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节蒸煮原理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技术蒸煮法

中药炮制技术蒸煮法

水润透或
药物
于蒸制容器内 隔水加热
拌辅料润透
至所需程度
放凉,取出,干燥。
晾至六七成干,切片干燥。
四、注意事项
⑴ 需拌辅料蒸的药物,应拌匀润透后再蒸。 ⑵ 一般先用武火加热,待“圆汽”后改用文火。
非密闭的酒蒸,火力不宜太强,以免酒气挥 发。 ⑶ 蒸制过程中,应随时添加适量开水补充蒸发 掉的水分。
何首乌
? 1.中药材 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 蒿等。
? 2.中成药 舒筋活络丸、追风丸、活络丹、 大活络丹、三七伤药片、附子理中丸、金匮肾 气丸、木瓜丸、正天丸、右归丸等。
?
(二)中毒机理
? 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Aconitine ),一 般中毒量为0.2mg ,致死量为2~4mg。主 要是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等,使其 先兴奋、后抑制,并可直接作用于心脏,产 生异常兴奋,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 而死亡。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
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 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 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 样。气微,味淡。
附子
?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 0.3cm。
一、乌头类药物
(一)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 药




? ⑵ 淡附片
盐附子
清水浸漂 每天换水2-3次
锅内 加甘草黑豆
共煮
无麻舌感
取出,去辅料,切片,干燥。
? 辅料用量:甘草5%、黑豆10%。
淡附片
【饮片性状 】 为不规则薄片。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 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炮制作用 】 生品有毒,制后毒性降低,便于内服 。

2017执业中药师《中药炮制学》考点之蒸煮法

2017执业中药师《中药炮制学》考点之蒸煮法

2017执业中药师《中药炮制学》考点之蒸煮法蒸煮燀法既用水又用火,同属于“水火共制法”。

下面是yjbys 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蒸煮燀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蒸煮燀法既用水又用火,同属于“水火共制法”。

·[ 珍珠、藤黄、硫磺炮制时用豆腐]第一节蒸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辅料(酒、醋、药汁等)或不加辅料(清蒸)装入蒸制容器内用水蒸气加热或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目的①改变药性,扩大用药范围【地黄~生品性苦寒,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蒸制后,性转甘温,功能由清变补,具有滋阴补血之功效】②减少副作用【生黄精棘人咽喉,蒸后可除去麻味,以免刺激咽喉,还可增强补脾润肺益肾作用】③保存药效,利于贮存【桑螵蛸经蒸后杀死虫卵,便于贮存,还可消除其致泻的副作用】④增强疗效【女贞子、肉苁蓉、山茱萸酒蒸后均可增强补肝肾作用;五味子~生用长于敛肺止咳,酒蒸后长于益肾固精,醋蒸后增强酸涩收敛作用】⑤便于软化切片【木瓜、天麻蒸后质地变软,便于切制,容易干燥】方法①清蒸:将净药材置蒸制容器内用水蒸汽加热,蒸透或蒸软后取出。

蒸透【桑螵蛸】; 蒸软:【黄芩、木瓜等】②加辅料蒸:将净药材拌匀辅料后润透,置蒸制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至一定程度取出。

醋蒸【五味子蒸至紫黑色】;酒蒸【山茱萸、黄精、女贞子、五味子蒸至黑润】;黑豆汁蒸【何首乌蒸至棕褐色】注意事项①需用液体辅料拌蒸的药物,应待辅料被吸尽后再蒸;②一般先用武火,待“圆气”后改为文火,保持锅内有足够的蒸汽即可;③须长时间蒸制的药物,应不断添加开水,以免蒸气中断,切勿蒸干;④加辅料蒸制完毕后,若容器内有剩余的液体辅料,应在药物干燥时拌入;⑤蒸制时要注意火候~时间太短达不到蒸制目的,时间过长则影响药效,有时药物可能“上水”,难于干燥。

