PO AQ PA=,求得ON 的值,再根据BOC ABC AOB AOC S S S S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解:(1)如图1所示,∵90,6,8C AC cm BC cm ∠===∴10AB cm =又∵点P 为AC 的中点,∴3AP cm =∵ABC APQ ∆~∆∴AC AB AQ AP = ,即6103AQ = 解之得: 1.8AQ =则8.2BQ AB AQ cm =-=(2)如图2,当点Q 与点A 重合时,点O 位于点E 的位置,当点Q 与点B 重合时,点O 位于点F 的位置,则EF 是△APB 的中位线,∴EF ∥AB ,且EF =12AB =5,152EF AB == 而当点Q 位于AB 上除端点外的任意一点时,∵点O 是PQ 中点,点F 是PB 的中点,∴OF 是△PBQ 的中位线,∴OF ∥BQ ,∴点O 的运动轨迹是线段EF ,则点O 的运动路径长是5cm ;故答案为5cm .(3)如图3,连接AO ,过点O 作ON AC ⊥于点N ,∵⊙O 与AB 相切,∴PQ AB ⊥ ,即90AQP ∠= ,∵,90PAQ BAC ACB AQP ∠=∠∠=∠=∴APQ ABC ∆~∆ ∴AQ AP PQ AC AB BC == ,即36108AQ PQ == 解之得: 912,55AQ PQ == 则65OP OQ == ∵ON AC ⊥∴90PNO PQA ∠=∠=又∵OPN APQ ∠=∠∴PON PAQ ∆~∆, ∴ON PO AQ PA = ,即65935ON = , 解之得:1825ON = 则BOC ABC AOB AOC S S S S ∆∆∆∆=--111•••222BC AC AB OQ AC ON =-- 11611868106225225=⨯⨯-⨯⨯-⨯⨯ 3962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和圆的综合问题,掌握圆的切线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割补法求面积等知识点是解题关键.6.(1)菱形的周长为8;(2)t=65,∠MAC=105°;(3)当t=13或t=13圆M 与AC 相切.【解析】试题分析:(1)过点B 作BE ⊥AD ,垂足为E .由点A 和点B 的坐标可知:BE=3,AE=1,依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 的长,从而可求得菱形的周长;(2)记 M 与x 轴的切线为F ,AD 的中点为E .先求得EF 的长,然后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列出方程即可;平移的图形如图3所示:过点B 作BE ⊥AD ,垂足为E ,连接MF ,F 为 M 与AD 的切点.由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可求得∠EAB=60°,依据菱形的性质可得到∠FAC=60°,然后证明△AF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到∠MAF 的度数,故此可求得∠MAC 的度数;(3)如图4所示:连接AM ,过点作MN ⊥AC ,垂足为N ,作ME ⊥AD ,垂足为E .先求得∠MAE=30°,依据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可得到AE 的长,然后依据3t+2t=5-AE 可求得t 的值;如图5所示:连接AM ,过点作MN ⊥AC ,垂足为N ,作ME ⊥AD ,垂足为E .依据菱形的性质和切线长定理可求得∠MAE=60°,然后依据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可得到EA=33,最后依据3t+2t=5+AE .列方程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如图1所示:过点B 作BE AD ⊥,垂足为E ,∵()B 1,3-,()A 2,0,∴BE 3=,AE 1=,∴22AB AE BE 2=+=,∵四边形ABCD 为菱形,∴AB BC CD AD ===,∴菱形的周长248=⨯=.(2)如图2所示,⊙M 与x 轴的切线为F ,AD 中点为E ,∵()M 3,1-,∴()F 3,0-,∵AD 2=,且E 为AD 中点,∴()E 30,,EF 6=, ∴2t 3t 6+=,解得6t 5=. 平移的图形如图3所示:过点B 作BE AD ⊥,垂足为E ,连接MF ,F 为⊙M 与AD 切点,∵由(1)可知,AE 1=,BE 3=∴tan EAB 3∠=∴EAB 60∠=︒,∴FAB 120∠=︒,∵四边形ABCD 是菱形,∴11FAC FAB 1206022∠∠==⨯︒=︒, ∵AD 为M 切线,∴MF AD ⊥,∵F 为AD 的中点,∴AF MF 1==,∴AF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AF 45∠=︒,∴MAC MAF FAC 4560105∠∠∠=+=︒+︒=︒.(3)如图4所示:连接AM ,过点作MN AC ⊥,垂足为N ,作ME AD ⊥,垂足为E ,∵四边形ABCD 为菱形,DAB 120∠=︒,∴DAC 60∠=︒.∵AC 、AD 是圆M 的切线∴MAE 30∠=︒,∵ME MN 1==.∴EA 3=, ∴3t 2t 53+=-, ∴3t 1=-. 如图5所示:连接AM ,过点作MN AC ⊥,垂足为N ,作ME AD ⊥,垂足为E ,∵四边形ABCD 为菱形,DAB 120∠=︒,∴DAC 60∠=︒,∴NAE 120∠=︒,∵AC 、AD 是圆M 的切线,∴MAE 60∠=︒,∵ME MN 1==,∴3EA 3=, ∴33t 2t 5+=+, ∴3t 1=+.综上所述,当t 15=-或t 115=+时,圆M 与AC 相切. 点睛:此题是一道圆的综合题.圆中的方法规律总结:1、分类讨论思想:研究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就要从不同的位置关系去考虑,即要全面揭示点、直线和元的各种可能的位置关系.这种位置关系的考虑与分析要用到分类讨论思想.1、转化思想:(1)化“曲面”为“平面”(2)化不规则图形面积为规则图形的面积求解.3、方程思想:再与圆有关的计算题中,除了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外,有时根据图形的特点,列方程解答,思路清楚,过程简捷.7.(1)PA O 的半径为3;(2)见解析;(3)⊙O 的半径为2或【解析】【分析】(1)过点A 作BP 的垂线,作直径AM ,先在Rt △ABH 中求出BH ,AH 的长,再在Rt △AHP 中用勾股定理求出AP 的长,在Rt △AMP 中通过锐角三角函数求出直径AM 的长,即求出半径的值;(2)证∠APB =∠PAD =2∠PAE ,即可推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当AE ⊥BD 时,AB 是⊙O 的直径,可直接求出半径;当AE ⊥AD 时,连接OB ,OE ,延长AE 交BC 于F ,通过证△BFE ∽△DAE ,求出BE 的长,再证△OBE 是等边三角形,即得到半径的值;当AE ⊥AB 时,过点D 作BC 的垂线,通过证△BPE ∽△BND ,求出PE ,A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直径BE 的长,即可得到半径的值.