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六节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 火的速度 大火/小火
* 大光/小光
(2)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也有助于说明句式对词语的选 择关系。
“NP了” 大小孩了! 大学生了! 秋天了! 教授了! 老夫老妻了! 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可以进入这样的格式呢?
NP具有[+推移性]应该是该句式成立的条件。
(2)可以解释为什么同一格式的句子有些有歧义现象,有些 却没有歧义。
鸡不吃了。 小李不认识。 他不吃了。 小李没有去。 烤鸭不吃了。 鞋子没找到。
二、语义指向 (一)什么是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 的联系。
①他香喷喷地吃了碗饭。
②他吃了碗香喷喷的饭。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组合关系的语法 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0.目的——动作ຫໍສະໝຸດ 为发生的目的 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 他们在挤电影票。
玻璃 玻璃戒指——语义格:质料 玻璃工人——语义格:职业 玻璃商店——语义格:行业 玻璃丝袜——语义格:比喻
(四)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许多 复杂情况。
(1)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相同的词类序列能构成的不同句法结构 “V+N”格式 学习园地 学习机会 学习年龄 学习汉语 学习外国 学习文件
11.原因——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 避风头 休产假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

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句法分析学习:句子结构及语法分析方法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句法分析(Syntax Parsing)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它的目标是对一段自然语言文本进行分析,以识别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句子的意义,进而为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提供基础支持。
本文将介绍句法分析的基本概念、句子结构以及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一、句法分析概述句法分析研究句子的句法结构,旨在建立句子的树形结构,并刻画词与词间的语法关系。
通过句法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分析句子的成分和关系,为后续的语义分析和文本理解提供有力支撑。
在句法分析中,最常用的是树形表示法,即句法树。
句法树以树的形式展示句子的组织结构,根节点表示整个句子,而叶子节点表示每个单词。
通过句法树,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词语之间的依存关系,判断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等。
二、句子结构分析句子结构是句法分析的基础。
在分析句子结构时,我们需要了解句子的不同成分及其功能。
常见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等。
1.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最常见和基本的句子结构。
它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主语通常是句子中的主要词,谓语表示主语的行为或状态,宾语是受到动作影响的对象。
例如:“小明吃苹果。
”中,“小明”为主语,“吃”为谓语,“苹果”为宾语。
2. 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指没有宾语的句子结构。
该结构中只有主语和谓语。
例如:“他睡觉。
”中,“他”为主语,“睡觉”为谓语。
3. 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或从句组成的句子结构。
它们之间没有主从关系,通常使用连词来连接。
例如:“我喜欢音乐,她喜欢绘画。
”中,“我喜欢音乐”和“她喜欢绘画”分别是两个并列的结构。
三、语法分析方法为了实现句法分析,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语法分析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基于规则的句法分析方法是最早被提出的方法之一。
语法 句法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中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课件