【何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每100kg何首乌用黑豆10kg→黑豆汁约25kg]炮制品炮制作用操作要点何首乌苦泄性平兼发散,解毒消肿、润肠通便、截疟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厚片或块,干燥制首乌味转甘厚性转温,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消除了生品滑肠致泻的副作用,使长期服用不会造成腹泻生首乌片或块,黑豆汁拌匀,润湿,置非铁质容器内,密闭蒸至液汁被吸净,药物呈棕褐色,取出,干燥【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适量水约煮4h,熬汁约15kg;黑豆渣再加水煮3h,熬汁约10kg,合并得【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中药炮制工(高级) 第三章 第二节 蒸煮燀制(4

中药炮制工(高级)  第三章 第二节 蒸煮燀制(4

(二)现代蒸煮设备 5.电磁蒸煮(煮药)罐
(4)维护与保养 ①清洁保养前先切段电源。 ②外壁轻微污垢用柔软干布擦拭即可,油污或 严重污垢用中性洗涤剂后去污粉擦拭后,再用 柔软干布擦拭。 ③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机体,以防机体进水发生 电路故障。
(二)现代蒸煮设备 5.电磁蒸煮(煮药)罐
(4)维护与保养 ④保持设备清洁,以免蟑螂等昆虫进入 设备造成机件失灵。 ⑤设备不用时切段总电源。 ⑥定期校准压力表、安全阀。
(三)燀制设备 2.多功能提取罐
(2)特点 ③提高生产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改 善生产环境,提高身长效率。 ④该设备并联热水器后,在燀制过程 中可放掉先与药材接触而降温的水更 好地控制温度和时间。
(三)燀制设备 2.多功能提取罐
(3)注意事项 ①严禁私拆设备电气系统和蒸汽系统。 ②严禁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接触机体。 ③清洁时切断电源,切忌用水冲洗机体。 ④打开罐口时先将蒸汽排完,压力表显示 0Mpa时方可打开罐口。 ⑤开机时不要将总进气阀全部打开,防止蒸 汽和冷凝水冲坏压力表和减压阀。
(二)现代蒸煮设备 5.电磁蒸煮(煮药)罐
(3)注意事项 ①严禁私拆设备电气系统。 ②使用时切忌堵塞设备底部的进风通道和机箱 顶部的排风口,以免影响散热通风。 ③加热失灵时应及时切断电源进行检修。 ④严禁干烧罐体。 ⑤禁止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触碰加热区域。 ⑥严格遵守设备警示标识所告知的内容。
(二)现代蒸煮设备
(二)现代蒸煮设备 1.ZYG型可倾式蒸煮锅
(4)维护与保养 ①定期检查压力表和安全阀,如有故障及时
修理或调换。 ②减速箱开始使用 50h后应拆下放掉润滑
油,用煤油或柴油清洗,加入30-40#机油;是由 150h后进行第二次换油;以后视具体情况每使用 到1000h左右换油1次。

lecture2蒸煮

lecture2蒸煮

第二节 蒸煮原理
一、蒸煮液对原料片的浸透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毛细管作用和扩散作用 1. 毛细管作用:主要靠外加的压力和表面张力产生的压力作用浸 毛细管作用:主要靠外加的压力和表面张力产生的压力作用浸 压力作用 透,通过导管-、管胞、纤维的胞腔进行。 通过导管 、管胞、纤维的胞腔进行。 影响因素:纹孔的多少及其大小、原料品种、边材与心材( 影响因素:纹孔的多少及其大小、原料品种、边材与心材(毛 的多少及其大小 细管浸透速率与毛细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 细管浸透速率与毛细管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 水分含量(适宜于较干的原料片, 水分含量(适宜于较干的原料片,但需排除原料毛细管内的空 气) 压力差(毛细管浸透速率与压力差成正比) 压力差(毛细管浸透速率与压力差成正比) 无论碱性或酸性蒸煮液, 无论碱性或酸性蒸煮液,纤维轴向的毛细管作用总是大于横向的 毛细管作用( 毛细管作用(约50~200倍,) 倍
碱法制浆流程示意图: 二. 碱法制浆流程示意图:
松节油回收系统(松木) 松节油回收系统(松木) 热回收系统
热水
纸浆筛选系统
合格原料片
蒸煮器
喷放装置
洗浆与黑液提取系统
预浸装置
蒸煮药液
碱回收系统
亚硫酸盐法制浆流程示意图: 三. 亚硫酸盐法制浆流程示意图: 合格原料片 SO2 蒸煮液制备系统 蒸煮器
药剂制备系统
植物的宏观构造
树木的分类: 树木的分类: 属于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针叶树), ),被子 属于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针叶树),被子 植物(阔叶树) 植物(阔叶树) 组成: 组成: 由伸长的细胞构成。 细胞构成 由伸长的细胞构成。 沿树干纵向排列。 纵向排列 沿树干纵向排列。 纹孔的通道连接 细胞间通过纹孔的通道连接。 细胞间通过纹孔的通道连接。 细胞的功能: 细胞的功能: 保证植物必要的机械强度,液体传输, 保证植物必要的机械强度,液体传输,养 料储存。 料储存。

