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化_缀词的语法和语义研究

合集下载

语法化过程中的类词缀特征与类型

语法化过程中的类词缀特征与类型

语法化过程中的类词缀特征与类型语素化与词缀化是语法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而类词缀则是在两者的连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还未完全虚化的一种类似词缀的语素。

类词缀具有语义虚化性、构词能产性、结构定位性、词性标志性四个特征。

类词缀的来源,主要是借入外来词缀和析取固定词汇两种。

标签:语法化语素化词缀化类词缀一、引言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语法化是一个重要方面。

语法化的定义、本质以及与词汇化的关系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沈家煊(1994:17)认为“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中国传统语言学称之为“实词虚化”。

Heine & Kuteva(2004:2)将“语法化”定义为词汇形式发展成为语法形式,由语法形式又变得更加语法化的过程。

语素化和词缀化现象则是语法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近些年来,语素化及词缀化现象在新词产生过程中尤为突出。

英语中的“de-,re-,-athon,-wiki”及汉语中的“被XX、楼XX、XX族、X控”等都已成为某些类似现象的代表性表达结构了,像这种类似词缀但未达到词缀标准的构词成分,可称之为“类词缀”或“准词缀”。

本文旨在分析阐述类词缀现象的特征与类型。

但在此之前必须对目前仍存争议的问题作出回答,即“词缀化”与“语素化”的区别。

二、词缀化与语素化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吕叔湘,1979:15)。

另外,吕叔湘(1979:19)将语素分为了四种:1.能单用的,单用的时候是词,不单用的时候是构词成分;2.一般不单用,在特殊条件下单用的,单用的是词;3.不单用,但是活动能力较强,结合面较宽,有单向性,即“词缀”或“语缀”;4.不单用,结合面较窄,但不限于在前或在后,专作构词成分,可以称为“词根”。

Crystal(1980:231)在A First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中对语素所下的定义是“语法中最小的可区分单位”和“词汇构成中最小的功能单位”。