设置语境
• 设置语境的方法来加以分析: a.我买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又”语义指向“她”) b.她已借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又"语义指向“买") c.她已买了两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又”语义指向“一件”) d.她已买了一件皮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又”语义指向“毛衣”)
句法关系与语义关系
• 句法关系是句法关系,语义关系是语义关系, 这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例如: (1)小李吃了/苹果吃了 (2)吃饭了/来人了
• 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 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 例如: (1)吃面条(动作受事)吃大碗(动作工具) 吃食堂(动作处所) 吃大户(动作依据)
• (2)妈妈在包衣服(施事动作受事) 他们在包饺子(施事动作结果) 外头包牛皮纸(处所动作材料) 礼品包小包(受事动作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 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 例如:买毛衣(动作受事)
织毛衣(动作结果) 打人(动作受事)
来人(动作施事)
语义指向
•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份跟其 他成份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这种语义联 系同句法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 例如: (1)月亮渐渐升起来了。 (2)妈妈高兴地点点头。
• 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份之间的 关系。例如: (1)王冕死了父亲。(王冕的父亲死了) (2)苹果吃了三个。(苹果中的三个吃了) (3)孩子被奶奶抱进了大门。(奶奶抱孩子]进 了大门) (4)奶奶哭瞎了眼睛。(奶奶哭+奶奶的眼睛瞎 了)
语义特征
• 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 的最小语义成份就是语义特征。例如,“揉” 这一动词要求与之搭配的受事词语必须具 有[+固体]、[+柔软]这样的语义特征,“衣服 ”、“皮肤”、“面团”同时儿有[+固体]、[+柔 软]这两个语义特征,因此可以同“揉”这一 动词搭配(“揉衣服、揉皮肤、揉面团”),但“ 泉水”不具备[+固体]这一语义特征,“石头”不 具备[+柔软]这语义特征,因此它们不能与动 词“揉”相搭配(“+揉泉水、揉石头")。
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已阅】

句法结构分析⽅法【已阅】学习要点:熟练掌握三种句法结构分析⽅法,并应⽤于具体句⼦的分析。
掌握三种层次分析⽅法。
⼀、句法结构分析的⽅法 句法结构分析,也叫句法分析。
对句法结构进⾏分析的⽅法有:句⼦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
(⼀)句⼦成分分析法句⼦成分分析法是传统语法中通⽤的分析句⼦的⽅法,也叫中⼼词分析法。
由于句⼦与词组在结构上基本⼀致,因⽽句⼦成分分析法实际上也是句法成分分析法。
分析时要求⼀举找出整个结构的两个中⼼词──名词中⼼词和动词中⼼词,以作为该结构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主语和谓语。
其分析⼿续是:先看清整个结构的主要成分,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再看充任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以决定谓语后⾯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最后指出附加在主、宾之前,谓语前后的所有附加成分。
例如对“这些⼯⼈⽴刻造好了⼀座桥”这⼀结构该作这样三步分析:A、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B、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步分析==== ─ ^^C、(这些)⼯⼈[⽴刻]造<好>了(⼀座)桥......第三步分析==== ─ ^^或:这些⼯⼈⽴刻造好了⼀座桥()===[ ] ─<>()^^(===表⽰主语,──表⽰谓语,^^^表⽰宾语,()表⽰定语,[ ]表⽰状语,< >表⽰补语)这种分析⽅法的优点是句法结构中各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有提纲挈领的作⽤。
同时这种⽅法也有很⼤的局限性:忽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把六⼤句法成分放在同⼀个平⾯来分析;抽出的“主⼲”(中⼼词)往往不能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例如“错误思想必须清除”,其主⼲“思想清除”⽆法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思想”与“清除”并不直接进⾏组合,⽽是“错误”先与“思想”组合成“错误思想”,“必须”先与“清除”组合成“必须清除”,然后由“错误思想”与“必须清除”组合成⼀个⼤的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分析