6第二节蒸煮原理

6第二节蒸煮原理

2.浸透的途径
• 毛细管作用的途径 • 扩散作用的途径
药液细胞腔 •针叶木:纵向— 管胞 次生壁初生壁 横向— 纹孔 胞间层 药液沿纤维纵向 导管 •阔叶木:纵向— 的流速比横向大 横向—木射线管 50—200倍 胞、纹孔 •草类:导管、薄壁细胞, 只有在原料被液体 木片厚度是影响 •结构疏松,药液易于渗透 所饱和时,才能有效 浸透的重要指标 的扩散
H-因子的意义:
• 稳定蒸煮纸浆质量。(计算出获得规定
硬度的纸浆所必须的H-因子。)
• 应用于蒸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蒸
煮终点控制的数学模型。
返回
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思考题1
1.化学制浆是如何分类的?请比较硫 酸盐法和亚硫酸盐法的特点。 2.解释下列名词及术语的含义
(1)总碱; (2)活性碱; (3)有效碱; (4)硫化度; (5)白液; (6)黑液; (7)用碱量; (8)液比; (9)得率; (10)纸浆硬度; (11)化合酸; (12)游离酸; (13)总酸; (14)酸比;
内容: • 物理机理 蒸煮原理 • 化学机理 浸透 碳水化合物 降解化学
脱木素化学
一、蒸煮液对木片(或草片)的浸透作用
1.浸透的方式
毛细管作用 扩散作用
是借助自然表面张力或 体所饱和的料片 的输送
药液的质量流(mass flow)和溶质渗透到料 片中去的主体渗透
药液充分浸透到原料中 以满足木素磺化的需要
木素溶 出总量 20% 作用 浸透、磺化
临界温度最高温 度并保温 30min~1h
80%
缩合条件: 浸透速率<磺化速率 温度>临界温度 磺化木素
溶出 碳水化合 物降解
继续保温阶段
95%
•蒸煮曲线:

造纸蒸煮原理(PPT31页)