【详解】(1)如图1,过点A 作BP 的垂线,垂足为H ,作直径AM ,连接MP ,在Rt △ABH 中,∠ABH =60°,∴∠BAH =30°,∴BH =12AB =2,AH =AB •sin60°= ∴HP =BP ﹣BH =1,∴在Rt △AHP 中,AP∵AB 是直径,∴∠APM =90°,在Rt △AMP 中,∠M =∠ABP =60°,∴AM =AP sin 60︒=3,∴⊙O的半径为3,即PA⊙O(2)当∠APB=2∠PBE时,∵∠PBE=∠PAE,∴∠APB=2∠PAE,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PB=∠PAD,∴∠PAD=2∠PAE,∴∠PAE=∠DAE,∴AE平分∠PAD;(3)①如图3﹣1,当AE⊥BD时,∠AEB=90°,∴AB是⊙O的直径,∴r=12AB=2;②如图3﹣2,当AE⊥AD时,连接OB,OE,延长AE交BC于F,∵AD∥BC,∴AF⊥BC,△BFE∽△DAE,∴BFAD =EFAE,在Rt△ABF中,∠ABF=60°,∴AF=AB•sin60°=BF=12AB=2,∴28,∴EF,在Rt△BFE中,BE5,∵∠BOE=2∠BAE=60°,OB=OE,∴△OBE是等边三角形,∴r;③当AE⊥AB时,∠BAE=90°,∴AE为⊙O的直径,∴∠BPE=90°,如图3﹣3,过点D 作BC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N ,延开PE 交AD 于点Q , 在Rt △DCN 中,∠DCN =60°,DC =4,∴DN =DC •sin60°=23,CN =12CD =2, ∴PQ =DN =23,设QE =x ,则PE =23﹣x ,在Rt △AEQ 中,∠QAE =∠BAD ﹣BAE =30°,∴AE =2QE =2x ,∵PE ∥DN ,∴△BPE ∽△BND ,∴PE DN =BP BN , ∴2323x -=BP 10, ∴BP =10﹣533x , 在Rt △ABE 与Rt △BPE 中,AB 2+AE 2=BP 2+PE 2,∴16+4x 2=(10﹣533x )2+(23﹣x )2, 解得,x 1=63(舍),x 2=3,∴AE =23,∴BE =22AB AE +=224(23)+=27,∴r =7,∴⊙O 的半径为2或47或7.【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与几何综合,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圆的基本性质、勾股定理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8.(1)223y x x =+-;(2)是,定值为8;(3)1557,416⎛⎫- ⎪⎝⎭或939,416⎛⎫-- ⎪⎝⎭ 【解析】【分析】(1)把点A 、C 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得b 、c 的值.(2)设点Q 横坐标为t ,用t 表示直线AQ 、BN 的解析式,把x =1-分别代入即求得点M 、N 的纵坐标,再求DM 、DN 的长,即得到DM +DN 为定值.(3)点P 可以在x 轴上方或下方,需分类讨论.①若点P 在x 轴下方,延长AP 到H ,使AH =AB 构造等腰△ABH ,作BH 中点G ,即有∠PAB =2∠BAG =2∠ACO ,利用∠ACO 的三角函数值,求BG 、BH 的长,进而求得H 的坐标,求得直线AH 的解析式后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即求出点P 坐标.②若点P 在x 轴上方,根据对称性,AP 一定经过点H 关于x 轴的对称点H ',求得直线AH '的解析式后与抛物线解析式联立,即求出点P 坐标.【详解】解:(1)∵抛物线y =x 2+bx +c 经过点A (1,0),C (0,-3),∴10003b c c ++=⎧⎨++=-⎩解得:23b c =⎧⎨=-⎩,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 =x 2+2x -3.(2)结论:DM +DN 为定值.理由:∵抛物线y =x 2+2x -3的对称轴为:直线x =-1,∴D (﹣1,0),x M =x N =﹣1,设Q (t ,t 2+2t ﹣3)(﹣3<t <1),设直线AQ 解析式为y =dx +e∴2023d e dt e t t +=⎧⎨+=+-⎩解得:33d t e t =+⎧⎨=--⎩, ∴直线AQ :y =(t +3)x ﹣t ﹣3,当x =﹣1时,y M =﹣t ﹣3﹣t ﹣3=﹣2t ﹣6,∴DM =0﹣(﹣2t ﹣6)=2t +6,设直线BQ 解析式为y =mx +n ,∴23023m n mt n t t -+=⎧⎨+=+-⎩解得:133m t n t =-⎧⎨=-⎩, ∴直线BQ :y =(t ﹣1)x +3t ﹣3,当x =﹣1时,y N =﹣t +1+3t ﹣3=2t ﹣2,∴DN =0﹣(2t ﹣2)=﹣2t +2,∴DM +DN =2t +6+(﹣2t +2)=8,为定值.(3)①若点P 在x 轴下方,如图1,延长AP 到H ,使AH =AB ,过点B 作BI ⊥x 轴,连接BH ,作BH 中点G ,连接并延长AG 交BI 于点F ,过点H 作HI ⊥BI 于点I .∵当x 2+2x ﹣3=0,解得:x 1=﹣3,x 2=1,∴B (﹣3,0),∵A (1,0),C (0,﹣3),∴OA =1,OC =3,AC=AB =4,∴Rt △AOC 中,sin ∠ACO=0A AC =,cos ∠ACO=OC AC =, ∵AB =AH ,G 为BH 中点,∴AG ⊥BH ,BG =GH ,∴∠BAG =∠HAG ,即∠PAB =2∠BAG ,∵∠PAB =2∠ACO ,∴∠BAG =∠ACO ,∴Rt △ABG 中,∠AGB =90°,sin ∠BAG=10BG AB =, ∴BGAB =, ∴BH =2BG, ∵∠HBI +∠ABG =∠ABG +∠BAG =90°,∴∠HBI =∠BAG =∠ACO ,∴Rt △BHI 中,∠BIH =90°,sin ∠HBI =HI BH,cos ∠HBI=BI BH =, ∴HI=10BH =43,BI=10BH =125, ∴x H =411355-+=-,y H =125-,即1112,55H ⎛⎫-- ⎪⎝⎭, 设直线AH 解析式为y =kx +a , ∴0111255k a k a +=⎧⎪⎨-+=-⎪⎩,解得:3434k a ⎧=⎪⎪⎨⎪=-⎪⎩, ∴直线AH :3344y x =-, ∵2334423y x y x x ⎧=-⎪⎨⎪=+-⎩解得:10x y =⎧⎨=⎩(即点A )或943916x y ⎧=-⎪⎪⎨⎪=-⎪⎩, ∴939,416P ⎛⎫-- ⎪⎝⎭. ②若点P 在x 轴上方,如图2,在AP 上截取AH '=AH ,则H '与H 关于x 轴对称.∴1112,55H ⎛'⎫- ⎪⎝⎭, 设直线AH '解析式为y k x a ='+', ∴0111255k a k a +='''⎧-'⎪⎨+=⎪⎩,解得:3434k a ⎧=-⎪⎪⎨''⎪=⎪⎩, ∴直线AH ':3344y x =-+, ∵2334423y x y x x ⎧=-+⎪⎨⎪=+-⎩解得:10x y =⎧⎨=⎩(即点A )或1545716x y ⎧=-⎪⎪⎨⎪=⎪⎩, ∴1557,416P ⎛⎫- ⎪⎝⎭.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939,416⎛⎫-- ⎪⎝⎭或1557,416⎛⎫- ⎪⎝⎭. 