编译原理模拟题

编译原理模拟题

编译原理一、单选题1、( B )是两类程序语言处理程序.A.高级语言程序和低级语言程序B.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C.编译程序和操作系统D.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2.解释程序处理语言时,大多数采用的是( A )方法.A.源程序命令被逐个直接解释执行B.先将源程序转化为中间代码,再解释执行C.先将源程序解释转化为目标程序,再执行D.以上方法都可以3.( A )是一种典型的解释型语言.A.BASICB.CC.FORTRAND.PASCAL4.与编译系统相比,解释系统( D ).A.比较简单,可移植性好,执行速度快B.比较复杂,可移植性好,执行速度快C.比较简单,可移植性差,执行速度慢D.比较简单,可移植性好,执行速度慢5.编译程序是一种( B ).A.汇编程序B.翻译程序C.解释程序D.目标程序6.编译程序是对( D ).A.汇编程序的翻译B.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C.机器语言的执行D.高级语言的翻译7.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经编译后产生的程序叫( B ).A.源程序B.目标程序C.连接程序D.解释程序8.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是为了( B ).A.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B.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C.利用有限的机器内存并提高机器的执行效率D.利用有限的机器内存但降低了机器的执行效率9.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D ).A.源程序B.目标语言C.编译方法D.以上三项都是10.通常一个编译程序中,不仅包含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五个部分,还应包括( C ).A.模拟执行器B.解释器C.表格处理和出错处理D.符号执行器11.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 D )上.A.出错处理B.词法分析C.目标代码生成D.管理表格12.程序的基本块是指( D ).A.一个子程序B.一个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语句C.一个没有嵌套的程序段D.一组顺序执行的程序段,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13.变量应当( C ).A.持有左值B.持有右值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D.既不持有左值也不持有右值14.数组的内情向量中肯定不含有数组的( A )的信息.A.维数B.类型C.维上下界D.各维的界差15.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一组非终结符,一个开始符号,以及一组( B ).A.字符串B.产生式C.非开始符号D.文法16.一个文法所描述的语言是( A ).A.唯一的B.不唯一的C.可能唯一,也可能不唯一D.都不对17.文法G产生的( D )的全体是该文法描述的语言.A.句型B.终结符集C.非终结符集D.句子18.若文法G定义的语言是无限集,则文法必然是( A ).A.递归的B.前后文无关的C.二义性的D.无二义性的19.文法分为四种类型,即0型,1型,2型,3型.其中2型文法是( C ).A.短语文法B.正则文法C.上下文有关文法D.上下文无关文法20.四种形式语言文法中,1型文法又称为( D )文法.A.短语文法B.正则文法C.上下文有关文法D.上下文无关文法21.正规式M1和M2等价是指( C ).A.M1和M2的状态数相等B.Ml和M2的有向弧条数相等C.M1和M2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D.Ml和M2状态数和有向弧条数相等22.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 C ).A.单词的种别编码B.单词在符号表中的位置C.单词的种别编码和自身值D.单词自身值23.词法分析器用于识别( C ).A.字符串B.语句C.单词D.标识符24.扫描器所完成的任务是从字符串形式的源程序中识别出一个个具有独立含义的最小语法单位即( B ).A.字符B.单词C.句子D.句型25.一个句型中称为句柄的是该句型的最左( D ).A.非终结符号B.短语C.句子D.直接短语26.下推自动机识别的语言是( C ).A.0型语言B.1型语言C.2型语言D.3型语言27.如果文法G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 A ).A.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B.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C.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D.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28.采用自上而下分析,必须( C ).A.消除左递归B.消除右递归C.消除回溯D.提取公共左因子29.在规范归约中,用( B )来刻画可归约串.A.直接短语B.句柄C.最左素短语D.素短语30.若a为终结符,则A->α·aβ为( B )项目.A.归约B.移进C.接受D.待约31.高级语言编译程序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中,递归下降分析法属于( B )分析方法.A.自左向右B.自顶向下C.自底向上D.自右向左32.在通常的语法分析方法中,( A )特别适用于表达式的分析.A.算符优先分析法B.LR分析法C.递归下降分析法D.LL(1)分析法33.语法分析器则可以发现源程序中的( D ).A.语义错误B.语法和语义错误C.错误并校正D.语法错误34.后缀式ab+cd+/可用表达式( B )来表示.A.a+b/c+dB.(a+b)/(c+d)C.a+b/(c+d)D.a+b+c/d35.中间代码生成时所依据的是( C ).A.语法规则B.词法规则C.语义规则D.等价变换规则36.( B )和代码优化部分不是每个编译程序都必需的.A.语法分析B.中间代码生成C.词法分析D.目标代码生成37.常用的中间代码形式不含( D ).A.三元式B.四元式C.逆波兰式D.语法树38.代码优化的目的是( C ).A.节省时间B.节省空间C.节省时间和空间把编译程序进行等价交换39.优化可生成( D )的目标代码.A.运行时间较短B.占用存储空间较小C.运行时间短但占用内存空间大D.运行时间短且占用存储空间小40.下列( C )优化方法不是针对循环优化进行的.A.强度削弱B.删除归纳变量C.删除多余运算D.代码外提41.基本块内的优化为( B ).A.代码外提,删除归纳变量B.删除多余运算,删除无用赋值C.强度削弱,代码外提D.循环展开,循环合并42.代码生成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C ).A.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汇编语言B.把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C.把中间代码变换成依赖具体机器的目标代码D.把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43.在目标代码生成阶段,符号表用于( D ).A.目标代码生成B.语义检查C.语法检查D.地址分配44.程序所需的数据空间在程序运行前就可确定,称为( C )管理技术.A.动态存储B.栈式存储C.静态存储D.堆式存储45.堆式动态分配申请和释放存储空间遵守( D )原则.A.先请先放B.先请后放C.后请先放D.任意46.编译程序使用( B )区别标识符的作用域.A.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名B.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静态层次C.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动态层次D.标识符的行号47.生成能被5整除的正整数的文法G[Z]是( C ).A.G(Z):Z→AC,A→BA|B,B→0|1|2|…|9,C→0|5B.G(Z):Z→AC,A→BA|ε,B→0|1|2|…|9,C→0|5C.G(Z):Z→AC|5,A→BA|B,B→0|1|2|…|9,C→0|5D.G(Z):Z→AC|C,A→BA|B,B→0|1|2|…|9,C→0|548.符号串ab1b2是给定文法G[A]:A→aB,B→bB|b的句子,该句子的句柄是( B ).A.b1B.b2C.cD..b1b249.一般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都涉及( B )三个方面.①语法②语义③语用④程序基本符号的确定A.①,②和③B.①,②和④C.①,③和④D.②,③和④50.下述语句类中,( C )在编译阶段通常不产生可执行代码.A.赋值语句B.流程控制语句C.说明语句D.输入输出语句51.算符文法是指( A )的文法.①没有形如U→...VW...的规则(U,V,W VN)②VT中任意两个符号之间至多存在一种算符优先关系③没有相同右部的规则④没有形如U→ε的规则A.①B.①和②C.①,②和③D.①,②,③和④52.已知文法G[E]:E→ABC,A→1|2|3|4|5|6|7|8|9,B→BA|B0|ε,C→0|2|4|6|8,对符号串128,它的最左推导是( C ).A.EÞABCÞAB8ÞABA8ÞAB28ÞA28Þ128B.EÞABCÞABACÞAACÞ1ACÞ12CÞ128C.EÞABCÞ1BCÞ1BACÞ1ACÞ12CÞ128D.EÞABCÞ1BCÞ1BACÞ1ACÞ1A8Þ12853.程序的基本块是指( D ).A.