北京了。
23号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义特征分析着眼于分 析概括同一句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同一关键位置上的 词(总是属于某类实词中的一个小类)所共有的语义 特征,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式之所以独具某 些特点、之所以能足以将该句式跟与之同构的句式加 以分化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同形句式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可靠 的语法、语义依据。
*他偷给敌人一分情报。 *他要给小王一些白药。
他刻了一个图章给小王。
*他刻给小王一个图章。
他画了一副山水画给小张。 *他画给小王一副山水画。
(4)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还有助于揭示某些同形歧义结构 产生歧义的原因。
例:
A组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门口站着人。 人站在门口。 B组 台上演着戏。 教室里上着课。 *戏演在台上。 *课上在教室里。 C组(歧义句) 台上正在演戏。 教室里正在上课。 *门口正在站人。
他 用手 敲打 桌子。(施事—工具—动作—受事)
(二)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关系
二者分属不同层面。语义关系与句法关系的对应不是固定的。
(1)相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不同的语义关系
例: 挖野草 挖地道 (动作—受事) (动作—结果)
(2)不同的句法关系可表现出相同的语义关系 例: 跑来了一头牛。 一头牛跑来了。 (动作—施事) (施事—动作)
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实例(1)和例 (2)分别代表了 两种不同的句式,即“NPL+V+着+NP”是一个多义 的格式。那么,造成这一句式多义的原因是什么呢 ?变换分析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用语义特 征分析来解释。
[A]: [C]: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人 —— 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病人 —— 病人躺在床上 黑板上写着字 —— 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儿 —— 画儿挂在墙上 门上贴着对联 —— 对联贴在门上 石头上刻着字 —— 字刻在石头上 [B]: [D]: 台上演着梆子戏——台上正在演梆子戏 门外敲着锣鼓 ——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 ——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 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 —— 教室里正在上课 烟囱里冒着黑烟——烟囱里正在冒黑烟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2.受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他吃了饭。 他把苹果扔掉了。
3.系事——联系词联接的对象。 (与等事相对) 他是学生。 我成了北京人。
4.与事——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 他送我一条领带。 他给我一个饼。
5.结果——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他织了一件毛衣。 我写了一篇文章。
6.工具——动作行为的凭借物。 我写蜡笔,他写铅笔。 小李吃大碗。
有了上面的描写,就有助于说明下列表达上的差异: 光的速度
* 火的速度 大火/小火
* 大光/小光
(2)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也有助于说明句式对词语的选 择关系。
“NP了” 大小孩了! 大学生了! 秋天了! 教授了! 老夫老妻了! 那么,什么样的词语才可以进入这样的格式呢?
NP具有[+推移性]应该是该句式成立的条件。
7.方式——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今天考口试,明天考笔试。 我跳探戈。
8.处所——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起点、终点。 我住三楼。 食堂我吃不惯。
9.时间——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他在广州过“五•一”。 他从星期一开始休假。