【点睛】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求一次函数解析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运用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理清线段之间的关系为解题关键.9.(1)211242y x x =--;(2)①P (2,−2)或(-6,10),②1122y x =-或324y x t =-+-或4412424t t y x t t --=+-++ 【解析】【分析】(1)利用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的特征可求出点B ,C 的坐标,根据点B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2)①由PM ⊥x 轴可得出∠PMC≠90°,分∠MPC=90°及∠PCM=90°两种情况考虑:(i )当∠MPC=90°时,PC //x 轴,利用二次函数可求出点P 的坐标; (ii )当∠PCM=90°时,设PC 与x 轴交于点D ,易证△BOC ∽△COD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D 的坐标,根据点C ,D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直线PC 的解析式,联立直线PC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通过解方程组可求出点P 的坐标;②在ACM 中,如果存在直线使A 、C 、M 到该直线距离相等,则该直线应为ACM 的中位线,分开求解三条中位线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因为直线交抛物线于B 、C 两点,∴当x =0时,y =12x −2=−2, ∴点C 的坐标为(0,−2);当y =0时,12x −2=0, 解得:x =4,∴点B 的坐标为(4,0).将B 、C 的坐标分别代入抛物线,得:2144022a c c ⎧⨯-⨯+=⎪⎨⎪=-⎩,解得:142a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1242y x x =--. (2)①∵PM ⊥x 轴,M 在直线BC 上, ∴∠PMC 为固定角且不等于90,∴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所示:(i )当∠MPC=90时,PC //x 轴,∴点P 的纵坐标为﹣2,将y p =-2,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2112242x x --=-解得: x 1=2,x 2=0(为C 点坐标,故舍去),∴点P 的坐标为(2,−2);(ii )当∠PCM=90°时,设PC 与x 轴交于点D ,∵∠OBC+∠OCB=90°,∠OCB+∠OCD=90°,∴∠OBC=∠OCD ,又∵∠BOC=∠COD=90°,∴BOC ∽COD (AAA ),∴OD OC OC OB =,即OD=2OC OB, 由(1)知,OC=2,OB=4,∴OD=1,又∵D 点在X 的负半轴∴点D 的坐标为(-1,0),设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是常数),将C(0,−2),D(-1,0)代入直线PC 的解析式,得:20b k b =-⎧⎨-+=⎩,解得:22k b =-⎧⎨=-⎩, ∴直线PC 的解析式为y =-2x −2,联立直线PC 和抛物线方程,得:22122142x x x -=---, 解得:x 1=0,y 1=−2,x 2=-6,y 2=10,点P 的坐标为(-6,10),综上所述:当PCM 是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2,−2)或(-6,10);②如图2所示,在ACM 中,如果存在直线使A 、C 、M 到该直线距离相等,则该直线应为ACM 的中位线;(a )当以CM 为底时,过A 点做CM 的平行线AN ,直线AN 平行于CM 且过点A ,则斜率为12,AN 的方程为:1(+2)2y x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1122y x =-; (b )当以AM 为底时,因为M 为P 点做x 轴垂线与CB 的交点,则M 的横坐标为t ,且在直线BC 上,则M 的坐标为:1,22M t t -(),其中4t >,则AM 的方程为:44+242t t y x t t --=++,过C 点做AM 的平行线CQ ,则CQ 的方程为:4224t y x t -=-+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4412424t t y x t t --=+-++; (c )当以AC 为底时,AC 的方程式为:2y x =--,由b 可知M 的坐标为:1,22M t t -(),过M 做AC 的平行线MR ,则MR 的方程为:322y x t =-+-,则中位线方程式为:324y x t =-+-; 综上所述:当点P 在点B 右侧时,存在直线l ,使点,,A C M 到该直线的距离相等,直线解析式为:1122y x =-或324y x t =-+-或4412424t t y x t t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顶点到中位线的距离相等.10.(1)45,45;(2)k =3±;(3)y =3x +3﹣2 【解析】【分析】(1)如图3,连接AC ,则∠ABC=45°;设M 是x 轴的动点,当点M 运动到点O 时,∠AOB=45°,该视角最大,即可求解;(2)如图4,以点M 为圆心,长度1为半径作圆M ,当圆与直线y=kx 相切时,直线y=kx (k≠0)关于线段EF 的视角为90°,即∠EQF=90°,则MQ ⊥直线OE ,OQ=1,OM=2,故直线的倾斜角为30°,即可求解;(3)直线PQ 的倾斜角为45°,分别作点Q 、P 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于点R ,RQ=RP=1,以点R 为圆心以长度1为半径作圆R ,由(1)知,设直线与圆交于点Q′,由(1)知,当PQ′Q 为等腰三角形时,视角为45°,则QQ=2RQ=2,故点Q′(3-1,1),即可求解.【详解】(1)如图3,连接AC ,则∠ABC =45°;设M 是x 轴的动点,当点M 运动到点O 时,∠AOB =45°,该视角最大,由此可见:当△ABC 为等腰三角形时,视角最大;故答案为:45,45;(2)如图4,以点M为圆心,长度1为半径作圆M,当圆与直线y=kx相切时,直线y=kx(k≠0)关于线段EF的视角为90°,即∠EQF=90°,则MQ⊥直线OE,MQ=1,OM=2,故直线的倾斜角为30°,故k=3±;(3)直线PQ的倾斜角为45°,分别作点Q、P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于点R,RQ=RP=1,以点R为圆心以长度1为半径作圆R,由(1)知,设直线与圆交于点Q′,由(1)知,当PQ′Q为等腰三角形时,视角为45°,则QQ=2RQ=2,故点Q′31,1),直线y=ax+b(a>0)与x轴的夹角为60°,则直线的表达式为:y3,将点Q′的坐标代入上式并解得:直线的表达式为:y33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综合运用,涉及到解直角三角形、圆的基本知识等,此类新定义题目,通常按照题设的顺序求解,一般比较容易.11.