不含无条件转移语句的程序段B.不含条件转移语句的程序段C.不含停机的语句程序段D.仅含有一个入口语句和一个出口语句的顺序程序段54.在编译程序采用的优化方法中,( D )是在循环语句范围内进行的.①合并已知常量②删除多余运算③删除归纳变量④强度削弱⑤代码外提A.①④B.①⑤C.①④⑤D.③④⑤55.设有文法G[I]:I→I1|I0|Ia|Ic|a|b|c,下列符号串中是该文法的句子的有( B ).①ab0 ②a0c01 ③aaa ④bc10A.①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56.LR(0)分析法中,语法分析栈中存放的状态是识别规范句型( B )的DFA状态.A.前缀B.活前缀C.LR(0)项目D.句柄57.常用( D )来识别一个正规集A.无穷自动机B.图灵机C.下推自动机D.有穷自动机58.文法所描述的语言是( D )的集合.A.文法的字汇表V中符号组成的符号串B.文法的字汇表V中终结符号组成的符号串C.由文法开始符推导的符号串D.由文法开始符推导的终结符号串59.LL(1)文法中第一个L表示( C ).A.最左推导B.最左归约C.从左到右识别输入串D.规范归约60.编译程序前三个阶段完成的工作是( C )A.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代码优化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词法分析B.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C.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代码优化二.判断题1.逆波兰表示法表示表达式时无须使用括号.( ✔)2.静态数组的存储空间可以在编译时确定.(✘)3.进行代码优化时应着重考虑循环的代码优化,这对提高目标代码的效率将起更大作用.(✘)4.树形表示和四元式不便于优化,而三元式和间接三元式则便于优化.(✘)5.计算机高级语言翻译成低级语言只有解释一种方式.(✘)6.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源程序都必须通过编译,产生目标代码后才能投入运行.(✘)7.在编译中进行语法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程序中所有错误.(✘)8.甲机上的某编译程序在乙机上能直接使用的必要条件是甲机和乙机的操作系统功能完全相同.(✔)9.编译程序与具体的机器有关,与具体的语言无关.(✘)10.编译程序是对高级语言程序的解释执行.(✘)11.程序语言的语言处理程序是一种应用软件.(✘)12.在程序中标识符的出现仅为使用性的.(✘)13.仅考虑一个基本块,不能确定一个赋值是否真是无用的.(✔)14.符号表中的信息栏中登记了每个名字的属性和特征等有关信息,如类型,种属,所占单元大小,地址等等.(✘)15.一张转换图只包含有限个状态,其中有一个被认为是初态,最多只有一个终态.(✔)16.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中,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终态.(✘)17.产生式是用于定义词法成分的一种书写规则.(✘)18.若一个句型中出现了某产生式的右部,则此右部一定是该句型的句柄.(✘)19.一个句型的句柄一定是文法某产生式的右部.(✔)20.词法分析作为单独的一遍来处理较好.(✘)21.正则文法其产生式为A->a,A->Bb,A,B∈VN,a,b∈VT.(✘)22.正规文法产生的语言都可以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描述.(✘)23.设r和s分别是正规式,则有L(r|s)=L(r)L(s).(✘)24.确定的自动机以及不确定的自动机都能正确地识别正规集.(✔)25.每个文法都能改写为LL(1)文法.(✔)26.一个LL(l)文法一定是无二义的.(✘)27.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文法是二义的.(✔)28.语法分析时必须先消除文法中的左递归.(✘)29.综合属性是用于“自上而下”传递信息.(✘)30.规范归约和规范推导是互逆的两个过程.(✘)31.递归下降法允许任一非终极符是直接左递归的.(✔)32.递归下降分析法是自顶向上分析方法.(✔)33.算符优先关系表不一定存在对应的优先函数.(✘)34.一个算符优先文法可能不存在算符优先函数与之对应.(✔)35.自底而上语法分析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候选式的选择.(✘)36.LR法是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37.LR分析法在自左至右扫描输入串时就能发现错误,但不能准确地指出出错地点.(✔)38.构造LR分析器的任务就是产生LR分析表.(✔)39.LR分析技术无法适用二义文法.(✘)40.简单优先文法允许任意两个产生式具有相同右部.(✘)41.程序中的表达式语句在语义翻译时不需要回填技术.(✔)42.削减运算强度破坏了临时变量在一基本块内仅被定义一次的特性.(✔)43.在中间代码优化中循环上的优化主要有不变表达式外提和削减运算强度.(✘)44.对中间代码的优化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45.数组元素的地址计算与数组的存储方式有关.(✘)46.目标代码生成时,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寄存器的问题.(✘)47.逆波兰法表示的表达式亦称前缀式.(✔)三.填空题1.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代码 .2.若源程序是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目标程序是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程序,则其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3.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源程序,输出结果是目标程序.4.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划分为5个阶段:词法分析, 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及目标代码生成.5.一个名字的属性包括类型和作用域.6.设G是一个给定的文法,S是文法的开始符号,如果S->x(其中x∈VT*),则称x是文法的一个句子 .7.扫描器的任务是从源程序中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 .8.规范规约是最左规约.9.词法分析基于正则文法进行,即识别的单词是该类文法的句子.10.文法符号的属性有综合属性和继承属性 .11.语法分析器的输入是单词符号串,其输出是语法单位.12.语法分析的有效工具是语法树 .13.语法分析最常用的两类方法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分析法.14.分析句型时,应用算符优先分析技术时,每步被直接归约的是最左素短语 .15.应用LR分析技术时,每步被直接归约的是句柄 .16.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开始,根据给定的输入串并按照文法的产生式一步一步的向下进行直接推导,试图推导出文法的句子,使之与给定的输入串匹配.17.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从输入串入手,利用文法的产生式一步一步地向上进行直接归约,力求归约到文法的开始符号.18.自上而下分析法采用移进,归约,错误处理,接受等四种操作.19.一个LR分析器包括两部分:一个总控程序和一张分析表 .20.递归下降法不允许任一非终极符是直接左递归的.21.对于文法的每个产生式都配备了一组属性的计算规则,称为语义规则 .22.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子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称这个文法是二义性文法 .23.预测分析程序是使用一张分析表和一个符号栈进行联合控制的.四.问答题1.简述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答案]:词法分析器:输入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输出单词符号.语法分析器: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文法规则)把单词符号串分解成各类语法单位,并判断输入串是否构成语法上正确的“程序”.中间代码生成器:按照语义规则把语法分析器归约(或推导)出的语法单位翻译成一定形式的中间代码,比如说四元式.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处理.目标代码生成器: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表格管理模块保存一系列的表格,登记源程序的各类信息和编译各阶段的进展情况.编译程序各阶段所产生的中间结果都记录在表格中,所需信息多数都需从表格中获取,整个编译过程都在不断地和表格打交道.出错处理程序对出现在源程序中的错误进行处理.此外,编译的各阶段都可能出现错误,出错处理程序对发现的错误都及时进行处理.2.文法G[S]为:S->Ac|aBA->abB->bc写出L(G[S])的全部元素.[答案]:S=>Ac=>abcS=>aB=>abc所以L(G[S])={abc}3.什么是句子?什么是语言?[答案]:设G是一个给定的文法,S是文法的开始符号,如果Sx(其中x∈VT*),则称x是文法的一个句子.设G[S]是给定文法,则由文法G所定义的语言L(G)可描述为:L(G)={x│Sx,x∈VT*}.4.一字母表∑={a,b},试写出∑;上所有以a为首的字组成的正规集相对应的正规式.[答案]:正规式a(a|b)*。