10.目的——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 他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 他们在挤电影票。
决定的。 这可以由下面两点得到证明: A.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考学生 考笔试 考语文 考一百分 考大学
B.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动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 义关系。例:
打研究生 考研究生 住研究生 教研究生 当研究生
(2)名词与名词组合成一个句法结构时,也可能形成若干种语 义格类型。
(3)对词语语义特征的描写,有助于揭示出造成狭义同构句不同 变换式的原因。 例:
A组 他送了一本词典给小王。 他送给小王一本词典。 他卖了一件衣服给小李。 他卖给小李一件衣服。 他还了一万元给小张。 他还给小张一万元。 他交了五千元给学校。 他交给学校五千元。
第十章语义特征分析

第十章语义特征分析一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语义有别的原因正如层次分析的局限性促使变换分析的出现一样,变换分析的局限性也促使了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出现及其运用。
如第九章结束时所述,变换分析能够分化歧义句式,但是不能解释句式造成歧义的原因;变换分析能够分化狭义同构而语义有别的句法结构,但是却不能解释为什么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会有区别。
即是说,变换分析只能证实歧义结构和语义有别的狭义同构,但是却不能给以解释。
这正是变换分析的局限。
就实质而言,变换分析仍然是一种形式分析。
因为变换是语义相同的句法结构之间在形式上的联系,变换是一种无形的形式因素。
所以,要对句法结构语义上的区别进行解释,就必须深入到语义层面寻找解释的因素。
要讨论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语义有别的原因,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句法结构的构成:分析句法结构构成的目的,是要排除与语义区别无关的因素,找出影响并决定狭义同构但语义有别的因素,并从中找出主要因素。
句法结构的构成可表示如下:成分+语序+层次+(语调)=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上面这个公式表示:一定的成分,按照一定的语序排列起来,就构成了具有一定层次、结构成分之间具有一定关系(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的成分序列。
成分、语序、层次、关系的总和就构成了句法结构。
语调也是句法结构的构成因素之一,但语调一般不影响句法结构的结构性质(不影响结构关系、结构层次),而与表达有关,所以在语法分析时,如无特殊的需要,一般较少考虑。
狭义同构的句法结构在语义上仍然可以有别,这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明。
以前面举出的例子为例:a.台上坐着主席团b.台上唱着梆于戏通过分析句法结构的构成,再对照狭义同构的条件:①整体功能相同;②包含的词类相同;③语序相同;④构造层次相同(同模);⑤语法结构关系相同。
我们可以发现,例子中的两个例句,其中语序、层次是相同的,结构成分的词类也是相同的,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也是相同的。
排除了这些因素,那么剩下的只有两个因素:①成分的次类及其语义特点;②由成分的语义特点所决定的语义结构和语义关系。
句中语气词“嘛”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为 “ 他 一定 知道 ”,所 以 “ 你 去 问 他 ” 。例 ( 2 0)和 例 ( 2 1 )的 “ 嘛 ”则 是 “ 唤起 听话 者 对 于下 文 的注 意 ” 。
( 1 2) “ 我 打算 写 书啦 。”她 的眼里 立 时放 出光 来
( 3 ) 要 是 他 不 肯 哩 ,你 就让 他 去 罢 。
( 1 1)现 在 电视 对 我影 响也 不是 很 大 ,我 已经很 少 看 ,现 在很 少 非 常少 , 不过有 个 电视机 的话 会 看得 多 一
( 4 )我 说 的 是 噬 !你 就 是 不懂 哩 ! 例 ( 1 )中 , “ 么 ”用 在主 语 “ 他 辞职 的意 思 ”后 。 例 ( 2 ) 中, “ 哩 ”用 在 时 间 短 语 “ 明天 ”后 。例 ( 3 ) 中, “ 嘿 ” 用 在 条 件 小 句 “要 是 他 不 肯 ” 后 。 例 ( 4 ) 电视 机 的 话 会 看 得 多 一 点 ” ,类 似 于 句 末 语 气 词 “ 嘛 ”。
见 ”和 “ 对命 题 的确信 态度 ”则强调 “ 嘛 ”表示 的语义特
征 ,其他如 “ 标记话 题 ” “ 标 记后景 ” “ 标示承 前 ” “ 暗 示 听 话 人 应 当 认 同 ” 等 , 则涉 及 句 子 信 息 分 布 、 上 下 文 、 人 际 关 系 等 语 用 因 素 。本 文 试 图从 句 法 、语 义 和 语 用 三 个 方 面探 讨 “ 嘛 ”在 句 中 的特 征 。
特 点都 与相应的 句末语 气词相 关。但在语 义上表 示 “ 显而 易见”则是 “ 嘛”独有 的特征。 关键 词: “ 嘛” 语 气词 语义 语用 “ 显而易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