(1) 见解析;(2) 2,2 ;(3)0或222或222x<<【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2通过画图分析可得,当19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有2个,当16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有2个;()3分三种情形讨论求解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点1C,2C,3C,4C即为所求.()2如图一,当19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2个;如图二,当160∠=时,符合()1中条件的点C 有2个,当∠1=90°或∠1=60°时,符合条件的点C 都是在点B 左右各一个,当∠1=60°时,符合条件的点C 如图所示:故答案为2,2.()3①如图31-中,当x 0=时,当PM PN =时,有点1P ,当ON OP =时,有点2P ,当NO NP =时,有点3P ,此时有3个P 点.②如图32-中,当N 与OB 相切于点1P 时,1OP 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ON 2NP 22∴==,OM ON MN 222∴=-=-,此时有3个P 点.③如图33-中,当M 经过点O 时,此时只有2个P 点,如图34-中,M 与OB 相交时,此时有3个P 点,如图35-中,当M 与OB 相切时,只有2个P 点.此时OM 22=,综上所述,当2x 22<<时,有3个P 点.∴满足条件的x 的值为0或222-或2x 22<<.【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尺规作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1)证明见解析(2)当AM 的长为(1﹣)时,四边形EPGQ 是矩形(3)定值【解析】【分析】(1)先利用三角函数求出∠AOB=30°,再用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结论;(2)易得△AED ∽△BCE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A 的长,即可得出结论;(3)连接GE 交PQ 于O′,易得O′P=O′Q ,O′G=O'E ,然后过点P 作OC 的平行线分别交BC 、GE 于点B′、A′,由△PCF ∽△PEG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与勾股定理,即可求得3PQ 2+OA 2的值.【详解】解:(1)证明:连接OB,如图①,∵四边形OABC是矩形,∴∠AOC=∠OAB=90°,在Rt△AOB中,tan∠AOB==,∴∠AOB=30°,∴==;(2)如图②,∵▱EPGQ是矩形.∴∠CED=90°∴∠AED+∠CEB=90°.又∵∠DAE=∠EBC=90°,∴∠AED=∠BCE.∴△AED∽△BCE,∴.设OA=x,AB=y,则=,得y2=2x2,又 OA2+AB2=OB2,即x2+y2=12.∴x2+2x2=1,解得:x=.∴AM=OM﹣OA=1﹣当AM的长为(1﹣)时,四边形EPGQ是矩形;(3)如图③,连接GE交PQ于O′,∵四边形EPGQ是平行四边形,∴O′P=O′Q,O′G=O′E.过点P作OC的平行线分别交BC、GE于点B′、A′.由△PCF∽△PEG得, =2,∴PA′=A′B′=AB,GA′=GE=OA,∴A′O′=GE﹣GA′=OA.在Rt△PA′O′中,PO′2=PA′2+A′O′2,即=+,又 AB2+OA2=1,∴3PQ2=AB2+,∴OA2+3PQ2=OA2+(AB2+)=是定值.【点睛】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弧长公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准确作出辅助线,注意数形结合思想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压轴题专项习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备考压轴题专项习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含答案)

期末备考压轴题专项习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1.某经销商以每千克3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原材料加工后出售,经试销发现,每天的销售量y(千克)与销售单价x(元/千克)符合一次函数y=kx+b,且x=35时,y=55;x=42时,y=48.(1)求一次函数y=kx+b的表达式;(2)设该商户每天获得的销售利润为W(元),求出利润W(元)与销售单价x(元/千克)之间的关系式;(3)销售单价每千克定为多少元时,商户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元?(销售利润=销售额﹣成本)2.某商店购进一批成本为每件30元的商品,商店按单价不低于成本价,且不高于50元销售.经调查发现,该商品每天的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其图象如图所示.(1)求该商品每天的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销售该商品每天获得的利润w(元)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3)若商店要使销售该商品每天获得的利润高于800元,请直接写出每天的销售量y(件)的取值范围.3.如图一个五边形的空地ABCDE,AB∥CD,BC∥DE,∠C=90°,已知AB=4(m),BC=10(m),CD=14(m),DE=5(m),准备在五边形中设计一个矩形的休闲亭MNPQ,剩下部分设计绿植.设计要求NP∥CD,PQ∥BC,矩形MNPQ到五边形ABCDE 三边AB,BC,CD的距离相等,都等于x(m),延长QM交AE与H,MH=1(m).(1)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m2);(2)设矩形MNPQ的面积为y(m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若矩形MNPQ休闲亭的造价为每平方米0.5万元,剩下部分绿植的造价为每平方米0.1万元,求总造价的最大值.4.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1)每件商品涨价多少元时,每星期该商品的利润是400元?(2)每件商品的售价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星期该商品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5.某商店经营一种文具,已知成批购进时的单价是20元.调查发现销售单价是30元时,月销售量是230件,而销售单价每上涨1元,月销售量就减少10件,且每件文具售价不能高于40元,设每件文具的销售单价上涨了x元时(x为正整数),月销售利润为y元.