“化”缀词的语法和语义研究

“化”缀词的语法和语义研究



引言
“ ” 化 尾词指现代汉语 中由已有 的语素 、 词或短 语加“ 构 成的一类 词。在汉 语 中 , 化 ” 来是个 表示 “ 化” “ 本 变化 、 使变
化” 的动词性实语素 , “ 例如 消化 、 羽化 , ” , 是 , 变化 等 但 在现汉 中 , 的“ ” 中的 “ ” 更多 x化 化 具有单 向高搭配性 、 结构类型个 别化和类化作用… , 已经明显泛化 , 为一个 虚语 素。本文 旨在讨论在 现汉 中 , 意义 成 由虚语 素“ ” 化 构成 的 “ ” 化 尾词的语
化 " 词 的语 法 和语 义 研 究 缀
杨 梅
209 ) 1 7 0 (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 ” 化 缀词 中“ ” x 的语法单位是 语素、 语素组或准词 组 , 其语法性 质可 以是名词 性成分 、 动词性成分 、
形容词性成分 、 区别词性成分 、 词性成分甚至副词 性成分等 。通过 实例考察 ,化 ” 数量 “ 缀词 的基本 语法 功能
法和语义问题 , 我们称之为“ ” 词 。 化 缀
“ ” 词作 为一类极 具特 色的词 , 化 缀 很早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 , 郭潮认 为“ 缀词 既具有 动词性 , 化” 又具有不同于一 般 动词的语法功能l 。周 刚把 “ 缀词分 为三 类 , 考察其 非动 词性功 能 , 为 “ ” 2 ] 化” 并 认 化 缀词兼 属 动词和名 词两类 C 。云 3 ]
质 ,化” “ 缀词的语法性 质 , 化” 词的语义与词根语义的联系 。 “ 缀
二 、化 ” 词 中“ ” 性质 定位 及词 根“ 的性质 考察 “ 缀 化 的 x”
( 一)“ 的性质 化”