造纸蒸煮原理(PPT31页)
实际上,毛细管作用、扩散作用和化 学反应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但有主次之分。
蒸煮初期,毛细管作用是主要的; 温度超过140℃,扩散作用是主要的。
(二)渗透途径
1、蒸煮液整体渗透途径
①纵向渗透(纤维轴向) a. 针叶木:通过管胞渗透到木片中; b. 阔叶木:通过导管; c. 草类:通过导管;
②横向渗透(细胞壁方向) a. 针叶木:通过管胞纹孔从一根纤维渗透到 另一根纤维(S3→S2→S1→P→胞间层); b. 阔叶木:通过木射线管胞上的纹孔; c. 草类:通过纤维上单纹孔。
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第二节 蒸煮原理
第二节 蒸煮原理
主要内容
一、蒸煮液对原料片的浸透作用 二、蒸煮过程中的脱木素化学和脱木素反
应历程 三、蒸煮过程中碳水化合物降解化学及碳
水化合物反应历程 四、蒸煮反应动力学
一、蒸煮液对木片或草片的浸透作用
碱液怎样进入纤维原料内部,与木素发生反应 将其溶解出来?
药液浸透作用的两个方式: (1)压力降。
说明此阶段如果继续蒸煮,残余木素很难脱
除,而碳水化合物损失很大。
蒸煮曲线的制订
根据脱木素的反应及反应历程来考虑,同时也要考 虑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反应和条件。 ✓ 升温时间应足够,以保证药液的浸透,但3小时已
经足够了,保温时间不宜不适当地延长,一般0.5 -1小时. ✓ 最高温度的确定:即要使木素大量溶出,又不能
蒸煮中强调药液的渗透!
(一)药液渗透基本原理
1、压力渗透(毛细管渗透)
产生条件--毛细管作用,发生在纤维饱和点之前。
推动力: △P = P – P1 (P1主要因不凝性气体而增大) 途径:通过导管或管胞的胞腔或纹孔等向内部渗透。
(1)速率遵循的原则为poiseaille 方程

第二章 2.2蒸煮原理

第二章 2.2蒸煮原理

2.用碱量、药液浓度和液比
(1)用碱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布 情况、原料结构及对成浆质量的要求,还要考虑原料 片的规格、质量、蒸煮温度和时间等。 (2)药液浓度和液比
当用碱量一定时,液比大则碱液浓度小,也比小则浓 度大。碱液浓度大,虽然蒸煮速度快,可以增加浆产 量,但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都有损伤,还易造成局部 生煮。所以在选择时,一般还要考虑以下因素: a.蒸煮方式;b.蒸煮锅形式;c.原料品种。
2019/2/10 造纸工程学院-制浆原理与工程 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5
(一)碱法脱木素化学反应 在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反应是最重要的反应,其结果 是木素大分子断裂,生成碱木素与硫化木素,从而使 纤维分离成浆。 酚型α -芳基醚或α -烷基醚联接的碱化断裂 酚型β -芳基醚键碱化和硫化断裂
非酚型β -芳基醚键碱化和硫化断裂
(1.半纤维素在细胞壁S2中先溶出,为木素溶出提供 了“通道”;2.含紫丁香基的木素与碱反应快。)
硫酸盐法>酸性亚硫酸盐法>中性亚硫酸盐法
2019/2/10
造纸工程学院-制浆原理与工程 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7
(三)、蒸煮过程中的脱木素反应历程
1.初始脱木素阶段
木素含量降低约为20%,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为40%,纤维 素含量降低约为10%。 2.大量脱木素阶段 木素溶出量约占原有木素含量的约65%。
3.残余脱木素阶段
最终木素的含量为4-5%(软木)和3%(硬木)左右时, 停止蒸煮。
2019/2/10 造纸工程学院-制浆原理与工程 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 8
(四)、碱与纤维素的反应过程
1.剥皮反应 在升温到100℃时就开始了。结果:纤维素聚合度变 小,纸浆得率下降,碱耗增加,所以要尽量避免此反 应的发生。 (主要是各种聚糖的还原性末端基发生降解反应)