(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每件文具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月销售利润为2520元?(3)每件文具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可使月销售利润最大?最大的月利润是多少?6.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可盈利40元,为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若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则商场平均每天可多销售2件.(1)若现在设每件衬衫降价x元,平均每天盈利为y元,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平均每天盈利最大,最大盈利是多少元?(3)若商场每天平均需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7.某土特产专卖店销售甲种干果,其进价为每千克40元,(物价局规定:出售时不得低于进价,又不得高于进价的1.5倍销售).试销后发现:售价x(元/千克)与日销售量y(千克)存在一次函数关系:y=﹣10x+700.若现在以每千克x元销售时,每天销售甲种干果可盈利w元.(盈利=售价﹣进价).(1)w与x的函数关系式(写出x的取值范围);(2)单价为每千克多少元时,日销售利润最高,最高为多少元;(3)专卖店销售甲种干果想要平均每天获利2240元的情况下,为尽可能让利于顾客,赢得市场,则售价应定为每千克多少元.8.某公司在甲乙两地同时销售某种品牌的汽车,已知在甲地的总销售利润y(单位:万元)与销售量x(单位:辆)之间满足y=﹣x2+10x,在乙地每销售一辆汽车可获得2万元的销售利润,若该公司在甲乙两地共销售30辆该品牌的汽车,甲乙两地总的销售利润为W万元,其中在甲地销售x辆.(1)求W与x的函数关系式;(2)甲乙两地各销售多少辆车时W最大?W的最大值是多少?(3)为了开拓甲地市场,公司规定甲地平均每辆汽车的销售利润不高于2万元,那么公司销售这30辆汽车可获得的最大销售利润是多少?9.如图,某中学准备用长为20m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生物园ABCD饲养小兔,生物园的一面靠墙(围墙MN最长可利用15m),设AB长度为x(m),矩形ABCD面积为y(m2).(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矩形ABCD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10.李老汉家的红心猕猴桃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猕猴桃成熟上市后,他记录了15天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单价.其中销售单价y(元/千克)与时间第x天(x为整数)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日销售量p(千克)与时间x天(x为整数)的部分对应值如表所示:时间第x(天)135710111215日销售量p(千克)2302903504105004003000(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从你学过的函数中,选择合适的函数类型刻画p随x的变化规律,求出p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在这15天中,哪一天销售额达到最大,最大销售额是多少元?11.赣县田村素称“灯彩之乡”,田村花灯源于唐代,盛于宋朝,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某公司生产了一种田村花灯,每件田村花灯制造成本为20元.设销售单价x(元),每日销售量y(件)、每日的利润w(元).在试销过程中,每日销售量y(件)、每日的利润w (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几组对应量如下表所示:销售单价x(元)30313240销售量y(件)40383620(1)根据表中数据的规律、分別写出每日销售量y(件)、每日利润w(元)关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利润=(销售单价﹣成本单价)×销售件数).(2)当销售单价为多少元时,公司每日能够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12.阿静家在新建的楼房旁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利用20米长的院墙,另三边用总长为32米的离笆恰好围成.如图,设AB边的长为x米,矩形ABCD的面积为S平方米.(1)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S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13.某超市销售一种牛奶,进价为每箱24元,规定售价不低于进价.现在的售价为每箱36元,每月可销售60箱.市场调查发现:若这种牛奶的售价每降价1元,则每月的销意将增加10箱,设每箱牛奶降价x元(x为正整数),每月的销量为y箱.(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超市要使每月销售牛奶的利润不低于800元,且获得尽可能大的销售量,则每箱牛奶的定价应是多少钱?14.某影城装修后重新开业,试营业期间统计发现,影院每天售出的电影票张数y(张)与电影票售价x(元/张)之间满足一次函数的关系:y=﹣2x+240(50≤x≤80),x是整数,影院每天运营成本为2200元,设影院每天的利润为w(元)(利润=票房收入﹣运营成本)(1)试求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影院将电影票售价定为多少时,每天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15.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讲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中间有一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学生的注意力y随时间t(分钟)的变化规律有如下关系式:y=(y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1)讲课开始后第6分钟时与讲课开始后第26分钟时比较,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2)讲课开始后多少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能持续多少分钟?(3)一道数学难题,需要讲解23分钟,为了效果较好,要求学生的注意力最低达到175,那么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否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参考答案1.