词缀、语缀与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词缀、语缀与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词缀、语缀与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词缀、语缀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是汉语学习中历史渊源最为深远的部分,它们也是使汉语变得复杂的重要因素。

它们也是规范我们的语言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词缀是一种语言形态,通常由一些字母和字根组成,它们可以增加新的语义或强化原有的语义。

它们都是汉语构成词语的重要因素。

一些常见的词缀有:“-er”,“-ive”,“-ly”和“-ness”。

举例来说,加上这些后缀就可以把单词“teach”和“teacher”,“active”和“activity”,“quickly”和“quickness”等。

语缀是一种词汇形式,主要由动词的不同形式组成,它们可以表达动作的不同状态,例如“-ing”,“-ed”,“-en”,“-s”等。

这些后缀的添加可以使动词的表达更丰富多彩,例如“teach-teaching-taught” ,“love- loving-loved”,“go- going-gone”等。

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建立在基本句法规则的基础上,它主要包括定语、补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句子成分的定义及其组合方式。

它允许语言表达更多的意思,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述所要表达的内容。

词缀、语缀和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在汉语学习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历史渊源深远的部分使我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因此,了解这些历史渊源和规则对于学习汉语言的正确使用至关重要。

动词和名词的派生形式

动词和名词的派生形式

动词和名词的派生形式动词和名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词类,它们常常互相转化,形成派生形式。

本文将就动词和名词之间的派生形式展开论述。

一、动词转化为名词的派生形式1. 名词化后缀:通过添加特定的后缀将动词转化为名词。

例如,动词"communicate"添加后缀"-ion",形成名词"communication"。

2. 动名词:将动词转化为以-ing结尾的动名词,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名词形式。