第二节-蒸煮原理

第二节-蒸煮原理
总的来说,毛细管浸透比扩散 浸透快,这一点不管药液PH值的大 小如何,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原料,蒸煮液浸透的难易程度不同
阔叶木较针叶木难于浸透:
阔叶木由导管进行纵向浸透,横向几乎没有 浸透;组织结构较紧密。
针叶木结构疏松,药液从木片末端,即管胞 进入胞腔,然后穿过多孔性的纹孔膜浸入相 邻的细胞腔,药液沿纵向流速比横向大100- 200倍。
杨木导管
带 有 小 舌
• 带有 小舌
• 具有 桉木 导管 的特 点
尾叶桉导管
针叶木纤维
纹 孔
2、扩散途径
胞腔→ S3 → S2 → S1 → 初生壁(P)→ ML胞间层(木质素含量高)
纤维细胞在碱液中发生润胀,在酸液中发生 收敛。
扩散速度:碱法:纵向、切向和横向基本相等 酸法:纵向、切向和横向相差很大
②横向渗透(细胞壁方向) a. 针叶木:通过管胞纹孔从一根纤维渗透到 另一根纤维(S3→S2→S1→P→胞间层); b. 阔叶木:通过木射线管胞上的纹孔; c. 草类:通过纤维上单纹孔。
由于横向流经许多纹孔阻力大,无论碱性或酸性蒸煮 液,纤维轴向的毛细管作用总是大于横向的毛细管作用 (约50倍-200倍)。
降低(碳水化合物从52.27%下降到43.48%),167
-170℃为宜。
(3)草类原料脱木素反应历程
大量脱木素阶段 --T<100℃,60%木素脱出,47%半纤维素溶出。 耗碱量为50%,
补充脱木素阶段 --T=100℃-160℃,30%木素和9%半纤维素脱 出。耗碱量为10%-15%,脱木素速度明显减慢。