解:(1)将x=35、y=55和x=42、y=48代入y=kx+b,得:,解得:,∴y=﹣x+90;(2)根据题意得:W=(x﹣30)(﹣x+90)=﹣x2+120x﹣2700;(3)由W=﹣x2+120x﹣2700=﹣(x﹣60)2+900,∴销售单价每千克定为60元时,商户每天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900元.2.解:(1)设y与销售单价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kx+b,将点(30,100)、(45,70)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得:,解得:,故函数的表达式为:y=﹣2x+160;(2)由题意得:w=(x﹣30)(﹣2x+160)=﹣2(x﹣55)2+1250,∵﹣2<0,故当x<55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而30≤x≤50,∴当x=50时,w有最大值,此时,w=1200,故销售单价定为50元时,该超市每天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1200元;(3)由题意得:(x﹣30)(﹣2x+160)≥800,解得:40≤x≤70,∴每天的销售量y=﹣2x+160≥20,∴每天的销售量最少应为20件.3.解:(1)五边形ABCDE的面积为=5×14+(4+14)(10﹣5)=70+45=115(m2);故答案为:115;(2)由题意可以得:PQ=(10﹣2x),MQ=(3+x),∴y=(10﹣2x)(x+3)=﹣2x2+4x+30,(3)设总造价为w(万元),由题意得,w=115×0.1+0.4(﹣2x2+4x+30)w=﹣0.8x2+1.6x+23.5,当x=1时,w=24.3,最大值答:总造价的最大值为24.3万元.4.解:(1)设每件商品涨价x元,根据题意得,(60﹣40+x)(300﹣10x)=400,解得:x1=20,x2=﹣10,(不合题意,舍去),答:每件商品涨价20元时,每星期该商品的利润是400元;(2)设每件商品涨价x元,每星期该商品的利润为y,∴y=(60﹣40+x)(300﹣10x)=﹣10x2+100x+6000=﹣10(x﹣5)2+6250∴当x=5时,y有最大值.∴60+5=65元答:每件定价为6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6250元.5.解:(1)根据题意得:y=(30+x﹣20)(230﹣10x)=﹣10x2+130x+230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10且x为正整数;(2)当y=2520时,得﹣10x2+130x+2300=2520,解得x1=2,x2=11(不合题意,舍去)当x=2时,30+x=32(元)答:每件文具的售价定为32元时,月销售利润恰为2520元.(3)根据题意得:y=﹣10x2+130x+2300=﹣10(x﹣6.5)2+2722.5,∵a=﹣10<0,∴当x=6.5时,y有最大值为2722.5,∵0<x≤10且x为正整数,∴当x=6时,30+x=36,y=2720(元),当x=7时,30+x=37,y=2720(元),答:每件文具的售价定为36元或37元时,每个月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的月利润是2720元.6.解:(1)设每套降价x元,商场平均每天赢利y元,则y=(40﹣x)(20+2x)=﹣2x2+60x+800,(2)y=﹣2x2+60x+800,=﹣2(x﹣15)2+1250,当x=15时,y有最大值为1250元,当每件降价15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3)当y=1200,1200=﹣2(x﹣15)2+1250,解得x1=10,x2=20,若商场每天平均需盈利12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20元或10元.7.解:(1)根据题意得,w=(x﹣40)•y=(x﹣40)•(﹣10x+700)w=﹣10x2+1100x﹣28000,(40≤x≤60);(2)由(1)可知w=﹣10x2+1100x﹣28000配方得:w=﹣10(x﹣55)2+2250∴每千克55元时,日销售利润最高,最高为2250元;(3)由(1)可知w=﹣10x2+1100x﹣28000∴2240=﹣10x2+1100x﹣28000解得x1=54,x2=56由题意可知x2=56(舍去)∴x=54∴∴该专卖店应按原售价的九折出售.8.解:(1),=;(2),∵,∴当x=8时,W取最大值92,此时30﹣x=22,∴在甲地销售8辆,在乙地销售22辆时W最大,W的最大值是92.(3)甲地每辆车的平均销售利润为(x2+10 x)÷x=x+10,∴x+10≤2,解得x≥16,∵,,∴当x≥16时,W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6时,W最大,此时,∴可获得的最大销售利润为60万元.9.解:(1)当长方形的宽AB=x时,其长BC=20﹣2x,故长方形的面积y=x(20﹣2x)=﹣2x2+20x,即y=﹣2x2+20x(0<x≤);(2)y=﹣2x2+20x=﹣2(x﹣5)2+50,∵﹣2<0,0<x≤,∴当x=时,y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6.5,答:当x=时,面积最大为36.5m2.10.解:(1)当0<x≤5时,设AB的解析式为:y=kx+b(k≠0)把A(0,14)和B(5,9)代入得:,解得:,∴AB的解析式为:y=﹣x+14(k≠0);综上,y与x(x为整数)的函数关系式为:;(2)由表格规律可知:p与x的函数关系是一次函数,∴当1≤x≤10时,设解析式为:p=kx+b,把(1,320)和(3,360)代入得:,∴,∴p=20x+300,同理得10<x≤15时的解析式为:p=﹣100x+1500,综上,p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3)设销售额为w元,当0<x≤5时,w=py=(﹣x+14)(20x+300)=﹣20x2﹣20x+4200=﹣20(x+)2+4205,∵x是整数,∴当x=1时,w有最大值为:﹣20(1+)2+4205=4160,当5<x≤10时,w=py=9(20x+300)=180x+2700,∵x是整数,180>0,∴当5<x≤10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0时,w有最大值为:180×10+2700=4500,当10<x≤15时,w=9(﹣100x+1500)=﹣900x+13500,∵﹣900<0,∴w随x的增大而减小,∴x=10时,w有最大值为:500×9=4500,11.解:(1)观察表中数据,发现y与x之间存在一次函数关系,设y=kx+b 则解得:∴每日销售量y(件关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2x+100;∴w=(x﹣20)•y=(x﹣20)(﹣2x+100)=﹣2x2+140x﹣2000∴每日利润w(元)关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w=﹣2x2+140x﹣2000;(2)∵w=﹣2x2+140x﹣2000=﹣2(x﹣35)2+450∴当销售单价为35元时,每日能获得最大利润450元.12.