例如,动词"run"转化为名词"running",表示跑步的动作。

3. 不定式:将动词转化为以to开头的不定式形式,作为名词使用。

例如,动词"to sing"可以作为名词使用,表示唱歌的行为。

4. 名词化的动词:有些动词本身就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无需转化。

例如,动词"attack"可以当作名词使用,表示进攻。

二、名词转化为动词的派生形式1. 动词化后缀:通过添加特定的后缀将名词转化为动词。

例如,名词"logic"添加后缀"-ize",形成动词"logize"。

2. 动词化的名词:有些名词本身就可以作为动词使用,无需转化。

例如,名词"drink"可以当作动词使用,表示喝。

三、动词和名词双向转化的派生形式有些词既可作为动词,又可作为名词使用,形成了双向转化的派生形式。

1. 动名词和名词:一些动名词的形式既可作为动词,又可作为名词。

例如,动名词"play"既可作为动词,表示玩耍,又可作为名词,表示戏剧演出。

2. 不定式和名词:一些不定式的形式既可作为动词,又可作为名词。

例如,不定式"to swim"既可作为动词,表示游泳,又可作为名词,表示游泳的行为。

3. 动词和名词化的动词:一些动词的原形既可作为动词,又可转化为名词。

_词汇化_和_语法化_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_词汇化_和_语法化_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的语法成分可以从同一个实词歧变而来。(3)择一原则,这 法化的产物,比如开启一个新话题的话语标记‘好’。比如
条原则与并存原则成互补关系。能表达同一语法功能的多 ‘同学们听懂了吗?好,下面我们做练习。’‘好’的这种话语
种并存形式经过筛选和淘汰,最后缩减到一、二种。(4)保特 标记用法是从其形容词用法语法化而来的。2)词汇化和语法
的是探索语言演变的本质和规律;三是词汇化是造词过程, 指非词单位变成词的过程,包括短语成词(如:“好歹”是由
而不是用词过程,但它产生、存在和发展于语言使用之中; “好”和“歹”构成的反义复合词)和跨层结构成词(如:“然”
四是词汇化前的语义成分组合结构较为松散;五是词汇化 和“而”在古代汉语中连用时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但最后
通过获得更多的语法功能和扩展其主导类别而变得更具语 象。”这种认识又把“语法化”过度泛化了。
法性。”
我们的理解是,词汇化和语法化是不同的过程,它们并
汇集各家意见,不难看出,语法化是指非语法单位变成 存于语言的发展史中,并且都对语言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
语法单位的过程,包括实词的虚化(如实词变成虚词甚至词 作用。语法化的结果是增加语法单位的数量,词汇化的结果
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词汇意 语法化过程往往会导致其语音形式的弱化;(五) 词语的语
义,在语句中只具有某种语法意义,变成了虚词。这个过程 法化可以改变所在短语结构的韵律特征;(六) 一个词语虚
可以称之为‘语法化’。”
化为一个语法标记之后,其用法和使用范围还会受到它原
张谊生[9]认为“:语法化,也就是实词虚化。”
能”。
极为罕见。
沈家煊[7]认为,“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

中文中的词缀

中文中的词缀

中文中的词缀(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词缀的定义和分类3.中文中的词缀及其功能4.词缀在汉语中的发展与演变5.结论正文【引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魅力的语言之一,其词汇丰富,结构独特。

在汉语中,词缀作为一种构词方式,对于词汇的构成和语义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汉语中的词缀进行探讨,分析其定义、分类、功能以及发展演变。

【词缀的定义和分类】词缀是指在词中起构词或词义作用的语素,它可以放在词的前面、后面或中间。

根据词缀在词中的位置和作用,可以将汉语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

前缀:加在词前面的语素,如“不”、“无”等。

中缀:加在词中间的语素,如“-子”、“-儿”等。

后缀:加在词后面的语素,如“-的”、“-地”等。

【中文中的词缀及其功能】在中文中,词缀具有丰富的功能,主要包括构词、词义变化、语法作用等。

1.构词功能:通过添加词缀,可以创造新词。

例如,“好”(形容词)+ “的”(后缀)=“好的”(形容词短语)。

2.词义变化功能:词缀可以改变词的语义。

例如,“青”(蓝色)+ “春”(季节)=“青春”(年轻)。

3.语法作用:词缀可以表示语法关系。

例如,“我”(代词)+ “的”(后缀)=“我的”(表示所属关系)。

【词缀在汉语中的发展与演变】汉语词缀的发展演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从古至今,汉语词缀在不断地增加、消失和演变。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s”后缀表示宾语,现代汉语中则使用“-o”或“-e”表示宾语。

【结论】词缀作为汉语构词的一种方式,对于丰富词汇和表达语义具有重要作用。

名词化、 动词化与语法隐喻

名词化、 动词化与语法隐喻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在秋天,枫叶逐渐变得红艳艳的,它们在枝头绽放出美丽的色彩。

我们可以将这些红艳艳的枫叶名词化为“秋天的宝石”,这些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当风吹过时,枫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可以将这些飘落的枫叶动词化为“舞动的秋意”。

它们在风中轻盈地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美丽和忧伤。

年轻人在枫叶树下漫步,他们感受着秋天的气息,追求着美好的梦想。

我们可以将这些追求梦想的年轻人语法隐喻为“乘着秋风的翅膀”。

他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飞自己的梦想,感受着青春的活力和激情。

在枫叶的飘落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呼唤。

这个呼唤引导着我们走向远方,去寻找那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将这个呼唤语法隐喻为“秋天的呼唤”。

它激发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秋天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诗意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枫叶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丽和遐想。

通过名词化、动词化和语法隐喻的手法,我们可以将这些美丽和遐想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让我们一起跟随秋天的步伐,去追寻那些更加美好的梦想吧!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在汉语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在句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可以用来表示名词的性质和特征,还可以用来传达句子的语法和语义信息。

本文将探讨这些名词化标记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汉语语言。

"的”、“者”、 "所”和"之"都可以用来表示自指,即用来指代已经提及的人或事物。

"的"用于形容词后面,将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例如:"者"主要用于动词后面,将动词转化为名词,例如:"所"主要用于动词前面,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成一个名词化的词语,例如:"之"主要用于形容词前面,与后面的形容词结合成一个名词化的词语,例如:“者”、"所”和"之"还可以用来表示转指,即用来指代其他的人或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缀词的语法和语义研究Ξ杨 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摘 要:“化”缀词中“X”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语素组或准词组,其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区别词性成分、数量词性成分甚至副词性成分等。

通过实例考察,“化”缀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动词,但不排除为形容词甚至是区别词,而其整体意义与词根“X”的联系也有很强的规律性。