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
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
/削苹果。
(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
/饼干吃完了。
/文章写好了。
(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
/挖了一个坑。
/来了一个客人。
/写毛笔。
(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
)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色,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
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色主要有: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他在看书。
/小狗啃完了骨头。
/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
/张三修桌子。
/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我们是教师。
/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
/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
/烙饼。
/做烟斗。
/打毛衣。
/盖大楼。
6、工具:只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写毛笔。
/喝小杯。
/用烟斗抽。
7、方式:指动作行为的方法、形式。
讲普通话。
/游蛙泳。
/寄航空。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离开车站。
/回南方。
/定居美国。
/去十三楼。
9、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过国庆。
/混日子。
10、目的:(为、为了)赶火车。
/准备考试。
11、原因:(因为)计较报酬。
/养病。
12、材料:(用)浇水。
/窗户糊上纸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使)端正学习态度。
/麻烦你。
/震惊全国。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对、向)鼓励学生。
/祝贺张三。
/同意他的意见。
(三)语义关系的解释力(分析的作用)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复杂情况。
动词同名词性词语的语义关系是由它们双方共同决定的,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考语文(范围)。
/考满分(结果)。
/考笔试(方式)。
/考大学(目的)。
/考学生(受事)。
吃苹果(受事)。
/吃父母(依据)。
/吃包月(方式)。
吃食堂(处所)。
糊窗户(受事)。
/糊白纸(工具)。
买烟斗(对象)、抽烟斗(工具)、做烟斗(结果)送花篮(受事)。
/编花篮(结果)。
(四)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还包括名词和名词的关系。
1、领属关系:他的电脑/我的衣服2、处属:窗外的景色/教室的温度3、时属:今天的形势/明天的事情4、从属:师大的学生/部长的助理5、隶属:狐狸的眼睛/老虎的尾巴6、含属:妈妈的性格/水的颜色7、质料关系:柳木的家具/塑料的凉鞋8、来源关系:美国的来访者/石家庄的学生9、种属关系:四化的目标/200百元的罚金10、相关关系:研讨会的通知/足球的消息11、类属关系:高大的楼房/白色的鞋子12、比喻关系:感情的潮水/希望的肥皂泡/幻想的翅膀二、语义指向㈠句法结构和语义指向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
这种语义联系同句法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⑴小华慢慢地走上领奖台。
⑵小华羞愧地走上领奖台。
⑴中的状语“慢慢”在语法功能上修饰谓语中心语“走上”,在语义作用上描写“走上”的速度,“慢慢”与“走上”在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上是一致的。
⑵“羞愧”……但在语义作用上却指向主语,描写小华在走上领奖台时的心情,“羞愧”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是不一致的。
⑶他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⑷他看小说看得着了迷。
“第⑶⑷两句的格式相同 ,都是‘主---谓---宾---谓 (重用 )---补’。
但是表达的语义关系不完全一样,第⑶句的补语是指向宾语的 ,而第⑷句的补语是指向主语的。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㈡语义指向的类型1、补语的语义指向⑴指向动词我们打完了球。
(=我们打球+打完了)你吃快了,慢点。
(你吃+吃快了)⑵指向主语我们打赢了球。
(我们打球+我们赢了)我学会了游泳。
(我学游泳+我会了)/我砍累了。
⑶指向宾语我们打破了球。
(我们打球+球破了)洗干净了碗。
(洗碗+碗干净了)/砍倒了树。
⑷指向“把”的宾语把刀砍钝了。
