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7讲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精练浙科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8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名师精编讲义 浙科版

第28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考试标准]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3)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免疫细胞的分化 3.抗原与抗体(1)抗原: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或黏多糖等。
(2)抗体:效应B细胞产生的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蛋白质。
4.淋巴细胞对入侵者的识别(1)每个人特有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病原体侵入人体内发生感染时,巨噬细胞便会将其吞噬。
(3)病原体被消化,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成肽。
(4)被降解的抗原与巨噬细胞的MHC蛋白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
(5)巨噬细胞细胞膜上的抗原—MHC复合体与淋巴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便会在其他因素的辅助下,促使淋巴细胞分裂,启动免疫应答。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2)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发育场所均相同( ×)(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5)巨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6)所有的抗原均来自体外( ×)(7)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 2.通过表格比较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题组一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答案 C解析图中a为T淋巴细胞,b为B淋巴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效应B 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可由B淋巴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知识清单

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一、通过激素的调节1、激素调节(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2)外分泌腺:凡是分泌物经由导管而流出体外或流到消化腔的,称为外分泌腺,如汗腺、唾液腺、胃腺等。
(3)内分泌腺:凡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其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等。
2、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
(2)功能: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
各种内分泌腺间具有复杂的功能联系,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生长发育和生殖等。
(3)人体内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生长激素幼年缺乏:侏儒症幼年过量:巨人症成年过量: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幼年不足:呆小症饮食缺碘:大脖子病过多:甲亢4、不同激素类型的补充方式(1)固醇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等。
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
(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
(3)多肽和蛋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补充方式:不宜口服,需注射补充。
二、激素调节的过程1、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正常范围(2)血糖平衡调节:①过程:②调节中枢:下丘脑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调节血糖含量。
在此种调节方式中,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
体液调节:高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低浓度血糖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③协同作用:如: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相反。
2022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4)免疫调节课件

技法提升
二、“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 与细胞免疫
例题练习
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为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 MHCⅠ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是与胞内蛋白、核蛋白和病毒蛋白形成 抗原-MHCⅠ类复合物,并呈递给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诱发特异 性细胞杀伤效应;MHC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抗原呈递细胞(如树 突状细胞、B细胞等),主要作用是以抗原-MHCⅡ类复合物的形 式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HC分子在胚胎受育中产生,在所有的身体细胞上都存在 B.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呈递的是抗原-MHCⅡ类复合物 C.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会攻击自身带有抗原-MHCⅡ类分子的 巨噬细胞 D.癌细胞表面嵌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因而可以被细胞毒性T 细胞特异性识别
答案与解析
答案:C 解析:MHC分子在胚胎发育中产生,因此在发育成个体后,所有的身体 细胞中都存在MHC分子,A正确;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巨噬细胞吞噬入侵 的病原体后将其抗原蛋白分泌出来,呈递的是抗原-MHCⅡ类复合物,B 正确;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主要作用是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和病毒感 染的靶细胞,不会杀伤有抗原-MHCⅡ类复合体的巨噬细胞,C错误;特 异性细胞杀伤效应是由抗原-MHCⅠ类复合物引起,所以癌细胞表面嵌 有抗原-MHCⅠ类复合体可以被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识别,D正确。
(1)B细胞的活化可经过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 特定分子两个信号的刺激,也可经细胞(淋巴)因子 的作用。
(2)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特定病原体结合 形成沉淀(进而被 巨噬细胞 吞噬消化),抗体与病 原体结合后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 附。 (3)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 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人体内的B 细胞种类数在109以上。
生物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课件内环境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05
实验设计与分析
实验设计原则和方法
对照原则
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消除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 果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04
内环境与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相互 影响
内环境对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影响
营养物质供应
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 氨基酸等,为高等动物内分泌系 统提供能量和合成激素的原料。
代谢产物调节
内环境中的代谢产物如尿素、乳 酸等,可以影响内分泌腺体的活 动和激素的分泌。
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状态 对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 要,它们的变化可以影响激素的 合成和分泌。
生物高考选考一轮复习课 件内环境高等动物内分泌
系统与体液调节
汇报人:XX 20XX-01-29
目录
• 内环境概述 • 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 • 体液调节概述 • 内环境与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 • 实验设计与分析 • 高考真题解析与备考建议
01
内环境概述
内环境组成与功能
组成
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制定复习计划
根据高考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 标和时间安排。
强化基础知识
重点复习与内环境、高等动物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相关的基础知 识,如基本概念、原理等。
提升解题能力
通过大量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应试能力 。
答题技巧和方法总结
答题规范
注意答题格式和规范性,如使用 专业术语、清晰表达思路等。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教师用书