V/t:单位时间通过毛细管的液体体积 n:毛细管数量; r:毛细管半径 L :毛细管长度; η :液体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脱木素 150C最 阶段 高温度 残余木素 脱除阶段 保温阶段
60%~70% 木素溶出 <10% 碳水化合 物降解
•蒸煮曲线:
原则: • 升温时间长 • 最高温度不宜过高 • 保温时间较短 175℃过高
本色木浆—30 min 漂白木浆—1 h
(2)草类原料:
反应历程 反应历程的三个阶段
阶段 温度 大量脱木素阶段 升温100C 补充脱木素阶段 100C最高温度 残余脱木素阶段 保温 木素溶出量 60% 30% 5%
药液充分浸透到原料中 以满足木素磺化的需要
木素溶 出总量 20% 作用 浸透、磺化
临界温度最高温 度并保温 30min~1h
80%
缩合条件: 浸透速率<磺化速率 温度>临界温度 磺化木素
溶出 碳水化合 物降解
继续保温阶段
95%
•蒸煮曲线:
引起木素缩合的最低温度
原则: • 升温时间适当延长,以保证“临界温度”下 充分浸透,可进行小保温; •最高温度由pH值决定。
阶段、大量脱木素阶段、残余木素脱除阶段
问题3
•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最高温度比相应
的硫酸盐法或烧碱法硫酸钠法:采用更高的蒸煮最高 温度,必须有一定的保温时间。返回
3.酸性亚硫酸盐法: 必须在临界温度前让
•反应历程
阶段 初始脱木 素阶段 大量脱木 素阶段 残余木素 脱除阶段 温度 升温临界温度
第二节 蒸煮原理
内容: • 物理机理 蒸煮原理 • 化学机理 浸透 碳水化合物 降解化学
脱木素化学
一、蒸煮液对木片(或草片)的浸透作用
1.浸透的方式
毛细管作用 扩散作用
是借助自然表面张力或 外部施加的压力,蒸煮 液经过毛细管结构的输送
是溶解的离子经过 被液体所饱和的料片 的输送
药液的质量流(mass flow)和溶质渗透到料 片中去的主体渗透
-
添加NaBH4 :
• 4 R纤-CHO+ NaBH4+2NaOH+H2O 4 R纤-CH2OH+ Na3BO3
(2)碱性水解
影响:聚合度、纸 浆物理强度、得率 ;促进剥皮反应。
碳水化合物分子链在高温强碱 作用下因水解断裂,使一个长 分子链变成两个甚至多个短的 分子链的反应。
•发生条件:温度150℃时开始,170℃以上时,加剧
•蒸煮曲线:
原则:
低温快速蒸煮
• 升温前必须有预浸或空转措施,升温时间稍长(1~2h)。
• 最高温度:150~160C(140 C)。 • 保温时间:30min,甚至可以取消。 (麦草例外)
2.碱性和中性亚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的 反应历程和蒸煮曲线的制定
问题:
(1)此两种方法的应用情况。答案 (2)比较两种方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反应历 程与硫酸盐法和烧碱法比较有何不同。答案 (3)分析两种方法蒸煮中,蒸煮曲线的制定 与反应历程之间的关系。答案
浓度。
• 芳基-烷基和烷基-烷基间C-C键的断裂。 脱甲基作用。返回
问题5
酚型-芳基醚键在硫酸盐法中可顺利地发 生硫化断裂,-芳基醚键在木材特别在针 叶木中占有重要地位。返回
问题6
• 缩合反应是从亚甲基醌结构开始 的,在
有足够碱的条件下就能进一步进行脱木
素反应,如果碱量不够,就会发生缩合
反应。返回
2、碱性和中性亚硫酸盐法 (7)这两种方法中脱木素化学反应的亲核试剂是什 么?答案 (8)这两种方法中脱木素的特点?答案
3、酸性亚硫酸盐法
(9)活性试剂?答案
(10)为什么说磺化反应和缩合反应之间存在着竞 争?答案
(11)此类方法脱木素的特点是什么?答案
继续
问题(1)
木素大分子碎解为小分子,从原料 中溶解出来。返回
问题2
脱木素反应和缩合反应。返回
问题3
碳-碳键
-芳基醚键
醚键
-烷基醚键
活性较大
-芳基醚键
二芳基醚键
• 酚型 • 非酚型
返回
问题4
• 酚型-芳基醚键是最容易裂开的键,酚
型- 芳基醚键的断裂是在-芳基醚键
裂开后发生的,在蒸煮的开始阶段,这些
都是主要的反应。
• 非酚型- 芳基醚键的断裂非常慢,取决于碱的
(15)原酸; (16)盐基; (17)回收酸; (18)纤维分离点; (19)H-因子; (20)临界温度。 3.简述蒸煮液对料片的浸透方式和浸透途径。 4.浸透的推动力和影响因素是什么? 5.碱法蒸煮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什么?其反应历程如何? 6.酸法蒸煮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化学反应是 什么?其反应历程如何?
2.浸透的途径
• 毛细管作用的途径 • 扩散作用的途径
药液细胞腔 •针叶木:纵向— 管胞 次生壁初生壁 横向— 纹孔 胞间层 药液沿纤维纵向 导管 •阔叶木:纵向— 的流速比横向大 横向—木射线管 50—200倍 胞、纹孔 •草类:导管、薄壁细胞, 只有在原料被液体 木片厚度是影响 •结构疏松,药液易于渗透 所饱和时,才能有效 浸透的重要指标 的扩散
浸透的重要性
问题7