(用刀砍+刀钝了)三顿饭把他吃厌了。
把菜吃光了。
(吃菜+菜光了)一句话把他说火了。
(说他+他火了)2、状语的语义指向⑴后指中心语他慢慢地倒了。
/事业刚刚开始。
⑵前指主语小李沮丧地说。
(小李沮丧)他脸色阴沉地走了进来。
(他脸色阴沉)⑶后指宾语圆圆地画了一个圈。
(画了一个圆圆圈)矮墙上乱蓬蓬地长着狗尾草。
(狗尾草乱蓬蓬的)。
⑷前指介词把的宾语他们把木头和钢筋纵横交错地堆放在一起。
(木头和钢筋纵横交错)我把张三满意地打发走了。
(张三满意)3、定语的语义指向⑴后指中心语她有一双大眼睛。
/这是一件干净的衣服。
/我了解这种变化。
⑵前指主语。
他过着幸福的生活。
(他过生活+他幸福)/我度过了一个痛苦的假期。
⑶前指述语。
他干了一整天的活。
(他干活+干了一整天)/他想了一上午的心事。
4、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⑴、我找个老师问。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问”的语义指向主语“我” )⑵、我找个老师教。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教”的语义指向谓语中的前一个动词的宾语“老师”)⑶、我找个人一起去。
(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去”的语义指向主语“我”和前一个动词的宾语“人”)⑷、三顿饭就把他吃厌了。
(谓语动词“吃”的语义指向介词宾语“他”)⑸、一句话就把小张说火了。
(谓语动词“说”的语义指向并不是指向主语“一句话” ,而是指向句外某个表施事的成分。
)㈢语义指向的解释力有些句法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份之间的关系。
例如:⑴王冕死了父亲。
(王的父亲死了。
“死”的是父亲,而“父亲”是“王”的。
)⑵奶奶哭瞎了眼睛。
(奶奶跟眼睛有整体与部分的领属关系,所以奶奶瞎,也就是他的眼睛瞎了。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
例如:⑶你别锯坏了。
这个句子有歧义 ,既可以表示为 (a)“你别把木头 (或者其他被锯的东西 )锯坏了” ,也可以表示 (b)“你别把锯锯坏了”。
无论从层次构造、句法关系上 ,还是从句式变换上看 ,在表示这两种意思的时候 ,都是一样的 ,其格式都是“NP +别 +V +A +了”。
分化这种歧义结构 ,就可以用语义指向分析法。
这个格式的补语A(坏 )的语义指向不同。
表示 (a)的意义时 ,补语A(坏 )语义上指向V(锯 )的受事 ,如木头等。
表示 (b)的意义时 ,补语A(坏 )语义上指向V(锯 )的工具 ,如锯。
这样就分化了“你别锯坏了”这一歧义结构。
⑷我借了他100元钱。
⑸我租了他一间房。
(动词“借、租”在语义指向上指向主语和间接宾语是两可的。
)有时某些歧义结构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加以分化 ,比较简单方便。
例如:⑹他只给了十元钱。
这个句子有歧义 ,既可以理解为 (a)他光给了十元钱 ,(没有给别的什么 )。
也可以理解为(b)他仅给了十元钱 ,(没有多给一点儿 )。
这个格式的歧义是由限定副词“只”具有两个不同的义项造成的 :①表示限定范围 ,②表示数量少。
“只”表示①的意义时 ,理解为 (a)义 ;“只”表示②的意义时 ,理解为 (b)义。
用说明词义虽然能分化歧义 ,但是比较复杂 ,不如用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分化 ,比较简单方便。
只需要指出“只”不同的语义指向就可以了。
当句式表示(a)义时,“只”在语义上指向“钱” ;当句式表示(b)义时 ,“只”在语义上指向“十元”。
三、语义特征语义特征分析法是利用某类或某次类词的语义特征来进行句法分析的方法。
语义特征是个语义学术语,指义素分析得到的最小语义成分。
例如“男人”具有[+人][+男性][+成年]的语义特征。
义素分析目的在于找出一组词语的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进而把词义差异形式化。
语法分析中的语义特征指的是与词的语法功能相关的语义特征。
也就是说,词义的语义特征不一定都与词的功能有关。
“躺”“坐”在是不是表示“身体倒在某处”的意义上是对立的,“躺”具有这种意义,“做”不具有这种意义。
这种意义差别并不对这两个词的结构功能产生影响。
如,可以说,“躺下,躺着,躺床上,躺一会儿,”;也可以说“坐下”。
名词“椅子”和“凳子”,二者都具有[+坐具]这一语义特征,但在[+靠背]的特征上有区别,“椅子”具有[+靠背]的特征,“凳子”具有[-靠背]的特征,这种语义特征的区别,对这两个名词的功能没有影响。
但有些语义特征是会对词的功能产生影响的。
语法研究所关心的是与结构功能相关的语义特征。
㈠词语搭配和语义特征词与词搭配既有一定的语法限制,也有一定的语义限制,这种语义限制实际上就是语义特征的限制.词语中符合某种组合选择的有区别性特征的最小语义成分就是语义特征。
“懊悔”“空虚”“荒唐”这些形容词具有[-褒义]的特征,可以进入[有点儿+形容词]的格式,可以说………但具有[+褒义]特征的形容词一般不能进入这一格式,不能说“有点儿慈祥、美丽、典雅、健康”“跑”“念”“去”这些具有[+自主]特征的动词,后边一般可以跟由动量词趟”“遍”“下”等构成的动量补语;而“怕”“发抖”“误解”这些具有[-自主]特征的动词,一般不具有这种功能。
(行为活动可以由行为活动者主观决定和自由支配--自主)㈡句式构成和语义特征不仅词与词的组合涉及到语义特征的限制问题,某些句式的使用也涉及到语义特征的限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