第27课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生命观念)2.通过建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模型,培养建立模型的思维习惯。
(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及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科学思维)4.通过了解高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树立关注人体健康、学以致用的态度。
(社会责任)考点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比较项目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体液运输反射弧反应速度较缓慢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短暂传递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联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 √) 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 √) 3.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 ×) 4.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减少。
( ×) 5.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 √) 6.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
( ×)1.归纳总结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具有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等多种功能,列举如下:(1)作为感受器:如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如下丘脑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
①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可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②体温调节过程中,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作为神经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2.用比较法突破生命活动调节的不同途径(1)完全依赖反射弧完成,仅涉及“神经递质”这种信号分子——神经调节。
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7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第28讲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2021年最新整理)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生物总复习第7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的全部内容。
第28讲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考纲要求1。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必考(a)、加试(a)]。
2。
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必考(a)、加试(a)]。
3.特异性免疫[必考(b)、加试(b)]。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必考(a)、加试(a)].5.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a)]。
6。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必考(a)、加试(a)]。
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必考(a)、加试(a)].8。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必考(a)、加试(a)]。
考点一非特异性防卫和特异性反应1.非特异性防卫——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的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2.特异性反应的基础——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3.特异性免疫(1)免疫细胞的分化比较项目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起源淋巴干细胞发育场所骨髓(鸟类在腔上囊)胸腺分化条件受抗原刺激受抗原刺激分化结果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2)抗原与抗体①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指导)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第24讲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 a 5.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 a2.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 a 6.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b3.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a 7.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b 4.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a高等动物激素调节1.人体的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①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性腺等。
②分散的细胞:属于消化系统的胃、十二指肠、小肠中的内分泌细胞及胰腺中的胰岛;属于神经系统的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的作用。
(2)激素是由细胞分泌到体液中的,不同于另外一些腺体通过管道将某些物质分泌到体外。
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即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
2.下丘脑与垂体(1)下丘脑①功能: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下丘脑调节激素,调节、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
②下丘脑调节激素的种类及作用激素靶组织化学本质主要作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腺垂体多肽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释放(2)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激素靶组织化学本质主要作用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蛋白质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全部组织蛋白质刺激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生长;减少糖的(1)甲状腺的位置:紧贴在气管上端的甲状软骨两侧,分为两叶。
(2)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
②作用: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成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③缺碘造成的影响:幼年时期缺碘会引发呆小病。
4.性腺分泌性激素(1)雄激素①分泌部位:睾丸。
②成分:主要是睾酮。
③作用: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2)雌激素①分泌部位:卵巢。
②作用: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促进卵子的成熟和卵泡的生长,激发和维持雌性第二性征以及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新高考一轮复习浙科版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课件