碱性亚硫酸盐法:OH-, SO32中性亚硫酸盐法: SO32-, H SO3返回
问题8
木素溶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木素大分 子上引入了亲水性基团--磺酸基, 使木素性质发生改变。
此外,木素溶出与木素大分子碎解成 小分子有关。返回
问题9
H+ 和 SO2
返回
问题10
两种反应发生的前提相同,
2.草类原料:
• 硫酸盐法:细胞壁、胞间层和细胞角隅 同时脱木素,速率基本相同,而且较快。
因此,草类原料较木材容易蒸煮成浆。
• 亚硫酸镁法蒸煮蔗渣:细胞壁的脱木素
速率比胞间层快。
纤维分离点
• 在化学制浆过程中,用化学的方法将植 物纤维的胞间层木素溶出到一定程度, 使之不需要特殊的后续设备作用,纤维 即可自行分离的状态。 • 通常又将最初出现纤维分离状态时的纸 浆得率,称为纤维分离点。
H-因子的意义:
• 稳定蒸煮纸浆质量。(计算出获得规定
硬度的纸浆所必须的H-因子。)
• 应用于蒸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蒸
煮终点控制的数学模型。
返回
第二章 化学法制浆思考题1
1.化学制浆是如何分类的?请比较硫 酸盐法和亚硫酸盐法的特点。 2.解释下列名词及术语的含义
(1)总碱; (2)活性碱; (3)有效碱; (4)硫化度; (5)白液; (6)黑液; (7)用碱量; (8)液比; (9)得率; (10)纸浆硬度; (11)化合酸; (12)游离酸; (13)总酸; (14)酸比;
继续
问题1
•中性亚硫酸钠法和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化 学木浆一般需添加蒽醌。
•我国主要应用中性亚硫酸钠法和碱性亚硫
酸钠法(包括添加蒽醌)蒸煮草类原料,其中 碱性亚硫酸钠法的应用范围更广。返回
中性亚硫酸钠法和碱性亚硫酸钠法 脱木素反应历程
初始脱木素阶段 温度 木素脱除 大量脱木素阶段 温度 残余木素脱除阶段 温度
已知:一台蒸煮球装麦草3647kg,麦草含水 分15%,用碱量13%,其中NaOH为11.5%, Na2S为1.5%(均以Na2O计),Na2S纯度为 63.5%,NaOH溶液浓度为120g/L,液比为1: 2.5,粗浆得率为45%。 求:1.每吨风干浆消耗碱液量是多少? 2.固体Na2S多少? 3.配制蒸煮液时需补加多少水?
7.烧碱法和硫酸盐法、碱性和中性亚 硫酸盐法以及酸性亚硫酸盐法脱木 素的主要反应及反应特点是什么?
8.比较不同原料、不同方法脱木素的 顺序?并能解释原因。 9.比较不同原料在烧碱法和硫酸盐法、 碱性和中性亚硫酸盐法以及酸性亚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的反应历程。 试画出其蒸煮曲线的形状。
10.计算题:
•如何抑制碱 性水解反应?
降低蒸煮最高温度 降低最高温度下的蒸煮时间
2.碱法蒸煮时,碳水化合物降解的反应历程
什么时期(温度),溶出了什么聚糖 ?
(二)酸法蒸煮中的碳水化合物降解化学
1.化学反应: (1)酸性水解反应:主要的降解反应,使聚合度。 (2)酸性氧化反应:HS03-的氧化作用,使醛末端基变 酸末端基。 (3)单糖的氧化和水解反应生成有机酸、康醛类等物 质。 2.反应历程: (1)半纤维素的降解先于纤维素 (2) 100℃以下较慢, 100℃以上迅速,温度越高越 剧烈。 (3)pH越低越剧烈。
位置也相同。返回
C
正碳离子
问题11
木素溶出不依赖于木素大分子碎解成小
分子,而是依赖于在木素大分子上引入
了亲水性基团--磺酸基,使木素性质
发生改变。
返回
4.木素发色基团的形成
•纸浆的颜色不仅来源于植物纤维原料
本身,也来源于蒸煮过程,有色物质 主要来自于木素的氧化产物。
(二)脱木素顺序
• 在蒸煮过程中,木素的脱除在哪
4.在一般蒸煮条件下药液的浸透情况
毛细管作用和扩散作用哪一个先发 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药液浸透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如 何? 药液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胞间层?
二、蒸煮过程中碳水化合物降解化学
脱木素
蒸煮的两方面目的
保护碳水化合物
(一)碱法蒸煮
1.化学反应
(1)剥皮反应
碳水化合物大分子的还原性 葡萄糖末端基对碱不稳定, 被逐个的剥离而溶于蒸煮液 中,剥去的还原性葡萄糖末 端基重排为异变糖酸
三、脱木素化学
内容:
• 脱木素的化学反应和木素发色基团的 形成 • 脱木素顺序 • 脱木素的反应历程和蒸煮曲线的制定
(一)脱木素的化学反应和木素发色基团的形成
1.烧碱法和硫酸盐法
问题: (1)此类蒸煮方法脱木素的特点(木素溶出的原因)?
答案
(2)蒸煮过程中一对矛盾对立的反应是什么?答案 (3)木素的基本结构单元之间通过哪些联结键,联成 大分子?答案 (4)在Soda法和KP法中有哪些反应造成了木素大分 子的碎解?答案 (5)为什么KP法蒸煮脱木素速率比Soda法快?答案 (6)缩合反应是怎样发生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