关键词:“化”缀词;语法功能;语义联系中图分类号:H1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1X(2006)01-0071-05A Study of G rammatical and Semantic Function of Chinese Suff ix“H ua”YAN G Mei(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anjing Normal Univ.,Nanjing210097,China)Abstract:In the words with the suffix“Hua”,“X”can be morphemes,assembles of morphemes or quasi2phrases.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of“X”can be substantive composition,verbal composition, adjective composition,distinctive composition or adverbial composition.By investigating the exam2 ples,we know that the basic syntactic function of the affix word“Hua”is to be verb or adjective or distinguished words.There is regularity between semantic meaning of the affix word“Hua”and “X”.K ey w ords:suffix“Hua”;syntactic function;semantic relation一、引 言“化”尾词指现代汉语中由已有的语素、词或短语加“化”构成的一类词。

在汉语中,“化”本来是个表示“变化、使变化”的动词性实语素,例如“消化、羽化,变化”等,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更多的“X化”中的“化”具有单向高搭配性、结构类型个别化和类化作用[1](P.4),意义已经明显泛化,成为一个虚语素。

本文旨在讨论在现代汉语中,由虚语素“化”构成的“化”尾词的语法和语义问题,我们称之为“化”缀词。

“化”缀词作为一类极具特色的词,很早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郭潮认为“化”缀词既具有动词性,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动词的语法功能[2](PP.33-36)。

周刚把“化”缀词分为三类,并考察其非动词性功能,认为“化”缀词兼属动词和名词两类[3](PP.12-15)。

云汉、峻峡两次撰文认为还没有充分的理由说它具有名词性[4](PP.26-27)。

张云秋把“化”缀词的语法功能看作由动词性功能向名词性功能方向的等级性弱化,但坚持没有典型名词的特征[5](P.54)。

笔者从北大中文系语料库、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研究项目(编号G199803050721)所用语料库以及网络上搜寻,收集了921个“化”缀词,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力图解决如下问第20卷 第1期2006年3月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 INL IN G INSTITU TE OF TECHNOLO GY Vol.20,No.1Mar.,2006Ξ收稿日期:2006-01-20作者简介:杨梅(1974-),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及语言应用学。

题:“化”缀词中词根的语法单位性质和语法性质,“化”缀词的语法性质,“化”缀词的语义与词根语义的联系。

二、“化”缀词中“化”的性质定位及词根“X”的性质考察(一)“化”的性质如果说“X化”中的“化”具有单向高搭配性、结构类型个别化和类化作用,意义已经明显泛化,那么“化”应该看作词缀还是虚词呢?因为词缀、虚词本身都是虚化成分,它们都是必须定位黏附于某个实义性的单位。

我们觉得“化”的意义不像真词缀那么虚化,其虚实程度介于词缀和词根之间。

尽管其虚实程度不好把握,但是,王洪君、富丽(2005)充分利用统计等研究手段在考虑单位的韵律特性基础上,通过与词根的对比,举出词缀、虚词以及类似“2化”这样的类词缀的共性,并进一步分析出类词缀不同于词缀和虚词的独特性质,为“2化”这样的类词缀的设立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理由。

本文也采取上述观念,认为“X化”的“2化”,以及“2员、2家、2型、准2、类2”等均为类词缀,类词缀比词缀还多已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特点。

(二)“X”的语法单位性质朱德熙首次明确区分语法单位之间的两种关系:即组成关系和实现关系[6](PP.74-75),在此基础上,郭锐通过语素组、小句、小句组三个语法单位的加入,把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系统化,认为汉语语法单位有四个层级、两个系列[7](P.9)。

但是,我们发现在由类词缀形成的词汇当中,类词缀所黏附的层级,可以是单个语素,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类词短语。

我们认为从理论上看现代汉语语法单位确实有四个层级、两个系列,但是在实际中,现代汉语又有不同的表现,就是在现代汉语中,“曾经是短语的形式通过模式联体记忆进入词库成为词根”[8](P.230),并且这样的词根只能在类词缀组成的词汇当中出现,我们称之为准词组。

对收集到的921个“化”缀词中的“X”进行语法单位性质的辨析,我们认为“X”既然作为词的一部分,只能分为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组、成词语素组和准词组几类,而不能把“X”看作具体某类词或短语。

另外由于“X”化具有相当强的新生类推潜能,在我们收集的921个词中有个别的“X”还是英文缩写,它们以其简短的形式确切表达了比较丰富的信息、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则单立为一类称之为缩写语素。