解:(1)由题意可得,S=x(32﹣2x)=﹣2x2+32x,∵,解得,6≤x<16,即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S=﹣2x2+32x(6≤x<16);(2)∵S=﹣2x2+32x=﹣2(x﹣8)2+128,∴当x=8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128平方米.13.解:(1)由题意得:y=60+10x∵36﹣x≥24∴x≤12∵x为正整数∴1≤x≤12,且x为正整数;(2)设每月销售牛奶的利润为w,则w=(36﹣x﹣24)(10x+60)=﹣10x2+60x+720=﹣10(x﹣3)2+810令w=800得:﹣10(x﹣3)2+810=800解得:x1=2,x2=4∵要使每月销售牛奶的利润不低于800元,且获得尽可能大的销售量∴x=4∴36﹣4=32>24(元)∴每箱牛奶的定价应是32元钱.14.解:(1)由题意:w=(﹣2x+240)•x﹣2200=﹣2x2+240x﹣2200(50≤x≤80).(2)w=﹣2x2+240x﹣2200=﹣2(x2﹣120x)﹣2200=﹣2(x﹣60)2+5000.∵x是整数,50≤x≤80,∴当x=60时,w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5000.答:影院将电影票售价定为60元/张时,每天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5000元.15.解:(1)当t=6时,y=194,当t=26时,y=196∴讲课开始后第26分钟时学生的注意力比讲课开始后第6分钟时更集中.(2)当0<t⩽10时,y=﹣t2+30t+50=﹣(t﹣15)2+275,该图的对称轴为t=15,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t=10时,y有最大值250,当10<t⩽20时,y=250当20<t⩽40时,y=﹣9t+430,y随t的增大而减小,故此时y<250∴当t=10时,y有最大值250.∴讲课开始后10分钟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能持续10分钟.(3)当0<t⩽10,令y=﹣t2+30t+50=175解得t1=5,t2=25(舍);当20<t⩽40时,令y=﹣9t+430=175,∴t=因为﹣5=>23∴老师可以经过适当安排,能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0,即可得出关于 m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即 可得出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详解:∵方程 x2 2x m 0 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
∴ 22 4m 0,
解得:m<1.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牢记“当△>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解题的关 键.
18.已知二次函数
,当 x_______________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
19.一元二次方程 x2 5x c 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之积为正数,若 c 是整
数,则 c=_____.(只需填一个). 20.已知二次函数 y=a(x+3)2﹣b(a≠0)有最大值 1,则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_____.
17.如图,已知射线 BP BA,点 O 从 B 点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沿射线 BA 向右运 动;同时射线 BP 绕点 B 顺时针旋转一周,当射线 BP 停止运动时,点 O 随之停止运动.以 O 为圆心,1 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画圆,若运动两秒后,射线 BP 与 O 恰好有且只有一个 公共点,则射线 BP 旋转的速度为每秒______度.
22.某超市销售一种商品,成本每千克 40 元,规定每千克售价不低于成本,且不高于 80 元,经市场调查,每天的销售量 y(千克)与每千克售价 x(元)满足一次函数关系,部分 数据如下表:
售价 x(元/千克)
50
60
70
销售量 y(千克)
100
80
60
(1)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设商品每天的总利润为 W(元),则当售价 x 定为多少元时,厂商每天能获得最大利 润?最大利润是多少? (3)如果超市要获得每天不低于 1350 元的利润,且符合超市自己的规定,那么该商品每 千克售价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23.某商场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圆形转盘(如图).规定:顾客购物 100 元以上可以获 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当转盘停止时,指针落在哪一个区域就获得相应的奖品(指针指 向两个扇形的交线时,当作指向右边的扇形).下表是活动进行中的一组统计数据:
A.15
B.18
C.20
9.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B.平分弦的直线也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弦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平分一条弧的直线必平分这条弧所对的弦
D.24
10.以 x 3 9 4c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是(

2
A. x2 3x c 0 B. x2 3x c 0 C. x2 3x c 0
转动转盘的次数 n
落在“铅笔”的次数 m
落在“铅笔”的频率 m n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00 150 200 500 800 1000
68
111
136
345
546
701
0.68 0.74 0.68 0.69 0.68 0.70
(1)转动该转盘一次,获得铅笔的概率约为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铅笔每只 0.5 元,饮料每瓶 3 元,经统计该商场每天约有 4000 名顾客参加抽奖活 动,请计算该商场每天需要支出的奖品费用; (3)在(2)的条件下,该商场想把每天支出的奖品费用控制在 3000 元左右,则转盘上 “一瓶饮料”区域的圆心角应调整为______度. 24.如图,有四张背面完全相同的纸牌 A,B,C,D,其正面分别画有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将这四 张纸牌背面朝上洗匀.