分析: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液分解,失去活性。 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只分布在甲状腺细胞表面。 ( × )
分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
5.胰岛素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调节血糖的平衡。 ( √ ) 6.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的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 × ) 分析:肌糖元不分解。 7.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 细胞。 ( √ ) 8.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 × ) 分析: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 腺激素含量升高。 9.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 √ )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考点一 下丘脑、垂体与其他内分泌腺的关系 【要点归纳整合】 1.图解动物主要激素的分泌器官、功能及相互关系:
2.下丘脑和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的作用: (1)垂体的作用: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下丘脑的作用: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其调控机制可表示为:
2.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四、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 1.雄激素: (1)促进_雄__性__附__属__生__殖__器__官__的发育和_精__子__的发生。 (2)激发和维持_雄__性__第__二__性__征__。 2.雌激素: (1)促进卵巢中_卵__子__的成熟和_卵__泡__的生长。 (2)促进_雌__性__生__殖__器__官__的发育,支持青春期的突发性快速增长,引发 _女__性__第__二__性__征__。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过程。由题 图中看出,寒冷信号直接刺激下丘脑,并不能直接刺激垂体,A项错误;下丘脑释 放TRH,通过调控垂体而间接调控甲状腺,B项错误;由图示可知,甲状腺分泌的T4 经过脱碘作用转化为T3后,才能作用于垂体,抑制TSH的释放,C项错误;T3和T4均 含碘,长期缺碘不利于二者的合成与分泌,使体内T3和T4的含量减少,会促进TSH 和TRH的合成与分泌,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讲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1.下列激素中含碘的是( )B.雄激素A.生长激素D.雌激素C.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
2.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0 3.1~6.8 (pmol·L-1)胰岛素 1.7 5.0~20.0 (mIU·L-1)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血糖含量低于正常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答案 C解析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该个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具有负反馈调节的特点,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 正确;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用于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物质,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该个体胰岛素含量较低,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缓,血糖含量高于正常人,B、D错误。
3.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②通过作用于垂体b,进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激素③含量增加可通过反馈调节使①②激素分泌减少C.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D.幼年时激素③分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答案A 解析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而不是垂体,A错误、C正确;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其含量增加后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①②激素的分泌,B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和发育,所以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病,其症状就是身体矮小、智力低下,D正确。
4.下列哪种激素可促进女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B.雌激素A.孕激素D.生长激素C.催乳素答案B 5.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下表为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B.甲注射TRH后,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C.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D.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答案 D解析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A错误;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增高是TRH促进垂体分泌TSH的结果,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乙两人注射TRH前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故耗氧量比正常人低,D正确。
6.下列对动物激素调节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是细胞的组成结构,种类多、含量极微B.激素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C.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D.健康人体内的激素含量是固定不变的答案 B解析激素只能起调节作用,不是细胞的组成结构物质,A错误;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灭活,B正确;激素分子弥散在体液中,对特定的靶细胞起作用,C错误;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错误。
7.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
则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A抗体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化学递质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答案D 解析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分泌的,A错误;传入神经元通过化学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B错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反馈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D正确。
8.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却比对照鼠多。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可知,一开始三只鼠的状况是相同的,由于饲喂某种植物种子才出现了不同于对照鼠的症状。
其原因可能是这种植物种子中含有的碘较少,影响了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反馈性地引起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9.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β细胞被破坏,丙的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如图是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在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B.甲在cd段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C.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热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都是红黄色D.给丙注射胰岛素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答案A 解析由于运动时能量来源于血糖的氧化分解,所以bc段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下降。
甲在cd段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
由于乙和丙是两种类型的糖尿病,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所以C项处理中甲、乙、丙的颜色分别是蓝色、红黄色、红黄色。
由于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所以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10.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
某研究室对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发现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可矫正过度肥胖老鼠的生理缺陷。
过度肥胖老鼠服用阿司匹林三周后,注射胰岛素,120分钟内血糖含量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对照组老鼠未服用阿司匹林),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阿司匹林对老鼠的过度肥胖有治疗作用乙:注射胰岛素后对照组及实验组的老鼠血糖在60分钟内明显下降丙:对照组老鼠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调节血糖的作用丁:服用阿司匹林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得以发挥作用降低血糖B.乙、丙A.丙、丁D.甲、乙C.甲、丁答案A 解析从题图可知,对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注射胰岛素后,60分钟内血糖含量明显下降,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血糖含量变化不大,所以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敏感,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鼠对胰岛素不敏感。
11.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β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
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了胰岛β细胞,应(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A.①③④B.①③⑤D.②③④C.②③⑤答案B 解析空腹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会较低,无论胰岛β细胞是否受损,胰岛素含量均较低,不宜采用。
应采用饱足状态下的兔,相对血糖含量较高,通过直接测定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来确定药物的作用,也可以通过一段时间后测定血糖含量是否下降来间接观察药物的作用。
12.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该酶作用于肝脏所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其转变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SF)。
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方面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使周围血液中红细胞数增加,从而改善缺氧;另一方面又反馈性地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肝脏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的生成,这种反馈属于负反馈调节,这种机制保证生物体内物质含量的稳定,不会造成浪费B.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调节C.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数量增加可以增加携氧能力,改善缺氧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答案C 解析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的靶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到红细胞的分化,使红细胞数目增多,增加运氧能力,改善缺氧,C错误。
13.血糖浓度保持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__________结合后,一方面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成,另一方面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除此之外,胰岛素的作用还表现在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抑制非糖物质(脂肪、蛋白质等)转化为葡萄糖。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
若给其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其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此外也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神经末梢或血管内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
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
(4)胰岛素是由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与胰岛素作用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胰岛素受体蛋白质、脂肪、糖元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葡萄糖的利用(2)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3)血糖浓度神经和体液(激素)(4)胰岛β胰高血糖素解析(1)在人体内许多组织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胰岛素受体。
胰岛素通过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起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以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还能促进糖元、脂肪、蛋白质合成。
(2)如果胰岛素受体无法识别胰岛素,即使注射胰岛素,也不能降低血糖,从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
(3)血糖浓度是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4)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多。
14.下图1表示某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A、B、C代表激素,图2表示激素分泌与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__________(填字母),除此之外还应该有________________(激素)参与体温调节,图1中激素C是________________。