1.“X”为不成词语素,这类“化”缀词数量较少,只有21个,占2.3%。

例如:鼻化、赤化、俄化、腐化、汉化、苏化、畸化、伪化2.“X”为成词语素,有112个,占12.2%,这类“化”缀词多为动词。

例如:丑化、脆化、钢化、老化、神化、外化、硬化、酯化3.“X”为不成词语素组,有54个,占5.8%。

例如:表浅化、大网化、可视化、流态化、耐震化、柔性化、少子化、神格化、无场化、小众化、直选化、最优化4.“X”为成词语素组,这类“化”缀词数量上占大多数,有694个,占75.4%。

例如:巴尔扎克化、白话化、多媒体化、表演化、工业化、花园化、男子化、年轻化、沙漠化、林网化、特色化、物质化、西方化、正常化、资料化、资本主义化5.“X”为准词组,能进入“X化”的准词组不能是带“的、和”等虚词的,只能是粘合式结构,有38个,占4.1%。

例如:超豪华化、低价格化、高新技术化、可操作化、良性循环化、西方附庸化、专家学者化6.“X”为缩写语素,这类很少,我们只收集了两个:MSN化、QQ化,占0.2%。

(三)“X”的语法性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化”是加在名词和形容词后面而构成新词的动词后缀,但是“化”越来越强的组合能力已经突破了这一局限,随着网络的盛行,“X化”中的“X”呈现出纷繁多样的局面,从我们收集的921个词来看,加在“化”前的“X”不仅可以是语素,还可以是准词组,甚至是英文缩写,本节将对各成分的语法性质作一个界定。

因为“X”本身不能是词,所以我们认为不能称“X”为名词或是其他词类的词,但是,在汉语中语法术语能用到构词上来,那么词类上的术语也可以用到语素的语法性质上来。

为了不增加语言研究负担,本文不再另立名称,而是把“X”的语法性质用词类上的术语表示为名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等。

研究表明在现代汉语中“X”的语法性质可以是名词性的、形容词性的,还可以是动词性的、区别词性的甚至是副词性的。

需要说明的是,有的“X”单独作为一个词可能是兼类词,如“组织、规范、科学”等都属于兼类词,27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0卷 但是在生成“X化”时,该“X”只选择了一种词类性质,如“组织化”,我们认为“组织”是名词性的;“科学化”的“科学”是形容词性的;而“一律化”的“一律”则是形容词性的。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数据看到,“X”以名词性和形容词性为主,其他词性为辅:1.名词性成分,包括表示具体事物类的名词性成分、表示抽象事物类的名词性成分、表示方位类的名词性成分、表示地名或人名的专有类名词性成分,另外英文缩写语素我们认为表示的也是名词性成分,故列在其内,共有559个,占60.7%。

例如: MSN化、QQ化、鼻化、表象化、磁化、单身化、电化、法律化、工业化、公务员化、国际标准化、基地化、集装箱化、脸谱化、目的化、群众化、上海话化、梯田化、纤维化、小丑化、小宅化、洋人化、硬币化、沼泽化、职业化、侏儒化、周期化、自来水化2.形容词性成分,有188个,占20.4%。

例如:矮化、绿化、简化、复杂化、超前化、脆化、分散化、恶化、肤浅化、豪华化、畸化、简单化、明朗化、清淡化、随意化、一般化、永久化、整齐化、自由化、最大化3.动词性成分,有109个,占11.9%。

例如:表演化、叠化、共享化、集权化、交叉化、可控化、扩大化、拟人化、膨化、趋同化、破碎化、散化、统一化、显化、消毒化、移动化、择优化、运作化、综合化4.区别词性成分,有59个,占6.4%。

例如:半自动化、动态化、集约化、国产化、国有化、老龄化、小型化、民用化、私有化5.数量词性成分,有4个,占0.4%。

如:多极化、多样化、两极化、一元化。

6.副词性成分,有2个,占0.2%。

如:泛化、任意化。

三、“化”缀词的语法性质“化”缀词几乎每天都在增加,关于其语法性质,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化”缀词就是动词,第二种认为“化”是动词词尾,但“化”缀词也可以是名词。

这两种分歧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就产生了,直到现在仍存在。

第三种观点认为“化”缀词多是动词,而有些“化”缀词是形容词。

那么“化”缀词的词类性质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对921个“化”缀词的考察,并根据“化”缀词在语料库中的具体用法来判断,我们认为“化”缀词还是有不同的语法性质的。

绝大多数“化”缀词只有动词一类性质,并有不同于其他词类的语法特征:可以直接做谓语;可以直接加宾语,或可以用“把、将”引出受事,用“被”引出施事;前面可以出现能愿动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