A. 1 5
B. 2 5
C. 3 5
D. 4 5
7.二次函数 y (x 3)2 2 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分别为 ( )
A.向下,直线 x 3 , 3, 2
B.向下,直线 x 3 , 3, 2
C.向上,直线 x 3 , 3, 2
D.向下,直线 x 3 , 3, 2
8.如图,矩形 ABCD 中,AB=8,BC=6,将矩形 ABCD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得到矩形 AEFG,AE,FG 分别交射线 CD 于点 PH,连结 AH,若 P 是 CH 的中点,则△APH 的周长 为( )
【点睛】 本题考查正多边形和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正六边形的性质求出中心角的 度数.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题意,在方格纸中,随机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⑤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共有 5 种等可能的结果,使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轴对称图形的有②④⑤,3 种情况,因此可知使
D. x2 3x c 0
11.正五边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后与它本身重合,最小的旋转角度数是( )
A.36°
B.54°
C.72°
D.108°
12.当﹣2≤x≤1 时,二次函数 y=﹣(x﹣m)2+m2+1 有最大值 4,则实数 m 的值为
()
A. 7 4
二、填空题
B. 3 或 3
C.2 或 3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二次函数 y=ax2+1 的图象经过点(-2,0),得到 4a+1=0,求得 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入方程 a(x-2)
2+1=0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二次函数 y=ax2+1 的图象经过点(-2,0), ∴4a+1=0,
∴a=- 1 , 4
∴方程 a(x-2)2+1=0 为:方程- (x-2)2+1=0,
=10,∵△HAC∽△ADC,∴ = ,∴AH=
= =7.5,又
∵△HAC∽△HAD, = ,∴DH=4.5,∴HP= ∴△APH 的周长=AP+PH+AH=6.25+6.25+7.5=20.
D.2 或 3 或 7 4
13.从五个数 1,2,3,4,5 中随机抽出 1 个数 ,则数 3 被抽中的概率为_________.
14.已知:如图,在△AOB 中,∠AOB=90°,AO=3 cm,BO=4 cm.将△AOB 绕顶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1OB1 处,此时线段 OB1 与 AB 的交点 D 恰好为 AB 的中点,则线段 B1D=__________cm.
△HAC∽△HDA 求出 DH 的长,进而求得 HP 和 AP 的长,最后得到△APH 的周长. 【详解】 ∵P 是 CH 的中点,PH=PC,∵AH=AH,AG=AD,且 AGH 与 ADH 都是直角, ∴△AGH≌△ADH,∴∠GHA=∠AHD,又∵GHA=HAP,∴∠AHD=∠HAP, ∴△AHP 是等腰三角形,∴PH=PA=PC,∴∠HAC 是直角,在 Rt△ABC 中,AC=
【压轴题】初三数学上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若一元二次方程 x2﹣2x+m=0 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A.m≥1
B.m≤1
C.m>1
D.m<1
2.若二次函数 y=ax2+1 的图象经过点(-2,0),则关于 x 的方程 a(x-2)2+1=0 的实数
根为( )
A. x1 0 , x2 4
D.61°
5.如图,AC 是⊙O 的内接正四边形的一边,点 B 在弧 AC 上,且 BC 是⊙O 的内接正六边
形的一边.若 AB 是⊙O 的内接正 n 边形的一边,则 n 的值为( )
A.6
B.8
C.10
D.12
6.如图,在方格纸中,随机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⑤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
部分构成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连结 AC,先由△AGH≌△ADH 得到∠GHA=∠AHD,进而得到∠AHD=∠HAP,所以 △AHP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PH=PA=PC,所以∠HAC 是直角,再在 Rt△ABC 中由勾股定
理求出 AC 的长,然后由△HAC∽△ADC,根据 = 求出 AH 的长,再根据
三、解答题
21.某水果商场经销一种高档水果,原价每千克 50 元. (1)连续两次降价后每千克 32 元,若每次下降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下降的百分率; (2)若每千克盈利 10 元,每天可售出 500 千克,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 下,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涨价措施,但商场规定每千克涨价不能超过 8 元,若每千克涨价 1 元,日销售量将减少 20 千克,现该商场要保证每天盈利 6000 元,那么每千克应涨价多 少元?
15.若⊙O 的直径是 4,圆心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3,则直线 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P0 的坐标为(2,0),将点 P0 绕着原点 O 按逆时针方 向旋转 60°得点 P1,延长 OP1 到点 P2,使 OP2=2OP1,再将点 P2 绕着原点 O 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 60°得点 P3,则点 P3 的坐标是_____.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连接 OC, COP 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 BC 的优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 2 倍,可计算的 COP 的度,再根据直角三角形可得 P 的度数.
【详解】
根据题意连接 OC.因为 A 119
所以可得 BC 所对的大圆心角为 BOC 2119 238 因为 BD 为直径,所以可得 COD 238 180 58 由于 COP 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可得 P 90 58 32
B. x1 2 , x2 6
C.
x1
3 2

x2
5 2
D. x1 4 , x2 0
3.下列图形中,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